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才能带着黄金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疆场,建立功勋

六年级上册语文日积月累意思
篇一: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日积月累和解释 人教版上册语文1-8单元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 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
本次“日积月累”是有关描写大自然的诗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优美诗句,感受清新而有情致的大自然,了解诗人借大自然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从字面上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高尚的情操更能感召年轻一代。 第二句,造物即造物者,指天。整句诗的意思为:天没有言语却有情意,每当寒冷过去便让我们觉得春天已来临。 第三句的意思是:今天晚上,我格外地感觉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还听到透过绿色窗纱传来的春虫的叫声。 第四句讲了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用笛子吹奏的《折杨柳》的曲调,于是感慨到: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让我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 第五句,这是陈与义从汴京去襄邑途中作的诗句。意思是:躺在船上看满天的云没有动,殊不知,云和我一起住东飘去。 第六句的意思是:不是偏爱菊花,是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菊花开过,大自然中再没有其他花开放了。 第二单元: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 金)第一句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名言。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的爱。 第二句是日***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文集》英文版写的序言中一句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话语,体现了***同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他这种无限高尚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句选自鲁迅的《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文中他分析中国的国魂有官魂、匪魂和民魂三种,他认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第四句选自巴金的《随想录》,体现了巴金对祖国、对人民深沉而执着的爱。 第三单元: 轻诺必寡信。 《老 子》 民无信不立。 《论 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 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礼 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原氏世范》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意思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
第四单元: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以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语言,让学生充分领略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意思是说地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这是1999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意思是: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要拯救人类自己的生命,唯一的途径就是拯救地球,减少破坏。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正如人类只有一次生命。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只希望留存这方寸之地,给子子孙孙以耕种之用。意味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保护好现今的土地。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意思是:人类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却需要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因此要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不能随意浪费、破坏。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意思是说要共同行动起来,一起来珍惜、爱护有限的自然资源,不破坏、不毁坏,共同营造绿色家园,确保生命成长。 第五单元: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 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 乡》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这部分安排的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第一句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写照。“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冷对”,冷落对待。“千夫指”,原意是许多人的指责,源自《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这里比喻敌人的指责。又,“千夫指”为千夫所指,千夫指的,也就是人民的公敌。“俯首”,低头,表示听从的样子。“为”,做。“孺子”,儿童。“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爬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儿子不小心跌倒时,把齐景公的牙齿挂折了。因而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由此称齐景公为“孺子牛”。这里比喻人民大众的牛。“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句话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二句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鲁迅以此启发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开创美好未来。教学时可让学生联想“路”的引申意义。 第三句是“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崇高品德的体现,这句话教育我们要向鲁迅先生学习,乐于奉献,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第四句话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如同生命一般宝贵。鲁迅的一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他曾对许广平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有时在病中,一边吃药,一边为青年看稿,校稿,用心血一滴一滴地培育着中国的未来。关于珍惜时间方面的鲁迅名言还有: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最后这句话说明广泛阅读、博览群书的好处。鲁迅用蜜蜂酿蜜打比方,从正反两方面申述自己的看法,说明了只有读更多人的著作,阅读面广一点,才能得到多方面的知识。 第七单元: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写的《马诗》共二十三首,此诗是第五首。这首诗通过咏马、赞马以及感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此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特别有意味。“燕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钩”,是一种弯刀,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含有思战斗之意;“何当”,何时才能够。“金络脑”,用黄金为饰的马笼头,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这首诗的大意是: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燕山山头弯弯的月亮像钩子一样挂在天空。什么时候才能戴着黄金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第八单元: 雕梁画栋
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引人入胜 古色古香
余音绕梁 不落窠臼
