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同学说,有个策略形的美国异形殖民陆战队队游戏5...

当前位置: >>
形势与政策5讲.第五讲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第五讲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再平衡”标志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深化。通过战略与安全的“再平衡” 、 盟友及伙伴关系的“再平衡”和经济“再平衡” ,美国力图维持自己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支 配地位,与此同时,防范崛起大国对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构成挑战。 “再平衡”在强化美国 优势地位的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风险,同时导致大国关系的复杂化和中小国家可能出现的 “选边站”
困境。 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美国战咯调整带来的地区效应及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 现实与潜在影响。 一、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及其调整 2012 年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 2012 年 1 月 5 日,奥巴马会同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在五 角大楼举行了记者会, 公布一份酝酿了七年之久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 《维持美国的全 球领导地位:21 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根据报告,美国将裁军 50 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 等地面部队将被拿来“开刀”。美国还将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独却要加强 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如同众多国际媒体所评述的那样, “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 1.美国的“绝对安全” 事实上,即便中国没有敌意,但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始终将中国列为威胁之一。 自二战之后, 彻底打破孤立主义, 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美国为自己界定出了明确的安 全和防务原则, 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出击将威胁消灭在摇篮之中, 而不是坐等潘多拉的 盒子被打开。在这种“预防性防务哲学”下,美国军事战略总是以近期的多元威胁和远期的 重点威胁为着眼点,试图建立“绝对的安全”。无论是在冷战期间,乃至“后冷战时代”都 将此理念贯穿始终。 为此, 美国就始终保持并维护着针对全球绝大多数地区的力量投送体系, 试图能够在任 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将威胁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例如,在延绵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尽管 苏联其从始自终其军事战略都是以防御性为主导, 但其主动防御战略客观上却无形地挑战了 美国在全球性的力量投送体系和军事存在。 再加上苏联高度集权政治结构下人为因素的不可 预测性以及意识形态的限制下, 双方存在沟通和信任上的鸿沟, 所以苏联无法准确将自己的 战略意图和目的准确转达给美国,而美国也难以取信苏联。 美国无法预知前苏联意图和目的,于是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威胁”下,美国只得采取积 极的预防围堵战略。无论苏联在中东、非洲、远东甚至是中美洲进行任何形式的力量渗透, 都遭到美国的围追堵截, 甚至为此不惜以核战争为要挟(古巴导弹危机), 甚至直接介入局部 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美国所有的努力,就是将“不确定性”的威胁掌控在自己能够掌控的确定范畴之内。时 下, 美国在处理所有现实威胁依然以此为纲。 例如, 最近, 美国对伊朗内贾德的 “隔空喊话” , 尽管阐明了伊朗发展核武器与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是美方所能承受的“底线”,但并不意味着 仅凭伊朗的自控意愿就能让美国安心, 而是美国需要通过一种确定的机制来实际掌控伊朗不 会触碰到这一“底线”。 这一确定性的机制最好是, 伊朗能够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体, 通过国家治理的内部机制 来约束其国家行为,使其符合美国利益。次之则是,伊朗能产生一个尊重美国所主导下国际 秩序的政权,通过外部机制来约束伊朗的举动。 为了追求这种“绝对的安全”,美国常常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以其投入和产出比来衡 量, 这种防务逻辑或许因过分理性而显得有些荒诞, 但却是美国民主政体其理性决策体系所 带来的必然结果。 因祸得福的是, 美国遍布全球的军事体系却在保护西方盟国所赖以生存的 贸易航路、资源和市场方面,发挥了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 如果说,在二元结构下的冷战期间,苏联是确定的“不确定威胁”,那么冷战结束后, 在呈现出多极化趋势的世界中,美国的绝对安全理论,却在遭遇着模糊和不确定的“不确定 威胁”。 2.十年之变 冷战结束后,随着欧洲威胁的解除,美国逐渐将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中国似乎 成为继苏联之后美国“确定的不确定性威胁”。 自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 美国逐渐开始加强在亚太的军事部署。 中国人在 1999 年的 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以及随后 2001 年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中,实实在在感受到美国咄咄 逼人的压力。伴随着小布什的上台,中国原本将会遭遇美国更大的压力,但“9〃11”事件 的发生却改变了美国的战略轨迹。 国际恐怖主义瞬间凸显而出, 相比中国成为美国更加急迫 的新威胁。 相比传统威胁的确定性,美国所面对的国际恐怖主义,因其无影无形,而且难以界定, 所以可以用模糊来形容。此前美国“绝对安全”的理论开始遭遇新的挑战。 因循守旧在思维惯性中的美国, 只能将传统的战争逻辑投入到打击非传统威胁的 “反恐 战争”中,用“国家对国家”的战争模式,强行套用在“国家对非国家组织”的新型战争模 式下。 在德国情报机构假情报的帮助下,美国借口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伊拉克拖入到 一场错位的战争之中,并随后将战火蔓延至阿富汗。十年的战争消耗,美国虽然在装备和战 术层面进行了大量修补, 来适应了新的需求, “绝对安全” 但是 的理论却难以应对新的威胁。 尽管最终萨达姆被判死刑,本〃拉登也毙命在美国的***口下,但反恐战争并没有打赢。 虽然,美国加强了对中东地区的控制,并且成功介入到中亚地区,获得了巨大的地缘战略优 势,但国际恐怖主义依然飘荡在世界各地,依然威胁着美国的安全,而且其存在形式也广泛 和模糊。2010 年,美国媒体就不断披露出美籍本土恐怖分子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美国国民 甚至是传统意义上的白人被基地组织通过互联网进行招募, 便是最好的证明。 