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多少种类蛇
王道wan708
蛇爬行动物.现在世界上已知的蛇有3000多种,它们的体形大小相差悬殊.最大的蟒蛇长达10多米,体重可达几百公斤.最小的盲蛇,体长只有十几厘米,体重才几克.蛇的全身覆盖着鳞片,鳞片、肋皮肌、肋骨和脊椎骨的协同作用使蛇能够迅速地蜿蜒爬行.蛇常吐“芯子”.芯子就是它的舌头,长而有分叉,能感受空气中化学成分的刺激,从而判断周围有敌人还是有食物.蛇的下颌骨与头骨连接得非常松弛,而且下颌骨中间还以韧带相连,因此可以吞食比自己头部大四、五倍的食物.从蚯蚓、昆虫到鱼、蛙、鸟、兽都可作为蛇的食物.生殖方式有卵生和卵胎生两种.蛇分无毒蛇和毒蛇.毒蛇最重要的特征是口腔上颌生有毒牙,头部多呈三角形.我国有名的毒蛇有:眼镜王蛇、眼镜蛇、蝮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蛇的有没有毒问南方的蛇和北方的蛇有毒的比率各占多少(有毒,蛇类,毒蛇,比率,广西,云南,贵州) - 生物科学
标题: 蛇的有没有毒问南方的蛇和北方的蛇有毒的比率各占多少(有毒,蛇类,毒蛇,比率,广西,云南,贵州)
摘要: 南方的蛇和北方的蛇有毒的比率各占多少我国北方各省蛇类的种类较少,有4科,41属,85种,5亚种。各省种类分布有所不同,如青海只有4种,宁夏有6种,甘肃有35种,陕西有31种,河南省18种,辽宁有17种,其余省区一般在10-14种左右。西藏地区有各种蛇类36种,我国南方各省是我国蛇类主要分布地域,种类约占我国蛇类总数的88%,共有8科,58属,179种,26亚种。台湾省有蛇类61种,其中毒……
我国北方各省蛇类的种类较少,有4科,41属,85种,5亚种。各省种类分布有所不同,如青海只有4种,宁夏有6种,甘肃有35种,陕西有31种,河南省18种,辽宁有17种,其余省区一般在10-14种左右。西藏地区有各种蛇类36种,我国南方各省是我国蛇类主要分布地域,种类约占我国蛇类总数的88%,共有8科,58属,179种,26亚种。台湾省有蛇类61种,其中毒蛇30种,无毒蛇31种。香港有蛇类30种,其中毒蛇11种,无毒蛇19种。
毒蛇类也是南方多北方少。如北京、河南、河北和天津均仅有1种;山西、黑龙江、青海和上海各有2种;而云南、海南、台湾、广西、广东、福建有毒蛇种类都在22种以上,福建和台湾是我国毒蛇种类最多的省份,各有30种。
2.蛇类中已知可药用的种类有5科、70种,其中主要有游蛇科(39种)、海蛇科(10种)和蝰科(9种)。
我国蛇类药材的分布情况为:乌梢蛇分布于浙江、江苏、江西、安徽、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和广西等省。金钱白花蛇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北、江西、贵州、云南等省。蕲蛇主要产于黄河以南,分布于东经104°以东,北纬25-31°之间的江西、广东、浙江、
我国北方各省蛇类的种类较少,有4科,41属,85种,5亚种。各省种类分布有所不同,如青海只有4种,宁夏有6种,甘肃有35种,陕西有31种,河南省18种,辽宁有17种,其余省区一般在10-14种左右。西藏地区有各种蛇类36种,我国南方各省是我国蛇类主要分布地域,种类约占我国蛇类总数的88%,共有8科,58属,179种,26亚种。台湾省有蛇类61种,其中毒蛇30种,无毒蛇31种。香港有蛇类30种,其中毒蛇11种,无毒蛇19种。
毒蛇类也是南方多北方少。如北京、河南、河北和天津均仅有1种;山西、黑龙江、青海和上海各有2种;而云南、海南、台湾、广西、广东、福建有毒蛇种类都在22种以上,福建和台湾是我国毒蛇种类最多的省份,各有30种。
2.蛇类中已知可药用的种类有5科、70种,其中主要有游蛇科(39种)、海蛇科(10种)和蝰科(9种)。
我国蛇类药材的分布情况为:乌梢蛇分布于浙江、江苏、江西、安徽、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和广西等省。金钱白花蛇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北、江西、贵州、云南等省。蕲蛇主要产于黄河以南,分布于东经104°以东,北纬25-31°之间的江西、广东、浙江、福建、贵州等省。
相关热词:
..........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021-[蛇的种类]蛇的品种_蛇的种类-牛宝宝文章网
