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圣世家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宗圣和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1944年出生,河南太康人,周口地区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三代业医,幼承家技,嗜读峡黄,精研《伤寒论》、《金匾要略》。
1966年出师,执诊于河南省周口地区中医院。擅长内科,主攻脾胃病。法取辛开苦降,益气升阳。对于食管炎、慢性胃炎、慢性非特性溃疡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疗效卓著。撰《苦辛开泄法治疗慢性胃炎500例》、《施复花汤治疗慢性食管炎临床应用》等论文。并精心研制了胃炎口服液、结肠炎口服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于1998年3月,被周口地区卫生局评为优秀中医专家。新近开始研究用中医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5%,幽门螺杆菌情除率为92%,与文献报导相符合。个人崇尚的格言;&医者仁术也&。
企业信用信息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曾子,(前505-前435),名曾参(zēng 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山东平邑)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1]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曾子是儒家正统思想的正宗传人,他把孔子的思想和学问授给弟子,又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论语》,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对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乃至中华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鲁悼公三十二年(前北宋徽宗时加封为“武城侯”,南宋度宗时加封为“国公”,元至顺元年加封为“宗圣公”,到明世宗时改称为“宗圣”,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435年),曾子辞世,终年70岁,葬于山东嘉祥满硐乡南武山脚下。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曾林(曾子墓)[1]。曾姓后裔均把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
主要作品 《论语》《大学》《孝经》《曾子十篇》
民族族群 华夏人
所处时代 春秋末年
本名 曾子,曾参
主要成就 承上启下,传播儒学思想
注音 ㄗㄥ ㄗˇ
去世时间 前435
相关典故 曾子烹猪、曾子避席、不受君邑
出生时间 前505
宗圣即曾子(前505~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中唐以后,随着孟子地位的上升,曾参的地位也随之步步升主。北宋徽宗时加封为“武城侯”,南宋度宗时加封为“国公”,元至顺元年加封为“宗圣公”,到明世宗时改称为“宗圣”,与孔子、孟子、颜子()、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10月12日(周敬王十五年、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三十二年)。公元前494年(元年)曾参,常随父学诗书,有“伏案苦读”之说。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躬耕于泰山之下,遇大雨雪旬日不得归,因思父母,而作梁山之歌。”