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雷战》背后的秘密 不能忘却的青岛力量之不屈的武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不能忘却的青岛力量之不屈的武器
抗战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了地方性、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其中,起源于平度县、大显神威于海阳县的地雷战,威震敌胆。世代与石头黄土打交道的胶南县杨家山里人,也拿起刀***在山上竖起了抗日的大旗。他们使用着并不先进的武器,顽强抵抗,誓死反击,给敌军以重创。国危难兮吾前行,吾九死兮国不亡,刀剑横兮颜未改,英魂烈兮守四方!
电影《地雷战》背后的秘密
电影《地雷战》,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这部电影记录了海阳人民利用地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其实海阳地雷战的真正发源地,就是青岛的葡萄之乡&&平度大泽山。电影中民兵发明的石雷、绊雷、头发丝雷、连环雷、***等武器,就是平度大泽山区人民智慧的结晶。
早在1937年冬,平度的***员乔天华与刘文卿、刘柄章等,就在乔家一带组织了抗日队伍,并在掖县成立了掖县抗日救国会,活动在大泽山一带。后来,来袭的刘坦,田绰永在大泽山冬麓成立了平招莱掖边区临时委员会,积极发动群众抗日,发展&民先&队伍。这些组织的活动,为大泽山区发展成为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泽山是胶东西部最高山脉,其主峰位于平度北部,横亘平度、招远、莱阳、掖县边区,向东蜿蜒至牙山、昆嵛山。这里层峦叠嶂,涧溪曲折,地形极为复杂。大泽山周边各县物产丰富,东部蕴藏大量黄金。是开展游击战争得天独厚之处。平度位于胶东半岛西部,是通往渤海地区和鲁中南的交通枢纽。开辟大泽山根据地,就能控制平度,保证与中央和山东分局的联系畅通。因此,开辟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十分重要。
1939年底,***山东分局派黎玉到胶东视察工作,分析研究了胶东形式,确定了胶东工作战略任务的第一步是:先抑制住大泽山,昆嵛山,掌握东海、西海地区。根据这个指示精神,胶东党政军机关逐渐从蓬莱、黄县西移,集中力量开辟大泽山区。1940年在大泽山东麓专门开辟大泽山区,建成抗日根据地。
大泽山抗日根据地是胶东***和八路军的依托地,也是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眼中钉。日伪不断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和&蚕食&。1941年,日伪军先后在马场、崮山后、高望山、小庙后、夏邱堡等地建立据点。同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高玉璞、阎珂卿、董希瞻部妄图夺占大泽山根据地。驻大泽山的抗日军政大学胶东分校学员在校长贾若瑜、政委廖海光的指挥下,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经7昼夜战斗,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1942年,日军又在大田、花埠等地增设据点。对根据地层层包围,步步进逼。为确保其已占领的区域,变青岛为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以实现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妄想,在对根据地进行&扫荡&时,实行极其残忍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摧毁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在战术上实行&铁壁合围&、&奇袭捕捉&、&拉网扫荡&、&纵横扫荡&、&梳篦扫荡&、&辗转抉剔&等,妄图以此扫尽***、八路军。
3月7日,乔天华率南海独立营,在张美夼村击退了马场据点前来偷袭的日伪军,打死敌军20余人,其中日本军官1名,活捉伪军30多名。由于日伪军长时间封锁,八路军衣食困难,为解决军衣问题,
4月4日,五旅十四团在西海军分区、平北县大队配合下,一举攻克了店子据点,歼灭伪军一个骑兵连和一个步兵连;捣毁了伪区公所,抓获伪区长孙鹤亭,缴获大量布匹和军用物资。
