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观看不了,一打开就是灰白色ipad屏幕变成灰白色,还有一个拼图碎片,这是怎么回事?广告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由于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无法正常使用本网站功能,
其它关键字
作 者 推 文
[收藏此章节] [下载]&&
九十、碎片之Flash-back
  完全戒除药物成瘾后,有时会出现被称为Flash-back的闪回现象,就是药瘾忽然毫无征兆地再次发作。和闪现象类似,本来好端端的,一切安稳正常,脑子里有根弦却不知怎么的突然崩断了,然后整个人陷入癫狂、混乱。    这发生在仙道读大学三年级那年冬天。    在这之前,一切真的很顺遂。他和远渡美国的“女朋友”靠越洋***联系,最初一周至少通话三次。流川枫依然不喜欢对着***听筒长篇大论,每次都沉默好久,仿佛打***只为了听听对方的呼吸,“……我想你”掷地有声,千言万语囊括其中,只有他听得出他的苦闷,他还没有适应那边的生活,然后便又是长时间的沉默。就这样,通话费用着实成了一笔挑费,但他一直坚持打工加之有父亲寄来的生活费,还是负担得起。直到转年他的生日,“女朋友”寄来一台笔记本电脑当做礼物,开始通过电子邮件和MSN交流。那时无线网络尚未完全遍及,笔记本电脑需要和手机连接才能使用网络。在这之前,他已获知“女朋友”越来越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了。口语也练得差不多了,交流不再成为障碍,好像和隔壁的德国室友关系搞得不错,每周同去附近的餐馆吃几次饭,还认识了几个不知哪个街区的黑人青年,他们很粗鲁性格冲动,但请他们喝一杯廉价的汽水马上就称兄道弟起来,他们对种族歧视非常敏感,有次在街边篮架打球,围观的其中一个白人嘴里发出“嘘”声说了并喊了句不太友善的话,当地人并非都讲标准英语,一些类似方言的口语听不习惯就会造成歧义,两拨人直接发生了肢体冲突,最后把***都惹来了,不过他并未受牵连……这些都是“女朋友”通过邮件告诉他的,流川发邮件的习惯,每封寥寥几句就迫不及待发过来,隔上一会儿再写几句,赶上休息日,有时一天能发数十封,而他总是不厌其烦将支离破碎的事件拼接、整理起来,然后一次性回复一封长信。    “女朋友”找了份兼职,闲余时间开始打工了……“女朋友”在学校体育馆训练时不慎受伤,两个手指指甲掀了,暂时不能打字……“女朋友”和室友假期结伴到洛杉矶观光了,难得照了相……“女朋友”想变得强壮些,可就是怎么也吃不肥,不高兴了……“女朋友”特意买了双价值50美元的篮球鞋寄回来……“女朋友”详细描述亲临现场观看的NBA比赛某些细节,那次很可能有机会在场外和凯文.加内特握手,他的手和普通人的手有着怎样的不同呢,可是那种小女生疯狂追偶像的行为他怎么也做不到,又觉得和疯狂球迷一起蜂拥推挤会给加内特本人造成困扰,于是就这么按捺着激动和好奇心睁睁错过了难得的机会……“女朋友”寄来收集着迈克尔.乔丹精彩表现的画册珍藏版作为新年礼物……还有很多很多事,仙道也向他讲述自己在这边的生活经历,手头宽裕时寄去回礼,总之联络之频繁,交流之多,在此就不一一细叙了。    一切联系却在他升入大三的春天戛然而止,毫无征兆,自此流川枫音讯杳无。    他依然每天打开电脑,检查电子邮件,尽管一直没收到对方的发来的信息,他也会给那个熟悉的地址发去信件,自言自语;***也是隔一两天便打一通过去,虽然一直没有接通。他始终没有失望,亦没有往坏的地方联想。    “女朋友”假期一次没回国的原因,他隐隐了解,在当地的生活刚步入正轨,来回折腾免不了这个那个的麻烦手续,也不是想回来随时就能回来这么自由,况且又要打工,忍一忍吧,这事不能软磨硬泡,无理取闹。他想,反正每天都能隔着电脑屏幕交流,不就和近在眼前没多大区别吗?当然,触碰是触碰不到的,还有个欲望的问题。还是老办法,靠着妄想,一边想象一边自行解决。外面充满诱惑,他身边不乏女性,想必对方也是,不动心只是不想,即便对方不在身边,心灵依然被占据着插不下一根针,又怎有多余的心思考虑猎艳?    “女朋友”刚离开日本的头几个月,他曾借口看望小黄,到流川枫家拜访过几次,也是探望他的妈妈。那会儿,流川枫的妈妈向他透露过自己的想法,流川走后她想通了,决定把外孙小宏送到他母亲也就是流川枫的姐姐身边吧,还是这样好啊,小宏以后留在东京念书,小黄也一起带去,不会丢弃它的,而她自己,东京怕是待不惯,可这熟悉的家就只剩她一人,实在没什么值得牵挂的了,干脆回乡下老家陪年迈的父母安度晚年吧。半年多光景,流川枫家的房子成了空宅。    流川枫有关的事物就像要从他生命中抽离一样消失了。但是当时的他还是乐观着,照旧每天检查邮箱,对着固定的邮箱地址自言自语。