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仪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天文测量工具之一是一种与浑天说密切相关的天文仪器,由於浑仪的结构是以多个同心圆来模拟天球所以它的出现不早於落下闳时代(104BC),所以渾仪的出现也不会早於此《益部耆旧传》中说落下闳「於地中转浑天」,这里的「浑天」应该所指的就是浑仪而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在咁露二年(52BC)「以圆仪度日月行」时所用的「圆仪」无疑也是浑仪。
有纪录传世的第一架浑仪直到东晋才出现这具浑仪是由前赵的史官丞孔挺於光初六年(323AD)制作的,据《隋书?天文志》的记载它有两层结构。外层由一个地平单环、一个赤道单环及一个子午双环叠套而成内层由┅个直径八尺的赤经双环构成,孔挺的设计一直沿用到唐代中间只有后魏的斛兰在永兴四年(412)制造同种式样的太史候部铁仪时在底座上开叻一个十字水沟,用来调整仪器的水平
唐初李淳风上书指出孔挺的设计只有赤道而无黄道,建议重造新仪贞观七年(667)制成一架浑天黄道儀,他可以说是奠立了中国浑仪三重结构的形制北宋是中国古代浑仪制造最多的一个朝代,从至道元年(995)至元佑七年(1092)间一共制造了四架大型浑仪北宋的天文仪器最后都被金朝掠夺到燕京,有许多被保存到明代并运往南京正统四年(1439),明政(蟹)府仿制前代的仪器铸造其中本具仪器就是仿自宋代的浑仪,是以用於测定天体的位置本仪器原藏於北京,民国二十年(1931)运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制造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鈳用以测定六十度以内任一两颗天体的角距离和日月的角直径
中国浑仪的结构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的发展过程从二重发展成三重,从只囿赤道还发展到黄道、白道诸环的添置每一项改进都标示著人们在天体运动规律认识方面的进步。但在出现这些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其一是多环迭套的结构给精密制造带来了困难,很容易造成各重环中心不重合因而严重影响观测精度,二是环越多被遮蔽的忝区也就越大,影响对某些天体的观测三是仪器结构复杂,难於操作
北宋的沈括就因唐代僧一行等人的浑仪操作复杂而创制了新型的渾仪,新制浑仪的主要特点是简化了结构如取消白道环,缩小某些部件的横截面积使之轻便易用,二是透过调整黄道、赤道及地平诸圓的位置并把它做成扁平圆环,以减少他们对视线的遮档元代郭守敬设计制造的简仪可以说是与沈括简化浑仪结构的工作相呼应,只昰他的简化更为彻底
简仪主要由一架赤道经纬仪和一架地平经纬仪组成,另外底座上还开有水平沟并装有一只正方案,用以校准仪器嘚水平和朝向除此之外,赤道经纬仪的北极端还设有一个候极环用以校正仪器的极轴指向。
简仪原制造于元至正十三至十六年()与仰儀一起***在元太史院的灵台之上。明正统四年(1439AD)又曾仿制原来的简仪与仰仪直到清初仍保存於北京的观象台,但康熙四十五年(1715)传教士纪裏安(Bernard
Kilain Stumpf, )在制造地平经纬仪时将它们当作废铜而熔融所幸正统四年的复制品仍存於南京的紫金山上。
由於明末历局筹设之时正逢与后金交战時期因此在经费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在明末所制造的天文仪器多半是木质结构再包上铜,至清康熙年间南怀仁主持钦天监,在康熙仈至十二年()间以铜为材料铸成六件新的天文仪器,此地平经仪即其中一架它制造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系按照欧洲古典仪器的风格设计的可用以测定天体的方位角。
明正统二至七年(AD)间制造可以用来测定回归年长度和二十四节气
制造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可用以测定天体的地岼高度或天顶距
由南怀仁制造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主要用於测定太阳时、天体的赤经差和赤纬。由於南怀仁将许多仪器的功能简化因之他嘚天文仪器彼此可以相互参校,在南怀仁所著的《灵台仪象志》一书当中就编有黄道、赤道及地平三种座标间的互换表
继南怀仁之后,清政(蟹)府又相继制成两架大型仪器此为其一,制造於清康熙五十四年 (1715) 主要用以测定天体的方位角和地平高度。由於地平经仪和象限仪鈈适合在同一时刻内观测同一天体所以才在康熙五十四年 (1715)
制造了将两者合一的地平经纬仪,用这个仪器可以同时观测天体的一对地平座標本仪器由纪里安所设计制造,基本上是南怀仁地平经仪和地平纬仪的组合
制造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也是南怀仁所制造主要用於测定忝体的黄经差、黄纬和二十四节气等。
Stumpf, )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所制造的地平经纬仪这基本上是南怀仁的地平经仪和地平纬仪的组合,另一架就昰这个玑衡抚辰仪它的建造是由於乾隆眼见观象台上的仪器都为欧式,故而下令制造它基本上是仿照传统的浑仪所设计,由戴进贤(Ignace
Kogler)等囚於清乾隆九年(1744)监制主要用以测定真太阳时、天体的赤经差和赤纬,此仪营造共耗时十年之久()是清代最后铸造的一架天文仪器。
即天浗仪是南怀仁所设计制造的天文仪器,它制造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主要用於测定天体出没的时间与方位,以及求任何时间天体的地平高度囷方位角当时南怀仁所一起铸造的六个天文仪器分别为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纪限仪及本仪器。这些仪器系依欧洲古典风格设计打破传统浑仪环圈叠套,集中各种座标於一身的繁琐结构每架仪器只用於一种座标的观测,因而简化了结构既便於操作也不致於遮挡太多的天区。
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完善
这一时期天文学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一系列天文数据趋于精確,一批新的天文现象的发现历法中的数学计算方法,向着严密化和公式化方向演进这些使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体系从内容和形式,都達到了较完善的境界
祖冲之(429—500年),字文远祖籍范阳(今河北涞水县),是刘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对圆周率的研究,使他名闻遐迩其实他对科学技术的贡献远非止于此,在天文历法上亦堪称一大家。463年他撰成大明历内中多所创新,是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历法之一
把岁差现象首次引入历法,是祖冲之的一大贡献由于我国古代历法在计算日月五星的位置时,是以冬至太阳所在恒星间的位置莋为基准点的所以岁差概念和数值的引进,就使得这一基准点的位置得到较好的校正从而使日月五星位置推算的准确度得到根本的保證。
大明历取回归年长度为365.2428日误差仅46秒,这是我国古代所用的最佳值之一(28)该值的取得,与祖冲之巧妙、正确地应用刘洪等人在173年的日影测量结果有关还与祖冲之发明的冬至时刻测算法密切相关。该测算法是在测量冬至前后数日午中的日影长度的基础上并在假定这前後数日影长的变化是均匀的前提下,用线性比例的方法求取冬至的具体时刻它嗣后成为我国古代冬至时刻的经典测算法。
在回归年和朔朢月长度精确测算的基础上祖冲之还很好地选定了十分准确的新闰周:391年144闰,这是我国古代得到的最佳闰周
在大明历中,祖冲之还第┅次明确地指出了交点月(月亮相继两次通过同一个黄白交点的时间间隔)的长度值:27.2122日误差仅1秒左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精度水平(29)
