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阿右旗导游词
我的图书馆
阿拉善阿右旗导游词
阿拉善右旗旅游景区(点)(一)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4.92万平方公里,右旗境内3.5万平方公里,东西最长270公里,南北最宽240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沙漠,我国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五绝著称。整个景区海拔高度一般在多米,沙峰相对高度在200--500米之间,其中高大沙山占总面积的61%。在沙漠腹地,呈规律排列的巨大复合型沙丘连绵不绝,沙涛起伏,宛如卷起的巨浪,气势蔚为壮观。沙山顶端,蜿蜒曲折如刀刃,沙壑纵横,沙壁如峭。最高沙峰必鲁图峰,海拔高度1609米,相对高度近500米,堪称“世界沙漠珠峰”。巴丹吉林沙漠有世界上最大的鸣沙区,中心区均为相对高度在200--500米的鸣沙山,响沙如同雷鸣,沉闷而深远,响彻十几里之外,被誉为“世界鸣沙王国”。这里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4000多毫米,据河海大学水文研究所所长陈建生教授勘察,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的年补给量达到5亿立方米,如此巨大的蒸发量,沙漠湖泊为什么永不干涸,这几乎成了巴丹吉林的一大难解之谜。关于沙漠地下水的来源,中外科学家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巴丹吉林的地下水,是通过地下大裂谷来自祁连山;又说来自雅鲁藏布江,至今尚无定论。但丰富的地下水,高大险峻的沙山,充分说明地下有庞大水源,充盈着这片浩瀚的大漠。巴丹吉林沙漠已探明的湖泊有144个,其中有淡水湖12个,俗称“沙漠千湖”。这些湖泊千姿百态,风光迥异。湖边绿树成萌,花草斗艳,有的沙水相映,有的水天相接,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景观,被人们美称为“漠中江南”。最大的湖泊诺尔图海子面积2205亩,水深28米。巴丹吉林湖泊中有众多甘泉,其中音德日图的泉水最为著名,传说阿拉善王爷不远千里用骆驼驮饮此水,誉为“神泉”。该泉处于湖心,涌于石上,在不到3平方米的小岛上有108个泉眼,泉水甘冽爽口,水质极佳,经德国专家化验,“神泉”水中含有十多种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提精养神,延年益寿和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巴丹吉林沙漠中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湖泊中盛产卤虫等微生物,湖畔栖息着天鹅、野鸭、盘羊、黄羊、獾猪、狐狸等几十种野生动物和鸟禽,沙漠中有丰富的盐、芒硝等矿藏资源,此外,还盛产甘草、麻黄、锁阳、苁蓉等沙生药材。2005年全区旅游工作会议把巴丹吉林沙漠列为第二批重点开发项目之一。因此,巴丹吉林沙漠世界级探险旅游基地的开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05年巴丹吉林沙漠成为阿拉善国家级沙漠地质公园核心区,被中国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被众人誉为“上帝划下的曲线、苍天缔造的神奇”。2006年,又入选“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并荣获金奖,被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探险协会联合推荐为全国首批十七个最具代表性的探险旅游区之一。巴丹吉林名称来历有几种说法:一说巴丹是由“巴岱”演变而来,而巴岱系蒙古语,为一地名,吉林是由“吉吉让”演变而来,而“吉吉让”是藏语,意为地狱;二说巴丹吉林系蒙古语,巴丹同样是由巴岱演变而来。巴岱是人名,几百年前有一名叫巴岱的人在此居住,吉林是数词,即六十。当时在这片大沙漠中最初发现六十个湖泊。巴丹吉林是由巴丹与吉林二词组成,前者为人名,后者为数词;三说据说,从古梵语译成的甘珠尔经(大藏经)第十三卷(又说十二卷)里记载巴丹吉林之名称来历的典故。这个材料无疑是很宝贵的,但因缺乏详细的调查说明,有待考究。巴丹吉林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个叫巴岱的牧人,在这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中发现很多(“吉林”蒙古语,六十个)湖泊,就此,他就把家迁到这里,游牧生息一代又一代,故后人以巴岱命名了这个大沙漠----巴丹吉林(意为巴岱之湖泊)。相传很古的时候,有个邬尔章国都巴当城就坐落在现在的巴丹吉林这块地方,当时这里没有什么大沙漠。