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有多少本书?人?

& 新闻客户端 &
中国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 ,你知道吗?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男性比女性多3366万人。网友调侃:男同胞们,加油吧,否则后果很严重……↓↓
中国大陆13.7亿人男比女多3366万
数据显示,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共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死亡人口975万人,男性比女性多336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96‰,比上年下降0.25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如以女性为100算,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87人
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09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占总人口66.3%;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
流动人口2.47亿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减少152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6.1%。流动人口为2.47亿人,比上年末减少568万人。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
出生人口性别比完成十二五任务仍高于正常水平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男婴总数和女婴总数的比值,通常用每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下降至115以下的目标,这是中国首次将性别比的明确目标纳入国家规划。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出生人口性别比达113.51,总算完成任务。
对比国际标准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30年失衡
国际上通常认为的正常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应保持在103-107之间。也就是说,每出生100名女婴,对应出生男婴为103-107名。2015年底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仍远超出国际正常水平。
这一指标,在中国已经持续30多年超出正常水平,约从1982年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为107.2,之后一路飙升,1994年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在115以上,2004年达到最高峰121.2,其中一些省份还长期维持在130。
从全世界范围看,约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但中国最为严重,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其次是持续时间最长,超过了30年,同时波及的人口最多。
少生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催化剂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一直被认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有传统的生育观念,如“重男轻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尤其在农村地区,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生育率下降,造成一部分出生性别比不平衡,同时,B超、D N A等检测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人为选择生育性别从意愿变成现实。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大家少生了,是造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一个催化剂。在全世界的共同规律中,有男孩偏好文化的国家,生育率下降的过程中,往往都会出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偏高。
连续14年治理性别失衡仍在高位运行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以后,中国人口性别比问题就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2。2002年,中国政府正式拉开了治理男女性别失衡问题的战役。
2002年11月,国家颁布《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对胎儿性别鉴定予以明确规范禁止。
2003年4月,“关爱女孩行动”启动,旨在通过倡导男女平等思想,扭转中国、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存在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
2004年,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历史最高纪录121.20。平衡人口出生性别比,被列为未来十年的重要任务。
通过综合治理,2009年,中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开始出现拐点,持续6年下降,但至今仍在高位运行。
“全面二孩”有利于缓解性别失衡
多位学者指出,在自然生育状态下,多生是达到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的手段,多生有利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下降。
全面二孩放开后,一部分第一胎是男孩的家庭,第二胎更愿意生女孩,或者对孩子的性别已不那么在意,相对而言,更多女孩子就能被生下来。但相比之下,“治本”——即真正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实现男女平等更为重要。