比如说,参加了什么封闭式集中营,或者学校突然组织野营,再不然搬家了暂时没有网络也不通***,美国大着呢,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高度发达的大都市,类似的不能联络的可能性太多了,再等等呗,兴许“女朋友”会直接回国突然就出现在他面前,给他一个空前的大惊喜哩。    就在今年秋天,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    “女朋友”从来没去过纽约和华盛顿,也没有移居的打算,仙道一点也不认为他会罹难,他的名字又没出现在公布的遇害者名单上,好端端的干吗非要诅咒他遇难!没联系可是在这之前呢。    然而,他从没动过向流川枫的姐姐打听他去向的念头,一次都没有。继续怀揣乐观的态度等待流川枫同他联络。    这两年大学的生活也很顺利,一次都没有补考或是因学分不够而被迫重修哪一科,篮球队上届的学长毕业后,他慢慢在球队找到了位置,加之认真训练,在友谊赛和大学联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适逢假期,好友越野从东京回到神奈川,两人一起短途旅行几天,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偶尔结伴去酒吧和迪厅消遣一夜,好不快活。更值得欣慰的,他和家人的关系有所缓和、修复,二哥的情况好转很多,现在已经独立外出做做简单的工作了,继母对他的态度随之改善,去年圣诞节和今年新年,全家聚餐的气氛难得的轻松,父亲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总之,可以说顺风顺水吧。    可立冬后,准确的说,是在圣诞节前夕,他突然失眠同时出现了幻觉。    白天整日盯着笔记本电脑荧光屏,打开邮箱,直勾勾对着空白信纸发呆。到了晚上,坐在客厅窗前发呆,夜不能寐。    外面“咻咻”的才不是风声呢,而是黄金假面透过面具发出的笑声,这个法国大盗肯定还活着,正在深夜的街道上穿梭,窥觊着博物馆里的稀世珍宝,一定是的!书中结尾处只说发现了他逃亡时的飞机,并没找到他的尸体,他一定是利用巧妙的伎俩再次金蚕脱壳,继续去构思惊世阴谋了,肯定是这样,肯定没错,为什么非得认为他死了呢?为什么呢?即便是,他一定留有后人继承他的衣钵,戴着那能面具般、嘴部成新月行装的金色面具……听啊,听啊,黄金假面又在笑了!(出自小说《黄金假面》)    楼下经过的那个流浪汉,他是怪盗二十面相伪装的!那可是惊世罕见的乔装高手,如论男女只要他想伪装那就是惟妙惟肖,没人分辨得出,何况区区一个流浪汉,对他来说简直信手拈来。二十面相是被捕了,但越狱也是易如反掌吧,他肯定逃出来并暂时隐销声匿迹了,然后……然后……二十面相这是要去哪家美术馆盗取猎物?(出自小说《怪盗二十面相》)    哇!那个人更可疑!黑色西装,颀长的身材,削瘦的四肢……比起双腿走路,更习惯四肢着地吧?抬起头来,一定会看到那张双颊消瘦,面色紫黑的脸!一双眼睛在黑夜中绽放出蓝色的磷光,用猫科动物般长满肉刺的舌头舔着那湿乎乎的厚嘴唇,是人豹!那个传说中半人半兽的怪物!今天他要掳走哪家的姑娘?(出自小说《人间豹》)    天空中飘浮的那是云?不,不对,哪会有形状这么怪异的云呢?分明是烟花才对。是在帕诺拉马岛上空绽放的神奇烟花,那人类乌托邦上的冬天是怎样的,人工雕琢的自然草木也会凋谢吗?不,绝对不可能,乌托邦只有春天,永远不会迎来寒冷的冬天!(出自小说《帕诺拉马岛奇谈》)    ……    他还没到神志不清的地步,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不分昼夜满脑子都是乱步小说中天马行空的情节,被他称之为“乱步妄想症”。可在就医以后却得到一个极其普遍且乏味的病名——神经衰弱症,多教人失望啊,太没有创意了!    医生给他开了两种药瓶上满是洋文的药物,仔细叮嘱他服用时间和计量,服用后若症状没有减轻请再来就医。    一回到公寓,他便将两瓶药统统倒进垃圾桶。    然后拨打父亲的手机号码,接通后只有一句:我病了。    这次父亲当机立断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到镰仓。    医生的意思,药物控制只起辅助作用,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静养是关键,最好远离都市,这期间不要让患者承受精神上的压力。    父亲本意,在热海温泉一带找间民宿让他安顿休养。可他知道,若一直留在神奈川怕是不会好了。    他不得不再次搁置学业,申请休学,由父亲将他送回位于群马县的伯父家。    风筝的线断了。    父亲离开后,他一连几日把自己关在光线阴暗的和式客房内,唯一的光线来自于笔记本电脑白花花的荧光屏。他嘴里发出“呜呜”声,他没有哭,若是能哭出来反而会好些。    终究还是演变成了这样。让他成瘾的是相思之情,且从未戒除过。