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559|回复: 1
左手捻天罡,右手捻剑诀详解
姆指按在食指的第一和第二指节中间的纹上
掐诀和步罡
道教法术在施行中,法师常口念咒,手掐诀,脚步罡。掐诀和步罡是行法时法师的一两种基本的形体动作。要了解道法,对这两者就要有初步的了解。
步罡,全称踏罡步斗,又称步天纲。它是从古老的年代中传下来的:罡,原指北斗星杓尾的一颗星,斗即北斗,后来又扩大范围,泛指东南西北中五方星斗。法师假十尺大小的土地,铺设罡单,象徵九重之天,脚穿云鞋,在一片悠扬的道曲中,存思九天,按斗宿之象、九宫八卦之图步之,以为即可神飞九天,送达章奏;禁制鬼神,破地召雷。因此道教(特别是正一派)徒行法、修炼,步罡踏斗都是一种基本功,也是法师基本的形体动作。
一般认为,步罡是从古代的禹步发展来的。但与禹的关系如何又有二说。一种说法,是汉代扬雄《法言.重黎》中说,「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李轨注说:禹治水土,涉山川,足得了毛病,所以走起路来是跛的。而民间的巫师多效法禹步。如此说来,禹步最初是模仿大禹治水得下的跛脚。另一种说法,见於《抱朴子内篇.仙药》和《洞神八帝元变经》等古籍,大意是说,大禹治水时,在南海之滨见到一种大鸟会禁咒术,走著一种奇怪的步子,能使大石翻动,於是大禹模拟其步伐,使成为法术,十分灵验,因为是禹制作的,故称为禹步。从这些说法中大致可以看出禹步形成甚早,与古代的禁咒术有关。禹步的基本步伐是三步九迹,后来扩大为十二迹、三五迹等不同的禹步。
禹步的三步九迹被认为有北斗之形,所以与踏罡步斗合一:《金锁流珠引.三五步罡引》说:「北斗,就是中斗。中斗是星,下变成为九灵,依法走下来,有九个足迹,称做星纲。」(北斗者,是中斗也。下变为九灵,步之九迹,谓之星纲。)所谓九迹,是象徵北斗七星和辅弼二星。纲,本作罡,原指斗末一星,后或借指北斗。称为纲,或许和将星图理解成天宇某一区域的纲纪有关。又说,禹治洪水时见鸟能禁咒,学了三年,术成之后踏九斗,将星配於足下。一般后世理解禹步、步罡与九宫八卦相一致,称「三步九迹,迹成坎、离卦。」由於星纲种类繁多,且根据法事的内容不断地编制出新的罡步,所以步星纲或者踏罡步斗的名目繁多,它往往与掐诀同时使用,为施法时两种最基本的形体动作,据说 至於唐宋时代,步罡与掐诀加在一起已经有七百馀种,真是洋洋乎大哉。
比较常见的罡步:前面说过,罡法或者说纲法种类繁多,但比较基本的则不过数种。东汉正一盟威道有《三五星纲?》,其中步罡之法有东南西北中五斗。以后又推衍出二十八宿罡、日月五星纲等。这些都是比较基本的常用的纲法。斗罡中最基本的一种称为北斗玄枢罡。罡图只有北斗七星。正步时以星名为步迹之名,转身返回时以星君名为步迹之名。二十八宿罡象徵天上的二十八宿--古代中国分天宇为二十八个不等的区域,以相应的星宿标识,称二十八宿,它们是整个天宇的代表,步之象徵著旋斗历箕,蹑行周天。
步罡的基本功能是象徵飞行九天,以及禁制外物与鬼神。罡,又称为天纲地纪,所以步罡的第一个功能就是依图步之,更认为已经升九天、过九州,巡历天下,飞行於仙境。其中比较基本的有河图大豁落斗,简称为豁落斗。实际上它就是原来的北斗罡,北斗七星加上辅弼二星作罡图,但采取河图及所列后天卦位为规范。分冬至后和夏至后用两种。前者从坎卦起,步至离位;后者从离卦起,步至坎位。河图九数代表天上九个区域,或九个星宿,凡天英(坎一)、天任(坤二)、天柱(震三)、天心(巽四)、天禽(中五)、天辅(乾六)、天冲(兑七)、天芮(艮八)、天逢(离九)。步时念咒,依次点明所步方位、象徵意义,以及威力所在。比如冬至后步时用咒云:「斗要妙兮十二辰,乘天罡兮威武陈,气仿佛兮如浮云。七星动兮上应天,知变化兮有吉凶。