邬尔章国臣民安居乐业,一代传一代地过了多少个世代,除了国王谁也说不清楚。就在邬尔章国第九十九代国王的时候,出了一个黑心的宰相,他就是混世魔王。这个奸臣,为了暗算国王,他把女儿乌拉玛斯嫁给了国王的太子。不久,国王仙逝,太子继位当了国王。这个当国王的太子是个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家伙,哪知道管理国家大事呢?他只知道天天吃喝玩乐,用牛奶给乌拉玛斯洗澡,一切权利全掌握在岳父混世魔王手中。从此,国民多灾多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便激怒了九天。九天为惩罚混世魔王,先下起了五谷和奶雨,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国民得救逃离了邬尔章国, 后又下了七天七夜的倾盆大雨,城廓围变成一片汪洋;最后,又刮了七天七夜的黄沙,埋掉了邬尔章国的国都巴当城。从此,后人将这个大沙漠叫巴丹吉林。巴丹吉林具有奇特、别致的景观,是探险、观光、以及进行考古和沙漠研究的理想之地。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法、日、美、奥地利、新加坡等国家及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料,发现了驼鸟蛋和古动物化石,包括恐龙化石。在沙漠腹地的湖泊周围还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和旧石器,其中有石器碎片和色粗陶片。经考古分析,是3000----5000年前人类活动的遗迹,有很高的研究价值。1996年德国探险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吉林沙漠》一书,轰动了欧洲。1998年3月在美国召开的国际探险旅游博览会上中国唯一推出的项目就是巴丹吉林沙漠旅游线路,引起外国旅游部门极大的关注。巴丹吉林沙漠风光已经进入美国ZNTERNET计算机信息网,沙漠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02年以来,随着国际旅游、观光、探险热的兴起,巴丹吉林沙漠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挪威、奥地利、加拿大、日本、爱尔兰等国家的多位友人前来徒步探险旅游、科学考察。原始、空旷、与世无争的宁静与奇妙的沙漠风光,令中外友人流连忘返。2004年英国KEO电影公司摄制组一行七人在世界著名电影导演多米尼克?贝茨和节目主持人尼克拉斯?米德尔顿的带领下,深入到巴丹吉林沙漠拍摄以宣传大漠、驼铃、夕阳、月夜、风土人情为主要内容的记录片《极限之行》。在时世沧桑变迁中,巴丹吉林始终以其雄伟神奇震撼着人们的灵魂和精神。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造就了自然界的奇趣魅力,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巴丹吉林沙漠的深处探索人类从未踏足过的秘境。&1、 巴丹湖&巴丹湖是巴丹吉林的门户,离旗府约90公里,距离金昌约150公里,离317省道20公里。整个巴丹湖由13个小湖组成,水域总面积为138亩。其中有淡水湖,可以开展垂钓、游泳、沙雕等活动。巴丹湖周围高沙林立,鸣沙遍地,最高沙山海拔为1538米,可以开展攀登、滑沙、沙漠冲浪、体验鸣沙、沙疗、滑翔等活动。巴丹湖可以说浓缩了巴丹吉林景观的精华,适宜开发大众旅游。巴丹湖区还是锁阳盛产地,每年春季,待锁阳头露出地面,此后开花结籽,火一般铺遍绿洲,甚是壮观。这里雄壮高大的沙山纵横交错、群峰耸峙、陡峭峥嵘、此起彼伏。秀美的湖泊如同湛蓝的夜幕上缀满了宝石般的星辰,流连盘环,令人赏心悦目。沙山中间2平方公里的平坦草地,是安扎沙漠旅游营地的绝好地方,风景独美,也是进行沙漠体育专项活动的理想之地。2、三座沙山&&&& 在巴丹吉林沙漠中有一个约20米高、造型好象蒙古包式的三座红色山头。这里的人们称它为“固日班格日陶勒盖”。这三个小山头布局为三角形,前面一座稍大,两边两座略小。有关这三座山头的形成还有一个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巴特尔哈日将军(汉译英雄黑将军)从黑城东征穿过巴丹吉林沙漠的时候,在这个地方住了一宿。晚上,他做了一个非常吉祥如意的梦。所以,他认为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便命令士兵连夜从三、四里地以外的地方取来沙土将自己一部分金银财宝、武器装备和阵亡士兵的尸体分成三堆埋在这里。从此,在这里就形成了固日班格日陶勒盖。现在,在固日班格日陶勒盖的北面三、四里地的地方还确实有一个红崖,据牧民说,那就是当年巴特尔哈日将军取沙土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为了纪念英雄黑将军,在这里修建了两个敖包,所以此地又称作伊克日敖包,每当走过固日班格日陶勒盖的时候,都要自觉地去那里敬酒献哈达求得平安吉祥。