如题。开始没有添加问题描述,只写了“如题”二字。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因为正在看关于集中营的书籍。原本一些在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进入集中营那种地方,渐渐变成每天的生存目的仅仅是为了多得一点食物的状态。所以,我想问得是:当外在的条件、外在的环境恶劣非常,有现代意识的文明人是否会退化到原始状态?
会,生存是最高的意义,文明在进步,道德也在变化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为什么二战之后至今没有发生过世界性的大规模战争呢?
是因为人类更加理智了还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太过沉痛以至于人类不敢再发动如此级别的战争?现今的和平又能维系多久呢?
按时间排序
为什么大猩猩之间有战争?为什么人类之间有战争?战争并不是人创造的,也不是以人的意志而决定的,战争的存在有其客观原因当不同群体对同一有限资源有共同的需求,而这一资源不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就会产生矛盾,从而引发战争。当资源充足,能够为足够的群体提供足够的食物,不会有矛盾,也不会发生战争但是当人口增长而资源相对较少时,矛盾产生,或者减少人口,或者增加资源以消除矛盾。其中减少人口的办法就是战争或者疾病增加资源的办法就是获取更多现有资源,或者利用开发其他资源国家的发展意味着更多的对资源的需求,等价于人口增加那么为了满足人口需求,必然要获取更多资源而资源的获取或者通过发现新的资源,或者夺取现有有限资源对于二战前的世界,是一个资源高度同质化的世界,也就是所有参与者,所追求的资源都是石油,钢铁,煤炭等等而这些资源有较高的地域属性,可以通过战争夺取土地而取得,从而解决矛盾但是二战后的世界,人口减少,人口和资源的矛盾获得缓解同时,人类通过科技的手段或者贸易手段发现了更多的资源,或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这也解决了人口和资源的问题二战后的后发国家可以从这些科技新大陆或者那些被先发国家抛弃的旧大陆中挖掘资源就能实现发展战争是通过夺取现有资源解决人口和资源矛盾而现代社会通过科技创造资源解决问题人类或者生物,必须保持人口和资源的平衡如果有一天科技停止进步,无法满足人口增长时,那么通过战争,一种通过减少人口而获取平衡的方式会再次被运用
要打世界大战,必须有交战双方。要交战,必须有矛盾。要有矛盾,还得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今,很困难。地球上绝大部分国家,特别包括最大的几个国家,欧盟等等,已经占据了世界大头的资源,它们很难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根本打不起来。要想打世界大战,必须有若干个新兴的超级大国。比如,发现新的科技,产生了新资源,价值为核能的N倍,而这种资源集中在非目前超级大国的国境(如非洲国家),这些国家发展迅速,获得和国际地位不相称的实力,同时目前的霸主们不欢迎它加入俱乐部,那么新兴霸主和旧霸主才有可能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这个实在太难了。如果真有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只在非洲崛起之时。
一句话,没有必要了。一个人,可以为了喜欢打架而去干别人。一个非独裁国家,就很难了,你没办法让所有人都喜欢跟你一起去干架。所以说,一个国家或者组织,跟别人开干总是要有其他目的的。或者说,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当通过其他手段就能达到目的的时候,为毛要打仗呢……
没人说一下因为制度?独裁/帝制总可以顺利挑起战争,而民主制往往卡在拨款方面。另外就是军队职业化方面,打份工而已。
因为经济发展了,而且还在继续发展下去。经济发展了就能提供给更多的人更好的生活质量,让更多的人有东西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工作可以挣钱。当基本的生活质量可以保证的时候,还怎么会去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去打仗呢。经济仍然在继续发展,所以就不需要掠夺别的国家以求发展,不用担心几十年以后资源用完了会怎么办,因为科技一直在发展。
热核武器的出现已经终结了全面大战的可能性。
要理解世界大战为什么没有发生,我们首先要知道一战、二战为何会发生。然后分析二战后到底什么与二战前不同。 总的来说,一战、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后发工业国家控制的殖民地缺少足够的资源与市场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而殖民地已经瓜分完毕,所以只能通过战争的方法从老牌殖民国家手中抢夺。(至于资源与市场为何那么重要可以看、下面是具体分析: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生产力随之提高,国内的资源与市场逐渐不能满足产能的需要,缺少足够的资源或市场都会导致失业,失业很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而
在二战前都没有有效的方法解决失业问题。所以对于各个工业国家来说殖民地就变成了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因为在当时只有它能够同时解决“资源与市场”
两个问题。 但是,地球就这么大,当一个国家多得了一块殖民地后,其他国家能够获得的殖民地自然就会变少,所以殖民地的博弈就成了零和博
弈。而且,有殖民地的国家还可以对没殖民地的国家进行资源禁运,或者提高国家关税(包括殖民地)来减小没殖民地国家的国际市场,那么这些没有殖民地的国家
的国家命运就掌握在他国手中来。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甘心他国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特别是对这些有实力的工业化国家来说,这就是德国、日本会竭尽所能扩张殖民地,甚至为此打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一战前(1913)的世界殖民地图二战前(1939)的世界殖民地图注: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战、二战大战的双方都是殖民地大的既得利益者(老牌殖民帝国)和殖民地小的后发工业国家之间的对抗。殖民利益的捍卫者----英国 在老牌殖民帝国中,最大牌的就是英国,在工业革命后,它从印度进口棉花,从澳大利亚进口羊毛,从南非进口矿石,从加拿大进口木材,然后制成工业品卖到各个殖民地。就这样用世界上1/4的陆地面积上的资源与市场,支撑起占世界0.2%陆地上人民的富裕生活。
英国可以通过控制殖民地的资源与市场对其他工业国的开放程度,达到影响他国经济的目的。比如,在一战时期,英国就对德国进行贸易禁运和海上封锁,最后导
