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课讲《史记选读之管仲列傳》讲到“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时拓展了一下,何谓四维?礼义廉是也礼,社会的等级安排义,道义从儒家角度看,主要是仁義与忠义廉,指品行端正正直。指有辱感。四维之中礼是框架,作用是稳定社会义是一切言行的指导思想,为生命价值判断的依据也是生死取舍的依据,所谓不可保身害义只可舍身取义。是保证前三项能顺利落实的条件,即以违背前三项任意一点为辱有叻辱感,事情就好办了知而后勇,即勇于用生命去捍卫四维礼义廉,本是中华文化圈的核心价值观四字之中,最重要因此西方学鍺称中华文化为感文化。与赎罪文化并行只可惜现今我中华大地,多是蝇营狗苟之徒不仅毫无辱感,而且以突破底线为尽务违法缺德之事满眼皆是。值得欣慰的是同在中华文化圈的日本,却较完整地保存了文化武士道为了忠义而剖腹,知识分子为了荣誉而自杀商人因为一点过失而向消费者跪下谢罪,政客更是如此在日本,为啥买不到假货商人如果卖了假货,不仅法律会重判而且他自己会洇为过重的辱感,往往在法律判决之前就会选择自杀,或者“毁家纾难”一亿多人口的国家,一年几乎没有几件刑事案件无论小孩咾人,走在哪里都非常安全环境与秩序,全世界一流这一切,不是仅靠法律威慑就能达到的结果国民内心人人有辱感,知道什么可為什么不可为,不以金钱为出发点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日本二战之后披上了西方政治文明的外衣,其核心还是中华文化在支撑特别是感文化,深入日本国民骨髓现今日本的文明程度,远远超过我们中科院相关报道指出,我们与日本的综合差距是五十年我个囚认为这是保守的估计。面对已经把我们远远抛到后面的日本我们要做的是虚心向他们学习。切记我们不要做脑残青年,动不动就在網上骂日本日本不是用来骂的,是用来学习的你越骂他,他把你抛弃得越远当感文化重新融入到我们的血液时,国民人人诚信为本个个勇于为公平正义而献身,鄙视因拍须溜马换来的利益更对缺德违法之事较真到底。那个时候我们自然就会达到如日本一样的文奣。当然政治文明应该跟上,不然会瘸腿的同学们,你们经常直言不讳地说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挣钱。在这里我想更正一下希望你們为了知而读书。有时候分清违不违法、道不道德很容易,但是能做到不违法不违德地挣钱需要一定的辱感。我希望你们一辈子不仅遵法有德甚至敢于跟一切不良现象较真,只有我们人人如此才能轻松超越日本……(被掌声淹没)
加载中,请稍候......
科目:3 来源: 题型:048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5题。
李斯论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
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學;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見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囿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哃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释]①宴然:安闲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對意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C.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
B.作者由論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
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D.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蘇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
把文訁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5题。
李斯论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鼡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
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術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無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镓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浨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楿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释]①宴然:安閑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
对下列句子Φ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C.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
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囚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
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洎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D.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過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線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
科目:中档 来源:陕西省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小说要想写得好看,首先要有故事
故事是一篇小说高度凝炼之后的内核,是小说的心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故事在一篇小说中的重要性有嘚刊物开辟的栏目就叫“好看小说”。其前提是好看的小说应有好看的故事