3、巴润伊克日&意为南双海子,为巴丹吉林沙漠水草最丰美的绿洲,也是水域辽阔的湖泊之一,内有两大咸水湖呈东西走向,交相辉映,区别于北双海子而得名。两湖之间有一季节性淡水湖,春夏蒸发量大,湖面分为许多水洼,珍珠般散落在翠绿的草甸之间。秋冬两季,涌出的泉水淹没整片草甸,一个琥珀般的淡水湖悄然复出,令人赏心悦目,更添几份神奇。巴润伊克日湖区海拔低,四周沙山挺拔险峻,缺乏气魄与胆识的人置身其中,确有四面楚歌之感。巴润伊克日东海子仅有一眼泉,此泉涌于湖边,冬季湖水上涨则被淹没,但经科考队检测,水质极佳,可与名泉相媲美。离此泉十几米的湖边紧靠陡峭的沙壁,因此水草极少,却有一簇红柳在这里望海而生,枝繁叶茂,遒劲坚韧,似钢铁卫士般死死抵着压顶而来的沙壁,保卫着妩媚柔静的东海子。正如正义的脚下永远镇压着邪恶与黑暗,红柳下的湖岸垂直而下,深不可测,危险至极,不知情者前往后果不堪设想。巴润伊克日西海子北岸紧靠高大的沙山,狭长的湖岸上,泉水日夜奔涌入湖。东西两端分布有很多明镜般的小淡水湖,宁静的滋润着湖区的牧场。牛、马、骆驼、羊在此悠闲的吃草饮水,天鹅、野鸭、狐狸、黄羊等飞禽走兽各思其乐,一派祥和、宁静,胜似世外桃源。4、塔玛英&&&塔玛英是蒙语,意为“地狱”,引申为“痛苦,苦难,折磨,地狱”的意思。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邬尔章国黑心宰相统治这片土地的时候,所有的罪犯都被送到这里来关押,而且大部分都被酷刑折磨至死。邬尔章国成为沙海之后,这里仍然整日充斥着痛苦的呻吟,后被百姓比喻为“人间地狱”,故而得名。5、扎拉特&扎拉特为蒙语,意为“象刺猬一样”。因为扎来图海子从周围的沙山看下去,湖中的芦苇形状酷似一只趴伏的刺猬,所以按照蒙语命名为“扎拉特”。这里是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各类候鸟的主要栖息地,被誉称为大漠中的鸟岛。6、巴格吉林&巴格吉林意为“较小的海子”,当地人俗称为小海子。因为这里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与音德日图、苏敏吉林相连,由于这一带的沙漠湖泊面积都较大,相比之下,这处湖泊面积就显得很小,所以,当地人按照它的面积把它称为“小海子”,蒙语译为“巴格吉林”。7、音德日图湖神泉&音德日图湖是巴丹吉林沙漠中水域面积辽阔的湖泊之一,总面积为1579亩。湖的造型恰似一位慈祥的母亲怀抱自己的婴儿。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中有成千上万眼甘泉,其中最著名的是音德日图湖的“神泉”。这眼泉在音德日图湖中,音德日图湖是咸水湖,而“神泉”涌流出的却是清澈透明、甘甜爽口的淡水。“神泉”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提精养神,治疗多种疾病,长期饮用可以延年益寿。德国专家曾对该泉进行化验,确定泉水中含有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因素。神奇的泉水蕴育了丰富的中草药,音德日图是巴丹吉林沙漠干草及其各类中草药的盛产基地。8、必鲁图沙漠珠峰&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是世界级的黄金精品景点之一,也是游客来巴丹吉林沙漠首选的旅游景观。必鲁图峰海拔1617米,相对高度500多米,被誉为“沙漠珠峰”,是探险攀登旅游基地,适合开展体育竞技、科学考察等活动。登上必鲁图峰后,可以观看到周围七个湖泊,当地人叫“七仙女湖”。关于“七仙女湖”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老天爷特别喜欢巴丹吉林,所以就派他的七个姑娘到巴丹吉林考察。七仙女下凡后,被巴丹吉林的美景迷住了,说什么也不想离开这个人间天堂,就在这里成家立业,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据说在必鲁图峰上看到的七个湖,就是当年七仙女下凡时留下的痕迹。因此,巴丹吉林这块地方自古以来出美女,并且个个勤劳、勇敢、贤惠。登上国家名片&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国家邮政总局于日发行一套12枚的《祖国边陲风光》特种邮票,其中一枚是“巴丹吉林风光”,邮票图案取材于巴丹吉林沙漠美景。按照我国邮票发行惯例,该枚邮票取景阿右旗。这是宣传阿拉善、提高阿拉善知名度的大好机遇。以邮票发行为契机,2005年阿右旗举办了“首届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同时拟制作宣传阿右旗和巴丹吉林风光的特色邮品、纪念品,如原地首日封、纪念封、风光片、摄影纪念册等,并在《中国集邮报》等相关报刊上刊登广告,办理邮品邮购业务,把阿拉善介绍给广大集邮爱好者和旅游者,使阿拉善美名走向全国、走向世界。9、苏敏吉林&巴丹吉林嘎查委员会位于苏敏吉林。“苏敏”为蒙语,意为“庙”。