(见《》)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十六岁的曾参拜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孔子的高才弟子病故,曾参就成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十五年),孔子呼而告之,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孔子亲以《》授曾参。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曾参二十七岁。是年,孔子卒,终年七十三岁。曾参若父丧而无服,守孔子墓。孔子临终将其孙(之遗孤)子思托付于曾参。公元前476年(鲁哀公十九年)曾参三十岁。三年守墓过后,孔门弟子子夏、子游、子张认为有若面貌很象孔子,要把有若当孔子来事奉,强叫曾参同意。曾参拒绝说:“这样做不可。老师的德行象长江的水洗过,象秋天的阳光晒过,清净洁白,无以复加,怎么只求面貌象似呢?”(见《孟子?》)公元前475年(鲁哀公二十年)曾参三十一岁。父病故时,曾参“泪如涌泉,水浆不入口者七日”,以后“每读丧礼则泣下沾襟”(见《》)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曾参三十八岁。武城大夫聘曾参为宾师,设教于武城(今山东平邑城南40公里曾子山下)公元前456年(十一年)曾参五十岁。时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曾子皆不应命。公元前455年(鲁悼公十二年)曾参五十一岁。鲁悼公十三年(公元前454年)曾参五十二岁。公元前446年(鲁悼公二十一年)曾参六十岁。与子夏、等设教于一带。[2]公元前436年(鲁悼公三十一年)曾参七十岁。是年,曾参有病卧床不起,把弟子们叫到跟前说:你们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和手,都保全得很好吧!我一生正象《》上 说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谨慎,以保其身。从今以后,我知道身体能够免于毁伤了。小子们,要记住啊!并且他自言自语地说,君子修养之道贵在三条:“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这三条我能做到吗?始终不忘修养功夫(《论语?泰伯》)公元前435年(鲁悼公三十二年)曾参七十一岁。一天夜里,病危中的曾参,突然想起身下铺着一领华美的席子,是鲁大夫季孙氏送给他的。他认为,自己一生没做到大夫,不应铺大夫的席子,于是就招呼儿子们把席子换下来。没等换上的席子铺好,他就去世了,终年七十一岁。葬于南武山西南的玄武山下.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百科兴趣圈
{{if list && list.length}}宗圣姓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读音:zong sheng。名称:宗圣姓(古代复姓)。帝舜的纳言官,居羽山,娶金阳氏女,生鹿黎,鹿黎生青蛰,青蛰在夏后氏时,居住在鬼方妙乐之丘,建立了妙乐国,传十五世至净德,因慕祖先之德,自称宗贤祖圣,以宗圣为号,后世子孙便以宗圣为姓。
宗圣姓女帝娲皇之裔
据宗圣氏族谱渊源考载:帝舜时有娲皇苗裔龙,名曰正泥,姓女氏,是帝舜的纳言官,居羽山,娶金阳氏女,生鹿黎,鹿黎生青蛰,青蛰在夏后氏时,居住在鬼方妙乐之丘,建立了妙乐国,传十五世至净德,因慕祖先之德,自称 宗贤祖圣,以宗圣为号,后世子孙便以宗圣为姓。
宗圣姓源自宗国
春秋时有宗国,宗国的国君本姓偃,战国时,宗国国君的庶子臣与其兄争夺国君之位落败,为避追杀,逃到了圣邑。因为心怀故国,便将宗国的国号加在姓名前,称宗偃臣。后来又因为身在圣邑,始终不忘圣邑的庇护之恩,便又将宗国的国号 宗 字与圣邑的 圣 字合在一起,称宗圣氏,后来有人以此为姓。
宗圣姓道教圣地宗圣宫
