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作者:袁越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南极是地球上最为独特的旅游目的地,这一点毫无争议。去南极旅游不需要理由,只需要一颗好奇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及一笔不菲的费用。
2016年11月初,我从北京机场出发,飞往阿根廷最南端的火地岛,再从火地岛的港口城市乌斯怀亚搭乘一艘极地邮轮“海精灵号”,用了将近3周的时间依次拜访了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极半岛,顺利地完成了南极三岛之旅。
离开南极半岛5天之后,我回到了北京。整理行李的时候,我似乎又闻到了南极的气味。那是一种混合了南极海狗和象海豹的排泄物、从它们嘴里喷出的鱼腥气,以及南极企鹅换下来的旧羽毛在泥水中腐烂变质后发出的味道,相当独特。记得我第一次闻到这种气味时觉得很恶心,但后来几乎每次登陆都能闻到它,很快也就习惯了,不再把它当回事,没想到这气味一直跟着我回到了北京,我在自己的家里又闻到了它。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被南极附体了吗?我翻出那件每次登陆时都会穿的红色羽绒服,用香皂把领口和袖口通通洗了一遍。也许是这两个地方暴露在外的抓绒吸附了南极的气味分子吧,我这样想。洗完之后那种味道果然消失了,但当我终于腾出时间坐下来整理南极照片的时候,电脑屏幕上每次出现南极动物的形象,那种味道便又自动出现了,屡试不爽。
仔细一想,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此次南极之行我准备得相当充分,事先阅读了好几本有关南极的书,又上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对此行将要拜访的南极三岛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等等基本情况都有了详细的了解。我还看了不下10部有关南极的纪录片,对南极地区汹涌的海浪、雄伟的冰川、壮丽的冰山,以及几乎所有能在南极看到的野生动物,包括企鹅、海豹、海鸟和鲸的名称、分布范围、形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等基本信息也都了然于胸,而且复习过很多次。实际看到的情况和我想象的差别并不大,整个旅行过程也大致在我的预料之中,并没有出现太多意料之外的惊喜。
换句话说,虽然旅行社针对此次南极三岛之旅打出了“探险”的旗号,但实际上整个过程并没有遇到什么值得一提的危险,探索未知的戏份也不大,和古代那些真正的探险家们的南极之旅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了,这种情况并不是南极独有的。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旅游者来说,如今几乎所有的旅行目的地都没有了前辈们最初发现它们时的那种神秘感,也不像信息不发达年代那样充满了未知带来的诱惑。拜现代科技所赐,无论是多么小众的旅游目的地,网上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关于它们的详细的旅游攻略,以及网友们从各个角度拍摄的照片,更何况是南极这样大名鼎鼎的地方。
如果说现代科技还有任何短板的话,那就是互联网很难传递出旅游目的地特有的气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此次南极三岛之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海滩上那些动物们散发出来的味道。这种味道无论我读过多少本书,看过多少部野生动物纪录片都无法事先猜到,因此它便成了我此次探险之旅几乎唯一能被划入“探索”范畴的新发现,难怪这种味道会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那么多天之后仍然挥之不去。
既然如此,难道现代人出门旅行的目的就只剩下闻味儿了吗?当然不是。当我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整理南极笔记,并开始撰写南极三岛游记的时候,还是很清楚地意识到我从这次南极之旅中获得了非常多的收获,这些收获无论事先阅读多少本参考书、看多少部高清纪录片都无法得到,必须亲自去趟南极才能获得。
首先,对于这个地球上绝大多数热爱旅游的人来说,南极都是他们最难到达的目的地,也是他们最渴望实现的人生理想。虽然听起来似乎有些虚荣,但谁不愿意在自己的人生履历表上写下“去过地球上全部七大洲四大洋”的字样呢?