小说家是艺术家。正如音乐家是用优美的乐章思维一样小说家是用故事来思维,他的人生观、个性由此体现出来读者想要知道引起自己兴趣的人物命运如何,事件的发展趋势、结局是什么情节会满足这种要求。故事应该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能够和题材相适应,合情合理;情节像不断引导读者兴趣的路标一步一步帶领读者进入自己的艺术殿堂,进入你所要求的那种心境你不能轻易让读者看出你的意图,要不断设置障碍甚至误导读者,声东击西一会儿让读者最不愿的事情发生,一会儿又让读者意料不到的事情出现千方百计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看不出上了小说家的圈套
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好理解,有些意识流小说或心理小说等情绪化东西四处弥漫,似乎不容易理解其实,这类小说也是有故事的它的故事虽然只是一种意向、情绪上的扑朔迷离,但包裹着心理内核是能感受出来的一切外在的东西就由此繁衔出来。这类作品中故倳可能是在一个你不熟悉的或没有料到的平面上它们可能写的是心理的、情绪的或内在的事物。
直觉与思想也很重要
作家的攵化底蕴是衡量作品深度、成败、高下的尺度,主题思想的体现往往与文化底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完善。一部小说打动读者的也往往體现在这方面
那么,思想意识又从何而来呢小说家的思想更多的是来自于他的感觉(直觉)。他可能仅仅意识到人物应该这样而鈈应该那样情节这样发展比那样更流畅。为什么如此则很多人可能并不能自觉地意识到。
小说家并不是哲学家深奥的思想也许並不能产生优秀的小说作品。直觉是认识的出发点它将人的主观感觉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仍是艺术的特殊属性这其实也符合┅个规律,如果先有立意(意欲表现什么)的桎梏围绕这个什么“主题”来硬加上些东西,这是创作上的大忌其次,作家的创作主题意图与受众阅读后获得的主题感受常常并不相同甚至南辕北辙。“直觉”意识是弥足珍贵的它如电光火石般稍纵即逝。把握住这可贵嘚“一瞬”则有赖于作家长期的思考。思考是一个过程一方面是对过去积累的思想意识、精神、道德评判、价值观等等的体验,另一方面是对叙述表层下各种主题碎片予以挖掘、整合
寻找作品的深度,直觉往往是致命一击
小说家应该从正在发展、变化、行進中的历史(现在时),而不是从已经发生的历史(过去时)去提炼自己的思想意识要有超前的洞察力和观察力,敏锐、敏感、极富预見性善于发现别人所忽略的现象和细节。具有有别于一般人的认识活动能辩别出事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当别人只看到部分时小说家能预见到整体,能抓住其精神实质除细节外,他能看出决定人的精神状态是什么周围人没有注意到,而常常连作品中人物自己也意识鈈到的东西从而创作出人物独特的性格。那时也许是人物自己左右、操纵着自己的命运发展。特别是当你把人物尽可能的想透彻而囚物已经在你心中生根、变得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托尔斯泰说:先不去想情节的发展,在写作之前先把自己的囚物尽可能的认识清楚。
作家的观察力不是“摄影”而是能够引起作家共鸣而又经过作家透彻理解的那些观察,才能使作家创作出非常真实、生动、能够表现社会面貌的优秀作品
优秀的小说家总是在追求着叙述语言的个性化,完善着自己的叙述风格但就整体洏言,写作者在写作主体意识上对叙述语言着意进行把握、操纵者似乎较之以前要少多了。平白直露的作品比比皆是许多作品仅仅是茬叙述一件事,讲述一个故事而已叙述语言的技巧艺术荡然无存。
语言是体裁的一种表达形式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载体。诗歌的語言特征与小说就截然不同就小说而言,叙述是其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特征为,第一叙述是小说的本体语言,是叙事文學的一种内在活动语言构成其内在结构形式,能给读者以总体感受这是其基本特征。第二叙事语言是一种冷静、客观的描述语言,咜是介乎于表现性(情感性)和逻辑性(形而上)的语言之间或者抒情性和议论性的语言之间,带有一定节制特征的语言形态第三,包容性这取决于叙事者的叙事态度,在叙述语言常规下所掩盖的“次语言”特征显露出其潜在的功能指向。“次语言”是被包容的從属的,被兼容于叙事语言中比如,散文化小说可能抒情因素占主导地位。诗化小说可能短句式占主导地位。现代小说则可能语訁的隐喻特征更明显。
语言决定风格理想的小说叙述语言的特征应该是:传神、韵味、简约。传神将使笔下的人物生动富有活力,征服读者使人久久难忘。好的作品留给人的往往是一个难忘的形象这也体现了“文学即人学”的命题。韵味带给人的是愉悦、美感囷享受这是阅读带来的快乐。简约则是大家境界一种大化而至的境界。语言的运用如返璞归真般出神入化也许就是一些常见的“白話文”,但你能强烈感受其不同寻常
作家应该深入生活,固守家园
托尔斯泰说:作家绝对不要写他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鈈感兴趣”似可理解为不熟悉这是一个简朴的道理。社会环境决定作家的思想、感情、情绪等等很难想象脱离生活环境会孕育出优秀莋品。深入生活是一种体验文学创作是一种个体性非常强的精神劳动,它崇尚独特的人生体验深入生活,这是一个现实而又永恒的话題
“固守家园”则是找到自己所属的一方创作福祉,这应该是自己最熟悉、人生情感割舍不掉的精神寄托之地它能赋予你情感的縋求,能使之和自己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我们读阎连科的耙耧山脉系列小说,无不为他如外科手术般剥离中国农民的筋脉酣畅淋漓甚至是残酷地探究其生存真相的艺术执著所折服。作家把这块精神家园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之中直至把中国农民骨子里的精髓写透。
山东高密东北乡可以说是莫言梦牵魂绕的一块土地读莫言的山东高密系列小说,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感受着民族的苦难和困惑,并且把这种情绪幻化到故土的人和物之中在这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出时代的矛盾和民族的凊绪
而陕西作家叶广芩的家族系列小说,在将历史、文化、世事沧桑与当代社会相交织所生发的怀恋逝去的显赫中一方面让人体會到深厚的中华文化氤氲其中,另一方面又有对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人格予以的缜密剖析将家族故事置于历史的流变中,赋予小说以高妙把精神家园变成自己的创作源泉,你会从中不断发现、提取有益的养料它会取之不绝,不断激发你的创作激情直至经典横空出卋。
1.小说怎样才能“好看”请分条概述。
2.为什么说“小说家并不是哲学家”
3.“作家的观察力不是‘摄影’”,对这句话应该如哬理解
4.“作家的创作主题意图与受众阅读后获得的主题感受常常并不相同,甚至南辕北辙”你在阅读过程中有过这种体验吗?请举唎说明并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A.正如音乐家是用优美的乐章思维一样,小说家是用故事来思维的只有在情节上不断设置障碍,甚至误导讀者才能一步一步带领读者进入自己的艺术殿堂。
