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页面没有找到PLU英雄联盟解说小米刘瑾整容了吗 PLU小米刘瑾男朋友是谁及其个人资料简介,PLU英雄联盟解说小米刘瑾整容了吗 PLU小米刘瑾男朋友是谁及其个人资料简介随着电竞游戏英雄联盟的全球火热,各个赛事的游戏解说们也获得了更多的露面出名机会,PLU的美女解说小米当然也
PLU英雄联盟解说小米刘瑾整容了吗 PLU小米刘瑾男朋友是谁及其个人资料简介
随着电竞游戏英雄联盟的全球火热,各个赛事的游戏解说们也获得了更多的露面出名机会,PLU的解说小米当然也成为了英雄联盟玩家们的女神,近日小米fans们突然发现PLU小米出境更加漂亮了,那么PLU英雄联盟解说小米整容了吗?PLU小米男朋友是谁?PLU小米的个人资料及简介?接下来小编带您了解PLU小米。
PLU英雄联盟解说小米刘瑾整容了吗 PLU小米刘瑾男朋友是谁及其个人资料简介
原名:刘瑾
年龄:不可说
照片三围:不可
外号:米姐。信米姐,硬如铁。米姐可以说是最无节操,但是又是最接地气的女解说了。米姐是特别没有身段的解说,一点不矫情做作。解说的时候各种神来之笔,数不胜数,最开始看速成宝典,那叫一个绝,信手拈来,每每搭词的男解说都很无语乃至只能沉默或者好吧好吧应付。以前看小米解说都笑的肚子不行,现在随时跟上米姐节奏,秒懂。米姐,还我节操。
经历:目前在PLU做一档《小米坑爹宝典》,解说风格搞怪风趣,米姐在业界也是人员极广,下面奉上玉照,大家自己看吧!
PLU英雄联盟解说小米刘瑾整容了吗 PLU小米刘瑾男朋友是谁及其个人资料简介七月网
PLU英雄联盟解说小米刘瑾整容了吗 PLU小米刘瑾男朋友是谁及其个人资料简介
PLU英雄联盟解说小米刘瑾整容了吗 PLU小米刘瑾男朋友是谁及其个人资料简介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七月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韩国美背大赛现场性感美女照片 纤...
最新资讯信息 TOP15
ID文章标题【第0915期】未来的趋势:大公司战略,小公司运营!平台+员工合伙创业!&(欢迎关注本微信)偷偷超了华为和小米&他才是真正的人生大赢家!中国最赚钱手机竟不是华为、小米等知名品牌,而是步步高旗下的OPPO和vivo!一年狂卖2千多亿!净利润超过200亿,今年(2016年)这两个手机品牌累积销量将有可能超越1.4亿部、达到1.5亿部,而明年(2017年)有可能两者之和达到2亿部,终端零售额超过3000亿,成为全球手机行业的又一巨头!而这两个手机品牌,同属一个派系----步步高派系,一个中国商界的黑马军团,它的创始人段永平,是中国商界极为低调、却又实力惊人的一位大佬!段永平出道很早,成名很早,30岁就轰动商界,30岁出头,就将一家亏损200万的小厂变成了年产10亿的公司,更成为中国商业史上有名的小霸王传奇!1989年,28岁的段永平去中山市怡华集团下属的一间亏损200万元的小厂当厂长,这家公司就是后来闻名商界的小霸王,它所推出的小霸王学习机、游戏机在中国风靡一时,而在段永平担任厂长5年后的1994年(年仅33岁),小霸王也成了年产值10亿的公司。而1995年,34岁的段永平创立自己的公司----步步高,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开始了新的征程,也掀起了中国一个黑马军团的开始,先后成为复读机、***机、VCD、学习机的中国市场第一,如今又逐渐在手机领域登顶!同时,段永平又退休很早,40岁左右就退居幕后,移居美国,现在他的大部分时间在美国的家里陪两个孩子,顺便做些投资。实业方面,54岁的段永平至今仍是步步高的董事长,但他基本只充当顾问的角色,不过问具体事务。而他培养起来的几位得力干将,都成功挑起了大梁,将几块业务管理的有声有色,无论是OPPO手机、ViVO手机,还是步步高教育电子的学习机、小天才***手表,都做的业绩非常不错!可以说他不仅是企业经营大师、还是管理大师、优秀企业操盘手培养大师!而他退居幕后,还顺便做些投资,但是你知道吗?在投资方面,这位低调的大佬,在投资上也收获颇丰,是一位绝对的投资高手!他最得意的一笔投资是十几年前投资网易,200万美元,不到两年挣了100多倍。还有,他在2003年还购入了当时平均股价为3.5美元左右的UHAL公司股票,这只股票在2015年11月曾达到最高股价为436美元以上的高点,即便是现在,股价也在370美元以上。段永平曾说,他通过投资挣的钱远远超过了他通过实业挣的钱。而在2007年,段永平以62万美元的价格,成为第8位著名的“巴菲特午餐”参加者,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 他成功投资的真经是什么呢,他说“要做自己懂得东西、不做不懂的东西”,而他过去丰富的企业经营经验和管理经验,对他判断企业投资价值极为有益,帮助他在投资领域做的风生水起、收益颇丰! 以下为他对投资的理解(干货很多): &老实讲,我不知道什么人适合做投资。但我知道统计上大概80-90% 进入股市的人都是赔钱的。如果算上利息的话,赔钱的比例还要高些。许多人很想做投资的原因可能是认为投资的钱比较好赚,或来的比较快。作为既有经营企业又有投资经验的人来讲,我个人认为经营企业还是要比投资容易些。 虽然这两者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但经营企业总是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犯错的机会小,而投资却总是需要面临很多新的东西和不确定性,而且投资人会非常容易变成投机者,从而去冒不该冒的风险,而投机者要转化为真正的投资者则可能要长得多的时间。 投资和投机其实是很不同的游戏,但看起来又非常像。就像在澳门,开赌场的就是投资者,而赌客就是投机者一样。赌场之所以总有源源不断的客源的原因,是因为总有赌客能赢钱,而赢钱的总是比较大声些。