美国结束反恐 战争,也正是基于改变和调整美国防务战略的需要。 回头再看中国,如果说十年前美国认定中国是板上钉钉的“不确定性威胁”,但随着十 年前中国加入 WTO,如今中国已经更加深入和广泛地融入世界,中美两国也日益形成了紧密 的经济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否会对美国形成现实威胁,对 美国而言已经不像十年前那样确定了。 “长期看来,中国作为地区强权的崛起将会从各个方 面影响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新战略报告这样写道。用“影响”这一中性词汇来表述, 从中已经能看出美国在看待中国问题上心态的某种改变。 对美国而言, 不确定中国威胁的原因, 是因为当今高度依赖经济增长来维护内部稳定的 中国, 不可能在改变地区格局等重大问题上做出过火的举动, 因为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到中国 经济能否持续和稳定的增长,而这又直接影响到权力法统的根基。 确定的原因是,十年间,中国的军力却在急速扩张之中。更重要的是在美国看来,中国 并没有清晰表明其战略意图和目的。在新战略中,美国就此也明确要求, “中国军力扩张必 须要在更明确地澄清其战略意图的前提下进行,以避免引起该地区摩擦”。 自上世纪末起, 基于中国为做好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的准备, 在军事上努力获取并发展所 谓的“反介入”作战能力(其核心就是要在对台湾及附近岛屿行使武力时,防止美国阻挠和 干涉)。为此,中国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尤其在颇受美国关注的核武现代 化、太空载具与太空反制武器、网络战和常规作战等方面所取得了进步。尽管如此,中国依 然不能改变中美两国军事实力对比悬殊的现实。 但是, 中国在军事上的努力着眼于美军的软肋而打造出的不对称作战手段, 力求以最小 的代价对美国形成有效的震慑能力, 这一点却不容美国小觑, 因为这将迫使美国在事关中国 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不敢轻举妄动。 这如同过去美国要花 1 块钱才能办到的事情, 在中国军事 加码后,现在需要花 2 块钱甚至是 3 块钱才能办到。 如果美国束手无策并任由这种情形发展下去, 那么未来美军在当地将面临非常艰难的战 略抉择:要么接受现实,放弃对区域内盟友和伙伴的安全承诺;要么找到应对之法并发展出 针对性的军事能力,重塑和保持美国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地位。 而这些,正是新战略所要努力达成的目的。 3.对抗中寻求合作 尽管中国对于美国而言是不确定的“威胁”,但在美国近期发布的新战略之中,依然能 够感受到美国的某种期许。 在新战略中,美国明确指出, “中美两国在东亚的和平与稳定上有负有责任,双方会从 建立协作性双边关系中获益” 这无疑是希望在防范中国的同时, 。 寻求和中国的合作。 因为, 这份战略虽然是份军事战略, 但奥巴马在评述这一战略时, 已经明确强调不能仅仅依靠军队, 同时希望借助诸如外交等各方力量来达成。 在新战略中,美国也多次强调了美国的经济利益,而非单纯的安全利益。中国作为亚太 地区的最重要经济体之一,拥有绝对的权重,美国仅使用单纯的军事手段来实现其目的,并 不切合实际。 尽管美国未来将强化在区域内的军事存在,这无疑对中国会造成冲击。但是,对于过去 和现在都不曾拥有过改变地区格局的能力的中国而言,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损失。 对于中国而言,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需要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和美国的合作不但能赢 得外部环境,而且也将为社会转型增加新的外部动力。因为民主、透明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 益,毕竟美国人能从中国透明的财政预算和支出中,尤其是国防预算中寻找到安全感。美国 如果这么做,并不损及中国的利益,反而会符合中国大多数的普通国民的利益。4.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考量 2012 年 4 月 10 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演讲,主题为美 国亚太战略。这是继 2011 年 10 月,她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之后, 再次诠释美国亚太战略调整。 希拉里国务卿的这次演讲和去年的文章内容基本一样, 都是在为美国重返亚太吹风。 希 拉里说,从上任第一天始,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就对亚太地区不断增加的重要性予以回应。 她本人上任后首次出访便选择亚太地区, 这在美国外交史上是反传统之举。 奥巴马总统已四 次出访西太平洋地区,以全面推进“前沿部署”外交。亚太之所以成为“前沿”,是因为从 印度洋到美国西海岸,有世界一半的人口,有美国最为信赖的盟友,有中国、印度、印尼等 新兴国家,还有世界上最具活力的贸易和能源线路。今日美国必须立足亚太,21 世纪将是 “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由于独特的地理特点,美国既是大西洋国家,也是太平洋大国。美 国要建立跨太平洋的伙伴关系和机构网, 使之与跨大西洋网络一样持久, 并与美国的利益和 价值观一致。 希拉里强调,历史表明,一个强大的地区架构可激励合作,抑制挑衅和坏行为。这一架 构需要持续努力,需要坚强的伙伴关系,重要的是,还需有美国的领导,这是美国亚太战略 的核心所在。美国在亚太地区外交、经济和军事的所有行动皆为实现这一目标。希拉里更极 言之:“美国的领导独一无二,前无古人,不可替代。” 希拉里称, 世纪的挑战正在模糊外交政策中 21 “3D” 之间的界限, 即国防 (DE-FENSE) 、 外交(DIPLOMACY)和发展(DEVELOPMENT)。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前沿部署”具有政治、经 济、外交、军事的全方位特点。鉴于这一点,我们的工作将遵循六个关键的行动方针:加强 双边安全联盟;深化我们与新兴大国的工作关系,其中包括中国;参与区域性多边机构;扩 大贸易和投资;打造一种有广泛基础的军事存在;促进民主和人权。 其实, 奥巴马政府这一战略新动向代表了美国亚太战略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最大 规模的实质性调整,奥巴马宣称自己是美国首位太平洋总统,并强调美国始终会留在亚洲, 实际上,美国从未离开过亚洲,当前不过是要加强在亚洲的投入而已,因为在美国看来,对 亚洲尤其是东亚,已经忽略得太久了,重返亚洲已是时不我待。 美国重新关注亚太的根本目的, 希拉里国务卿也非常明确地指出, 利用亚洲的增长和活 力是美国的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核心, 也是奥巴马总统确定的一项首要任务。 亚洲开放的市场 为美国进行投资、 贸易及获取尖端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美国国内的经济复苏将取决 于出口和美国公司开发亚洲广阔和不断增长的消费基群的能力。 在战略上, 无论是通过捍卫 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应对北韩的扩散问题还是确保该地区主要国家的军事活动的透明度, 保障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对全球的发展越来越至关重要。 不难看出, 美国的战略出于 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美国需要东亚拉动国内经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有 19.3 亿人口和 5.7 万亿美元 的 GDP,是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GDP 年增速高达 8%。广阔的市场前景为美国出口倍 增计划提供了实现的可能。