致德国经济崩溃,不得不在对俄胜利的优势下投降;二战时期,与美苏一起对轴心国进行贸易封锁,使得轴心国因为缺少石油而出现军事实力严重下降,加速了轴心
国的灭亡。(具体分析可以看《鸿观》 和) 有人可能会说,上面讲的都是战时的情况,和平时期不可能发生。但是,上面的分析是每一个政治家都会做的,那么这些后发国家就会陷入一种不可能打赢的境况之中,而这种战略上的劣势,会引发在外交与政治谈判上的让步。
此外,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在和平时期也作用巨大。例如,在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时期,英国同它的殖民地建立“帝国特惠制”,提高英帝
国外其他工业国的关税,保证英国市场,使得英国在世界经济总体下行的大环境下,GDP保持2%以上的增长。这种国与国之间贸易保护,使得大萧条期间的国际
贸易额甚至都没有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让德、日这些后发国家不能通过国际贸易消化过剩产能和劳动力,而走上了通过生产军工消耗品、征兵与发动战争来解决这
一问题的道路。 所以我们看到,殖民地可以帮助帝国转嫁危机,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 这种实实在在的殖民地带来的利益使得这些老牌殖民帝国不愿放弃,而没有殖民地带来的风险与压力也让那些后发工业国走上了扩张与挑战的道路。帝国的挑战者----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在建国初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主要关注自己的欧洲利益,没有过多关注殖民地。除了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之外,德国本身拥有资源与市场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在一战前的世界,最重要的资源有三种煤、铁矿、棉花。
德国自身便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与煤炭资源。德国拥有10亿吨铁矿蕴藏量,特别是普法战争后从法国割让的洛林铁矿拥有7亿吨褐铁矿,而在1871年德国一年
的钢产量才160万吨。德国拥有全欧洲最多的煤矿,直到2014年,德国的煤矿储量仍占世界的4.5%,足够他开采218年。而且正是由于没有棉花资源,
所德国只能够发展与煤、钢相关的重工业,这就是德国机械制造业独步全球的历史原因。 英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因为有广阔的殖民地,有丰富的棉花与
羊毛资源进口,所以它的纺织业极其发达。1913年,英国的工业生产仅占世界的14%,而他的纺织工业的出口额却能够占到世界纺织贸易总额的58%,正是
因为有了纺织业这样一个解决就业人口的生钱利器,所以英国的工业实力才会停滞不前,逐渐落后于德国。 在1871年,德国不仅仅有资源,还有很
大的市场可待开发,当时德国的城市化率为36.1%,而英国是70%,工业产值只有英国的1/3,而人口是英国的1.4倍,所以暂时德国的市场可以满足工
业化发展需要。再加上贸易保护政策,使得国内的市场能够不被其他先发工业国家的产品占领,从而让本国工业发展的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正是这种资源与市场上的自给自足,支撑起了德国在19世纪后期的工业化展。
但是,随着生产率的提高,资源与市场的紧迫性加剧,到了1913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15.7%,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3%,连铁矿石都需要进口
40%,出口额达到GDP的17.5%,进口占GDP的20.2%。显而易见,这个时候,德国已经非常依赖海外的资源与市场了。但是,此时,德国的城市化
率只有61.5%,农业就业人口占到了37%,所以德国的工业还有发展的空间,它对资源与市场的需求仍然远没有到尽头。 所以,为了保证资源与市场的供
应,德国必须与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但是德国起步太晚,到了1913年,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经基本上划分干净,而且就连半殖民地的势力范围也进行
了划分。所以德国如果想继续扩大殖民地,就只有从这些老牌殖民帝国手中抢了。 所以,一战、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后发工业国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于资源与市场的需要,而与老牌殖民国家进行土地争夺战争。 不同之处在于,一战的目的是以战促和,迫使英、法割让海外殖民地,结果因为没有海军优势而失败。二战的目的是充分利用陆军优势,灭掉苏联,吸纳苏联的国土,永久解决资源的问题,至于打法国,是为了解决西线问题,防止出现一战时期两线作战的情况。注:
二战前,德国本土是石油资源极端匮乏,如果不能得到充足的石油,那么德国的经济发展将停滞不前,而一旦出现严重的石油依赖,那么国家的经济安全将暴露在产
油国家的***口之下(通过石油封锁)。而且,如果没有可靠的石油来源,国家的坦克、军舰、飞机都会成为废铜烂铁,失去战争能力的国家将会任人宰割。为了摆脱
这样的战略困境,德国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侵略取得石油产地,而由于没有强大的海军,他的目标就只能是苏联。 同样日本和意大利也存在这样的石油困境,为了国家的前途,他们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发动了二战,企图为国家搏出一个未来。而这一切的悲剧,只是源于资源与市场的分配不均而已。世界大战的终结者----《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这70年里世界总体上是和平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直没有发生。很多人认为是核武器维系了如此长时间的和平,但是我觉得还不够,因为如果世界的和平仅仅靠对核武器的恐惧而维系着,如今的世界就应该阴云密布,人民生活在恐惧之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欣欣向荣。
而且我认为,如果二战后的德国仍然周期性地爆发大萧条、失业和社会动荡,而且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仍然是其他殖民帝国对它进行资源禁运和市场封锁的话。那
么无论是否受核弹的威胁,德国还是发动战争,因为在双方都拥有核弹的情况下,谁也不敢用核弹。为了国家利益,德国完全可以用常规战争以战促和,从老牌殖民