作为娱乐,赌点小钱无可非议,但赌身家就不对了。可我真是能见到好多在股场上赌身家的人啊。 以我个人的观点,其实什么人都可以做投资,只要你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价值在哪里。投机需要的技巧可能要高很多,这是我不太懂的领域,也不打算学了,有空还是多陪陪家人或打几场高尔夫吧。即使是号称很有企业经验的本人也是在经受很多挫折之后才觉得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比较好了。我问过巴菲特在投资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说: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这些年,我在投资里亏掉的美金数以亿计,每一笔都是违背老巴教导的情况下亏的,而赚到的大钱也都是在自己真正懂的地方赚的。作为刚出道的学生,书上的东西可能知道的很多,但融到骨子里还需要吃很多亏后才行。所以,如果你马上投入投资行业,最重要的是要保守啊,别因为一个错误就再也爬不起来了。这里唯一我可以保证的是,你肯定会犯错误的。 我个人的理解是缺什么什么重要。投资最重要的是投在你真正懂的东西上。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投在你真正认为会赚钱的地方(公司)。我对所谓赚钱的定义是:回报比长期无风险债券高。一个人是否了解一个公司能否赚钱,和他的学历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虽然学历高的人一般学习的能力会强些,但学校并不教如何投资,因为真正懂投资的都很难在学校任教,不然投资大师就该是些教授了。不过在学校里可以学到很多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如何做财务分析等等,这些对了解投资目标会很有帮助。 无论学历高低,一个人总会懂些什么,而你懂的东西可能有一天会让你发现机会。我自己抓住的机会也好像和学历没什么必然的联系。 比如我们能在网易上赚到100多倍是因为我在做小霸王时就有了很多对游戏的理解,这种理解学校是不会教的,书上也没有,财报里也看不出来。我也曾试图告诉别人我的理解,结果发现好难。又比如我当时敢重手买GE,是因为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跟踪GE的企业文化很多年,我从心底认为GE是家伟大的公司。 我说的“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投资”的意思是我认为并没有一个“只有某种人才可以投资”的定义。但适合投资的人的比例应该是很小的。可能是因为投资的原则太简单,而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难的吧。顺便说一句什么是“简单”的“投资”原则:当你在买一只股票时,你就是在买这家公司!简单吗?难吗? 我想再简单地把我目前对投资的基本理解写一下: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所以同样价钱下买的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并没有区别,上市只是给了退出的方便而已。2、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买股票应该在公司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至于应该是40%,还是50%(安全边际)还是其他数字则完全由投资人自己的机会成本情况来决定。3、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是算法,是思维方式,不要企图拿计算器去算出来。当然,拿计算器算一下也没什么。4、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个人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5、“护城河”是用来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6、企业文化是“护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很强企业文化的企业可以有个很宽的“护城河”。 & &“理性”地面对市场每天的波动,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自己的投资理由及其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好像我对投资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但这个“简单”其实并不是太简单,事实上这个简单实际上非常难。 在这里有很多问题是关于估值的,所以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个人觉得如果需要计算器按半天才能算出来那么一点利润的投资还是不投的好。我认为估值就是个毛估估的东西,如果要用到计算器才能算出来的便宜就不够便宜了。 好像芒格也说过,从来没见巴菲特按着计算器去估值一家企业,我好像也没真正用过计算器做估值。我总是认为大致的估值主要用于判断下行的空间,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利润的来源,这也可能是价值投资里最难的东西。 & &一般而言,赚到几十倍甚至更多的股票绝不是靠估值估出来的,不然没道理投资人一开始不全盘压上(当时我要知道网易会涨160倍,我还不把他全买下来?)。 