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是怎样运作的?----八个实验透视社会心理 - 壹心理
我们的社会是怎样运作的?----八个实验透视社会心理
发表于 08:30:00
心理导读:你会邮寄一封掉在街道上的信吗?你会奉指令电击另一个人吗?你会和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交谈或者帮助一个迷失的孩子吗?八个实验透视社会心理。----
Stanley Milgram是一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他以服从试验而闻名(见下文),但他对社会秩序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城市里的社会秩序很感兴趣。
像我一样,他想知道城市定居者如何在相互很近的环境中设法生存的。他想知道,排队是如何地有秩序,当微妙平衡面临挑战时会发生什么。他还想看看在Twitter and Facebook之前,同一年龄的人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这里有他的八份研究,每份研究都提供了社会如何起作用的洞察。
1、迷失的孩子
人们有多乐于助人?例如,谁不会停下来,帮助一个迷失的孩子?没有人,是吗?
为了弄明白,Milgram决定让一些6岁和10岁的孩子寻求帮助。他们被送到美国大街上(为了安全,附近有观察员),并让他们向第一个过路人寻求帮助:“我迷路了,你能给我的家里打个***吗?”
在城镇,反应令人振奋:72%的人提供了帮助。在城市,没有那么多,仅有46%的人提供了帮助。
除了仅由数字,故事本身更能够说明问题。在城镇,就是那些不提供帮助的人也很有同情心,但在城市,他们忽视孩子的存在,绕过他们或者只是向他们的手里塞些钱。一个纽约人告诉孩子:“去那家饭店,你妈妈在那里等你。”
2、打断队列和插队
Milgram认为,排队是使人们如何自动让社会秩序摆脱紊乱的经典例子。
但这种社会秩序在面临紊乱时将脆弱不堪,如插队。为了测试人们的反应,Milgram让助手在纽约四处走动,对博彩店、火车站、其他地方的129条队列以及打断队列进行观察(Milgrametal,1986)。
令人惊奇的是,人们的反应相当温和。仅有10%的情形是插队者身体被逐出线。仅有一半情形是有人在线中做着任何事情。在这种情形下,任何事包括:脸色难看或做着手势以及用实际言语反对。
Milgram的解释是:你会挑战插队者或打断线的人吗?
3、服从权威
所有心理学实验中最著名的一个是,Milgram的服从实验测试当有权威的人命令人们去伤害别人时他们会作到何种程度。
本研究中的参与者被一位穿着白色上衣的人命令对别人(学习者)进行(明显地)致死性电击。
63%的人将权力执行到最后:他们甚至在学习者痛苦地尖叫、祈求停止以及最终沉没时仍然执行完所有电击。
你认为你会服从吗?
Milgram清晰地展示了人们倾向于服从权威的阴暗的一面。
4、熟悉的陌生人
你每天在上班的路上或在商店见到同样的人吗?你从来没有说过话的那些人?你有没有想知道他们在哪里工作,他们有什么故事,他们是不是有和你一样的想法?
Milgram同样想知道那些在他所住的纽约河谷附近等火车的人们。他让他的学生给所有站台上的人拍照,然后,几周后,他们走上火车,散发照片看看谁认识谁。结果非常有趣:90%的任至少认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平均认识4个别人。62%的任至少和一个过路人说过话,几乎有一半的人对和他们一起旅行的人感兴趣。不足为奇的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是那些以某种方式站着的任。
他还发现,当那些熟悉的陌生人在不熟悉在环境下很可能会相互交谈,如你在另一个城市看到一个同伴从火车上下来。
5、世界很小
Milgram对人类社会的相互联系很感兴趣。他想知道的是,随机挑选两个人相互认识的概率是什么?如果他们互不认识,那他们认识某人的机会是什么,谁认识某人…(等等)谁认识那个人?
他通过给住在内布拉斯加州或者波士顿的人随机发信,让他们把它寄给一个他们很可能认识的某个住在马萨诸塞州的人(Travers & Milgram,1969)。
他发现,平均有五个中间人通过各自的社会网络把他的信从第一个人传到它的目的地。
这表明社会是高度相互联系的。
6、秘密观点
Milgram想间接测度人们的态度,二不是直接问他们在想什么,因为人们经常撒谎。因此,他把一封贴有邮票、写有地址的信丢在大街上看是否有人根据它们被寄送的地址把它们邮寄出去(Milgrametal,1965)。
他发现,70%的要寄到“医学研究协会”的信件被那些随意发现他们的人寄了出去。但邮件地址为“共产主义者/纳粹党的朋友”的信件只有25%被邮寄出去。
这并不仅仅为了测量人们的观点,还测量了人们是如何地乐于助人,尤其需要他们付出一些小小的努力时。
随后的研究通过把钱包丢在大街上来测试人们的诚实度,结果证明人们迅速把它们捡起来并把它们返还给研究人员很困难。人们通常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诚实。
7、人群的吸引力
你有没有曾加入到一群人中,你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认为一定有什么事情发生而值得你跟他们站到一起?