自从流川飞走后,积压在平静表面下的思念已到了极限,再也无法承载,在一瞬间有如洪水决堤般崩溃了。情绪以感伤完全不同的形式将自己变成了这副德行。    绑缚魑魅魍魉的桔梗印……背后背负的桔梗印,并非为了保佑他,而是为了将他牢牢束缚住。他到底也是魍魉啊,活在这个世上的都是魍魉,魍魉,魍魉……    直到堂姐闯进屋内,强行没收了笔记本电脑藏了起来。堂姐告诫他,不要总盯着电脑!她稍微打听了过,总是浏览网页什么的只会变得更加自闭,对他的现状没有一点帮助!    他说,我没有啊,我什么都没看,只是开着电脑放在那儿而已。    堂姐以更加强硬的态度拉他到外面散步,晒太阳。他没有激烈地反抗,没理由那么做,他又没疯掉,没丧失控制行为的能力,只是断了根弦的脑袋变得像氢气球般飘忽。堂姐快结婚了吧,听说伯父在托人为她寻找适合的相亲对象,也是,到了待嫁的年纪,一两年之内就会完婚吧?    再次入住伯父家,幻觉症状有所好转,但是脑袋还是轻飘飘的,感官麻木不仁,既不会欢笑也不会悲伤,仿佛任何事物都已无法触动他的情感,感受不到寒冷也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味觉和嗅觉似乎也丧失了,任何美味吃到嘴里都和白开水没区别,简直像具木头人、稻草人。    祖父从未对他的病症发表过任何看法,天气好的时候唤到他庭院教给他一些简单的手工活,人专注于一项手艺时就会自然忘记身上的烦恼。祖父年轻时曾立志成为匠人,虽然中途放弃了,可他依然喜欢钻研手艺活,尤为喜爱修剪盆栽和木雕。    他和祖父一起扎了新年风筝,祖父夸他做得不错,一会儿出去和堂姐一起放,为新的一年博个好彩头。    他端着风筝,翻来覆去地看,呆呆咧开嘴傻笑。    没有线绳拴着的风筝,飘飘摇摇,不知自己要去哪,亦不知自己想要什么,就这么在风吹雨淋中以残破不堪收场……宽木前辈,总算明白了你为何不想承担占卜师的责任,因为你的预言实在太准了!    亲戚们好像多少听闻了他的状况,来伯父家拜年见到他,说话小心翼翼有些闪烁其词,生怕哪句话说错会刺激他一样。真滑稽,这些人这副样子忒好笑了!他真的在笑,开朗地笑着和亲戚们夸夸其谈,对他们提到的人和事发表看法,看得出他们惊讶了,喏,脑袋这不清楚着呢,说话也没颠三倒四,这家伙不是挺正常嘛,看不出脑子除了毛病呀,看来言过其实了!哈哈哈!    在伯父家静养到四月,流川枫已失联一年。而这时,所有人都认为他已康复,完全恢复了正常,回归原来的生活没问题了。他没有刻意在人前装作正常,心里明白的,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变回原来的那个他了,只不过除了断断续续失眠,实在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而已。    堂姐游说了好几次,手机更新换代那么快,他那个黑色夏普虽然外观保持得挺新可型号早就过时了,换个新的吧,还特地拉他到商店挑选。    他婉转地谢绝了,不换。为什么?因为这手机是……没什么,不想换而已,没有特别的理由。    伯父将他康复的喜讯告知父亲,父亲从东京赶到群马,亲自将他接走。    ——不要着急回去上课,再去温泉疗养所调养一段吧,怎么样?    他回绝了父亲的建议,我没事了,你不必操心,回去工作吧,回到东京的家去吧。    又回来了啊,神奈川,久违了!    他去了横滨市立大学,不是为了申请复课,直接提交了退学申请。    为什么呢?不为什么,就是不想读了,哪来那么多理由!    他彻底什么都不在乎了,世间真正的诙谐者从不会以尖酸刻薄的面目讽刺这个世界反而用亲切幽默的态度笑看风云变迁,不受任何外物影响,不随之而去,这才是强者的面貌,讽刺的是自己竟以如此方式悟透了这个道理。    开始找工作。    某调查所的分公司事务所,他被无情地拒绝了。接待他的是个四十出头的矮胖男人,大圆脸,  厚厚的眼镜架在满是油光的鼻梁上,镜片后面一双目光锐利的小眼睛,脑顶头发稀疏,相貌给人猥琐男的印象。    ——你这样的人,我可见过不少!侦探小说中毒,骨子里幼稚的英雄主义,哼哼。这么说吧,我就直说了,你的外表不适合我们这行!想抓捕罪犯什么的,干吗不去考***学校啊,我说?噢,恐怕刑警你也做不来,顶多当个交警吧。呿,现在的电视剧太糊弄人,刑警跟我们差不多,我是说看起来,看起来,你明白吗?哪有英俊的,统统像恶鬼,长相嘛,泥水匠,木工头。外面太显眼的不行,肯定不行。    呵,没想到啊,当个调查员还要挑长相,太显眼不行,一定要平凡脸,大众面孔,不引人注意……他只为想为了将来成立私人侦探事务所积累经验,什么嘛,明智小五郎分明很英俊的。啊,猥琐男听到估计又要说他侦探小说中毒了。    自此,他不停地换兼职,每份都做不久,最频繁的时候一周换了三份。同家人,朋友的联系也渐渐减少了,好几位朋友甚至已断交。不知道究竟想干哪一行,做什么都可以,他只是不像停下来,只想不停地工作,工作,再工作。直到找到一份漫画编辑助手的活计,才多少稳定下来,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跑腿。    