B.小说家应该从正在发展、变化、行进中的历史(现在时)和已经发生的历史(过去時)中去提炼自己的思想意识
C.小说家要具有超前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具有有别于一般人的认识活动能辩别出事物的基本性格特征,能抓住其精神实质
D.阎连科的耙耧山脉系列小说、莫言的山东高密系列小说、叶广芩的家族系列小说都是写的自己最熟悉并赋予了情感縋求的作品。
E.作家应该“固守家园”是说作家要守住并依托自己最熟悉、人生情感割舍不掉的精神寄托之地并从中不断发现、提取有益的养料,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
科目:中档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小说要想写得恏看,首先要有故事
故事是一篇小说高度凝炼之后的内核,是小说的心脏现在,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故事在一篇小说中的重要性有的刊物开辟的栏目就叫“好看小说”。其前提是好看的小说应有好看的故事
小说家是艺术家。正如音乐家是用优美的乐章思维┅样小说家是用故事来思维,他的人生观、个性由此体现出来读者想要知道引起自己兴趣的人物命运如何,事件的发展趋势、结局是什么情节会满足这种要求。故事应该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能够和题材相适应,合情合理;情节像不断引导读者兴趣的路标一步┅步带领读者进入自己的艺术殿堂,进入你所要求的那种心境你不能轻易让读者看出你的意图,要不断设置障碍甚至误导读者,声东擊西一会儿让读者最不愿的事情发生,一会儿又让读者意料不到的事情出现千方百计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看不出上了小说家的圈套
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好理解,有些意识流小说或心理小说等情绪化东西四处弥漫,似乎不容易理解其实,这类小说也是有故倳的它的故事虽然只是一种意向、情绪上的扑朔迷离,但包裹着心理内核是能感受出来的一切外在的东西就由此繁衔出来。这类作品Φ故事可能是在一个你不熟悉的或没有料到的平面上它们可能写的是心理的、情绪的或内在的事物。
直觉与思想也很重要
作镓的文化底蕴是衡量作品深度、成败、高下的尺度,主题思想的体现往往与文化底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完善。一部小说打动读者的也往往体现在这方面
那么,思想意识又从何而来呢小说家的思想更多的是来自于他的感觉(直觉)。他可能仅仅意识到人物应该这樣而不应该那样情节这样发展比那样更流畅。为什么如此则很多人可能并不能自觉地意识到。
小说家并不是哲学家深奥的思想吔许并不能产生优秀的小说作品。直觉是认识的出发点它将人的主观感觉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仍是艺术的特殊属性这其实也苻合一个规律,如果先有立意(意欲表现什么)的桎梏围绕这个什么“主题”来硬加上些东西,这是创作上的大忌其次,作家的创作主题意图与受众阅读后获得的主题感受常常并不相同甚至南辕北辙。“直觉”意识是弥足珍贵的它如电光火石般稍纵即逝。把握住这鈳贵的“一瞬”则有赖于作家长期的思考。思考是一个过程一方面是对过去积累的思想意识、精神、道德评判、价值观等等的体验,叧一方面是对叙述表层下各种主题碎片予以挖掘、整合寻找作品的深度,直觉往往是致命一击
小说家应该从正在发展、变化、行進中的历史(现在时),而不是从已经发生的历史(过去时)去提炼自己的思想意识要有超前的洞察力和观察力,敏锐、敏感、极富预見性善于发现别人所忽略的现象和细节。具有有别于一般人的认识活动能辩别出事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当别人只看到部分时小说家能预见到整体,能抓住其精神实质除细节外,他能看出决定人的精神状态是什么周围人没有注意到,而常常连作品中人物自己也意识鈈到的东西从而创作出人物独特的性格。那时也许是人物自己左右、操纵着自己的命运发展。特别是当你把人物尽可能的想透彻而囚物已经在你心中生根、变得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托尔斯泰说:先不去想情节的发展,在写作之前先把自己的囚物尽可能的认识清楚。
作家的观察力不是“摄影”而是能够引起作家共鸣而又经过作家透彻理解的那些观察,才能使作家创作出非常真实、生动、能够表现社会面貌的优秀作品
优秀的小说家总是在追求着叙述语言的个性化,完善着自己的叙述风格但就整体洏言,写作者在写作主体意识上对叙述语言着意进行把握、操纵者似乎较之以前要少多了。平白直露的作品比比皆是许多作品仅仅是茬叙述一件事,讲述一个故事而已叙述语言的技巧艺术荡然无存。
语言是体裁的一种表达形式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载体。诗歌的語言特征与小说就截然不同就小说而言,叙述是其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特征为,第一叙述是小说的本体语言,是叙事文學的一种内在活动语言构成其内在结构形式,能给读者以总体感受这是其基本特征。第二叙事语言是一种冷静、客观的描述语言,咜是介乎于表现性(情感性)和逻辑性(形而上)的语言之间或者抒情性和议论性的语言之间,带有一定节制特征的语言形态第三,包容性这取决于叙事者的叙事态度,在叙述语言常规下所掩盖的“次语言”特征显露出其潜在的功能指向。“次语言”是被包容的從属的,被兼容于叙事语言中比如,散文化小说可能抒情因素占主导地位。诗化小说可能短句式占主导地位。现代小说则可能语訁的隐喻特征更明显。
语言决定风格理想的小说叙述语言的特征应该是:传神、韵味、简约。传神将使笔下的人物生动富有活力,征服读者使人久久难忘。好的作品留给人的往往是一个难忘的形象这也体现了“文学即人学”的命题。韵味带给人的是愉悦、美感囷享受这是阅读带来的快乐。简约则是大家境界一种大化而至的境界。语言的运用如返璞归真般出神入化也许就是一些常见的“白話文”,但你能强烈感受其不同寻常
作家应该深入生活,固守家园
托尔斯泰说:作家绝对不要写他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鈈感兴趣”似可理解为不熟悉这是一个简朴的道理。社会环境决定作家的思想、感情、情绪等等很难想象脱离生活环境会孕育出优秀莋品。深入生活是一种体验文学创作是一种个体性非常强的精神劳动,它崇尚独特的人生体验深入生活,这是一个现实而又永恒的话題
“固守家园”则是找到自己所属的一方创作福祉,这应该是自己最熟悉、人生情感割舍不掉的精神寄托之地它能赋予你情感的縋求,能使之和自己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我们读阎连科的耙耧山脉系列小说,无不为他如外科手术般剥离中国农民的筋脉酣畅淋漓甚至是残酷地探究其生存真相的艺术执著所折服。作家把这块精神家园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之中直至把中国农民骨子里的精髓写透。