光启年间,宗圣宫道士在大门外拾获一名男婴,送给附近一位老妪收养,宗圣宫道士每月以纹银相供。男婴长大后,为报答宗圣宫道士和老妪的养育之恩,便以宗圣为姓,取名金男。后官至后梁左翼。  [1]
.查字典[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宗圣观碑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宗圣观碑是唐武德9年的文物,位于陕西省周至县楼观。
(唐)欧阳询撰序并隶书,(唐)陈淑达撰铭
唐武德9年(626)2月15日
陕西省周至县楼观
拓片原物状况
尾中统三年成志远刻跋
顾千里、瞿镛藏拓额阳文正书同首题,此本失拓
书体与行款
装裱获得方式
丁惠康捐赠
数目与尺寸
1张204×87cm
undefined undefined
.国家图书馆.[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曾皙_百度百科
曾?,又称,字子?,春秋末年南武城(今属山东)人。他是宗圣之父,早期弟子,笃信孔子学说。《先进》记载,他在谈志向时,希望“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感叹道:“吾与?也。”
禹的第五代孙少康封他的小儿子曲烈(子爵)于?地,建立()(缯国故址,在今山东省西北,原名“缯邑”,以当地多产丝织品而得名)。历经夏、商、周(改为)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称曾氏,此为曾氏得姓之始。从曲烈至巫改为,经历54传至巫,57传至,58传至曾参。
曾点(、曾皙),字皙,是?太子巫的曾孙,是宗圣的父亲,是的早期弟子之一,妻子上官氏。
曾皙家族世系
世祖(又名)
世祖鲧曾(鲧的)
世祖鲧祖(鲧的)
世祖鲧父(鲧的父亲)
世祖鲧(颛顼的)
(世称或,本名,)
……(,待考)
三()太子巫之子:其名失考
二世祖()太子巫之孙:其名失考
():即,他是太子巫的,,生
(前505年-前435年):时期人,尊称“”“”,字,卒年71岁;妣公羊氏,敕封,生三子:长子、次子、第三子
2世曾元:字子元,仕于鲁国,配高阳氏生长子;侧室侯氏生次子曾中
3世曾西(前444年-前369年):字子照,从曾申学《诗经》,仕于鲁国,周威烈王元年,见任魏文侯教席之卜商(子夏)于魏国西河,魏文侯欲官之,不受而去;配左氏,生长子曾钦;侧室诸葛氏生二子:曾铎、曾锡;后世追封镇江侯
4世 曾钦:字子敬,官都检大夫(都检吏),配谷梁氏生长子曾旦;继室周氏生二子:曾庄、曾筐;
5世 曾旦:字若得,任徐州刺史,封平海侯,配卜氏生长子曾羡;继室欧阳氏生次子曾美;
6世 曾羡:字学余,娶缪氏生曾遐,任抚州都提点、平阳徐州刺史;
7世 曾遐:字子盛,官?邑太守、扬州刺史;娶言氏生二子曾炜、曾盈;
8世(前274年-前189年):字子美,官至汉尚书,配郯氏生一子:曾乐;
9世:字训韶,官至山阴县令,因功封都乡侯,配周氏生长子曾浼,继娶洪氏生次子曾况;
10世 曾浼:官东阳太守、上谷太尉,娶伏氏生二子:曾旃、曾光(曾光裔子曾枋徙居长沙);
11世 曾旃:字仲劝(伸勤、仲功),官至中垒校尉、冀州太守、太子东宫使,配鄢氏生一子:曾嘉;
12世 曾嘉:官安县主簿,配郑氏生二子:曾宝、曾顼;继娶欧阳氏;
13世:字惟善,任武威太守、车骑侍郎,配欧阳氏生长子曾琰,继室王氏生二子:曾璜、曾景;
14世 曾琰:官提举副使、冀州御史、武城太守、车骑侍郎,封都乡亭侯;配邬氏生二子:曾据、曾援;
15世(前42年-公元?年):娶陈、刘二氏,刘氏为汉宗室;官冀州御史,汉平帝封他为都乡侯,有功加关内侯;因耻事王莽,于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十一月十一日,集合全族二千人自山东南下渡长江,避于豫章郡,家江西庐陵县(今吉安市永丰县)吉阳乡,复迁至莺迁乡,卒葬于吉水仁寿乡;东汉明帝永平六年(63年)三月十五日,追封吉阳郡公,二室均受封吉阳郡主,刘氏封吉阳郡一品夫人;他是江右吉阳房祖,为蕉岭曾氏第一迁;有二子:曾阐、曾?
16世 曾阐:配文氏生长子曾植,侧室王氏生三子:曾横、曾茂(懋)、曾楫,葬庐陵县吉阳乡
17世 曾植:官谏议大夫,配李氏生长子曾耀,继室箫氏生二子:曾炯、曾柄;葬仁寿乡