苏敏吉林还是宗教朝拜圣地,巴丹吉林庙就坐落在这里。苏敏吉林湖分为南北两处,北边叫苏敏吉林,南边叫巴润吉林。苏敏吉林湖面积为878亩,盛产卤虫资源,是巴丹吉林出产卤虫最丰富的海子之一,最多时曾年产5吨卤虫卵。苏敏吉林湖的造型酷似一个美丽的少女侧卧于此,巴丹吉林庙和嘎查都建于少女丰满的胸前,意在永葆丰收、吉祥。巴丹吉林庙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历经沧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原阿拉善旗延福寺管辖寺庙。当年原阿拉善七个活佛之一康布玛尼奇喇嘛途经巴丹吉林,携有玛琴尼布达嘎活佛像,为其修建了该庙宇。它是长久的历史沿革中原状保持较好的我盟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寺庙之一。藏名“嘎拉登朋若有所思格阿拉布吉林”,汉语意为“幸福、美满、欢聚”,因地处巴丹吉林沙漠中故称巴丹吉林庙,1986年被列为旗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宇庄严肃穆,幽静雅致,被称为“沙漠故宫”,当地的蒙古族牧民把这个沙漠绿洲称为苏敏吉林,意为有庙的海子。最鼎盛时期曾有60多个喇嘛。据传说,寺庙的一砖一石一木全部由外面用骆驼驮进,庙里的大梁、顶柱全部是人工抬进去的。当时建庙所付出的代价和对佛神的虔诚,由此可见一斑。寺庙总建筑面积近274平方米,庙室分上下两层,呈楼阁式。下层长13.57米,宽20.17米,高3.15米。上层长9.20米,宽9.2米,高2.2米。碧绿的湖泊四周芦苇丛生,水鸟嬉戏。湖面沙峰倒映更令人叹为观之。东北面有一流金色沙峰,当狂风骤起时,它即发出犹如慈爱的母驼吟唤小驼般的“呜呜”鸣声。玛尼喇嘛是阿拉善佛教造诣非常深的大喇嘛。他在苏敏吉林建庙传佛以来,这里的人民安康幸福,万物有了灵气。每当玛尼喇嘛诵经传的时候,苏敏吉林的泉水就自动地喷涌出来,形成了非常壮观的自然景象。后人将诵经喷出泉水的这眼泉誉称为“听经泉”。苏敏吉林东沙峰,为旭日东升之时整个巴丹吉林沙漠中享受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因此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娜仁肖润”,意为“太阳峰”;而与之相辉映的西沙峰,俯瞰如圆月,远观如弯月,得名“萨仁都贵”,意为“月亮弯”,两峰似取日月精华,孕育了佛家胜地苏敏吉林。10、东诺尔图&东诺尔图湖是巴丹吉林湖群中水域最大最深的湖泊,距旗府约140公里,离雅镇约125公里,自然景观十分独特。水域总面积为2205亩,水深28米。东诺尔图湖过细水潺潺,鸟鸭啼鸣;湖中喷泉汹涌,沙山林立,沙山、湖水、蓝天融为一体,景观特别壮观。可以开展水上娱乐、摄影、科考等活动,确有“漠中江南”之奇景。2005年,这里正式成为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巴丹吉林沙漠基地,是开展户外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理想营地。11、梧桐图&巴丹吉林沙漠中的诺尔图海子分南北两个海子。北海子叫诺尔图,南海子叫梧桐图。相传梧桐图海子的东边长着一棵很大的梧桐树,所以人们习惯叫它为梧桐图。12、西诺尔图&西诺尔图是巴丹吉林沙漠又一处较大的“牧家游”所在地,这里沙山起伏平缓,交通相对便利,湖边生态保持良好,人工培植了大面积的梭梭林、杨树林,湖内芦苇丛生,湖区风景秀丽,是一处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当地牧民利用大片梭梭林发展起来了阿拉善肉苁蓉人工种植产业,前景广阔。13、策力格日&巴丹吉林沙漠中有个叫策力格日海子(湖)的地方。这个海子的南沙梁中有一块好似蒙古包大小的自然沙子结成的颗粒堆。如果清扫掉这些沙颗粒,第二天又会照样出来。这些沙颗粒对肠胃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有关这些神秘沙颗粒的形成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在很早以前,玛尼喇嘛在蒙古转世后,还没有被确认出来的时候,背着背架子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经过策力格日这块地方时,恰逢烈日当头,无法行走。于是,饥渴交加的玛尼喇嘛就在这个地方卸下行李架子稍坐休息。由于天气炎热,汗流浃背的玛尼喇嘛随手就从地上抓起一把沙子擦了擦脸上的汗珠扔在地上。玛尼喇嘛走后,就在这个地方开成了这些神秘的沙颗粒堆。从策力格日海子高处俯瞰,宛如硕大的一面镜子,镶嵌在浑圆妩媚的沙涡之中。深邃平静的湖面,既圆又亮,光彩炫耀,浮现出一层层明亮的金波,景色奇美。