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黄龙府名字的由来的由来吗?

岳飞所说的“黄龙府”在哪里?--《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03期
岳飞所说的“黄龙府”在哪里?
【摘要】:正 岳飞“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的慷慨誓言,在激励抗金战士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那么“黄龙府”在哪里?目前史学界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燕京城,即今北京(邓广铭《岳飞传》、《“黄龙痛饮”考释》);二是认为辽、金时代的“黄龙府”,即今吉林省农安(罗继祖《岳飞和黄龙府》)。据考证,今北京城在历史上虽曾有过种种名称,但从无“黄龙府”这一名称的记载和谣传。岳飞不至于对军事地理知识如此贫乏,而把燕京城误认为“黄龙府”。同时,当时的燕京城,既不是金国的国都,也不是徽、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素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王福义;[J];中国戏剧;1992年10期
郑传斌;[J];史学月刊;1996年03期
刘素云;[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11期
罗继祖;[J];史学集刊;1983年03期
赵寻;[J];中国戏剧;1991年01期
罗节文;;[J];文史知识;1994年06期
董晓红;;[J];中国地名;2009年12期
宁梦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唐维铎;;[J];语文教学通讯;199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功达;;[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A];河北省史学会通讯(1984第1期)[C];1984年
马宣伟;;[A];《重庆通史》首发座谈会评论集[C];2003年
张占斌;;[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郭太风;;[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李建波;;[A];出版业调查报告----第四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4年
徐启新;张小燕;;[A];“小泉政权后中日关系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丁日初;;[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张宪博;;[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建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顾春阳;[N];长春日报;2005年
顾春阳;[N];长春日报;2008年
记者王建新;[N];人民日报;2003年
记者 于宁;[N];吉林日报;2006年
黄岚;[N];吉林日报;2000年
童曙泉;[N];北京日报;2004年
璩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聂飞;[N];吉林日报;2006年
张迎新;[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广志;[D];暨南大学;2006年
刘本军;[D];云南大学;1999年
盖志芳;[D];山东大学;2010年
齐山德;[D];吉林大学;2010年
郭建淮;[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黄广友;[D];山东大学;2010年
胡尚元;[D];***中央党校;2005年
徐清;[D];浙江大学;2005年
姚美玲;[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罗翠芳;[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都亚辉;[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刘雅芹;[D];山东大学;2009年
朱月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董明;[D];山东大学;2006年
韩刚;[D];四川大学;2004年
李琳娟;[D];山东大学;2006年
郭艺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林兴龙;[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王海涛;[D];山东大学;2005年
程添毅;[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蒙城各乡镇名字的由来,你知道几个_蒙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7,210贴子:
蒙城各乡镇名字的由来,你知道几个收藏
图片来自:图片来自:
蒙城人才网,高薪职位/找工作/名企招聘,立即注册大街网!有趣专业大平台!蒙城人才网只选「大街网」,日均500万条招聘信息!
