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地图地图

当前位置:
天水市卫星地图加载中,请稍候...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东临陕西省宝鸡市,西、北、南分别与定西、平凉和陇南相接。总面积14392平方千米。总人口350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秦州区,邮编:741000。代码:620500。区号:0938。拼音:Tianshui Shi。
  天水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1个自治县。
  天水市   面积14392平方千米,人口350万人(2004年)。
  秦州区   面积2442平方千米,人口65万。邮政编码741000。
  麦积区   面积3452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741020。
  清水县   面积2003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741400。县人民政府驻永清镇。
  秦安县   面积1601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741600。县人民政府驻兴国镇。
  甘谷县   面积1572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741200。县人民政府驻大像山镇。
  武山县   面积2011平方千米,人口44万。邮政编码741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面积1311平方千米 人口32万。邮政编码7415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张家川镇。
  天水在夏、商时期属雍州。周孝王十二年(公元前九世纪)赢非子在秦池(今张家川县城南一带)为王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号赢秦。秦即后世的秦亭,是今天水市辖区见于史籍的最早地名。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灭邽戎、冀戎,置邽(今天水市城区)、冀(今甘谷县东)二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设置最早的两个县级建置。秦昭王二十八年(279年),设陇西郡。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从此有“天水”的名称。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一度设秦州。因秦邑而得名,从此有“秦州”的名称。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秦州正式设立,今辖大部分由秦州天水郡辖。隋唐时,实行州县二级制,秦州地域缩小,地域和今辖区大体相当。元代,秦州辖成纪、秦安、清水3县。
  明代,秦州辖秦安、清水、礼县3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直隶州,直隶甘肃省,辖秦安、清水、两当、徽县、礼县5县。
  民国二年(1913年)2月,改称陇南道。撤秦州设天水县。民国三年1月,宁远县改称武山县。6月,陇南道改称渭川道,辖14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渭川道改称渭川行政区。不久,撤销行政区,实行纯粹的省县二级制。民国十八年(1929年),伏羌县改名甘谷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甘肃省政府设立天水行政督察区。次年,改称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辖10县。
  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辖天水、甘谷、武山、徽县、两当、通渭、秦安、清水8县。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
  1950年2月,析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天水市的行政区域。5月25日,平凉专区析出庄浪县划归天水专区;撤销岷县专区,所属陇西、漳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庄浪、陇西、通渭11县,81个区公所,614个乡。
  1952年,天水专区辖91个区公所,635个乡。
  日,将清水、秦安、庄浪、陇县38乡合并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10月改称县),属天水专区。同年底,天水专区辖1市12县887个乡。
  1956年1月,天水专区的陇西县、通渭县划归定西专区,武都专区的礼县、西和、成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的庄浪县划归平凉专区。同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礼县、西和、成县、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张家川12县,67个区,531个乡,9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
  日,撤销两当并入徽县。4月8日,撤销武都专区,所辖宕昌、文县、武都、康县、岷县5县划归天水专区。9月5日,撤销西和县、礼县,合并成立西礼县;撤销徽县、成县,合并成立徽成县。12月16日,天水专区的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2月20日,撤销天水县划归天水市;甘谷、漳县、武山合并成立武山县;撤销张家川县和清水县,合并成立清水回族自治县。同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秦安、清水、武山、西礼、徽成、武都、文县8县,129个人民公社,4个街道办事处。
  日,恢复武都专区。原划归天水专区的武都、宕昌、康县、成县、文县仍划归武都专区。12月15日,恢复天水、甘谷、漳县、两当、西和、礼县、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漳县划归临洮专区。至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西和、礼县、徽县、两当、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等10个县,60个区,440个人民公社,4个街道办事处。
  日,撤销临洮专区,将其所属漳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辖1市11县,482个人民公社,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日,天水专区改称天水地区。辖天水市、天水县、甘谷县、武山县、清水县、张川县、秦安县、徽县、两当县、礼县、漳县等1市11县,223个人民公社,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1980年,天水地区辖1市11县,232公社,5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1983年,政社分设,改社为乡。
  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天水市升为地级市。撤销天水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天水市。天水市设立秦城、北道两区。以天水县西南17乡及原天水市(县级)辖区设秦城区,以天水县东南、西北其余22乡和北道镇设北道区。天水市人民政府驻秦城区。将原天水地区的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划归新成立的陇南地区;漳县划归定西地区。天水市辖两区五县;即秦城、北道两区,秦安、清水、张家川、甘谷、武山等5县,138个乡,11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
  日,武山县远鸳鸯乡改为鸳鸯镇。日,北道区甘泉乡改为甘泉镇。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219323人。其中:秦城区 604070人、北道区 542916人、清水县 279207人、秦安县
545273人、甘谷县 553377人、武山县 399911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294569人。
  至2002年底,天水市辖秦城、北道2区,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县,40个镇,109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2003年,全市共撤并乡镇36个、街道办事处1个;调整后,天水市辖113个乡镇、10个街道办事处。
  日,民政部批准(民函[号)同意天水市秦城区更名为秦州区、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甘肃省人民政府日批准
甘政函[2004]99号)。日正式更名。电子地图 && 天水地图查询 &&
放大& 缩小& 测距&
天水交通地图
天水周边地图
                   
                    