自 2010 年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启动以来,中国对东盟的 平均关税从 9.8%降至 0.1%,东盟 6 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 12.8%降至 0.6%,双方 对超过 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据中国海关数据,2010 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 2927.8 亿美元,比 2009 年增长 37.5%。2011 年 1—10 月,中国与东 盟贸易额达 2959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5.7%,中国从东盟的进口增长了 27.5%,对东盟 的出口增长了 23.7%,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贸易 伙伴。这让美国如坐针毡,怕失去了在东亚的主导权。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 一个没有美国参与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可能使美国公司的年出口至少损失 250 亿美元, 或者约 20 万个高薪岗位。美国通过 TPP 谈判,可以避免自身被排除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区域经济合 作之外, 从而可以获得现实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战略利益。 另外, 《华盛顿邮报》 文章指出, 21 世纪最初 10 年是美国“失去的十年”。经济增长是大萧条以来最慢的,真实的失业率达 到 15%左右,超过 17%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是以往第三世界国家才出现的数据,如今 却发生在美国。相反,高速发展的东亚地区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不仅其经济份额在全球所占 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对美国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愈发明显。为了开拓市场、创造就业、解决非 传统安全问题,强化在亚洲的存在,提升与亚洲的联系,增强对亚洲的控制,就成为美国摆 脱自身危机、 应对未来挑战的首选战略。 为此, 美国高调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PP) 谈判,目的就是与 TPP 成员达成新型的自由贸易协议,维护美国出口利益。另外,通过 TPP 谈判,提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在与政府、企业和公众沟通、交流 与融合的同时,推行美国的全球价值观。 其次,美国当前面临的潜在挑战也主要来自东亚。虽然中东地区的动荡仍此起彼伏,但 从战略性和影响力上看仍无法与东亚相比, 尤其是对于经济规模已列全球第二的中国的发展 前景的不确定性判断,导致美国有不少人将中国视为未来主要的潜在威胁。在美国看来,美 国对来自中国的“威胁评估”已经从传统的意识形态争议以及双边关系中的结构性争议,转 向美国眼中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中国的“能力”和“意图”。还需要指出的是,面临 2012 年美国总统大选, 奥巴马政府也需要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得更为强硬, 以免受到国内政敌的过 多攻击。 出于对国内选举政治的考虑, 奥巴马政府不希望给世人留下美国因为国内经济困难 和预算开支削减而“变弱”的印象。美国主流观点将中国的发展定位为“机遇为主,潜在挑 战” 故遏制中国也是遏制美国自己; , 另一方面, 当前美国在国际国内的行动都已捉襟见肘, 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得围堵中国的成本已超出其可以承受的范围。 因此, 美国更倾向于在 姿态上高调呼应亚洲国家的邀请, 而在行动上则低调与主要大国协调, 继续与中国保持接触, 深化两国的交流与合作, 这样既能继续借助外部推动力来促进美国的经济复苏, 又能利用与 中国的接触掌握中美关系的主动权。目前,对美国来说,中美关系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尊 重中国合法利益的同时继续稳定地维持美国霸权; 对中国来说, 则是如何在应对中国不断扩 展的海外国家利益的同时,避免过早地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未来中美在战略、外交和防务 领域内的关系可以说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美国的中国政策将会继续在“压制中国”和“牵 手中国”这两个极端间徘徊。 再次,奥巴马政府需要“再确认”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优势和战略决心,并重申美国 的“战略制高点”。在过去 10 年间,东亚地区的战略格局与国家关系开始逐步背离传统模 式。中国的持续高速发展、日本的政府危机和经济停滞、东盟的整合与扩大、朝鲜核问题的 拖延,等等,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使得美国在东亚的盟友关系变得更为错综复杂。日本的离 美倾向逐步显现, 韩美协调也问题多多, 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的期待已缩减到安全这一单一领 域。而在经贸方面,亚洲国家对中国的依赖已经难以摆脱。随着中国发展,美国在亚太的传 统盟友和防务伙伴对美在该地区的战略能力开始有所怀疑, 这严重侵蚀了美国在亚洲的传统 领导地位,为了保证美国在本地区的“战略制高点”——美国的同盟关系以及“新型伙伴关 系”不至于流失,美国需要高调介入东亚。 5.重返亚太战略已改为再平衡 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后的首次出访选择亚太地区, 身体力行落实亚太战略, 其势不免咄 咄逼人。不过,北京外交部新女发言人华春莹说,中方乐见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中方奉行 开放、包容、共赢的亚太观,希望美方在亚太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 事实上,奥巴马的重返亚太战略已悄悄改为再平衡。2009 年奥巴马首提重返亚太,北 京顿感寒意。之后美军气势汹汹,要把六成军舰转移到亚太。不过,北京在钓鱼岛一役对美 国的盟友日本毫不相让,奥巴马也不能表示甚么,相反,在竞选连任中,已强调将重返亚太 战略修正为再平衡战略。 为甚么有这样的修正?美国国会研究中心的分析指出,美国的亚太战略,目的是在财 政限制条件下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信用,其含义包括:一、美国国内经济危机来临,亚太地 区对美国贸易的重要性在上升, 美国的经济未来实际和亚太捆绑, 有必要作出资源调整。 二、 中国已崛起,美国需要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影响以取信传统盟友。三、随着从伊拉 克、阿富汗撤兵,美军有重新全球分配军力的可能性。奥巴马政府宣布重返亚太,是美国国 内的需求、亚太盟国的期望,也有现实可操作性。 然而,重返亚太这个词实在是太针对中国了,容易让欧洲和中东地区认为美国从此放 弃全球领导地位,单单和中国去争太平洋的未来,不但会冷落老盟友,也明显触怒中国。所 以,美国防长帕内塔早前访华,已重新解释了再平衡政策,而且邀请中国参加一四年环太平 洋联合军演,表示美国的亚太战略不针对中国。 无疑,再平衡这个词十分温和,既强调对亚太倾斜的实质,用词上也不算挑衅,但现 实是美国在碰壁后的调整。大家看到,在经济上,美国主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 定(TPP)进展缓慢;在外交上,美国介入南海和东海冲突,却遭到中国的坚决拒绝;在军 事上, 要调军舰到亚太, 也是说易行难, 由于基地难找, 就算菲律宾、 越南和澳洲允许驻军, 开价必不菲,不像日本倒过来给钱美国。