正是由于定性分析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即使看好也不敢下大注,或就算下大注也不敢全力以赴。当然,确实也有一些按按计算器就觉得很便宜的时候,比如巴菲特买的中石油,我买的万科。但这种情况往往是一些特例。 巴菲特确实说过伟大的公司和生意是不需要卖的,可他老人家到现在为止没卖过的公司也是极少的。另外,我觉得巴菲特说这话的潜台词是其实伟大的公司市场往往不会给一个疯狂的价钱,如果你仅仅是因为有一点点高估就卖出的话,可能会失去买回来的机会。而且,在美国,投资交的是利得税,不卖不算获利,一卖就可能要交很高的税,不合算。 无论什么时候卖都不要和买的成本联系起来。该卖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唯一不该用的理由就是“我已经赚钱了”。不然的话,就很容易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在便宜的价钱就卖了(也会在亏钱时该卖的不卖。)买的时候也一样。买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这只股票曾经到过什么价位最好不要作为你买的理由。 我的判断标准就是价值。这也是我能拿住网易8-9年的道理。我最早买网易大概平均价在1块左右(相当于现在0.25),大部分卖的价钱大约在30-35(现在价)左右。在持有的这8年到9年当中,我可能每天都会被卖价所诱惑,我就是用这个道理抵抗住诱惑的(其实中间也***过一些,但是很小一部分。)我卖的理由是需要换GE和Yahoo。我会一直保留一些网易的股票的。 巴菲特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可以学,当然可能只有很少人能学会。事实上,我发现只有很少人会去真正认真地学,所以能学会的人很少就很容易理解了。 巴菲特反对的和他做的衍生品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我自己用很多金融衍生品,和巴菲特的用法一样,所以比较理解他说得是什么。很难一句话解释清楚,但可以用个容易理解的例子来说明。很多人用衍生品就好像去赌场当赌客,希望能够快点赚钱。巴菲特用衍生品就好像在澳门开赌场,长期而言是稳赚的。不是每个人开赌场都能赚钱,但会开的人就行。也许赌场的例子不一定合适,但道理确实一样。 投机,我也不是没有过,但就是为好玩,just for fun,只是玩玩而已。人家要跟我讨论股票,我都要跟人说清楚,是讨论投机还是投资?是for fun还是for money?如果for fun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买你喜欢的就好了,反正你也不会把房子卖了扛着钱去拉斯维加斯。我曾经在邮轮上用两百块钱玩了三个晚上,赚了两千块钱。如果你作为投资的故事来讲,三天翻了十倍,这叫什么故事?!但你敢拿几百万这么赌吗?不敢。所以投资是另外的讲法。 & &我从头到尾真正投资过的公司最多五六家,卖掉了一些,我持有的公司一般在三家左右。巴菲特的哈撒韦一千多亿美元市值,也才投十来家。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绝对的集中。一直说有机会在这里讲几个我自己的例子,但一直不知道该讲哪个好。这些年我碰过的股票其实也不少了,有亏的有赚的,就是没有一个从一开始我就100%觉得自己一定能赚大钱的。不管买哪个,都觉得多少心里有些不踏实,想来想去,觉得GE可能比较有本人特色。 & &最早开始经营企业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可能是松下。后来慢慢对松下有些失望,尤其是去大阪拜访过松下总部以后,确实觉得松下有些问题,慢慢自己也就不太再提松下了。大概也就是那段时间(应该是去松下之前),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反思我们自己,希望能建立和加强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那时我好像正在中欧读EMBA,同时还把中欧的一些课引进了公司内部。 在那段时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书就是GE的上一个CEO韦尔奇写的自传。在那本书里我看到了企业文化对建立好公司的强大作用,同时对GE强大的企业文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又读了韦尔奇后来写的书《赢》,更进一步了解到他们是怎么建立企业文化的。 从那个时候起,我还花过不少时间去了解和思考GE。去想为什么GE会是家百年老店,为什么GE的董事会总是能选个好CEO出来,为什么世界500强里有170多个CEO来自于GE等等。当时我其实就注意过GE的股票,觉得GE当时的股价并不便宜(好像40左右),也就没再关心他的股价了。 从08年9月雷曼倒开始,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整个市场风声鹤唳。到11月时我看到整个市场的恐慌情绪越来越厉害,当时就想,这大概就是巴菲特讲的人们的“恐惧”要来了,也就是轮到我该“贪婪”的时候了。 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只是觉得市场上到处都是便宜货,就是不知道哪个安全,好像每个都有很大问题,每个公司都可能要完蛋一样。我当时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把手里的所有资源调动起来去抓住这一生难遇一次的机会。 到2月时,GE已经向下破了10块。那时雷曼,AIG,Citigroup等很多和次贷有关的公司都已经破产或到了破产边缘,关于GE的负面新闻也越来越多,华尔街上很多人都在说GE将会是下一个雷曼。 