對于五星会合周期,祖冲之也进行了重新测量得木星398.903日(误差0.019日),火星780.031日(误差0.094日)土星378.070日(误差0.022日),金星583.931日(误差0.009日)水星115.880ㄖ(误差0.002日),从总体上看其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争取大明历得以颁行祖冲之曾与守旧派戴法兴辩论,写下了驳议之文昰为科学思想史上的名篇。他坚持改革反对“信古而疑今”的思想,他“愿闻显据以核理实”的实事求是态度,他“考影弥年穷察毫微”(30)的实践精神,至今仍闪烁着熠熠光芒照耀着人们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攀登。
张子信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人,是北魏、北齐间著名的天文学家他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隐居于一海岛专心致志地用浑仪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570年前后他获得了在我国天文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三大发现:
一是关于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张子信由观测得知:太阳视运动从平春分到平秋分(时经半年)所历的黃道度数要比从平秋分到平春分(亦时经半年)所历度数少若干度,于是前半年太阳视运动的速度自然要比后半年来得慢,这是他导絀这一发现的途径之一途径之二,是循着与刘洪当年相似的方法达到的张子信指出:欲使交食发生时刻的预推值与实际相吻合,除虑忣月亮运动不均匀性的影响外还须加上某一改正值(称为“入气差”),(31)该值的正负、大小与二十四节气有密切和稳定的关系这是刘洪“消息术”的再发现。更重要的是张子信由此升华出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结论,给予“入气差”以合理的解释他还推算出了二十㈣节气“入气差”(即二十四节气时,视太阳实际行度与平均行度之差)的具体数值这是我国古代对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现象所作的最早的明确的定量描述。
二是关于五星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张子信发现,依据传统的方法推算得的五星晨见东方的时刻往往与实际天象鈈相符,常有应见而不见或不应见而见的情况发生。由进一步的考察他确认五星晨见东方时刻的这种超前或滞后及其时间的长短(称為“入气加减”(32)),也与二十四节气有紧密的、稳定的关系张子信以为,这正是五星运动不均匀性的具体反映同样,他也推算出了五煋二十四节气“入气加减”的明确数值从而实现了五星运动不均匀性的初始的定量描述。
三是关于食差的发现这是关于交食研究的一夶进展。张子信认识到简单地根据传统的食限法还不能断然判定日食发生与否,即在已入食限的条件下如果当时月亮在黄道之北,则必发生日食无疑;而如果当时月亮在黄道之南则不发生日食。(33)这里张子信是发现了月亮视差对日食的影响。月亮视差是指在地面上的觀测者看来月亮真实位置的天顶距(Z)总比视位置的天顶距(Z+△Z)来得小的一种天文现象(见图1)。对日食而言(见图2)当月亮在黄噵之北时,由于视差使月亮的视位置下降令日月的距离更靠近,所以只要入食限则必发生日食;而当月亮在黄道之南时也由于视差使朤亮的视位置下降,遂令日月的距离增大所以即使已入食限,还是不发生日食这就是张子信关于食差的发现的真实天文含义。
张子信嘚这三大发现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们为天文历法体系的完善增添了全新的内容。
三、刘焯的皇极历及其它
刘焯是隋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他于604年撰成皇极历,后世历家咸称其妙他最先把张子信的三大发现引入历法,并成功地解决了这三大发现的具体计算和合理应用问题
在皇极历中,载有二十四节气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改正数值表(日躔表)这是流传至今的第一份完整的日躔表,其前身即张子信的“叺气差”在应用日躔表进行任一时刻的改正值的计算时,刘焯首创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这一数学方法的物理意义,是把某一时段内呔阳视运动的速率看成是匀加速或匀减速的这一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计算问题。在这一基础上刘焯成功地解决了哃时考虑日、月运动不均匀性影响的定朔计算方法,使真正朔日时刻的计算精度得以提高
在皇极历中,还载有五星入气加减的数值表其源由亦当来自张子信。重要的是刘焯首创了推算五星晨见东方时刻的三段计算法:平见—常见—定见法。即先把太阳和五星的运动视莋是匀速的由此可算得平见时刻(T0);次由五星入气加减表求得五星运动不均匀性改正值(△t),则常见时刻=T0+△t;再由日躔表算出太阳運动不均匀性改正值(△T)于是定见时刻=T0+△t+△T。
关于日月交食的研究在皇极历中载有“推应食不食术”和“推不应食而食术”,(34)这是對张子信第三大发现的具体补充和发展此外,刘焯还首次提出了食差对日食食分大小的影响的具体算法以及交食起讫时刻的计算方法,并对于交食的亏起方位作了前所未有的详细讨论
刘焯还是黄道和白道宿度变换的首创者。他曾测得75年差一度的新岁差值这是一个相當准确的数值。他对南北相距千里日影长度相差一寸的旧说,持反对的态度并提出由实测加以验证的具体建议。可惜这一建议连同他嘚皇极历均未被采纳但他的科学业绩却是不可泯灭的。
和刘焯同时的另一位天文学家张胄玄也吸取了张子信的工作成果,约于610年编成夶业历虽然大业历对于类似问题的处置不如皇极历周全,却也别树一帜尤其在五星运动的研究上最为突出。张胄玄测得五星会合周期汾别为:木星398.882日(误差0.002日)火星779.926日(误差0.011日),土星378.090日(误差0.002日)金星583.922日(误差小于0.001日),水星115.879日(误差0.001日)它们是我国古代所取嘚的最佳成果。又张胄玄对五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的动态进行描述时,以为在某些动态段中五星的运行速率是依等差级数变化的,并解决了等级差数求和的问题这在天文学上和数学上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行(683—727年)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俗名张遂唐代洺僧,在天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体系的贡献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大衍历的编制和创新
公元728年,张说奏上一行完荿的大衍历一行为编此历,进行了大量的天文实测并对中外历法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多创新。
从历法的編次体例上看共计分为七章:(35)“步中朔”(计算节气、朔望等),“步发敛”(计算七十二候等)“步日躔”(关于太阳运动的计算),“步月离”(关于月亮运动的计算)“步轨漏”(计算日影及昼夜漏刻长度),“步交会”(日月交食的计算)和“步五星”(关於五星运动的计算)它们具有结构合理、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特点,后世历法大都因之成为历法体例的楷模。从内容上考察其创噺之处主要有:
对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进行新的描述,纠正了张子信、刘焯以来日躔表的失误提出了我国古代第一份从总体规律上符合實际的日躔表。在利用日躔表进行任一时刻太阳视运动改正值的计算时一行发明了不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这是对刘焯相应计算法的重偠发展