入斗宿兮过天关,步六律(按:指音律。古人认为音律与天地运行节律相通,步六律指步伐踩著音律的节奏。)兮持甲乙(按:指天干,也即时间的变化。)。履天英兮登天任,清冷渊兮可陆沉。倚天柱兮拥天心,从此度兮登天禽。过天辅兮望天冲,入天芮兮出天逢。斗道通兮刚柔济,添福禄兮留后世。入窈冥兮千百岁。一阳之后步相随,豁落神兮除百魅,入在斗口万邪避。急急如律令摄。」从这一咒语中我们可以揣见步这罡主要是表示在天上飞行,而且具有消灾避邪的种种超自然功能。它和二十八宿罡、日月五星罡等,都表示天上的某一区域或者仙境天府,所以步时都要存想这些场景。
比如有一种星珠熠耀罡,有两种罡法,一式有八步,一式有三步。道士上香时每要步此。步时念咒:「玉清敕素,大梵分灵。元罡流演,星珠冠周。急急如律令敕。」并要存想三境。三境,指玉清、上清、太清境,系三清尊神所居之境。步罡咒中已经点明道士点香烛时等於是将天上的星光移来凡间,那靠的就是步这罡。此类罡中也有代表九州的,称九州罡。九州,指雍、梁、兖、扬、青、徐、豫、冀九州,古人以之代表整个神州大地,所以步之代表巡逻整个大地。步罡的另一个宗教功能,是能够禁制鬼神和外物。本来,禹步、步罡,既有飞行九天的含义,又有禁制鬼神外物的功能,不过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专门化,某些罡以飞行九天为主,某些则禁制的作用更加突出。
比如雷法中的破地召雷罡,步之以破除阴气,放出阳气,使惊雷发生。又如考召法中的附体罡,步之使鬼神附於事先指定的儿童或其他人身上;召命神虎啸命灵罡,在炼度破幽一类法事中,步之以召役神虎将军(负责追摄幽魂的神将)。由於道教法术的主要功能在於运用超自然的力量来改变外物,控制外物的变化;而所信仰的神仙是居於天上或仙山洞府的,进入其世界必须要有超自然的能力,踏罡步斗被认为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它被广泛应用於法术当中,成为道法的基本手段。
--------------------------------------------------------------------------------
掐诀又称握诀、捻诀、捏诀、法诀、手诀、神诀,有时称斗诀,简称为诀:它是道法的基本方法之一。指在手掌、手指上掐某些部位或者手指间结成某个固定的姿势,起到感召鬼神、摧伏邪精的作用。它和步罡一起,是道法和行持时的基本的形体动作。
道士诵经、念咒、步罡、结坛、召将、气禁、收邪、治病、祈禳等的各个环节都要掐相应的诀。《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九:「凡行步、问病、治邪、入庙、渡江、入山、书符并须掐诀目。
掐诀是从古代的气禁之术中继承下来的。道教在发展中依据自己的神谱和法术理论,作了增益、改进,形成庞大的手诀系统。
手诀的基本成份是诀文:诀文指在掌指上的某一固定部位象徵北斗星、十二辰文、九宫八卦、二十八宿等。如在第二、三四指的九个关节纹上,以三指(中指)中纹为九宫中文,馀八个关节纹为八卦文(依据后天八卦位从四指根部关节纹为乾文起始);二至五指上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文。每掐该文,即象徵把握八卦、十二辰、二十八宿等。由於古人常用八卦、北斗、二十八宿等象徵宇宙中天象的运行、造化的奥秘、空间的位置和时间的变换,故通过诀文,在手上形成了一个浓缩的宇宙图景,如《阴符经》所说的那样,「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由诀文加上其馀指掌联结方式构成诀目,通常说的掐某诀即指某诀目。简单的诀目只掐一个诀文,复杂的诀目则要同时或依次掐多个诀文,比如飞捻北斗时,便须迅速捻过七星本文共七个点。有时尚要加上各指和指掌间的交结,甚至双手并用。