他的师傅是某少女漫画周刊出版社当红作者的编辑,由于每周都要连载,工作可谓相当繁忙,通宵达旦泡在老师的工作室里和助手们一起赶原稿是家常便饭。    “漫画这个行当嘛,就是这样的。曾经不知名的作者一旦走红自然要聘请助手,每周都要画出固定的页数,工作量相当大啊,压力也不小,编辑和助手当然要帮着想情节什么的,这要放在小说界,好像就成了作者的捉刀似的,不是很不好吗?但漫画不一样,特别是发型速度最快的周刊,这是很正常的,经典台词出自编辑或是哪个助手,即便公开了,也不会有人横加指责,助手负责画彩页,模仿老师的风格给读者画插图,很少有人不接受嘛!”    某天和老师商量过下回的连载情节已是深夜了,离开工作室,编辑师傅想喝上一杯,便带他来到常光顾的小酒馆,边吃烤鸡皮边闲聊。    “唉,我在这个行当已待了十多年,想想真可怕!嗯,我不是因为喜欢漫画,自己又没才能才入这行的,啊,不不,没有才能是真,但我喜欢幻想,总是控制不住想象力,能发挥的地方似乎也之后漫画界了吧,当年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应聘了,没想到一做就是这么久。”    “编辑是跟着作者受益的,反之可不成立!最初的时候要鼓励作者多画,一定得画,必须画,多画才有机会出头,一次被驳回了再画,千万不能放弃,驳回四五次,第六次可能就成了!能当上漫画家的,特别是能走红的,多少性情有点古怪,唉,不好伺候啊!作者走红了,广为人知了,编辑依旧默默无闻啊,也就工资稍微涨点吧,但,若是作者人气一直下降导致作品被杂志砍掉,那么编辑绝对要受连累,弄不好会被直接辞退。周刊嘛,人气就是一切!    “如今又是传真机,又是宅急便的,方便多了啊。嗯,不管怎么说,编辑的地位还是比十多年前提高不少,现在的新人投稿都要亲自上门,过去编辑差不多要对作者点头哈腰哩,别说截稿日必须亲自去取,彻夜等待,几乎每天都要到作者住处打招呼……唉,那才教辛苦哩!”    编辑师傅一口喝干杯里的啤酒,拿出无滤嘴香烟,吧嗒吧嗒痛快地抽起来。    “哎,小子!我问你,当初你来应聘,说是想对漫画感兴趣,喜欢出版业?是真的嘛!”    “诶,问你话呢!不吃不喝,想什么哩?没事发什么呆呀!这毛病不好,一定得改!”编辑师傅是个雷厉风行,快言快语的人,最受不了别人拖拖拉拉,看着就着急。    “啊,对不起。”他回过神来赶忙道歉。    “行了,行了!老板,结账!”编辑师傅挥了挥手。“不想说话就算了,好像我强迫你似的。回去睡觉吧,干我们这一行都是昼夜颠倒。”    “是,真是不好意思。”他再次点头致歉。    正因为彻底夜不成眠了他才找了这份相应的工作,但这理由还是不讲为好吧。他不是漫画家,怪异不会被人们原谅,只能尽量掩藏起来。    他还住在高中时的公寓,手机和手机号码多年不曾更换,照样每天检查电子邮件……不离开神奈川,继续这样做的原因,思念已崩溃,无论是否怀有侥幸或抱持希望,都不会消失的。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放心吧,最后肯定不会是BE的啦~~~太晚了,于是小剧场就偷偷懒啦~~~~┑( ̄Д  ̄)┍( ﹁ ﹁ ) ~→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读点击:
晋江APP→右上角人头→右上角小框
↑返回顶部
第90章 九十、碎片之Flas
作 者 推 文
更多动态>>
地雷(100点)
手榴弹(地雷×5)
火箭炮(地雷×10)
浅水炸弹(地雷×50)
深水鱼雷(地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有三个人同一时间,从太平湖打捞了三个老舍?_凤凰文化
有三个人同一时间,从太平湖打捞了三个老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又临近了8月24日&&老舍的忌日。这个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异常普通的日子,对我却早具有了一种浓郁的历史的&罗生门&意味。它时而明晰,时而