我知道GE过去好的时候每股能有两块多钱利润,就算以后差一点,危机过去后怎么也会有个1.5块/股以上吧。如果我给他个12-15倍的PE,怎么着这也应该是20块以上的股票。所以,当ge到10块左右时我已经开始着手买一些了,但还没有下大决心买。直到有一天当GE跌到9块左右时,我看到了Jeff Immelt的一个讲话。我忘了原话是怎么说的了,大致意思是,他认为GE的形象被破坏了,这都是他的错。GE将在未来几年调整其业务结构,让财务公司在整个公司中的比例降到30%一下。他还重申GE整体是安全健康的等等。 当时有问题的所有公司当中,好像我只见到GE出来承认错误并检讨对策,这大概就是企业文化不同的地方吧?GE是个巨大的公司,我也曾试图想看清楚GE到底都有哪些业务,也试图想分析清楚他所有的业务模式的优劣,但发现非常难。我能看到一些非常好的模式,同时也能看到一些不太好的模式。 & &最后让我下决心出重手的决定因素还是我对GE企业文化的理解。我认为金融危机并不会摧毁GE强大的企业文化,GE的问题只是过去的一些策略错误造成的,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改正。伟大公司的错误往往就是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 想明白以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后面的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忙着买GE,不停地想办法调集资源,从9块左右买到6块再买到10块出头,好像到12-3块后还买了些(有些钱是后来从别的股票调过来的)。直到GE股价比Yahoo高以后才停了。当时曾经还动过用margin的念头,后来觉得不对的事不做的原则不能破,就算了。
回头来看,去年我买的股票当中GE并不是涨幅最大的,但确实是我出手最重、获利最多的且担心最少的股票,其原因只能说是我对GE企业文化的了解最后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也许就是个运气? 其实当年我买万科和创维好像也有类似的感觉。创维和我们算是同行了,他们这个公司到底怎么样我们多少还是了解的。由于体制的因素,我个人一直认为创维是中国彩电行业里最健康的企业了。虽然当时出了些事,但公司最基本的东西并没有因此改变。我们买创维时创维的市值好像还不到20亿(我不太记得了,也有说20出头的),我怎么想都觉得便宜,就买了。我们是买到差一万股到5%的时候停的,因为再买就要公告了,所以很想在公告前和黄宏生沟通一下,怕人家以为我要去抢人家那一亩三分地,呵呵。结果当时由于不太方便,最后我们就没有再买。一直到前两个礼拜才和黄老板通了个***,道个谢,问个好啥的。 对创维而言,我并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到底值多少钱的概念,对他们现在的业务情况了解的也不细,所以涨上来以后就一直在陆陆续续减持,现在可能还剩不到最高持有量的20%了。我觉得现在买的人可能比我更清楚创维的价值,后面的钱应该是他们才能赚到的。 封仓10年是个很好的思路,选股时就该这么想。但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持有苹果10年或以上。实际上我买股票时还真没有想过要拿多少年。我一般会给我买的股票定个大概的价钱,比如买GE时我就认为GE至少值20块,但我确实没想过要多少年才会到。 & 苹果所处的行业确实是个变化很快的行业。虽然我认为苹果在竞争中已经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但我还是会很关切哪些变化有可能会改变苹果的地位。如果非要我给苹果定个价的话,我大概认为苹果也许某天会到600块。 理由是:以我的理解,苹果的盈利在两到三年内大概就可以达到每股40-50块/年(现在的盈利能力大概在每股25-6块/年),也就是说苹果的盈利能力会在两三年内接近double一下,再加上那时每股现金100多块(现在大概每股60多),给他个600的价钱应该不算太过分吧?当然,苹果也是有可能掉回到100多块的,反正到时大家就知道了。 今年的第一个投资的大决策就是在一月二十一号买进了苹果,把去年赚的钱都放进去了。从很久以前就开始或多或少地关心苹果,但就是没认真分析过,大概是因为自己老是满仓的缘故。1.21由于股权到期日,要释放了不少资金出来,在压力下突然想明白了。 & &买苹果的灵感其实是来自博友的提问。记得前段时间我在这用苹果举过一个什么股价叫便宜的例子:如果你觉得苹果值5000亿的话,那3000亿就是便宜,虽然他曾经只有50亿的市值。其实我个人认为,苹果有可能会是地球上第一家年利润过500亿美金利润的公司(过多少不敢说)。也许苹果会是第一家市值过万亿美金的公司(这个取决于市场会有多疯狂) 说说我喜欢苹果的一些理由。这不是论文,想到就说,没有重点和先后秩序。 & & &1、苹果的产品确实把用户体验或消费者导向做到极致了,对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超越甚至接近(对喜欢的用户而言)。2、苹果的平台建立起来了,或者说生意模式或者说护城河已经形成了(光软件一年都几十亿的收入了)。3、苹果单一产品的模式实际上是我们这个行业里的最高境界,以前我大概只见到任天堂做到过(sony的游戏产品类似)。 单一产品的模式有非常多的好处: & & & a.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将产品做得更好。比较一下iphone系列和诺基亚系列(今年要推出40个品种)。苹果产品的单位开发成本是非常低的,但单个产品的开发费却是最高的。 & & b.材料成本低且质量好, 大规模带来的效益。苹果的成本控制也是做到极致的,同样功能的硬件恐怕没人能达到苹果的成本。 & &c.渠道成本低。呵呵,不是同行的不一定能明白这话到底有什么分量(同行也未必明白),我是20年前从任天堂那里学会的。那时很多做游戏机的都喜欢做很多品种,最后下场都不太好。 4、苹果的营销也是做到极致了,连广告费都比同行低很多,卖的价钱却往往很好。 & &