十二辰文的掐法如下:
子文,大指掐四指根部。(掌指之间的关节线上。下同。)
丑文,大指掐三指根部。
寅文,大指掐二指根部。
卯文,大指掐二指(从根部起算)一、二节之间(关节线上。下同。)。
辰文,大指掐二指二、三节之间。
巳文,大指掐二指顶部。
午文,大指掐三指顶部。
未文,大指掐四指顶部。
申文,大指掐五指顶部。
酉文,大指掐五指二、三节之间。
戌文,大指掐五指一、二节之间。
亥文,大指掐五指根部。
八卦和九宫文:
乾文,大指掐四指根。
坤文,大指掐四指二、三节之间。
坎文,大指掐三指根部。
离文,大指掐三指三、三节之间。
艮文,大指掐二指根部。
震文,大指掐二指一、二节之间。
巽文,大指掐二指二、三节之间。
兑文,大指掐四指一、二节之间。
诀目的构成主要依据於道教的神谱和要对付的对象:如前所说,所谓掐诀,是指掐某诀目。诀目是由诀文构成,简单的诀目只掐一个诀文,在这个意义上它与诀文可以通用。诀目的数量大,每一道派常绘成诀谱,在本门内授受和运用。诀目的设计,大抵一是依据著神仙谱系,一是依据所要对付的对象。
依据神仙谱系的诀目,相当典型地表现了道教的特点,表现了它的法术与散漫於民间的巫术的区别。道教的神谱极为庞大,而且不同的道派尚有某些不同。但就行法而言,经常要涉及到的有尊神、祖师和神将三大类。每一类都有相应的诀目。与尊神相关的诀,比较常见的有玉清诀、太清诀、上清诀、北帝诀等。玉清诀,又称上帝诀、玉帝诀,诀文在中指中节。上章表、统领天仙兵马、指挥行瘟使者时掐。上清诀,诀文在中指上节,召请上清兵马时用;又一法掐中指指甲下,问病时用。太清诀,在中指下节。与尊神相关的诀,有时不直接称尊神名讳,而用其坐骑、法器等来代表。比如炼度仪中请太乙天尊临坛,法师掐狮子诀:左右手掌交叉搭在一起,左手大指屈掌内,馀九指皆露於外。原来太乙天尊坐骑是九头狮子,这一手势九指外露即为象徵。类似的又如莲花诀、宝相莲、以及大小猪头诀等,掐之象徵斗姥降临。原来斗姥常趺坐於莲花上,又其拉辇的神兽名獬,形象是猪头上生角,故以之象徵接斗姥驾。
祖师诀中最重要的是天师诀和本师诀,代表本派祖师或者天师降临,有时法师存想自己化身为天师指挥神兵驱邪时用,掐法是左手大指掐二指第一节。
代表神将的诀目数量最多。因为道教神将的数目本来就很多,且各派法术所用的神将不尽相同。就比较重要的而言,有元帅诀,代表雷部元帅;都监诀,代表统领神兵的兵马都监;天丁诀,代表天丁力士;功曹诀,代表召唤神界管理案卷的功曹。其它还有日君诀,代表日君,月君诀代表月君,以及代表五方星斗的诀目。
至於据要对付的对象,以及相关科仪所设计的诀,就更难计其数。因为治病、驱邪、炼度、禳灾的法术门类繁多,相应的诀目也就数量庞大。这类诀目有以所要对付的邪秽立名,如虎目、鬼目;有以法师的行持为称呼,如煞鬼目、禁鬼诀、握雷局;也有以所持神器、手段为号,如三叉诀、剑诀、金桥诀等。相关的法术体系中都绘成诀谱一一载明,法师行法时必须严格依式掐之。诀目数量繁多,这里所说的只是其主要类型。由於它们的象徵所在,因此主要是掐之表示启请或召唤神
灵,或者以之表示布上神灵之气,克制作祟的鬼神。上述符咒诀步,加上使用剑、印、灵幡、灵图、照妖镜和其它法器,构成行法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
神咒 道教施法仪式中,常有咒语、掐诀、步罡等,它们和书符一起成为道法的基本手段。道士以画符念咒、掐诀步罡来施行法术,以增强人们战胜邪恶的信心。这些法术本身具有使人类在无法控制的异己力量面前保持心理平衡和生活信心的文化功能。
咒语是一种被认为对鬼神或自然物有感应或禁令的神秘语言:咒语常和以人体真气「禁制」鬼神、外物的气禁术结合在一起,称为禁咒。有时和符一起出现,称做符咒。道士在施行咒术时又往往借助某些中介物,如咒水、咒枣等,这些施过咒术的水、枣也有咒术的效力。