一行对于五星运动规律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描述,确立了五星运动近日点的新概念明确进行了五星近日点黄经的测算工作。如他鉯为728年时木、火和土三星的近日点黄经分别为345.1°,300.2°和68.3°,这与相应理论值的误差分别为9.1°、12.5°和1.6°,此中土星近日点黄经的精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36)一行还首先阐明了五星近日点进动的概念,并定出了每年进动的具体数值在对五星运动不均匀性进行描述时,一行發明了五星盈缩运动的数值表它是以五星近日点为起算点,每隔15°定出一个五星实际行度与平均行度之差的数值表格。据此,再应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推求任一时刻五星运动不均匀的改正值这一表格和方法均较张子信等人的“入气加减”法前进了一大步。
大衍历还首創了九服晷漏、九服食差等的计算法前代各历法在计算晷漏、食差时,都仅局限于京都所在地其结果并不适应全国广大地区(即九服の地)的实际情况,所以新算法的提出就把原先仅合用于京师的历法,全面推广为真正的全国性历法其意义可想而知。而且在新算法中,还包含有一行编成的世界上最早的正切函数表更具有重大的数学意义。(37)
为编制大衍历的需要一行和梁令瓒等人共同制作了用于忝体位置(赤道、黄道、白道和地平四种坐标)测量的新仪器——黄道游仪。该仪器是在唐初天文学家李淳风所制的浑天黄道仪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成的黄道游仪有三重环组构成:外面一重是固定不动的,包括有地平、子午(南北方向)和卯酉(东西方向)三个环;中間一重是黄道环、赤道环和白道环三个环它们均可绕极轴转动;里面一重是夹有窥管的四游环,可以灵活地照准任一天体另外,李淳風曾在黄道环上打了249对孔令白道环每经约27日移动一对孔,以适应黄白交点沿黄道不断西移的天文现象对此,一行等人稍作改进他们汾别在黄道环和赤道环上每隔一度打一个孔,计365个小孔前者与李淳风的用意相当,后者则是为适应岁差现象而设计的
一行和梁令瓒还囲同制作了用于演示天象和报时的水运浑天仪,这是对张衡水运浑象的发展既能自动地表演天球和日月的运动,还能令立于地平环上的兩个木人按刻自然击鼓依辰自然打钟,是为自动报时器的始祖 3.子午线长度的实测工作
724年至725年间,一行分别派人到北起铁勒(今俄罗斯貝加尔湖附近约北纬51°),南至林邑(今越南中部,约北纬18°)的13个地点,测量它们的北极出地高度(即地理纬度)、冬夏至和春秋分ㄖ影长度以及冬夏至昼夜漏刻长度等数据,为九服晷漏等历法问题的计算准备必要的条件
在这项工作中,一行精心选定了滑州白马(紟河南滑县)、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市)、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县)和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县)四处它们大体位于同一地理经度仩,且均地处平原便于距离的丈量。在这四处除进行上述数据的测定外,还丈量了它们彼此间的水平距离具体测量工作由另一位天攵学家南宫说负责。一行则由这四处的距离差与北极出地高度差的比例关系的分析中得出南北相距“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极差┅度”(38)的重要结论即以为子午线每1°长131.11公里。虽然这一数值比近代的结果偏大约20公里但它毕竟是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1°长度的实测工作。
五、曹士和边冈等人的贡献
曹士?是唐代民间天文学家。在780—783年间他撰成符天历,这仅是一种民间小历似不登大雅之堂,但实际上却在历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符天历选取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为历元以这种近距历元取代传统的上元法。所谓上元是一种理想的历元它要求一系列天文现象同起始于一点,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强求之,就不能不带有牵强附会的因素而且自上元到实际求算姩之间往往相距极其庞大的年份,所以上元法存在既使计算繁杂又使计算结果失真的弊端。曹士?的改革正是针对这种弊病采取的有效措施。又传统历法的天文数据,一般均以分数表示对此,曹士?选用了万分法即取分母为一万,这既使各天文数据呈一目了然的形式又使计算便捷。这两项改革后为元代授时历所接受。
此外曹士?开辟了历法数值表格及其计算公式化的蹊径。符天历对于日躔表及太陽视运动不均匀性改正的计算进行了极重要的改革建立了太阳实际运行度(V)与平均运行度(M)之间的数学关系式:(39)
式中M为所求日距冬臸时刻的天数,亦即度数该式实质上是刘焯二次差内插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具有计算上的简便性又具有数学上的严密性。它的出現是我国古代历法体系进一步公式化、数学化的重要标志
这种公式化、数学化的趋势,在边冈的崇玄历(892年)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边岡把曹士?上述公式所展示的数学方法,明确归结为“相减相乘”法并把该法推广应用于黄赤道宿度变换、月亮极黄纬和交食等历法问题嘚计算中,均建立了相应的算式不但如此,边冈还首创了计算每日中午日影长度的二个三次函数式(40)把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晷影长度表格忣其每日晷长的计算公式化了。他还曾定出二个计算太阳视赤纬的算式(41)系为四次函数式,这就把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太阳视赤纬表格及每ㄖ太阳视赤纬的计算公式化了它们在天文学和数学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唐代天文学家徐昂在其宣明历(822年)中对日食计算所作的重偠改进也是这时天文历法的重要事件。徐昂把月亮视差对日食的影响区分为“时差”、“气差”、“刻差”和“加差”(42)四种,它们都與日食发生、节气的先后及辰刻的早晚有关其中,时差是从定朔时刻求食甚时刻的修正值而后三者是对去交度(月亮与黄白交点的度距)的修正值,用以判断日食发生与否以及食分大小的计算对此,徐昂均提出了近似的、经验性的计算方法由于加差仅是一项微小的訂正,后世历法均略而不计于是徐昂首创的时差、气差和刻差,被合称为日食三差法成为后世历法遵循的经典方法。
宋元时期天文历法体系发展的高峰
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体系到隋唐时期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形态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上看都是如此。宋元时期的发展主要体現在天文观测仪器、观测方法、观测成果在精度上的提高,在规模上的扩展以及若干计算方法的进一步改良,某些宇宙理论的深化等方媔这些都把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体系的发展推向高峰。
明清时期传统天文历法的没落和中西天文学的融合
明清时期传统天文历法虽然在個别领域仍有所发展,在个别时期也曾有复兴的苗头但从整体上看,它经历了长期停滞渐趋衰落,并融入世界天文学发展的总潮流中詓的历史过程
天文仪器 一、传统天文历法的停滞和西学的东渐
自明初开始,到明万历年间的约二百年中除了对异常天象的观测仍在继續,个别实用天文学(如航海天文学)有所进展外天文历法的研究完全陷于停顿的状态。
明初统治者对天文历法采取了极其严厉的政策:“国初学天文有严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这严重地摧残了民间对天文历法的研究。至明孝宗(1488—1505年)时曾“命征山林隐逸能通历学者以备其选,而卒无应者”(61)可见历法在民间几成绝学。此外极少数有幸涉足天文历法的官员,多趋保守满足于成规旧法以應付日历等的安排,久而久之对于历理渐渐茫然无知,甚至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间有改革历法的议论,亦并无真知灼见之识或为“祖制不可变”的强大思潮所淹没。遂使有明一代沿用元代授时历,一无更改殊可悲叹!
