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里诸葛亮和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哪个聪明?

当前位置:&>& >
棋逢对手——司马懿与诸葛亮
来源:百家讲坛资源网 点击:次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山东琅琊人。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河南温县招贤镇)人。毫无疑问,两人皆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外交家、军事家。他们都上知天文,下察地理,中通人事,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数。无论是蜀汉集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孔明,还是曹营阵中左排右挤、兴兵夺权的司马仲达,无不有一统中国之雄豪壮志。到底两人谁更足智多谋,技高一筹呢,看完下面的文章你也许会有启发。
(一)难寻破绽
  在《三国志演义》小说中,司马懿是作为诸葛亮的第一对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司马懿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最终使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惨遭失败。最后诸葛亮&秋风五丈原&,实际上是死于跟司马懿的对抗当中的。
  对这么一个对手,这么一个非常顽强的对手,别人恨他还来不及,但诸葛亮不这样看待他,诸葛亮很欣赏司马懿,对他另眼相看。在司马懿还没有真正出场,没有大显身手的时候,诸葛亮就对他的人品、对他的特点了如指掌。他说:司马懿&乃世之英雄&(卷十九《孔明秋夜祭泸水》)。曹操评价刘备是英雄,是慧眼识英雄;诸葛亮评价司马懿是英雄,也是慧眼识英雄。在司马懿还没有建立赫赫军功的时候,诸葛亮就称他是&世之英雄&,这种眼光是很独特的。
  而且,诸葛亮对司马懿还怀有一种恐惧感,一种内在的恐惧感。他坦白地说:&平生所患者,独司马懿一人而已。&(卷十九《司马懿智擒孟达》)
  诸葛亮以&千古第一贤相&的美誉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曹操,不怕孙权,当然更不怕周瑜、夏侯惇之流,这些人全不放在他的眼里,平生所害怕的唯独是司马懿。他看得很准,将司马懿视作他的真正对手。所以他觉得在战场上最好不要碰上司马懿这样的对手。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这么看重司马懿?
  因为司马懿这个人在性格上是没有巨大缺陷的,他不像曹操,不像周瑜,这些人都有非常厉害的性格优势,同时也有非常明显的性格隐患。像曹操,非常聪明,智慧出众,但有时候会因为性格多疑而出现非常重大的疏忽。像周瑜,则气量过于狭小。这些性格缺陷,便于被人把握,在真正的战争中,容易受到致命的攻击。像司马懿这个人,他有点像下围棋的那个李昌镐,他每一步棋都让人找不出任何的破绽。虽然他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也没有太大的缺点,所以谁碰上这种人都会觉得非常难以对付。
  (二)&牛皮糖&战术
  诸葛亮&六出祁山&,表面上看似乎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最后他也没有消灭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
  我们看到,诸葛亮一直打胜仗,很热闹,但最终司马懿还是保存着实力,还是没有被打败。诸葛亮好像胜了,但从来没有大胜,没有彻底地胜;司马懿好像败了,他却也没有被彻底打败,因为他始终是有实力的。
  在魏蜀两国长期对峙中,正是司马懿,愣是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诸葛亮恢复中原的雄心大志,从而成为诸葛亮战略上和战术上的真正对手。
  作为对手,最让诸葛亮头疼的就是司马懿的那股劲儿,一种软磨硬抗的劲儿。司马懿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战略上防守,战役中固守。他相信自己最后会赢,所以从不担心在战争过程当中一次又一次地输。司马懿不停地在和诸葛亮&磨&,你来硬的我就来软的,你进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追,反正我粘着你。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牛皮糖&战术:打不赢也打不垮,你急我不急,粘你没商量。所以,&六出祁山&形成一种僵持的局面。在这个僵持阶段里,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司马懿总是不会败到一败涂地,总是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跟诸葛亮抗争,打持久战。
  比如,诸葛亮三出祁山与司马懿交战时,司马懿坚持守寨不出,持续了半个月,一直不跟诸葛亮交兵。司马懿熬得住,诸葛亮可熬不住,因为他粮草不足,他恨不得速战速决。于是诸葛亮使了一个计谋,佯装拔寨退兵,以此引诱魏军。
  第一次蜀军退出三十里下寨,张郃等将领提出追赶上去。司马懿认为诸葛亮退兵,绝对是诱兵之计,切不可上当。他说:&孔明必有大谋也,不可轻动。&十天以后,诸葛亮见魏兵按兵不动,又退出三十里下寨。这时候司马懿仍然不主张追击,他亲自到前线察看诸葛亮退军势头,断定说:&此乃孔明之计也。&结果又过了十天,诸葛亮第三次退了三十里下寨。这时魏军将领们沉不住气了,他们认为诸葛亮是使诈谋,用&缓兵之计,渐退入汉中&,因怕被别人耻笑,急于交战。所以张郃坚持要率兵追击,司马懿出了一招,说你率兵打头阵去进攻,我带部队在后头支援你,万一打败了,我还能帮你顶着。
  于是张郃等率兵追击诸葛亮,结果正中诸葛亮的圈套,魏兵大败。退兵后,司马懿下了死命令,说:&今后切不许妄动!再有不遵,决正军法!&(卷二十《孔明智败司马懿》《仲达兴兵寇汉中》)他坚持自己这套软磨硬抗的战术,毫不动摇。
  (三)多疑与谨慎
  当然,这种战术跟司马懿的性格大有关系。司马懿的性格虽然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至少有一点很明显,就是他的多疑,特别地多疑,在这点上他很像曹操。正因为他多疑猜忌,所以办事非常谨慎。尤其是碰上诸葛亮这样的对手的时候,他更是极其小心谨慎,极其多疑多虑。
  其实,多疑并不一定就是缺点,有时它可以成为一个优点,前提条件是多疑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我了解自己的长处,也了解自己的短处,同时我也看到对方的长处和对方的短处。这样以我之长攻人之短,这是可以的;而守住我之短,防备敌之长,这种多疑也是应该的。因为我应该更充分地估计你的长处,以便做好更充分的防备
但是从司马懿的具体表现来看,他的多疑有时并没有真正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有时小心谨慎到了过分的地步,这样就不免贻误战机。
  最典型的就是&空城计&一战。&空城计&这一战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的&空城计&是一个很高的绝招。有人认为是司马懿的失误,因为司马懿多疑,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以致贻误了战机,使蜀军得以安全脱险(卷十九《孔明智退司马懿》)。不管怎样评价,&空城计&的结果是保证了蜀军的安全脱险。蜀军在大败的情况下,以&空城计&的计策安全脱险,这是很不容易的。
  京剧《空城计》把司马懿大大地调侃了一番。剧中,诸葛亮从容不迫地摇着鹅毛扇,坐在城头唱道:&我正在城头观山景,忽听得城外乱纷纷。&当时司马懿已经兵临城下,诸葛亮却如此地闲雅自在,足见他是何等地聪明、自信!