y不知道一个                                                             - ---- 世界荒凉,何处容得下我们
首先要说说坛城,倒不是因为我是坛城人古城垣----坛城镇 檀公城旧址。檀公城旧址位于蒙城县城北20公里坛城镇,商称北蒙,汉名山桑,南北朝以后称檀公城 今演化为坛城镇。 蒙城之“根”的文化传承----坛城镇
马集镇是因为马公府马公府。马公府座落在蒙城县马集镇政府西南,系清末抗日爱国将领马玉昆府弟。是目前皖北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因此历史人物该镇今演化为马集镇
我想知道板桥是咋来滴
继续更……
板桥集镇:名起北淝一座桥蒙城县板桥集镇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北淝河南侧,是远近闻名的历史名镇,旅游大镇、工业重镇,素有“北淝明珠”的美称。唐朝初年,隋朝大将尉迟敬德归唐,钦佩唐王李世民的治国之才和爱才之心,遂忠心耿耿,辅佐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唐初的统一稳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年,李世民命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率领八千将士,与其他诸营分路行进,讨伐王世充。话说尉迟敬德大军浩浩荡荡来到蒙城境内现在的板桥集镇北边,被滚滚东流的北淝河水挡住了去路,此时正值暑热夏季,大雨滂沱,淝水猛涨,尉迟将军只好命令大军驻扎在河北岸的一片高地之上,然后察看地形。他发现民用小木船已无法通过,不仅打仗时千军万马无法及时过河,就是平时两岸的老百姓通行也很困难,看来,这里有必要建一座桥了。不几日,雨过天晴,河水退去,尉迟大军顺利渡河南进,参与到平乱保国的战斗之中,不久凯旋。回来的路上,尉迟将军念念不忘蒙城境内的北淝河给人们通行带来的不便,念念不忘给北淝河两岸人民修建一座大桥的誓言。于是,便留下了五百名士兵,依然驻扎在北淝河北岸的高地上,开采西边不远坛城北蒙山上的石头,打磨成规格一致的青石条,然后运至现在板桥集镇东北的毛家庄,这里是北淝河河面较窄的地方,大桥就建在这里。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座跨度40多米的青石板桥建好了,两岸人民别提多高兴了,纷纷前来观看,人挨人,人挤人,孩子们在人缝中挤来挤去,撒着欢。尉迟敬德将军也骑着乌骓马亲自察看,一个不小心,乌骓马连同尉迟将军一起被挤掉到桥下的河里了。这下可把人们吓坏了,一个个不知所措,只能不停地大声呼喊“将军,将军----”只听尉迟将军大喊一声:“老乡们,赶快向两边躲闪,我们要从这里上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将军的乌骓马一个猛子游离大桥五丈开外,然后一个纵身腾空而起,两个前蹄踏上桥面石板,一用力,稳稳站在大桥中间。人们惊讶万分,立刻欢呼起来,过后,人们发现桥面石板上留下了两个深深的马蹄印子。为了表达对尉迟敬德将军的感恩之情,人们便在将军驻军的河北岸的那片高地上,集资修建了一座寺庙,称作“尉迟寺”,供奉着尉迟将军的塑像,平日香火不断。这也是近年来这片高地被勘探发掘出的原始部落遗址之所以命名为“尉迟寺原始部落遗址”的原因。这座桥叫过“尉迟桥”、“毛家桥”、“马蹄桥”、“青石板桥”等等,后来,桥南边兴起集市,人们取名为“板桥集”,这就是如今“板桥集镇”名称的由来。不过,一提起“板桥”,文人们似乎很容易想起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于是,有人演绎出郑板桥与板桥集镇的关联来。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58岁的郑板桥泛舟畅游秦淮,然后顺流而下,来到此地,到尉迟寺中祭拜尉迟将军,在北淝水旁作画《北淝晚渡》,板桥集镇因此得名,故事曲折浪漫,亦不失为一种美谈。 
我想知道柳林乐土  ===========================    【 从 前 有 个 人 他 不 眼 熟 我 】 【  后  来  他  死 了  】 ===========================
好帖  ===========================    【 从 前 有 个 人 他 不 眼 熟 我 】 【  后  来  他  死 了  】 ===========================