18世 曾耀(曜):一作“”,东时任、福州刺史、御史谏议大夫,配胡氏生长子曾培,继室文氏生次子曾城;葬吉阳乡祖山趾南
19世:字本固,配陈氏生长子曾德,同葬庐陵南?坪;侧室张氏生二子:曾行、曾徵,张氏葬鱼山
20世:配董氏生二子:曾?、曾珍;葬仁寿乡
21世:字贵文,曹魏时任中郎将军,配宋氏生二子:曾焕、曾震;继娶朱氏,生一子:曾忽;葬仁寿乡
22世 曾焕(涣):西晋景阳侯,配刘氏生二子:曾梓、曾耀;葬仁寿乡
23世 曾梓:字伯其(?),配丁氏生一子:曾勰(协);葬仁寿乡
24世 曾勰(287-364):晋朝镇南将军司马,于广州击破前交州刺史张琏叛军,配文氏生子曾端,葬荆田乡斧形山
25世 曾端:一名瑞仁,字正亦(冀),配胡氏生二子:曾铉、曾宏(字道始)
26世 曾铉:字道远,官至大司马,配箫氏生一子:曾海;葬仁寿乡
27世:又名曾炅、曾吴,字海道,官黄门侍郎、裘州录事参军,配杨氏生二子:曾横、曾椅
28世 曾横(?):配谢氏,生二子:曾兴、曾田;葬仁寿乡
29世:字兆发,配张氏生长子曾隆,罗氏生二子:曾陈、曾陂;葬荆田乡斧形山;唐太宗贞观六年(633年)闰八月十八日,中书令温彦博、太子舍人高士廉奏请命曾氏定谱,曾氏唐谱自曾兴始
30世 曾隆:字迪惠,配宋氏生一子:曾钧;葬上罗浣
31世(597-650):字洪举,官(唐朝)给事中,配王氏生一子:曾谋;葬荆田乡斧形山
32世 曾谋:字以中(忠),配高氏生二子:曾丞(卺)、曾巴;葬仁寿乡趾南
33世 曾丞(卺):官至(唐朝)司徒、司空兼尚书令,自庐陵吉阳乡上黎堡徙螺丝岭凹宅后里小崤凹大中坑,再迁永丰,为永丰房祖,娶何氏,与何氏合葬石狮岭上窑?蜘蛛形;继娶罗氏,葬庐州吉荻搪;有三子:曾?、曾旧、曾略,各衍一房,曾圭为庐陵、吉阳房,曾旧为乐安、临江房,曾略为抚州、南丰、临川房
34世 曾?:生五子:曾宽、曾绰、曾丰、曾晖、曾隐
34世 曾旧:生三子:曾德、曾?、曾宥
34世 曾略:生一子曾炀
35世 曾宽:仍居吉阳上黎堡,死后,葬二十都鸡公山;配何氏,生一子:曾庄
36世 曾庄:字子莅,官吉州都押衙,葬仁寿乡;配萧氏,与其合葬;继娶张氏,葬山湾高坑;生一子:曾庆
37世:仕唐为御史大夫,立朝鲛直,远近惮之,卒葬荆田乡斧形山;配邹氏,生二子:曾伟、曾骈
38世 曾骈:曾庆次子,官御史大夫,配王氏,合葬荆田乡斧形山,生一子:曾耀
39世 曾耀:官南唐宫检司旋为真州刺史;配刘氏,合葬上查,生一子:曾崇范
40世:字则模,官南唐太子洗马,家富与籍有名一时;配刘氏,合葬仁寿乡;生二子:曾延膺、曾延茂
41世 曾延膺:字膺修,官荫授御使兼资库使陛左班殿,直果州兵马督监;生于同光癸未年四月十一日,于端拱戊子年卒于京,归葬永丰县南源添井湖;配魏氏,葬永丰藏陂蛇呼向,生五子:曾频、曾顼、曾页、曾颜、曾硕
42世 曾硕:字子沅,号伟夫,淳化壬辰进士,官黄州从事、南雄州军事判官、荣州观察判官,旋任大埋寺丞知、永寿导江县事,累阶朝奉郎;生于显德丁巳年,卒于明道壬申年,葬吉水仁寿乡原栗山院背,后迁厝永丰县泷云乡六都?下阙家屋背后;配江氏,葬青赛郭家庄;继娶省氏,葬伴前江氏则;有六子:曾?、曾翰、曾晁、曾顺、曾资、曾淑
43世 曾?(曾承?):讳雍,生于雍熙乙酉年,卒于嘉佑丁酉年,葬六都马蹄州高丘?下雄鹅挽水形;配张氏,生一子:曾敌
44世 曾敌(曾万敌):字惟仁,生于祥符己酉年,卒于熙宁乙卯年,葬坳上;配徐氏,生子一名:曾整
45世 曾整:字容庄,生于景佑甲戌年,卒于元符己卯年;配罗氏,生一子:曾九思
46世 曾九思:字成义,生于嘉佑癸卯年,没于绍兴壬子年,葬西源;配罗氏,生一子:曾纹杰
47世 曾纹杰:字卓庵,生于元佑丙寅年,没于绍兴乙亥年,葬西坑;配季氏,生一子:曾浩古
48世 曾浩古:字徽柔,号信前,生于大观己丑年,于淳熙乙未年没,葬下边屋后;配刘氏,生一子:曾尚忠
49世:字省己,好学力行,孝友著于郡邑;生于绍兴甲子年四月十三日,于嘉定壬申年十月十七日没,葬西坑仓库?;配张氏,生二子:曾敬父、曾教父
50世 曾敬父:字存诚,号恪恭,邑庠生,最孝,竭力事亲,野鸟来巢,生于淳熙丙申年十月初三日,于淳佑戊申年十一月初七日没,葬山坑飞凤形;配江氏,生三子:曾德、曾益、曾美
51世(曾元德):讳旋吉,郡庠生,生于嘉定辛未年六月十九日,于景炎丁丑年三月一日没,葬屋后,配黄氏,葬渚原飞凤形;生二子:曾价翁、曾福翁。其八世孙质粹于明嘉靖年间,复归山东承袭世爵,始为大宗房中兴祖