[蛇的种类]蛇的品种 蛇的种类
蛇的品种毒蛇毒蛇头部略成三角形,身上有色彩鲜明的花 纹,上颌长有成对的毒牙, 可与无毒蛇相区别。毒牙呈沟状或管状与毒 腺相通,当包在腺体外的肌肉收缩时,将蛇 毒经导管排于毒牙, 注入被咬伤的人和动物体内。蛇的历史翻开生物进化的历史,蛇在地球上的出现,比人要早得多。30多亿年以前,地 面上开始有了最原始的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生物种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 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到了距今大约3.4亿年前后,出现了真正的陆生脊椎 动物,这就是爬行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动物越来越多,种类和数量都 达到了最高峰,水里及地面都有它们在活动着。其中特别是恐龙,非常繁盛, 什么角龙,鸭嘴龙,剑龙,霸王龙,形形***的龙,到处都是。这是爬行动物 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里,兽类和鸟类的祖先也先后从爬行动物的原始种类 中演变出来,鱼、鳖、鳄、蜥蜴的老祖宗也诞生了。蛇和蜥蜴的亲缘关系最为 密切,它们是近亲,蛇是从蜥蜴变来的。在蜥蜴的原始种类里面,有一部分在 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新的环境,四肢逐渐退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 变成了蛇;另有一部分虽然四肢没有了,但由于没有具备蛇的特点,到现在仍 然是蜥蜴。例如贵州产的脆蛇蜥和细蛇蜥,就是这一类没有足的蜥蜴。所以, 蛇是爬行动物中最年轻的一个分支,也是最后登上生命舞台的适应性很强的爬 行动物。 最早的蛇类化石发现在地层里,离现在大约有1.3亿年。实际上,蛇的出现比这 还要早些。据推测,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大概就已经有蛇了。毒蛇的出 现要晚得多,它是从无毒蛇进化而成的,出现的时间不会早于2700年。如果地 球的历史像一部放映2小时的电影,那么,要到末了5分钟,银幕上才出现蛇, 最后1分钟才能看到毒蛇。2蛇咬后紧急应付方法被蛇咬后紧急应付方法:参加户外活动、休息或经过蛇类栖息的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 比较阴暗潮湿潮湿处时,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吓得不知所措。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 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 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条件再送医院 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 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 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 如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 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 一般而 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 10—20 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的向心一侧绑上,但务必注意15 分钟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 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 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 内不能有伤口,用嘴吸毒并不是好方法,吸毒的人也可能因此中毒),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 立即 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但千万不要在伤口处涂酒精。