  司马懿到了城外,手握重兵,心里彷徨,生怕城里有埋伏,胆战心惊,估算半天到底还是不主张攻城。最后得知原来只是一座空城的真相以后,他自我解嘲地说:&司马呀司马,你的胆子也太小了;诸葛呀诸葛,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他觉得诸葛亮从来没有这么大胆,怎么这次这么大胆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当然,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一事件。古人说:&料事者先料人。&要预料一件事情,首先要预料一个人,要充分吃透一个人。&能料愚者,必不能料知;能料知者,必不能料愚。&聪明人只有跟聪明人一起,才能够知己知彼。聪明人若遇上一个愚蠢人,就无法猜透他。你可以明白地去琢磨一个聪明人的所作所为,却无法估计一个愚蠢的人,他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的对手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所以诸葛亮才能神机妙算,算定司马懿不敢贸然破城。如果诸葛亮赶上的是张飞或者曹仁、曹真之流,他们没准就不管有没有埋伏,先冲进城去再说,反正输就输了,输了也先打个痛快,那就真把诸葛亮给活捉了,这个&空城计&就玩不成了。
  所以,&空城计&的故事,不仅表现出诸葛亮的智高和胆大,也不仅表现出司马懿的多疑与谨慎,同时也表现出司马懿的过人智慧。
  更重要的是,&空城计&故事还表现出司马懿的战略决策,他决不轻举妄动,不轻易涉险,一门心思为了保存实力以便跟诸葛亮软磨硬抗到底。我输一场、输两场,让你笑一次、笑两次,都无所谓,反正我就是要跟你磨的。既然要跟你磨,我就不怕输,输了一场两场无所谓,只要最后我能大胜,来日方长呢!这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四)并非&恐亮症&
  有人认为司马懿得了&恐亮症&,一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就头疼,一遇到诸葛亮就吓得胆战心惊,怎么也不敢跟诸葛亮打。实质上并不这样。试猜想,一个得了&恐亮症&的人,能在&六出祁山&长时间的对抗当中,一股劲儿地跟诸葛亮打,坚持抗争到底吗?显然,司马懿内心中并不是害怕诸葛亮,而是非常看重诸葛亮。他只不过是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绝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不和诸葛亮硬碰硬地对着干罢了。
  还是三出祁山时,司马懿算计诸葛亮必然袭取武都、阴平两城,便派郭淮、孙礼偷袭蜀兵之后。但是诸葛亮早就料到司马懿必有此举,便亲自率兵马从后面包抄郭淮、孙礼,前后夹攻,魏兵大败。司马懿输得服服帖帖,赞叹说:&孔明智在吾先&,诸葛亮的智谋从来是算在我的前头的,所以&吾智不如孔明也&,这点他心里非常清楚。
  这一战以后,司马懿又算计诸葛亮必然亲自去武都、阴平两城安抚百姓,不在营中,便派张郃、戴陵引一万精兵,去夺取蜀寨。没想到诸葛亮并未离寨,早就设下包围圈,等待魏兵来偷袭,结果将魏兵杀得丢盔弃甲。司马懿不得不惊叹道:&孔明真乃神人也!&(卷二十《孔明智败司马懿》)
  遇到像司马懿这样的敌人,有着开阔的胸怀和坦然的心态,能够在失败的时候还由衷地佩服对手,令诸葛亮不得不另眼相看,费尽心机。
  战场上也好,商场上也好,生活中也好,可以设想,我们最怕碰到的应该是司马懿这样的对手。他明明知道自己不如你,明明知道斗不过你,但是他始终要和你抗争到底,而且始终也不怕失败。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趴下了,却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掸掸身上的尘土,继续跟你打。就跟拳击赛一样,被打趴下了,还要硬挺着站起来,继续跟你打。更重要的是,他不仅身体上不趴下,能继续站起来打,而且在精神上也不趴下,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不到最后,决不服输。
  这让人想起《西游记》小说里的猪八戒这个人物。猪八戒也老是打败仗,但他失败了以后,总是自我解嘲,说&我不能倒了我的旗***&,就是说我再失败,我的精神不能倒,我的斗志不能垮。猪八戒一看到唐僧被妖怪捆着,无奈地流泪痛哭,他就说:&师傅,你不能这么软弱,师兄还在外边呢,他能来救咱们的。咱们再怎么输,也不能倒了咱们的旗***。&
  司马懿就是这个特点,再怎么失败,他也绝对不倒了自己的旗***,不垮了自己的斗志。司马懿毫无畏惧地面对诸葛亮这个神话般的人物,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勇者精神,诸葛亮的对手的确非他莫属。
当然,司马懿屡战屡败,这只是小说家言。在历载中,司马懿跟诸葛亮还是有一拼的,至少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蜀、魏两军在渭南一带进行&拉锯战&的时候,互有输赢,诸葛亮也有过多次被打得溃不成军的经历。只是小说家为了神化诸葛亮,把司马懿写得几乎不堪一击,只能乖乖地当&缩头乌龟&。
  最重要的是,司马懿总能够在败中求胜,这是很高的招数。
  当诸葛亮一次、两次、三次&&直到六出祁山,好像一直在打胜仗,把司马懿打得焦头烂额。这时大伙都不看好司马懿,甚至连他身边的将领都不看好,传到朝廷里也有好多人不支持他。当然这个时候还是支持他的,因为他认定司马懿这个战术是可行的。因为诸葛亮几次出祁山,最后都是无功而返,这个事实已经说明司马懿这套持久战、拉锯战的战术还是行得通的。
  在战场上,司马懿一旦认准了死理,就一点儿也不动摇,坚持既定的战略方针,打不垮诸葛亮,愣是要把他拖垮了事,决不在乎别人是不是把自己看作&缩头乌龟&。
  六出祁山时,诸葛亮在上方谷取得胜利,差点儿把司马懿父子烧死。这时候应该是天意,下了一场大雨,司马懿父子安然退出。
  司马懿逃此大劫以后,心里明白,诸葛亮的这支军队实在太了不起了,自己一时头脑发热,冒险追击诸葛亮,才有此大难。于是他躲进营寨,坚守不出。
  诸葛亮一来粮草不足,求胜心切,二来也想乘胜追击,趁热打铁,所以他多次让人在魏寨前头骂阵叫战,激怒魏军。但是司马懿却认为,大败之后,交战不利于己,因此坚决不出战。我斗不过你,难道还磨不过你吗?