雅俗共赏 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 曲高和寡
妙笔生花 阳春白雪
笔走龙蛇 不同凡响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16个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教材“艺术的魅力”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有关于音乐方面的,有关于绘画方面的,有关于建筑方面的,有关于书法方面的,有的成语可以同时运用到多个领域。 成语故事 “响遏行云”,“响”,声响;“遏”,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响遏行云”指声音高亢以致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以形容声音嘹亮。教学时,应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由学生自己读懂成语故事。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可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积累。 篇二:六年级上册语文日积月累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汽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 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 缜)
第二单元: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地祖国和人民.(***) 唯有民族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新进步 (鲁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 金) 第三单元: 轻诺必寡信。 《老 子》 民无信不立。 《论 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 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礼 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原氏世范》
第四单元: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第五单元: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 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 乡》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就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太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量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 第七单元: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第八单元: 雕梁画栋
雅俗共赏 美不胜收
别具一格篇三: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词语盘点、日积月累 十一册词语盘点、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词语盘点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 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 演奏
探索勤勉漫游亲吻 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
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恶作剧奇妙无比 不拘一格 年过花甲 日积月累 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3、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4、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5、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6、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第二单元 词语盘点 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 泥浆 岔道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居庸关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惹人讥笑 寝不安席思潮起伏可见一斑
勘测调节沉闷分享抚养春节热烈刚劲领略复苏先驱迷恋
装点 惊叹碧空如洗波涛起伏水落石出百折不回牙牙学语
日积月累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鲁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他,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第三单元 词语盘点 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
悠悠 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
湿淋淋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缝缝补补大吃一惊
残疾瘦削宽厚张皇竭力泰然强制茫然劝阻焦黄着迷耐心
修理如愿流连忘返身无分文溜之大吉十指连心怒目圆睁兴高采烈
日积月累 1、 轻诺必寡信。《老子》
2、 民无信不立。《论语》
3、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4、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也,人之道也。《礼记》
5、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第四单元 词语盘点 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
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 目睹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
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
眷恋 和蔼可亲闪闪发光
葬礼主持语调悲剧治理归宿荡漾领悟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纷至沓来 世外桃源从天而降生命垂危风雨同舟
日积月累 1、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第五单元 词语盘点 厨房刺猬畜生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
阴暗低微 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明晃晃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
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
艰苦软绵绵
牛毛细雨 结结巴巴 大病新愈
日积月累 1、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2、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3、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4、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5、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
第六单元: 1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春夜喜雨 【唐】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第七单元 词语盘点 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日寇华贵英武气概伤感
苍茫 石碑抑扬顿挫(转 载自: 唯才 教 育网:六年级上册语文日积月累意思)相依相随
震耳欲聋浴血搏杀 储备干脆失踪闲逛镌刻缘故黯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 直勾勾千方百计哭笑不得长途跋涉大摇大摆无影无踪
日积月累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第八单元 词语盘点 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属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
莱因河霎时间微波粼粼
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
降生模仿身段造就 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窃窃私语无言以对 抗议风度炼就毅力有朝一日大洋彼岸不解之缘
暗无天日眼冒金星 日积月累 雕梁画栋
引人入胜 古色古香
雅俗共赏 美不胜收
妙笔生花 阳春白雪