Milgram对人们如何没有明显理由加入到人群中很感兴趣。他通过把人们拦到一条拥挤的街道,让他们看什么都没有发生的临近办公街区的六层地板的方法进行试验(Milgrametal,1969)。
他发现,4%的过路者会停下来加入到一个人中盯着看,但是如果有15个人已经在那里的话,有40%的任会停下来。至多有86%的过路人会停下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8、城市超负荷
最后一份研究不是一个实验而是一种试图解释城市社会行为的理论。
Milgram认为,在城市里或在拥挤城市里我们行为一种对信息超负荷的自然响应。在城市里我们的感觉连续受到攻击。有太多情景、声音和人们要我们进行合适的处理。这既是城市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它的缺陷。
因而,城市居民努力保留他们的心理能量:
?他们仅仅相互有表面上的接触----这种方式总是受到皱眉或看起来很生气的鼓励。
?他们尽可能快递保持移动、进行交易。
?像因冲撞别人而道歉的社会应酬被跳过,因为城市居民没有匀出的处理能力。
在城市里标准是隐名埋姓,不成文的法则是:如果你假装我不存在我就假装你不存在。城市居民不是坏人(如迷失的孩子实验所揭示的),他们是用理智的策略应对信息超负荷。正如Milgram曾经说过的:
“也许我们就是由社会之线控制的木偶对木偶。但至少我们是有理念、有意识的木偶。也想我们的意识是我们解放的第一步。”
心理测试:
心理短片:
现实中不敢发出的声音,留在这里!》》》
上传你最爱的照片!》》》
文章挺好,翻译很差,至少在某些方面词不达意。
“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岛,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擅长咨询话题:
视频咨询:200元/50分钟
***咨询:200元/50分钟
账号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尔雅《当代社会问题透视(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尔雅《当代社会问题透视(1)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透视社会&透视人生&透视自我
FrankieZetaFrankie
FrankieFrankieFrankie
FrankieZetaFrankieZetaZetaFrankieZetaFrankieZetaQQ
FrankieQQFrankieQQXD
FrankieFrankie
25ZetaZetaZetaFrankieZetaFrankieFrankieIphoneQQIphoneZeta
Marginalia,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当然,所谓正道公理压根儿也是偏见。依照生理学常识,人心位置,并不正中,有点偏侧,并且时髦得很,偏倾于左。古人称偏僻之道为"左道",颇有科学根据。……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偏激二字,本来相连;我们别有所激,见解当然会另有所偏。”偏激二字,本来相连;我们别有所激,见解当然会另有所偏。这句话,说得特好。十篇文章,偏偏精彩,此下只借取部分,胡扯一番,毕竟,我不是“文人”,也不是什么“文艺批评家”,更不是什么“印象派”。
人生是一本大书,难以读懂,一时也看不完。只做一些眉批就够了,从容一点,反正是消遣,不必做什么书评家,“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谁有能力和耐心作那些事呢”
“天下何以有这许多人,自告奋勇来做人类的义务导师,天天发表文章,教训人类。”
“纯正的目的不妨有复杂的动机。义正词严的叫喊,有时是文学创造力衰退的掩饰,有时是对人生绝望的恼怒,有时是改变职业的试探,有时是中年人看见旁人还是少年的忌妒。譬如中年女人,姿色减退,化装不好,自然减少交际,甘心做正经家庭主妇,并且觉得少年女子的打扮妖形怪状,看不上眼。”这段话没什么问题,倒是挺贴切,不过也骂了王尔德了。看来钱老谁都要骂。明的,暗的,都得影射一番。不过钟书先生却说:“假道学比真道学更为难能可贵。自己有了道德而来教训他人,那有什麽希奇;没有道德而也能以道德教人,这才见得本领。有学问能教书,不过见得有学问;没有学问而偏能教书,好比无本钱的生意,那就是艺术了。真道学家来提倡道德,只像店家来替自己存货登广告,不免自我标榜;绝无道德的人来讲道学,方见得大公无我,乐道人善,愈证明道德的伟大。更进一层说,真有道德的人来鼓吹道德,反会慢慢地丧失他原有的道德。世界上的大罪恶,大残忍--没有比残忍更大的罪恶了--大多是真有道德理想的人干的。”难怪林语堂曾引用老子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两个人在这点上都有默契。我想钱老也并非是哗众取宠,故意弄出这一观点,他的这一眉批挺深刻,挺独特。不过说到林语堂,他算是中***了。
在《说笑》中,钱钟书真是说笑,骂提倡幽默文学的人,“或出于尊敬”附庸风雅,“或处于利用”,多挂一招牌。“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提倡幽默作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这不是幽默,这是一本正经的宣传幽默,板了面孔的劝笑。我们又联想到马鸣萧萧了!听来声音倒是笑,只是马脸全无笑容,还是拉得长长的,像追悼会上后死的朋友,又像讲学台上的先进的大师。”他还骂了Mark