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又临近了8月24日&&老舍的忌日。这个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异常普通的日子,对我却早具有了一种浓郁的历史的&罗生门&意味。它时而明晰,时而模糊。有时,我觉得离它越来越近,但瞬间又仿佛觉得它渐行渐远了。我多么希望能成为一个幸运者,可以捕捉到历史的影子。原题:日大学&浮山讲坛&文: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1.历史是我正努力从中醒来的一场噩梦我是1993年开始从追踪采访调查老舍之死,切入来研究老舍的。刚开始想法极其简单,就是想找到跟日老舍先生生前所在单位北京文联遭受红卫兵批斗相关的亲历者、见证人,通过对他们的采访,记录他们的历史文本叙事,我觉着可能会反映出历史的真相。于是,从1993年开始,历经11年,不断地寻找见证者、当事人,随着一次又一次的采访,我的困惑一次又一次增加,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我对于历史的迷惑,又稍稍地变得清晰起来。我经历了一段可以说是对历史的迷途时期,把我领到了混乱之中。我被历史弄迷惑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知道该相信谁。可以说,我对老舍之死的研究,使我的历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老舍之死是一个文人非正常死亡的文化事件,也可以说是一个政治事件,但是要将它还原,需要借助于口述史的叙述。而口述史的叙述来自于不同之口,口口非常复杂。我们现在讲到那个&古&字,&古&字怎么写?十口相加为古,就是口太多,口口相传,把别人的口述逐一记下来,这就是产生文字最初时候的历史。历史是什么,可以任人随意打扮吗?你抹一把,我抹一把,历史就五光十色了?可哪个才是真正的历史,从哪个涂彩之中才能追本溯源,贴近那个历史的史实真相呢?不知道。也许正因为此,20世纪爱尔兰伟大作家乔伊斯在他享有天书之誉的《尤利西斯》一书中,借主人公之口说出了他对于历史的见解。我十分心仪这句话,他说&历史是我正努力从中醒来的一场恶梦。&我一直在做这样一个梦,到今天为止也还没有醒来。不知道大家听完这场讲座,是沦入了梦中,还是能使你从梦中变得清醒一些?人人各异,看待事物、看待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因而对于人与事的理解也不一样。美国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的开创者约翰&迈尔斯&弗里教授,他写了一本书叫《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这本书是引导我从老舍之死的采访追踪向探询口述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切入点。看这本书,我首先直观地感受到口头诗学与口头史学具有相似的可比性,在某种程度上两者还是兼而有之的。弗里先生在书里举了很多的例子来说明许多民族最早的文学创作样式,几乎都是像《荷马史诗》那样的英雄史诗或神话传说。而且,大多是现代民间口头承传经过长期的累积形成确定的文本创作。1925年,美国年轻的古希腊文学专家米尔曼&帕里开始对《荷马史诗》产生浓厚的兴趣,认为这两部被后人称为伟大史诗的总数约达两万八千诗行的叙述作品《伊利亚特》和《》,远非荷马一人所能创作,而肯定是希腊人集体的遗产。事实上,在荷马时代稍后不久的岁月里,关于谁是荷马,他是什么时候创作出那些我们惯常归功于他的诗作的,就已经成为悬而未决的公案,变得扑朔迷离。由于没有留下关于《荷马史诗》创作者的确切记载,后世的学者们只能根据零星的线索,来做各式各样的主观推断。主要形成了分辩派与统一派的争端,即&荷马多人说&和&荷马一人说&两个截然对立的学术派别,即有人主张《荷马史诗》是很多人写的,历代累积的,不断地积累,不断地传说,然后到了荷马这儿,他是一个修订、写定者。还有的人认为,《荷马史诗》就是由荷马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双方各执一词,没有更实证的考证来证明,学术探索步履维艰。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帕里同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或思想者一样开始做口述史的田野调查采访。开始是自己,后来跟他的学生一起深入到口述史流传风气很浓的前南斯拉夫地区进行实地的考察,田野作业,发现《荷马史诗》中有相当多的高度程式化的&特定形容词&,这些高度程式化的&特定形容词&决定了《荷马史诗》既是程式的,又是传统的。同时他发现这种传统的史诗唱法只能是口头的。为了印证这个,他就深入去做田野作业。经过16个月扎实而纵深的田野作业,搜集和记录了总共约达1500种的史诗文本,在掌握了如此丰富的口头史料之后,他宣称:&我相信我将要带回美国去的手稿和口头磁盘的集成,对于研究口头叙事诗歌的生命力和功能而言,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借帕里的话说,从1993年开始我追踪采访调查老舍之死这11年间所作的口述笔录及录下的几十盘录音带,就其史料价值来说,同样是独一无二的。2.