别具一格篇四: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日积月累的意思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日积月累的意思 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独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曲高和寡: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篇五:六上语文日积月累解释 六上语文日积月累解释 日积月累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字面上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高尚的情操更能感召年轻一代。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造物即造物者,指天。整句诗的意思为:天没有言语却有情意,每当寒冷过去便让我们觉得春天已来临。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今天晚上,我格外地感觉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还听到透过绿色窗纱传来的春虫的叫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讲了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用笛子吹奏的《折杨柳》的曲调,于是感慨到: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让我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是陈与义从汴京去襄邑途中作的诗句。意思是:躺在船上看满天的云没有动,殊不知,云和我一起住东飘去。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偏爱菊花,是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菊花开过,大自然中再没有其他花开放了。 日积月累二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名言。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的爱。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地祖国和人民.: 是日***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文集》英文版写的序言中一句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话语,体现了***同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他这种无限高尚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唯有民族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新进步: 选自鲁迅的《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文中他分析中国的国魂有官魂、匪魂和民魂三种,他认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选自巴金的《随想录》,体现了巴金对祖国、对人民深沉而执着的爱。 日积月累三 “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意思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 日积月累四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意思是说地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这是1999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意思是: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要拯救人类自己的生命,唯一的途径就是拯救地球,减少破坏。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正如人类只有一次生命。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只希望留存这方寸之地,给子子孙孙以耕种之用。意味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保护好现今的土地。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意思是:人类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却需要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因此要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不能随意浪费、破坏。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意思是说要共同行动起来,一起来珍惜、爱护有限的自然资源,不破坏、不毁坏,共同营造绿色家园,确保生命成长。相关内容:
三年级上册《测量》期末考点归纳人教版一、主要内容(一)数与代数数与计算: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原来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2.有余数的除法原来在第四册,现在因为除法整体后移,所以放在第五册。3.多位数乘一位数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4.分数的初步认识原来编排在第七册,现在因为数与计算的整体要求降低,所以提前到第五册。量与计量: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2.时、分、秒原来四册的时、分、秒内容现在分别分布在一、二、五册,本册主要认识单位“秒”,更强调学生对一段时间的体验。(二)空间与图形四边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三)统计与概率可能性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排列、组合)在二年级上册已有渗透,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二、各单元具体介绍第一单元  测量一、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质量单位:吨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三、编排特点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1分硬币的厚度帮助学生巩固1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4)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5)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6)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吨作单位。(7)单独编排“生活中的数学”。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P2的测量活动和P5第3题都是先估测再实测,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估测策略。四、具体编排(一)毫米、分米的认识1. 例1(毫米的认识)(1)学生先估测教科书的长、宽、厚,估测时学生都是以学过的“厘米”为单位。(2)实际测量时,教科书的长仍是整厘米,宽不能用整厘米表示,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比14厘米多8小格,比15厘米少2小格。此时学生还不知道“毫米”的概念,只要说出多几小格或少几小格就可以。量数学书的厚度时,不到1厘米,也使学生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3)此时,小精灵提出问题“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自然地引出产生“毫米”的必要性。(4)通过让学生数刻度尺上1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直接给出“毫米”的概念(通过观察刻度尺,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表象)和“1厘米=10毫米”的关系。(5)“毫米”表象的巩固:1分硬币的厚度。(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如储蓄卡的厚度、IP、IC卡的厚度。)(6)“毫米”的应用:自动铅笔的铅芯有0.7mm、0.5mm,降水量。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例子。2.例2(分米的认识)(1)通过两个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量课桌的长度,引出用10厘米为单位来量比较方便,突出出现“分米”的必要性。(2)直接用刻度尺直观表示的方法说明1分米有多长(建立长度表象)以及分米和厘米的关系。(3)米和分米的关系教材上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4)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分米的长度,巩固1分米的长度观念。3.练习一(1)测量(估测、实测):第1~3题。(2)利用生活实际巩固长度观念:第5题。(3)单位换算、计算:第4、6题。(4)实际调查:第7题。(二)千米的认识1.例3(千米的认识)(1)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2)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2.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3.