湖边有一座敖包,木杆上系有许多哈达和经文布条,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深居简出的居民就会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聚会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祭敖包仪式,敬献祭品,膜拜祈祷,求神降福。祭祀完毕,开始举行传统的摔跤、赛驼等游艺活动,场面热闹非凡。14、呼都格吉林&蒙语音译,意为井一样深的湖泊,因为此湖湖岸陡峭,湖边没有像其他湖泊一样的缓坡,所以得此名。这里是巴丹吉林沙漠小有名气的卤虫卵盛产地。(二)曼德拉山岩画旅游区曼德拉岩画分布于阿右旗曼德拉苏木呼德呼都格嘎查境内的曼都拉山中,距盟府巴彦浩特300公里,距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212公里。山峦四周分布着大漠与草场,最高山峰1700多米,长6公里,宽3公里,面积约18平方公里。山脊、沟谷旁布满了黑色玄武岩石,起伏蜿蜒,犹如长龙巨蟒,与山下的茫茫草原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奇伟瑰丽的自然画卷。曼德拉山岩画就雕刻在这些光滑的玄武岩石上。岩画是描绘或刻制于岩石上的图像,是人类先民留给后世的一份丰厚、珍贵的文化遗产。阿右旗是一个岩画比较密集的地区之一,现已登记在册的岩画点达52处,岩画数量达3万余幅,布布手印岩画堪称为中国艺术之晨,距今约三万多年。北方游牧地&& 曼德拉系蒙古语,意为“升起、兴旺、腾飞”。绵延几公里的曼德拉山曾是狄、月氏、匈奴、乌桓、鲜卑、回纥 、突厥、党项、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地,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劳作中,留下了这一幅幅神秘的符号,创造了灿烂的岩画文化。据岩画专家考证,岩画的制作时间,约从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早期开始(以岩画中的鸵鸟、麋鹿形象为证),历经新石器时代的狩猎盛行时期和原始社会牧业萌芽时期,经历了夏、商、周、秦、汉、北魏、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距今约有6000多年的历史,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民族史、畜牧史、美术史以及民族迁徒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确定重点文物&& 1986年3月,阿右旗文物管理所在全旗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曼德拉山岩画群,同年5月进行了第一次调查,2003年进行了第二次普查,据文物调查资料记载,不完全统计数量达6000余幅。1989年,由阿右旗文物管理所编印了岩画《阿拉善右旗岩画》画册;日,阿右旗文物管理所乔英扎木苏、阿?巴音达来参加“1991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暨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1994年9月,由阿右旗文物管理所范荣南撰写的《曼德拉岩画》一文在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办的《岩画通讯》上刊发;1995年5月,由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盖山林教授主编的《中国岩画学》正式出版发行,书中详细记录了曼德拉山岩画的情况。日,原国际岩画学会执行主席阿纳蒂教授在曼德拉山岩画群实地考察时惊叹:“曼德拉山岩画当属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无愧是人类艺术的宝库。”曼德拉山岩画逐渐被世人所知,叹其时代延续之长、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内容之丰富、学术价值之高,成为世界岩画宝库中的稀世珍宝,被誉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日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第三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曼德拉山岩画已全部编号,并有一套完整科学记录档案,曼德拉山岩画已经有了“***”。部落的历史&& 据专家考证岩画的色泽和水文水源资料推测,大约在几千年前,曼德拉山周围湖水环绕,是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历史上曾有许多游牧、狩猎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可寻的踪迹。这满山岩石上留下的精湛生动的艺术图案,反映的就是这些民族部落的历史。