顶起  ===========================    【 从 前 有 个 人 他 不 眼 熟 我 】 【  后  来  他  死 了  】 ===========================
这就没了?和楼主一样短
柳林镇与历史有关清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军雄踞天京(今南京),捻军崛起涡水,凤台苗沛霖乘乱据淮水,占凤台,北上掠芡南。张寨西席圩村名医席奎光,乡里泰斗,德望素著,眼见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乃号召乡民重筑张寨,练勇自保,并联合三官庙的邵升堂,乐土的胡太然等沿芡团练拒苗军于芡水。嗣后,席率部与苗军首战于立仓集东南芡铺口失利,退保张寨。因环寨皆柳,大可逾抱,郁郁葱葱,蔽空遮日,遂设伏柳上,以待苗军。当夜,苗军一般近200人,越芡河至张寨,入柳林,逼寨门。突然,一声号角,席率众人从寨内突出,喊声如雷,万矛并举;伏兵由柳树上跳下奇袭,长戈贯顶,血肉横飞,杀得苗军晕头转向,今18人逃到白马庙,又被邵升堂部全部击毙。
翌日,西奎光邀请父老乡亲和所部练勇赴庆功宴,论功行赏。宣称:“昨夜全歼苗军,多亏柳林设伏,首功当归柳林!”于是,领众出寨举杯敬柳,并为一百余株巨柳挂功臣牌,当众提议改张寨为柳林寨,儿孙永记柳林奇功。当时群情激动,欢呼柳林万呼!从此张寨改名为柳林镇。
乐土镇蒙城县乐土镇,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乐土”命名的地方。“乐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国风?魏风》,出自“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句,意思是快乐的土地、幸福的家园,寄寓着古往今来蒙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蒙城方言中,“乐土”的“乐”读作(luǒ,裸),乐土就成了“裸土”,与“骆驼”音非常相近,久而久之,乐土演变成了“骆驼”,还演绎出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来。 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后,任人唯贤,广开言路,休养生息,迎来了国泰民安的“贞观之治”。此时的唐太宗,一心想着长生不老,江山万古,于是亲赴长安城北40里外的无稽山上,寻找到隐居于高山密林深处的道士赵无稽。 赵无稽是23年前秦王李世民的救命恩人。李世民谢过恩人,恳求恩人传授他长生不老之法,道士深知李世民的为人之道和治国之才,便答应再帮他一把。唐太宗李世民感激涕零,忙问恩人何方求索。道士思考片刻,说寻道需到道源圣地亳州。 李世民遂请赵无稽回宫,到御兽园挑选合适的坐骑。御兽园即皇家动物园,园内珍禽异兽众多,其中,泾河老龙的儿子小黄龙,陪唐僧西天取经的白龙的弟弟白龙马,还有一头老骆驼,三者皆自告奋勇。太宗和赵无稽一时无法确定,这时魏征出主意让他们三人赛跑,从长安城出发,谁先跑到亳州地,就派谁护送道士前往。 魏征原是天宫的监斩官,与太白金星关系甚好,特请来太白金星当裁判。一声令下,小黄龙、白龙马、老骆驼三人比赛开始。小黄龙腾云驾雾,很快不见了踪影;白龙马四蹄翻飞,也像闪光一般迅疾;老骆驼年老体重,没有小黄龙和白龙马那样的速度,但他一点也不自卑,只见他逢山翻山,遇水涉水,历尽千难万险,龙马喝水的时候他跑路,龙马吃饭时他跑路,龙马休息时他跑路,终于经过九九八十一个时辰,三人都到达了亳州境内。 太白金星一声号令,比赛结束。小黄龙最快,跑到了蒙城县城东南60里的地方,人们在那里修庙纪念,这就是今天的“黄龙庙”。白龙马第二,跑到了县城东南40里的地方,人们在那里修庙纪念,这就是“白马庙”。老骆驼第三,它艰难地跑到县城正南30里的地方,倒地而亡,化成了驼峰形起伏的一片高地。太白金星非常感动,施法术救活了老骆驼,它最终成了赵道士的坐骑。从那以后,蒙城境内有了一个牵骆驼的郎中,白天到处给人扎针看病,晚上就到这里的店铺休息。从此,这里的人民无病无灾,这里的商铺繁荣兴旺,这里的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这里真正成了人间“乐土”。 清末时期,蒙城县知事(即县长)于硕走马上任,上任不久便到乐土视察工作,当地乡绅便推举一个叫胡东川的人陪同视察。胡东川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且能言善辩,是当地有名的文化人。于硕知事不怀好意地说道:“胡先生,你是个文化人,可你却生活在一个用”骆驼“命名的集镇,实在不雅呀。”胡东川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随即答道:“此言差矣,于知事不闻《诗经》中‘乐土乐土,爰得我所’乎?文中乐土,即此‘乐土’,快乐土地也。”一句话,说得于知事无言以对,连忙说:“乐土好,乐土好。” 如今的乐土镇,正迎着时代春风,奋发有为。       