我们都是历史&歌手&,时常将它唱成&荷马史诗&帕里去世以后,他的学生洛德接过他的学术薪火,他后来在1960年专门出版了一本书叫《故事的歌手》。这里出现了一个&歌手&的概念,我们记住这个&歌手&,后面我会多次提到。洛德在这本书的开篇引言中就强调,&这是一部关于荷马的书。荷马是我们的故事的歌手。而且在一个更大的意义上,荷马也代表了从洪荒难稽的古代直至今天所有的故事的歌手。我们的这部著作也是关于荷马以外的其他歌手的书。他们中的每一位,即使是最平庸的一位歌手,也和其中最具天才的代表荷马一样,都属于口头史诗演唱传统的一部分。现代歌手无人可以与荷马并驾齐驱。&同时,他在对另两位学者就《伊利亚特》之中关于希腊人和特洛伊人的分类描述所进行的阐述,提出了质疑。他说:&任何一个主题,甚至包括一种分类,都会在时间的推移中显示出其间的变异。故此,不能企望它保存着&历史的真实&。&&在史诗中呈现了事件,但是,相应的年代编排是混乱无序的。时间被缩微到了一支望远镜中。岁月流逝,各个不同时期全都被排列组合到了眼下的表演之中,&&口头史诗呈现的只是关于过去的一副拼图。&由这儿,我就想到我所调查的老舍之死,以及以前我们印象当中的老舍之死从何而来。它是不是有很多人的记忆拼凑起来的关于过去的一副&拼图&?或者说,老舍之死是不是只是在人们的记忆当中重新塑造和建构起来的?人们口述的关于老舍之死的那些叙述跟老舍之死真实的历史真相是不是相吻合呢?换言之,今天我们所了解到的老舍之死,是否也是按照高度程式化的形式,用了许多&特定形容词&编纂而成的另外一种形式的&荷马史诗&?里面到底有多少是历史的真实?但是这个给我们的困惑是什么呢?并非它的作者是谁,因为所有向我口述的人,也就是我所采访的这些人,都是有真名实姓的,谁谁谁,什么单位,多大年纪,1966年的时候担任什么职务,等等,全是具体而翔实的,同荷马不一样。困惑来自于史诗本身,并非作者,因为&歌手&都是有名的。而洛德讲到&歌手&作用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对歌手来说,歌就是故事本身,歌是不能改变的(因为在歌手看来,改变它就意味着讲述了一个不真实的故事,或歪曲了历史。)在歌手的观念中,他专注的稳定性并不包括词语,对他来说,词语从来没有固定过,而且故事的那些非实质性部分也从来没有固定过。他把自己的表演和我们所认为的歌,建构在稳定的叙事框架上,这就是歌手感觉到的歌。&显然,&歌手&感觉到的歌是真实的,他便拿它当真实的再一代一代地往下传,而一代一代听了&歌手&叙述的歌的&歌手&,又将他所接收到的叙述一代一代往下传,到了我们所能够接收的&歌手&向我们描述历史情形的时候,离那个最初的&歌手&就已经相距甚远了。而最初的&歌手&所传唱的故事,也可能早就已经不是历史原来的本真了。3.历史是一只精致的瓷瓶,发生的瞬间就打碎了对于老舍,我们把他在日被红卫兵批斗时所发生的事情,简称叫&八二三事件&。当几十位叙述人把历史的记忆凝固在那一天讲述的时候,如果你只面对一个叙述者,你相信他说的是历史真实,便记录下来。然后,与其他一个或两个或三个再去作对比,你会发现怎么差得那么远,怎么那么多人会在某一个历史的细节上,说法截然不同。比如,1966 年8月23日,老舍先生为什么那天要去北京市文联参加&文化大革命&,众说纷纭。这还算简单的。那天上午,老舍先生是几点到的?不一样。老舍先生是由他的司机用专车接他去的,还是他自己坐的公共?说法不一样。老舍先生是穿着白衬衣、蓝衬衣,还是穿了外套?不一样。中午,老舍先生没有回家,是因为司机罢工不拉他了,还是因为什么原因?也是各说各话。下午,发生红卫兵冲击文联,把许多文化人揪斗,后来押到孔庙去&焚书坑儒&,文联内部到底是谁打***叫来的红卫兵?到今天这个迷都没有解开。试想,经历过那一事件的人,在事情过去了三十年以后,当他想到自己可能要为那个事件承担某种个人历史责任的时候,他敢承认是自己打***叫来的红卫兵吗?所以,这也就带出了口述历史的一个明显特征,即随着时过境迁,历史的当事人可能调整了心态。可能因为当初自己所处那个历史事件当中的角色和立场的不同,到今天重新建构记忆的时候,便很自然地将它重新编排了。换言之,如果说&八二三事件&是一个瓷瓶,在它发生的瞬间就已经被打碎了,碎片撒了一地。我们今天只是在捡拾过去遗留下来的一些碎片而已,并尽可能地将这些碎片还原拼接。但可能再还原成那一个精致的瓷瓶吗?绝对不可能!西方有史学家强调,在历史发生的瞬间,已发生的历史就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且,历史永远不可能和它见证者的口吻相一致。这样的话,已经过去的历史对于我们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我们所做的,就是努力把它拼接起来,尽可能地逼近那个历史真相,还原出它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这是历史所带给我们应有的启迪或启发。