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work)
第三方登录: 李泽健
人是怎样认识外部世界的?
人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但是所有的感觉现象,包括颜色、声音、气味、味道、冷暖、软硬等等,都不是外部世界本身的东西,而只是自己大脑里的一种东西,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人是怎样用自己大脑里的东西认识外部世界的呢?
认识不是对外部世界的真实再现
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外部世界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这个样子。实际上,我们认识的并不是外部世界的本来样子。认识并不是复制现实,也不是对外部世界的真实再现。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所有认识都是经过意识加工而成的。在认识的过程中,外部事物本身并没有进入人的大脑,它只是刺激了人的感觉***而已。从感觉***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到大脑产生感觉,形成最终的认识,这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电化学变化。可以这样说,外部事物的本来样子与我们的认识之间有着天壤之别。这有一点类似于食品加工。如果说我们的认识是一盘香喷喷的红烧肉,那么外部世界就可能是一头猪或者一些油盐酱醋;如果说我们的认识是那热气腾腾的馒头,那么外部世界就有可能只是一粒粒的小麦。无论如何,红烧肉都不是对猪的真实再现,馒头也不是小麦的本来样子。
也不像马列哲学所说的那样,认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反映与被反映或者映象与原型的关系。更不像马列哲学所说的那样,认识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红烧肉不是猪的映像,小麦也不能说是馒头的原型。红烧肉没有力图再现猪的状态,馒头也没有表现出小麦的属性。
外部世界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描述,那是一个我们的认识所不能到达的层次。可能有人会说,这不就是不可知论么?事实上,不可知论也并没有多么的可怕,我们也没有必要一听自己是不可知论者就害怕、就退缩了。常言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既然我们有勇气承认世界上有我们不知道的事情,那我们也不害怕承认世界上有我们无法知道的东西。谁能体会到大象吃甘蔗时的真实感受呢?谁又能知道苍蝇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再说了,“不可知论”这顶帽子扣在这里也有点太大了,我们只是说我们无法知道外部世界的本来样子,并不是说我们无法认识外部世界,难道对外部世界的表现形式的认识和对外部世界的推测、解释就都不算是认识了么?
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一种推测
除了我们头脑里的感觉和感知世界以外,我们并不能直接认识其它的任何东西。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所有认识都只能是一种推测。
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对这样的说法感到迷惑不解,大家可能会说,当我们看到桌子上有一台电脑的时候,那里便的确有一台电脑,当我们看见公路上有一辆汽车的时候,那里便的确有一辆汽车,桌子椅子、树木房屋、山川河流……,眼前的一切哪个需要我们推测了?
事实上,对于一个常年人来讲,我们对周围熟悉物体的再认识,主要靠的是经验,而不是推测。当我们看到一台电脑时,经验便告诉我们,那里肯定有一台电脑,当我们看到一辆汽车时,经验便告诉我们,那里肯定有一辆汽车。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是曾经发生过了的事情,不需要再进行推测。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楚一点,那就是经验也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它只不过是一种被我们验证过了的推测而已。如果情况一旦发生变化,那这些经验就没有原来那么可靠了,它们有时甚至还会对我们的认识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军事上的伪装就是专门用来欺骗我们的经验的。
在刚刚开始感知这个世界的婴幼儿时期,在第一次产生某种感觉现象或者第一次接触到某个事物的时候,我们的认识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明显的推测。比如,第一次看到镜子的人,往往会以为镜子里的自己是一个真实的人,当他发现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时,就常常会到镜子后面去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视觉并不能让我们“看见”外部世界的本来样子。其它的感觉***亦都如此,它们对我们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没有任何帮助,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测外部世界的工具而已。如果没有其它感觉***的帮助,我们甚至无法判断我们看到的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沙漠里的人常常会被海市蜃楼所欺骗,UFO至今也没有人弄清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当人们第一次产生某种感觉的时候,人们并不清楚自己所感觉到的究竟是什么,甚至分不清这是外界的一种存在还是自己的一种幻觉。如果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人们最初看见某个东西的时候,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别的什么,而是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用嘴巴去尝、用耳朵去听……。很多时候,人们都把这种行为解释为好奇,认为人类与生俱来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但是我认为,这样的行为并非是什么好奇,这可能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因为人们搞不清楚视觉现象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所以他们必须要找到产生视觉现象的原因,必须要搞清楚于自己所看到的究竟是什么。不只是视觉,人们对其它感觉现象的第一反应也都是一样的:寻找产生它们的原因。