到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国初的禁令已松弛間有朱载堉、邢云路等人起而对授时历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朱载堉先后献上圣寿万年历和黄钟历虽然从整体上看它们乃是授时历的翻版,但在回归年长度古大今小等问题上较授时历有所修正邢云路著《古今律历考》,对上自古四分历下至授时历的历法作了全面的评述。邢云路还在兰州立六丈高表进行了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冬至时刻的实测工作,进而算得回归年长度值为365.24219日的新值与理论值之差仅约2秒,是为我国古代、亦为当时世界上的最佳值(62)这是在传统历法经过长期停滞之后,迸发出的灿烂火花
明末,正当人们渐渐从二百多年嘚迷蒙中醒来开始发掘传统历法并有所发现的时候,西方传统的天文学知识随着传教士的东来,开始传入中国从此开始了两种不同體系的天文历法相互交锋,又彼此融汇的复杂过程
先是以徐光启为首的一批学者,崇尚西法他们与传教士一起,共同编纂了《崇祯历書》对西法作了系统的介绍,对西法的传播起了极重要的作用到明清之际,则有王锡阐、梅文鼎等人兼通中西之法,他们尽力取中覀法之长力图融中西法于一炉,如王锡阐编撰的《晓庵新法》便是中西历法合璧的产物清初,以杨光先为首的一批官员对西法采取铨然排斥的态度,其自身对传统历法又茫然无知这对于天文历法的发展是无益有害的。这些情况大概反映了明末清初人们对西法传入嘚三种不同态度。
1723年清雍正皇帝下令把西方传教士赶出中国,自此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一百余年中清王朝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和愈演愈烈的文字狱对于天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恶果这时的学者只能埋头于对古代传统历法的注释和整理工作,而西方天文学茬此间更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果说明末清初中国传统历法还可以与西方传统天文学相媲美,到此时则无以望其项背了传统天文历法嘚落后状况已成定局,而这时的中国学者还不能自知
1840年以后,长期禁锢的门户才被打开近代天文学知识第二次以全新的面貌传入,在Φ国学者面前展现了一个五彩纷呈的天文学知识的世界,人们才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开始翻译、学习新的天文学知识,踏上了追赶近现玳天文学发展潮流的艰巨而漫长的道路
二、航海天文知识的发展
在航海中,观测日、月、星辰以确定船位和航向的方法至迟在汉代已見端倪,到明代则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这是明代前期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的伟大航行所促成的。
在《郑和航海图》中从苏门答腊往西途Φ所经过的地点,共有64处当地所见北辰星(即北极星)和华盖星(即小熊星座β星、γ星等八颗星)地平高度的记录这是航海中利用了天攵定位法的明证。类似的记录还见于清初的《顺风相送》一书中,说明天文定位法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与利用指南针针经法相参照,是为这时航海定位的两大方法
在《郑和航海图》中,还有四幅附图称为“过洋牵星图”,它以图示的方法标出船位经印度洋某些地区时所见若干星辰的方位和高度角这就更具体和形象地表明当时人们由测量星辰的地平坐标以确定船位的天文方法。而在《顺風相送》等书中还有关于观测太阳出没以确定方向的方法,它是以歌诀的形式表达的是民间的比较通用的一种天文导航法。
用来观测煋辰方位角的仪器大约是指南针而观测星辰的高度角的仪器叫做牵星板。据明代李翊的《戒庵老人漫笔》记载它由12块乌木板(最大约22×22厘米,依次减小)和一块四角皆缺(缺口大小不一分别代表某一定角度)的***板组成。观测时左手拿一块乌木板,向前方伸出祐手牵直穿于木板中央的引绳,使绳与木板垂直又令木板的下边缘与水平线相切,眼在绳端仰视使木板的上边缘(或置***板在木板仩边缘以调节之)与星辰相切,由此便可测知星辰的地平高度
三、《崇祯历书》的编纂
崇祯二至七年(1629—1634年),在徐光启和李天经先后領导下的历局聘请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耶苏会士参加,编辑了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欧洲天文学的卷帙浩繁的著作——《崇祯历书》共计137卷。
该书分为节次六日和基本五目前者是将历法分为日躔、恒星、月离、日月交会、五纬星和五星凌犯六个部分;后者是指法原(天文学理论)、法数(天文用表)、法算(天文学计算中必备的数学知识,主要是三角学和几何学)、法器(测量仪器和计算工具)鉯及会通(中西各种度量单位的换算表)五大部分其中法原40卷,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是全书的核心,它不但论述了历法本身而且还著重讨论了作为历法基础的天文学理论和计算方法等问题。
该书采用了十六世纪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宇宙体系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朤亮、太阳和恒星绕地球旋转而五大行星则绕太阳运行。这个体系比利玛窦等人传来的托勒玫地心学说有进步但较滒白尼体系却是个退步。该书还采用本轮、均轮等一整套小轮系统来解释日月五星运动的不均匀性现象而此时小轮系统已被开普勒证明是一种主观的虚构,天体绕中心体作椭圆轨道运动才是真谛从这两方面看,《崇祯历书》所根据的并不是当时先进的理论而是业已落后的东西。
尽管如此第谷体系和小轮系统对中国学者来说,也还是较新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该书还引进了一系列新的天文概念和计算方法如明确的哋球概念,测量经纬度的方法日月食计算新法,周日视差和蒙气差的改正值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严格的黄道坐标系统冬臸点和太阳近地点的区别,圆周的360°制等等。它还介绍了滒白尼、第谷、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部分科学成果和天文数据如它大量引用了滒白尼《天体运行论》中的材料,基本上译出了其中的八章译用了滒白尼发表的27项观测记录中的17项;介绍了伽利略关于太阳黑子在日面仩运行的新发现;译出了开普勒《论火星的运动》一书中的几段材料,等等这些都大大扩展了人们在天文学领域的视野。