美国主推的 TPP 要排斥中国,其实是极其愚蠢,美 国在本土经济都离不开中国,在亚洲又如何排斥中国? 于是,北京大可冷静观察,以不变应万变,继续远交近攻。 二、从“重返亚太”战略到“再平衡”战略 “再平衡”标志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深化。通过战略与安全的“再平衡” 、 盟友及伙伴关系的“再平衡”和经济“再平衡” ,美国力图维持自己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支 配地位,与此同时,防范崛起大国对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构成挑战。 “再平衡”在强化美国 优势地位的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风险,同时导致大国关系的复杂化和中小国家可能出现的 “选边站” 困境。 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美国战咯调整带来的地区效应及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 现实与潜在影响。 2012 年 3 月 28 日, 7 位美国亚洲研究和防务研究专家联合撰写并提交美国国会的一 由 份研究报告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奥巴马政府对亚洲的“再平衡” 。 2012 午 6 月 2 日,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 (Leon Panetta)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十一届 “香 格里拉对话”上发表演讲,使用“再平衡”一词对美国亚太战略、特别是美国亚太军事战略 调整的动因、路径和方式进行了阐释。此后, “再平衡”一词在美国官方文件、智库研究报 告和主流媒体频繁出现, 其含义超出了军事战略与安全范畴, 涵盖了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多 1 个领域。 从 2O11 年美国政要提出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构想,到 2012 年提出的“转身” 到“再平衡” ,一系列新概念的出台标志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深化。尽管美方多 次声称美国的战略调整并非针对中国,但自 2010 年“天安号”事件以来,因美国在战略上 “重返” 亚洲而引起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一系列剧烈变化, 迫使中国不得不对美国的战略行 为予以更多的关注。 (一)美国为什么要推出“再平衡” 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美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推出“再平衡” ,是国际、地区 经济与安全形势变化以及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等多个因素驱动的结果。 1.亚太地区对美国国家安全、繁荣以及利益的重要性持续上升。同时,美国在该地 区也面临着广泛复杂的挑战,因而必须在这一地区投入更多的战略资源 近年来,亚太地区对美国国家安全、繁荣以及利益的重要性持续增加,这已经成为奥巴 马外交和安全团队的共识。 同时, 该地区变化中的军事力量平衡和持续出现的军事挑战也引 起了美国战略界和决策层的高度关注。在 2012 年“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 塔指出, “在本世纪——21 世纪——美国认识到我们的繁荣与安全与亚太地区的关系更大” “这个地区拥有一批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印度、印尼等。同时,亚太地区的人 口和军队规模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 据国际战略研究所预测, 今年亚洲的防务支出将超过 欧洲,未来无疑还将持续增加。 ”帕内塔还指出:“(我们)今天仍面临着一系列广泛复杂的全 球性挑战。 从恐怖主义到伊朗和朝鲜破坏稳定的行为, 从核扩散到网际攻击这种新出现的威 胁,从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到亚太地区的领土争议。 ” 由于亚太地区幅员辽阔, 加之美国在该地区面临的问题极具挑战性和复杂性, 美国必须 整合现有资源,包括军事资源、经济资源和外交资源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力度。 在安全领域,由于伊拉克战争终结,阿富汗战争即将结束,美国可以将富余的军事力量 持续投入亚太地区。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阿斯顿〃B 〃卡特指出,阿富汗战争的结束使得美国 海军的水面舰艇,包括航空母舰以及相关的海军情报、搜救、探测部门均得以灵活配臵。空 中力量方面,EP-3 侦察机也由美国中央司令部移至太平洋司令部使用。 “火线哨兵”无人侦 察机可以从阿富汗脱身,现在也回到亚太地区。由于在阿富汗军事任务的减少,十年来一直 在中东执行侦察任务的海军 P-3s 巡逻机将在亚太地区承担更多的任务。此外,大量美国海 军陆战队也可由中东改派驻亚太地区。 在经济领域, 美国不可能坐视东亚形成将美国排除在外的地区主义。 抵消东亚地区原有 的区域合作架构的影响, 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跨太平洋区域合作新架构无疑将是奥巴马政府 的主要着力点。 外交方面,美国同样面临新的调整。不仅要努力巩固和强化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 泰国等亚太地区盟友的关系,还需要尽可能地深化和拓展“伙伴”关系,甚至包括与昔日同 美国交恶的国家进行接触,推动其政治、经济转型,争取将其转化为可以信赖和可资利用的 “伙伴” 。 2.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不佳及预算削减, 迫使美国军方也相应削减开支并进行必要的战略 调整 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速缓慢,通胀率上升,失业率居高不下。奥巴马政府面临减少高额 债务和预算赤字的艰巨任务。与之相应,美国国防部也不得不调整 2013 年预算案,计划在 未来十年削减国防支出 4870 亿美元, 其中包括裁减地面部队近 10 万人、 缩减海军和空军编 制。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五角大楼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声称,将对 2013 财年提出 5250 亿美元预算请求, 这也是自 “9〃 事件后, 11” 美国国防部提出的预算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2012 年获批的国防预算是 5310 亿美元)。 帕内塔指出, “这种新的财政现状……为我们 (美国)提供了制定一项 21 世纪新防务战 略的机会, 该战略要既能应对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又能保持这支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 为此, 美国军方不得不根据新的战咯重点, 制定新战略, 打造一支规模更适当、 行动更敏捷的部队” 。 从这个意义上讲, “再平衡”的提出正当其时。 3.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 此外,美国提出“再平衡”也体现了奥巴马外交和安全团队亚太战略构想的延续性和创 新性。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有着远超其他大国的战略运筹能力。但美国的强大并 不在于美国能不断地提出新战略构想, 而在于美国一旦提出新战略构想, 往往就能迅速地予 以补充、修正和完善。