在其它感觉的帮助下,人们开始把世界划分为“我”与外部世界,开始把自己感觉到的东西划分为感觉现象或者是外部世界存在的东西。如果人们看到的这个东西能够得到其它感觉的证实,比如,能用手摸到,那么人们就相信这个东西是外部世界真实存在的;如果摸不到,那么人们就会对这个东西感到困惑;如果这个东西只是一闪而过不再出现,那么人们就会怀疑自己的眼睛;如果这个东西经常出现而人们又够不着、摸不着,那人们就会对此产生各种各样的猜测。在这方面,人们对UFO和宇宙的认识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人是通过感觉现象来推测外部世界的。当我们仰起了头看到了一抹白色,我们便推测天上有一朵云,当我们的手上产生了坚硬和冰冷的感觉时,我们便推测世界上有一块冰……。
(未完待续)
相关博文:
1、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世界 .cn/s/blog_0m9n3.html
2、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cn/s/blog_0n0ns.html
3、认识源自于比较
.cn/s/blog_0kx1a.html
4、先有概念还是先有事物? .cn/s/blog_0wqld.html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好文章
没了?
说的好,人所认识的是主客体相互作用所建构的认识统一体的内容,依赖于人的感觉意识的建构而形成,就是认识的是人化世界的内容。
●人化世界的认识论思想概论】 (天云1) 在对认识客体的认识反映过程中,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客体的信息被人的感官吸收、转换,被人的意识建构反映成为了认识内容。所以,认识内容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建构的认识反映系统中形成的,体现不可分割的认识统一体系统的认识内容。 所以,「人化世界」的认识内容是主体在认识的过程中,客体存在的能量信息被人的感觉所吸收、转换,而后被人的意识建构而成的认识内容。这样的认识内容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人化世界」。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依存关系而建构的系统存在。 当人们睁开眼睛去看客体的时候,已经进行了无比复杂的时空和信息能量的转化、建构,将量子力学都还没有搞清楚的世界、将多维时空的事物存在投影在在了我们的表面时空,而建构成为了人们所看见的四维时空的事物样子。所以,人们睁开眼睛所看见的世界,不是辩证唯物论的客观世界,而是「人化世界」。所以,「人化世界」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纽带,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所建构的认识系统。超越了过去主观与客观相分割的认识思想的局限,超越了唯物和唯心的思想局限。 「人化世界」的思想是意识的建构反映的思想;而辨证唯物的认识思想是「复写、摄影」的客观反映思想,是意识能动的、直观的、本质的、理性的客观反映,即使唯物论加入了实践的内容,也无法弥补唯物论的认识思想将人的意识对客体的反映内容当作了客观反映内容而不是建构反映的内容的错误思想。所以,不仅实践的过程是能动性的,而且人认识的内容也是能动性的,体现着建构、创造、创新的内涵。 人们所认识的科学规律需要用公式来描述,用实证来检验,然后再不断的修正公式的不断的证伪过程。而辩证唯物论中不依赖于人的感觉和意识的客观规律,怎么能够被人的意识发展而不断修改、证伪呢?所以,科学所认识的物理规律、公式等,都属于「人化世界」的不断发展的内容,在「人化世界」中不断发展着认识内容。 对我们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内容,都与人的感觉吸收、意识的建构反映有关。所以,在认识过程的心与物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不可忽略、不可超越的的「人化世界」。迄今为止,人们所认识到的事物内容,都是「人化世界」的存在内容。人的认识的不断发展,也是在「人化世界」中不断发展的。 康德(Immanuel Kant)的「自在之物」 (object in itself)与表象(representation)的思想,与人化世界的认识思想比较接近。 我们可以从胡塞尔(E. Edmund Husserl)的现象学(phenomenology)的还原中反思我们认识现象的局限,但却无法还原其本质的,我们可以对现象进行理性的还原,但仍然是人逻辑思维加工的过程,属于「人化世界」的理性发展过程、内容; 尽管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也强调主客体的统一,但他走向了非理性化的方向。「人化世界」思想所承认的纯粹客观存在,是「人化世界」存在、建构和发展的基础,但它永远在人的认识内容、也就是「人化世界」之外,是人的认识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一,也使「人化世界」的认识思想在正视现象时体现着理性的追求。
学习了。人化世界就是儒家思想。
学习了。人化世界就是儒家思想。
意识与方法。
从宇宙总体来分有超强能量区,强能量区,中能量区,低能量区和弱能量区...我们人类属低能量区的物种,而我们的脑细胞及其网络又属弱能量区工作范畴. 我们的思维对外界的响应是我们身体神经所传感至内的"弱能量流环"的不断量化结果.这样,就有了所谓的认识到位之说...