例5(单位的换算)4.练习二(1)巩固长度观念:第1、2题。(2)单位换算、计算:第3、5题(第5题体现算法多样化)。(3)根据不同的距离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第4题。(三)吨的认识1.例6(吨的认识,吨和千克的关系)(1)通过童话情境引出主题。在解决“能同时过桥吗”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吨和千克的关系。(2)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回头解决一下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还可以说说其他的例子,如汽车的载重量是3吨,万吨巨轮,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想想1吨大米有多少(每袋25千克),让学生借助熟悉的物体的体积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2. 例7(单位换算)3.“做一做”第1题,吨在生活中的应用。第2题,利用计算和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4.练习三第1题,巩固质量观念。第2题,单位换算,计算。第3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第4题,实际调查,并进行环境教育。(四)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了解“千米”“千克”“吨”等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你知道吗”利用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五、教学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
相关内容: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期末考点归纳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和九义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1.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一单元。现在这部分内容在三册已经出现。2.原来按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连续退位的顺序编排,现在基本不教学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改革的步子更大。3.原来把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编排在加法和减法部分,并且验算的方法单一(加法只能用交换加数的方法验算,减法只能用差加减数的方法验算)。现在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更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并且验算的策略更加多样化。4.根据课标要求,万以内的加减法限于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更多位数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三、编排特点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1)加法:计算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种数。(2)减法:云南旅游。(3)加减法验算:购物。2.加强估算。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1)计算500-185时体现算法多样化。(2)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3)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出现例题。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情况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习中出现。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计算方法自己完成。四、具体编排(一)加法1.主题图(1)通过四类动物全球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统计,一方面为后面的计算问题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2)等学生学会后面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选择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计算,充分利用主题图。2.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1)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2)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这儿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并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奠定基础。(3)不再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3.例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1)题材仍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2)先估算后精确计算,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惯和能力。(3)把例2的连续进位加的原理类推到三位数加三位数,加以一般化(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的体现。4.P18“做一做”最后一题是三次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0,要求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5.练习五有各种形式的计算,从加数的位数来说,有三位数加两位数的,也有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从进位的次数来说,有不进位的,有一次进位的,两次、三次连续进位的。从形式来讲,有单纯计算的,也有结合实际问题计算的,还有改错题。第9题,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如果不考虑路程只考虑路线,可以采用多种走法,然后再根据路程选择最近的路线。要使整个路线最短,就要每段局部路线最短,其中,从家到邮局,从邮局到书店都只有一条路线,而从书店到超市的两种走法中,回到邮局再去超市的走法更近,从超市回家的路线中,不经过学校的走法是最短的。在比较两条路线的路程长短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估算的策略,如要比较75+329和440的大小,可以用80+330估算,要比较410+125与510的大小,只要想410+100=510即可。(二)减法1.例1(一般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1)借助于云南之游的情境,一方面,为自然地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机会。如,昆明的标志性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是三塔、丽江是玉龙雪山。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2)三个插图体现了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图中给出三个城市的相对位置及昆明到大理、昆明到丽江的路程,第二个图给出故事的具体情境,这是不涉及到时间、速度的最简单的行程问题,给出了出发点、终点、此刻位置、相对距离等要素,很自然地提出问题。第三个图是一个线段图,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种方式。从这个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种条件(如行走的方向、昆明到大理和丽江的路程、求的是什么,等等。)(3)也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教材上只是给出一种估算的策略,实际教学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如520-150。(4)笔算的详细过程教材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退位减法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来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5)和加法一样,教材上也没有借助直观的操作和动态的退位过程图来帮助理解算理。2.P23“做一做”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加法和减法都可以。3.例2(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减)(1)在例1的基础上改变数据。(2)教材上只列出竖式,具体计算让学生自己完成,编排意图同前,都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解决计算问题。4.例3(被减数是整百数的连续退位减)在这儿,教学的重点不是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的技巧,在这儿不作重点讲解。