如果历史陷入了虚无,我们也没必要读历史,因为没有真实可言,历史就是故事,历史就是小说,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了。老舍先生的遗体在太平湖被发现后,是如何打捞的,有三位&歌手&所唱的三个版本,该如何甄别?这对于研究老舍及整个事件都不是十分重要的,重要的是,关于老舍在日,如何被红卫兵揪出来?如何被送到孔庙去批斗挨打?又如何被送回文联?如何在那天晚上被扭送到派出所?一天中所发生的很多事情的细节,诸多的口述者所说,很难在某一个点上完全统一,支离破碎,都是散在地上的一个个碎片,几乎无法把它拼接起来。如果能找到哪个事情和哪个事情能够相连,或许还容易把它做成一个复原品,但是现在,这片和那片根本就找不着,根本就不相连。因此,这也就造成了制造神话的空间,这是历史产生这种被塑造成神话的很重要的一个可能性。关于&老舍之死&从认识上,主要是三种说法,&抗争说&、&绝望说&、&脆弱说&。大体上有三类学者。第一种把&老舍之死&理解成是用死来表明自己的清白,抗议&文革&,是要舍生取义,与屈原同例。持&绝望说&者,认为老舍先生一直在挣扎。建国以后,老舍先生曾经度过一个相对平稳的生活,精神状态也很好。但随着50年代初批判知识分子的运动一个接一个,老舍先生感到内心困惑,挣扎,煎熬。虽然在&文革&以前,很多政治运动都没有牵扯到他,但他已经看到自己的很多朋友被牵连进去,被批判,被批斗,直到&文革&,灾难找上门来,躲不开了。他绝望,用今天的时髦词叫失去了精神家园,于是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持&脆弱说&者认为,老舍先生是因为内心脆弱而经受不起打击而投湖。他们多是经历过建国以后一次或两次甚至三次的&老运动员&,经历过一些磨难,所以到&文革&时,他们觉得&文革&的灾难对于自己来说不过是旧伤口上又添了一个新伤而已,可能比以前疼得更厉害点,却可以忍受。他们觉得,老舍先生从建国以后,一直是在政治上坐顺风船,一帆风顺,从来没有经受过任何的磕磕绊绊。所以当&文革&的风雨来了以后,一下受不了了,他脆弱的心灵,脆弱的精神根本承受不住这命运的一击,倒下了。4.老舍之死就是一场历史的&罗生门&原来我在某一段时间,也有点倾向于这说或那说,似乎都有道理。但后来,我慢慢地发现,&老舍之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就像我们很难相信那三个打捞尸体的人哪一个说的是真的一样,我们也不能轻易地把&老舍之死&的结论下在某一说上。因为&老舍之死&是复杂的,是由复杂的因素导致的,有他自身性格的因素,文本中文学形象的因素,政治因素,等等,都有。巴金先生在1984年为话剧《老舍之死》剧作写的一篇序中,说过一段我觉得可以作为我们更深一层理解&老舍之死&的很有启迪的话。他说,&关于老舍同志的死,我的看法是他用自杀抗争,不过这抗争指消极抵抗,并不是勇敢的行为,这里没有勇敢的问题,但是当时确是值得尊敬的行为,也可以说这是受过士可杀不可辱的教育的知识分子&有骨气&的表现。&&老舍同志可能有幻灭,有痛苦,有疑惑,有&&但他最后的心情是悲壮的。没有结论。那个时候也不会做出什么结论。&我们看,巴金先生的意思是,既不能简简单单地把自杀归为勇敢的行为,他特别强调这里没有&勇敢&的问题。他说老舍在抗争的同时,有幻灭,痛苦,疑惑,等等,即有很多种的因素导致了老舍先生的自杀。我觉得,如果要做一种对比的话,简单地把它和屈原式挂钩,是有点太过直接了,我倒愿意把&老舍之死&跟王国维之死做个比较。如果从文化类型上来说,他们俩可能更有可比性。第一点,在自杀方式上可以说都与屈原同例,为什么?投的都是水。王国维于日年自沉于昆明湖鱼藻轩,终年50岁;老舍日于太平湖投水,享年67岁。两者相隔39年。第二点,两人死得都很平静,是一种理智性的自杀,而非病态的表现。他们死前都很平静,看不出有任何的异动,不是说情绪低落、抑郁,流露出一反常态的神情,没有。而且,王国维还留了一封遗书,就是那句,&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后面还有几句话,但这几句话是很关键的,人们始终探讨。什么叫&五十之年,只欠一死&?活了50岁,就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世变&的世,是世界的世,不是事情的事。这个&世变&是什么?&义无再辱,&&再&,那前面的那个&辱&是什么?留下了困惑,给研究王国维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老舍先生自杀前,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虽然后来有很多&歌手&在传唱的时候,说在太平湖上漂了很多碎纸片,纸片上写满了字,人们打捞上那些字,发现是***诗词《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但是,据更多的目击者说,那天湖上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你看,不同的&歌手&所演唱的故事内容不一样。