2011 年,奥巴马外交团队提出了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构想,2012 年,美国政要又先后提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转身”说及“再平衡”说。总体上看, “转身” 及“再平衡”是对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构想的深化和具体落实。在军力部署、军队结构性 变革及美国伙伴关系的构建方面, “再平衡” 的相关内容也有所创新。 美国官方对美国的 “太 平洋世纪” “转身”和“再平衡”三个概念的论述阐释实则构成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主要 内容。 尽管迄今为止, 奥巴马政府公开发表的文献和声明并没有就什么是美国的亚太战略做 出清楚的界定。 (二)美国“再平衡”的目标和具体内容 1.美国战略“再平衡”的目标 曾服务于乔治〃w 〃布什政府的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现卡耐基基金会资深研究 员阿什利〃J〃泰里斯 (Ashley J. Tellis)指出,美国不能确信现存的国际秩序能够安抚中 国这样的倔起国家。 中国作为一个陆权国, 第一次能削弱美国在亚洲的核心目标——即防止 在该地区有任何大国控制地区资源, 最终威胁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甚至美国自身的安全。 中 国的威权政治模式、 在东亚漫长历史中的至尊地位、 国内频繁制造麻烦的民族主义使美国对 中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 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还致力于增强 “反介 入”能力,阻滞美国进入亚洲边缘地区——美国必须寻求重新打造实力,振兴其在亚洲的联 盟体系以制衡中国。 在美国的战略界和决策层, 类似泰里斯上述观点的言论和思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这无 疑对美国政府重新定位与亚太地区关系并确立其亚太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体上看, 美国 “再平衡”的主要目的仍在于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与此同时,防范崛起大国— —主要是中国对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构成的挑战。 2.“再平衡”的具体内容 美国在亚太的“再平衡”大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战略与安全方面的再平衡、同盟与伙 伴关系“再平衡”和经济 “再平衡” 。 (1)战略与安全方面的“再平衡” 战略与安全方面的再平衡是 “再平衡”的重要内容,主要与军事领域相关,前美国太 平洋舰队司令法戈对军事领域的战略再平衡做了清楚的阐释。 法戈指出, 战略再平衡不应被 视为奥巴马政府的新政策, 而是美国长期努力保持对亚太这个世界上最重要地区的进入和军 事存在的结果。 军事领域的战略再平衡包括地理上的再平衡和能力的再平衡。 地理上的再平 衡指调整美国的地区战略、 军事部署以及武装力量结构以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 在军事能力 方面, 战略再平衡包括在硬件、 系统和技术方面的投入, 在面对迅速出现的区域军事挑战时, 这种投入是建立一支维护美国及其盟友安全和利益的武装力量所不可缺少的。 在武装力量部署的再调整方面, 美军的区域防务部署将坚持地理上的广泛分布、 行动上 具有活力和政治上的可持续, 包括将驻冲绳美军的一部分转移至关岛, 美国海军陆战队进入 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五角大楼还制定了一个“前沿部署”计划,即将滨海战斗舰部署在新加 坡。美国方面还声称,未来将在新加坡部署三艘以上军舰,将更多的军舰和飞机部署在菲律 宾,这主要是出于训练目的,也出于对舰船的维修和保养的考虑。美国还将持续改善在关岛 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和海军基地的条件, 使其不仅成为美军后勤和中转站, 也用于友军的培训 和演习。 为了支持美国海军陆战队从冲绳向关岛的调动以及培训美国其他武装力量和盟国武 装力量的需求, 美国将加大对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塞班岛、 天宁岛以及关岛现代化军事设施和 训练机构的投入。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称,美军将调整在亚太地区海军的整体部署,到 2020 年,将 60% 的海军力量投入到太平洋。 这改变了长期以来美国海军力量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均衡分布的状 态,被称为是历史性的转变。 美国副防长也指出,过去 10 年,已经有驱逐舰和两栖舰在非洲、南美洲和欧洲履行安 全合作使命。在上述地区,海军已经装备了新的舰船,诸如联合高速船和濒海战斗舰。这也 将使得更多的两栖舰和驱逐舰能够部署在亚太地区。 由于在罗塔岛和塞班岛已经有驱逐舰驻 扎,美国可以有 6 艘驱逐舰用于亚太地区的轮替任务。 在新一轮调整中,美国空军将部分战斗力从阿富汗转至亚太地区,包括 MQ-9 “死神” 无人攻击机、U2 侦察机和 “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与之相关的原属美军中央司令部的 部分情报资源也随之转至亚太地区。此外,美军空军还可以将更多太空战、网络战和轰炸机 部队从美国本土派遣至亚太地区,在此方面并不需要额外的投入。 地理再平衡不仅包括调整美国军力的分布, 还包括美方主动与地区盟友及伙伴关系的改 善以及美国与区域内国家加快军事接触与合作的进程。 美国意识到要与许多新伙伴建立正式 的盟友关系,建立广泛分布的固定“基地” ,并且在政治上实现 “可持续” 。美方更期待的 是可以灵活地进入重要的战略区,在此方面,需要众多盟友和伙伴的支持和配合。 战略与安全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能力再平衡。 法戈指出,为了适应地缘挑战,美国必须再平衡其在军事技术和力量结构方面的投入。 美国的投资将主要集中在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 一种加强版的弗吉尼亚级潜艇、 新的电子战 和通信能力以及改进的精密武器。帕内塔此前也指出, “我们还将进行投资,投资于网际, 投资于太空,投资于无人系统,投资于特种部队行动。我们将投资于最新技术,我们将投资 于在必要时迅速调动力量的能力” 。 在亚太地区, 美国需要加大在能力建设方面的投入, 特别是在空中和海上军力建设方面。 早在 2010 年,美国国防部就已经正式提出 “空海一体战”概念,寻求改进空中和海上力量 的一体化战力,以有效遏制伊朗和中国的反介入能力。在强化能力再平衡的进程中,美军正 在努力将 “空海一体战”构想转化为现实。 总体上看,目前美国军队建设的方向是“更为机敏灵活,更为精干,做好(应急)准备, 技术上更为先进,能在更广泛领域开展合作,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击败任何对手” 。从 上述美军建设所致力的几个方向来看,经过再平衡 “瘦身”之后的美军将具备更为强大的 战斗力。 (2)盟友与伙伴关系再平衡 巩固和更新同盟关系,创建新的伙伴关系和新的同盟是美国“再平衡”的第二项重要内 容。由于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和美国自身情况的变化,美国必须巩固和更新在该地区的 盟友关系,进一步拓展和建立伙伴关系。 美国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泰国和菲律宾有强大的同盟关系,与印度、新加坡和印 度尼西亚有强大的伙伴关系。美国将以这些关系作为基础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美国高度重视美日同盟,将美日同盟视为 21 世纪地区安全与繁荣的基石之一。美国强 调提高两国军队协同训练和开展行动的能力, 强调双方在海上安全与情报、 监视及侦察等领 域的紧密合作, 还强调联合开发包括下一代导弹拦截器在内的各种高技术能力并探索太空和 网络空间等新的合作领域。 