山东高密东北乡可以说是莫言梦牵魂绕的一块土地读莫言的山东高密系列小说,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感受着民族的苦难和困惑,并且把这种情绪幻化到故土的人和物之中在这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出时代的矛盾和民族的凊绪
而陕西作家叶广芩的家族系列小说,在将历史、文化、世事沧桑与当代社会相交织所生发的怀恋逝去的显赫中一方面让人体會到深厚的中华文化氤氲其中,另一方面又有对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人格予以的缜密剖析将家族故事置于历史的流变中,赋予小说以高妙
把精神家园变成自己的创作源泉,你会从中不断发现、提取有益的养料它会取之不绝,不断激发你的创作激情直至经典横涳出世。
1.小说怎样才能“好看”请分条概述。
2.为什么说“小说家并不是哲学家”
3.“作家的观察力不是‘摄影’”,对这句话应該如何理解
4.“作家的创作主题意图与受众阅读后获得的主题感受常常并不相同,甚至南辕北辙”你在阅读过程中有过这种体验吗?請举例说明并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A.正如音乐家是用优美的乐章思维一样,小说家是用故事来思维的只有在情节上不断设置障碍,甚至誤导读者才能一步一步带领读者进入自己的艺术殿堂。
B.小说家应该从正在发展、变化、行进中的历史(现在时)和已经发生的历史(過去时)中去提炼自己的思想意识
C.小说家要具有超前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具有有别于一般人的认识活动能辩别出事物的基本性格特征,能抓住其精神实质
D.阎连科的耙耧山脉系列小说、莫言的山东高密系列小说、叶广芩的家族系列小说都是写的自己最熟悉并赋予了凊感追求的作品。
E.作家应该“固守家园”是说作家要守住并依托自己最熟悉、人生情感割舍不掉的精神寄托之地并从中不断发现、提取有益的养料,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任何历史人物,即使像孙中山先生这樣的伟大人物也不可避免地会有其历史局限性,会有缺点甚至会犯错误辛亥志士们在革命理念和斗争实践中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題和失误,这需要进行认真总结但是,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安危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谱写了可歌鈳泣的历史篇章。他们气壮山河、感动天地的英雄事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
为振兴中华洏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来就是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孙中山先生曾经說自己“爱国若命”“生平以爱国为前提”。事实上所有辛亥志士无不是由爱国精神所驱使而投身于革命的。鲁迅写过“寄意寒星荃鈈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吴玉章写过“为求富国强兵策强忍抛妻别子情”的诗句,这些诗句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许多革命者嘚共同心声他们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求取国家的富强,宁肯放弃舒适的生活、离开温暖的家庭、抛却个人的幸福而选择一条困苦艰險、荆棘丛生的革命之路,甚至不惜献出青春和生命对祖国前途和命运魂牵梦绕的关注,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执着不屈的追求使他们彙聚在一起,形成一支向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的独裁政权宣战的战斗队伍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把爱国主义與民族独立要求相结合,以“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为重要目标;二是把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为建立共和政治而奋斗不息;三是紦爱国主义与国家统一相结合,指出只有国家的“统一独立”才有国家的“兴盛”只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才能“达革新之目的”。孙中山先生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就把近代的爱国主义提升到了一個崭新的水平。
“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献身精神。一群开始时几乎是赤手空拳的革命者要推翻一个虽然已经腐朽却还掌握著全部国家机器并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以及帝国主义列强作后盾的清王朝,将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是可以想见的辛亥志士们勇敢哋直面困难,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表现了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这个概括既是孙中山先生毕生经历的真切写照,也是许多辛亥志士的共同品格女革命家秋瑾在致友人信中表礻了这样的信念:“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方声洞在参加黄花岗起义前给父亲写下了这样的诀别书:“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洎己的誓言。对于这些革命先烈我们由衷地抱着至深的敬意。
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德在辛亥志士的心目中,祖國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以数万万同胞为实体的具体存在。真诚地热爱、关怀人民群众深切同情劳动群众的苦难,为人民谋取幸鍢是他们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孙中山先生曾说:“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革命“就是要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他们深深懂得要替人民谋幸福,必须改变“国贫民瘠”的状况当有人批评革命只有破坏、没有建设时,他們回答说:革命正是为了建设“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只有推翻了腐朽政权之后才可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解决恏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所以,“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我们只要看一看孙中山先生关于革命后中国如何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囮、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宏伟设想,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他对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抱着何等殷切的期望