我觉得这也与先天基因 后天影响有关。
续1楼 人是怎样认识外部世界的?(2) 三、 人是通过感觉现象来认识外部世界的 在前面我们说,所有的感觉现象,包括颜色、声音、气味、味道、冷暖、软硬等等,都不是外部世界本身的东西,而只是自己大脑里的一种东西,这是基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而言的。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其实至今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都还以为西红柿之所以“红”,那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红的,苹果之所以“甜”,那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甜的。就连我们国内的一些心理学教材至今都还这样表述:“一个香蕉,有颜色、滋味、香味、软硬、重量等多方面,每一个方面即一个属性,感觉就是对这些属性的反映。”这样的描述无疑就是在说,颜色、甜味、香味等等这些都是香蕉本身的东西。上面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在认识的早期,人们其实是没有内、外部世界之分的,人们并不知道在自己的头脑中还有一个感知的世界。那么,人们究竟是怎样认识了外部世界的呢? 1、认识感觉现象 认识起始于感觉现象。当人们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最早认识的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自己的感觉现象。此时,人们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人们所体验到的一切无不都是自己的感觉现象。这个时候,人们的感觉现象是纯粹的,是没有任何含义的,它们仅仅只是一些单纯的颜色、气味或者味道而已,人们并没有从中分辨出其它的任何东西来的。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人们一睁开眼睛,就能分辨出了人的面孔或者是桌子上的苹果。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我们已经很难体验到那种纯粹的感觉了,我们只能从一些极端的感觉现象中隐隐约约地体会到那种感受。从没有见过油画的人,第一次看到毕加索的作品;从没有进过医院的人,第一次闻到医院里的气味;从来没听过外语的人,第一次听到外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感觉现象就接近于纯粹的感觉了。第一眼看到毕加索的画,除了满眼杂乱无章的色块以外,几乎再也看不出别的什么东西了;第一次进医院,除了一股浓浓的气味外,就再也分辨不出什么来了;第一次听外语,除了叽里咕噜的一串声音外,就再也分辨不出其中的任何一个音节了。 人类所有的认识都是起始于这样的一个纯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世界是浑沌的,是没有任何事物的。在这个阶段,我们并没有认识了外部世界里的任何东西,我们认识的只是自己的感觉现象,而且这种感觉现象也仅仅只是一种整体印象。 2、认识感觉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一群盲人要过一条小河,一个年轻的盲人说啥也死活不下水,因为他觉得水太凉,他要别人往小河里掺些热水才肯过去。其他人好说歹说都没有用,最后只好把他背了过去。这位年轻的盲人是先天失明,他根本就不知道小河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他坚持认为别人一定是懒得烧热水才这么做的。 仅仅只是失去了一种感觉,这位盲人的世界就变成了如此的模样。如果人们生来就只有一种感觉,那人们眼中的世界又将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如果只有味觉,我们除了能感觉到嘴里的甜味以外,还能知道自己正在嚼着东西吗?如果只有痛觉,我们又如何能够分辨出腿疼的原因是因为腿肚子抽筋呢?还是被后面追上来的野狗咬了一口?如果只有触觉,那我们又如何能知道触觉的产生是因为我们摸到了东西?如果只有视觉,那我们眼前的一切又算是什么?宇宙中天体相互撞击的场面与节日夜空中绽放的烟花有什么区别?我们又如何能够知道自己不是在看《2012》呢? 可以这样说,如果只有一种感觉,那人们是无法认识外部世界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根本分辨不清自己的身体和外界的物体,压根就无法建立起“我”这个概念,更不用说是内、外部世界了。对一个痛觉不敏感的人来说,他们是无法感觉到正在伤害他们的东西的,他们的身体经常会受到刮擦,他们的四肢也经常会因为受到伤害而惨不忍睹,这样的人往往会早早地夭折,更不用说是只有一种感觉的人了。 最初,人们是没有事物这样的概念的,当然就更没有什么内、外部世界之分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是从认识感觉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开始的。当人们最初看到什么东西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当人们第一次听到什么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循声望去……。