4月16日,日军包围了平度县政府驻地杨家村,残杀正在集训的教师数十人。
5月25日,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国民党顽固派赵保原紧密配合,以2万余兵力对大泽山抗日根据地连续&扫荡&23天。
6、7月间,驻小庙后、夏邱堡的日军3次&扫荡&大泽山高家村,烧毁民房300余间。六七月间,高家、韭园村民兵用地雷毙伤日军120余人。
8月24日,驻夏邱堡、花埠的敌人妄图袭击驻高家村的西海军分区司令部,韭园、高家村民兵在周维绪、高禄云带领下,到处埋设地雷,配合西海武工队共同作战,打退敌人,保卫了西海军分区司令部安全转移。
11月12日,驻掖县、平度的日伪军合击驻崖刘家的西海独立一营和平西县工委、行署机关,抗日军民伤亡近200人,平西县工委书记宋光牺牲。
12月21日,日军麇集数万兵力,以拉网形式猛扑大泽山根据地。***西海党政军机关向东转移至莱阳明山一带,敌军合围,西海地委书记于已午、参谋长于一心、胶东青联主任林江等牺牲。
在敌人的烧杀抢掠中,根据地受到严重摧残。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根据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遵照***关于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
为了扩大大泽山抗日根据地,1943年,胶东八路军部队拔除了崮山后、唐田、店子等日伪据点。
日,西海地委在西羞、鱼村组织保卫麦收伏击战,获得胜利。
6月10日,西海部队在大泽山东彭家纸坊一带,全歼高望山据点伪军一个精锐营,毙伤伪军23名,俘伪营长以下262人,缴获长短***250余支。
10月4日,在多次&扫荡&失败后,日军调动平度、掖县等十几个据点的三千多兵力,向大泽山区大&扫荡&。对此,西海武委会副总指挥周维绪立即向周维贵、周维庆、张炳春等民兵传达了上级的指示,分组把守要道,埋设地雷。资料记载,这些地雷最小的一个有八斤,最大的一个二十五斤。民兵们在大泽山下韭园村北的北石山口埋雷,山口路旁河边到处布满石雷、踏雷、绊雷、子母雷、夹子雷、***等,三个组三十多人,一天一夜共埋了五百多个雷,布成了地雷网。
10月5日,六百多个日伪军在机***的掩护下向大泽山进攻,民兵们用土***引诱敌人进入雷区,最终将其消灭。
10月6日,驻平度、掖县的日伪军3000余人,联合进攻大泽山根据地,被高家、韭园的联防民兵布下的地雷炸得死的死、伤的伤,狼狈逃窜。这些战斗粉碎了敌人破坏大泽山根据地阴谋,也使大泽山根据地日益巩固。
1944年底至1945年初,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大泽山周围的日伪据点大部分被拔除。东起招莱边,西至青沙线,南起凤凰山,北至大泽山,整个平北成了坚固的抗日根据地。
据统计,抗日战争时期,大泽山人民利用石雷战、地雷战毙伤俘日伪军2300余名,高家民兵联防与敌作战600余次,歼敌700余人,缴获***支769支,战马7匹,子弹10000余发,割敌电线1300余斤。
大泽山根据地的建立,对山东抗日斗争取得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同胶东其他根据地一样,是抗日战争的力量源泉、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柱,是日伪攻不破,打不垮、摧不毁的铜墙铁壁,是培养干部、输送战士的基地,是人民战争思想的具体表现。
(文字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市档案馆)
高中生拜访亲友动员抗日
1938年,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市区和崂山、即墨、胶县、胶南、平度、莱西相继沦为敌占区。中国***在沦陷区的广大农村,发动群众参加抗日统一战线,保卫家乡。胶南市城西十里,有3座较大的山峰:一座叫铁橛山,一座叫月季山,一座叫睡牛山。谷地上散落着东南崖、西北庄、大下庄、墩上、黄泥巷、上沟6个村庄,居住的人家几乎都姓杨,久而久之,杨家山里便成了6个村庄的代称。