  这时诸葛亮使了一招,派遣一位使者,送了一套妇女守丧时穿的衣服给司马懿,还写信激怒他,说他就像寡妇一样,&甘分窟守土巢而畏刀避箭&。
  司马懿一看到孝服,脸色就变了,但他马上沉住气。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确是性格多变,他很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心中大怒,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装着一脸笑,说:&视我为妇人耶?吾且受之。&妇人就妇人,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热情地款待使者,当着使者的面,一字不问蜀军的虚实,只是打听诸葛亮每天睡几个小时,吃几碗饭,平时忙不忙。使者如实相告,回答说:&丞相夙兴夜寐&,一大早就起来了,晚上很晚才睡觉。&罚二十已上者皆亲览焉&,打20板子以上的人,他都要亲自过问,就是事无巨细,全部都要亲自过问。&所啖之食,不过数升&,每天就吃几升粮食。我考证过,东汉末年这数升米饭,大概就是五六两。一天只吃五六两米饭,又没有多少肉可吃,这个饭量的确是很小的。司马懿听了这段话以后,感叹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吃得这么少,工作又那么繁重,这能坚持多久呀!使者回到五丈原,把这话如实说给诸葛亮听,诸葛亮不由得叹息道:&彼深知我也!&司马懿真的很了解我啊(卷二十一《孔明秋夜祭北斗》)!
  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种很特殊的方法,叫作&心理暗示法&,就是古人讲的&攻心为上&。按我个人的理解,司马懿在这儿也采取了这种&心理暗示法&。这种说法也许有点深文周纳,有点揣测,但事实上这种方法最终还是发挥了作用。司马懿让使者把他的话转告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实际上他是在暗示孔明,你吃得这么少,却这么操劳忙碌,你还能活多久呢?
  这种&攻心为上&的心理战术果然很奏效,小说写道,诸葛亮自从听了司马懿的话以后,&自觉神思不宁&。诸葛亮果然上当了。
  司马懿很有耐心地在等待着,他一点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诸葛亮这么操劳,吃不饱,睡不安,肯定没有几天活头了。
  果然,诸葛亮像油灯似地耗尽了最后一滴油,不久就发病死在五丈原。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真是&不战而胜&。
  诸葛亮死的时候是54岁,而司马懿比他大两岁,56岁。一个比你年龄大的人,敢跟你熬,想的是&咱们就来熬吧,反正我年龄比你大,咱们熬熬看,看谁熬的时间长&。结果司马懿果然就比诸葛亮熬的时间长。从这可以看出,司马懿的确是笑到了最后,所以能笑得最好。
  当然诸葛亮临死还使了一个奇招,就是所谓&死诸葛惊生仲达&。
  司马懿深通天文,当天晚上他算天象,认定这次诸葛亮肯定死了,于是第二天蜀兵败退时,他就派兵追击。他早就被诸葛亮吓坏了,从来不敢追击蜀军,这次好不容易壮着胆去追击。没想到诸葛亮早就让人把他自己塑成一个木雕的形象,当司马懿大军追上的时候,把这尊雕像放在车上推出来,吓得司马懿立刻退兵。
  司马懿这次虽然又被诸葛亮的遗计给蒙骗了,没有穷追蜀军,但他还是大度地笑着,自我解嘲说:&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诸葛亮活着我能算过他,死了我算不过他。实际上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司马懿从来也没有算过他。这下反正诸葛亮死了,他可以吹吹牛了。作为一个胜利者,司马懿说起这话来当然脸不红心不跳,坦然自若。&死诸葛&地下有知,说不定会被气得活转过来。
不过无论如何,司马懿是笑着说这句话的,他的确是笑到了最后。
  (五)孰高孰低
  有人认为司马懿比诸葛亮还高出一筹,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我们在评价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时候,不应该只去评价他们个人,还要联系到他们背后的政治团体和政治力量。
  从表面上看,司马懿背后站的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魏国,而诸葛亮背后站着的是一个非常弱小的蜀国,所以这两个人之间的政治对比,事实上形成一种不平等的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们两个人博弈的过程当中,诸葛亮事实上越来越紧张,司马懿却越来越松弛。因为诸葛亮根本就输不起,司马懿他能够输,他经得起输。所以诸葛亮到最后,他越不能输,就越会有一些战略上或者战术上的失误;而司马懿能够输,他反而能够扎紧脚跟,慢慢地做起一番事业来。
  虽然历史是不以胜败论英雄的,但是即使我们不论胜败,也不能不肯定,在某种意义上,司马懿的确要高出诸葛亮一筹,他能笑到最后,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因为从深层次来看,诸葛亮在&六出祁山&时,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曹魏;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北伐恢复中原;而且也只使用了一个手段,就是诉诸武力。这是非常明确,一往无前的。
