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登录网易通行证
使用网易通行证(含网易邮箱)帐号登录
提交您的投诉或建议
视频画面花屏
视/音频不同步
播放不流畅
分享给朋友:
扫描分享给微信好友和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给微信好友和朋友圈
通过代码可以让这个视频在其它地方上播放!
复制FLASH代码
复制HTML代码
复制页面地址
使用公开课APP下载视频
扫描二维码 手机继续看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还可分享给您的好友。
没有公开课客户端?
登录后才能查看我的笔记
暂时没有笔记!
?添加笔记
确定删除笔记?
即将播放下一集,请您保存当前的笔记哦!
对字幕纠错要登录哦!
内容不能少于3个字
本讲讲述了绪论 韵、韵脚、韵书、押韵等内容。
本讲讲述了四声、入声辨别等内容。
本讲讲述了平仄、 律句、 准律句 、粘对等内容。
本讲讲述了孤平、拗救等内容。
本讲讲述了对仗的内容。
本将内容包括工对与宽对。
本讲内容包括学生习作评点,流水对、扇面对、邻对、正反对等内容。
本讲主要讲述了句中对和借对。
本讲主要讲述了春联和婚联的相关内容。
本将主要讲述了学生习作评点,勉志联、寿联。
本将主要讲述了学生习作评点,对联修辞、合掌。
本将主要讲述了挽联及其他内容。
本将主要讲述了学生习作评点,五绝的部分内容。
本将主要讲述了五绝部分内容及学生习作评点。
本将主要讲述了七绝的内容。
本将主要讲述了学生习作评点及五言律部分内容。
本将主要讲述了五律的部分内容。
本将主要讲述了学生习作评点及七律的部分内容。
本将主要讲述了七律的部分内容。
[第20课]律诗的章法句法
本将主要讲述了学生习作评点及律诗的章法句法。
本将主要讲述了词的格律基础。
本将主要讲述了学生习作评点及词的格律基础的部分内容。
本将主要讲述了学生习作评点及作词提示。
本将主要讲述了学生习作评点及作词提示。
学校:东南大学
讲师:王步高
授课语言:中文
类型:文学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国内
课程简介:我国的汉字具有意美、音美、形美的特点,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的变化,将其归并为平仄二类,并运用到诗词创作中去,加之押韵、对仗等手法,尽可能使汉字的音乐美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形成了中国的格律诗词,并在唐宋时期出现创作高峰。绵延千年,为广大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喜闻乐见,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既有与诗词格律有关的音韵知识,介绍古人诗话、词话、序跋中关于诗词创作的理论,点评古人和学生的作品,也有王步高自己的创作经验和体会,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写诗、填词、对对子,且能写出有较高水准的作品。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客户端我爱唐诗宋词(古词的章法)
我的图书馆
我爱唐诗宋词(古词的章法)
&多年做信息工作,接触了太多的文字。生活中最喜欢的事,莫过于手捧一本喜欢的书刊流连忘返。上联众论坛几年,写下一些浮云朝露,回过若干浮文巧语。更看多了各式文章。
&回头看,哪个不是坎井之蛙,浅不足以测深,愚不足以谋之,不可与语东海之乐。文字的使用,无论是错彩镂金雕章镂句,还是寒木春华本色文章,写过看过皆为过眼烟云。只有唐宋诗文始终如行云流水,随意捡起,哪怕吉言片语,皆金玉珠贝。
&也曾效法古文,只是学不来那夺胎换骨法,只会蹈袭古人一言一句。翻习唐宋词文,赏一些流传的诗句,在其文内,真可谓灵丹一粒,点铁成金矣。
&因为喜欢,所以时时吟时时翻,只是君子慎始,怕差若毫厘谬以千里,不敢随意作词,古词的章法、韵脚、对仗、四声的运用都是一门学问,随意造词出了纰漏,难免被懂者耻笑。但因喜欢,依旧时时翻看。几年前,曾用心唐宋诗词,总结过一篇古词的章法,现在想起,又翻出整理。
&词的章法大多取于诗。古词起源时,是要配乐吟唱,因此有其对仗押韵等特色。而词的起首、结尾、片与片的衔接,既是写词的核心,也是词的章法。&
&一、词的起首
&写词需起调。词的起调,有开门见山,有曲径通幽,有由远而近,有精描细画,手法各不同。我更喜欢那种如游人进庭庭园门虚掩,推开仅见美景一角,却已是令人惊叹。继而更是逐步引人入胜,令其走近、看清、赞叹。
&宋词常见而有特色的开头有以下几种:
&有造势的:是指要开门见山,直抒写词人胸臆。&
&词的起句概况词的内容,一语道出旨意。有的词首看似平淡无奇。实为引弓待发。看似如水流缓缓,待笔锋再转已是悬崖飞瀑,一泻而下。此方法不仅被词人陈述时事国事。咏怀言志,也用于表意抒情。&
&陈述时事国事的有王安石的《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此词借伊和吕两位古代贤臣获得宋神宗知遇之恩,大展宏图之事,表达个人推行新法时踌躇满志、春风得意之心情。前面看似平淡,却是为后面转折铺垫。&
&用于表意抒情的,有柳永的《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桡。”上片写的是前朝兴亡、历经别恨之感,下片?重于自家离愁,又无寄托的悲情。上下片过渡,从衰杨古柳到闲淡秋光,好象毫不经意但却自然和谐,渲染了词人在年龄和心境上无法解脱的垂老迟暮之感,再逢折柳相送,离思之情越发不好抑制。&
有造境的,指从写景入手,触景生情。&
作词由写景入手,制造出切合主题的环境,又因景生情,以景带事,引出词的主题。&
一首词是苍茫宏大还是静寂偏狭,均由主题决定,所以写景实为写情。李清照的《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这是一首抒发伤春和寂寞情感的词作。全篇无一情字,但伤春人的情绪,皆寄语暮春残景和闺中凄凉环境的描写之中。辛弃疾的《水龙吟》主题则宏大得多“楚天千里轻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这种境界契合作者的宽阔胸怀,表现其壮志未酬的激愤。这后片的后一句与前片的后一句紧相呼应,它更深一层地抒发出辛弃疾功业未就、有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恨。正像范开曾论道:“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本质地点出了辛词的艺术特色。&&
亦可造思,即先设一问,引人深思。&
词的首句或设出疑问,或制造悬念,或点出题意,引人好奇,然后以作答形式显现主体。&
欧阳修的《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就是先设出疑问。而黄庭坚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也是这种形式。吕本中的“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则是造些小悬念,以民歌风味,以词的重叠形式表现。& 设问句开头,适用于表达细腻的情感。&