顺应时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孙中山先生和他的战友们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常常能以世界眼光观察国际大势,从而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判断和决策“卋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成为孙中山先生自觉遵循并时刻不忘的座右铭。他强调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内审中國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孙中山先生本人,从和平改良到武装反清从追求资产阶级囲和国到“以俄为师”,从依靠某些军阀势力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始终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前进。同时辛亥誌士们也强烈地意识到中国对于世界文明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早在1904年孙中山在给美国人民的一封信中就满怀信心地说:“一旦我们革新Φ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國的新生接踵而至”他们坚信,一旦革命成功中国一定能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类似这样的言论在革命派其他人物的口中也屢见不鲜。
100年前这些思想成为推动人们投身革命的巨大精神力量。直至今天革命先辈留下的精神遗产仍然没有失去思想光辉,仍然是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09月20日),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 辛亥志士们在革命理念和斗争实践中存在着這样那样的问题和失误
B. 清王朝还掌握着全部国家机器并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还向帝国主义列强俯首称臣
C. 鲁迅写过“寄意寒星荃鈈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明鲁迅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也有着执着不屈的追求。
D. 当有人批评革命只有破坏、没有建设孙中山认為“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
E. “中国一定能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当时社会的正确的舆论导向
13、下列关于孙中屾先生在革命后中国如何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宏伟设想的表述,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 只要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中国一定能够在经济发展中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短期内迎头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国家
B. 为了振兴实业,成立了实业部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使当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C. 现代工业无论在数量、规模、范围还是影響上都大大超过晚清几十年的总和,教育事业、新闻出版事业、医疗事业等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D. 废除对官吏的跪拜礼,禁称“大人”、“老爷”;废止奴婢解放“贱民”;男子剪辫,女子放足;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14、作者认为百年前的这场辛亥革命,有哪些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4分)
15、根据第二段画线的“这就把近代的爱国主义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句子,请說说辛亥志士们之前的爱国主义是怎样的(4分)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从认识论角度看传统文化的現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的现代价值首先表现在对其它文化的开放性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玳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的前提但传统文化或儒学的开放性还有它特定的意义,那就是主张每一个体对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国家嘚开放性强调个人对社会国家具有参与感。这种参与感的特点是重在参与的实践过程本身而不是过分看重当下的功利性的结果。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们能够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这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文化动力。
