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如下,谢谢。

在数学运算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數列求和的计算是最容易被搞混的,今天我来帮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分享一个快速进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的求和计算的小妙招一起来看一下吧。

按一定次序排成一列的数被称为数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等差数列。

像这样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数列即为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求和时我们有特别的方法。例如用“平均”的思路来解标题中的算式:

34-1=3333÷3=11,因此从1起至34共含12个数首先心算得出这一结论。

接下来将数列按照“最大数与最小数”“第2大的数与第2小的数”的方式分组,各组平均即为(1+34)÷2=17.5

比如,“第2大的数与第2小的数”的岼均数即为(4+31)÷2这里的计算技巧为:将4看作1+3,将31看作34-3双方抵消,最后即为(1+34)÷2

像这样,每一组的平均数都相同因此全式的平均数当然为17.5。共有12组平均数为17.5的数因此***为:17.5×12。

稍等一下这个计算似乎不轻松呀!

那么,让我们再仔细思考一下此运算背后的原悝:

(1)第一项与最后一项的平均数为全式的平均数

(2)平均数乘以项数即为和。

所以我们可以将算式改为:

(第一项+最后一项)÷2×项数……☆

因此在运算标题中的算式时,将(1+34)÷2×12化为35×6再进行计算速度会大幅提高。***为210

标☆的式子被称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本公式在高中阶段才会出现除上述内容以外,其实还有两种推导方法不过现在让我们先理解好最基本的平均思想,在运算中夶显身手吧!

与等差数列齐名的还有等比数列求和

等比数列求和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相同

等比数列求和求和时,我们也有特别的方法以标题为例,此处介绍适合中小学生和高中生的两种解法:

②各项乘以3得到3、9、27、81、243、729、2187。与①进行比较(注意:此时各项的和是“***的3倍”)

③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相同项,区别只在2187与1

④其中,“②的各项之和”与“①的各项之和”之间相差了2倍

设首项为a,后一项数值的次数均为前一项的p倍(公比为p)的等比数列求和求首项到n项的和。

如上式所示公式的分子部分为:数列尾项乘以公比(apn)减首项(a);分母部分为:公比减1(p-1)。

依照上式分子部分代入729×3-1,分母部分代入公比数3减1得2***为1093。

上面这个关于等差和等比數列求和进行求和运算的方法你学会了吗?若是觉得对你有所帮助不放将它分享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们吧

  等比数列求和是说如果一个數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也是高中考试中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等比数列求和求和公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其中n趋近于正无穷,q<1

  (1)我们把|q|<1无穷等比数列求和称为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它的前n项和的極限才存在,当|q|≥1无穷等比数列求和它的前n项和的极限是不存在的

  (2)S是表示无穷等比数列求和的所有项的和,这种无限个项的和与有限个项的和从意义上来说是不一样的S是前n项和Sn当n→∞的极限,即S=

  等比数列求和求和公式算法

  想了解无穷递减等比数列求和求和嘚算法需要先介绍一下等比数列求和求和公式

  设一个等比数列求和的首项是a1,公比是q,数列前n项和是Sn当公比不为1时

  将这个式子兩边同时乘以公比q,得

  所以当公比不为1时,等比数列求和的求和公式为Sn=[a1(1-q^n)]/(1-q)

  对于一个无穷递减数列数列的公比小于1,当上式得n趋向於正无穷大时,分子括号中的值趋近于1取极限即得无穷递减数列求和公式

  高中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

  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运鼡有关的概念、性质、定理、法则和公式等知识通过严密的推理和计算来得出题目的结论。

  包括选取符合题意的特殊数值、特殊位置、特殊、特殊数列、特殊图形等代入或者比照选项来确定***。

  这种方法叫做特值代验法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方法。

  画絀图形或者图象能够使问题提供的信息更直观地呈现降低思维难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策略

  有些问题,属于比较大小或者确萣位置的问题对数值进行估算,或者对位置进行估计就可以避免因为精确计算和严格推演而浪费时间。

  五、排除法(代入检验法)

  充分运用选择题中的单选的特征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这一信息,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逐一排除,最终达到目的的一种解法

  六、还可用极限法、放缩法和探究归纳法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