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 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 毒蛇咬到时毒蛇有青竹蛇、腹蛇、眼镜蛇……等等,尤其是眼镜蛇,动作敏捷,一不小心碰触,就会被 咬伤,伤口剧痛发肿,必须赶快到医院打血清。 大多数蛇不会主动攻击人,只有人不小心踩或要抓 它,才会露牙咬人。上山时,穿登山鞋或长靴,可避免危险。在山野中行走,不要随便把手插入树洞或 岩石空隙。手中拿一根小棍子,行走时“打草惊蛇”,也是方法之一。 打119*** , 119并不只是 火警***,当你遇到较大的危难时,同样可以打119。 119得到消息,立刻会派人去救援,如果被 蛇咬到,也会送患者到有血清的医院治疗! 3白眉蝮蛇4白眉蝮蛇学名:Gloydius blomhoffi siniticus 白眉蝮蛇多分布于东北长白山一带,白眉蝮蛇蛇毒提纯后的精毒 制成的生化制剂——蝮蛇抗栓酶,是脑血栓的克星,其换代产品—— 降纤酶,在治疗心、脑血管、高血脂、脉管炎等疾病方面有独特疗效。5尖吻蝮蛇中文名称:尖吻蝮蛇 ( 俗称:百步蛇/五步蛇/蕲蛇 )简介:尖吻蝮属 (Deinagkistrodon) 唯一的一种蛇。为传统的著名中药材,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据说有抗白 血病细胞的作用。民间流传如被它咬到以后走不到一百步就会死掉,所以有百步蛇之称。 此蛇也被台湾排 湾族视为其守护神。 外形特征:体躯粗短,褐色,头呈三角形,头部两侧鼻孔与眼之间有颊窝,尾短而尖。两侧排列深色三角 型花纹,最主要的特徵是吻部有一角状突起(吻尖上翘)。体背面一般是棕褐色,身体有黑褐色正三角形斑 纹。这种蛇具有长而大的管牙。 栖息地:地栖性 / 独居; 居於海拔 100 - 1,400 米的山区或丘陵地带,常见於林木茂盛的阴湿地方,如溪边石上或路旁,在林地、 田地、草地亦可发现。 成年体型:约 1 - 2 米,个别达 2 米以上。 初生体型:约 20 - 22 厘米 活动时间:虽然有时也会在日间活动,但还是主要在晚上活动。喜欢弱光,为晨昏性蛇类。平时盘曲呈圆 形,头枕於中央,吻尖朝上。晚上遇明火时可能会有扑火行为。 寿命:约 20 - 30 年 性情:不稳定,具攻击性。在蛇类中属於较危险的一种,受到侵扰时立即将头部昂起呈警戒姿态,但不会 随意攻击。 毒性:主要含血循环毒。毒性猛烈,伤人时毒液注入量大,被咬后伤口剧痛,全身会起血泡。毒性发作很 快的毒蛇,可使人在二小时内死亡。有不少致命记录。 繁殖:於 7 - 8 月产卵,每次约产 11 - 17 只蛋,孵化期约 30 天。雌蛇产卵後大都盘伏在卵上护卵,直到 幼蛇出壳为止。 保存状况:IUCN 濒临绝种/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台湾一级保护动物;因人为捕捉和栖地破坏,近年 数量大量减少。 饲养:此蛇的毒性可致命,绝不适合初学者。另外,它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食物种类的要求也略有不同。 6尖吻蝮蛇7眼镜王蛇眼镜王蛇是眼镜蛇科,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江西、 西藏、湖南等地。 眼镜王蛇属剧毒蛇类,体长120-400厘米,体重2-8千克。生活在平原至高山树木中,常 在山区溪流附近出现,林区村落附近也时有发现。一般隐匿在岩缝或树洞里,有时也能 爬上树,往往是後半身缠绕在树枝上,前半身悬空下垂或昂起。昼夜均活动。 眼镜王蛇有剧毒,又是我国性最凶猛的一种毒蛇。它受惊发怒时,颈部膨扁,能将身体 前部1/3竖立起来,突然攻击人畜。毒性为"混合性毒",一条成年蛇依次排毒量为300多 毫克,对人畜危害极大。 眼镜王蛇有沟牙,头部成椭圆形,颈部能膨大,但无眼镜蛇状斑纹;其与眼镜蛇的明显 区别是头部顶鳞後面有一对大枕鳞。眼镜王蛇体色乌黑色或黑褐色,具有40-54条较窄而 色淡的横带,唯部为土***,腹部为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 眼镜王蛇为卵生,一般在6月产卵,每次为21-40枚,多者可达50多枚。 