日抗战爆发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奉行退让政策,日军如入无人之地,长驱直入。在这维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日。一批爱国的民族精英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原胶县七区为数不多的中学和师范学生,因日军侵略,缀学回到故乡。他们满怀一腔热血,到处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其中,李家石桥村一名叫陈济志(现名陈炳毅)的高中生,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回乡拜访了70多位亲友和同学,磋商抗日之法。一次,他以走亲为名来到杨家山里,向他的姨夫&&东南崖村一位有声望的上层人物杨焕林建议,组织一支抗日游击队。然而,世代与石头坷拉打交道的杨家山里人,一时难以改变习惯而弄***舞刀。陈炳毅的建议未能实施。
1938年1月,日军占领了胶县城。不久,又沿公路继续南侵。所到之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这年春夏之际,数支打着抗日招牌实则根本不抗日的杂牌武装,窜到杨家山里征粮派捐、相互争斗,本来就十分穷困的山里人民又增加了灾难。外敌的欺凌,内奸的勒索,激起了山里人民的无比愤慨。在这种情况下,杨焕林受爱国青年学生陈炳毅建议的启示,经同墩上私塾先生杨风池等山里上层人物磋商,将山里6个村的&联庄会&组织起来,结束了其势力单薄任人宰割的局面。后来这个团体被人们称之为&团联&。其宗旨是抗日、自卫、保家,抵制日军、国民党地方武装和土匪进山骚扰,抗捐抗粮。在铁橛山上竖起了抗日的大旗。
1939年3月,***胶县工委组建后,以&八路军驻胶办事处&的名义赴胶南开展抗日宣传,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地下党组织。胶县工委进入胶南不久,就对&团联&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考察,决定将&团联&武装改造成一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驻在东南崖村的七分区委积极落实工委的指示,经过工作,&团联&的骨干都由党员担任,处于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之下。
1940年3月,***胶县工委遭破坏后,工委的4名成员由东台头村转移到杨家山里。为保障工委同志的安全,&团联&首领杨焕林先让4名同志以亲戚身份住在自己家中,后又把女同志转移到李家石桥我党堡垒户家中,派人把工委组织部长护送到地委汇报情况,又让青年部长在本村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在山里抗日武装的掩护下,***胶县工委、胶县特区委、胶南工委、诸胶边工委、诸胶县工委、珠山县委等县级党政领导机关,以及***青岛市工委都先后驻过杨家山里,历时数年之久,从未发生意外情况。 其后,杨家山里人参加了多次战斗,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满江红》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
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
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
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
会稽耻,终须雪。 楚三户,教秦灭。
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
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
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姜丹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地雷战中不能被遗忘的人
&&&&来源:&&&&
&&&&&&字号
原标题:真实地雷战:真假雷、硫酸雷让日军防不胜防
1962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白大均、董元夫等主演的电影《地雷战》上映。在这部电影中,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民兵依靠土制地雷,将进村扫荡的日军炸得落荒而逃。这部电影艺术化的反映了中国***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的智慧与勇气。电影从上映开始就大受好评,陪伴了几代人的记忆。真实的地雷战虽然与电影有一些区别,但是其反映出来的中国人民的智慧,以及抗战的勇气却是一脉相承的。