  后主刘禅对诸葛亮,虽然有几分畏惧,却不得不言听计从,唯命是听。所以诸葛亮在西蜀的地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话是算数的,他能够甩开膀子&六出祁山&,全力以赴地对付司马懿。
  但是司马懿不一样。身在魏国的司马懿,比起身在蜀国的诸葛亮来,处境无疑险峻得多,他同时需要对付公开的对手和潜在的对手。他正面对抗的是以诸葛亮为军事统帅的蜀国军队,背后对抗的则是魏国上上下下君臣们对他的不信任。在&六出祁山&的过程中,他的处境一直非常微妙。
  如果对事件背后的政治背景有所了解,我们就能够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司马懿为什么一直采用&蘑菇战术&。因为司马懿知道,从长远来看,他并不宜和诸葛亮决一死战,只能在等待中求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但是他又不能不跟诸葛亮交战,因为要让魏国的朝野上下看到他的显著战果。
  司马懿更知道,功高不仅会引起同僚的警惧,甚至会产生&震主&的效果。他一旦战果太辉煌了,同僚嫉妒,还是小事,君主猜疑,更加可怕。所以在蜀魏相争的战场上,他必须适度退让,以免锋芒过露。但另一方面,他又不能让人觉得他无足轻重,无所作为,那也有可能被黜还朝,剥夺权力,解除兵甲,一败涂地。
  所以,在蜀魏相争的战场上,司马懿得时时把握住一种分寸感,赢不能大赢,可以小赢,输也不能大输,只能小输,保存实力;攻打不宜太猛,太猛了会伤亡太重,退守也不宜示弱,示弱了就失去精神。所以,他做人要比诸葛亮难多了。
  尽管处境如此困难,司马懿还是能够笑到最后,取得最后的胜利,你能不佩服他吗?他在军事战场上,实际上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政治智慧,这不能不令人惊叹。
司马懿是一位政治家,而且是一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还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这一点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没有野心,司马懿是有野心的,但是他的这种野心又不能够很张扬地表露出来。
  司马懿&深明天文,熟谙韬略,善晓兵机,常有一匡天下之心&(卷十九《孔明初上出师表》),却一直深藏不露,隐忍不发。他在曹魏,历事四代君主,三为顾命大臣,最终权高震主,这是历经几十年的岁月慢慢熬出来的。
  所以,在《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形象当中,我认为,最能韬光晦影,最能忍辱负重,或者说,最能像北京人爱骂的&装孙子&的人物,大概要数司马懿了。
  (一)初露头角:司马懿与曹操
  司马懿刚出山的时候,就是刚刚投身于曹操军队的时候,那年是29岁。
  小说里头没写,根据史书记载,司马懿一直未出仕,跟诸葛亮一样,隐居山中。在乱世之中,他也身怀韬略,胸怀大志,但是他隐居不出。他的父亲司马防、哥哥司马朗都在曹操军队里头做事,跟曹操的关系很密切,深受曹操的重视,只有他一直隐居。
  曹操爱才若渴,知道司马懿的才华,容不得他隐居,就派人征召他出来做官。他假称中风,不愿出山。曹操招纳贤才,有时候是不择手段的,这次就派遣刺客夜里前往刺探,把刀架在司马懿的脖子上,他愣是呼呼大睡,像没事人似的。
  有人说司马懿身怀绝技,所以敢在刺客来的时候都呼呼大睡,满不在乎。因为他身怀绝技,你要真用刀砍我的话,根本砍不了我。当然这话有点捕风捉影,不必多提。
  后来曹操还是不放过司马懿,又一次逼他出山,说:&这次你要再不愿意做官的话,就把你逮起来。&司马懿被逼无奈,才结束了隐士生活,出任曹操丞相府的文学侍从。
  这年司马懿29岁,他出山比诸葛亮还晚。从这里也看出,司马懿做人的确是相当谨慎的。
  《三国志演义》小说没有叙述司马懿出山前的经历,而是直接从他做曹操的军中主簿写起。这时他还是一个30岁出头的小伙儿,并未受到曹操的重视,但是已显露出非同常人的智慧和谋略。
  当时曹操一举平定了盘踞汉中的张鲁,取得东川,打算班师回许昌。这时司马懿进言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曾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临之,势必瓦解矣。&他认为刘备是以非法的手段、不道德的手段占据西川的,这个时候应该趁热打铁,打到西川去,直捣刘备的老巢,并一举灭了刘备。他强调说:&圣人云&不可违时&,亦不可失时也。&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一提议得到了曹操谋士刘晔的肯定和支持,但曹操却不予采纳。他引用汉光武帝的话说:&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也。&(卷十四《曹操汉中破张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怎么能行?