道门中对咒术的效力有极高的肯定。《太上正一咒鬼经》说:「吾含天地?,咒毒杀鬼方,咒金金自销,咒木木自折,咒水水自竭,咒火火自灭,咒山山自崩,咒石石自裂,咒神神自缚,咒鬼鬼自杀,咒祷祷自断,咒痈痈自决,咒毒毒自散,咒诅诅自灭。」道士认为有法力强大的尊神,不断把秘藏在天上的咒语传授下来,念动咒语即有几万乃至几百万的天兵天将应召来服役。因此,咒语在道法中越出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咒语在道教中运用广泛:道法凡结坛有净坛咒、镇坛咒;登坛先有卫灵咒;画符有书符咒;步罡有步罡咒;诵经先念开经玄蕴咒;至於召将咒则和道书记载的天将神吏一样多;杀鬼制魔、捉妖,也都有相应的咒。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咒就没有道教的法术。
同时,咒语已渗透到道士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融化进他们的人格中去。道士净手、吃饭、沐浴、理发等都要诵咒。不仅正一派擅於诵咒,全真道授戒也有相应的咒语。
道教咒语的特点:咒术不是道教特有的现象,佛教等其他宗教也使用咒语,特别是密宗更以诵咒(陀罗尼)著称。咒语起源於原始宗教的先民对语言魔力的崇拜,后来成为巫术的核心部件。道教继承了巫术的咒术并加以发展,同时又吸纳进一些佛教咒语,但从总体上来说道教咒语有自己的特点。
道教咒语常常用「如律令」、「急急如律令」、「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这是因为道教兴於汉代,汉代诏书和檄文中多有「如律令」一语。「如律令」意指按法令执行,在语气上有违律必究的意味。这种申述法律、政令权威的官方套语,先是被民间巫师所吸收。东汉巫师举行「墓门解除」(即在殡葬中对墓厌镇,使人鬼分途,鬼不殃及生人)的解除文,末尾即以「如律令」结束。解除文的简单句式是:「百解去,如律令!」此类咒被道教所吸收,同时也产生某些变格,主要是嵌入神名。最常见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有的还在其后加「摄」、「敕」、「疾」等字,以表示急急按咒执行不得有误。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
在召集神兵收妖破邪有开旗咒:「五雷猛将,火车将军,腾天倒地,驱雷奔云,队仗千万,统领神兵,开旗急召,不得稽停。急急如律令!」这一咒先是称引雷部神将,兼说其神武,同时也是说明他们职司所在,接著说明开旗(展开召将令旗)召唤他们来到,且令其不许拖延时刻,立即降临。最后以「急急如律令」收尾。
道教咒语的这种定式便是区别於以赞念佛号为主的佛咒的显明特色。
道教咒语的这种结构首先表明它是托於神授、从而也是有神效的。称太上老君、称神霄玉清真王,称天师,都是直接说出尊神的名号,来召役神将、镇压妖邪。对於比较低级、专供法师役使的神灵,则是直呼其名,以示自己有控制他们的能力。因此道教咒语的施行,与其整个神仙谱系是紧密相联的,其中表现了他们的信仰,也反映了他们实践信仰的方式。不过称引神名,并不是道咒特有的现象,甚至不是咒语特有的现象。基督教徒在祈祷之后总要说「奉耶苏基督的名」。那是对神强烈的信赖敬仰的表现。所以道咒中的称引神名,表明的是许多宗教***通的对神灵的信仰、依赖,只不过各自的神有不同的面貌罢了。其更能表达道咒本身特色的还是下一方面:它表明咒语是对祈使对象的命令,而「如律令」,既是催促,又是强调其命令必须执行,不执行,则依律惩罚。