推广地雷战
地雷战这一战术方法在胶东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效应,据地雷战战术形成并汇集成册的《地雷课本》介绍,地雷战这一战术最早出现于太南地区。真正将地雷战战术发挥到极致的是山东海阳的民兵,针对敌人不断变化的起雷避雷方法,他们发明了十几种地雷。而电影《地雷战》中的高家庄原型则是今河北保定冉庄。
在战争军事物资缺乏时期,地雷能大量投入战场,离不开少将王耀南的推广与改进。
王耀南是我国工兵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27年9月,他和几十名矿工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参加了秋收起义,跟随***上了井冈山。在中央苏区,他参与创建了红军工兵部队,被***誉为“工兵专家”。
1941年5月,他奉彭德怀总司令的命令,带队下到太行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及各分区去推广地雷战。为了让部队和民兵明白如何设置地雷,也就是将雷埋在哪儿的问题,王耀南带着几个工兵干部在院落里埋好雷,扮演成日本兵进院扫荡,让大家观看,并用炭粉代替石灰,防止石灰飞起烧伤人眼。边观看边向干部群众讲解在什么地方埋雷好,“比如鬼子进院子要喝水,在井旁边埋上雷就能炸死鬼子。”
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众观看,王耀南一行人还学唱戏,将埋雷示范搬到了戏台子上。每炸死一个“鬼子”全场都会掌声雷动。群众兴致盎然,演出完往往不愿离开,有的老百姓说:“我们就喜欢看打死小鬼子,看一百遍也看不够!”于是又加演几场。王耀南让工兵干部们教大家如何使用地雷,怎样叫拉发,怎样叫压发,告诉干部战士们在野外如何埋设地雷。
王耀南告诉观众说:“我们用的是假地雷,主要用来教学。大家回去可不能用真地雷这么干,这可要伤着自己人。”
因为看了三四遍在院落里埋地雷,观众一听就明白了,但不愿意走,王耀南只能说地雷没有了来打发走群众。他们用这种示范方法,教会了很多八路军指战员和民兵掌握地雷战的战术、技术及地雷的应用。
军工厂发下来的地雷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抗日战争需要,王耀南就鼓励大家自己动手造地雷。各县政府支持王耀南一行人的工作,让鞭炮作坊以上交几千个发火器代替需上交的税费和公粮,并且解决鞭炮厂的经费问题以大批量提供炸药。
作坊主们知道这些发火器是用来打仗的,每次都会保质、保量、守时生产出发火装置。拉火炮和发火装置虽然原理相似,但内部结构有很多区别。王耀南就让工兵干部们和做鞭炮的师傅们共同研究怎么能将发火装置做得更好。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地雷壳子生铁原料来源缺乏。王耀南就动员军队和民兵使用代用器材造雷壳,比如洋油桶、茶壶等。有干部提意见说老百姓的坛坛罐罐虽然不值钱,但破家值万贯,不能让老百姓用锅碗来做地雷。王耀南听取了干部的意见,他和几个冀鲁豫军区干部反复试验,研究出用石头造雷壳的方法。
之前一个地雷比3枚手榴弹还贵,而改良了制作方法之后制造的土地雷,成本和造一粒子弹差不多。大大减少的成本使地雷推广应用成为可能,这是最后地雷能在胶东战场发挥巨大效用的先决条件。
地雷战让日军丧胆
地雷战因为战果分散,每一次给敌人造成的杀伤力有限,在日军的战史中没有被大量记载。但我们仍可从侵华日军的回忆录中寻找到地雷战的身影。
在原日军独混第五旅团第12独立警备队卫生曹长桑岛节郎的回忆录《华北战记》中提到了几次与地雷打交道的经验,他曾侥幸逃过被地雷炸死的命运。
地雷战初期,民兵和八路军部队主要使用的是绊雷和踏雷。埋雷的过程要特别谨慎小心,先挖开一个一尺见方的洞,里面横上一根木棍,再在上面放一块木板,木板的一边钉着一颗小钉子,钉子上拴着一根引线,引线的另一端连着一颗地雷,地雷被放在紧接着的一个圆坑里,把引线绷直了,轻轻地在上面撒上土。为防止敌人看出,埋雷时还会轻轻地印上人畜的脚印或放上几块牛羊粪。
日军行进时走的都是平时老百姓走的路,为防止地雷炸到自己人,部队有时会派专人把守,见到百姓来了,就让他们绕道走,后来又提出“不见鬼子不挂弦”的原则。
