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国08式单兵火箭筒有火箭筒吗

1956年式40毫米火箭筒:中国曾经最好的单兵反坦克“利器”
1956年式40毫米火箭筒:中国曾经最好的单兵反坦克“利器”
自从1916年索姆河战役之后,被称为“水柜”的坦克,就开始成为陆地战争的主角。如何发展火力和防护能力俱佳的坦克,成为各国的重要军火研制课题。同时,研制反坦克武器也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一战之后的世界各国研制了各种各样新式坦克,也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反坦克装备和反坦克战术。可惜,处在同一时期的中国,因为工业基础薄弱无力制造坦克,甚至引进坦克都因为囊中羞涩和西方国家的武器禁运,只能从意大利、德国或苏联这些国家引进轻型坦克。至于反坦克武器方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虽然也有少部分反坦克炮、反坦克***,到了1940年代获得了美国提供的少量火箭筒。缺乏反坦克武器,就没有反坦克战术。所以,在抗日战争中,所谓的反坦克战术也只能是凭借抗战官兵的一腔爱国热情,携带手榴弹或炸药包与日寇的坦克同归于尽。缺乏反坦克武器,在面对敌方的坦克之时,就只能感慨“金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图片:RPG-2及其弹药携行具,我国仿制型号称为56式40毫米火箭筒这种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所以,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志愿军官兵只能利用地形地势对坦克造成的不利影响,使用爆破筒、手榴弹和炸药包与敌人的坦克进行搏斗。这种建立在“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精神基础上,以及地形优势基础上的战术,只能对付少量坦克。一旦面对蜂拥而至的坦克,或者坦克在广阔地带展的开协同作战时,都无法使用。所以,根据当时志愿军对少量反坦克武器使用的反响,结合中国当时的工业能力,根据美国“超级巴祖卡”90毫米火箭筒,紧急仿制而成“1951年式火箭筒”,并大规模装逼志愿军部队。51式火箭筒,与其他同时仿制的无座力火炮等反坦克武器一同运到朝鲜前线之后,与从苏联引进的76毫米反坦克炮一同构建了完整的反坦克体系。军师编有反坦克炮营,团、营编有无后座力炮连、排,各连编有火箭筒排。从此之后,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反坦克火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过,51式火箭筒毕竟是根据缴获的“超级巴祖卡”进行逆向测绘后仿制的,虽然可以解决一时之需,但是由于国内仿制达不到原型的性能,全重将近10千克,破甲力不过100----152毫米,在朝鲜战争之后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作战需求。再加上新中国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直接促使军事全面学习苏联。其中为了在武器装备上实现制式化,开始了大规模引进苏联武器或仿制苏联武器。所以,51式火箭筒逐渐退出解放军现役,而一款全新的56式40毫米火箭筒加成为了解放军的制式装备。56式40毫米火箭筒,是根据从苏联引进的РПГ-2式40mm火箭筒仿制而成的。РПГ-2式火箭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RPG2火箭筒。其实苏联人的火箭筒发展之路,也是从仿制开始。在二战中领教到德国人M150“铁拳”火箭筒威力的苏联人,根据其仿制出自己的第一款火箭筒РПГ-1式火箭筒,苏联只是少量装备了这款火箭筒。到了1947年,全新的РПГ-2式火箭筒就出现了,不过苏联人却没有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将这款反坦克利器提供给中国。除了苏联方面有现役装备不能出口的限制外,更让苏联人担心的是一旦РПГ-2式火箭筒在战场上被美军缴获会导致泄密。所以,1954年9月彭德怀、刘伯承率军事代表团访苏期间,在一次军事演习中才首次见到了这款火箭筒。后来,彭德怀元帅在看到苏联提供给中国的РПГ-2式火箭筒实物后,曾无限感慨“如果当年志愿军有这种武器该多好啊”!图示:使用56式火箭筒的解放军苏方开始向中国提供РПГ-2火箭筒的实物和资料,是在日,当时一并提供的还有6种***炮的技术资料和实物。只不过由于中国军工企业当时还在大量仿制老式的苏制装备,所以РПГ-2火箭筒的仿制和生产工作并没有立即开展。直到1956年才将仿制РПГ-2火箭筒的任务交给了547厂,并于当年定型,命名为“1956年式40毫米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火箭筒虽然是在1956年才开始仿制的,但是配套使用的火箭弹的仿制工作在1955年就已经开始。