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计算机网络 第7版 pdf武器是什么?

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网络超级大国③|武器开发靠外包,两千私企参与美国网络防务
刘建伟/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10:57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美国网络司令部今年迎来5周岁生日。5年时间里,不论在资源、人力还是预算开支上,美国网络司令部皆获大幅增长,如从2010年的1.2亿美元预算增至今年的超5亿美元,折射出美国打造“网络超级大国”(美国“防务新闻”标题)的雄心。不过,美国国内舆论界,尤其是学术界,借此机会更多是对网络司令部从内到外进行了反思,涉及组织架构、队伍构成、指挥运作、战略战术等。一言蔽之,美国网络战斗力大踏步建设,但如同网络司令部有且只有5周岁一样,探索与试错仍是当下的主要任务。日前,本栏目推出“E-Superpower”(网络超级大国)专题,对美国网络战斗力建设的架构、思路、实践,尤其是困境、反思与创新予以连续关注,以期对中国国内的网络安全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美国网络战斗力从何而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国网络战优势的形成绝非一朝一日之功。美国网络战斗力离不开政府和军队的持续重视、巨额网络军费投入,更离不开美国民用互联网技术的繁荣与创新。其中,网络安全产业复合体代表着美国的独特优势。网络安全产业复合体常被用来形容军事安全部门与私人信息技术公司在业务合作、人员往来方面的紧密结合。受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批判军工复合体的影响,一提及“复合体”,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其消极影响。其实,无论是军工复合体还是网络安全产业复合体,都代表着美国版本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美国巨大的军事优势和经济活力的本源。大量承包给私人部门美国网络安全产业复合体规模惊人。美国对网络安全投入巨资,而其中大部分都流向了私人部门。作家蒂姆?施洛克(Tim Shorrock)在其著作《雇佣间谍》(Spies for Hire)中指出,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的一名官员曾在一次情报业界会议上透露,在2007年,美国70%的情报开支都流向了私人公司。这些私人公司不但包括一直以网络安全为主业的信息技术公司,如麦咖啡、赛门铁克、博思艾伦,还包括原本与网络安全业务无关的传统防务承包商如波音、洛克希德o马丁、雷神。通过防务承包,美国军事安全部门和私营企业构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网络安全产业复合体。根据2010年华盛顿邮报“美国最高机密”调查显示,参与承担美国网络防务的实体包括45个政府或军事机构以及1930家私人承包商。而且,一个政府或军事机构往往签约多家承包商,一家承包商则常常同时服务于多个政府或军事机构。例如,仅美国国防部总部就拥有291家承包商,通用动力同时向32个政府或军事部门提供网络安全服务。除规模庞大之外,私人信息技术公司还深度参与美国网络防务,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包括:①网络信息监控,包括开发监控软件,承担对截获文字、音像信息的数据挖掘工作。②网络武器开发:通过检查当前计算机系统的漏洞,开发用于网络攻防的武器。③参与网络军事行动,包括承担网络防御,提供网络军事培训、训练、支援和战略战术咨询等。从公开的资料信息虽然难以判断这些网络防务承包商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美国网络军事行动,但毫无疑问的是,上述“产品和服务”已经触及“本质上专属国家的职能”,这些职能与公共利益紧密相关,本应该由联邦政府职员代表联邦政府的权威审慎执行。制度保障:“旋转门”机制事实上,美国公私部门之间的“旋转门”机制为网络安全产业复合体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美国军队、安全机构与网络防务承包商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人员流动。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现任副总裁迈克o麦康奈尔是一个代表性例子。麦康奈尔最早在美国海军服役,期间()曾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在1996年退役之后加入博思艾伦,并于2007年应召出任美国国家情报总监一职。麦康奈尔在2009年重返博思艾伦,并于2011年升任现职。近期从非军事性公职部门包括白宫、联邦调查局、国土安全部等流向网络防务承包商的人事变动则更为频繁。这种“旋转门”机制把公共部门的网络安全需求与私人部门的人力资源优势巧妙结合起来,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网络安全产业复合体的实质是公私合作、军民融合,它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有助于美军建立和维持制网权。