眼镜王蛇的肉具有通经络、祛风湿等功能,且又体大味美,深受美食家们的青睐。而且, 眼镜王蛇的皮可制革,制作高级工艺品。因此是我国的重要经济蛇类之一。。8眼镜王蛇9原矛头蝮蛇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mucrosquamatus 俗称:烙铁头 原矛头蝮 (Protobothrops jerdonii [Blyth, 1875] 是我国主要毒 蛇之一,隶蝰科(Viperidae), 蝮亚科 (Crotalinae), 原矛头蝮属。它是山 西省三种毒蛇之一,有一定危害,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10原矛头蝮蛇11舟山眼镜蛇[分布] 我国特有种。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西至广西东北部、贵州、重庆 东南部,包括台湾、海南及香港。 [识别特征]全长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 色,没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在幼体较为明显。受惊扰时,前半 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 变。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宽横斑及其前方的两个黑点。头呈椭圆形,与 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没有颊鳞;上唇鳞7枚,第三枚最 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第四、五两枚下唇鳞之间嵌有一枚小鳞。背鳞平滑, 中段21(19)行;腹鳞162~182,肛鳞完整或二分,尾下鳞38~53对。 [生物学] 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 700 m左右的平原、丘陵与山区,见于灌丛、 竹林、溪涧或池圹岸边、稻田、路边、城郊,甚至进入花园或住房。白昼与夜 晚均见活动。捕食鱼、蛙、蜥蜴、鼠、鸟及鸟蛋、蛇等。每年5月前后出蛰, 11月进入冬眠。卵生,5~6月交配,7~8月产卵7~19枚,卵径42~54 mm×26~31 mm;约经50天孵出仔蛇,全长约200 mm。12舟山眼镜蛇13灰蓝扁尾海蛇扁尾蛇有1属6种,多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近海,但有一种 分布于所罗门群岛的湖泊中。扁尾蛇毒性剧烈,但很少咬人。海蛇有 16属55种,为卵胎生蛇类,完全摆脱了对陆地的依赖而在陆地行动困 难或不能行走。 海蛇与扁尾蛇分布区域大体类似,但其中的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 (左下)不局限于近海而可生活与远洋中,因此分布非常广泛,不仅 遍及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海域,还远及东太平洋各地直到美洲沿 海,它们也是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蛇类14灰蓝扁尾海蛇15金环蛇简介:眼镜蛇科的毒蛇,和它的近亲 银环蛇 (银脚带) 同为香港毒性最强的蛇类之一。也 是著名的食用蛇种,与 眼镜蛇、灰鼠蛇 (过树榕) 合称「三蛇」 外形特征:全身黑色,有金***环纹,黑黄二色宽度约相等。枕部有浅色倒v形斑纹。与 银环蛇一样,头呈椭圆形,背部正中一行脊鳞呈六角形。 原居地:香港、澳门、中国南部、海南岛、孟加拉、汶莱、缅甸、柬埔寨、不丹、尼泊 尔、印度东北部、印尼 ( 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 )、寮国、马来西亚、星加坡、泰国、 越南 栖息地:地栖性/独居;分布於低海拔的山区和平地,常在矮树林、竹林、草原、农田、 菜园、溪流及住家附近等环境活动,尤其喜好靠近水边的环境。大都在地面活动,不太会 爬树。成年体型:全长 120 - 180 厘米,寿命:20 - 30 年,相对湿度:75 - 85 % 性情:温和;行动缓慢,性情在毒蛇之中尚算温和,遇到袭击时常缩作一团。