52世 曾价翁:讳琢,邑庠生,生于淳佑己酉四月十五,葬本里庵前象形;配姚氏,葬晒网形;生一子:曾霖
53世 曾汝霖:字雨苍,生于至元辛卯年二月初一日,于至正癸卯年七月十三日没,葬西源;配宋氏,生二子:曾崇文、曾崇学
54世 曾崇文:字益雅,生于泰定甲子五月初四日,于洪武乙亥闰九月廿七日没,葬马源下店乌鸦抱田形;配罗氏,生一子:曾利宾
55世 曾利宾:字翼辅,邑庠生,孝有忠厚,旎与乡里,生于申酉年六月廿四,于宣德己酉年十月廿四日没,葬杨叶信坑燕午抱梁形庚山甲向;配钟氏,生三子:曾志、曾世、曾佐
56世(曾辅志):字思修,邑庠生,生于永乐丁亥年五月初九日未时,于景泰乙亥年二月初十日午时没,葬本里小南蛇形;配张氏,生于永乐甲午年四月十八日,于成化丁酉年闰二月初四日没;生四子:曾德、曾?、曾端、曾庄
57世(曾德胄):字好懿,邑庠生,配彭氏(籍马源),生四子:曾衡、曾充、曾用、曾治
58 世 曾用(曾奋用):曾德第三子,字志行,号则庵,邑庠生,配金氏,生二子:曾粹、曾青
59世 曾粹(,-):字好古,号南武,世居吉安永丰;初以衣巾奉祀,己亥蒙授翰林院五经博士,仍与世袭;配杨氏(籍永丰县温坊),生一子:
60世曾昊:早卒未袭
61世 曾继祖:字绳之
62世 曾承业:字洪福,万历五年袭
63世 曾弘毅:字泰东,崇祯元年
64世 曾闻达:字象舆,崇祯十四年袭
65世 曾贞豫:字麟楚,康熙七年袭
66世 曾尚溶:字汇伯,康熙二十九年袭
67世 曾衍肃:字雍若,雍正二年袭
68世 曾兴烈:字起祚,乾隆四年袭
69世 曾毓尊:字注瀛,乾隆二十六年袭
70世 曾传镇:字巨山,嘉庆元年袭
71世 曾纪琏:字仲鲁,袭不久,因事革职,并不准其后承袭
71世 曾纪瑚:字六华,嘉庆十八年袭,曾传镇之弟曾传锡的长子
72世 曾广芳:字汝徙,早卒未得承袭
73世 曾昭嗣:字伯续,系曾纪瑚次子曾广莆长子,过继给曾广芳;早卒未得承袭
74世 曾宪?:字奉远,清光绪十二年袭
75世 曾倩源:字养泉,原名庆源,因“庆”字犯37代祖讳,故改作“倩”
76世:字静斋,民国廿四年改封宗圣奉祀官
77世 曾祥符:曾繁山嗣子,其为:曾纪瑚-曾广莆-曾昭吉-曾宪祜-曾庆潼-曾繁琪-曾祥符;生于1946年,幼年承袭宗圣奉祀官
78世:曾祥符长子
79世 曾德宗:曾令光之子
曾皙相关记载
曾点,字子晰,亦称曾晰、,鲁国武城(今属山东平邑)人。生卒年月不详。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与颜回之父颜 无繇、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 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 载 他和、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孔子听后大加赞赏,喟然叹曰:你和我想的一样!鲁国大夫季 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曾点墓在其故里南武城。
曾皙相关文章
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 ----《?先进》
、曾?、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后。曾?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朝他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听着瑟声铿的一声,推开瑟,站起来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留在后面。曾?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说:“您为什么笑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子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人,那谁能去做大的赞礼人呢?”
企业信用信息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