南极洲之所以如此难以到达,不仅是因为它位置偏僻,环境恶劣,而且因为南极大陆上没有永久居民,没有宾馆饭店等旅游设施,也没有民用机场,绝大多数普通游客只能先飞到地球最南端的阿根廷城市乌斯怀亚,然后乘坐为数不多的南极邮轮跨过德雷克海峡才能到达。这个海峡是地球上著名的风暴中心,强劲的西风掀起的惊涛骇浪会把不善航海的人晃得痛不欲生。所以说,如果你想去南极的话,光有金钱和时间还不够,还要有足够好的身体和足够坚强的毅力才能成行,门槛很高。
其次,如果你是一名热爱大自然的生态旅游爱好者,那么南极洲有着地球上最为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他任何地方都体会不到。具体来说,南极上空的大气被强劲的环形西风带包围了,来自北方的温暖空气很难进来。南极海域冰冷的海水也被近似圆形的环南极洋流封在里面,很难和来自北方的温暖海水发生热交换。这两个原因导致南极远比北极要冷得多,这就是为什么总面积高达14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表面有超过98%的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这是一个白色的世界。
南极大陆本身的海拔并不高,但南极冰盖的平均厚度超过了2公里,正是它把南极大陆变成了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干燥、平均风速最快的大陆。如此极端的自然环境使得南极大陆成为地球上对生命最不友好的地方,能在这里存活的动植物种类极少,而且几乎都生活在南极大陆周边那不到2%的未被冰雪完全覆盖的土地上。另外,南极大陆的动植物大都是南极洲独有的,南极之外绝难见到,因此也就极为珍贵。
人类虽然自称是地球之王,我们的祖先虽然很早以前就占领了地球上绝大部分陆地,就连自然环境同样十分严酷的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也没能“幸免”,但直到19世纪初期之前,人类都还没有进入过南极海域,南极大陆更是连看都没有看到过。人类真正大规模地进入南极大陆还不到100年的时间,这里绝对是地球上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地区,没有之一。如果你想知道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的样子,只有来南极洲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你的愿望。甚至可以说,在星际旅行成为现实之前,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接近星际旅行模式的旅游目的地。这里的一切都和你所熟悉的地球环境相距甚远,很多微妙之处只有亲自来这里走一趟才能体会。
没错,市面上关于南极的纪录片已经拍了很多,但你必须意识到,这些片子几乎都是商业产品,追求的是票房和收视率,因此所有这类片子展现的都是南极自然环境当中最为“美丽”的一面,南极野生动物们在片子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也都极富戏剧性,很多情节甚至一点也不输给职业演员参演的好莱坞大片。但真正的南极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只有亲自来一趟才能看到南极大陆平时的样子,看到南极野生动物们“不演电影时”都在干些什么,很多细节都和纪录片中表现出来的景象存在差异。
比如,纪录片中憨态可掬的海豹和企鹅在岸上的大多数时间都是懒洋洋的,一点也不“刺激”,它们的身上也被泥水弄得脏兮兮的,一点也不“好看”。再比如,南极是一个对弱者毫无“同情心”的地方,我一路上见到了好几只受伤的企鹅站在原地等死,因为它们的肚皮被海豹或者虎鲸咬出了一道血淋淋的大口子,再也无法下海捕鱼了。我还看见一群贼鸥在分食一只刚死的企鹅,企鹅的肚皮被扒开,露出了鲜红的肌肉和内脏。这才是动物世界正常的样子,野生动物不是人类宠物,像“卖萌”“残忍”“贪婪”这类充满人类情感和偏见的词语在这里是不适用的。
第三,如果你更关心人类,那么南极更是一个人类故事的宝库。市面上任何一本有关人类探险史的书籍当中,南极探险史绝对都是最重要的一章。尤其在欧美国家,南极英雄们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像库克、德雷克、罗斯、斯科特、阿蒙森和沙克尔顿等南极探险家在欧美文化中的地位就相当于曹操、刘备、关公和诸葛亮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他们的事迹就好像《三国演义》那样深入人心,甚至连他们使用的航海船也都大名鼎鼎,好比关公的赤兔马一样在人类文化史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航天飞机和行星探测器有很多都取了和当年的南极探险船相同的名字,比如“勇气号”“企业号”“奋进号”“机遇号”等等。从这个细节也可以看出,欧美人把太空探索比作新时代的南极探险,两者都代表了人类对未知世界永恒的探索精神。
阅读更多更全周刊内容请微信扫描二维码下载三联中读App,注册就有红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