Twain,不过我且观望,造作固然不好,但凡提倡,领头者好坏难说,但往往众人西施效颦,破坏了这一美好意境,从而造成“狗屎化效应”。不过对于这幽默,为何不能当成“假道学”提倡呢?说不定弄假成真,“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可能两个人对幽默的理解不一,据我理解,林语堂所说幽默应该为:Reasonable
Naturalism。一种自然主义。如同陶渊明、苏东坡般,这种情怀钟书先生在《窗》中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亦赞之。大概两人都没错,世人都这般,你能怎么办,正如在《谈教训》中所说:好比我们生病,就得延医服药,尽管药未必因此治好。不过无论如何,造作总是不好,痛苦总是,世间有几何非造作?
在《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中,钱深刻讽刺了魔鬼的虚伪、骄傲、吹牛,以及人的灵魂的丧失。“我会对科学家谈发明,对历史家谈考古,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酒席上讲烹调。不但这样,有时我偏要对科学家讲政治,对考古家论文艺,因为反正他们不懂甚麽,乐得让他们拾点牙慧;对牛弹的琴根本就不用挑选甚麽好曲子!烹调呢,我往往在茶会上讨论;亦许女主人听我讲得有味,过几天约我吃她自己做的菜,也未可知。”这大概是见风使舵吧?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到底该如何理解呢?在机械和物质文明下,人们丧失了灵魂,魔鬼生意不好,招收不了灵魂,不必说,灵魂从来就是在每个时代都是堕落的,而在某个遥远的古代是好的。就像大家都说:古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己。那古,古,古到那个古?但是,我想问另一个:谁来拯救社会,谁来拯救自我?
《论快乐》算是给了一些***,也算是这十篇散文里最精辟最有哲理的散文。它说:“"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这不正是现实吗,人人往往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就逃避,就认为它是假原理,不敢直面。但“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的偷度过去。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想到快乐。”读到这里,现实很骨感了,总以为我们会永远悲哀,可巧作者的思维确实奇特:“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理想死后有个天堂,在那里--谢上帝,也有这一天!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彷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现在的账,我们预支了将来去付。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为了快活,愿意去死,这算得好解释,只可惜如今的世人心中没有对天堂的信仰,唯物主义中不信这些,颠覆了真善美和假丑恶,我们把未来的快乐又寄希望何处?幸好,我们还是有了希望,钱老说“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彷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心安理得”,孔子之语,蕴涵深刻,如此这样,“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对于这种人,人生还有什么威胁?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灵魂可以自主--同时也许是自欺。能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当然是大哲学家,但是谁知道他不也是个大傻子?”这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吗?我们每个人乐观至多算半个阿Q,不论何时,普通人基本还是有自尊和自知的。他说“是的,这有点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是的,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多么精辟,如此,为何不乐观?
作者在《窗》中把窗比作眼睛,及其形象,“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出去”但是,“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予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这句话确实意味深长,外面的世界有时不过尔尔,有时还留着残冷,所以有时还得关窗,不能镇天镇夜不关,从而找回内心的宁静和梦。
十篇散文,说来话长,挑一些出来分享,一篇篇说实在太累,既要组织庞大的言语,还要打出庞多的字。我想说:
“人生据说是一本书”,而且“这本书真大”,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将面对社会、面对人群、面对诱惑,影片和书,交织一起,对人的冲击特别大。反思一番,我们既要把自己看成初长阶段,努力探索,更要学会保卫自己。如何在理想与现实、原则和妥协中协调,那靠的就是你的智慧。而智慧何在?
多学、多思、多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