在这样的本能的活动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了各种感觉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知道了什么样的视觉现象会引起什么样的触觉和嗅觉……,知道了什么样的听觉现象是由什么样的视觉现象引起的……。人们知道了脚下土***的东西踩上去是硬的;知道了眼前那湍流不息的东西掉进去是凉的;知道了那红红的正在摇曳的东西摸上去是烫的……。 正是由于认识了感觉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人们才开始踏上了认识外部世界的漫漫之旅。 3、划分 认识感觉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仅仅只是认识的开始,真正的认识始于人们对感觉现象的划分。 最初的划分是简单的,人们仅仅只是根据感觉现象的相似性来进行划分的,在这个时候,人们的认识活动更多地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本能。比如,根据颜色的不同,人们把草木与大地、太阳与天空区分开来;根据是否一起运动,把一个人、一条狗或者一群鸟、一群羊与周围的背景区分开来……。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感觉现象的划分也就不再只满足于相似性了,人们会开始考虑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当人们拔起小草时,发现了根与小草是连在一起的,于是就认为根也是小草的一部分,而不是大地的一部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划分活动便开始伴随着人类认识过程的始终,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划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抽象。比如,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情感把世界划分为喜事、丧事;根据食用对象的不同,把动物吃的东西叫做草料,把人吃的东西叫做蔬菜、粮食等。 在划分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了自己的身体,最终把自己的身体与外界的物体区分开来。人们发现,有些东西摸上去自己会产生一种感觉,掐一下自己会感觉到疼痛,于是就把这些东西当作是自己的身体,而把那些不能产生感觉的部分视为外界物体,从而形成了“我”的概念。可以这样说,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对人类的认识来说是有里程碑意义的,因为这为人们最终认识内、外部世界奠定了基础。 (未完待续)
关于世界的问题,释迦王子都说得很清楚了。 十二处,十八界。。。
有意思
Mark一下
这是人在色界的正常认识
所谓天下无心外之物 但是最终那个本体在那里 仍然是个谜 难道真是 “无”吗
长见识了,但是好像看不懂
续13楼 人是怎样认识外部世界的?(3) 李泽健 4、组织 划分使人们眼中浑沌的世界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原本只是一些杂乱无章的没有任何含义的感觉现象开始变成了一个个独立的认识对象。 在对感觉现象进行划分的同时,大脑还进行着另外的一种认识活动----对感觉现象进行组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把由同一对象产生的各种感觉现象组织在一起。比如,我们把红色、香味、甜味等等感觉现象组织在一起,形成了对苹果的认识。 二、根据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把原来划分出来的不同的对象重新组织成各种各样的整体。比如,根据邻近关系,我们把围墙、院子、房屋以及房屋里的人组织在一起,称为一户人家;根据星球之间引力及运动规律等,把金、木、水、火、土、地球等行星与太阳组织在一起,称之为太阳系。 三、把与一个对象相关联的其它现象与该对象组织在一起。比如,当我们看到刮风能够引起树上苹果的摆动,苹果掉进水里会溅起浪花等等时,我们的大脑便会把风和浪花与苹果关联在一起。 5、形成概念 划分和组织的过程也是形成概念的过程。进入到我们头脑中的感觉现象,经过大脑的加工后,被划分或者是组织成各种各样的认识对象,这样的对象存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后,就形成了我们平时所说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概念与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是有区别的,这里的概念包含所有的感觉记忆,比如,对声音、颜色或者形状的记忆,而传统的概念似乎只是指文字之间的一种关系。 在这一阶段,人们所认识到的东西就是概念。 6、匹配 一粒黄豆掉进玻璃杯时,会在杯子的底部滚动、弹跳好长一会儿时间,碰得杯子叮当作响,弹奏出一曲美妙的音乐。但是当黄豆越聚越多,逐渐铺满整个杯子的底部时,这种美妙的现象就永远不再了。黄豆再也不会欢快地跳舞,再也不会尽情地唱歌了。它们只是默默地流了进来,然后随便找个地方,就静静地躺在那儿再也一动也不动了。 