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消防云梯最高 怎么最高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每到一地游览时,或多或少都会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咱青岛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也有很多杰出的宝物:如青岛市博物馆的北魏石佛像、明万历《道藏》、宋代钧窑鼓式洗,即墨市博物馆的宋版《妙法莲华经》、汉“诸国侯印”,莱西市博物馆的西汉木偶人等,都是珍品。今天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走进这些青岛本地的博物馆,看看这些镇馆之宝。

  北魏“丈八佛”:险被日本人偷走

  两尊大佛神态宁静,身姿飘逸,造型优美,佛像身高各有一丈八尺(约6米),俗称“丈八佛”,每尊佛像重约30吨,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大佛头做高髻,面含微笑,赤足立于莲花座上,莲花瓣下置四方形须弥座,座的前后刻有许多小佛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的杰出之作。

  佛像应该有4尊,2尊大的,2尊小的,原来安放在淄博市临淄龙泉寺内。1928年日军入侵山东时,日本人曾两次预谋将佛像盗回日本,当时正逢济南“五三”惨案之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日本侵略者迫于形势,未敢将这批文物盗走,只将两尊小石像的头盗走,其余用草绳缠裹的石佛和石碑一直躺卧在淄河店车站,1930年青岛四方机厂原厂长栾宝德亲自调拨专列将这批石造像和石碑从淄河店车站运至青岛,安放于当时的四方公园内。1977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将4尊北魏石佛造像和两座石碑迁至青岛市博物馆院内,2000年青岛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后历经风雨沧桑1500年的“丈八佛”终于得以在室内保护并展出。

  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喂鸡用过

  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另一件镇馆之宝是北宋时期钧窑的瓷器乳钉鼓式洗(洗是中国古代的文房用品,专门用来洗毛笔),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件钧窑乳钉鼓式洗外形呈鼓式,外壁有两道弦纹,呈珍贵的玫瑰紫色,内壁为天蓝色,上、下腹部各装饰20枚和18枚乳钉,足部由三个兽头组成。这件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传世量极少,目前发现的不足5件。

  据介绍,1962年,在当时的青岛市文物商店工作的张廷臣经常和同事去区、县、村蹲点,抢救社会上的零散文物。一天他发现一户农民家盛鸡食的器物好像是件瓷器洗子,便进门边与农妇搭话边观察那件瓷器。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后,他断定那件瓷器是件宋钧窑洗子。农妇见他喜欢就说:“这件东西没什么用处,俺看着它又矮又厚又重,喂鸡很稳当,大哥这么喜欢,一定有用处,就送给你吧。”张廷臣以5元钱买回了这件瓷器洗子。当时正值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得到5元钱,农妇也非常高兴。后来这件洗子经专家鉴定后,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明万历《道藏》:全国仅两部

  《道藏》是道教经典的总称,不仅包括道教教义,还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化学、数学、医学和体育等内容,明朝修订的《道藏》,全国只有两部完整的,一部藏于北京白云观,另一部则藏于崂山太清宫。

  在崂山太清宫三清殿正殿神像两侧设有6个乌木大柜,《道藏》即放在大柜内的乌木抽屉里,每个抽屉内放三函,共计4516册。上世纪60年代,《道藏》险遭焚毁,时任青岛市副市长的王云九下令将太清宫收藏的《道藏》、华严寺收藏的清版佛经《大藏经》以及元抄本、明刻本两部《册府元龟》抢救出来运下山,《道藏》得以保存下来。

  这部《道藏》能够保存得如此完整还要得益于太清宫的道士们。他们总结出了一整套按季节、按一定操作规程来对经卷进行防潮、防虫蛀的措施。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