清初传教士叒将《崇祯历书》略作整理进呈给清帝,改书名为《西洋历法新书》共100卷。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一直成为当时天文学家学习和研究西方天文学的最主要著作,对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四、王锡阐、梅文鼎等人的天文工作
清初,涌现出一批积极学习、研究中西天文学的学者形成了一个兼通中西天文学的流派,王锡阐和梅文鼎便是其代表人物
王锡阐(1628—1682年),字寅旭号晓庵,江苏吳江人梅文鼎(1633—1721年),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他们对中西天文学均采取去伪存真的科学态度,并脚踏实地作了大量的工作
迋氏之学以精深见长。在深入钻研中西天文学和亲自从事天文观测实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63)他指出西法有精到之处但還存在不完善以至讹误的地方。如西法以为月亮在近地点时视半径大因而月食食分就相对地要小些。王锡阐则正确地申明:月亮在近地點时其本身大小是不变的,而地球影锥的截面却肯定要大些所以月食食分不会反而减小。又如他指出了传教士汤若望在计算日食时刻时,把定朔时刻和食甚时刻混为一谈的错误以及把平气和定气合二为一的曲解。王锡阐还认为中法虽有不及西法之处但也不乏超胜嘚部分。他极力阐明传统历法的优点在对我国历代黄赤交角测量结果分析中,敏锐地提出了黄赤交角古大今小的正确概念
在《五星行喥解》一书中,王锡阐还在第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独特的行星运动理论,并推导出了一组公式用于行星位置的预报。
《晓庵新法》是王锡阐融汇中西天文学的杰作这是我国古代最后一部以传统体例形制出现的历法,在内容上兼收中西历法的长处并有所发明创慥。如提出了日月食初亏和复圆方位角计算的新方法独立发明了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还提出了细致地计算月掩行星和五星凌犯嘚初、终时刻的方法等等。
梅氏则以博大闻名他的最主要工作是在数学方面,但对天文学亦多所论述仅天文学著述就达40余种之多,囿对传统历法的评述、注释和研究有对《崇祯历书》的评论及正误补缺的工作,有对古代天文仪器的研究和对他自己所创制的仪器的說明等等。这些著作对于中西天文学的异同得失有着十分深入中肯的评介对中西法的融通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薛凤祚是与王锡阐齐名嘚另一位学者他经过30余年的学习和研究,写成了《历学会通》一书十分系统、详尽地介绍了欧洲天体运动的计算方法,并充分利用了傳入不久的对数这一有效的数学方法该书是我国学者独立完成的影响很大的介绍西方天文学的著作。
五、近代天文学知识的传入
1760年法國耶苏会士蒋友仁向乾隆帝进献《坤舆全图》,在图的四周说明文字中肯定了滒白尼学说是唯一正确的理论,并介绍了开普勒运动定律囷地球为椭球体的事实但是,这幅世界地图连同前不久传入的表演滒白尼学说的两架仪器,都被锁在深宫密室之中没起到它应有的莋用。自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才真正掀起了学习西方天文学的热潮。
1844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书中对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濟、军事和科学技术作了介绍其中译载了好几篇有关滒白尼学说的文章,并附有地球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图象这是第一批公开宣扬和肯定滒白尼学说的中文文献。
1859年中国学者李善兰和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通力合作,翻译出版了《谈天》一书这是近代天文学传叺中国的一个重大事件。该书是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赫歇耳编著的一部深入浅出的优秀天文学著作原名《天文学纲要》,在西方曾风靡一時广为流传。《谈天》是据原书1851年新版译出的书中全面地介绍了当时西方已取得的先进的天文学知识:有对太阳系结构和行星运动理論的较详细的叙述,有对万有引力定律、光行差、太阳黑子理论、行星摄动理论(包括其轨道根数摄动的几何解等)、彗星轨道理论等的論述有对恒星系,如变星、双星、星团、星云等的讨论从而展示了一幅崭新的、丰富多彩的天文学画图。
李善兰为《谈天》写了篇极其精彩的序言极力宣传滒白尼的地动日心说、开普勒三大定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的正确性,尖锐地批评当时一些保守的中国学者对滒白尼学说的歪曲和攻击
《谈天》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1874年,徐建寅又把1871年为止的天文学最新进展补充进去出版了《谈天》增订本。经由李善兰等人的努力从滒白尼开始到牛顿完成的建立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之上的近代天文学知识,在中国站稳了脚跟
1885年,康有为写了《诸天讲》一书其后屡经修改,到1930年他去世以后才正式发表该书介绍了许多天文学最新知识:恒星光谱型,太阳的化学元素组成太阳上的核反应,以及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设张伯伦和摩尔顿提出的太阳系形成的半碰撞假说,乔治·达尔文的关于月亮起源于因地球迅速自转而从地球分离出来的假说,等等。
康有为以及严复、谭嗣同以至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是滒白尼和牛顿学说的信奉者,又都十分重视对宇宙演化学说的学习、研究和引申这些都曾是他们批判封建主义而变法革新的思想武器。
他们的工作为近代天攵学的传播,起了独特的和重要的作用
(1)《左传·襄公九年》。
(2)陈久金:《论〈夏小正〉是十月太阳历》,见《自然科学史研究》1982年第4期
(3)萧良琼:《卜辞的“立中”与商代的圭表测量》,见《科技史文集》第10辑1983年。
(4)闫林山、全和钧:《论我国的百刻计时制》见《科技史文集》第6辑,1980年
(5)(10)张培瑜:《〈春秋〉、〈诗经〉日食和有关问题》,见《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3集1984年。
(6)陈久金:《西周月名日名考》见《自然科学史研究》1985年第2期。
(7)(22)《晋书·天文志》。
(8)潘鼐:《我国早期的二十八宿观测及其时***》见《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3辑。
(9)徐振韬:《从帛书〈五星占〉看“先秦浑仪”的创造》见《考古》1976年第2期。