  从事后的发展可以看出,司马懿这个建议确实是一个绝妙的计策,是可行的。而且司马懿的考虑是非常周到的,他认为要是不继续进攻西川的话,东川也保不住,汉中也保不住。到后来刘备夺回了汉中与东川,曹操才深深后悔没有听司马懿之言,以致有此大失(卷十五《赵子龙汉水大战》)。
  第二次,司马懿又提了一个高明的建议。这是在刘备自立汉中王的消息传到许昌的时候,曹操大怒,传令起倾国之兵,赴西川与刘备决一雌雄。
  这时司马懿挺身而出,建议不必远征,并分析道:&今江东孙权以妹嫁刘备,今已分离取回江左,彼此有切齿之恨。王上可差一舌辩之士,赍书去见孙权,陈说刘备过恶,令权兴兵先取荆州,一与关某相持,刘备必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那时王上举兵去取汉川,令刘备首尾不能相救,势必危矣。&(卷十五《刘备进位汉中王》)
  司马懿看透了刘备和孙权从来是有矛盾的,这体现出他敏锐的政治眼光。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诸葛亮采取了一个战略方针,就是联吴抗曹魏。对魏国来说,如果采取相应的方针,应该是联吴抗蜀,这才是最合适的战略方针。这时司马懿就提出了这个战略方针,而且实际上在魏国后来的一系列军事行动里,这个战略方针是贯穿到底的。
  所以司马懿建议曹操,为了荆州的事,刘备和孙权一直有矛盾,因此可以派一个妥当的人送封信给孙权,陈说刘备的罪恶,让孙权派兵取荆州,这样就可以坐山观虎斗,而且同时出兵夹攻刘备,准能取得胜利。
  这一联吴击蜀的谋略果然奏效,结果是东吴袭荆州,关羽遭杀害,蜀汉与东吴的对抗局势剑拔***张,曹魏反而坐享其利。在这样一种军事谋略、政治谋略里,体现出司马懿的高超智慧。
  但是在曹操时期,尽管司马懿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但曹操却不太买他的账,反而对他的雄豪之志心存疑忌。
  在《三国志演义》小说中,曹操、曹丕死了以后,太尉华歆上曹叡的奏书,有一段回忆:&先时太祖武(曹操)常与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之兵权,久必为国家之大祸也。&&(卷十九《孔明初上出师表》)
  小说中的这一说法是有历史依据的。《晋书》卷一《宣帝纪》记载:&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曹操和猪哥,无疑是乱世三国数一数二的雄者。  曹操用兵大势磅砣,奇谋不断。而猪哥用兵着眼大局,攻退自如。  我一直觉得遗憾的是,刘备在得汉中后,势力开始强大,这时的猪哥却与曹操无缘来一次大对决。如果在双方兵力若等的情况下,不知是谁赢谁输谁胜谁负?  相信雄者曹操与猪哥的大对决,一定是兵来将挡撼山动地的精彩激烈!我相信,若曹猪对决,肯定比司马猪哥的对峙要精彩百倍!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为了满足纭纭众生的好奇之心,那就假设下吧。  假如曹诸对决,是曹操完暴猪哥还是猪哥完爆曹操?谁才会是最后的胜者?  其实,在看了五次北伐,猪哥与司马的对决后,总觉得那不是对决,而更象是对垒。每次看到司马龟缩不出而猪哥无功而返时,就会大呼不过瘾!  因我们在内心深处,是希望甚至渴望看到两大牛人的对决大战的。  但是整个北伐中,都没有大规模的生死决战,从228年到234这六年中,北伐战争双方投入的兵力其实很多,但偏偏就只是搞些小打小闹的来愉乐观众。  几次北伐中有两次是最有可能进入大决战的,可惜都因为各种原因戛然而止!让读者看到这里是心里火冒三丈,奶奶的熊,故意吊后世帅哥美女胃口!  这第一次是曹真的伐蜀,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北伐或纳入第二次北伐。  这次曹真老兄共率军十多万,走子午谷,却偏遇雨天,大军陷入子午泥泞之中,一个多月才走一半!这让曹真老兄急得如热锅上的马蚁。  本想使用子午奇谋击败猪哥并灭掉西蜀,但天不遂曹意!曹大将军哭了,但流不出泪水。只好又原路退回。  一场观众们期待已久的,一场猪哥和曹老兄都期待已久的蜀魏主力大对决,就这样在上天的糊弄下泡汤了。这让猪哥伤心失望,也让曹大将军伤心又伤身,在子午谷回去后,也许是淋了雨感冒发烧40度,也许是伤心过度,竟一命呜呼了,悲哉,曹大将军。  第二次两军大对决的机会应该是公元231年猪哥的第4次北伐。  当时司马坚守不出。被手下众将讥讽为“畏蜀如畏虎”。  司马这才出兵。不料却被猪哥大败,魏军被斩3千低级军官(注意,是3千低级军官,而非仅是三千士兵,所谓低级军官,大概就是现在的班长啊排长啊连长啊营长啊之类),并缴获大批盔甲战资等。  这次战役应该是北伐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了,从曹军被斩3千军官来看,曹军应损失一万以上士兵,而《三国志》此段记载应有曲笔,故意缩小战役规模减少曹军损失,是为晋司马一曲笔。  试想当时正值晋成立初期,谁敢说司马懿大爷坏话啊?除非陈寿是不想活了!  可以理解我们的大史官的难处。这场战役按照正常发展,应是蜀魏对决的一个前奏,可惜司马非常人,立即闭门不出了。  如果司马一挥十多万魏国劲骑倾刻而出,可以想象这场面吗?  十多万魏国强旅与六七万蜀国重装精兵,将会杀得鬼哭神嚎风云变色!胜负是谁?还是难以确定啊!  可惜这本该为观众上演的大对决好戏,被司马一龟缩,没了。  于是乎,由于司马的龟缩计,后来的愤青开始为猪哥喝彩,也有为司马懿叫屈加油的。  在一千九百多年以后,关于司马与猪哥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千万愤青争得面红耳赤。  其实,猪哥与司马,是有多次交手的,个人觉得,司马懿当时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但仍不能胜猪哥,让猪哥大军在精兵重兵防守的魏境内随意来去进退自如,这巳是司马的失败。  例来只有弱守强攻,而猪哥却能弱攻强守,把战火一次次在魏境内燃烧,巳经是计胜司马一筹了。  猪哥的战术主要是长于守,即使是北伐,都是以攻为守。猪哥最拿手的战术是“屁股战"。  所谓“屁股战",就是在退兵或兵败时,仍不会给敌方任何趁机取胜的机会。  吃“屁股战”亏的曹将不在少数。甚至有的大将还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公元228年冬,猪哥二次北伐。数万大军受阻陈仓,久攻难克,再加上蜀军粮草不济,只有撤退回川。  魏国大将王双见蜀军溃退,以为有便宜捞,便率军从后攻击蜀军,不料中了猪哥伏兵,英勇战死。悲哉,王双。这是史料上有记载的。  在猪哥“屁股战"中丧命的还有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将军。  说句感情上的实在话,我是比较喜欢张?的。张?与张辽一样智勇双全,感觉单兵武力略强张辽。而且,张?对阵的三国名将是最多的。  但是以张将军这样久经百战的五子良将,居然在前有王双前车之鉴的情况,依然中了猪哥的“屁股计"!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张?在公元231年,在木门道中伏,伤重而逝。悲哉,张?!  张将军的不幸中伏遇难,不知是猪哥的聪明还是张?的愚昧抑或是司马的奸滑阴险?请各位老少爷们儿帅哥美女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最后一位中猪哥“屁股计"的该是司马大神了。  这位在辽东战场上挥戈铁马丶在擒孟达时神兵突袭的大神,在遇到猪哥后,却变得胆战襟危缩头缩脑。即使在猪哥死后,依然被姜维的反杀吓退。  之所以被吓退,是因为大司马疑是猪哥诈死诱敌。于是,司马错失了一次歼灭蜀军主力的绝好机会!  若这次司马懿果断率兵追击,恐怕六七万蜀军大半得被歼灭。  可能有的朋友会问,这猪哥都死了,即使吓退司马也不是他的功劳吧?当然功劳是活着的姜维的。  但是,此计成功却是因为前二次王双和张?之死,都是中了猪哥“屁股计”,所以,司马才引双?为戒,不敢即时去追,却反而错失了歼灭蜀军主力的机会。令人叹息!!  从猪哥的几度北伐,再到北伐中魏军的几次失败的反击,可见,猪哥的“皮股"是不能摸的。  特别是张?的死,和猪哥病逝五丈原后司马错失歼敌良机,足见司马yi在军事上略输猪哥一筹。  而猪哥与曹操,到底谁更厉害,或者政治军事治国综合来论,谁才更胜一筹呢?且听下回***!