&&&&&&& 天水 市名,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28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正好在祖国的几何中心,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天水市居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间。
&&&&& 天水市   面积14392平方千米,人口350万人(2004年)。&&&&&秦州区   面积2442平方千米,人口65万。邮政编码741000。&&&& 麦积区   面积3452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741020。(2006年以前叫北道区)&&&&&清水县   面积2003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741400。县人民政府驻永清镇。&&&&&秦安县   面积1601平方千米,人口61万。邮政编码741600。县人民政府驻兴国镇。&&&&&甘谷县   面积1572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741200。县人民政府驻大像山镇&&&& 武山县   面积2011平方千米,人口44万。邮政编码741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面积1311平方千米 人口32万。邮政编码7415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张家川镇。
&&&&& 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辖天水、甘谷、武山、徽县、两当、通渭、秦安、清水8县。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   &&&&&& 1950年2月,析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其行政区域。5月25日,平凉专区析出庄浪县划归天水专区;撤销岷县专区,所属陇西、漳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庄浪、陇西、通渭11县,81个区公所,614个乡。   &&&&&&& 1952年,天水专区辖91个区公所,635个乡。日,张家川自治区成立(1955年10月改称县)。同年底,天水专区辖1市12县887个乡。   &&&&&&& 1956年1月,天水专区的陇西县、通渭县划归定西专区,武都专区的礼县、西和、成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的庄浪县划归平凉专区。同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礼县、西和、成县、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张家川12县,67个区,531个乡,9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   &&&&&& 日,撤销两当并入徽县。4月8日,撤销武都专区,所辖宕昌、文县、武都、康县、岷县5县划归天水专区。9月5日,撤销西和县、礼县,合并成立西礼县。撤销徽县、成县,合并成立徽成县。12月16日,天水专区的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2月20日,撤销天水县划归天水市。撤销甘谷县,甘谷、漳县、武山合并成立武山县。撤销张家川县和清水县,合并成立清水回族自治县。同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秦安、清水、武山、西礼、徽成、武都、文县8县。129个人民公社,4个街道办事处。   &&&&&& 日,恢复武都专区。原划归天水专区的武都、宕昌、康县、成县、文县仍划归武都专区。12月15日,恢复天水、甘谷、漳县、两当、西和、礼县、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漳县划归临洮专区。至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西和、礼县、徽县、两当、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等10个县,60个区,440个人民公社,4个街道办事处。   &&&&&& 日,撤销临洮专区,将其所属漳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辖1市11县,482个人民公社,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 日,天水专区改为天水地区,辖1市11县,223个人民公社,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 1980年,天水地区辖1市11县,232公社,5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1983年,政社分设,改社为乡。   &&&&&&& 日,撤销天水地区,天水市升为地级市。原属天水地区的西和、礼县、徽县、两当4县划归新成立的陇南地区,漳县划归定西地区。新设秦城、北道2区。天水市辖秦城、北道2区,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县,138个乡,11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   &&&&&&& 日,武山县远鸳鸯乡改为鸳鸯镇。   &&&&&&& 日,北道区甘泉乡改为甘泉镇。   &&&&&&&&至2002年底,天水市辖秦城、北道2区,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县,40个镇,109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 。   经国务院批准,从日起,秦城、北道区更名为秦州区、麦积区。历史文化
&&&&& 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雕梁画栋,古柏森森。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20世纪,约1600年间的7730余尊塑像,并与大像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同时,环绕麦积山方圆数十里分布的植物园、仙人崖、石门、净土寺、曲溪和街子温泉度假村,共同组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与自然秀色交相辉映,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人。
&&&& 天水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5℃。最热天气是7月份,最高温度为33.4℃;最冷天气是1月份。每年9月至11月,是天水市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天水平均气温(摄氏)一览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平均温度 -0.6 0.2 6.3 11.7 17.7 21.1 23.3 21.7 16.3 11.3 3.9 -1.8&&&&&&年平均降水量574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中东部山区雨量在600毫米以上,渭河北部不及500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时,渭北略高于关山山区和渭河谷地,日照百分率在46—50%,春、夏两季分别占全年日照的26.6%和30.6%,冬季占22.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升温快,秋多连阴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
[编辑本段]天水境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米之间。最高峰天爷梁,高达3120米;最低点牛背村,海拔760米。天水地貌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质沉陷和红、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地堑,经第四纪河流分育和侵蚀堆积,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渭河及其支流横贯其中,形成宽谷与峡谷相间的盆地与河谷阶地。土壤在河流和沟谷区为冲击、洪积物形成的淤淀土、草甸土,经过开垦耕种熟化而形成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的耕作土壤。土层深厚,山塬开阔,是粮、油、菜、果主要生产区。中东部为秦岭、关山山区。以西部尽皇山、云雾山、景东梁为主体的西秦岭山地和东部八卦山、火焰山、秦岭大堡、关山为主体的小陇山、陇山山地,重峦迭嶂,山险谷深。   天水地跨长江、黄河两流域,以西秦岭为分水岭,北部地区为黄河水分的渭河流域,面积116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49%;南部地区为长江水分的嘉陵江流域,面积265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51%。   
[编辑本段]境内渭河流长约280公里,沿河接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藉河、牛头河。嘉陵江的主要支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等,流程较短,水量丰沛。 ,
& &&&苏ICP备号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