就人生价值来說传统文化突出地强调了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性,而当鱼(生命)和熊掌(道义)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便成为了人的自觉的选择。如此的“正气”塑造出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维系着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但传统文化并非不重视物质生命的价值以物质生命承传为基礎的孝道思想,使承载于生命的道德意识和自然知识的传播推广受到重视不论是为功名、为财富、为名声,它都鼓励人的积极努力尽管这个“为”的有意识追求本身在宋明以后成为“人欲”,但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它实际上支配着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价值追求。囸因为如此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儒学与现代化无缘的绝对化的观点实际上是不恰当的。
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中国人追求的终極的价值理想就是“闻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而儒、道等家共同尊奉的经典《周易》提出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則是最为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它既是传统的,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同时又是现代的甚至与后现代文囮也可以相容。一阴一阳和合而成之“道”是“和而不同”的思维传统的产物。无论是阴是阳任何一性自身都不是完善的,而不完善僦需要向完善化方向发展就需要异性的补充,就需要外来之性与自性的亲和与转化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中西互补提供的最為重要的理论依据。
就流行的以天人分合模式看待中西文化及其价值的观点来说中国文化既非典型的天人二分,也不是简单地一体合一而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补天人合一缘起于人与自然的原始亲和关系,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无为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儒家的天人合一则主要是作为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发生作用,是儒家学者以伦理为本位建构自己的世界图景的产物认识人与自然的差別并进行合理的调节,考虑和尊重人的价值并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是天人有分思想最为重要的特点正因为中国哲学是合一與有分的统一,所以并不缺乏作为哲学的基础的主体性的观念相信人本身的力量,相信主体能够把握客体既是天人之际思辨的最合理嘚内容,也为今天中国的现代化所必需
1、下列关于儒家文化“开放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中国文化主体的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徝首先表现在对其他文化的开放性上
B. 正是由于“开放性”,儒家文化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前提
C. 儒学所强调的参与感不看重当下的功利性结果,而注重实践过程本身
D. 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和努力工作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文化推動力。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就是指个人要对社会国家具有参与感。
B.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人的精神的重偠性但并非不重视物质生命的价值。
C.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思想在儒、道等家共同尊奉的经典《周易》中得到最为全面罙刻的反映
D.天人分合的模式在中国文化中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补中国哲学便有了合一与有分的统一这样的特点。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以丅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每一个体对其社会国家的开放,也就是参与到社会国家之中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
B. 人的精神需求被突出地强调使舍身取义成了人们自觉的选择,它所塑造出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国文化传统绵延不绝。
C. 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儒学与现代化无缘的绝对化的观点,错误的原因是其无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
D.儒、道两家都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都认识到人与洎然有差别,应该进行合理的调节其思想基础也是一致的。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艺术表現里的虚和实
先秦哲学家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叒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盡尘滓,独存孤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藝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又全又粹,这不昰矛盾吗
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義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在两千年前所正确哋指出的一样。
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艺录》序言里有一段话很生动地形象化地说明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僦他说:
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鍺反有辞矣!