楼主发言:24次 发图: | 更多
  欢迎各抒高论!    
  算是有些道理,想听下回***  
  打胜仗就便宜了曹睿。拥兵自重对是司马懿最好的方案
  没人?????????????哇??????????????????  
  回复第2楼(作者:@chenghuaping 于
22:19)  算是有些道理,想听下回***  [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我看还是算了吧??都米人怎么会有下回的***??  
  猪哥擅长,军事平庸吧,司马懿也一般,说他们三国最牛实在夸大其词,小说看多了吧  
  猪哥擅长内政,军事平庸吧,司马懿也一般,说他们三国最牛实在夸大其词,小说看多了吧  
  回复第3楼(作者:@jamesaugustus 于
22:19)  打胜仗就便宜了曹睿。拥兵自重对是司马懿最好的方案  ==========?细品味老兄回帖,貌似是说司马是故意输给孔明?  
  回复第8楼(作者:@神棍是恶棍 于
22:24)  猪哥擅长内政,军事平庸吧,司马懿也一般,说他们三国最牛实在夸大其词,小说看多了吧  [来自UC……  ==========司马是晋朝开朝鼻祖,还一般???孔明茅鹿之内而分三天下之计,也还一般???曹操南征北战荡敌无数,怎么又还一般????老弟,你是不是昨夜?烧末退啊?  
  回复第10楼(作者:@郝汉2018 于
22:29)   回复第8楼(作者:@神棍是恶棍 于
22:24)   猪哥擅长内政,军事平…… ==========1,我说我的观点,楼主不要人身攻击;2,曹操我没说,他确实是个伟大的人,可惜对抗不了时代的大势;3,司马懿的对手是白痴曹爽,司马家得天下和军事能力真的关系不大;4,诸葛亮小说里演绎的成分太大,楼主一定要把小说当正史,那我真无力吐槽了  
  司马懿在优势兵力,优势财力的情况下,叫人打成了缩头乌龟,这无论如何是怂的表现,也是军事水平稍微不足的体现,汉尼拔最终被罗马人打败,但没有人怀疑汉尼拔是名将,汉尼拔战败的时候,面对战胜他的将军,也敢说老子在历史上进前三,况且诸葛亮还没败在司马手里,而是把司马打成了乌龟,司马凭什么敢自称名将
  回复第11楼(作者:@神棍是恶棍 于
22:54)  回复第10楼(作者:@郝汉2018 于
22:29) 回复第8楼(作者:@……  ==========个人觉得司马一的长处是善于蹈光养晦。而司马在军事上略输孔明,这是没有争议的。关键是孔明与曹操的军事,这争议就很大了。老兄如要论三国志,那更是孔明稳居第一了。  
  回复第12楼(作者:@spacebeast 于
23:01)  司马懿在优势兵力,优势财力的情况下,叫人打成了缩头乌龟,这无论如何是怂的表现,也是军事水平稍微不……  ==========司马最大的一次失败,就是孔明死时,他没有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从而去全歼撤退的蜀军,进而去灭掉西蜀!  
  感觉曹操  
  。  
  回复第15楼(作者:@lmozhly 于
23:28)  感觉曹操  [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感觉曹操不如孔明和司马一??  
  曹操最厉害
  ?    
  回复第17楼(作者:@扫圣 于
00:05)  曹操最厉害  ==========给点理由行不?  
  个人觉得单论军事能力孔明确实在记载中比司马高点。论心计智谋司马完胜诸葛。  
  回复第20楼(作者:@老婆袁小芸 于
00:30)  个人觉得单论军事能力孔明确实在记载中比司马高点。论心计智谋司马完胜诸葛。  [来自UC浏览器]  ==========心计智谋司马确实老到,曹诸二人都比不上司马。  
  曹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政治家军事只擅长军政,司马懿政治家军事战略家
  回复第22楼(作者:@ 于
00:46)  曹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政治家军事只擅长军政,司马懿政治家军事战略家  ==========意思是诸葛亮在三人中最弱??  
  诸葛兴亡继绝,结果把曹的天下断送给司马,造成五胡乱华的惨剧。他逆天改命,不仅自己不能成神,还祸害了后世汉人。可为后来者戒。  
  回复第24楼(作者:@又是雨天哎 于
13:53)  诸葛兴亡继绝,结果把曹的天下断送给司马,造成五胡乱华的惨剧。他逆天改命,不仅自己不能成神,还祸害……  ==========咳,兄弟可否翻译下这段话?我怕别的朋友们看不大懂哈!  
  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如果诸葛亮死了,司马懿还能活吗?  
  回复第26楼(作者:@s世宇 于
20:49)  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如果诸葛亮死了,司马懿还能活吗?  [来自手机网页版]  ==========诸葛亮死了司马怎么又不能活了?  
  回复第27楼(作者:@郝汉2018 于
00:56)  回复第26楼(作者:@s世宇 于
20:49)  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如……  ==========  诸葛亮死了,留着司马懿还有什么用?  
