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生活情况简介体验有没有区别

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研究_测试_
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研究
----以江西省靖安县仁首镇为例
核心提示:
【摘要】随着&民工潮&的兴起,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以江西省靖安县仁首镇的小学为例,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性格、学习成绩、日常行为、父母亲和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依赖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关键词】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比较社会行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户籍制度开始出现松动,
  【摘要】随着&民工潮&的兴起,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以江西省靖安县仁首镇的小学为例,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性格、学习成绩、日常行为、父母亲和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依赖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关键词】留守儿童 非留守儿童 比较 社会行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户籍制度开始出现松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发展势头强劲的&民工潮&。在大量农民工进城的同时,其子女由于受户籍制度、地区教育制度、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并未和他们一起随迁,而是仍然留在农村就学和生活,由祖父母一辈或者其他亲属照顾,从而形成了一个未成年人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本文从年龄分段入手,对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多维度的比较分析,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我们调查的样本来自于江西省靖安县仁首镇的小学,总共六个年级,1344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385人,占全部学生人数的28.6%,这一比例大大超过全省20%的水平,因此选取样本的有效性显著。我们把仁首镇小学的学生按照年龄分为两组,一组是一至四年级的孩子,年龄在7~10岁之间;另一组是五至六年级的孩子,年龄在11~13岁之间。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性格的比较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一二年级没有显著的性格差异,但在三四年级就会逐渐显现出来。这主要是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思维简单,觉得每天只要有同伴一起玩耍就行,而且现在很多学校由于生源逐渐减少而被裁撤和合并,这些学生必须到离家十几里远的镇中心小学读书。他们每天包车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多数时间都会待在一起,只是偶尔会比较孤独,因此这个年龄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性格差异不明显。但到了三四年级,随着留守儿童年龄和心智的成长,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孩子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从而在性格上变得抑郁和孤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发展和心理健康。
  对于五六年级的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确疏导,极大影响了其性格发展,导致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愿与人沟通和交流。据调查统计,在留守儿童中,不太喜欢说话和平时想念父母的占77.8%,而非留守儿童这一比例仅分别为22.7%和31.8%;在留守儿童中,遇到问题会和老师、父母或者监护人沟通的占44.4%,而非留守儿童则占50%;在留守儿童中,有问题沉默或采取各种方式掩饰的占71.4%,而非留守儿童这一比例仅为15.4%。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比较
  我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分为四档:平均分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平均分在80~90之间的为良好;平均分在60~80之间的为及格;平均分在60以下的为不及格。
  首先比较一到四年级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在所有留守儿童中,优秀和良好所占的比例为35.21%,而非留守儿童这一比例占到47.4%,尤其是优秀人数所占的比例占到20.1%,而非留守儿童这一比例仅为11.3%。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及格人数所占比例相差无几,分别为35.2%和37.7%,但在不及格人数所占比例上却显示出了留守儿童的劣势,29.6%的人不及格,接近所有留守儿童的1/3,而非留守儿童这一比例仅为14.9%。
  再对五六年级孩子的学习成绩做个比较。在所有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仅占9.2%,而非留守儿童这一比例为20.4%,大大高于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在所有的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良好的占到36.9%,而非留守儿童这一比例为41.9%,有差距但并不是很大。农村留守儿童及格和不及格人数所占比例为23.1%,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15.1%的比例。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日常行为的比较
  对一至四年级孩子做的调查显示,在日常行为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没有明显差异,在诸如打架斗殴、迟到、早退、旷课及厌学等不良行为上也相差不大;但在不良行为的改正方面,留守儿童远不及非留守儿童。大多数孩子怕他们的父母,但不怕他们祖父母辈监护人,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就不大服从监护人的监管,出现了不良行为也无法得到有效的纠正,所以在日常行为表现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相比表现得要差一些。
  我们对五六年级孩子做的调查显示,留守儿童课堂严重违纪和经常打架斗殴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8.9%和27.8%,而非留守儿童这两项比例均仅为11.8%。在尊老爱幼和经常参加集体活动方面,非留守儿童分别为64.7%和73.5%,高于留守儿童的50%和55.6%。
  把高年级和低年级留守儿童做个比较,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日常行为差异越来越大,到了高年级时,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监管和教育,严重违纪的情况增多,尊老爱幼的意识较薄弱,集体意识也较缺乏,打架斗殴现象严重。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与父母亲和度的比较
  据对一到四年级学生的调查,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感要差一些。由于孩子在最需要父母安慰、鼓励和照顾的时候,父母却不在身边,所以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情感都要淡漠一些。有些留守儿童不怎么和父母说话,有时甚至会顶撞父母,和父母吵架。有些孩子抱怨说远离家乡的父母在和他通讯交流时只关心学习,学习成绩不好时就会责骂,对其他方面则不闻不问,所以心生厌恶。然而,也有一小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和度格外的好,因为他们十分想念父母,平时用手机联系的次数也比较多,所以当父母返乡后,他们非常高兴,喜欢和父母待在一起。
  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正值11~13岁这一年龄段,性格逐步发展,渐趋稳定,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长期得不到亲情的关怀,先前的那种无意识心理模式(即天真性)逐渐减弱,性格上变得越来越沉闷,与父母的亲和度也大不如前。据调查,留守儿童在升学前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的占85.7%,到了小学三年级时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的降到了57.1%,到了五年级时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的仅为28.6%。和留守儿童相比,非留守儿童入学前和三年级时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的均为80%,而现在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的占到90%。从两者比较来看,与非留守儿童和父母亲和度上升的趋势相比,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和度却在下降。
  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有效解决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成长道路上的劣势,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应通力合作和努力。对于政府来说,首先应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降低教育制度壁垒,鼓励城市公办学校接纳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入学,消除农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上遭受的歧视;其次,应在农村留守儿童聚居地比较集中的区域,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并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体的功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再次,可以组织建立起一些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机构,及时经常地与孩子们沟通,解决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最后,要积极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和娱乐场所,让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对于社会来说,一方面各主流媒体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重视,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舆论导向;另一方面,全社会应组织和整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力量,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对于学校来说,首先,应该在政府的支持下搞好留守儿童寄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包括生活老师的配备和相应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留守儿童提供比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次,学校应通过多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集体活动树立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养成尊重他人、热爱集体、开朗向上的性格和道德风气;再次,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及时发现和解决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障碍和疾病;最后,学校应有相关机构和人员负责留守儿童与其父母和监护人的沟通和联系,从而让留守儿童懂得感恩和有家庭归属感。
  对于家庭来说,父母虽然常年在外务工,但应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不仅仅关心孩子的成绩,也要对孩子的生活和心理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尽量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聊天,关注他们在性格和心理发展上的缺陷,及时予以纠正,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留在家中的监护人也应当多与在外打工的家长联系,告知孩子的情况。同时,应当发挥邻里乡间的互助精神,给周围的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或邮件至.cn。
[责任编辑:杨玲玲]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