二、词的过片&
词多为上下片,表现为同一主题的两个层次,它们之间必定密切相关。在上下片衔接之处,也就是下片的首句,称为过片。&
词基本都分片(除小令外)。过片是词的特有章法。
古人写词和评词的人,都很看重过片。过片不可断了曲意,承上启下是总的要求,只有那些上下衔接紧密自然,又出新意者才为上好词。玩味那些流传至今为世人喜爱的名句,只有名家才子,方能既发新意亦不失原形又不会走笔,而一般人很难做到。&
&历代词家十分注重过片处的承接,但过片的作法多式,无规律可循。常用的作法依授课时听到,分以下几种:&
&上下相连,笔断意不断&
&此为最普通的做法。如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其中“此水”既把上下两片紧紧连接,又使之明显分为两片,衔接紧凑节奏分明。这手词言短意长,全词围绕长江水,展示着恋爱中男女间的相思和离恨,情感由低向高,动荡起伏,语言直白质朴自然,有着民歌的艺术特色,不愧佳作。
异峰凸起,对比更明显&
过片处鲜明可见,猛看好似上下片说的两回事,再细看,才发现其情感、意境、气脉完整通贯。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其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为下片句的过片,整首诗描写的都是梦境,但风格豪放大气,生活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仙境,想象丰富,表现女词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和追求。片与片界限分明,却融会贯通。&
文意并列&,上下连贯
词的上下片或一正一反或一今一昔,以过片为桥,下片首句要紧续上片尾句。表现景物的词,多在上片写物,下片叙事抒情,使上下片贯通一气。&比如晏殊的《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上片写的是十里长亭送别是对无数次离别的艺术综合。下片道出“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无情不似多情苦总结了上片的含义,又开启了下片的感慨。婉转动人,充满情谊。后两句的夸张手法,更具艺术感染力。
另有一种为一总一分,直接过渡,其间经常没有过渡的句子,全由其格式本身决定。&&
上下相接&有问有答
黄庭坚的《清平乐》即属于此类。“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此词新颖曲折,风格奇特,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上片是奇想,下片虽回归现实,却还存着希望,言尽意不尽。
&还有以上片尾句以问句作结的,下片自然是呼应上文。如欧阳修的《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所谓词基本是分片的,就因还有无片的词,如秦观的《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李清照的小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样的小令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在古词中一样养眼。
&三、词的结尾&
&词的结尾,就如文章的结尾,重要性无可置疑。尾句要收住全文,又要发人深思,留有余味,好的收尾是点睛之笔。古代词人曾总结了几种结尾的情况:词意俱尽;意尽词不尽;词尽意不尽;词意俱不尽,几种收尾各有各的特点。&
&词意俱尽,是用词尾句点明主题。欧阳修的《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慕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词人写的是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最后一句以白话入诗,婉转天成,无雕琢之痕,却见真切,同时点明主题。&
&意尽词不尽,意尽于未当尽的地方,词可以不尽,令余味无穷尽。李清照的“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结尾处用形象说话。结句余音未尽,却点明主旨,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
&词尽意不尽,并非没说明词意,而是词中已含意。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词的上片写了惜春、留春、怨春,看似写的是暮春风雨,落红飞絮,其实表达的是个人壮志未酬的悲切。下片“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则以典故隐喻被压抑的苦闷,对当时掌权者的不满和告诫。全篇看似意尤未尽,意未尽在此表明其词的耐人寻味。
&词意俱不尽,则表明在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矣。只有达到词意俱不尽,词的余意才更深邃。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竹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其结尾好似未了,但却已经说明:不管是风吹雨打或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虚无。表现了词人超脱的人生态度,不悲观失望,亦不以物喜的平静心态。
&一首好词的开头、过片和结尾是一个整体,只有结合在一起品味,方能感觉其妙处。更有那词几近于散文,婉约蕴藉,余味盈然,丰富了表现手法。比如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的上下片就这样,如行云流水自由舒卷波澜不断,悲中有乐,乐中有悲,瞬间见恒远,平朴中见波澜。
&汉代【古诗十九首】也曾有描述牛郎织女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秦观的《鹊桥仙》较之又出新意。正如王夫之所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鹊桥仙》正是运用此手法使所述出神入化。
&斗胆引经据典,写下这古词的章法,其实只是个人的读后感,唐诗宋词之博大深邃,评说其就如宋玉对楚王问:我等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还是,让我们继续在学习和写作中受到启发,在阅读和品味中获得美感。&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