把相关网络安全业务交由私人企业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绕开军队官僚机构所固有的繁文缛节,并有助于应对那些军事安全部门需要处理但不宜亲自出面的事情。在美国,私人企业是美国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以开发新的计算机系统为例,五角大楼从立项到运营一般需要81个月的时间,而苹果手机的开发则仅仅用了24个月。把私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公司的高效率和创新能力巧妙地融入国家网络防务,这是美国网络战斗力高居其他大国之上的另一原因。而且,在特殊情况下,私人部门的创新能力可以直接转化为美国军事优势。据称,微软、谷歌、麦咖啡等大型互联网技术公司根据承包合同要求,在公开其新发现的系统漏洞之前事先通知美国国家安全局,从而使后者可以利用这种优先知情权实施网络入侵。美国互联网企业拥有巨大的技术优势,这种优势与美国军事情报机构的需求相互结合,成为美军建立和维持制网权的一个主要依托。此外,网络安全是严重依赖高科技人才的领域,然而,许多技术精英因为收入原因或者由于约束过多而不愿加入政府或军事机构。网络安全产业复合体模式则有效缓解了上述问题。公私界限混淆有风险当然,依托网络安全产业复合体提升美军战斗力的作法并非没有代价。私人部门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其诉求未必与国家需求一致。即便那些积极支持网络安全公私合作的美国军事、安全机构代表,也多次表达了对私人部门过度参与美国国家网络安全防御的担忧。时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莱昂o帕内塔(后出任国防部长)曾指出,“这些承包商的负责对象是其公司股东,这确实(与公共部门的需求)存在一个内在冲突”。美国时任国防部长罗伯特o盖茨同样对此表达了忧虑,“我们需要的是具有事业追求、满怀热情的人,他们关心自己的国家而非仅仅为了金钱”。但私人部门雇工显然不是这样的最佳人选。一旦公私合作影响到经济利益,私人公司就会与公共部门产生摩擦。如2008年雅虎公司在外国情报监视法庭对美国国家安全局提起诉讼,拒绝提供自己的用户数据。当然,最后法庭的判决认定政府的做法符合国家安全利益,并不涉及公民隐私问题。
责任编辑:吴挺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网络战,产业复合体
评论(97)
澎湃新闻APP下载[视频]中东惊现超级网络间谍武器 到底谁是“火焰”病毒幕后黑手?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编辑:张双玲
相关栏目:
【】【】【】【】【】【一键分享声波武器现身网络 150美元人人成超级杀手
网上售价150美元的超声波手***(15-30千赫)声音也可以杀人!”50年前,当法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加夫雷奥提出这一设想时,几乎所有人都嗤之以鼻。但不久,加夫雷奥就让斥责他的人震惊了声音真的可以杀人!声音竟然也可以成为武器!意外发现“死亡之声”上世纪50年代末,冷战正酣。出生于俄罗斯的机器人发明家加夫雷奥,一天接到了法国国防部的密令:火速研发能打核战争的机器人。1957年,一群顶尖自动化科学家,在加夫雷奥的带领下,聚集到马赛市一幢巨大的混凝土大楼里。在这个极其隐秘的建筑里,加夫雷奥和他的同伴们,很快就研发出一系列具备工业和军事用途的机器人。加夫雷奥没料到的是,就是在这幢大楼内,一场怪病逼得他中断了对机器人的研究,最后还改变了他的研究重心。那场病来得很蹊跷。一天,加夫雷奥和同事们在大楼内画图纸、拼零件,忙得不可开交。就在此时,一桩怪事发生了----所有研究人员几乎同时感到恶心,并不断有人呕吐。这一症状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星期。百思不得其解的加夫雷奥,请来法国最好的医生和环保专家。没想到,这些专家刚进驻现场,还没来得及为病人们做检查,自己就患上了同样的怪病。医学专家怀疑这幢大楼里有病菌,于是调来当时法国最先进的检测设备,结果一无所获。“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法国国防部长要求尽快查清“病根”。但是,没有人能回答这一问题。加夫雷奥只得暂停手头的工作,转而对大楼做彻底调查。科学家们很快发现,只要关上大楼的某几扇窗户,怪病就会自动消失。加夫雷奥和同事们怀疑:“会不会是某种有毒化学气体通过窗户飘进了大楼?”但检测结果显示,大楼内的空气很干净。于是,他们将目光盯在了大楼内安放的每一台机器上,并最终锁定了一台空调:只要这台空调一关,怪病就自动消失;一旦将其打开,所有人都全身不适。多年后,加夫雷奥回忆说:“一开始,我怀疑是空调马达转动时排出的油气有毒。可检测结果表明是没有的。”后来,他意识到,“一定是马达发出的某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让人生了病。会不会是噪声呢?”加夫雷奥马上组织科研团队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当马达运行到某一转速时,他和同事们就会恶心、呕吐好几个小时。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当马达所发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赫兹)时,由于和人体***的振动频率相近,两者产生共振,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加夫雷奥和他的团队将这种听不到却感受得到的声波称为“次声波”。