在曼德拉山岩画中,有一幅精美的作品“繁衍生息”图,它完整地讲述了一个部落的诞生过程。画面从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结合开始,到成立一个家庭,然后生育子女,又组建家庭,如此反复,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放牧、狩猎、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民族部落。岩画的内容&& 就曼德拉山岩画的内容而言,各类动物图案居多,如山羊、盘羊、青羊、石羊、绵羊、羚羊、马、驴、骡、驼、牛、鹿、水牛、狗、狼、豹、虎、狐狸、蛇、龟和飞禽等,此外还有庞大的狩猎、围猎、放牧、舞蹈、建筑、弓箭搏斗、交媾、生育、太阳、月亮、星辰和草木等画面。刻制手法& 这些作品刻制手法主要以凿刻、磨刻和线刻为主,象儿童笔下的形象画,既刻画其所见,又抒其所想,充满天真、稚拙的自然纯朴美,它达到了庄重中见活泼、方正中见变化的艺术效果。曼德拉山岩画雕刻精湛、图案逼真、形象生动、记录着远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区经济、文化、生活的情景和自然环境、社会风貌,我国著名岩画研究专家盖山林誉此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如此众多密集的岩画在全国乃至世界极为罕见。岩画群&&除曼德拉山岩画外,阿拉善地区岩画群尚有:笔其格图岩画,分布在阿右旗阿拉腾敖包苏木以北13公里的笔其格图山南麓,约有300余幅;海尔汗岩画,位于阿右旗塔木素布拉格苏木西30公里的海尔汗山,约300余幅;夏拉玛岩画,位于阿右旗孟根布拉格苏木额肯呼都格嘎查西北13公里的夏拉玛山,在山顶段约3平方公里的黑色岩石上刻有约1000多幅岩画;骆驼山岩画位于阿左旗腾格里额里斯苏木骆驼山,约3000余幅。阿左旗巴彦诺日公岩画。除此之外,阿右旗境内分布的塔木素镇海日恨岩画,阿朝苏木阿日斯楞口子岩画,阿拉腾敖包的毕其格阿日格楞台岩画,额日布盖的双井子、龙首山岩画,孟根的希搏图拉、夏日玛岩画,雅布赖的布布岩画等15个岩画点,其中雅布赖的布布岩画已有3万多年的历史,被著名岩画专家盖山林称“中国最古老的艺术”。阿拉善右旗的岩画被统称为巴丹吉林沙漠岩画。阿拉善古岩画分布之广(境内各大山脉均有)、密度之高(尤其阿右旗境内)、数量之多(万余幅)、年代跨度之大(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实属罕见,堪称我国古代艺术的宝库。它们为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古天文学、美术学、科技史、畜牧史、宗教史等多种学科提供了极为丰富、真实生动、未经歪曲的最可靠的实物研究资料。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信息处主办的《每日要情》第279期刊载了“阿盟曼德拉山岩画破坏丢失近半”的文章,引起了自治区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分别于12月20日、12月30日作出了重要批示。日,自治区文物处深入曼德拉山岩画保护区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了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岩画保护管理的意见;日,阿右旗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了《阿拉善右旗岩画、石刻保护暂行办法》,成立了岩画保护管理站,曼德拉山岩画保护工作走上了依法保护轨道,得到了有组织的保护,至今再未发生岩画失盗现象。这里原本并不荒凉,历史上曾是众多民族创造文明的天堂,阿拉善右旗岩画就是一文明的结晶。分布稠密、画面集中、图像清晰、技法多样,是阿拉善岩画的主要特色。依据自然地理特点、历史特点、民族文化特点,属于“草原文化”西部的阿拉善文化圈的区域。(三)海森楚鲁怪石旅游区像锅的石头& 位于阿拉善右旗旗府所在地西北180公里处,景区方园20平方公里,北临巴丹吉林沙漠,距东风航天城80公里。此处怪石林立,各具形态,属独特的风蚀花岗岩地貌,有多处文物古迹,山中有梧桐沟,有300多棵梧桐树,具有岩画观光、文史研究、地质研究、沙漠探险等综合旅游价值。“海森楚鲁”为蒙语音译,意为像锅一样的石头。大漠绝域&& 海森楚鲁所在地人迹罕至,地貌原始,堪称大漠绝域。一进入山口,游人会被眼前景象惊呆,方圆几十里范围内,漫山遍野都是奇形怪状的石头,而且形态逼真,各有其形。有的像观音打座,有的像鳄鱼嬉戏,有的像骆驼负重,有的像美猴问天,有的像八戒受罚,尤其山峰上有一奇石酷似狩猎归来的雄鹰,正俯视着爪下的猎物,思量着如何享用。这里还可找到12生肖象形石。大大小小的坚石就像奥妙无穷的艺术品,呈现在游人面前,任你为它赋予灵性的生命活力。怪石的形成&& 据专家考证,此处的怪石质为风蚀花岗岩,形成于约3.2亿年前华山中期。