除非受伤或 遭到极为严重的威胁与干扰,否则很少主动攻击人。 毒性:属於神经毒,毒性比其近亲银环蛇弱,但致死率仍很高。被咬後中毒者脸唇及舌头 出现严重水肿,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 繁殖:3 年达性成熟;4-5 月交配,5-6 月产卵,每次产卵 8-12 枚。 性别辨认:雄蛇头比雌蛇大,尾比雌蛇长。用手指从雄蛇泄殖孔稍後处向前挤压会出现一 对交接器,雌蛇则无。 保存状况:IUCN RedList 濒临绝种;是其中一种著名食用蛇,蛇体浸酒,蛇胆也被用来 入药,长期以来大量被捕杀作内销或出口。由於此蛇分布范围较 银环蛇 狭窄,数量本来 就不多,目前已经濒临绝种。16金环蛇17银环蛇简介:眼镜蛇科的毒蛇,和它的近亲金环蛇 (金脚带) 同为香港毒性最强的蛇类之一。 身形特征:身体背面为黑白两色相间的斑纹,黑色斑纹较白色纹为宽。头部为椭圆形,与 一般毒蛇三角形的头部大不相同。重要特徵之一是其背上最中央一列鳞片较附近的鳞片为 大,且呈六角形。 栖息地:地栖性/独居;分布於低海拔的山区和平地,常在矮树林、竹林、草原、农田、 菜园、溪流及住家附近等环境活动,尤其喜好靠近水边的环境。大都在地面活动,不太会 爬树。成年体型:约 1 米,寿命:20 - 30 年 , 相对湿度:70 - 85 %,食物:以青蛙、蜥蜴、 老鼠、泥鳅、鳝鱼及其他蛇类为食物。 活动时间: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著身体不动,把头藏於腹下,到晚上较为活跃。 性情:温和;行动缓慢,性情在毒蛇之中尚算温和,遇到袭击时常缩作一团。除非受伤或 遭到极为严重的威胁与干扰,否则很少主动攻击人。 毒性:属於神经毒,致死率甚高。是香港毒性最强的蛇之一,被咬後中毒者脸唇及舌头出 现严重水肿,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 繁殖:3 年性成熟,5 - 8 月产卵,每次产 5 - 15 枚,孵化期两个月左右。 保存状况: 中国二级保护动物; 传统中药材,肉又可食用,长年以来遭到滥捕滥杀,数量已明显减少,实行保护已刻不容 缓。18银环蛇19圆斑蝰蛇圆斑蝰蛇(Vipera berus)蝰科(Viperidea),头较大,三角形,上颚骨短 而高,附生一对弯曲的毒牙,闭嘴时平卧口内,随同张口而竖立,有 些种类(蝮蛇、烙铁头等)在眼鼻之间具颊窝;中国约产20种,都是毒蛇, 生活在南方各省。20圆斑蝰蛇21白唇竹叶青白唇竹叶青蛇/赤尾青竹蛇/赤尾青竹丝/白唇树奎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东亚及东南亚。国内见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 云南、香港、澳门。 国外见于尼泊尔、印度东北部、泰国、缅甸,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尼。 形态特征:体长约60-100公分,尾部背面有一条宽阔的红色条纹。雄蛇的腹侧有一道白色条 纹,雌蛇身上则没有这道纹路或不明显。虽然称为白唇竹叶青,事实上这种蛇的唇部也是绿 色,喉部及腹面才是白色,并有橙色眼睛与垂直瞳孔,并有一对大型颊窝。外表酷似赤尾竹 叶青,但本种尾部红色纹路并没有环绕整个尾部,另外本种也没有赤尾竹叶青的白色侧线。 此种类与福建竹叶青相近,区别在于本种鼻鳞与第一枚上唇鳞完全愈合或仅有极短的鳞沟; 鼻间鳞较大,显著区别于头背其他鳞片,彼此相切或偶有隔一枚小鳞者。 特征:头背都是小鳞片,通体绿色,体侧有白色纵线,眼睛红色、***或者绿色。尾背及尾 尖焦红色。生物学资料:生活于平原、丘陵或低海拔山区,栖居在开阔的低地及丘陵林地, 如溪边、水塘、田埂或低矮灌木丛中。常在住宅附近活动,白天和晚上均可发现;主要是晚 上活动。 生态习性:亚洲南部树栖性蝮蛇之一,具有出血毒,以两栖类、鸟类与小型哺乳类为食。卵 胎生,每次产约15-25条幼蛇。 生殖:卵胎生,6—7月产仔,10—13条。22白唇竹叶青23(无毒蛇)虎尾蛇图片[ 无毒蛇)虎尾蛇图片24王锦蛇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于河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 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国外分布于越南。