美军通过将海军陆战队队员从冲绳岛迁往关岛, 有助于把关岛进一步发展为美国军队在 西太平洋的战略枢纽,提高美日应对亚太地区多种紧急事态的能力。2012 年 11 月 9 日,访 问美国的日本防卫省副大臣长岛昭久还与美国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卡特、 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 卿坎贝尔分别举行会谈,双方就启动有关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磋商达成一致。 美国保障亚太安全的另一个关键是美国与韩国的同盟关系。 美方认为在朝鲜半岛经历过 渡和发生挑衅的一年里, 韩美同盟关系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加强这一同盟关系已被美国 列为未来的一项重点目标。 尽管美国在未来五年中将通过一个过渡阶段缩小其地面部队的整 体规模,但美国陆军在韩国仍将保持相当规模的存在。同时,美国还将与韩国加强情报与信 息共享,改造这一同盟关系,使之具备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新能力。 澳大利亚在美国同盟体系中的地位也在上升。2011 年秋季,美国宣布与澳大利亚达成 协议, 将以轮换方式在澳大利亚北部驻扎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和部署军机。 第一批美国海军 陆战队队员已于 2O12 年 4 月抵达达尔文港。美方认为,这批海军陆战队可以迅速部署到整 个亚太地区, 从而使美国能更有效地与在东南亚和印度洋的伙伴合作, 应对自然灾害和海上 安全等共同挑战。 美方还致力于为美国与菲律宾的同盟关系注入活力。 在华盛顿, 美国国防部长和国务卿 一起与菲律宾有关官员举行了首次“2+2” 会谈、 在两军合作成功打击恐怖主义组织基础上, 美方还努力增强菲律宾的海上力量。 此外, 美国还希望与长期以来的盟国泰国继续开展密切的训练合作, 深化双方的战略合 作以应对共同的地区挑战。通过将濒海战斗舰 (Littoral Combat Ships) 前沿部署至新加 坡,美国与新加坡军队在本地区采取共同行动的能力也大为提高。 在巩固现有同盟关系的同时,美国还努力加强与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 新西兰的伙伴关系。 印度被美国视为一个将对 21 世纪的安全与繁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国家。在目前印度、 美国和澳大利亚三国战略界热炒的印度-太平洋概念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美国的战略“再 平衡”进程中,印度已成为地区权力天平上的一个重要砝码。帕内塔明确指出,美军试图将 其伙伴关系和军事存在从西太平洋和东亚拓展至印度洋地区和南亚。 美国与印度之间不仅已有成形的高层战略对话, 同时还将继续深化双方防务机构的合作, 合作范围将包括从研究机构到军售机构,例如超越纯粹的军售,朝向技术共享和合作生产。 借此,美印在防务方面可能出现日益密切的相互依存。 与过去相比,美国的“再平衡”更重视与东南亚国家、特别是中南半岛国家的关系。美 国国防部长帕内塔 20l2 年 6 月的越南之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NPR) 评论说,防长帕内塔访问越南,以期加强两国政府的关系及重申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力量。同 时,越南及其邻国已经转向美国,以抵御中国的“野心” ,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 《华盛顿邮 报》报道称,由于对中国不断增强的影响力与军事力量感到担忧,美越这种 “不太可能的 关系”变得热络起来。美国军方尤其希望在 20ll 年签署的美越全面谅解备忘录的基础上推 进美越双边防务合作。 (3)经济“再平衡” 尽管 “再平衡”一词在开始主要涉及战略和安全领域,但在经济领域,奥巴马政府的 “再平衡”早已开始。由于长期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维持着稳定的“轮觳模式”的安全架 构,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美国具有传统优势,有成型的“抓手”和 “依托” ,实现所谓的“回 归”也较为容易。但在经济领域,中美之间在亚太实则形成了相持,美国担心今后中国经济 一旦超过美国,会挑战美国制定并主导的秩序和 “游戏”规则,在东亚会出现以中国为核 心的一体化进程。 这是美国在战略上回归亚太的主要经济动因。 美国正处在霸权相对衰落时 期, 因此将更加重视利用规则 (特别是经济和贸易规则) 的制定和安排来维护自身利益并遏 制可能的挑战者。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 TPP)的出现,为美国在经济上重返亚洲提供了“抓手” 。目前,TPP 尚处于规则制定阶段, 尽管美国不是 TPP 的首倡者,但由于自身实力的强大,很快由参与 TPP 进程逐步向主导 TPP 进程的方向发展。此外,美国 TPP 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尽快将日本拉 ATPP,从而使美日 两国在 TPP 架构中处于绝对优势和主导地位。日美关系也将因此得到进一步加强。2012 年 11 月,正在对东南亚进行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发表演讲,指出在美国经济面 临预算危机等风险之际,经济在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将被抬高。希拉里还表示,美国在 TPP 谈判上正取得进展。从长期来看,美国会继续高度重视 TPP。 (三)美国“再平衡”的地区效应 “再平衡”是美国的战略行为,势将引起复杂的地区效应。 1.美国在亚太地区优势的强化 “再平衡”本身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力量收缩的产物,但推行“再平衡”的终极目标之 一是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支配地位。美国推行 “再平衡” ,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 和配臵既有资源、 控制重要的战略通道、 继续保持美国在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对其他亚太国 家的既有优势, 还可以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影响。 特别是一批过去与美国关系相对疏远甚至交 恶的中小国家在此进程中, 与美国逐步修复和发展关系, 成为或即将成为美国事实上的伙伴。 这对于美国阵营的扩大无疑是极为有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讲, “再平衡”巩固甚至强化了美 国在亚太地区的既有优势。 2.大国关系复杂化、中小国家“选边站”困境和亚洲的分裂 “再平衡”可能导致亚太大国关系的复杂化。在再平衡的名义下,美国实则希望亚太地 区的大国、 特别是美国的忠实盟友日本和伙伴国印度在地区事务中能够分担一定的责任, 尤 其是在制衡中国崛起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日本和印度也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来平衡 中国,借机扩大自己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在此方面,美国、日本和印度能找到战略利益的 契合点。日本、印度与中国的摩擦也可能会不断增加。日本防卫省副大臣长岛昭久在会谈中 就中国不断增强军备及加强海上军事活动的现状指出, 日本周边的安全保障环境正在迅速变 化,日美有必要联合应对,并且提出希望强化包括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在内的日美战 略伙伴关系。 “再平衡” 也使得地接两洋的中南半岛的地缘政治价值日益凸显, 奥巴马将连任后的首 次外交出访选择中南半岛的泰国、 缅甸和柬埔寨, 充分表明美国对该地区的重视。 