&5、苹果的产品处在一个巨大并还有巨大成长的市场里。 & & & a. 智能手机市场有多大?你懂的! & & & b. pad市场有多大?你也会懂的。 总而言之,我认为苹果现在其实还处在其成长的早期,应该还有很大的空间。扣掉现金的话,苹果的今年的未来pe只有12-13倍啊,明年可能要到10以下了。当然,以上我说的这些点中的任何一点的改变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改变苹果,如果有苹果的股票的话,就要留心这些变化了。我想的只有一个东西,就是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不过,要认为苹果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自己也很遗憾为什么以前一直没花功夫去想一想。 我认为Jobs如果真请长假的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苹果的业务不会有大影响。长期而言,没有jobs的苹果可能会慢慢变成和别的同行一样的公司。但苹果的平台已经搭好,就像当年3大战役已经打完一样,jobs在不在影响都不大了。 & & apple还有不少特别厉害的地方,比如:品种单一,所以效率高,质量一致性好,成本低,库存好管理等等。我从做小霸王是就追求品种单一,特别知道单一的好处和难度,这个行业里明白这一点并有意识去做的不多,我们现在也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比较一下诺基亚,你就马上能明白品种单一的好处和难度了。诺基亚需要用很多品种才能做到消费者导向,而苹果用一个品种就做到了,这里面功夫差很多啊。 做产品和市场,往往喜欢很多品种,好处用于不同细分市场,用于上下夹攻对手的品种。坏处搞一大堆库存,品质不好控制。单一品种需要很好的功力---把产品做到极致。难啊。因为难,大部分人喜欢多品种。就跟投资一样,价值投资简单,但很不容易。做波动,往往很吸引人。 苹果现在手里有600亿现金,去年4季度的盈利已经过60亿了。如果苹果达到500亿以上的年利润,5000亿以上的市值是非常合理的。一万亿只是一个说法,要看苹果后续的发展情况。 我决定买苹果以前主要想的是他们是不是还有可能成长,有多大的空间可以成长,威胁都可能来自什么地方,等等。我不去想他现在的股价和过去的股价,尽量用平常心去看这家企业。以我的观点看,苹果年利润有一天达到800亿或更多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觉得我买的价钱还很便宜。 苹果的上升空间当然远不如当年的网易,可当年的网易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现在就算碰上了,对我的帮助也不大。苹果这样的公司难道还要去公司看?那能看到什么?我只是somehow突然想起来要认真看看苹果,以前老觉得Jobs个人太厉害了,是个报时人,后来突然想明白其实现在他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至少在未来几年里。毕竟我们是同行,虽然差距还比较大,但有些东西容易搞懂一些。 巴菲特说过,他一生当中有很多次很集中,甚至达到100%。碰上一个是一个,反正赚钱也不需要有很多目标(巴菲特讲一年一个主意就够了)。有时候你感兴趣的目标会自己跳到眼前的。如果你只有一只股票,而且还是满仓的,如果你真正了解你投资的东西的话,那下跌就和你无关了。 没目标时钱在手里好过乱投亏钱。如果一有钱就乱投的话,早晚都会碰上个亏大钱的目标的。有合适的股票就买,没有就闲着。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看得更好些。 其实我知道的东西少的可怜。我就知道巴菲特这条路很好,肯定可以到罗马,可老是有一堆朋友问我索罗斯那条怎么样,还不许我说我不知道。我是真的不知道。总的来讲,看准了出手就要狠。似懂非懂很难下手狠。耐心等待总是有机会的。 价格合理的股票不一定非买不可。我的观点是只有价格不太合理的时候才是机会啊。有时候可能会等得很难受,尤其是大牛市的时候。Buffett说过,最难的事是什么都不做。呵呵,他都觉得难,我们觉得难也就很正常了。 买股票当然要做定量分析,不然怎么搞?比如一个公司有净资产100亿,每年能赚10亿,这个公司大概值多少钱?大概就是你存X的钱能拿到10亿的利息(长期国债利息),再把x打6折。 如果买200亿长期国债的收入有10个亿/年,我会花200亿去买个年利10亿的公司吗?国债是risk free(无风险)的,所以买公司就要打折。越觉得没谱的打折要越厉害,和我们平时的生意没区别。这大概就是巴菲特讲的margin of safety的来源吧。长期利率会变,我一般就固定用5%。 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折现。这未来的玩意有点模糊。通俗的讲,假设先不谈折现率。假设我确切的知道这个企业的未来。企业的价值=股东权益+未来20年净利润之和。然后再进行折现。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毛估估算下就行.这种算法其实把成长性也算在内了,如果你能看出其成长性的话(这部分有点难)。 若买的公司PE是10,那即使退市,每年有10%的利润(没有计算公司的增长)。利润拿来分红也好,投资也好,比国债也高多了。这样分析对不对?问题是PE是历史数据。你如果相信他未来一定有10%就可以。巴菲特买的高盛以及GE的可转换债券就是10%加option,非常好的deal。 我在投资里用定性分析确实比较多,这也是我和华尔街分析家们的区别,不然我怎么有机会啊,不能简单的单纯看数字,除非账面净现金多过股价了。pe=10意味着要10年才能赚回股价,如果你想买的话,你必须认为10年内的平均年利润要达到或超过现在的年利润。在我眼里看来,盛大游戏好像有点强***之末的感觉。 我一般的目标是买我认为价值被低估50%或以上,价值应该是现在的净值加上未来利润总和的折现。