重点是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上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算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算法。5.练习六编入了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如第2、3题。第6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考虑三个点相对位置的不同可能情况,根据小明家、小红家在学校的同侧或异侧,可以分别列出减法和加法算式。(三)加减法的验算1.主题图提供了小朋友和妈妈一起购物,通过计算两个物品的总价,计算找零两个问题引出例1、例2的内容。把加减法验算同时放在加法、减法后面编排,有利于对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并且验算的方法也可以更加多样。2.例1(加法的验算)重点突出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三种:交换加数位置,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隐含的数学知识:加法交换律、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3.例2(减法的验算)同例1,突出验算方法多样性(两种: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4.练习七第8题,鼓励学生提问题,如学生可以提出某两种商品总价是多少,某种商品比另一种商品贵多少钱。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现开放性,如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时,第一个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然后再用精确计算解决第二个问题。(四)整理和复习1.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2.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复习。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加以解决,体现开放性。五、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2.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相关内容:
三年级上册《四边形》期末考点归纳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2.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3.长度的估计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三、编排特点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利用校园的情境认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树叶、教科书、小国旗、钟面)来认识和计算周长。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教材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涂色、分类、拉一拉平行四边形、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用长方形纸剪平行四边形、用七巧板拼图、实际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等等。这也是由几何知识的直观操作性决定的。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任意图形(包括不规则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一个一般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此外,通过对一般图形周长求法的探索,使学生经历长、正方形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四、具体编排(一)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主题图提供了一个校园的场景,图中有很多几何图形,其中包括很多四边形,如学校大门的推拉门上有平行四边形,人行道上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篮板是一个长方形,篮板上有一个长方形的框、羽毛球场地上有很多长方形、足球门上有长方形、梯形,远处教学楼的楼梯上有平行四边形、窗户是长方形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观察。有些名词,如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虽然没学过,但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要给予肯定。通过观察主题图,可以看到生活中有各种四边形。2.例1(认识四边形)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从而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认识长、正方形的基础,可以利用长、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归纳四边形的特征。这也是合情推理(归纳)的一种体现。可能有的学生一开始认为第三行第二个图形也是四边形,认识了四边形的这两个特征以后,就能正确地判断了。通过本例,学生对小学阶段出现的各种特殊四边形乃至一般四边形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一认识。3.例2(对四边形分类)(1)例1的目的是把四边形从其他图形中区别出来,例2是在四边形内部进行分类。(2)教材上给出了三种分类结果:A.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类,其他是一类。(突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四个角的特征。)B.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是一类,梯形是一类。(突出所有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特征。)C.长方形是一类,正方形和菱形是一类,平行四边形是一类,梯形是一类。(把第二种分法进一步细分,突出正方形和菱形四边相等的特征。)(3)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分法,但是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说出分的理由来。(如把平行四边形分成矩形和一般平行四边形两类,或分成邻边不相等的和菱形两类。)(4)通过本例,可以进一步感性地认识和区别各种四边形的特征。4.“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四边形,可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2题,让学生通过在钉子板上围不同的四边形,可以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矩形四个角是直角等特征。5.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下面的“做一做”(1)在前面认识四边形时,学生已经见过平行四边形,这儿是单独对它进行初步的认识。(2)通过校园里楼梯上和伸缩门上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小精灵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样的门能伸缩?”去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变形后仍是平行四边形)。(3)下面的“做一做”实际上就是对例1问题的回答。通过实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具有可变性,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固定,转化成两个三角形,就稳定了。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这一特性时,可以借助于生活中当椅子发生前后左右晃动时,只要在凳子腿上斜着钉一根木条就固定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6.围、画、剪平行四边形(1)前面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在这儿也不对平行四边形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来,然后让学生观察围出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它的边有什么特征,使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画平行四边形比围平行四边形稍难,要让学生结合围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来想应该怎样画。(首先确定一个顶点,再任意画出一条边,然后任意画出相邻的边,这样就确定了三个顶点,最后一个顶点就不能任意画了,要使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相等。)(3)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很多,教材上只提供了两种,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剪法来,而且要保证剪出来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四边形,不能仅凭感觉剪出来像平行四边形就可以了。