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视力保护:
陕西日报:叶根龙 扎根西北电建第一线
来源:西北电建
作者:叶根龙
访问次数:
7月30日,《陕西日报》第5版刊登:叶根龙:扎根西北电建第一线,转载如下: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不仅教会了我专业知识,还涵养了我的性格,让我始终乐观向上。&谈起三年大学生活的收获,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分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兼项目经理叶根龙深有感触地说道。
叶根龙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分院工民建专业的毕业生。200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进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下属的西北电建,从此扎根一线。
工作后,叶根龙先后参加了大唐户县电厂、湖南华润电力鲤鱼江电厂、湖南华润电力涟源电厂以及陕煤化长武热电站项目,从初出茅庐的技术员逐步成长为技术专工、工程部主任和项目经理。&学校教会了我做人做事要孜孜以求,谦虚慎行。&叶根龙说。正是学校在专业课以外的氛围教育,让叶根龙不断求知求新。
2015年6月,叶根龙所在的分公司开工转型后的第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包含20多个集体,作业面繁杂,管理难度大。而且,项目地处戈壁荒滩,条件极其恶劣。面对困难,叶根龙带领团队克服当地风沙大、夏季酷热、冬季严寒、交通不便等诸多不利因素,有序推进工程进度。12月后,工地气温降至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寒风刺骨,作为项目经理的他带领团队坚持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召开班前例会,最终顺利投用达产。回忆起这段经历,叶根龙说:&这样的工作方式与我在大学期间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的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因为在杨凌职院读书时懂得了担当,才能不断实现自我成长。&
参加工作十余年里,忘我工作的叶根龙先后荣获&陕西省电力公司优秀团支部书记&、西北电建四公司年度&双文明先进个人&、年度&优秀***员&和&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 60年前,它从黄浦江西迁古城西安。60年来,累计培养逾23万名毕业生,每3个人中,就有1人选择在西部建功立业。它,就是西安交通大学。
甲子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今日交大,依然沸腾着“向西向西再向西”的使命情怀。
向西:以国家发展目标为责任担当
“西迁‘大军’中,我是最年轻的教授。”97岁的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陈学俊院士,回忆起60年前的“燃情岁月”,眼中焕发出青春的神采:1956年8月,把位于上海闹市区的房产直接上交,陈学俊携妻带子踏上首批开往西安的迁校专列……“践行国家战略,舍我其谁!”
从吃米到啃馍,从听评弹到吼秦腔;志不分东西,一心在耕耘。从最年轻教授到中科院院士,陈学俊在西部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如今,他的学生郭烈锦又率创新团队向“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先进节能技术”领域展开攻关。
“研究成果已经在陕西省煤业化工集团、延长石油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成功试点”,郭烈锦告诉记者,他提出的“水煮煤”高效清洁能源理论更是瞄准我国能源产业现状谋求破题,“扎根西部,建功报国,始终把国家发展需要作为科学研究的风向标,这是老师身体力行教授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
如今,西安交大校园里耸立起一座通体玻璃结构、极具现代感的数字展馆,这里呈现的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未来图景----2015年10月,循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向,教育部、陕西省签署协议,西安交通大学发起共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一个精准对接创新发展需求、汇聚海内外高端人才的西部区域创新平台将在陕西西咸新区落成。
这片位于西咸新区4300余亩的土地形如大鹏展翅,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的西安交大人,将再次扬起向西圆梦的风帆。
向西:筚路蓝缕的创业情怀
步入西安交通大学南校门,迎面耸立着一座“思源学生活动中心”。看到它,西安交大人总会自豪地向人们忆及迁校之初用竹子搭建的“草棚大礼堂”。
从“草棚”到“思源”,西迁,已将筚路蓝缕的创业情怀融进每个西安交大人的骨血中。
“没有实验室,就找一本国外工艺研究院的小册子,自己动手建;条件艰苦,试验台所需的每一根电线、每一个螺丝钉,背后都有百折不挠的故事……”1956年为教研室“打前阵”的青年教师、后成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的谢友柏深情地表示,“没有白手起家,何来玉汝于成?”
“母校赋予了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基因”,西安交通大学校友陈惠波这样阐述自己勇攀科学高峰的动力之源:他挑战被誉为“世界权威”的单叶双曲线理论,并在简陋的科研条件下艰辛探索,成为第一个解决无缝钢管穿轧机“百年难题”的高级工程师,为我国的轧钢技术做出重大贡献,也是我国同年获得两项国家发明奖的第一人。
“这些年来,我始终满怀创业的激情”,奇虎360董事长周鸿?去年底回到母校,与师弟师妹分享自己的经历时如是感慨:“交大的深厚学风将我培养为基础扎实的工程师,这是我创业的基础;而不图守成、锐意进取的校园文化,则点燃了我心底的创业火种。”
创业、创新,生生不息。在交大学子中,一个名叫“七楼创客汇”的草根众创空间大名鼎鼎:从这个国家级创业训练计划实践基地,走出了创建农商O2O平台的“卖菜博士”、“玩转”量化投资的“学生老总”、投身公益环保事业的“绿领使者”……西迁精神融为艰苦创业的学府气质,西安交大学子活跃在面向国家、世界及未来的创业广阔天地间,创新活力流动在交大17个国家级、108个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基地中。
再向西: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
“骨替代物设计”,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李涤尘团队的研究,实施了世界首例3D打印个性化骨替代物的病例,目前临床案例超万余例。仅去年一年,西安交通大学3D打印钛骨盆、髋关节、颈椎等成果已创造了多项全国首例医学“奇迹”。这只是西安交通大学增材制造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一个缩影。
在陕西省渭南市,这里正崛起着全国第一家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已初步形成一条3D打印全产业链,而西安交通大学正是这一基地的科技支撑。早在20余年前,西安交通大学就在国内最早开始了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二十年磨一剑,目前该校已在全国建立创新服务平台20多家,设备用户遍布医疗、航空航天、军工、电子电器、造船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行业。
“高端装备制造是‘大国重器’,西安交通大学就是要始终走在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创新最前线”,卢秉恒院士话语铿锵。由他领衔、西安交大牵头成立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国内首个高端制造业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正在“大国重器”自主创新的路上“策马扬鞭”。
作为成果之一的“大型数控圆锥齿轮磨齿机”,在世界首创“数字产形轮展成磨削法”,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大型船舶用主驱动齿轮加工装备的封锁,也填补了国际空白。“西安交通大学与秦川机床的协同创新,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的技术瓶颈,也引领着我国高端制造装备产业冲击国际先进水平”,秦川机床董事长龙兴元为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合作“点赞”。
向西旗帜融入时代洪流,百廿交大之树永远葱茏。
“西安交通大学着眼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始终在国家发展的棋盘上谋划自身发展,做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文章。”校长王树国说,2015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124所海内外高校先后加盟,共同构筑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合作平台,服务“丝路经济带”沿线及欧亚地区的发展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对记者展望未来:“国家的发展目标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的责任担当,‘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不仅是今日交大的办学定位,更是世代交大人的精神气质和不懈追求。”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