老巴成功的秘诀是他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归根到底,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无论你看懂的是长久还是变化,只要是真懂,便宜时就是好机会。我有时也这么说:投资很简单,不懂不做。但要能搞懂企业就算看一吨的书也不一定行,投资简单但不容易! 我非常同意DCF(生命周期的总现金流折现)是唯一合乎逻辑的估值方法的说法,其实这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意思,不过是量化了。对投资,我想来想去,总觉得只有一样东西最简单,就是当你买一个股票时,你一定是认为你在买这家公司,你可能拿在手里10年,20年,有这种想法后就容易判断很多。 不懂不做。我始终没完全搞懂银行的业务的风险到底在哪儿。美国的一些大银行隔个10年8年就来一次大动荡,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索罗斯的东西不好学,至少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很难学会。老巴的东西好学,懂的马上就懂了,不懂的看看最上面那一句话。 巴菲特有很多保险和金融的投资,我基本没有,因为我还不懂,总觉得不踏实。我投了一些和internet相关的公司,巴菲特没投过,因为他不懂。他认为可口可乐是人们必喝的,我认为游戏是人们必玩的。航空公司还是不碰为好。航空公司的产品难以做到差异化,没办法赚到钱,长期来讲没投资价值。这是巴菲特教我的,省了我好多钱。 &便宜就买了。如果连老巴都不信,你还能信谁?对自己觉得真正了解的公司,很少细看报表,但了解以前会看(至少是应该看)。我一般会先了解企业文化,如果觉得不信任这家公司,就连报表都不会看的。 我只是做我认为我能懂的东西(以为自己懂也不一定就真懂了),有些可能也许正好是大家说的所谓科技股吧。我分不清什么是科技股。任何人要买的话必须自己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不然你睡不好觉的。其实当我说一只股票有投资价值时,最希望有人来挑战而不是跟进。我希望看到不同的观点。我投资不限于某个市场,主要取决于我是否有机会能搞懂。 如果A股有便宜我又了解的股票的话,我也可以买。不过现在我不太了解A股。要是那时就明白巴菲特,你就已经发达了。如果你现在还不明白,你还会失去很多机会。买一只股票往往要很多理由。不买的理由往往就一两个就够了。价值投资者买股票时总是假设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的话我是否会把整个公司买下来。 & &有人问过芒格,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成功?他的回答是:“rationality”(理性),呵呵,有点像我们说的平常心。问题是不用闲钱对生活会造成负面影响啊。我从来都是用闲钱的。老巴其实也是。至少你要有用闲钱的态度才可能有平常心的,不然真会睡不着觉。 我觉得对所谓价值投资者而言,其实没有那么考验。他们也就是没有合适的东西就不买了,有合适的再买,就和一般人逛商场一样。我想每个人逛商场时一定不会把花光身上所有钱作为目标吧.我的建议就是慢慢来。慢就是快。 本分我的理解就是不本分的事不做。所谓本分,其实主要指的是价值观和能力范围。赚多少钱不是我决定的,是市场给的。呵呵,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呵呵,如果你赚的是本分钱,你会睡得好。身体好会活的长,最后还是会赚到很多钱的。最重要的是,不本分赚钱的人其实不快乐。 关于市场:呵呵,再说一遍,我认为抄底是投机的概念。眼睛是盯着别人的。价值投资者眼里只看投资标的,不应该看别人。不过,作为投资人,我认为对宏观经济还是要了解的好,至少要懂一般的经济现象。 & & 我个人认为大多数基金都很难真正做到价值投资,主要是因为基金的结构造成的。由于基金往往是用年来衡量考核,投资人也往往是根据其上一年的业绩来决定是否投进去。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往往在最应该买股票的时候,很多基金却会在市场上狂卖,因为股东们很恐慌,要赎回。而往往股价很高时却有很多基金在狂买,因为这个时候往往有很多股东愿意投钱进来。基金大部分是收年费的,有钱时总想干点啥,不然股东可能会有意见。 & & 来源:商界?相关链接:中国最赚钱手机竟是它?一年狂卖2千亿元,凭什么? 于建民vivo和OPPO----中国手机业低调赚大钱的狼性“双子星”导读:真正的大佬往往是低调的,而且还往往他们的实力和业绩都是惊人的!在中国手机商业同样如此!一对低调的品牌实际上是手机业最赚钱的大佬!虽然非常低调,但中国手机最赚钱的竟是这对双子星今天中国手机市场格外热闹,你番唱罢我登场,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互联网思维、情怀,生态等等,同时还走秀不断,似乎没有什么理论都没法混了!但是实际上最赚钱的,不是创下理论记录和走秀记录的明星小米,而是比较低调的、出于同一门派的两个品牌----OPPO和ViVO!这两个品牌在“都在喊互联网思维、似乎不说互联网思维就OuT”的时候,依旧个通过传统方法、传统渠道精耕的品牌交出了让业内也觉得吃惊的业绩。