咒语的内容都直言不讳地讲清命令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这是道教咒语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一般说来,中国的民众对待宗教的态度,以祈求解决眼前的困难为主导,求得平安便算有福。象西方社会和印度人那种对神灵的虔诚皈依,是有相当差距的。比如印度传来的《主夜神咒》:「婆涉演波底」,据说夜行时念它可以辟邪。但其辞实际上是印度人所奉夜神的音译。佛教的重要咒语《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即民间比较熟悉的大悲咒,共有八十四句,句句皆表示对观世音的皈依礼敬之意,八十三句系称呼菩萨(包括观音的种种变相)名。这部咒语,佛教徒认为其威力极大,使用也很广泛,《大悲心陀罗尼》详细记载有用它治病、催产、解蛊毒、辟蛇蝎等等的方法。就功能言,佛咒与道咒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从结构看又很不同。大悲咒的特点,在叫人先皈依,倘皈依了,一念它,观音就能帮助解决各种魔难,直至接引他上西方极乐世界,念咒的本身就是皈依。道咒则是直接驱策鬼神,让它们走开或者完成凡人无法完成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实的目的是前提,对神的敬仰,乃以当下直接的利益为中心。道教咒语的这一特点规定了每一咒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所以道咒各有针对性,数量极多。
念咒与气禁:念咒时常常要求与体内的运气、在意念中存想相关的神灵形象(存想)统一起来。认为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内气作用於对象,使之受到控制,或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禁咒,又称气禁,简称为禁。气禁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巫术中就已经使用。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说:「吴越地方有称为禁咒法的,很有显著的效验,(那原因)是法师气充沛。」(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气耳。)从近几年来考古发现看,气禁流行的地区不限於吴越地区。楚、蜀等地区都有类似的方术。据葛洪的记载,禁咒的应用范围广泛,有入大疫不受传染、驱逐邪魅,禁虎豹蛇蜂、为人治病,乃至於禁水倒流等。气禁术被道教所吸收,成为道法的一部份,早期道教正一盟威道的二十四阶?中专有一种《禁气?》,可见已经是整个法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一般道士在念咒时与内气的发放相伴随,念咒兼有以气作用於对象(通常称为布气,又称内气外运),因此对於道士平时的炼气,提出了一定要求。
--------------------------------------------------------------------------------
罗天大醮,罗天大醮的由来:罗天大醮是道教大型综合仪礼的名称。罗天,即大罗天,道教指天之三界以上的极高处。《无上秘要》称天之「三界之上,渺渺大罗」,以罗天指设醮之名,是极言其请降神灵数量之多,品位之高,以及设醮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设醮目的之广泛,参与醮仪的道士和祭祀、奉献的道教徒人数众多。醮,原是祭仪的意思。宋玉《高唐赋》云「祷旋宫,醮诸神,礼太乙」,醮神就是祭神之意。两晋之间,醮和斋对举,《太上洞渊神咒经》称「修斋设醮,不依科仪之考」。唐代以后,斋和醮才较普遍地连用,以指称道教仪礼。因此,醮是道教对其崇拜仪礼的一种称呼。《无上黄?大斋立成仪》称,「延真降圣,乞恩请福,则谓之醮」明代以后,道门与民间多以醮代替斋,罗天大醮之称遂流行开来。