他们还发现,次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体、坦克等----7000Hz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阻挡,而7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加夫雷奥认定,他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武器”,于是立即着手进行试验。他和同事们造了一个能发出次声波的“哨子”,并成功地将站在旁边的人全部“放倒”。当他和同事们将“哨子”的直径增至1.3米时,所发出的次声波甚至撼动了整座大楼的围墙。这一发现引起了法国军方的高度重视。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法国国防部指令加夫雷奥专注于研发声波武器。从上世纪70年***始,他陆续研制出多种型号的声波武器,全部被列为法国军方的“最高机密”。他的实验室则被更名为“法国国防部次声波实验室”。“次声波智能战士”面世不过,一次意外还是让加夫雷奥的研究活动曝了光。1986年4月,马赛郊外,有20人在室内、10人在田间劳作时同时失去了知觉。几秒钟后,他们竟变成了血肉模糊的尸块。尸检发现,这些人全部死于脑血管破裂。原来,当时在16公里外,“法国国防部次声波实验室”正在进行次声波实验。由于技术上的疏忽,次声波冲出了实验室,致使附近的居民死于非命。没有人知道加夫雷奥对这起惨剧的真实感受。法国国防部的一名前高官透露:“加夫雷奥和他的科研团队个个都很疯狂,他们热衷于这项研究,对研究成果产生的影响与冲击似乎并不在意。”随着加夫雷奥研究的深入,次声波武器的优势越发明显。加夫雷奥向国防部的官员介绍称,次声波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有4个突出优点:其一,隐蔽性好,传播速度快,容易使敌人在不知不觉中遭到袭击;其二,穿透能力强,作用距离远,即使敌人躲在掩体内,或是坐在坦克中,甚至是躲在深海的潜艇里,也难以逃脱攻击;其三,由于次声波武器的杀伤机理是用声波作用于人体,不会在敌方的武器、弹药以及其他设施上发挥效力,因而可以将这些东西保存下来,变为己用;其四,次声波武器的机动性较好,既可用于单兵作战,也可车载、机载。然而,1986年的惨剧和他的实验亲历,使加夫雷奥意识到,次声波武器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不分敌我”。为此,他开始进行机器人与次声波武器的综合研发。2001年,加夫雷奥的“次声波智能战士”面世。这是一款携有次声波武器的军用机器人。它的威力震惊了法国国防部高层----一旦有需要,它可以在瞬间杀死方圆十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敌人,不论他们是在坦克内、地下指挥所里,还是在战舰上或潜艇中!2006年,加夫雷奥的实验室再次传出“好消息”----他发明了可有效摧毁敌方鱼雷的“定向脉冲声波武器”。这种***在舰身吃水线以下的声波武器,可在瞬间发射出高能脉冲声波,其强度足以摧毁或提前引爆被锁定的鱼雷。由于是在水下,声波拦截鱼雷时的速度可达1.5千米/秒。此外,这种武器还可改变声波的发射方向,从而使舰艇具备全方位拦截来袭鱼雷的能力。将恐怖分子震出山洞加夫雷奥的次声波武器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其他国家科学家的竞相仿效。美国在声波武器的研发和应用上,堪称后来居上。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就曾使用次声波武器向敌方阵地发射次声波,使敌人在几秒钟内昏倒在地或呕吐不止,短时间内丧失了战斗力。2000年,美国技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伍迪・诺里斯称,他发明出了可以让攻击者“停下来”的非致命武器----“超声波子弹”。诺里斯解释说,超声波武器对大多数人来说,即便捂上耳朵,也会产生类似偏头痛的感觉,反应严重的人则会被击倒在地。过去开发的声波武器的缺陷是,声波向所有方向发散,因而操作者自己也会受到伤害。而他的窄带超声波发射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会再“误伤”自己。美国陆军很快就订购了这种武器。美国退役海军上校杜特表示,由于超声波可在密闭的狭小区域中穿行,因而,它将使躲在阿富汗洞穴中的“基地”组织恐怖分子不寒而栗。在“超声波子弹”的打击下,恐怖分子将不得不走出洞穴----而且很可能是用手堵着耳朵走出山洞的。英国对声波武器的研发与应用也非常早。有消息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英军就曾用声波武器对付北爱尔兰地区发生的骚乱。以色列也把声波武器用得得心应手。日,部分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定居者,以武力抗拒政府要求他们撤离的命令。为了能将他们驱回国,又不会伤害他们,以色列安全部队使用了刚刚研发成功的声波武器,最终使所有不愿搬走的定居者都放弃了定居点。有军事专家预测,声波武器将成为未来战场上的超级“无声杀手”。甚至有人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声波武器可能具备洲际作战的能力。不管这些预测是否会成为现实,都已经不能改变一个现实:人类又多了一个“噩梦”!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铁血立场。
加载更多评论
更多精彩内容
01020304050607080910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