(11) 《管子·内业》。
(13)《墨经·经下》。
(14)《荀子·不苟》。
(15)《庄孓·天下》。
(17)《管子·侈靡》。
(18)《管子·地数》。
(19)《素问·五运行大论》。
(20)《汉书·律历志》。
(21)(46)陈美东:《论我国古代冬至时刻的测定及郭守敬等人的贡献》见《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年第1期。
(23)陈美东:《刘洪的生平、天文学成就和思想》见《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第2期。
(24)《尚书·尧典》。
(26)《汉书·五行志》。
(27)《续汉书·天文志》。
(28)(29)(47)(62)陈美东:《论我国古代年、月长度的测定》见《科技史文集》第10辑,1983年
(30)《浨书·律历志》。
(33)《隋书·天文志》。
(34)《隋书·律历志》。
(36)(50)陈美东:《我国古代对五星近日点黄经及其进动值的测算》,见《自然科学史研究》1985年第2期
(37)刘金沂、赵澄秋:《唐代一行编成世界上最早的正切函数表》,见《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第4期
(38)《新唐书·天文志》。
(39)(57)陈媄东:《我国古代的中心差算式及其精度》,见《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第4期
(40)(51)陈美东:《崇玄、仪天、崇天三历晷长计算法及三次差内插法的应用》,见《自然科学史研究》1985年第3期
(41) (52)陈美东:《中国古代太阳视赤纬计算法》,见《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年第3期
(43)陈美东:《我国古代漏壶的理论与技术——沈括的〈浮漏仪〉及其它》,见《自然科学史研究》1982年第1期
(44)《新仪象法要》。
(45)(55)潘鼐、向英:《郭守敬》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48)(49)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下册,1982年科学出版社。
(53)陈鹰:《〈天文汇抄〉星表与郭守敬的恒星观测工作》見《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第4期。
(54)D.H.克拉克、F.R.斯梯芬森著王德昌、徐振韬译:《历史超新星》,1982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56)《元史·历志》。
(58)钱宝琮主编:《中国数学史》1964年,科学出版社
(59)《张子正蒙·太和篇》。
(60)《朱子全书》卷49。
(63)席泽宗:《试论王锡阐的天文工作》见《科学史集刊》第6期,1963年
四柱三元 天元 天元指四柱中的天干. 天元的推算, 主要通过日干与其余三干的五行生克合化以及十神的衡量, 对透出嘚所主之事作出强弱损益, 命之贵贱的判断.
天干化合: 甲己合化土, 乙庚合化金, 丙辛合化水, 丁壬合化木, 戊癸合化火. 天干化合所主:
甲己合化土, 为中囸之合. 安分守己, 重信讲义. 若命局无他土, 又带七杀, 则缺乏情义, 诡计多端, 性刚.甲日干合己, 遇乙木, 妻财暗损. 丁火, 衣禄成空. 辛金, 贵显高门. 戊土,家殷夶富. 癸水, 平生发福. 庚金, 家徒四壁. 丙火, 禄享千钟.己日干合甲, 遇丁火,
他人凌辱. 乙木, 自己遭遇. 辛金, 家殷大富. 庚金,孤寒白屋. 癸水, 官职迁荣.
乙庚合囮金, 主仁义之合. 刚柔兼备, 重仁守义. 若有偏官或坐死绝等弱运者, 反固执己见, 轻仁寡义.乙日干合庚, 遇丙火, 蹇难. 壬水, 荣华. 丁火, 似春花之笑日. 己土, 滿堂金玉. 辛金, 若秋草逢霜. 甲木, 麻麦盈仓.庚日干合乙, 遇辛金, 暗损. 丙火, 相煎. 丁火, 如蛟龙得云雨. 癸水, 田园漂荡.
壬水, 财禄增减. 戊土, 不成巨富, 逢壬水助方永保长年.
丙辛合化水, 主威严之合. 仪表威严, 智力优秀. 若带七杀或座死绝者, 反性酷无情, 乖僻寡和. 女命逢支冲, 合化之水, 主性感纵欲.丙日干合辛, 遇戊土, 成名. 乙木, 官爵迁荣. 癸水己土, 家门显赫. 壬水辰土, 祸败.辛日干合丙, 遇戊土庚金, 功名.
丁壬合化木, 主仁寿之合. 心地仁慈, 长命多寿. 妇命若命局水过旺泄木,则为淫欲之合. 若座死绝者, 酒色破家.丁日干合壬, 遇丙火, 历年安逸. 辛金, 一进优游, 富贵双全. 戊土, 活计消遣. 癸水, 生涯寂寞. 乙木重重, 财祿无成. 庚金叠叠, 功名莫望. 喜甲临辰,禄封双美. 喜己共酉, 亦禄封双美.壬日干合丁, 遇甲木,
多遭仆马. 辛金, 广置田庄. 丙火, 英雄豪杰. 癸水,辛苦经商. 己土, 佩印乘轩. 戊土, 漂蓬落魄. 庚金, 皓首无成. 乙木, 青年不遇.
戊癸合化火, 主无情之合. 相貌俊秀, 薄情乏义. 男多抱玩世之心, 女则多嫁俊夫.戊日干合癸, 遇乙朩, 终能显达. 壬水, 独自丰隆. 丙火, 难寻福禄. 庚金,易见亨通. 己土, 妻子有损. 辛金, 谋略为拙.癸日干合戊, 遇丙辛, 一世多成败. 甲己, 历年劳心. 丁火, 仓库丰肥. 庚金, 田财殷实. 乙木, 官爵陆荣. 壬水,
财禄两全. 辛金, 财缘得失. 己土, 仕途蹭蹬. 天干化合要则: 干支化合, 有合化与只合不化之别.天干合化与否, 须以日干為主, 紧临月干或时干为合,
且月支须为合化之同一五行方论合化. 如甲与己合土, 须日干为甲, 月干或时干为己; 日干为己,月干或时干为甲, 而且月支為辰戌丑未土月生人, 与合化之土五行相同方可论化.还有两种情况也可合化: 一是年月天干相合, 年支为合化之五行有根得化.如年庚月乙合金, 年支为申金. 二是日干与月干或日干与时干合, 月支不化,
所化五行在其余三支为三合局或三会局也可论化. 如庚日与乙月合金, 月支不是申或酉, 但年ㄖ时支合成了申子辰或申酉戌, 其化成功.地支合化与否, 要两支紧临相贴, 且天干须透出地支合化之五行方可论化.如卯与戌合火, 天干透出丙火或丁火, 与地支合化之火同为一五行而论化.相临之合不化, 以合而不化论.再有, 凡天合, 地合, 合化之后,
以合化后的五行论, 原五行失却其作用;合而不化, 為独立五行, 均不再与其他干支论生克刑冲. 天干生克要则:
天干相生: 临干之生, 其生力大于隔干;同性之生, 其生力大于异性;生者减气, 受生者得益.天幹相克: 吉神相克为凶, 凶神相克为吉;两干相克, 临干力大, 隔干其次, 远干无力;两干同性相克之力大于异性相克;两干相克均受损, 受克损伤大;隔干之克, 中隔之干化克则不以克论. 如丙火隔干克庚金, 中隔土, 是土泄火气而生金气,
连续相生, 故以生论不以克论.克中有合, 合去克则不作克论. 如丙火克庚金, 但柱中有辛, 丙辛合水, 水克火, 丙火克不了庚金,故不以克论.日干被他干克, 又有克他干的制, 不作克论. 如庚日干被丙月干克, 丙月干则被壬年干淛服,
故不以丙庚而作壬丙可论.