罗天大醮的内容及其特点:明代正统《道藏》收有以罗天大醮冠名的科仪文献有《罗天大醮设醮仪》,《罗天大醮三朝仪》,《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罗天大醮上品妙经》等。据《罗天大醮设醮仪》,在罗天大醮中召请的有「三清至尊、十方上圣、玉京金阙天帝天真、十方师尊圣众、三界官属、一切威灵」等等天地间所有神灵。行仪的目的就是为国泰民安、忏罪谢恩、祈寿延生、拔幽荐祖等等。罗天大醮的规模比较大,时间也长,一般要举行三天、五天、七天等不等,每天所行科仪均不相同,因此内容十分丰富。罗天大醮在宋代也有称为周天大醮或普天大醮的。据《道门定制》称,宋代的周天大醮供奉的神灵有「二千四百分位」,普天大醮则设神灵「三千六百分位」。这两种醮只有「朝廷修奉,或大臣为国亦许修设,庶人不许奉修」。现在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省道教常有举行太平清醮、祈安清醮,据其内容,就是地区民众自己邀请道士举行的罗天大醮。
?充?容 ( 20:12):
左(手)捻天罡 食指中指弯曲拇指将其二指扣住,无名指小拇指伸直。并起来
右(手)捻剑诀 随便找个东西 像武侠里握剑的动作。无名指小拇指弯曲拇指将其二指扣住,食指中指伸直。
T^T&&看不懂& &不能简说
Copyright (C)
Powered by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巫师的“指诀”,
我的图书馆
巫师的“指诀”,
作者:唐特凡&&巫师的“指诀”,是巫师在祭祀仪式活动中运用十个手指头所挽出来的形形***的式?,也是他们在祭祀仪式活动中必须使用的一种通神达鬼的语言,是他们在仪式中表?象征意义的一种符号,是巫文化的具体体现,它也属于舞蹈的范畴,是民间舞蹈的一部分。一、关于巫师传统指诀的分类问题根据巫师众多指诀的名称和性质,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下面九大类:(一)星神仙师类1、星神类五雷诀 左日诀 右月诀 左金相诀 右玉印诀 日月诀 倒日月诀 日月光诀 光诀豪光诀 光明诀 日月豪光诀 日月二宫诀 大乙七星诀 颁云诀 浮云诀 飞云诀 子午诀 乾坤诀 阴阳诀 太极图诀 风诀2、仙师类祖师诀 本师诀 祖本二师诀 七祖诀 五雷七祖诀 老君诀 主本二师诀 淮南七祖诀 东岑盘公诀 南岑盘公诀 西岑盘公诀 北岑盘公诀 中岑盘公诀 天师诀 本师本命诀 三皇诀 追魂使者诀 一郎诀 二郎诀 三郎诀 五郎诀 七郎诀 金童诀 银童诀 观音诀 观音画孟诀 三朝王姥诀 天子诀 三楼天子诀 无名天子诀 正印祖师诀 盘古诀 本命诀 白鹤仙人诀 白鹤神仙诀 仙人诀 左擅龙树医王识 右擅真武祖师诀 三座高金诀 四祖先师诀 七仙祖师诀 万本先师诀 东九夷诀 南八蛮诀 西六戎诀 北王王狄诀 鳌鱼国诀 樟仙诀 阳仙诀 阴仙诀 水仙诀 光仙诀(二)将师兵马类1、将师类三峒七郎诀 十大都司诀 东峒五猖诀 南峒五猖诀 西峒五猖诀 北峒五猖诀 中峒五猖诀 五猖诀 七猖诀 都司大元帅诀 五猖七郎诀 唐葛周三帝将军诀 天兵包头诀 地方包头诀 天兵都总诀 总兵大使诀 三元将军诀 四员大将诀 相督篆马将军诀 八大金刚诀 四大天王诀 十王先峰诀 天师诀 上帝诀2、兵马类十兵诀 统兵诀 招兵诀 买马诀 点兵诀 不兵诀 住兵诀 赞兵诀 集兵诀 会兵诀 押兵诀 齐兵诀 差兵诀 赏兵诀 压兵诀 五兵诀 领兵诀 收兵诀 拾兵诀 和兵诀 破兵诀 五方兵诀 下坛兵诀 左统兵诀 右统兵诀 大总关兵诀 关兵会合诀 五营诀 五营管兵诀 管兵诀 王姆管兵诀 祖师点兵诀 纂上阳兵诀 纂下阴兵诀 收下司兵诀 阴统兵诀 阳统兵诀 排兵诀 大排兵诀 小排兵诀 五猖排兵诀 左排兵诀 右排兵诀 (三)、灵禽?