3000多万“剩男”带来婚姻、就业等问题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30多年持续的出生性别比偏高,导致先天性的、原发性的性别结构的失衡,会影响到未来整个中国人口的婚配、就业方面的性别结构。
首先,“男多女少”造成的“婚姻挤压”。当90后进入婚育年龄,大约从2015年开始,这种堆积效应就会放大。除了年龄挤压外,地域挤压也将越来越明显。比如通过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在大城市找不到老婆,很可能就往农村找,农村男性就只能往更贫穷的地区找,最后很可能导致最贫困最落后的边远山区出现“光棍村”。
此外,性别失衡也会对就业造成影响,传统女性占优势的岗位可能会被男性挤压,对妇女就业地位的提升造成影响。此外,没有婚配对象还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导致性暴力、拐卖人口、***婚姻、儿童失踪等案件的上升。
(本文来源:新华炫闻
没有相关新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3.4亿人口是假的?中国到底有多少人
[编辑:潘晓慧]
  这是笔者前几天参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学术研讨会的文章,并根据研讨会所获信息修改了一下。这次人口普查采用“见人就登、见户口信息就登”的双重登记方式,然后根据住址等进行重复排除,由于存在大量人口户口登记住址与现住址的不同,必然导致大量重报无法排除,许多学者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可以肯定,这次人口普查“虚报”了很多人口,2010年中国13.4亿人口是假的(会场好像没有邀请记者,所以这次学者内部讨论内容应该没有媒体曝光,很可惜,许多人还认为中国人口远比人口普查的结果多,毫不知晓中国的人口危机)。  对第六次人口普查年轻人口与性别比数据的质疑  刘忠良  摘要:2010年人口普查期间有多位人口普查员向笔者反映多报人口和修改性别比的问题,通过对比近三次人口普查,笔者发现第六次人口普查存在重报人口较多和修改性别比的可能性。  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间,有多位人口普查员向笔者反映如下两个问题:1、农村地区所统计人口数量远大于实际常住人口数量,因为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口通过当地户口统计了进去;2、地方政府在人口普查中修改性别比,“美化”人口数据。  统计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一是由于某些人口普查员并未进行实际普查,而是拿***直接照抄,实际上许多人已经外出打工,甚至已经死亡;二是这次人口普查采用“见人就登、见户口信息就登”的双重登记方式,然后根据住址等进行重复排除,由于存在大量人口户口登记住址与现住址的不同,必然导致大量重报。加之人口的高度流动,这次双重登记的人口普查方式所产生的重报可能性比以往历次人口普查都要大,尤其是流动性较高的年轻人口和购房换住址的青年人口重报的可能性更大。  修改性别比,这关系到地方官员控制性别比的失衡的业绩和当地计生部门控制性别比失衡的成绩,存在修改性别比、“美化”人口数据的利益动机。进入新世纪以来,儿童性别比处于高度失衡状态,中央政府一再强调控制性别比失衡,从政绩考虑,地方政府在这次人口普查中修改性别比的利益动机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人口普查。  基于上述逻辑分析,笔者使用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此进行验证。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5~49岁人口为93398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5~59岁人口为93962万,10年过去了,六普数据对比五普数据显示年出生的人不仅一个不死,还多了564万。  根据生命表,55岁以下人口每年死亡0.22%,56~59岁人口每年死亡远远超过0.22%,即便全部以每年死亡0.22%估算,那么2000年的时候年出生的93398万人口到2010年还有91343万。如果2000人口普查重报与漏报相差不大,则可以认为岁人口净重报2619万,重报率为2.87%(易富贤,2012)。  重报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第六次人口普查首次采用了“见人就登”和“见户口信息就登”的双重登记方式,然后根据住址等进行重复排除,由于存在大量人口户口登记住址与现住址的不同,必然导致大量重报。加之人与户口大量分离、农村人口普查人员素质不高、被调查居民所说个人信息与户口不一致等因素,这就会导致重报人口过多,尤其是重报人户分离严重的年轻人口和所报个人信息与户口容易不一致的儿童人口。  笔者通过对比近三次人口普查发现,第六次人口普查比前两次人口普查人口多在40岁以下人口,对比如下:  
  由于各年龄段人口每年都存在死亡,对应年份人口应该减少。根据近四次人口普查经验,漏报主要是3岁以下儿童。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普查的进步和“超生”率的持续降低,漏报越来越低,同时流动性提高导致重报概率增加。在人户分离严重的情况下“见人就登”和“见户口就登”的双重登记方式就会导致重报率较高,如六普时年龄为38岁的人口经过20年不但不减少还比四普时的18岁人口多23万以上。  对比五普数据,户籍分离严重的15~21岁在读高中和大学或外出打工的人口,六普数据显示不但没有死亡,反而增加高达9.17%,且相对于五普这个年龄段人口重报率最高。29~32岁人口存在较多购房换住址的情况,与四普相比,20年过去了一个不死还多出很多。这就是由于按这次人口普查采用户口与现住地双重登记然后根据住址等排除,不同住址的难以排除,造成大量重报,这就印证了笔者的逻辑推理。  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5~9岁女孩是4185万人,那时她们绝大多数在读小学,漏报可能性很低,但10年后的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15~19岁女孩竟然有4798万人,多了613万。也即是说,这五年出生的女孩一个不死还多了14.65%!考虑到每年的人口死亡,如果五普是准确的,则六普时15~19岁女孩重报率在15%以上。两次人口普查差别如此之大,显然这是不正常的。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20~24男性人口比2000年对应年龄段人口少134万,减少2.04%,由于存在死亡,这是正常的。但不正常的是,六普数据显示同年龄段的女性十年一个不少还多出335万,增加5.58%。10年前她们正在读小学和初中,漏报的可能性很低。&1&&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