2014年,vivo和oppo的销售分别达到3000万部,要知道这两个品牌的平均售价达到2000多元,而小米的平均售价只有1000多元,这样换算可不是小数目,这两个品牌加起来的6000万部,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总销售额超过了1200亿。而2015年,OPPO和VIVO继续高速增长,预计各自达到5000万部,两者之和近1亿部,均价2000元,意味着销售额近2000亿,超过小米2倍以上,利润更是能达到150亿,绝对是中国最赚钱的手机!(补充:在2016年,这两个品牌依然在增长,保持着高增长,两者总和有可能超过1.4亿部、达到1.5亿部,意味着2016年两者零售额将远超2000亿,净利润近200亿。 而2017年,两者仍会继续突破,极有可能突破2亿部,零售业突破3000亿,净利润超过240亿)一个中国营销界屡创奇迹的“黑马团队”----狼性“双子星团队”独特的基因在OPPO和VIVO惊人业绩背后,有太多值得关注!这两个品牌都源自于一个传奇的团队----中国商业大佬段永平所创立的步步高,它们同属于这位近些年退居幕后大佬投资的公司!而在中国营销界,段永平所打造的步步高团队,绝对是一个另类的传奇,屡创奇迹,从早期的无绳***,VCD,再到手机、学习机,几乎很少失手,每进入一个领域,都迅速成为该领域的领军品牌之一!而且最让业内称奇的是,他们在进入行业时,既不是最早进入的,也不是最好的时候进入的,往往是或者竞争比较激烈,强手如云的时候,或者是行业低谷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没法做的,业内都不看好、建议千万不要进入的时候,他们进入了,而且进入后就愣是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迅速成了行业的领军企业。从早期的无绳***、VCD,再到手机、学习机都是如此。如:当初步步高做手机的时候,没有人看好,当时正是国产品牌机经历第一次春天后的低谷时期,几乎很难有人觉得国产品牌机能有所作为的时候,他进入了,成了国产机里的前三甲;而后到学习机,在好记星异军突起、把文曲星等一帮大佬打败、击溃,和诺亚舟争夺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步步高进去了,然后又成了学习机行业的第一,这真是一个很神奇的团队。可以说,步步高团队的狼性基因太强,学习能力也很强,在广告传播、渠道、终端等的运营上绝对是典范级别的!功能机时代,于低谷中称雄国产手机在功能机时代,步步高进入手机行业的时候,整个国产机处于一个低谷时代,年,中国的国产机曾经有一次热潮,一度高歌猛进,但随后因为国产机品质不高问题,导致大溃败,多个知名品牌倒闭,并且造成国产手机品牌的信任危机,无论是业内,还是消费者,都对国产手机不看好,甚至选择山寨机,都不选择国产品牌机。这个时期,步步高却进入手机行业,众多业内人士称这一举动无异于找死的商业行为,但是步步高人说,我们有自己的玩法,而之后交出的成绩也让业内人大吃一惊,步步高不仅没有像其它国产品牌那样溃败,而且成功打造出两个品牌----步步高手机和OPPO两个品牌,前者有知名的步步高音乐手机,后者主打国际范的形象,特别是后者,国际范塑造的很成功,很多人得知opp与步步高的关系后,都比较吃惊,因为两者给人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档次。而且这两个品牌,均位居当时国产品牌前三!在实际操作上,步步高团队确实有自己独特、犀利的营销打法----在广告、渠道、终端、产品等方面,步步高均形成了自己独特打法,并且运作的极其娴熟,水平之高让业内称奇!1)高举高打的广告模式一直是独门利器广告是营销的重要利器,而步步高对广告的娴熟运作,可以说达到业内登峰造极的地步!成功的广告运作,一直是步步高派系的强项,它一直采取高举高打的方式,大面积投放媒体广告,多个广告都是营销上的经典,从最早的步步高无绳***“喂、小丽吗”、到李连杰代言的步步高的VCD“真功夫广告”,再到“so easy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的步步高点读机广告等,都成为耳熟能详的广告,同时也具有极强的销售力,创造了惊人的销售业绩!在手机上,步步高同样很好的运用了广告传播,这一营销利器,无论是广告传播的内容的销售力、还是品牌代言人,更或是对知名电视节目的赞助、抢占传播制高点,都达到了领先业内的水准,构建了极强的广告传播优势,对步步高的手机传播起到了极佳的作用!如OPPO的广告很好的塑造了产品的国际范,而步步高音乐手机所请的品牌代言人宋慧乔也是当时炙手可热的韩国明星。同时步步高手机对《快乐大本营》等多个热门电视栏目的冠名赞助。2)渠道经销商深度联盟关系独步业内得渠道者得天下,谁掌控了渠道,就很容易成为王者!因此,在富有销售力的广告推动之后,地面渠道终端的落地承接就尤为关键,而那些掌控了渠道的企业,很容易成为业内的王者!如娃哈哈的联合体、格力的厂商合作体都是如此。而步步高渠道和终端体系,也一直是为业内广为赞誉的,被称为业内的典范!同行魅族手机的二号人物白永祥,就提到魅族在渠道上的学习对象就是OPPO。步步高派系和渠道经销商建立稳固的关系,省代和公司都存在股份合作的关系,这个厂商合作体系不亚于格力、娃哈哈的联合体,这批经销商不仅战斗力强、而且忠诚度极高,这样在传统的渠道里占据很强的优势。陈明永在做OPPO品牌时,说我们是否可以承受三年亏损打市场,获得经销商的一致力挺,这种厂商关系,在国内极为罕见,在业内只有少数顶级企业做到了。3)终端,最后的关键一环,同样领先业内步步高派系在终端打造上,更是可圈可点,无论是终端形象建设,还是终端销售团队打造,都极具竞争力。如:步步高在终端展示的形象建设上借鉴了三星,比较有档次,对塑造产品档次极为有效!对树立和打造品牌作用尤为明显!再如:步步高对终端导购团队的销售能力的打造水平极高,其要求之高、要求之细,让国内知名的咨询公司都称奇,更是让众多同行视为标杆!4)产品,是商业运作的基础,对标顶级产品是营销的基础,步步高派系对产品的打造极为用心!