帝国手中夺取殖民地。而这种世界大国之间的战争,是很有可能引发世界大战的。 前文提到,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与资源和市场占有之间的矛盾。《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使得德、日这样后发工业国家可以放心地从整个世界买资源,又拥有整个世界作为市场,那么他们就没有理由通过战争来获取资源产地与市场。军国主义与法西斯主义是需要土壤的,在这个自由贸易的时代,是没有这种土壤的。 它使得英、法这样的殖民帝国维系殖民帝国的收益大大减少,随着殖民成本的提高(独立运动),他们可以放心地放弃殖民地,转而拥抱世界市场。而随着殖民帝国的解体,英、法失去了通过殖民地对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封锁的能力,这就让后发工业国家的经济环境更加安全。 正是在这种自由贸易的大环境下,70年来,工业化大国家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大国之间不打仗,那么世界大战就打不起来。
而且,我们要看到,现在意图发展核武器的伊朗和朝鲜两国,都是长期被美国经济封锁的,他们的经济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才会谋求核武器这样的军事安全来建
立经济安全。而朝鲜如果能通过自由贸易在世界市场上换取粮食或者化肥的话,它根本不会出现大饥荒,更加不会冒着全球抵制的风险发展核武器。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天生邪恶的,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有和平的方式能够使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的话,他是不会选择战争的。 而且,靠经济封锁的方法是不会让一个国家屈服的,古巴、朝鲜、伊朗的行为很好的给我们证明了这一点。而当一个国家不能进行合理的国际贸易,找不到国家的上升阶梯时,他们是会铤而走险的,一战、二战与朝鲜、伊朗的对策证明了这一点。 和平不是靠暴力能够得来的,只有用自由贸易让每一个国家都充分融入这个世界市场,他们才不会打破这条船,因为他们都成了这条船上的一份子。 吸取二战的教宝贵训,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让经济全球化来得更猛烈些吧,它才是世界和平的守护者。---------------------------------系列文章:
补充一些吧:二战结束前世界中心在欧洲,而那时的欧洲就是春秋战国,各国之间利益矛盾严重,民族矛盾严重。打了几十年,国力衰微,人才流失,劳动力伤残殆尽。而当初被他们瞧不起的番邦蛮夷发展壮大,成为世界霸主直到今天。所以再无大战的原因,一者欧洲教训吸取的多到溢出,二者他们也没有资本和条件再战。
主要是因为洲际弹道导弹和可以做成弹头的原子弹以及氢弹,和其他类型的核装药。这里我从导弹和核弹头的分开讲。核弹头,先说核武器,核武器主要就是因为体积和质量很小,并且能够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光辐射,冲击波,电子脉冲等等),而且在爆炸的蘑菇云散去之后,可以产生大面积的原子辐射带,几十年都不能消退。所以可以说相对于常规的炸药,核弹头的威力是接近于无穷大的。 再说弹道导弹,现代的洲际弹道导弹很难被拦截,而且固体发射药的导弹发射准备时间也相对很短(相对于液体燃料的洲际弹道导弹,某些轰炸机等),并且飞行速度是人类制造的所以可以运动的机器中最快的。并且因为洲际弹道导弹的核装药,单枚弹道导弹可以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再加上基本上可以做到不被拦截的能力,所以几枚弹道导弹就可以给敌对的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失,并且持续几十年。 最后以洲际弹道导弹为载机的核弹头就成为了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暴力手段中的最高级形式。如果交战双发都有洲际弹道导弹,并且都有一定数量,技术水平相差不少非常巨大,那么双方将对方都消灭是可以预见的,所以战争没有胜利者,战争本身就没有意义,这里当然说的是世界大战。 还有一个原因是二战结束以后出现了国土面积巨大的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他们间的距离也比较遥远,现实的冲突要比法国和德国这样的相邻的工业大国实际上要不明显,擦***走火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每一次的科技进步就意味着新的一次洗牌,全新的武器和全新的法则,新的国家意图图崛起,旧的国家意图弹压。战争就是这样来的,但原子弹打破了一切平衡,你看看现在被驻军的国家哪个有原子弹,就明白了!不排除发明一种消灭原子弹的科技,然后又来世界大战。和平和爱在国家之间从来都是借口而已
不得不承认,老美这个顶层设计师真的很厉害,当年国内让出了一部分权利三权分立成就了人类有史以来的超级霸主,战后在国际中又让出了一部分权利组建了联合国,而且是一个流氓们都愿意维护的联合国,在经济层面更甚。
世界主要几个关键大国之间的经济关联性太高了,而且现在的人口流动和移民状况也早就和二战之时大不一样,打一场世界大战对这些在世界舞台上占据关键位置且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来说,代价太大了。
“核潜艇100年也要搞出来。”------毛
冷战时期代理人战争死人并不少,无论非洲的种族屠杀还是两伊战争。
因为美帝太强了 谁看到美帝都认怂啊!只有苏联俄罗斯偶尔敢撒撒娇,美帝也一般颇解风情的给个台阶下 ,也就打不起来了。美帝掠夺的手段就是要求全球加入他的所谓自由市场经济秩序,自由贸易嘛,听上去挺公平的,实际呢,傻子都知道哪个国家黑科技最多啊!愤青们要跳出来了:你技术没人好,自己不努力怪谁!!那么,以后来个技术一流的壮汉,说:大家都把老婆拿出来,我们比技术,我们比体力,谁技术好、体力好,女人就归谁!多公平!对女人多有利!这尼玛不就是变着法子抢人老婆嘛!
在新秩序下没有较大的冲突。
近二十多年是因为美国太强大了,强大到一国可以干翻全世界。冷战时期实际上是恐怖的动态平衡,一旦爆发战争很容易出现全面战争,就是全面核战,这样的后果全世界都无法承担,更不会有哪国主动挑事儿。所以,只有苏联与美国之间有可能爆发全面核战,为什么最后没有爆发呢,也许是因为运气,因为有数次可能爆发全面核战的可能性,另一个原因就是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以及全球贸易将世界连为一体,而核平衡制约双方的战略,让冲突变成互相威慑,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航天竞赛,军备竞赛等,就是在战争临界前用毁灭世界的能力吓唬对手。
原子弹和央行都对。再加一个:联合国。联合国给了五大常任理事国绝对权力,所谓刑不上五常,这确保了五大国愿意维护这个机构的权威,五大国共管全球,其他国家出了问题各找各的干爹去去。
核弹,全球地盘分光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饥荒」对人类发展有哪些影响?