日军吃过几次亏后,就派工兵在队伍最前方进行扫雷,或者抓来当地的老百姓在前面开路。这时简单的踏雷就不能用了,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与日军的斗争中,我方军民用烂铁片、茶壶干扰日军工兵的扫雷活动,还发明了真假雷、硫酸雷等。这些雷让日军防不胜防。
最让日军感到恐惧的还是拉发雷,抗战老人单景祥回忆到:“日本人怕了我们的青纱帐,怕了我们的拉雷,说我们的地雷长眼睛,有鬼附在上面。”
“眼睛”就是埋伏在附近的游击队员们。看到日军队伍行进到地雷区,游击队员们等待作为挡箭牌的老百姓走过之后,就拉响地雷,炸得日军措手不及,人仰马翻。
“我的手上紧紧拽住拉线,可千万不敢大意,一会手心就渗出汗来。队伍过来了,老百姓,让他们过去,警卫队(即伪军),还是不拉,他们虽然是帮日本人害中国人,但还是我们中国人,大多数都认识。直到最后日本鬼子的队伍过来了,我们才拉线。”单景祥老人回忆到。
日军常在夜间突然出城扫荡,视线受阻,身体疲惫,八路军就利用敌人精神状态松懈的绝好时机,埋伏好地雷,一声巨响过后,听到日军惨叫。
日军以大队规模进行“扫荡”时,多名乘马军官会聚集在一起,这也是攻击的绝好目标。八路军放过在前行走的部队,目标直指军官,破坏日军作战指挥系统。还有一种攻击行军大队的地雷叫“连环雷”。这种雷用一个铁丝将几个地雷串联起来,敌人一旦踩响一个就会带响一串。
据单景祥老人回忆,当时日军面对冀中平原敌后武工队对碉堡的偷袭只是放了一夜机***,不敢出来,因为碉堡不远处到处都埋着地雷。
美国著名记者哈里逊·福尔曼在看了冀中的地雷战后说:“围困日本人的一个常用方法,便是在据点附近安放成百上千个地雷。”“一个人有相当大的勇气,才能面对敌人可怕的现代化武器想出这些‘微不足道’的抵抗方法。”
地雷战中不能被遗忘的人
《地雷战》电影中的民兵队长赵虎和雷连长等人总能有各种点子,发明了10余种土地雷。土地雷确实大大减轻了军区发放武器的压力,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敌人,但是在投入使用中有时会出现各种问题。
在观看影片时,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指出了该片的不足:“你这个工兵专家的作用到哪里去了?几个老百姓怎么能搞出地雷战呢?”当时中国华北地区的农民连字都不认识几个,造出如此精妙的地雷的可能性确实不大,甚至在八路军中也极其缺少地雷制造的专业人员。其实,在华北地区地雷战中,有着一批科学技术人员,他们为抗战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甚至是生命。
熊大缜是中国物理学事业的铺路人叶企孙的得意门生。1938年春,抗日战争处于艰难时期,八路军急需***支弹药。熊大缜得知八路军准备开展地雷战并且需要科技人员协助后,放弃了去德国深造的机会,推迟婚期来到冀中抗日。
来到冀中军区根据地之后,他被任命为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开展烈性炸药、地雷、雷管以及无线电研制工作,并通过各种渠道弄到大批制造炸药所需的化学原料、铜壳和铂丝、控制电雷管的电动***以及无线电器材。并请到不少技术人员在天津英租界清华同学会内装配无线电台。
在熊大缜、汪德熙等人的领导下,冀中根据地的炸药厂不断壮大,成为一座拥有2000多名工人,能制造大批量地雷、手榴弹、复装子弹,并能修理各种***械的大型兵工厂。
为了解决翻晒氯酸钾自爆的事故,熊大缜潜回天津请教老师叶企孙。叶企孙老先生不仅派阎裕昌(化名门本忠)前往冀中解决了问题,还派学生突破日军封锁线运来电表、白金丝等必要物资,并设法筹集款项购买急需的军用物资运往冀中。
冒着生命危险,熊大缜等人还多次装扮成传教士穿越日本封锁线,进入北平、天津为冀中军区购买雷管、无线电元器件等紧缺军用物资。
一些为敌后抗日战场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技人员也英勇牺牲。门本忠患有严重的肺结核,为了将拿锄头的庄稼汉教成会造雷玩雷的高手,穿着农民的褂子,包着白头巾,一村一村地走。日,河北省安平县武莫村突然被日军包围,为保护无辜群众,门本忠勇敢站出。日军用铁丝穿过他的锁骨,拖到大街上,门本忠高喊口号,痛骂不绝,最后被日军残忍地处死,时年46岁,为抗日战争胜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指挥 郎国华 梅志清 孙国英 策划统筹 罗彦军 江华 李劲 谢苗枫
(责编:陈育柱、李粼玮)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本网原创|深圳要闻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