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性 生活于平原、丘陵和山地。垂直分布范围:300~2300m。 王锦蛇体大,耐寒、 适应性强。动作敏捷,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它系广食性蛇类。 体形特征 头背鳞缝黑色,显"王"字斑纹;瞳孔圆形;吻鳞头背可见;鼻间鳞长宽几相等; 前额鳞与鼻间鳞等长 食 性 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食物缺乏时,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 类。 护 理 必须保证其食饵的充足、多样化,这也是人工养殖王锦蛇必须单养,不能与其它 无毒蛇类混合养殖的主要原因。王锦蛇肛腺能散发出一种奇臭,故有臭黄颌之称,手握 蛇体后要用生姜片擦洗或用香味浓郁的香皂洗手,才能把臭味洗掉25王锦蛇26百花锦蛇百花锦蛇百花锦蛇中国两广特有种(广西,广东),也分布于越南等地。 由于外表漂亮,常被一些人大批走私到国外,此蛇也是非常难于人工 饲养,所以人工环境下死亡率很高主要以鸟,蛙,蜥蜴,老鼠为食。 其多甚喜老鼠。主要生活于岩溶地带海拔低于300m的山区和半坭半石 灌木林地区。经常活动于山间的田边,坡地及沟谷,岩溶地带的岩洞 是它出入的场所,昼夜活动。 基本介绍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 志》。27百花锦蛇28三索锦蛇国内分布: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国外分布:印尼、马来西亚、缅甸、锡金、 印度 经济用途: 系食用蛇,可配制五蛇酒和三蛇酒供药用,治疗风湿病;胆可入药。能食鼠 类,灭鼠害。 生 境:生活于450-1400m的平原、山地、丘陵地带。 · 体 型:全长1-2m,上唇鳞9或10;颊鳞1;眶前鳞1;腹鳞200-246;肛鳞1片;尾下 鳞72-101对。 · 食 性:食鼠、鸟、蜥蜴、蛙等,亦食蚯蚓。 · 习 性:常见于田野、山坡、草丛、石堆、路边、池塘边。昼夜活动。受惊时可似眼镜蛇 那样竖起体前部,并能发出咝咝声响。 繁 殖:卵生,6-7月产卵,每产4-8枚29三索锦蛇30灰鼠蛇灰鼠蛇,学名Ptyas korros,灰鼠蛇为无毒蛇,行动敏捷,性温顺,一 般不主动袭击人。据介绍,灰鼠蛇在被捉住时,具有断尾逃逸的习性。 香港俗称过树榕,是游蛇科鼠蛇属的一种无毒蛇,广泛分布于印度、 泰国和印尼等国。在中国见于华南诸省(包括香港和台湾)。31灰鼠蛇32滑鼠蛇物种信息:背面黄褐色,体后部有不规则的黑色横纹,至尾部成为网状;腹面前段红棕 色,后部淡***。国内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 川、贵州、云南、西藏。国外分布于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生活于海 拔800m以下的山区、丘陵、平原地带;常出现在坡地、田基、沟边以及居民点附近。行 动迅速,昼夜活动,捕食蟾蜍、蛙、蜥蜴、蛇、鼠等,其中以鼠为最嗜好,在发现鼠时 即快速追捕,鼠若逃入洞,也跟踪入洞捕捉,洞口比蛇体小时,便在洞口等待,及鼠再 现于洞口,便闪电式似地将其捉住。5~7月产卵,其时雌蛇于灌木丛中的落叶下面作盆 状凹,将卵产于其中,随后雌蛇盘于其上保护之。卵数7~15枚,卵径45~50mm×25~ 30mm,50~70天孵化。11月至次年3月冬眠,冬眠情况与灰鼠蛇同。濒危信息:⒈ 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⒉IUCN濒危等级:濒危;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此蛇虽然会吞食其它蛇类,但常是眼镜王蛇的食物,本人发现此蛇的成年较大个体 也怕眼镜蛇科的蛇类;性比较凶猛,攻击速度快,和其它蛇类一样,惧怕人类。在福建 城市边缘的个体要比山区里的大,颜色斑纹各异,和灰鼠蛇的最大区别是其腹部的颜色 不是像灰鼠蛇那样黄。 根据统计滑鼠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1.9%,受精卵占产卵数的92%,孵化率占受 精卵数的65.2%,自然成活率可达30%,每条成年母蛇每年产卵12枚。33滑鼠蛇34滑鼠蛇35乌梢蛇乌梢蛇(Zoacys dhumnades) ,俗称乌蛇、乌风蛇。