7.练习九第3题,改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很多,体现开放性。第4题,让学生通过测量、比较探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特征。但只是初步的描述,以后还要学习更数学化的表述。(二)周长1.例1(概念)(1)给出一组实物和一组几何图形,实物有不规则的,有规则的。但这些实物和几何图形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封闭图形。(2)用描述性的的语言来定义周长。(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和图形的周长,有的是拿绳子把物体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有的是分别测量物体的各条边的长度,再相加。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求长、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2.例2(长方形的周长)体现了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但在这儿没有总结出(长+宽)×2的公式,学生只要理解了周长的涵义并会计算就可以了。3.“做一做”第2题可以看作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开放性很大,选取的物品表面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不规则,采取的方法也是开放的,可以直接测量,也可以先量再计算。4.例3(正方形的周长)编排方式同例2。5.“做一做”第2题解决的方式多样,可以看作一个新的2×1的长方形,也可以先算出两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再减去重合的两条边的长。6.练习十第3、4题都是实际操作的题目,体现开放性。其中第3题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周长的实际应用,如做衣服时要知道胸围和腰围。(三)长度的估计对长度的估计不是一节课上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估计,逐步培养起正确的长度观念。1.例4凭感觉画出8厘米的线段,完全依靠平时积累的长度的表象。画完后再用尺量一量,帮助学生重新建立正确的长度表象,培养估计的能力。2.例5(对周长的估计)涉及到对铅笔盒长、宽的估计,周长的估算,对彩纸长度的估计。估计完了以后,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计算一下,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修正自己的估计策略。3.“做一做”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估计哪条路线近些,哪条路线远些,再运用数学知识精确地判断一下(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有两条路线是同样长的,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第3题,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估计一下,可以直接估计,也可以先估计出一个人的臂展,再估算出5个同学拉成一圈的周长。第2小题也是同样。4.练习十一第2题,利用长度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给人的不同感觉,让学生先进行估计。然后,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第3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算策略。当长方形的一面靠墙以后,首先要从图上判断是哪一面靠墙,再计算。计算时,可以直接把其他三边长度相加,也可以用计算出来的周长减去该边长度。第4题,由于学生还没学习24÷2,所以在这儿还不能要求学生用周长的逆运算来解决。可以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来解决,如可以先确定一条边的长,如1厘米,再看另外一边,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解决。学生通过探究围出一个长方形后,可以启发学生有规律地围出其他图形(一边增加1厘米,另一边减少1厘米)。第5题,也是一个实践活动的题目。五、教学建议1.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课堂拓展到生活空间中去,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素材。例如,可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四边形。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几何知识的学习要借助于直观的观察、操作等手段,如平行四边形,要通过观察、画一画、围一围、剪一剪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对于一般图形的周长的探索,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长度观念的建立,首先是脑中要有某个长度的表象,而这个表象的建立要借助大量的观察和测量等过程来逐步建立。3.把握好教学要求。在这儿只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至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后还要进一步学习。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只是会计算即可,不要求用公式来表示。
相关内容: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期末考点归纳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2.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三、编排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通过主题图的展示,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使学生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本部分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3.体现弹性要求。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四、具体编排1.主题图教材上呈现了一个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图中显示了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情境,如每棵树之间都插着4面小旗子,跳绳的小朋友每4个人一组,篮球场上每5人为一组,黑板报下面的花每3盆摆一组,这些都为用除法计算提供了素材(因为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结果是整除还是有余数除法,要具体看被除数和除数的数量关系而定。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示,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就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例1(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3.例2(有余数除法)(1)采用例1情境的延续。(2)体现弹性要求,可以从图上看出结果,可以写成横式(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重点教学笔算,把横式和竖式对比,使学生了解余数的含义。(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4.例3(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2)具体教学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除数不变,改变被除数;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5.练习十二第2题,与例3有所不同,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以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第3题是有余数除法的一种变式练习。练习中还编排了一些乘加的题目,如第5(4)题、第8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乘加和有余数除法的互逆关系,为利用乘加来检验有余数除法打好基础。6.例4(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样体现弹性的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7.P55“做一做”体现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8.练习十三在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合理性。第5题,其中一个条件隐含在图中(每张桌子能坐4只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角度可以不同,可以用乘法算出9张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可以算出35只小动物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第6、7题都是要注意***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第6题,44除以5,商8余4,但实际需要租9条船。第7题,可以在教材问题基础上接着提问“到底需要多少个房间?怎样安排房间比较合理?”让学生以数学的解决为基础再结合实际的因素加以解决。第8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生活经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能简单地用总的枝数除以每束花的枝数,也不能凭某一种花的情况来决定,而是要分别考虑三种花的情况,再综合解决。五、教学建议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除法竖式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要让他们自己探索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教学时,也可以对表内乘除法进行适当的复习。