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282厂开始式制火箭弹,于1957年正式定型,被命名为“56式40毫米火箭破甲弹”。由于56式火箭筒采用的是与无后座力炮类似的平衡抛射原理,所以发射筒为敞开式,分为筒身和发动机两部分,筒身由高强度无缝钢管制成。56式火箭筒的发射筒从外形上看口径比不一致,口部和尾部为了保证强度相对较厚筒身中后部直径较细,但有几道较粗的突起部分,用于焊接背带环和***隔热护筒。发射筒上部焊接有钢板冲压成型的准星座和表尺座。标尺为框形状,分别刻有150、100和50三组数字对应150米、100米和50米三种射击距离。与外部的口径不一相比,56式火箭筒的内径前后一致,发射时药管内的发射药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直接从筒尾部喷出。所以,56式火箭筒发就是以火药燃烧后的喷射气体的反作用冲量为弹头提供飞行动能。由于没有现代意义的火箭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就是发射筒本身,火药包固定在弹尾部,从筒口插入发射筒,击发后火药燃烧,火药燃气从筒尾高速喷出,其反作用冲量为弹获得飞行动能。所使用的“56式40毫米火箭破甲弹”,其动力来源为圆柱形发射药管,使用的是机械触发引信。所以,“56式40毫米火箭破甲弹”结构极为简单,主要分为弹体和引信两部分。超口径弹体直径为80毫米,弹头部是空心装药聚能战斗部,尾部底火座前有6片矩形尾翼;引信是在苏联DK-2引信基础上仿制的,属于非爆炸性引信,装在底部的引信室。由此来看,56式火箭的的发射原理与火箭并无关系,采用的“火箭破甲弹”也没有火箭发动机或者助推火箭。所以,其原型РПГ-2在苏联被称为是“手持反坦克榴弹发射器”。不过,有一种说法是,“56式火箭筒”是用来接替“51式火箭筒”的,所以就继续使用了“火箭筒”这个名称。图示:珍宝岛之战时,使用56式火箭筒的解放军抛开命名方式这样的细节,我们再来看56式火箭筒的优势。其重量仅有4.55千克,是“51式火箭筒”一半。发射距离达到100米,最大有效射程150米,射速每分钟4到6发,垂直破甲厚度达152至180毫米。与“51式火箭筒”相比,绝对称得上是“威力大、精度好、体积小、质量轻、机动灵活”。因此,56式火箭筒在使用时,受地形限制小,适用于山地丛林地作战,对敌坚固掩体、战车特别有效,所以深受部队欢迎。解放军的基础步兵连队,为此专门配属了一个火力支援排,其中一个班就是以火箭筒为主要武器。同时对一般的步兵班的士兵展开针对性的培训,要求每个步兵都需要学会火箭筒的使用方法。56式火箭筒一般由正、副两射手共同携行使用,正射手携带发射筒和部分弹药,在作战时主要负责瞄准、发射等任务;副射手则是携带部分弹药,在作战时配合正射手进行弹药装填等任务。在需要发射时,正射手需打开***,关闭保险,然后打开准星和标尺;副射手则需要将火箭弹和发射药管迅速组合,并保证两者牢不可分,然后递给正射手。正射手需右手握住火箭筒的握把,左手装填火箭弹后,可选择站姿、跪姿或卧姿三种方式进行射击。由于56式火箭弹弹道比较弯曲所以必须选择近距离进行开火,同时主要装药均为高能炸药,所以发射时一定要注意隐蔽。当然,保证火箭筒尾后方60°,10米半径的扇形区域内务障碍物、人员或易燃物。当然,56式火箭筒在列装部队不久,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弹体尖部无防滑帽,遇到倾角较大的装甲战场容易跳弹。在珍宝岛作战后,江南厂就为56火箭弹专门研制过一种防滑帽,由多个军工企业紧急生产,发往前线。另外还有发射初速低,采用黑火药能量低,归结起来就是破甲威力低。于是,在1960年代中后期,对56式火箭弹进行了两项重要改进:一是在弹尖增加防滑帽,减少跳弹几率,在着角65°时,仍能有效破甲;二是用国产的破-4乙引信,取代根据苏联仿制的箭-2引信,提高火箭弹的可靠性。改进后的火箭弹,被命名为“56-1”式火箭弹,又被称为“改40火箭弹”,破甲能力提高到了120毫米/65°,比老56式火箭弹提高了20毫米。图片:56--1式40mm火箭筒破甲弹当然,不论是哪款武器,最终都需要在战场上一展身手。56式火箭筒自发明之后,就在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展示了卓越的性能和良好的战斗力。甚至出口海外之后,引进国也曾使用56式火箭筒取得良好的战绩,比如越南人民军就抗法作战中使用56式火箭筒让法国人吃尽苦头,在越战中让美国人也多次收到打击。可惜,任何一款武器都有自己的辉煌,也不得不面临无法适应新时代作战要求的问题。所以,56式火箭筒逐渐退出了解放军的现役装备行列。只不过“老兵不死”,更不会凋零,只会有更多的、更优质的“火箭筒”来继承它们的事业。图说:越南战争中使用56式火箭筒的越南战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市井有谁知国士,江湖容汝作诗人。
作者最新文章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