就像瓶子中黄豆的积累过程一样,人的大脑中一旦装入了各种各样的概念,人们便习惯于用这些概念来解读这个世界,不管是什么样的感觉信息,只要它一旦进入到我们的大脑,我们大脑中的那些与此相关的概念就会被激活,我们的意识便会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用我们熟悉的一些概念去匹配它,赋予它们以各种意义。比如,我们最初是通过颜色、形状、味道、气味等等方面认识了苹果的,这些现象被我们组织在一起形成了苹果的概念,存储于大脑之中。当我们再次看到苹果的时候,我们大脑中有关苹果的颜色、气味、味道等记忆也就被激活,这个时候,即使我们没有接触到这个苹果,我们也知道它是一个苹果,知道它的气味和味道了。在前面我们所说的通过经验对电脑和汽车的再认识就是通过概念的匹配实现的。这种匹配过程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联想。 概念的匹配对我们人类认识世界有很大的帮助,它减少了我们再认识世界的难度。如果没有概念,那我们对事物的每一次认识都将是第一次认识,那样的话,我们也就无法认识这个世界了。 概念的匹配也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副作用,那就是它给我们人类的认知过程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面纱。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瓶子里的黄豆一旦铺满了杯子的底部,黄豆就再也不会跳舞唱歌了,人的大脑中一旦装入各种概念,人们就习惯于用这些概念来解读这个世界了,我们就再也体会不到那种从纯粹的感觉生成认识的认知过程了。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在出生时经历过那样的过程,但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回想起来那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情,以至于我们现今在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时依然困难重重。 (未完待续) 相关博文: 1、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世界 .cn/s/blog_0m9n3.html 2、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cn/s/blog_0n0ns.html 3、人是怎样认识外部世界的?(2) .cn/s/blog_0cpx.html 3、认识源自于比较
.cn/s/blog_0kx1a.html 4、先有概念还是先有事物? .cn/s/blog_0wqld.html
人类是通过社会现实来认识外部世界的,他根据当今社会上是什么样子来推断整个宇宙是什么样子,所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就是当今社会的折射【也就是说不是直射】这样推测下来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虚假的宇宙根本不是这样,只是我们认为他是这样罢了。比如说有外星人是人类发明了人造卫星后才火的,比如早年有了氏族首领人们就有了神,所以任何人类的神都和人相象和人关系密切,没有和王八蛋相像和猫狗有密切关系的,现在人们大谈外星人,外星生物就要像人?怎么就不能像兔崽子?其实人和王八蛋兔崽子在30亿年前是同一类东西,彻底分开也不足10亿年,外星人和人类分开至少40亿年,他们能有共同点?无论当今人类狗类,大谈外星生物不是胡说一样?但是人类社会有这个土壤啊,于是就开始了胡说
人是怎样认识外部世界的?(4) 李泽健 7、解释 如果说人是通过感觉现象来认识世界的,那当初人们又何以确信“红”和“香”是花儿本身的东西,而“汪、汪”声一定是从狗嘴里发出来的呢?人们又何以得出“属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这样的结论呢? 事实上,只要你知道“巴普洛夫的狗”或者“条件反射”是怎么回事,那这个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们知道,铃声与食物原本是没有什么联系的,它是不能让狗流口水的。但是巴普洛夫却做到了,他能让狗在听到铃声后流口水。他在给狗喂食前先响铃,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响铃喂食,如此重复数次。渐渐地,只要一响铃,狗就会流口水。很显然,狗是把铃声与食物关联在一起了。对狗来说,响铃也就意味着可以吃到食物了。与巴普洛夫的狗相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当然了,“这里所说的学习并不是大学生平日所说的‘用功学习’的‘学习’。心理学家给学习下的定义更为广泛,即行为或者心理过程被经历持久改变的过程。假如你去医院看病,打针让你感觉到非常疼,这时针就和疼痛联系在了一起。结果,下一次需要打针的时候,你只要一看到针就退缩了。这种反应的持续改变就与学习有关。”(《津巴多普通心理学》204页)通过学习,人是会将两种原本没有关系的刺激关联在一起。比如,学生会将第四节课下课铃声与吃午饭联系起来。人们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也正是学习的结果。 (未完待续)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人们对属性的认识过程,从人的认知过程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人究竟是怎样得出了“红”和“香”是花儿本身的东西、“汪、汪”声是从狗嘴里发出来的、“属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这样的结论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人们对颜色的认识过程。由于感觉不到自己大脑里发生的事情,所以,在认识的早期,人们并不知道“红”是产生于自己大脑里的东西。当人们最初看到红色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所看到的究竟是什么,也不知道这红色是自己大脑里的东西还是外部世界里的一种存在。这个时候,人们的反应是用手去摸。当人们的手触摸到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的时候,人们便确信外部世界里存在着一种物体,于是人们便把这个物体叫做花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是先认识了颜色,然后才通过颜色认识了花儿的,而不是说从一开起人们就发现了红色是固定在花儿上的。可能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认为人们是先认识了物体,然后才认识了颜色的。其实这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看看镜子、海市蜃楼和天上的星星,我们就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情了。第一次看到镜子的人,往往会以为镜子里的东西是真实的物体,用手摸后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情;沙漠里的人常常会被海市蜃楼所迷惑,以为碧波荡漾的湖水真的就在眼前,结果往往发现自己是空欢喜一场;远古的人们根本不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什么东西,而现在的人们也大都以为天上的星星一定就是一个天体,但实际情况却不一定是这样的。科学告诉我们,我们所看到的星星,有可能是几十亿年甚至上百亿年前的天体发出来的光,至于这个天体现在是什么样子的,是否还继续存在,就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了。 那么,后来人们又是何以确信花儿本身就是红的呢?这是因为,人们发现红色始终是伴随着花儿一起出现的,花儿在我们能看到红色,花儿不在我们就看不到红色了,人们从来都没有观察到两者分开的情况,也从来都没有看到过花儿移动了而颜色还停留在原处的现象,所以人们确信颜色一定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人们一旦建立起了某种概念,就会用这个概念来解读世界,这个时候,人们的认识过程就颠倒过来了:人们不再是用感觉现象来组织事物了,而是根据概念来匹配感觉现象了。当人们建立起花儿的概念以后,人们便确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花儿,花儿是红色的。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人们是怎样认识声音的。当我们最初听到“汪、汪”的声音时,我们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情,我们会循着声音去寻找,这时,我们发现一条狗正在做狂吠状,同时我们还发现,狗嘴的张合正好与我们听到的“汪、汪”声合拍,而且我们离狗嘴越近听到的声音就越大,于是我们就认定声音一定是从狗嘴里发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人之所以认定声音是从狗嘴里发出来的,完全是人们根据声音与狗嘴的动作以及狗嘴之间的距离关系推断出来的,而不是说声音原本就是从狗嘴里发出来的。 人们对香味的认识也是这样的。离花儿越近香味就越浓,离花儿越远香味就越淡,没有花儿就闻不到香味了,于是人们就认定花儿是香的。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人们说花儿本身是香的,也只是人们根据香味与花儿之间的距离关系得出来的一个推论,而并不意味着花儿真的原本就是香的。 事实上,不只是人们对颜色、气味、声音的认识是这样的,人们对感觉现象以外的其他所有事物,以及事物的所有属性的认识也都是这样的。所有的结论都是人们根据感觉现象之间的关系得出来的一种推论,是人们对感觉现象的一种解释而已,并不意味着世界本身就是这个样子的。 相关博文: 1、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世界 .cn/s/blog_0m9n3.html 2、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cn/s/blog_0n0ns.html 3、人是怎样认识外部世界的?(2) .cn/s/blog_0cpx.html 4、人是怎样认识外部世界的?(3).cn/s/blog_0pl7.html 5、认识源自于比较
.cn/s/blog_0kx1a.html 6、先有概念还是先有事物? .cn/s/blog_0wqld.html ---------------------------------------------- 计算机创新学.cn/1aa2b
你很用功,比前人有超越,非常感谢!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