看到一篇介绍经济学为什么要研究饥荒的文章。其中提到饥荒作为经济史的重要部分历来争议很大,通过新的数据和方法来确定一部分历史事实是经济学家研究饥荒的很大动力。哪些历史事件和饥荒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饥荒影响了哪些历史事件的走向?「饥荒」这种大型灾害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有多大?----------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 ,更多经济史相关的问题欢迎关注讨论。
按时间排序
中郭庄村,也就是我长大的地方,位于河南省新蔡县弥陀寺乡。弥陀寺乡是新蔡县9镇13乡中的一个,西、北与平舆县交界,东连龙口镇,南接李桥回族镇,是新蔡县最西北的一个乡。全乡有108个自然村,总人口44000余人。中郭庄村位于弥陀寺乡中北部,人口300余人。
20世纪20年代之前,村里只有郭姓,后一王姓村民从外地来到村里打长工,就此住下,后成为村中一员;至20世纪50年代,一郭姓村民的外亲迁入,就此形成了郭、王、汪三姓共同主持村子的局面。1959年,中郭庄村共有15户人家,总人口70余人,都集中在现今的村子西边,被两条沟渠围成的口字形包围着。15户人家有3家大户,人数众多,均为郭姓;后汪姓儿孙增多,成为另一大户。郭姓村民住在村子中间,王姓居于村南,汪姓位于村西。
村中的饥荒从1959年春天开始,结束于麦收,持续了近四个月,死亡19人,超过全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死亡的19人分布于12户,其中最多的一郭姓大户死亡3人,并使得一家绝户。中郭庄村生于1959年的孩子只活下来1人,为汪姓,与村干部是外亲关系。没有人死亡的3户人家,2户为村干部,1户为村干部外亲。一直到小麦成熟,饥荒才得到抑制。饥荒年代的村庄:几事件。(一)1958年:强征粮种。
1958年是历史上特殊的一年,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正进行着一场“大跃进运动”。我们村隶属的常桥生产队也开始了“大跃进”,这一年是忙碌的一年,却不是丰收的一年。
1958年,村里有70余人,却有着近500亩的土地,生产队组织给农田施肥,仅上半年就施肥四次,肥料是动物粪便,需要人工用架子车拉到田里,均匀撒开。冬季天气寒冷,村干部怕麦子冻死,让村民不断的从别处把雪拉倒田里,覆盖在麦子上。但是,经过反复的施肥后的麦子并不见增收,然而,此时却开始了严重的“浮夸风”。村干部虚报粮食产量,在上级检查的时候,把黄土和麦糠(小麦脱粒后的壳)堆在麦子下面蒙混过关。虚报粮食产量的后果很严重,生产队向公社交了几倍于往年的公粮,使得村民几无余量。
秋天种麦子的时候,生产队甚至没有了麦种,于是开始强征麦种。征收麦种的计划进行的并不顺利,由于村民收获的麦子大多交了公粮,又吃了几个月,并没有余粮。秋种又近在眼前,村干部便开始采用暴力征收的方法,打人成了平常的事情,几乎每天都要发生。有些村民没有粮食又害怕挨打,便会去亲戚家借粮,如果借的到,就会接着挨打,便再去借粮,这成了一种可怕的循环。有些村民为了妻子生孩子期间能吃上面粉,在地里偷埋了些麦子,也被迫交了出去,整个村庄人人自危;后来发生了村民与老鼠争夺粮食的战争,整个村子的老鼠洞被掏光。
由于所征收到的麦种质量不一,有些甚至已发霉变质,因而1959年的小麦长势和收成并不理想,甚至延缓了饥荒的结束。
现在看来,强征麦种事件的发生是1959年饥荒来临的前兆,村民仅剩的麦子被征收一空,秋季收获的红薯又不能长时间储存,因而饥荒的发生成了必然的事情。强征粮种期间发生的村干部暴力殴打村民的现象,也是中郭庄村之前所不曾发生的,暴力使得村干部与村民形成了压迫关系,村民成了弱者。
强征粮种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是由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村干部虚报粮食产量,导致所缴纳的公粮成倍增加。然而,村里一直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说1958年的粮食之所以被拉走是因为中国和原苏联交恶,中国要还给原苏联粮食,***号召大家每个人勒紧裤腰带,省出一口粮食还债,于是他们勒紧了裤腰带,但没想到一勒就是几个月。
实际上,中苏关系在1959年才正式破裂,苏联于1959年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随后撤走所有的技术人员,并要求中国提前归还全部贷款,这使得中国即使在饥荒年份还不得不继续出口,1959年和1960年的粮食出口量分别为420万吨和270万吨,出口量达历年之最,只是到了1961年粮食才出现净进口。
1958年的强征粮种与另外一个因素有关,在广大干部中盛行的浮夸风,使得国家粮食征收幅度的提高。1957年10月正式出台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要求5年内人均粮食产量达到1 000公斤,半个世纪内亩产达到1 000公斤,在经历政治运动后,这一超前的政策并没有遭到任何反面的批评。(二)“大锅饭”与“开小灶”。
公共食堂大规模建立于1958年秋,是人民公社的一个附属品。我们村在1958年夏开始实行“大锅饭”,村民需要把家中的锅上交。隶属于常桥生产队的十几个村庄都要在一个公共食堂吃饭。1958年,村民在公共食堂是可以吃饱饭的,即使不是村干部宣扬的“两干一稀”,但还不至于挨饿。1959年春节之后,公共食堂开始断炊,有时甚至几天不开火。吃的食物并不是村干部对外宣称的“两干一稀”,而是从地里挖的野菜,从沟里捞的菱角秧,以及树皮、树叶等,吃饭真正的成了问题,生产队陆续出现饿死人的现象。