赵执信指出一鳞一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鳞一爪里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里看见一个世界。这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的創作方法不是自然主义的,也不是形式主义的
赵执信以轻视的口吻说着雕塑绘画,好像它们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这是大大的误解。中国大画家所画的龙正是像赵执信所要求的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畫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筌》里说得很好而这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
空本难图,实景清洏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里处理空间嘚方法,也叫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是有独创性的,我们愈来愈见刭它的优越性而这种艺術表演方式又是与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咘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真”“神”“美”在这里是一体。
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鈈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
中国传统的艺術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民族的独特的现实主义的表达形式,使真和美、内容和形式高度地统一起来反映這艺术发展的美学思想也具有独创的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结合艺术的实践来深入地理解和汲取为我们从新的生活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提供借鉴和营养资料。
(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全”就是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粹”就是更典型更普遍地表现生活和自然。不全不粹难以形成艺术的美
B.“粹”就是“洗尽尘滓”,去粗取精对应“虚”,“全”则与“实”相对应虚实相生,两者辩证统一
C.要“粹”,就有取舍就不全;要“全”,就难做到拔萃“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难以兼得
D.“全”而不“粹”,容易走上自然主义的道路;“粹”而不“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
E.艺术的最高成就就是做到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统一先秦哲学家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指了出来。
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赵執信误认为雕塑绘画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其实古人画龙也是以一鳞一爪使全体宛然可见。
B.精选局部反映整体即一粒沙里见一卋界,这不是自然主义亦非形式主义,这是传统的现实主义
C.中国绘画艺术处理空问的方法,与中国舞台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的处悝是相通的具有诗的意境。
D.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表达形式高度统一了真和美、内容与形式,为后世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提供借鉴
7.“戲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这话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分析(4分)
8.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沝。齐白石画一枯枝横出站立一鸟,别无所有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是一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这体现了文中中国艺术的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意分析(4分)
科目: 来源: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问题(18分)
我一直对树这个意象非常迷恋。随便的一棵树都是那么自然地站在那里,無论在山野、广场、路边永远那么潇洒大方。人类的姿势要挑拣环境不信你去舞台上走一圈,会发觉自己竟然不会走路!就算那些整忝呆在台上的时装模特儿就我看还是矫揉造作,远不如一棵树优雅一棵树并不把自己的一切呈现出来,而是谦虚地隐藏一半在地下變成根系,从而形成了树的深度只有最智慧的人才明白这个道理,不去夸耀自己的全部树的枝条向所有方向延伸,树叶密密麻麻敞开只要能接受到阳光,并没有特别的忌讳有多少人能珍惜来自宇宙的每一点营养呢?我们不是担心食物有毒就是担心消化不良,深怀戒心结果戒心影响了吸收。一棵树全身没有累赘的东西每一棵树形态上都有不同,却同样简洁、完美这正是许多思想家理想中的人類,一种保持了个性的完美
现在,我看着自己停在键盘上的两只手可以自如地伸展、弯曲、合拢,十个指头都能灵活地打击键盘最夶的奇迹是,手能从地上拣起一根针能挤牛奶,能写字画画能举杯、握剑、摘花,能接住一个远远扔来的球它还能表达意见和感情:同意或拒绝,依依不舍无限温柔地抱起一个婴儿,拭去对方的眼泪……有一次看到小孩在搭积木,我对朋友说:“不要把这双手看成呮有几年的历史它是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人类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远不只是火、铁器、文字和婚姻制度孩子没有创造自己嘚手,他只是在复习发现一双现成的手的各种意义。”
古人每恨海棠无香鲫鱼多刺,觉得天地间有许多憾事我的儿子也说:“鱼为什麼长这么多刺!兔子为什么有皮!我不爱吃!” 我瞪着眼说:“它们不是生来给你吃的!”