可以预计, 美、中、日、俄及印度在该地区的博弈会更加激烈,特别是缅甸、越南与各大国关系的发展 变化,可能导致各大国在中南半岛影响力的消长变化。 由于美国推行 “再平衡”强调巩固盟友关系和拓展伙伴关系,亚太地区中小国家甚至 一些与中国有着传统友好关系的国家将越来越可能面临在美国和中国之间 “选边站” 的困境。 亚太地区大国关系的复杂化和摩擦的常态化,加之中小国家在大国纷争中的“选边站” 困境, 事实上已经并将继续削弱该地区的合作进程, 也使得地区一体化的目标更加遥不可及。 从这个意义上讲, “再平衡”有可能加剧亚洲的分裂。 3.经济“再平衡”的地区效应 美国通过力推 TPP 以实现经济 “再平衡” ,可能产生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第一,冲击东亚合作进程。TPP 实则是美国用以防止中国崛起挑战美国主导的东亚秩序 的重要手段。尽管希拉里最近表示,美国欢迎中国加入 TPP,但从美国力挺的 TPP 现有规则 来看,中国将很难参与 TPP。在战略层面上,美国力推 TPP 进程会对中国形成较大的冲击, 特别是对中国力推的东亚合作进程产生很大影响。 第二,削弱东盟内部的凝聚力。长期以来,东盟至少在形式上主导东亚合作进程,处在 “驾驶员”位臵。目前,东盟正致力于自身的一体化。但东盟成员国中有五个国家已经加入 或有意向加入 TPP 谈判, 这无疑会削弱东盟内部的凝聚力, 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东盟经 济共同体的建设进程,也使得东盟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相应弱化。 第三,亚洲国家对华政策摇摆不定,投机性加强。特别是日本,一直在配合中韩两国推 进中日韩合作还是加入 TPP 之间犹豫不决。 尽管极有可能当选下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近期 公开表示, “日本不可能加入 TPP” ,但是,由于中日钓鱼岛争端持续升级且看不到得到根本 解决的可能性,长期来看,日本加入 TPP 的可能性在上升。2012 年 11 月,日本首相野田也 再次重申了日本决定加入 TPP 的立场。 TPP 对转型国家越南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越南经济的发展需要美国市场,加入 TPP 对 越南出口会有积极的影响, 特别是有助于打开美国的市场。 越南想改变中越贸易中越南的巨 额 “入超”局面,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性,在经济和安全上对美国有着双重需求;美国则希望 越南因加入 TPP 而发生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也包括政治领域。 2012 年 11 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访问东南亚时发表演讲,指出经济应成为美国对外 政策的中心。希拉里还表示,美国在 TPP 谈判上正取得进展。由于奥巴马巴成功连任,美国 将极可能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 TPP 进程。 (四)奥巴马新任期推行“再平衡”的前景 2012 年 11 月 7 日,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再次获胜。各种迹象表明,在奥巴马新任 期内,美国政府外交和安全团队中以强硬著称的“坎贝尔-希拉里轴心”也将完成使命。由 此是否会引起美国政府外交和安全政策新一轮次的重大调整自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 关注。 奥巴马新任期仍将面临复杂的挑战:伊朗仍然在发展其核武能力;叙利亚陷入内战且可 能危及黎巴嫩、伊拉克和巴林;中国也可能对外强硬以缓解国内压力;持续的欧债危机威胁 全球经济复苏;俄罗斯期待签署新的战略武器控制协定。 因此, “奥巴马需要迅速做出决断,考验伊朗是否有签署约束自身核武发展的意愿;如 何领导各国在叙利亚确立后阿萨德政权的秩序,特别是在现阶段如何武装反对派组织;在亚 太地区,奥巴马政府需要通过鼓励美国和两个倔起的亚洲巨人——中国和印度合作的方式 来具体落实其在亚洲的“转身’策略;需要考虑以何种速度和方式来终结阿富汗战争” 。 奥巴马新任期内, 美国政府的要务包括在新阿拉伯世界站稳脚跟, 解决国内财政困难, 妥善处理民主党与共和党关系以及进行税务改革和应对气候变化。即使推行强硬路线的 “坎贝尔-希拉里轴心”不复存在,美国政府在外交和安全领域做出重大调整的可能性也不 大。较之第一任期,奥巴马可能将不得不把更多的战略资源投向中东,同时致力于解决复 杂而棘手的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但美国不可能坐视中国或其他亚太国家主导亚太秩序, 也不会就此改变自 2010 年 “天安号”事件后在战略上 “重返”亚洲的战略选择。美国也 需要一定时间来巩固第一阶段 “重返”亚洲的成果。 在霸权的相对衰落期,美国正寻求以最有效率、最能收取实效的方式参与亚太事务。 近年来,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到战略上的“转身” ,再到 “战略再平衡” ,一系列概念 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美国对于亚太地区事务的高度关注和对自身可能在该地区被边缘化的 担忧,也表明美国正在不断修正自己在亚太的战略行为,调整地区安排并进而使自己的亚 太战略不断完善和优化。当然,维持美国军事力量部署和军事力量结构的“再平衡”将是 代价昂贵的,需要有持续性,因此也需要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同意。目前,美国国会内部 两党已经形成共识:削减在亚太的投入会损害美国的利益与安全。但部分人仍倾向于减少预 算,不能认识到由此产生的战略影响。战略再平衡极有可能因缺乏战略远见而被削弱。 此外,美国推行 “再平衡”所不可或缺的几个重要“伙伴”对美国也并非言听计从。 印度难以完全支持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因为该战略可能冲击亚洲的均势格局,还可能 将印度完全臵于与中国直接对抗的不利态势之下。因此,印度国防部长在与美国国防部长 的对话中试图提醒对方,强化亚太多边安全架构的进程过于仓促,甚至还提出印度将按自 己的节奏来参与印美合作。越南在南中国海问题上期望借助美国来平衡中国,但美越在人 权、民主等问题上的尖锐分歧及越南对美国“和平演变”的担忧,又使美越两国之间难以 建立真正的信任。只要越南的领导人和执政党不换,美国就不可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 域满足越南的所有要求,对此越南领导人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美越这种新建立的“伙 伴”关系有其局限性和脆弱性。由于越南领导高层对美国真实的战略意图仍然存有疑虑, 美越双边关系主要还停留在象征性的行为上, 美越关系进一步发展存在着瓶颈。 美国以 TPP 为抓手推动经济 “再平衡”也存在一些困难。从 TPP 的发展中长期前景来看,TPP 的出现 不仅不会使亚太地区多个合作机制并存的 “面条碗效应”消失,反而会使这一效应更加明 显。目前,亚太地区国家间差异很大,要想制定和推行统一的标准很难。由于成员发展水 平不一、对规则的适应能力不一,美国试图强推 TPP,最终将不得不考虑在 TPP 准入问题上 推行差别待遇原则;而一旦推行该原则,美国所极力倡导的开放的地区主义将成为空谈。因 此,未来 21 个 APEC 成员都成为 TPP 成员、包括印度在美国力邀下也加入 TPP,最终使之成 为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不大。当下乃至可见的将来,印度尚难以实现全面的崛起,在 未做好相应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加入 TPP 只会使印度企业的生存状态进一步恶化。因此, 印度会审慎地考虑是否申请加入 TPP,美国期望印度加入 TPP 只不过是一厢情愿。此外,也 有美国学者认为,由于民主党和共和党相互掣肘, “国内政治的僵局使华盛顿无法实施可能 会推进其在再平衡方面野心的经济政策” 。 