在村民中间流传着有三类人饿不死,一类是村干部,有权力;一类是教师,属于国家干部,有一定的生活保障;另外一类是厨房工作人员,他们可以先把属于自己的一份粮食带回家,在家待一会儿,借口说吃过了,然后回到食堂吃。在饥荒时期,特权成了少数人保命的关键。月间,公共食堂彻底成了摆设,村民饿死的数量急剧增加。
我们村所属的新蔡县政府是禁止村民“开小灶”的,用村民的话说就是“不准冒烟”,原因是有“大锅饭”,不能“开小灶”,不然就是抹黑新社会。为防止村民家“冒烟”,生产队干部会派人日夜巡逻,只要发现村民家“冒烟”就会没收他们的锅,或没收或当场砸掉,村民会被训斥甚至挨打。正是由于不准私开小灶,加之公共食堂不开,直接导致大量村民饿死。与新蔡县相邻的平舆县允许村民“开小灶”,村民可以煮食一些野菜,饿死的人便少了许多。
1959年5月之后,生产队干部开始对村民“开小灶”的行为实行默许政策。生产队也分出一部分土地给村民使用,称为“自留地”,村民可以种一些能快速成熟的蔬菜等作物,饥荒得到缓解。公共食堂仍继续存在,直到1961年,村里所属的生产大队解散了公共食堂。
公共食堂是公社化运动的产物,其最初寄托的是人们对于新社会的希望,然而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公社化运动严重打击了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在饥荒时期,正是由于公共食堂的存在,导致了村民死亡人数的增加,公共食堂从从村民的理想变成了悲剧。大饥荒起止与公共食堂兴废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公共食堂最早开始于1958年,随着1961年6月《农村六十条(修正草案)》的公布而正式废除,但时间的一致性并不能直接用来作为大饥荒终结的解释。(三)病号院
“病号院”原本是弥陀寺公社的福利院,该福利院是1959年饥荒时唯一能给村民提供食物的场所。据村民讲述,当时收治的人群是需要经过挑选的,一是靠看眼睛,人由于饥饿会导致全身浮肿进而使得眼球突出,没有光彩;二是靠用手,人身体的浮肿,使得手指压在皮肤上形成小坑,皮肤甚至肌肉不再有弹性。只有符合条件的饥民才会被收治,并给予食物。
该福利院之所以被称为“病号院”是因为它收治的不是孤老而是病人,说是病人也不准确,因为大多是因为饥饿导致的浮肿,进而引发的疾病。
病号院的位置在如今的弥陀寺乡的老街。由于时代变迁,房屋早已不在。“每次都看到有人被抬进抬出,抬出去的是已经死了的,抬进去的也是快要死的。” “病号院”的门,不管是进是出,都像是阴曹地府。”我们村有两个人死于病号院,其中一个是我老太(我爸的爷爷),当时家里没有吃的,加上有些病,便送了过去,没几天就不行了,后来被我爷拉回村里。埋葬的时候,全村的人都没有劲儿去挖坟穴,只有大队长一个人有劲,也就是我老太的坟穴是大队长一个人挖的,挖好之后,上下各放一块门板便埋了。另外一个是村里的老妇人,因为丈夫早逝,孩子尚小,病号院的人在没有通知其家人的情况下,就和其他饿死的人一块儿埋葬了,现在家人都找不到她的墓地在哪儿。
“病号院”是在发生饥荒的极端情况下由福利院转变的,但它并不是能使每个人都能存活的场所,只能说它是一部分人的救命稻草,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没有。在特殊时期,福利院被迫转变了性质,从收容孤老到治病救人,承担起了医院的责任。粮食成为了它治病救人的良药,然而饥荒结束,它就结束了使命,甚至不再存在。(四)“吃人”传言
饥荒的持续使得村民吃光了粮食,或者说吃光了所有能吃的东西,包括一些树木的枝叶和皮以及其他能吃的动物,如:老鼠、青蛙等;后来开始流传“吃人”的传言,之所以说是传言是因为传者并没有亲眼所见,但又能说出具体的人物,甚至是谁吃了谁,核实的时候发现这些人都已去世,村民对此的解释是吃人者必不得好死。我们村流传着三个关于“吃人”的传言:
第一个“吃人”传言发生在与我们村相邻的代庄,有两个人实在饿得不行,出去找吃的。在通往中郭庄村的路上有一座废弃的窑场,西常庄的一个老人去亲戚家借吃的时候,在半路体力不支,便死在了窑厂旁边。两人正好碰到,便用利器割走了老人的腿上的肉,后在家煮的时候,被巡视的村干部发现,事情便败露了。
第二个“吃人”传言是有关龙口镇的,该位于弥陀寺乡东部。传言一个小女孩夜里醒来看到她的母亲正在烹食她哥哥,小女孩很害怕母亲把她也吃了,便小声哭泣着对她母亲说不要吃她,她长大了一定好好孝顺她母亲。她母亲听到这些话便心软了,没有吃她。
第三个有关吃人的传言是关于安徽省的,安徽省被中郭庄村民称为“东乡”,意思是“更远东边的乡镇”。村民认为来自“东乡”的人都是“吃人”的,相传很多人都见过,而附近“吃人”的大多都来自安徽。
从时间的先后顺序上可以看出,村中先传出了“吃人”的现象,而后出现的是“吃亲人”,最后是“整群人‘吃人’”。在道德上存在着明显的递进关系,、类相食本就是不为道德所容忍,出现吃亲人的状况更不符合传统的道德观。传闻的“东乡人‘吃人’”的现象,更是说明了“吃人”成了普遍的事情,这意味着道德观的完全丧失。然而“吃人者”都被官方发现或者被法办,这透出了官方成了维护道德的屏障,当然这也符合人们对于“吃人者”的结局想象。官方当时并没有就此作出公示,也使得传言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使人们更加确信确有其事。