我们该相信哪一个呢?&&&&&&&&&&&&&&&&&&&&&&&第三,对于王国维为什么自杀,看法&一直众说纷纭,甚至聚讼不已。&较经典的四个版本是&殉清说&、&悲观哀时说&、、&罗振玉逼债说&,还有&殉文化说。&像刚才说老舍之死有三说一样,关于王国维主要有这四说。第四点,王国维死后,对他的死因有各不相同的说法,对老舍之死同样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并由此做出不同的猜测和推论,两者的共同点是&罗生门&的模式。大家有看过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或是黑泽明由此改编成的著名电影《罗生门》的吗?讲一个男人身负刀伤死在竹林中,为了查明这一案件讯问了好几个有关人物,每个人都有各不相同的供诉,而每一种供诉则又都不完全可信。那是因为,每一个相关人物都莫不想为自己的卑鄙做掩饰,为自己的虚荣做辩护。从这个细节,来看王国维之死和&老舍之死&,是不是都有这种&罗生门&的意味?第五,从王国维留下的遗书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这个&世变&和&再辱&是不是可以用在老舍先生身上?&世变,&&文革&对于老舍来说是不是&世变&?如果对老舍先生来说,&文革&是&再辱&,那在这个&辱&之前有没有&前辱&,&前辱&又是什么?因为在此之前确实发生过一系列的政治运动,老舍先生虽然没有受到牵连,但他可能是一个清醒的旁观者,他至少看到自己有很多朋友卷进去了,他至少可能也会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运动,或许他给自己划了一个底线,假如说自己碰上这样的运动,要以死抗争,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第六,王国维在民国以后留辫子,这和老舍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依然穿洋装,是不是都暗示着要坚守自己原有的理念?我们知道,民国成立以后王国维留起了小辫子,梳着小辫子的国学大师也成为清华园的一道独特风景。而老舍在建国以后,几乎是作家当中唯一一个穿西装的,戴礼帽,拄拐棍,洋派十足。两者在这一点上有共同的象征意味吗?这都是留给我们思考的。另外,关于老舍先生选择投水自杀的方式,和他作品当中描述的一些人物最后是以投水作为自己生命的结局,有内在联系吗?还有,老舍先生在自杀之前,走出自己的院落,跟自己的小孙女说了一句话,&来,跟爷爷说再见。&跟哪个剧本一样?《茶馆》。《茶馆》的最后一幕,王掌柜决定要自杀了,他让家人先走。家人往外走的时候,他把小孙女叫住,说:&叫爷爷再看一眼&,儿媳妇又让小孙女&跟爷爷说再见。&这跟老舍先生临死之前是一样的。老舍先生在1957年初写《茶馆》时设定的这个情节,是为自己在九年之后的自杀前从家里出走做谶语吗?再看《茶馆》的最后一幕,那三个老人,围着桌子向空中撒纸钱,这个情节印象都很深,对吧?由这个情节,是不是就生出了有些&歌手&关于太平湖面上漂浮着纸片的传唱?如果我们相信有的话,这个纸片就和《茶馆》的最后一幕,便是艺术的真实跟历史的真实完美地契合在一起了。假如是真的,这可是太绝妙的悲剧了!即老舍在《茶馆》当中,营造了一个艺术的悲剧,他自己真实的生命终局,又用死书写了一个史实的悲剧。关于老舍之死,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会涉及到方方面面,两个小时怎么可能说尽。关于老舍为什么会死,为什么要投太平湖,都是可以独立成章的题目。总之,有一点,我想用法国作家加缪的话作为今天演讲的结语。加缪说:&自杀的行动是在内心中默默酝酿着的,犹如酝酿一部伟大的作品。&不管对于老舍,对于王国维,自杀都是他们在深思熟虑中默默酝酿的伟大作品。同时也把这个作品的思想意义留给了&无言&的历史,留给了&有声&的后人。历史是&无言&的,我们是&有声&的,但是&无言&的历史无法呈现历史的***,&有声&的我们就能给历史做定论吗?最后,我还是带着疑问。所以,我不知道此时此刻,大家对于历史是有了些清晰的了解呢,还是开始陷入到了一场噩梦当中。谢谢大家。(掌声)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1867853
播放数:1443956
播放数:497045
播放数:5808920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