三、美国的“再平衡”与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推行“战略再平衡” ,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毕竟,较之乔治〃w〃布什时期咄 咄逼人的“单边主义” ,美国的“再平衡”在姿态上相对低调。在处理亚太地区的重大安全 议题方面,美国表现得相对沉稳、谨慎和克制。对于在“转身”和“再平衡”名义下亚太地 区美军部署的调整和武器装备的换代升级, 美国反复声明不是针对中国, 言辞上也较过去显 得低调。在中菲黄岩岛争端和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甚至采取了“战略模糊”态度,并没 有被菲律宾和日本拖入与中国的直接对抗之中。 种种迹象表明, 美国已经注意到中国对国家 利益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 对外部势力可能给国家利益造成的损害保持高度敏感和警觉, 同时美国也无力阻止中国提出正当的利益诉求。 美国要长久地经略亚太, 保持自己在该地区 的优势地位,一定程度上还需要中国的配合。尽管美国实力超强,但仍不可能为了盟友、准 盟友或新旧伙伴的“利益”而贸然卷入与中国的直接冲突。如果中国也保持相应的克制,中 美在奥巴马第二个总统任期甚至更长的时段内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这对于中国 抓住和平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无疑是有利的。 但是,中国毕竟是美国“再平衡”的目标指向之一。美国在未来国内财政预算大幅度削 减的大势下,仍然在“再平衡”的名义下加大其在亚太的军事力量投入力度。美国对其主导 的亚太安全体系的强化、 主倡发起或积极参与在中国周边日益常态化的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 以及鼓励地区内国家以防范崛起大国为由确立双边或小型多边安全安排, 均不利于地区局势 的缓和, 不仅在姿态上对中国不友好, 也可能给亚太地区与中国有着海洋和陆地争端的国家 传递错误的信号,使这些国家在处理与中国的领土争端时“有恃无恐” 。此外,美国凭借强 大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不断强化针对中国周边中小国家 特别是中南半岛国家的经济和外交 攻势,也可能损害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传统关系,这不仅对中国周边外交构成严峻考验,也使 得中国极可能在缺少“伙伴”的情势下艰难崛起。 对于中国而言,既不能无视美国“再平衡”的战略效应及其对中国的现实和潜在影 响, 也不必过于夸大这次战略调整可能对中国构成的挑战与威胁。 美国的战略调整是多 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遵循着自己的逻辑。无论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构想向现实的转 化,还是 “转身”及“再平衡”的具体展开,都将面临复杂因素的制约。纵使强大如 美国者,也无力消除实力与抱负之间的差距。 美国战略东移,中国仍有机会。 国内在看待当前周边形势时, 存在学者悲观、 精英失落、 民众迷惘、 媒体激愤四种情绪。 之所以如此,主要基于一个重大事实的判断,即认定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是冲着中国而来,是 一场精心谋划的针对中国的全方位战略包围, 由此不仅使中美走上战略较量的不归路, 而且 刺激南海问题升温,致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进一步侵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全面恶化。 这一看法总体没错,但似乎过于简单,也过于悲观。如果辩证地审视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及全面地评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丧失自信。 首先, 中国因素虽是此轮美国战略转向的重要因素, 但作为一次涉及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的全球性重大战略调整,美国重心转移乃基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历史现实两种视角、 政治经济军事多重维度而展开的系统工程, 服从于美国整体战略目标, 中国因素只是目标之 一,而非全部。挤进东亚一体化进程、服务国内经济振兴、重塑后反恐时代军事部署、防止 盟国体系崩盘等,也都是重要原因。其中广被忽视的,是其回归亚太有收拢盟国体系松散化 的战略用心。原因在于,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日、韩、澳、菲、泰等五个盟国均出现不同 程度的松散化和“脱美入亚”、 “疏美近中”态势。以日本为例,在奥巴马上台的 2009 年, 日本鸠山政府在普天间机场搬迁、印度洋美舰断油、核密约等问题上公然对美叫板,并大张 旗鼓地公开倡导同美战略利益相悖的“东亚共同体”建设。美战略界人士普遍意识到,美国 如继续忽视亚太,首当其冲的挑战不是中国崛起,而是盟国异心。因此,奥巴马战略重返的 一项工程就是抓住机遇、 利用矛盾、 恩威并至, 重塑盟国体系。 其将部分冲绳美军南移关岛、 将驻韩美军联合作战指挥权延期 2015 年、 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派驻累计 2500 名海军陆战队换 防,看似针对朝、中,实则也想借机牢牢掌控核心盟国。如若此类首先针对盟国的动作能引 起中方高度重视并迫其自乱阵脚,则是美国上上之选,可谓一箭双雕,以最低成本同时实现 吓阻中国、稳定盟国的目标。相反,中国如对此洞若观火,充满自信,则美的战略收益必然 大打折扣。 因为过去 50 年的历史证明, 美国与盟国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根本矛盾无法调和。 其次,美国重返亚太尚没有也无法形成对华战略包围圈。至少北边的中俄关系、东南的 两岸关系均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只要这两对关系保持稳定, 则周边环境难以发生根本性逆转。 此外,西北部的“上合”组织外延扩大、内涵深化,东北部的中日韩经贸合作动力未减、潜 力巨大,中日货币互换全面启动就是信号,这些均有助我周边环境的和平稳定。即使美国亚 太盟国体系,也并非铁板一块。近期澳大利亚新政府发出积极推进澳中关系的信号,泰国政 府也在发展泰中关系上有积极姿态。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看似咄咄将中国逼入困境, 实则中美在亚太各有短长, 中国并非全然 处于劣势。美国有安全优势,中国有经济优势。美国目前所为,就是放大安全优势,并寻求 将安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比如推动美韩自贸协定和 TPP,有几分弥补过去缺憾的紧迫意 味,显得并不从容。中国目前所采取的策略,则是尽快将经济优势转化为政治、安全优势, 更好地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海洋维权意识的上升、海洋综合实力的加强等,都可视为 此种努力的一部分。过于看重美国军事力量和过于轻视中国经济力量,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值得关注的是, 美官方和战略界人士目前已开始反思过去两年亚太战略的得失, 一种声 音认为,美正在犯三大错误:一是过于以中国为对手塑造亚太布局,开始激起中国的反美情 绪, 进而使中美关系面临走向对抗的风险, 不利美整体利益; 二是刺激中小国家 “拉美制华” 的冲动,使美亚太战略被第三方绑架,最终有可能使刚从“中东沙漠”抽身的美国再度陷入 “南海汪洋”;三是矫枉过正,在重返亚太同时忽视西亚北非变局,致使美中东战略两大基 轴埃及-沙特-以色列和埃及-土耳其-以色列三角出现松动, 最终会使美顾此失彼。 这种反思 显示, 美亚太战略存在可变性和可塑性。 美高层近来积极呼应中方提出的共建新型大国关系 的倡议,即为中美寻求在亚太地区良性互动埋下了伏笔。 由此观之,中国周边环境有恶化的一面,也蕴藏积极变化的因子。只要发挥主动、因势 利导,完全有可能创造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