据村里人的口述,“吃人”的事情,他们是相信的,因为所有人都能讲出事情发生时间、地点、当事人是谁甚至煮食的过程,并从后来“吃人者”的结局加以佐证。从传言中还可以看出其在地理范围上的不断扩大,从一个乡到另一个镇再到另一个省,地理上的跨越说明饥荒是普遍存在的。村民得到的消息并不局限在一个村一个公社,传言的出现透漏出了饥荒的范围。有关“东乡人‘吃人’”的传言,并没有证据,更像是谣言,“吃人”现象的传出,直接说明了饥荒的严重性。饥荒所挑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肌体,还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从吃光所有能吃的物,到同类相食的传言,同样是一个道德沦丧的过程。
这一时期,村里人与人之间是不信任的,从之前的强征粮种事件便能看得出来,村干部打骂村民成了平常的事情,不再讲究辈分高低,掌权者是高人一等的。一位村民告诉笔者,“现在看起来那时候,像笑话一样;能过到现在的样子,像做梦一样。”
1959年开始的饥荒使得中国数千万人失去了生命,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为什么会发生饥荒,甚至在饥荒结束之后的很多年里也没有去追问,只是固执的认为粮食是被拉走还债了,如果仅仅因为还债使得那么多人丧命,那么一些人注定是罪人。
饥荒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肌体状况,而且使得很多人的习惯甚至思维发生了改变。提到饥荒,很多人仍会感叹,仿佛饥饿的滋味迅速涌上了喉头,对于现在的生活,从饥荒中挺过来的人是感恩的,以至于其在生活中极其节俭,这样的习惯会伴随着他们的一生,直至死去。
饥荒同样让人们对于人性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于生存的渴望,使得很多人丧失了道德以致人性,这在和平时期是看不到的。当然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形再次发生,更不会有人希望去经历这样一个年代。
我们家是当年村里三家大户之一,在饥荒年代,人多并不是个好消息,意味着饿死的人就可能更多,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家饿死三个人,包括我最小的姑奶,只活了几个月;大老太和二老太,一个死在病号院,一个死在了外乡。
我为什么会首先想到中华料理啊!
人不饿…那就没有了奋斗欲望了,起码我早起是被饿醒的
爱尔兰土豆大饥荒??好多欧洲人移民到美国,所以爱尔兰裔是美国社会文化不可或缺一part,其中很厉害一只就是美国:肯尼迪家族!美国没有欧洲的王室,肯尼迪家族就是美国人民王室第一家族!
基于公共卫生、***炮病菌与钢铁、人口理论、阿尔萨斯能源理论,饥荒是一种必然!因为地球可控支配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的增长是无限制的。最关键的是你能出得起比印度、拉美、非洲更高的价格,你就不会面临饥荒。非洲的殖民地经济。非洲的情况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把非洲经济模型移到中国,应该是这样!上海在饿死人,河南在种烟草然后出口欧洲。假如非洲还是殖民地的话,说不定早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了。1、埃及的悲剧先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接着又被英国占领,二战后独立却在美国和以色列的阴影下走不出来,曾想借助苏联对抗西方,结果苏联卒。接着就是民主运动,最后却是穆斯林兄弟会选举上台,沙特大为刺激,买通埃及军方推翻了穆斯林兄弟会。埃及哪有时间发展?埃及那有精力发展?至于埃及的传统文化,不做详解。但就全世界而言,只有新教和东亚地区的经济有活力,这就文化的力量。2、南非衰落1972年的南非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发达国家,被称为“非洲经济巨人”。自从曼德拉上台以后,黑人替代白人,处处打压白人,造成了一种新的隐性歧视。黑人***、黑人医生,我就呵呵。曼德拉只想到了推翻一个旧世界,却没考虑过如何建设一个新世界。或者说曼德拉只不过把白人压迫黑人,变成了黑人压迫白人,仅此而已。下图为白人接受救济。我讲过印度、巴西、土耳其这些国家的衰落,因为这些国家不愿意奉行脱亚论,不愿意现代化,因为他们有自己盛极一时的传统文化。而非洲都是些没有传统文化的国家和地区,所以这些国家独立以后迷失方向,也就很正常
!民主和自由的好处,南非的民主和自由是一种无政府状态的民主和自由,每当选举的时候,候选人就鼓动选民闹事,然后把水搅浑,好从中渔利。被当地居民洗劫的中国人商店。3、非洲的种植业看了粮食危机,我大概懂了,非洲没有农业。这是非洲独立前的状况图。对于世界经济而言,二战就是一个错误,非洲独立就是一个错误。首先,非洲的农业完全就是出口导向的农业,对非洲的经济发展一点用处都没有。非洲不愿种粮食,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经济效益,非洲种经济作物,而且是定向的经济作物,那就是定向出口欧洲。比如说茶叶、烟草、橡胶等。而欧洲的价格更高,所以经济作物也不卖给本地企业,说难听点,本地企业也买不起。最后富了小地主,穷了非洲大陆。第二个非洲出口粮食,当世界范围内粮食减产的时候,就从非洲大量进口,粮食出口国优先保障本国的粮食供应,而非洲的碎片化导致非洲无组织的出口粮食,因为欧洲的买方价格更高。而非洲粮食进口国根本买不到粮食,就是买得起,穷人也吃不起,于是东亚、西欧、北美粮仓里面放着陈芝麻、烂谷子,而非洲却在饿死人。4、非洲的制造业非洲的制造业面对的是殖民地经济,那就是高端有德国、日本制造竞争,中低端有中国制造竞争。而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中国又利用自己取得的市场经济地位,抬高原料价格,降低工业制成品价格,从而使当地的制造业破产。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这些后发国家却利诱非洲国家开放市场,用金融工具不断的摧残和蹂躏这片野蛮的大陆,使这片大陆的经济不断崩溃、重建、再崩溃。这就是殖民地经济控制下的非洲大陆。5、第三产业非洲的碎片化导致没有哪个国家是具有经济规模和竞争力的,所以当外国的资本进入的时候,本地的第三产业的命运注定被边缘化、凋弊。因为这些外来的金融资本可以从母国获取利润,然后转移至非洲和本地企业竞争,对于优良资产可以溢价收买,然后以此类种种手段控制非洲经济。6、非洲自己的问题非洲没有自己统一的语言,没有自己统一的文化,没有自己统一的市场,没有自己统一的政治力量,这些才是非洲问题的本质。非洲根本没有出路。