最初此处为海,岩石经过海水长期浸泡、冲刷,形成了圆形、椭圆形或锥形,后来由于地质结构的不断变迁,海底上升为陆地,原石经过风力剥蚀,逐渐形成了如此怪异的形状。它是地壳运动、熔岩造就的又一景观。石城泉&& 海森楚鲁景区内有数股泉水,最大的一股称为“石城泉”,又因泉水所在的巨大原石形同一尊卧佛,所以又被称为“卧佛泉”。附近刻有“康熙三十八年四月十五日高台县府李亲耒到此石城泉”的字样。据传明清年间高台县府在此开金矿所遗留,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海森楚鲁怪石景观由于形态怪异奇特,怪石面积大,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和潜力。海森楚鲁景区腹地内,被风沙侵蚀的花岗随处可见,大的有几十立方米,小的仅几厘米。这些怪石形态各异,造型多样,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可与云南石林媲美。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蘑菇云”、“卧驼”、“猪八戒”、“呐喊”、“乌龟出海”、“玉兔望月”、“龙舟”、“绵羊”、“一群大象”等景观,具有很高的自然艺术欣赏价值。被许多中外摄影家拍成照片广为流传。(四)额日布盖峡谷旅游区额日布盖大峡谷位于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以南54公里,距原离额日布盖苏木12公里。大峡谷纵横交错,绵延数十公里。遍布红色、红褐色的风蚀岩石,“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形成于距今约65----137百万年前之白垩纪。龙首山之名&& 龙首山,顾名思义,此山形似龙头。无独有偶,在神秘大峡谷深处的一处悬崖陡壁上,果真突起一块山石,酷似“龙头”,昂首朝天,龙角向上,龙须向下,形状逼真,让人感到“一条巨龙就要腾飞”。神秘大峡谷&& 大峡谷总长约5公里,峡谷南北走向,约5公里,尽头又分为东南走向和西南走向两条峡谷,呈“Y”字型。峡谷两侧橙红色岩崖高耸,最低处的约五米,最高处近百米;最宽处有三、四十米,窄处仅几米。峡谷两边各有一道石墙,相传为古战场遗迹。峡谷崖壁层层叠叠,布满奇窟异洞,许多首尾相通,成为野生动物的天然巢穴。峡谷中“宝塔”林立,怪石成群。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风化的岩崖造型奇特,有的巨石兀出,犹如龙首;有的负重前行,胜似骆驼;各种狮形、龟形、蛙形、鸟形、罗马骑士、魔幻城堡、春笋拔节、老妪、繁帙经卷、骷髅石岩石不胜枚举,要得其中三味,还要靠游人亲临感悟。神秘大峡谷奇特的地质构造,再加上大漠变幻莫测的气候,在大峡谷内形成“光与影”的完美结合,给大峡谷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到神秘大峡谷旅游,最好是在盛夏季节,峡谷内气候怡人,花草繁茂。带上家人,带上一顶简易帐篷,边游玩,边观赏,其乐无穷。龙首山是一处新发现旅游探险天地。大峡谷独特的地质构造、形成千奇百怪的自然景观,在震撼之余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山体全部由地壳变化形成的红褐色沉积岩构成,谷内奇峰突起,悬崖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穴,形似蜂巢,尽显历史沧桑之壮美。漫步神秘大峡谷中,奇峰兀立,处处皆景。百米高的“小头大肚铁将军”、“石猴”、“猪八戒照镜子”“古塔”、“摩天大厦”、“鹤立鸡群”、“文字塔”等惟妙惟肖的山峰,意趣昂然。古老传说&& 大峡谷深处有一块巨大的山石,酷似“青蛙”。一个美丽传说由此诞生:一只巨大的青蛙在大峡谷中游历,被山谷中的风光所吸引,当它逛至两条峡谷的交叉处时,满目美景何去何从竟无法选择。于是,停了下来,抬起头,张大嘴巴,问苍天欲往何处行时,变成了一块巨石,得名“石蛙问天”。这样的传说很多,大峡谷内形似逼真的各种动物数不胜数,更待游人发现、命名,将大峡谷的美景逐一向世人展示。(五)雅布赖山旅游区雅布赖由来& 雅布赖是藏语“雅布日”演变而来,意为恩山、父山。雅布赖传说有一位黑将军被对方打败后,逃至此山,保住了性命,临走时,他称此山为雅布日山,愿此山成为众山之父。雅布赖山系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弧形隆起的一个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横贯阿右旗境内中部,长110公里,最宽处20公里,面积180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米,最高峰1938米;最大坡度35度,一般15--20度。东南侧悬崖绝壁,西北侧坡度较缓,为巴丹吉林沙漠东缘的重要屏障。雅布赖山是我旗梭梭和盘羊生态自然保护区,还是“神舟六号”搭载的苁蓉种子的主要种植基地。