  诸葛亮连年用兵北伐,皆无功而返,实在是不理智。  有人说诸葛亮是想抓权,窃以为有道理。只要打仗,才能把权力抓在手里。  但是劳民伤财,对蜀国百姓来说是灾难。
  这个只需要看一看两个人当时各自面对的对手是谁即可知矣。曹操当时所面对的对手皆是人杰,都是有能力别开生面的人物。而司马所面对的对手只能说属于能够守成就不错的一流。这很明显是两个等量级。
  回复第30楼(作者:@不必回头望 于
16:21)  这个只需要看一看两个人当时各自面对的对手是谁即可知矣。曹操当时所面对的对手皆是人杰,都是有能力别……  ==========请明说嘛,谁更牛叉?  
  曹操更胜出一筹!
  回复第32楼(作者:@不必回头望 于
19:41)  曹操更胜出一筹!  ==========未必吧?关键是曹诸二人从未正面交手过!若诸葛当初也拥有曹操的势力与地利,未必会胜不过老曹。  
  回复第32楼(作者:@不必回头望 于
19:41)  曹操更胜出一筹!  ==========不过,司马和诸葛二人却是数度领军交手的。老兄你认为二人谁更牛叉?  
  诸葛与司马应该是各擅胜场。从军事作战角度来说,司马更优秀。陆逊不惧诸葛却顾忌司马懿。而司马不理诸葛之兵而亲自迎击陆逊,都可以看出将略实非诸葛之所善长。故两人其实并没将诸葛视为大患。因为诸葛之将略也真对这两人够不成什么大威胁。诸葛在独立将兵这一块非其所长。幕僚出身,在一边出个主意还行,一旦独当一面往往露怯。  曹操具人主之才干,真正的雄杰。其各方面素质都要胜出。你看阿瞒是怎样收拾各路诸侯军阀的,从草创到成功,历过多少艰难,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没有任何侥幸因素。当时有哪个英杰没被他收拾过。这样白手起家的人是真正的雄杰。而司马,石勒有言:欺人孤儿寡妇而已。
诸葛的将略并不出色。至少独立将兵这一块是其短板。
不愿再讨论这些问题了。没什么意思。
  ^_^    
  @郝汉-22 23:11:32  个人觉得司马一的长处是善于蹈光养晦。而司马在军事上略输孔明,这是没有争议的。关键是孔明与曹操的军事,这争议就很大了。老兄如要论三国志,那更是孔明稳居第一了。  ----------------------------------  孔明稳居第一?小说看多了!  
  回复第24楼(作者:@又是雨天哎 于
13:53)  诸葛兴亡继绝,结果把曹的天下断送给司马,造成五胡乱华的惨剧。他逆天改命,不仅自己不能成神,还祸害……  ==========  这事不能赖诸葛亮吧,你还不如说赖商汤呢。传说匈奴是夏氏遗民,商汤不阀夏,夏既是中国,何来后来成胡,如果你认为这个太远,就赖司马懿他爸和他妈的媒人,没有这个人就没有司马懿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了。  
  回复第38楼(作者:@ 于
02:07)  @郝汉-22 23:11:32  个人觉得司马一的长处是善于蹈光养晦。……  ==========个人觉得,若单论三国志,诸葛亮的综合评价远超司马与曹操。你可以去了解下。  
  诸葛亮算什么军事牛人,军事方面的受信任程度还不如法正庞统
  @郝汉-25 14:19:34  个人觉得,若单论三国志,诸葛亮的综合评价远超司马与曹操。你可以去了解下。  ----------------------------------  没上大学前,只看过演义,以为诸葛亮三国第一;上大学在同学的建议下看了三国志,发现他算不上军事家吧。刘备的军师是法正和庞统,二人死后才轮到诸葛亮。本人对诸葛亮一直很敬佩。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很出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既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赵攀用来讽喻清末四川总督岑春煊的,但同时也高度评价了诸葛亮。  
  回复第41楼(作者:@singing10 于
16:18)  诸葛亮算什么军事牛人,军事方面的受信任程度还不如法正庞统  ==========求史料。  
  回复第42楼(作者:@ 于
18:29)  @郝汉-25 14:19:34  个人觉得,若单论三国志,诸葛亮的综合……  ==========老兄,你是被《三国志》中陈寿的这一段话所误导了吧?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郝汉2018 43楼
18:47:41  回复第41楼(作者:
@singing10
16:18)  诸葛亮算什么军事牛人,军事方面的受信任程度还不如法正庞统  ==========求史料。  -----------------------------  三国志中,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未有带兵打仗的记录。献了天下三分之策,只能说是个战略家。  庞统:“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法正: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评曰: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之魏臣,统其荀?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邪?
  如果按楼主所说诸葛亮是三国第一军事牛人的话,为什么刘备取西川,不带诸葛亮?为什么刘备取汉中,不带诸葛亮?为什么刘备夷陵之战,不带诸葛亮?  诸葛亮初步取得兵权是征讨南蛮(此时刘关张已死),完全取得兵权要到废掉李严以后了。  不可否认诸葛亮是三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但是军事方面的成就比起曹操的官渡之战,周瑜的赤壁之战,陆逊的夷陵之战差远了。
  北伐的时候,诸葛明显也感觉到自己有些穷兵黩武了,司马完全没必要和诸葛打,蜀国本身内政的问题诸葛慢慢的也就无法解决了,而且还是兔死狗烹的威胁,司马更不会真的决战了。
  成王败寇  
  几乎一边倒?不会吧?    
  作者:singing10 时间: 16:48:49   如果按楼主所说诸葛亮是三国第一军事牛人的话,为什么刘备取西川,不带诸葛亮?为什么刘备取汉中,不带诸葛亮?为什么刘备夷陵之战,不带诸葛亮?  诸葛亮初步取得兵权是征讨南蛮(此时刘关张已死),完全取得兵权要到废掉李严以后了。  不可否认诸葛亮是三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但是军事方面的成就比起曹操的官渡之战,周瑜的赤壁之战,陆逊的夷陵之战差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备难道不要他的大后方了?镇守大后方比进攻更重要吧,你看看刘备入川,大后方是诸葛管,打汉中诸葛要治理刚取得的西川,一零的时候诸葛又要镇守后方,有啥办法,除非他连老窝也不想要了。你再看看没诸葛之前,刘备守住哪快地盘了?