真正看清人性
年,在灾害形势最为严峻的59年,粮食进口由58年的22万吨反倒锐减至0.1万吨,而出口达到最高峰415万吨,58年出口仅288万吨。当然我使用的是中国数据,当时中国没有货币,不清楚出口和捐赠的比例。钱是最关键的要素,他十分无情,即便你都快饿死了,钱的作用还是会驱使中国的粮食从最需要的地方流向国外。最典型的例子。当时运送到日本的粮船在青岛出港以后沉没,可是当时临近青岛的东营、滨州已经饿到了人吃人。大跃进饿死人反倒粮食出口增加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当时认定共产主义没有货币,所以越是灾荒越是要出口赚取外汇避免国内价格上涨。我们现在看当然是最荒唐的事情。
春节假期有两件事情印象深刻、对比强烈:一是看资治通鉴五代十国期间(一百多年)天天人吃人的部分,二是家里的小孩子们吃饭挑三拣四的情景。现在物质丰富,很难想象历史上的“饥荒”是什么情境。单说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看资治通鉴才知道,所谓的“起义”,不过是大家聚在一起“找口饭”吃。黄巢的队伍,“找口饭”吃,首选吃粮食,但那时乡村粮食很少,大量存粮都集中在工事坚固的城池里,要吃到粮食,得以命相博攻下城池。要么饿死,要么赌命赚个口粮。一开始还算顺利,城池相对容易攻得下,守城的人(那时没什么人会代表政府了,守城其实是为了守住自己的口粮)看黄巢队伍攻得猛,基本策略是逃跑。可是,被抢粮食的城池多了(那时黄巢队伍攻城不是为了占地盘,主要是为了抢粮),许多城池都不愿意接收难民了(吃饭的人多了,城里的存粮不够),也知道无处可逃(被抢光粮食的城池太多了,无处投奔),抵抗得越来越坚决,黄巢的队伍牺牲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以前,攻下一座城,足够吃上十天半月,这个时间足够去抢下一座城,现在,由于抵抗坚决,单是攻城的时间也得一两个月,城没攻下,人先饿死,于是,为了临时补充军粮,就把散布在城外的人抓来,捣成肉酱,或做成肉干,临时糊口,围城大军,就这样变成了“吃人大军”。而守城一方,一旦城里存粮吃光,又无处可逃,就在城里抓人来吃,就这样,守城一方,也变成了“吃人大军”。后来,许多存粮吃光的城池,干脆提前开门出城,加入黄巢大军,或者自成一队流寇,要么被吃,要么吃人,大家自然选择主动去吃人。黄巢从中原地区(大致在现在的河南、河北、山东、江苏交界地区)开始吃人,吃得差不多了,就转场去吃江汉、黄淮流域,后来又吃到江浙、江西、福建、广东,再后来又从南往北,经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最后吃到了陕西,占了西安,算是“吃到了政权”,前后吃了十几年,吃遍了大半个中国。如果单看黄巢队伍从发事到占长安的行军路线图,是相当诡异的,如果抛开吃人的需求,多数会让人感觉黄巢是非常优秀的流动作战专家。但是,历史有时就是这么残酷和黑色幽默,黄巢队伍并没有什么高尚目标,哪里能吃的人多,就往哪里去,一路吃下来,就画成了这样一幅行军路线图。这幅图,是人间最惨烈的悲剧,十多年,多少人被同类吞吃,多少易子而食、夫妻相食、父子相食的情景,太恐怖、太悲惨了。可悲的是,这次“饥荒”被没有带来什么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的进化,“饥荒”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倒是让整个生产力和社会倒退。“饥荒”应该是恐怖的代名词。在黄巢把中国真正变成“舌尖上的中国”的过程中,倒是有个有趣的现象,黄巢躲开了许多实力强大的军阀所占据的城池。抛开所谓的道义、单就史实来看,这些军阀大多(不是全部)拥有大量存粮,其多数(不是全部)城池里的百姓是可以借此勉强为生,也正是这个因素,其众志成城、不与豺狼为伍的信念无比强大,守城守粮的决心和行动异常坚决,反而在饥荒乱世,得以生息。以上是历史,司马著资治通鉴,毕竟代表官方,有许多选择性遗忘、粉饰,但仍然无法全部盖住“饥荒”是怎一个“惨”字了得!那么,未来,还会有“饥荒”么?前两年看过一部电影,名字忘记了,大概情节是讲,在人类世界大灭绝后,有幸存的父子二人,他们的一路寻找食物,期间的遭遇。整部电影的情节异常简单,从头到尾就是在不断地走,不断地寻找食物,以及不断地避免被人当作食物,但其中贯穿的,父亲对儿子的爱,尽力让他保持为人的绝望的努力,还是非常撼动人心的。写到这里,已经无力再去就“饥荒”讲什么理论、哲学、科学层面的观点了,原本想好的***实在没有意义。如果,真有一天,我们身处“饥荒”时代,还会上知乎,还会去辩论,还会去人文关怀么?就像电影里那个父亲,只是希望儿子还能像人一样进食的努力,都看起来那么绝望甚至让人可笑!“饥荒”,不是考验什么人性,也不是验证什么科学论断,是十足的恶魔降临,那个时候,即便是要做恶魔的附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人类”,在那个时候,充其量是“食物”而已;“发展”,连让人“呵呵”都来不及。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不用吃人的年代,但是,这不代表我们的后代,以及他们的后代也会如此幸福。与其研究“饥荒”的意义,不如想想如何避免“饥荒”。就这样吧,越写越无力。