兽犬类1、灵禽类蛇诀 南蛇诀 大毒南蛇诀 小毒南蛇诀 猫头诀 金丝猫儿诀 千子乱蛇兵诀 蜈公毒蛇兵诀 飞仙诀 白鹤诀 飞仙白鹤诀 蜈公诀 盛其蜈公诀 双鱼诀 金鱼诀 阳黾诀 阴黾诀 飞凰诀2、?兽犬类龙诀 毒龙诀 穿山毒龙诀 金鳅独龙诀 黄斑诀 饿虎诀 麒麟诀 狮子诀 麒麟狮子诀 九头狮子诀 青牛诀 九牛诀 九牛躁诀 阴九牛诀 阳九牛诀 九牛袒叉诀 云马诀&&马诀 神马诀 虎诀 双虎斗诀 虎侧尾诀 茆山金狗诀(四)、神器法物类1、神器类金刀诀 大金刀诀 小金刀诀 剑诀 ***诀 长***诀 短***诀 锁诀 锁口诀 长锁诀 短锁诀 金锁诀 银锁诀 五方锁诀 枷诀 长枷诀 短枷诀 大枷诀 小枷诀 枷锁诀 铜剪诀 铁剪诀 铜锤诀 铜甲诀 铁甲诀 铜箍诀 铁箍诀 铜钟铁罩诀 铜罩铁罩诀 铜豪诀 铁纂诀 铜弹诀 铁箭诀 铜爪诀 铜叉诀 铁叉诀 铜弓诀 铁***诀 铜弓铁***诀 铜板铁板诀 铜铁二钩诀 金镜诀 铁棒诀 脚撩诀 手拷诀 大郎当诀 小郎当诀 左郎当诀 右郎当诀 铜捶拖剑诀 琉璃宝剑诀 月光宝剑诀 豪光宝剑诀2、法物类连无铁障诀 井诀 金井诀 银井诀 金爪诀 月爷诀 珍珠诀 凉伞诀 马革鞭诀 旗诀 飞旗诀 小飞旗诀 双飞旗诀 青旗诀 赤旗诀 白旗诀 黑旗诀 黄旗诀 信旗诀 大牌诀 小牌诀 飞椅诀 罗帐诀 剪诀 铜柱诀 钅戎&&&&斧诀 梳桩诀 左手剑诀 右手掣诀 茅叶诀 花诀 金角银角诀 东食西库诀 牡丹诀 赠银诀 宝盖诀 左雷霆诀 右都司诀 玉皇正印诀 三元正印诀 老君正印诀 八角总印诀 三楼金火诀(五)、神居类立殿诀 正殿诀 金殿诀 宫殿诀 上峒诀 中峒诀 下峒诀 高梅诀 高寨诀 五凤仙楼诀 九凤仙楼诀 上楼诀 中楼诀 下楼诀 楼殿诀 中山城诀 金銮室殿诀 八宝楼台诀 花园诀2、灵座类莲花诀 宝座诀 莲花宝座诀 上座诀 中座诀 下座诀 排仙诀 排座诀 排位诀 引仙诀 排座安驾诀 银椅玉?诀 长亭短?诀(六)、奇方妙求类和合诀 阴和合诀 上元和合诀 中元和合诀 下元合诀 藏牙诀 藏牙闭爪诀 罗国罗网诀 搬天就地诀 过天过地诀 量大续地诀 抢魂诀 搦魂诀 收魂诀 收煞诀 前光诀 没暗诀 前光没暗诀 穿海诀 十断诀 百变诀 滑油诀 度关诀 破秽诀 擒诀 左擒诀 右擒诀 九子离娘诀 四纵五横诀 把营花诀 布阵诀 救苦诀 刺苦诀 钩诀 钩连诀 钩手诀 麻纱诀 阴阳二变诀 鼎诀 降魔杵诀 逍遥自在诀 闭门诀 闭地户诀 挽九图诀 存身诀 封壹诀 穿山破石诀 连天诀 铁障诀 法诀 (七)、山岳海河类1、山岳类紫金山诀 金盆山诀 银盆山诀 华山诀 五岳诀 华容山诀 黑云山诀 福建山诀 上峒梅山诀 中峒梅山诀 下峒梅山诀 大山诀 东海蓬菜山诀 南海铁叉山诀 西海昆仑山诀 北海五台山诀 中央大罗山诀 倒五台山诀 铜叉山诀 大姑山诀 小姑山诀金城银城山诀 金溪山诀 尖山诀 齐山诀 天台山诀 庐山诀 马山诀 华游山诀 羊角山诀 大金山诀 雪山诀 金盘山诀 银盘山诀 五寨诀 会稽山诀2、海河类水口诀 九州诀 黄河诀 大海诀 (八)、交通器皿类1、桥梁类桥诀 天仙桥诀 地仙桥诀 水仙桥诀 火仙桥诀 阴仙桥诀 阳仙桥诀 阴阳二桥诀 金桥诀 银桥诀 阴桥诀 阳桥诀 雨仙桥诀 云仙桥诀 金仙桥诀 银仙桥诀 天桥诀 地桥诀天仙兵桥诀 地仙兵桥诀 会仙桥诀 2、车船类车诀 阳车诀 阴车诀 船诀 单船诀 双船诀 轿诀 花花仙桥诀 伞诀 (九)、其他类隔诀 土地诀 长生土地诀 信旗土地诀 玉文诀 黑诀 正诀 斗诀 天生诀 地光诀 三途五苦诀 五份诀 三台诀 九玄诀 千千诀 万万诀 落诀 怯诀 元始诀 大口诀 洞口诀 桃园洞口诀 庙口诀 四指诀 五指诀 六指诀 紫金花树诀 巴公场柳诀 二、关于指诀的寓意问题巫师的所有指诀,全部是运用十个手指的变化而产生的,而这些变化又全部是依靠师徒传承关系而流传下来的。