雅布赖盐化集团是我国大青盐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我旗工业发展“一带两区”战略雅布赖盐化工业园区的所在地,依托其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成为我旗“六位一体”旅游发展格局中工业旅游的主战场。阿贵庙& 号称“天制窗”,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坐落在雅布赖山主峰南侧,距原雅布赖苏木2公里处。寺庙傍山而建,精美典雅,主要经堂座落于雅布赖山崖中的石窟。庙内酥油灯明亮,香烟缭绕,殿外八座白塔结构精巧,造型优美,置身其中,不由得产生庄严肃穆之感。一条长300米的石路是通向石窟的唯一通道,坡度大,特别是临近石窟的30米台阶路,坡度为70--80度,其余均为悬崖陡壁,行人难以攀登,险峻气势颇为壮观。大石头沟& 位于雅布赖山南山谷,沟内四季泉水成溪,有一天然“游泳池”,是大自然所赐。池边梧桐树茂密成林沟中有一奇泉,形似小盆,四季皆满,随取即盈,不满不溢,水质清凉爽口,尊为“圣泉”。沟内草绿鸟鸣,山鸡、盘羊时有出没。此处为游人夏日避暑乘凉和狩猎的佳地。(六)巴丹吉林度假村巴丹吉林度假村位于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以北3.5公里处,是由我旗太兴酒店管理的一处设施较完善的沙漠旅游度假村。该度假村,结合了本地优势,开发了以沙为主体,以娱乐休闲为内容的旅游一体化服务项目,建成卡丁车场、碰碰车场、儿童乐园、游戏厅、舞厅、沙滩竞技场、休闲亭等设施,开发出了爬沙、野营、沙滩篝火、滑沙等沙漠旅游项目,建成了豪华典雅、风格独特的住宿、餐饮基地,推出了以蒙古族特色为主、各菜系特色兼顾的特色饮食系列,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现代化旅游休闲场所。将沙漠生态区、生活区、游乐区及赛马、赛驼场、民族风情区融为一体,成为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七)其他宗教旅游区阿拉腾特布希庙&此庙位于额肯呼都格镇西80公里,始建于1938年,因六世诺木齐活佛罗布桑丹碑多玛第一次光临,为牧民讲经,并受到热烈欢迎,后经牧民建议,旗衙同意所建。座落在阿拉腾朝克苏木境内的阿拉腾特布希山顶上,四季凉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尤其在夏季,林木苍翠,百花盛开,宛如一块巨大的绿色天然地毯这里还是旱獭、青羊、雪鸡、牦牛等数十种高原动物的天然乐园。海拔2995米的主峰乌利雅斯图终年积雪,尤为壮观,与古代军事要塞阿拉格乌拉遥相响应,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诺木齐活佛为该寺赐名“塔里贡嘎达却灵”,此乃藏语,蒙语意为“灵佛山中的宁静寺”。后来人们习惯按所在地名称呼,沿至今日。其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希日瓦卡木参殿、赞巴卡木参殿、宝塔殿、经轮殿、诺木齐活佛的拉卜楞院、额尔德尼喇嘛院、喇嘛葛根活佛院、诺彦呼图克图活佛院、额杰喇嘛院、札斯莱活佛院、朝克沁庙仓、莫鲁木庙仓、居巴庙仓、甘珠尔庙仓、开楞庙仓。据蒙古秘史记载,相传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征战唐古特(西夏)途中,曾在阿拉腾特布希山下有十万蒙古骑兵安营扎寨,消暑休憩,一举征服了西夏北部邻地。当年在此安营时,成吉思汗曾在此宰杀三岁公马置于方形石盘上祭祀苍天,这块方形石盘被称为“成吉思汗的金盘石”,蒙语译为阿拉腾特布希,后世蒙古人在此垒敖包祭天拜地。在这块石盘西北边有一个中间有孔洞的圆形巨石,被称作是“成吉思汗的石磨”;一旁还有一个3米高、形如秤砣的倒立石,被称作是成吉思汗的拴马桩;在其附近有一个从巨石下边挖空的洞穴,被称为是成吉思汗的犬窝;还有三块中间距离相等、大小一样的石头,被称为是成吉思汗的鼎锅石。民间传说给这些石头附予了浓厚的传奇色彩,由此看来,特布希庙的确是沾了成吉思汗金盘石的灵气。特布庙今天的七世诺木齐活佛旦增却吉扎拉仓现为阿拉善盟佛教协会副主席,阿右旗政协副主席。库热图寺庙& 位于原树贵苏木驻地库热图,距旗所在地额肯呼都格镇东北167.5公里,现划归阿拉腾敖包镇。该寺庙建于清朝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为阿拉善八大寺庙之一,寺庙建筑雄伟,规模壮观。香火鼎盛时期,众僧达500人。夏日嘎庙& 位于阿拉腾敖包镇驻地南70公里的夏日嘎山之中。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是我旗建筑最早的寺庙之一,原寺庙香火旺盛时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喇嘛人数130多,现建筑总面积792平方米。
馆藏&10382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