游蛇科,体形较大的无毒 蛇,体全长可达2.5m以上。身体背部褐色或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的 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至体后部消失(有的个体是通身墨绿色的,有 的前半身看上去是***,后半身是黑色)。栖息于海拔1600m以下的中低山地 带,常在农田(高举头部警视四周)或沿着水田内侧的田埂下爬行、菜地、河 沟附近,有时也在山道边上的草丛旁晒太阳、在村落中发现(山区房屋边的竹 林)。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善于逃跑。性温顺,不咬人(和很多蛇类一样, 只有在逼急活被你捉到时过度惊吓时不得已咬人)。以蛙类(主食)、蜥蜴、 鱼类、鼠类等为食(狭食性蛇类)。7-8月间产卵,每产7-14枚。在我国分布 较广福建等;在云南仅在滇东北和滇东地区有分布。目前野外生存数量大减 (栖息地破坏、大量捕杀),应予保护。 属于蛇目 游蛇科 根据统计,乌梢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1%,受精卵占产卵数的91.4%, 自然孵化率64.6%,自然成活率30%36乌梢蛇【来源】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 的干燥体。多于夏、 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 【制法】 乌梢蛇肉:去头及鳞片后,用黄酒闷透,除去皮骨,干燥。 酒(炙)乌梢蛇:取净乌梢蛇段,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每100kg乌梢蛇 , 用黄酒20kg。 【性状】本品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 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 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 枚,较 小,眼后鳞2 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 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中 段较光滑。气腥,味淡。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 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 9 ~12g 。或者研粉吞服1钱,入煎剂用3钱。也可泡酒。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37乌梢蛇38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毒蛇的头为什么大多是三角形?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毒蛇的头为什么大多是三角形?
我家乡野生蛇种类不是很多,主要的毒蛇种类有银环蛇,竹叶青,草花蛇。无毒蛇有水蛇、小型蟒蛇(手臂粗,大的暂没见过),四脚蛇(好吧,这种不算蛇)。一般常见的毒蛇大多是三角形的,而无毒蛇的头则是椭圆形的,这个特征有什么演化上的因素没有?
+ 加入我的果篮
一般人都以为头呈三角形的是毒蛇,头呈椭圆形的就是无毒蛇,这其实是错误的,像雨伞节的头就是椭圆形,但它的毒性却很强。不过百步蛇、龟壳花、青竹丝的头部均呈三角形,是典型毒蛇的特徵。毒蛇的头大部分呈三角形,那是因为在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部份是毒腺分泌毒液演化膨大的结果。这类头呈三角形的毒蛇又有很多是带有出血性蛇毒的毒蛇。但是蛇毒的种类也有很多,有一些毒蛇的蛇毒是神经性(像是眼镜蛇)或是混合型的(锁链蛇),因此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由图鉴与教学中认识毒蛇,由蛇的体态、颜色与斑纹来判定有没有毒。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