这个游戏挺好玩的,对于新手上手比较慢,需要看视频学。后期的话乐趣不如刚开始。这个游戏挺好玩的,对于新手上手比较慢,需要看视频学。后期的话乐趣不如刚开始。要说对人类的影响,可能就是帮宅男消磨时间,延缓骚乱发生吧。以上
饥荒是人类基因残酷淘汰(优化)的过程在饥荒年份,能存活下来的基因,无一不是体质最坚韧,神经最抗压,智慧最超群的,历经饥荒遴选的民族,譬如,汉族、西欧、印度,都是世界文明的巨擘;反观生存环境舒服的民族,都被奴役了。顺便说句,任何大型灾难都会是某个特定民族进一步精英化的过程,典型例子是犹太人,不是犹太人天生基因优秀,而是历次迫害,把最弱最笨的基因淘汰了,剩下到今天的哪个不是优异无比的个体,所谓“上帝选中的子民”,是这样的几个意思。教育只是犹太民族逃生的慢性有效手段,短期而言,只能靠生物遴选,甚至运气。华人呢?五千年战乱、饥荒、逃难,简直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车轮大考,剩到今天这13亿,全是人精
首先,历史上很多叛乱和民变都是源自饥荒。比如唐末山东王仙芝民变,明末陕西张献忠等民变,就是源自饥荒。民国时代,伴随着普遍的饥荒,出现的是普遍的土匪和流寇。其次,历史上很多大饥荒,都会导致地区人口的迁移和人口变化爱尔兰大饥荒,导致爱尔兰人大规模逃亡美国。罗马的三世纪危机加后来的饥荒,使罗马人口剧降,使得许多蛮族通过民族大迁移,定居罗马各行省。中国历史上类似的还有魏晋时期的五胡内迁。再次,很多饥荒是马尔萨斯危机的集中爆发。如果没有饥荒和战乱消灭了大量人口,现在世界上也许会有七百亿人口,而不是七十亿人口。最后,某些情况下,饥荒会导致两个国家或地区关系的变化。爱尔兰大饥荒导致后来爱尔兰独立思潮的兴起乌克兰大饥荒导致乌克兰和俄罗斯关系的恶化
这本来就是人类的自我上升之路。当普林尼在自然史里头惊叹,人类为什么会发明铁的时候,是因为铁已经杀死了无数的人。 这种感叹在进入热兵器时代,又爆发了一次。然而又黯淡下去了。 二战之中,人类的新感叹则是用在核武器上了。我是一个文青,在多年写小说过程中,有了一点小小接近上帝的心。准确的来说,我认为,人没有一个不是该死的,没有一个是无辜的,人类所谓的善恶这些观念,无非是一种古怪的自我安慰。 我不是虚无主义,恰恰相反,我认为人类很伟大,伟大到拿自己的生命,拿同类的生命去做试验。前者有史记里头的刺客,今天的恐怖分子。后者则是投下原子弹的美国政府,饿死一千万的人中国政府。每次的自我的毁灭,世界是不是变得更坏了,恰恰相反,变得更好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黑格尔会告诉你,如何从自然王国走向必然王国。当你以为饿死一千万人的事情只有中国政府才会干出来。当你以为纳粹大屠杀只有德国政府才能干出来。 当你以为原子弹只有美国政府才能发明出来。而事实是,只要有人类,这种试验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善恶,一切的伦理在这些人类试验面前毫无价值。 你要指责谁,指责***,指责希特勒,指责杜鲁门。那我只能说,你太可笑了。是的,你们生活着,但是你们其实就是很低级的畜生,耳目被蒙蔽,希望为自己所遭遇的种种的苦难讨个苦情,要个说法,多可怜啊,多可悲啊。 你们居然要把这些无比伟大的试验所造成的苦难视之为某个人,某个政府,某种制度所造成。多愚昧啊,多可笑。你们扪心自问,那一个不是政府的一份子,不是制度的一份子,不是人类的一份子。这些试验之所以能够推行,难道你一直看不到看不见,你什么时候能够自外其中了。恰恰相反,任何时候,你都在场,你都是其中最雀跃的一份子。 文革中,有那个一个人在迫害别人不卖力的,如果给你一个机会的话。同样的,大跃进的时候,饿死你,也是你自己选择的,你被饿死了,你一点也无辜。当你是一个农民,你可能不明白政府的用意,然而,种田是你的本行,在这点上,你比那些瞎指挥的官僚们专业。然而你还对大锅饭有幻想,以为可以免费的大吃大喝,以后可以共别人的产,那个时候,谁会想到自己会饿死呢?这样的试验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呢,我有时候看了很多科幻片,就会想,未来真是让人着迷啊。人类的好奇心实在是太惊人了。是的,在100年,谁会想到有饿死1000万人的政府,谁会想到有推行彻底种族清洗的法西斯,谁又会想到有能够毁灭地球无数次的核武器呢。未来,人类将如何拿自己的生命,拿别人的生命做试验,一想到这点,实在是太让人兴奋了。我是写小说,看圣经的时候,我常常会想,上帝为什么不再灭绝人类。然而后来我明白了,上帝应该是一次又一次的为人类的自我毁灭自我复兴自我上升的创意所倾倒吧,以至于被激起的好奇心。所以上帝最终选择的等待,等待一场超越他想象力的戏剧吧。人类真伟大。 ----------------------------------------***一直被删。如果有想看被删了的***,备份在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号码是wangwei76072二维码是
让人明白,人肉也是可以吃的
食物链顶端的都喜欢蹲下观察食物链底端的,吃得饱饭的都喜欢找吃不饱的做研究
科幻世界上有一篇《大饥之年》,推荐
游戏挺好玩的_(:3」∠)_
嘛~你可以看下北韩 _(:з」∠)_
我以为题主说的是饥荒游戏
《来到地球的第一天》上帝之鞭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