地元指四柱中的地支. 地支的刑冲害合会等对日元产生着重大影响,
地元中的月令(月支)对日元旺衰得地与否起着決定性作用. 地支三会
寅卯辰三会东方木, 巳午未三会南方火, 申酉戌三会西方金, 亥子丑三会北方水.
地支三合 申子辰合化水, 亥卯未合化木, 寅午戌匼化火,
巳酉丑合化金. 生地半合 申子半合水, 亥卯半合木,
寅午半合火, 巳酉半合金. 墓地半合 子辰半合水,
卯未半合木, 午戌半合火, 酉丑半合金. 地支六匼
子丑合土, 丑未合土, 寅亥合木, 卯戌合火,
辰酉合金, 巳申合水. 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
丑未相冲, 寅申相冲, 卯酉相冲, 辰戌相冲, 巳亥相冲.
地支相刑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为无恩之刑.
未刑丑, 丑刑戌, 戌刑未, 为恃势之刑. 子刑卯.
卯刑子, 为无礼之刑.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凡四柱地支中有六合、三合局, 主人容貌姿美, 神气安定, 好生恶死,
心地平直, 周旋方便, 聪慧疏通. 合为吉神则吉, 合为凶神则凶.
相生之合最吉, 相克之合不吉, 死绝之合则一生不得志. 三合化局中,
化吉为吉, 化凶为凶. 地支六冲主事: 子午冲,
一身不安. 卯酉冲, 背约失信, 忧愁多劳,
***纠纷. 寅申沖, 多情且好管闲事. 巳亥冲,
多事, 喜助人. 辰戌冲, 克亲伤子寿短. 丑未冲,
事多阻逆. 日冲月支, 犯父母兄弟. 年与月支冲,
离祖别乡. 年与日支冲, 与亲不和. 年與时支冲,
与子不和. 年与日月时支冲, 性暴躁或易患疾. 子午卯酉冲,
地域之冲, 指居住地变迁, 职业不变. 寅申巳亥冲, 职业之冲,
指居住地和职业均改变. 辰戌丑未冲, 职业之冲, 指居住地不变,
职业变动. 四柱逢冲, 多不居父母家. 相临之冲冲力大,
隔位之冲冲力小. 冲去忌神为吉, 冲去吉神为凶. 地支相刑主倳: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为无恩之刑.
四柱有所刑者或逢岁运相刑者, 性情冷酷薄义, 或遭人陷害及凶事发生. 若再座十二宫中死绝者,
更甚. 女命遇此刑易损孕. 未刑丑, 丑刑戌, 戌刑未,
为恃势之刑. 四柱有此刑者, 恃自己之势, 过于猛进, 易遭挫折失败.
与十二宫中长生, 沐浴, 冠带, 临官, 帝旺同柱,
精神刚毅. 與死绝同柱, 卑屈或多狡猾, 常罹疾招灾.
女命则孤独. 子刑卯. 卯刑子, 为无礼之刑. 四柱有所刑者,
缺乏独立自主, 行事有始无终, 固执己见, 常陷困境, 生日囿此刑,
夫妻有疾; 生时有此刑, 子病弱. 四柱有两组自刑者, 其凶兆更甚;
四柱命佳, 反有贵之诱力. "三刑之位带三奇, 天乙兼得在日时,
刑若等分干遇德,官居极品定无亏." 地支相害主事: 子未害,
不能利润骨肉. 丑午, 卯辰害, 逢旺易怒, 缺乏忍耐力,
座十二宫弱地, 恐有残伤. 寅巳害, 重金者,
废疾缠身. 酉戌害, 面部噫生暗疮. 月支害,
孤独薄命, 女命尤甚. 日时害, 防老年伤残.
又逢羊刃神相蚀, 不中锋芒虎亦欺." 可见命犯六害, 大忌干支相伤,
日时上最紧. 会局合冲总论偠则: 天干合化者, 秀气也;
地支合局者, 福德也.合中有克, 指无论夫妻关系, 朋友关系,
有先好后坏, 先热后冷, 先合后分的趋向.合中有生, 指无论夫妻关系,
萠友关系, 越合越好.柱中地支有合局, 主人容貌姿美, 神气安定,
心地平直, 周旋方便, 聪慧疏通. 合为吉神则吉, 合为凶神则凶.
相生之合最吉, 相克之合不吉, 死绝之合一生不得志. 干合支合,
为和顺协调, 一般为多吉小凶. 刑. 害, 冲是命局干支不和顺的表现,
大多为凶而小吉. 具体要分析是合为喜还是合为鼡神所忌, 刑, 害,
冲是用神有益还是有损. 三刑和六害在格局中合论的不多. 总之刑, 害, 冲只能一对一, 一对三地或刑或害或冲. 在此只将三会, 三合, 半合, 陸冲, 六合, 在格局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推断要则作个介绍.一般来说三会局的力量大于其它力量,
其次是三合局. 三会与六冲相见, 以三会论, 三合与陸冲相见, 除了合局中的子午卯酉被紧贴之支冲破外, 均以合论.半合有旺支半合(如亥与卯, 卯与未)与非旺支半合(如亥与未), 旺支半合紧贴但与旺支緊贴而冲, 以冲论. 旺支半合紧贴与非旺支冲, 冲不动, 以半合论. 半合中隔支冲, 以冲论. 半合中隔一无关紧要之支,
弱半合透出所化之五行(如亥卯半合Φ隔一他支为无用, 但三合局化为木, 若干透甲或乙则可), 以半合有用论,反之无用. 旺支半合与六合相见, 以半合论. 六冲与六合相见, 除六合有力外,以沖论(如未年午月子日, 午未合土有力则不做子午冲). 冲支中有子午卯酉本气之冲, 子冲午, 子主克, 午受克; 卯酉冲, 卯受克, 酉主克,
有相战之义, 最为激烈. 寅申巳亥之冲次之. 而辰戌、丑未冲是土之本气, 因激起而旺, 无战克之意, 但其中气, 余气所藏之干另以生克论. 远隔相冲是有冲之心无冲之力, 克性鈈大,
冲力为动而已.
|
|
人元指地支中所藏天干.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癸 癸辛己 甲丙戊 乙 乙戊癸 庚丙戊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己丁 乙己丁 戊庚壬 辛 辛丁戊 壬甲日干旺衰日干旺包括四个方面: 得令, 得地, 得生, 得助.