相关内容:
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期末考点归纳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3.简单的时间计算二、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三、编排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主题图中新年联欢晚会的倒计时。商场内钟表柜台的场景。上学路上花费时间的计算。学生的作息时间。商场开门、关门时间。火车晚点。调查50米跑花的时间等。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刷牙、整理书包等需要多少时间。和所有计量单位一样,除了重视单位的换算及相关计算以外,要更强调“观念”的建立。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练习十四第3题,第7题。四、具体编排(一)秒的认识1.主题图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教学时可以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看一下这个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每天新闻联播前面也有这样的倒计时,还可以拿一个钟让学生听一下“滴答声”,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2.秒的认识和“1分=60秒”(1)教材直接说明要用“秒”来计量很短的时间,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计量?”引出钟表上的秒针。教材上呈现了商场里钟表柜台的情景,图中的大部分钟表上都有秒针,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下。(2)接下来,学生利用不同的计时工具来进一步认识秒,并探索1分=60秒的关系。在这儿,有机械钟表,有电子钟表,还有秒表。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机械钟表上有三根针,秒针走得最快,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60格)时分针走1格,所以1分=60秒。在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钟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这个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3.P61“做一做”(感受时间的长短)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借助于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一年级认识的基本上都是时刻,在这儿逐渐渗透时间段的知识,为下面教学时间的计算做准备。第1题,让学生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一方面可以建立1分钟的长度观念,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1分=60秒的关系。第2题,1分钟能做什么,教材中列举了四个平时学生生活中1分钟活动的例子,并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来,如1分钟能从哪儿走到哪儿,1分钟能拍多少下皮球,游泳能游多远,等等。通过这些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能更真切地体验1分钟的长度。1秒比较短,学生不太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让他们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模仿着秒针的节奏念一下。实际教学时,还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说开始,你觉得1分钟到了就举手示意,看看谁对1分钟的估计比较准。(二)简单的时间计算1.例1(时间单位间的换算)计算2时等于多少分时,由于还没学习这样的乘法,所以,学生用加法计算即可。但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60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牢记。2.例2(一般的计算)(1)教材提供了学生从家出发去上学的情景图,利用钟面给出时间的起点和终点,让学生计算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计算时,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看分针走过了多少格,也可以用算式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比如,可以直接数分针走过了多少小格,也可以用3×5计算。(2)在这儿还只是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师在补充练习时也不要出跨“时”的题目,如6时40分至7时20分是多少分。3.P62“做一做”不要求学生用乘法来计算时、分、秒间的换算。4.练习十四第1题,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观念。第2题,判断大小,判断的方法可以多样化,有的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估算即可。如第1小题,只要知道90秒比1分多,不到2分,就可以了。第3题,实践调查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许多常识,如光1秒钟能传播多少路程,声音1秒钟能传播多远,飞机1秒能飞多远,1分钟一般正常呼吸多少下等。第4题,把认识时间和时间的计算结合起来,既要写出时刻,又要计算一段时间,算法多样,既可数格,也可计算。第5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第6题,估计时间,培养正确的时间观念。第7题,实际调查的题目,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可以结合电视预告的方式进行调查。而且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喜欢什么节目就选取什么节目进行调查,教材中要求调查起始时刻,还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时间段。第8题,利用学生的作息表进行时间的综合应用。第9题,联系自己的作息时间填一下,使自己更合理地安排生活。第10题,作为一个常识,使学生知道一般在短跑中运用比秒更小的单位,只要学生能通过时间的比较知道谁比谁跑得更快就可以了,至于这个单位是100进制之类的知识,不要求学生掌握。五、教学建议和以前教学时间概念一样。1.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2.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如可以拿一个实际的钟观察一下,秒针转动和分针转动的关系,数数1分有多长,等等。3.要加强对于一段时间的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实践活动:填一填,说一说一、活动目的1.巩固时间的认识。2.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搜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二、教学建议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个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2.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的合理之处,从而修正自己的作息时间。通过交流,发现别的同学作业完成得又对又快的原因,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3.教材上提供的只是其中的两个范例,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出别的涉及到时间的活动,如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等等。
相关内容:
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期末考点归纳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口算乘法A.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B.乘法的估算2.笔算乘法A.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B.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C.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D.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E.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二、教学目标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编排特点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游乐园买票问题。计算共有多少枝彩笔。计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开运动会时计算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计算运动场共能坐多少人。七仙女摘桃的神话故事。老寿星散步。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再出现“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这样的算理叙述,而是以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方式呈现。再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计算,不再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以前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时借助小方块,教学进位时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四、具体编排(一)口算乘法1.主题图呈现了一个游乐园的情境图,类似于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情境图。图中可以提出许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如可以计算坐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有多少人,坐摩天轮的有多少人。图中有一个各种游乐项目的价格表,可以计算若干人玩某个项目需花的钱数。提的问题可以很开放(学生可以自己设定条件,如有15人想玩过山车)。2.例1(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1)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2)以表内乘法9×2作为过渡。(3)计算2×10时体现算法多样化。A.10个2直接相加。B.9个2用表内乘法计算,再加一个2。C.把2×10看成2个10相加。(4)计算20×3时,只给出***,没有给出思考过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自己归纳出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的结论),引导学生将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表内乘法。3.P69“做一做”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对照排列,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口算乘法的规律。4.例2(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2)利用已学的乘法口算进行估算。(3)第一次出现约等号。(4)一方面要掌握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是用估算的结果进行判断。如果有32个同学参观,估算的结果是同样的,但判断却是不同的,所以在估算时还要分析实际的情况后再解决问题。5.练习十五第11题,是口算乘法的逆思考,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规律,只要思考哪两个数相乘得24即可。(二)笔算乘法1.例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重点是教学竖式)(1)体现算法多样化,有连加,有口算乘法(隐含乘法分配律),还有用竖式笔算乘法。(2)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所以,在右边的方框中给出了笔算的整个过程,并对每一步计算中各个数的含义进行了说明,使学生看到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左边给出了简写的乘法竖式写法,并标明因数和积的位置,使学生知道在了解了笔算乘法的步骤以后,可以采用这种简明的形式。(3)例题中只给出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让学生自己类推(下方的“做一做”中就对照编排了一、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三道例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这种迁移类推能力。)(4)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讨论,掌握竖式的写法。2.例2(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1)先估算再精确计算。(2)计算时,仍然采用多种算法。通过加法进位和乘法进位的比较,使学生掌握乘法时位的思想和方法。(3)与例1一样,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乘法放在“做一做”中,让学生运用类推能力进行计算。3.例3(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次连续进位)(1)先估算再精确计算(估算出范围)。学生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进一步用减法计算:240-24=216。(2)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两次连续进位计算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发展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4.例4(三位数乘一位数,三次连续进位)编排思路同前,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5.例5(0的乘法)0的乘法编排在这儿,是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做准备的。九义教材是出示三个空盘。现在借助于学生熟悉的孙悟空偷吃王母娘娘的仙桃的神话故事来引出0的乘法,由于乘法的意义学生已经掌握,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0和任何非零整数的积都得0的结论。至于两个0相乘,无法用乘法的意义解释,只是数学上一种完备的定义,不必向学生解释,只要学生用前面的结论加以类推即可。在“做一做”中,提醒学生注意区别0的加法和乘法的不同。6.例6(因数中间有0)(1)多样化算法,可以口算(类似于12×3的口算方法),也可以笔算。(2)要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思考当因数中间有0时如何计算。虽然0的乘法很特殊,但计算方法同前面。*练习题中也有三位数的个位和一位数相乘不满10的情况(502×3),要提醒学生用0占位。7.例7(因数末尾有0)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写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种写法更简便一些,再和整十数和一位数相乘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异同点。(三)整理和复习重点复习根据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数据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算法,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和能力。五、教学建议1.结合情境教学计算问题,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许多计算要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来进行学习,教材上没有专门出现计算法则的文字描述,教学时也不要求学生抽象地叙述法则,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提高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如果学生在理解算理上存在困难,还是应该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3.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估算,教材中处处渗透估算的思想,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起估算的意识和能力。4.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训练量。这部分内容课时减少了(原为17课时,现为12课时),主要是因为不进位的乘法删去了,教学的步子更大一些。但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因为这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做准备的,如果基础没打好,后面就会出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
用百度搜索本站内容
用360搜索本站内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