过去,巫师们对指诀的运用有很大的神秘感,认为这是巫师的秘传,是召集神灵灭鬼治邪的“法宝”,从不轻易外世,否则,不但使法不灵,甚至还要遭到“报应”。这是度师要传授时再三作过的告诫,但他们对那么多指诀的定规挽法却很少知道其究竟,说:“师傅是那样传的,也是那样做的。”笔者带着这个问题,根据众多指诀的名称,以及其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它们都有一定的寓意,现作如下理解。(一)、关于指诀的名称及其挽法,大多数采取“对称”(或者叫“正反”)的方式最典型的有“祖师诀(左)和右本师(右)”“日月诀和倒日月诀”、“阴阳诀和倒阴阳诀”、“云仙桥诀和雨仙桥诀”、“阴统兵诀和阳统兵诀”、“左日诀和右月诀”、“水仙诀和火仙诀”等等,不但名称是“对称”的,做法也一样,即一个用左手做,另一个用右手掐。如“左日诀”是用左手的拇指压信食指,其余三指则均向上伸直;而“右月诀”则是用右手的拇指压住食指,其余三指也是向上伸直。至于以“铜铁”、“左右”、“大小”、“阴阳”、“长短”、“金银”、“天地”、“水火”、等“对称”或“正反”的形式而出现的指诀,则以数更多,分别叙述如下:1、以“铜铁”而命名的有:“铜甲诀、铁甲诀”、“铜豪诀、铁豪诀”、“铜弓诀、铁***诀”、“铜叉诀、铁叉诀”、“铜罩诀、铁罩诀”、“铜剪诀、铁剪诀”、“铜钉诀、铁钉诀”、“铜箍诀、铁箍诀”、“铜弹诀、铁箭诀”、“铜镜诀、铁罩诀”、“铜板诀、铁板诀”等等。2、以“左右”而命名的有:“左日诀、右月诀”、“左金相诀、右玉印诀”、“左关兵诀、右关兵诀”、“左郎当诀、右郎当诀”、“左排兵诀、右排兵诀”、“左雷霆诀、右都司诀”、“左擅龙树医王诀、右擅真武祖师诀”、“左手剑诀、右手掣诀”、“左擒诀、右擒诀”等等。3、以“大小”而命名的有:“大毒南蛇诀、小毒南蛇诀”、“大金刀诀、小金刀诀”、“土枷诀、小枷诀”、“大排兵诀、小排兵诀”、“大姑山诀、小姑山诀”、“大金山诀、小银山诀”、“大郎当诀、小郎当诀”等等。4、以“阴阳”而命名的有:“阴车诀、阳车诀”、“阴九牛诀、阳九牛诀”、“、阴仙诀阳仙诀”、“阴仙桥诀、阳仙桥诀”、“阴统兵诀、阳统兵诀”、“阴黾诀、阳黾诀”、“纂上阳兵诀、纂下阴兵诀”、“阴桥诀、阳桥诀”等等。5、以“长短”而命名的有:“长***诀、短***诀”、“长枷诀、短枷诀”、“长锁诀、短锁诀”等等。6、以“金银”而命名的有:“金锁诀、银锁诀”、“金井诀、银井诀”、“金桥诀、银桥诀”、“金仙诀、银仙诀”、“金童诀、银童诀”、“金盆山诀、银盆山诀”、“大金山诀、小金山诀”、“金盘山诀、银盘山诀”等等。7、以“天地”而命名的有:“天仙桥诀、地仙桥诀”、“天仙兵桥诀、地仙兵桥诀”、“天兵包头诀、地兵包头诀”、“开天门诀”、“闭地户诀”,此处,还有“搬天就地诀”、“量天续地诀”、“过天过地诀”等等。8、以“水火”而命名的有:“水仙诀、火仙诀”、“水仙桥诀、火仙桥诀”、等等。此处,还有以“上中下”、“东南西北中”和以数字而命名的也多数不少,如:“上、中、下”而命名的有:“上座诀、中座诀、下座诀”、“上楼诀、中楼诀、下楼诀”、“上峒诀、中峒诀、下峒诀”、“上峒梅山诀、中峒梅山诀、下峒梅山诀”、“上元和合诀、中元和合诀、下元和合诀”等等。以“东南西北中”(&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