  @又是雨天哎 24楼
13:53:09  诸葛兴亡继绝,结果把曹的天下断送给司马,造成五胡乱华的惨剧。他逆天改命,不仅自己不能成神,还祸害了后世汉人。可为后来者戒。  -----------------------------  不去怪司马家欺负曹家孤儿寡母,不去怪曹操启用司马,不去怪曹丕重用司马  却怪诸葛。你怎么不去怪给司马家接生的稳婆呢
  个人认为综合指标曹操第一,诸葛次之,司马又次之。
  作者:s世宇 时间: 09:56:04  回复第27楼(作者:@郝汉2018 于
00:56)  回复第26楼(作者:@s世宇 于
20:49)  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如……  ==========  诸葛亮死了,留着司马懿还有什么用?  ===========================================  司马懿-完暴-诸葛亮..  司马懿&诸葛亮&曹操&司马懿&诸葛亮&曹操&司马懿&诸葛亮&曹操&()这是结合各自的背景成了一循还)  如不加背景:司马懿
诸葛和曹操二人加起来
  咋没看见你的后续下一篇
  郭嘉  
  曹操+郭嘉,完胜任何一位。  曹操独自跟司马懿比较,军事水平不如司马懿。   因此排序:司马懿,曹操,诸葛亮。  其实,诸葛亮跟前两者不具可比性。
  @13-12-23 00:46:11  曹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政治家军事只擅长军政,司马懿政治家军事战略家  -----------------------------  司马懿是毛线的政治家军事战略家啊
  @zjlkkk4-09-17 11:25:44  作者:singing10 时间: 16:48:49   如果按楼主所说诸葛亮是三国第一军事牛人的话,为什么刘备取西川,不带诸葛亮?为什么刘备取汉中,不带诸葛亮?为什么刘备夷陵之战,不带诸葛亮?  诸葛亮初步取得兵权是征讨南蛮(此时刘关张已死),完全取得兵权要到废掉李严以后了。  不可否认诸葛亮是三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但是军事方面的成就比起曹操的官渡之战,周瑜的赤壁之战,陆逊的夷陵之战差远了。  ......  -----------------------------  官渡之战荀?、郭嘉、荀攸、程昱还有刘晔都是吃干饭的啊???  陆逊的确十分有才能,我也很喜欢这个将领,但夷陵之战能说明什么呢?  至于为什么不带诸葛,蜀中初定不需要人看管?荆州根基不需要人照看?
  政治才能上曹操的作为属于开创,而司马懿的作为属于继承,二人优劣很明显。  魏国被司马氏篡权的根本原因是豪门势力阶级战胜了寒族地主阶级。曹操正是寒族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司马氏则是河内地区的世代大豪门。曹操执政期间,对地主阶级施行了抑制,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由于曹操是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所以魏国的一切内部矛盾在曹操生前都没有突出。豪门虽然对曹操有怨气,还是绝对不敢造反的。到了曹丕、曹睿统治时期,他们没有曹操那么突出的政治才能,所以不得不对豪族阶级进行一定的妥协和拉拢。曹丕恢复九品中正制就是典型的例子。等到曹睿之后的三个少主,性格懦弱,才能平庸,完全无法继续贯彻曹操的治国方针。主上无能,才是权臣当政的主要原因。  另外,曹操对外戚,宗室,宦官这三股势力进行了严厉的打压。这三股势力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坏名声比好名声要大,但并不是对江山社稷没有贡献的。三股势力并存,往往会互相牵制,间接延长中央王朝的寿命。在东汉时期外戚,宗室和宦官都在一定的特殊时期对汉家的江山起到了有效地辅佐作用。魏国建立以后,外戚根本没有任何势力,宦官的作为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曹氏和夏侯氏虽然与属于曹操家族,并与曹操家族有世代婚姻关系,但是毕竟没有汉初刘姓诸侯王与中央政府关系那么亲密。曹真曹休在曹操陈留起兵是就跟随曹操,任虎豹骑统领。曹真在陇上三次击溃诸葛亮北伐,曹休曾帮助曹洪在汉中击败马超张飞吴兰。二者在魏国后期都是宗室的重臣,足以制服司马懿。曹真曹休去世以后,曹爽志大才疏,自然敌不过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司马家族此时振臂一呼,豪族阶级纷纷响应,所以才不费吹灰之力就夺走了曹家的江山。  总之,曹操的治国政策符合时代需要和历史进步的潮流,但是需要强有力的统治者才能执行。曹氏家族中谁还能有曹操这样的才能呢?司马氏虽然篡夺了曹家江山,但是在很多政治政策方面是继承了魏国的。所以说,曹操是开创者,是一个大气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甚至可以说是思想家。而司马懿,算不上政治家,充其量也就是个军事将领,连军事家都算不上,还是个师门逆徒。
  建议楼猪看看易中天品三国,了解真实的历史。就算是三国演义的情节,稍微深思熟虑就明白,诸葛孔明军事上属于庸才,跟司马懿比差太多,更不用说比曹操。不用举三国演义中的案例,都是杜撰的,就是杜撰的事,也不符合常理。演义就是演义,有作者的理想和报复。
  @凌风6k
22:33:43  建议楼猪看看易中天品三国,了解真实的历史。就算是三国演义的情节,稍微深思熟虑就明白,诸葛孔明军事上属于庸才,跟司马懿比差太多,更不用说比曹操。不用举三国演义中的案例,都是杜撰的,就是杜撰的事,也不符合常理。演义就是演义,有作者的理想和报复。  -----------------------------  诸葛亮主要是治军 比较出色,和【于禁】类似
  认为诸葛强,司马略逊一筹!有人居然认为司马放水以图自保,这未免太不符合常理了,不要忘了除了蜀汉还有东吴!不是灭了刘禅就天下太平了!假设诸葛和司马位置互换,司马还能据城稳坐大帐吗?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