如OPPO在产品上,对标顶级,在产品上借鉴了三星的外观设计理念、注重时尚,引入顶级设计,与国内企业拉开了距离,构建起具有档次的品牌形象;再如:步步高手机注重独特个性品质打造,其音乐手机的音乐功能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些都与国内同行形成了有效区隔!只要在产品上构建出特色,运用好广告的推力、成功通过广告运作把产品推出去,加上渠道的联动、终端强大拉力体系,就很容易和对手拉开差距。这个营销体系也成为步步高派系能在多个品类里胜出的利器。“产品有特色、广告富有杀伤力,稳固的经销商渠道联盟、终端有效拉动”,四维一体,想不成功都难!也成就了步步高派系在智能机时代的辉煌!智能机时代,凭借传统营销依旧风生水起,笑傲行业可以说,在多年的商战中,步步高已经形成一套有效的营销打法,也是商业运作的几个关键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犀利运作。而到了智能机时代,vivo和oppo也成为为数不多快速转型成功的代表。原有的营销打法、营销体系依然发挥出强大的作用,同时也做了升级和改进,让其优势更强!1、注重产品力,产品品质升级,更加领先业内在智能机时代,步步高通过vivo实现了品牌升级,档次大幅提升,而oppo更是再次提升,目前vivo和oppo也是国内为数不多产品均价在2000多元仍然销售不错的国产品牌,而且更是极少几家能够攻破3000价位的产品,OPPO的Find7和N3的销售价格都超过3000元。而且卖的不错,可见其产品力之强。如OPPO的当家人陈明永和国内众多受乔布斯传记影响的CEO一样,自己定义为公司的首席产品体验官,乔布斯被称为世界上最厉害的产品经理,正是因为这份专注才成就了ipod、iphone、ipad等众多产品,而陈永明也真是做到了,把狠抓产品的设计,追求极致美学。OPPO Find系列和N系列在设计上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个性,特别是N系列可旋转的摄像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惊艳感。而VIVO推出的多款手机,同样不俗,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OPPO手机代表&ViVO手机代表2013年,罗永浩在做锤子时,对多个品牌进行了抨击时,对VIVO和OPPO却罕见的给出了赞誉,承认vivo和oppo的硬件确实不错,并称品牌的优秀不是偶然。可以说OPPO和vivo在产品力的注重上,是超越很多国产品牌的,国内目前攻破3000元价位的只有华为和OPPO、vivo这少数几个品牌。而且在一帮企业陷入低端价格战、增长和业绩都受限的情况下,OPPO和ViVO却业绩和利润仍在大幅增长!2、发挥好媒体推广打法在推广上,vivo和oppo延续了其高举高打的风格,虽然没有在互联网上大规模炒作和推广,但是在传统电视媒体上,可是占尽上风。甚至被业内称为撒钱式的投放,两个品牌一年动辄就是几亿的广告投入,甚至一年超过10亿级,他们几乎占据了主要的媒体节目资源。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等众多热门栏目几乎一网打尽。在代言人上,更是采用了莱昂纳多、蕾切尔?薇姿这样级别的美国超级巨星做代言,以及金敏智、Super Junior-M等韩国偶像组合。塑造了产品的独特国际范。3、发挥好线下渠道终端在智能机时代,步步高派系的渠道和终端体系依旧非常稳固,忠诚度非常高,非常成熟,就如同在功能机时代,以及攻克其他品类一样,成功攻城猎地。“好的产品+好的推广+好的渠道、终端”,一直都是制胜的法宝。虽说在互联网时代,销售渠道有很多、传播媒体有很多,把其中几个做透了都很厉害!如果都做透了,那是绝对的高级别的企业了!而在手机的销售中,线下渠道依旧占据主力,线上销售占手机整体销售不超过20%,步步高派系的营销体系和打法依旧有着很强的优势,近两年销售的大跨越式增长,就表明了这一点!并非只有所谓的互联网一条路如果更大力度推广 vivo和oppo放量会更大Vivo和OPPO的成功再次证明了传统传播渠道和销售渠道,以及团队的力量,这个时代并非只有所有的为互联网一条路,传统的企业也并非面临互联网企业而不行了,只要做出过硬的产品,配合有效的推广,成功是必然的事情!当然,我们也相信,VIVO和OPPO,如果能利用好互联网,业绩也会放大!而“好产品、好推广、好渠道”实际上,也一直都是商业永恒的经典法则,特别是其中的产品力,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产品的价值日益明显,某些企业喊着粉丝、喊着参与感,但价格却在不断下滑,通过价格战来竞争;而OPPO和ViVO却在高价时,通过高品质的产品,依旧高速增长,这就是产品竞争力的价值!这就是ViVO和OPPO的商业秘诀,也是中国最赚钱手机的秘诀!值得业内思索的代表例子!&作者:于建民----《中国营销成功宝典?科学策略营销》(修订版)作者 &产业观察家、资深营销管理专家来源:创业邦,推荐ID:chuangyezone【版权申明】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权,请留言给我们及时删除或支付稿酬!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5869 更新:
人气:33440 更新:
人气:29597 更新:
人气:24756 更新:
商界心理学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宝宝食谱 | 香滑绵软的鸡蛋,是介样做出来的!
孩子,你不可能是最棒的
诚挚推荐:广州,11岁-16岁孩子,心灵工作坊式夏令营
天呢,这孩子胃口怎么如此好!好想知道爸妈是怎么养的~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