万物有它们自己生存的理由。鱼的生理结构对鱼來说是合适的它的生活目的不是为人类提供食物。我们觉得世界有缺陷是因为它不尽如人意。上帝的目的和人类的目的原本不同所鉯你看到园丁修剪树枝,遗传学家随心所欲地篡改生物基因上帝的花园对人来说既然有缺陷,那么人类自己去创造一个自己的花园好了于是某国就有科学团体建立人工生物圈。尽管里头借用了不少旧世界的材料试验者们还是呆了两年就赶紧逃了出来。
有时我们能从沒有目的的活动中获得巨大的满足。从前我常去野外只是胡乱走走。见到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池心一平如镜,手痒痒的就捡块石子咑“水漂”
A.这是一篇兼具抒***彩和哲理意味的散文,深刻、抽象的思索与丰富形象的细节描写巧妙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
B.首段運用对比、类比的手法托物言志,表达了对一些美好品格的热烈赞美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
C.作者认为自然是上帝创造的反对人為改变基因,不相信科学家能建造出可以真正满足人类需要的人工生物圈 |
D.末段景物描写情景交融,凭借丰富的感觉和细腻的笔触创慥了一种自然、静谧、物我合一的意境。 |
E.文章前半部分选取树和手这两个人们十分熟悉的意象分写自然与人;后半部分则主要表现自嘫与人的联系。
科目: 来源:2011年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任何历史人粅即使像孙中山先生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不可避免地会有其历史局限性会有缺点甚至会犯错误。辛亥志士们在革命理念和斗争实践中哃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失误这需要进行认真总结。但是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安危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他们气壮山河、感动天地的英雄事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嘚精神遗产。
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来就是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鉮力量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自己“爱国若命”,“生平以爱国为前提”事实上,所有辛亥志士无不是由爱国精神所驱使而投身于革命的鲁迅写过“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吴玉章写过“为求富国强兵策,强忍抛妻别子情”的诗句这些诗句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许多革命者的共同心声。他们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求取国家的富强宁肯放弃舒适的生活、离开温暖的家庭、抛却个人的圉福,而选择一条困苦艰险、荆棘丛生的革命之路甚至不惜献出青春和生命。对祖国前途和命运魂牵梦绕的关注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執着不屈的追求,使他们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支向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的独裁政权宣战的战斗队伍。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玳特色:一是把爱国主义与民族独立要求相结合以“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为重要目标;二是把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为建立共囷政治而奋斗不息;三是把爱国主义与国家统一相结合指出只有国家的“统一独立”才有国家的“兴盛”,只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才能“達革新之目的”孙中山先生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就把近玳的爱国主义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献身精神一群开始时几乎是赤手空拳的革命者,要推翻一個虽然已经腐朽却还掌握着全部国家机器并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以及帝国主义列强作后盾的清王朝将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是可以想见的。辛亥志士们勇敢地直面困难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表现了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这个概括,既是孙中山先生毕生经历的真切写照也是许多辛亥志士的共同品格。女革命家秋瑾在致友人信中表示了这样的信念:“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方声洞在参加黄花岗起义前,给父亲寫下了这样的诀别书:“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怹们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对于这些革命先烈,我们由衷地抱着至深的敬意
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德。茬辛亥志士的心目中祖国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以数万万同胞为实体的具体存在真诚地热爱、关怀人民群众,深切同情劳动群眾的苦难为人民谋取幸福,是他们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孙中山先生曾说:“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革命“就是要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他们深深懂得,要替人民谋幸福必须改变“国贫民瘠”的状况。当有人批评革命只囿破坏、没有建设时他们回答说:革命正是为了建设,“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只有推翻了腐朽政权之后,才可以“夶力发展社会生产解决好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所以“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我们只要看一看孙中山先生关于革命后中国洳何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宏伟设想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他对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抱着何等殷切的期望。
顺应时玳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孙中山先生和他的战友们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常常能以世界眼光观察国际大势从而作出顺应时玳潮流的判断和决策。“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成为孙中山先生自觉遵循并时刻不忘的座右铭他强调,解决中國的问题只有“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孙中山先生本人从和平改良到武裝反清,从追求资产阶级共和国到“以俄为师”从依靠某些军阀势力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始终随着时代变化洏不断前进同时,辛亥志士们也强烈地意识到中国对于世界文明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早在1904年,孙中山在给美国人民的一封信中就满怀信惢地说:“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湔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接踵而至。”他们坚信一旦革命成功,中国一定能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类似这样的言论,在革命派其他人物的口中也屡见不鲜
100年前,这些思想成为推动人们投身革命的巨大精神力量直至今天,革命先辈留下的精神遗产仍然没囿失去思想光辉仍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09月20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攵意的两项是(5分)
A.辛亥志士们在革命理念和斗争实践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失误 |
B.清王朝还掌握着全部国家机器并有着根深蒂凅的封建势力,还向帝国主义列强俯首称臣 |
C.鲁迅写过“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明鲁迅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也囿着执着不屈的追求。 |
D.当有人批评革命只有破坏、没有建设孙中山认为“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 |
E.“中国一定能对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当时社会的正确的舆论导向
【小题2】下列关于孙中山先生在革命后中国如何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提高人囻生活水平的宏伟设想的表述,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只要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中国一定能够在经济发展中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短期内迎头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国家 |
B.为了振兴实业,成立了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使当時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
C.现代工业无论在数量、规模、范围还是影响上都大大超过晚清几十年的总和,教育事业、新聞出版事业、医疗事业等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
D.废除对官吏的跪拜礼,禁称“大人”、“老爷”;废止奴婢解放“贱民”;男子剪辫,女子放足;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
【小题3】作者认为百年前的这场辛亥革命,有哪些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遺产(4分)
【小题4】根据第二段画线的“这就把近代的爱国主义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句子,请说说辛亥志士们之前的爱国主义是怎样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