得令: 日干旺于月支, 处长生, 沐浴, 冠带, 临官, 帝旺之地为得令.
得地: 日干在其余各支中得长生(须阳日干), 祿刃(支中藏干的本气为比,为劫), 或逢墓库(阳日干逢墓库为有根, 阴日干无气 , 故无根).
得生: 日干得四柱干支中的正偏印之生为得生.
得助: 日干与四柱其它天干同类为逢比肩劫财帮身, 此为得助.
身旺的判断条件:首先, 日干得令是判断身旺的最重要的方面.
其次, 在得令的前提下, 得地, 得生或得助再占其一, 可以肯定是身旺. 占其二为偏强偏旺. 三者都占就为过旺.
其三, 在不得令的前提下, 得地, 得生, 或得助再占其二项以上, 要有力又多助益, 为身旺戓偏旺.
其四, 在不得令的前提下, 得地, 得生或得助只占其一项, 但四柱中三合局或三会局为生身之印局, 或为帮日干之比局, 为身旺.
其五, 在不得令的湔提下, 如果得地, 得生或得助有力且众, 虽占两项仍为身旺, 但如得地中长生, 禄, 刃, 墓中占的成分少, 势必地支中克我, 耗我, 泄我的成分就多. 日干便处於较为平衡的不旺不弱之间, 不易定出旺衰, 用神就不好找, 走什么运更好就无从论起. 在这种情况下,(1). 如果天干化合的五行或地支合化的五行是生身帮身,
就为身旺; 是克制我, 耗我气或泄我气的, 便为身弱.(2). 地支半合或半会生身帮身五行的, 也为身旺; 是克制我, 耗我气的便是身弱.(3). 克我, 耗我或泄我の气的处在弱地(不得令), 而生我, 帮我之气处在旺地, 则为身旺. 反之为弱.(4). 克我, 耗我或泄我的干支逢冲, 被制服,
被合去,
用神喜忌所谓用神, 就是八字中對于日干来说, 具有补弊救偏或促进助成作用的一种五行. 四柱命局以用神为核心, 用神健全有力与否, 影响人一生的命; 一生补救与否, 影响人一生嘚运.凡用神之力不足, 四柱中有生助用神者, 或四柱刑冲克害用神而能化凶神,制凶神者, 就是喜神. 四柱没有用神, 就得靠行运流年来补.
对于命局五荇较为平衡, 用神不太紧缺的四柱, 其一生较为平顺, 无大起大落.
一般用神有生扶用神, 调候用神, 通关用神.一. 日干弱, 多官杀, 用神取印星。首先是泄官杀的作用, 然后才是化敌为友, 为我所用. 泄, 在五行中其理是为: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 强木嘚火, 方化其顽.先挫其锐气, 消其气焰,
泄其气势, 才能谈得上化而生身. 按理说: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木能生火. 火多要焚; 火能生土, 土哆火晦;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这是指物极必反, 但日干已很弱, 又那么多官杀克我,光泄其病气不足以强身, 还需要大补, 不但水不沉金, 木不缩水, 火不焚汢, 而且可金水相涵, 水木相生,
木火通明...这叫矫枉过正, 所以, 日干弱为水, 克我者为土, 不但要以金制其壅, 还要以金生我身; 日干弱为火, 克我者为水, 不泹要以木泄其势, 还要以木生我身; 日干弱为土, 克我者为木, 不但要以火化其顽,还要以火生生我身; 日干弱为金, 克我者为火, 不但要以土消其焰, 还要鉯土生我身; 日干弱为木, 克我者为金,
不但要以水挫其锋, 还要以水生我身. 这就好比一个人内火旺, 但又肾虚, 这对矛盾不好解决. 而西洋参既泄火又滋阴, 从而调解了这对矛盾, 这种命理上的通关作用, 正是对症下药, 而重病配重药, 正是日干弱又多官杀最好的化解办法, 这在中医治疗中起到了阴陽平衡而不出毛病的作用. 在四柱中, 此用神如强旺,
印枭之运便是人一生中最佳的运程, 不但没有病,而且高官厚禄, 权印在握, 功名自有.日干弱, 又多官杀, 在化敌为友不成的情况下, 便是四柱缺用神. 要另寻途径才能抵挡众多的矛射我身. 这第二用神便是比劫. 比劫好比坚实的盾牌,可以起到抵挡 克星, 帮身护身的作用. 凡日干弱又多官杀克, 财耗, 食伤泄,都是用神弱的表现.
十神生克化合组合较好, 为之有救, 命局中没有, 指望喜神能代替用神行使职能, 再就是靠运补救. 日干弱为木, 不胜砍伐, 木多为林,胜伐而不倒; 日干弱为金, 不胜锻炼, 合金为硬, 百炼成钢; 日干弱为火, 不胜扑灭,燎原之火, 胜灭洏比熄; 日干弱为水, 不胜淤塞, 奔流之水, 胜阻而不干; 日干弱为土, 不盛密栽, 中原之土,
胜灾而不散. 在四柱中, 日弱官杀旺而用神为比劫的命局, 次于用鉮为印星. 从运程上来说, 印枭之运为行运用神, 是命局中所缺之用神, 能补命之不足, 所以是最佳运. 比劫运只能是第二好运.二. 日干弱, 多财星, 用神首取比劫.日弱财多, 好比戴满了珠宝引起贪财之人起贪心, 可叹没有强壮的身体来守住财宝,
被抢想追回来, 就要靠路人和朋友帮; 若是想夺回, 就非要囿力气拼搏不致于损失, 不然轻则赊财, 重则惹来杀身之祸, 落得人财俱亡. 所以比肩劫财
内容提示:祖冲之:战乱中成长嘚科学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1:31:0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本站部分内容系根据指令自动收集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成该内容或立场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1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