岳坊镇因岳飞大败金兀术而来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当年金兀术南侵,岳飞此地击退了金巫术对此地的侵略,当地人们过上安宁的生活,人们为了纪念岳飞,修建了一座寺,为“岳王寺”.前来寺里拜的人越来越多,在寺旁边渐渐的就发展成了小集市,后来人们就在附近定居。也就有了岳王寺(后改名岳坊寺)岳王寺后来变成了大集市,各种作坊也纷纷出现,故改名叫岳坊寺后来演化成今天的岳坊镇
小涧镇小涧之名缘于“涧”(山间水沟),而“涧”又源于山和水。古时,因集镇东侧的双锁、黄伯两山下泻山水汇聚“康涧沟”,曲流至老集镇内中南部,经原西大街“康涧桥”注涡而得名。小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古垂惠聚建于此, 秦末陈胜义军退于此,西晋豫章王端建行台于此, 宋朝巾帼英雄刘金定树“保家护乡”大旗于此,宋民族英雄岳飞大败金兵于此, 元末朱元璋义军活动于此,清末捻军血战于此, 新四军侦察科长罗会廉牺牲于此。小涧镇建镇具有一千多年历史,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优美的风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小涧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杰出的人物,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人文趣事和名胜古迹,全县3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小涧独占八处。双锁山刘金定饮马泉、高琼墓、汉墓、九鼎灵山寺等名胜古迹,闻名遐迩,赋予小涧镇深厚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自然和人文优势为全县乃至全市各乡镇所仅有,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事业和旅游业发展优势。
双涧镇双涧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始建镇至今近1300年历史。因在通往涡河的两涧之间而得名。今老街中心大桥沟,古称东涧,今老集西张大桥沟,古称西涧,古时在两涧之间兴集,故称双涧集
立仓镇相传明朝初年.这里原无人家.茅草丛生.狐兔遍地.外地狩猎者常在此支起猎***.架起篝火过夜.因名(立***).后来人们逐渐在此定居.垦荒耕种.新开荒地.土质肥沃.年年丰收.柴如山.粮满仓.故又演化为(立仓).另传.此处系古战地屯军粮之所.故名.立仓.
6666666     你用泥巴捏一座城 说将来要娶我进门
怎么没有三义镇,
三义镇:一个“义”字当头的集镇三义镇位于蒙城西南40里,因集镇上建有供奉三国时期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庙宇“三义阁”而得名。话说唐贞观年间,那时的三义集这个地方还是一个偏僻的乡村野店,当时叫魏家店子。集东头有一家“魏家店铺”,每天迎来送走四方客商歇脚喝茶、吃饭休息,主人是一家五口,魏老伯老两口辛勤操劳,儿子媳妇勤快能干,六岁的小孙子活泼可爱,也跟着大人跑前跑后,不时引得客人哈哈大笑。有一天,日落西山之时,有三匹高头大马来到店铺门前,马身上下来三条大汉,看样子是想吃饭住店的。可当三人刚走进前门,便看到小餐馆桌凳损坏不堪,杯盘碗盏碎了一地,上房内传来啼哭声,不用人说,就知道这家店铺遭到了刁难和破坏。三人紧赶两步,来到上房询问缘由,魏老伯见来了三位好汉爷,便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诉说一遍。原来,在魏家店子南边不远有一个集市叫田集,田集西头住着一个地头蛇,叫“田丁”。田丁仗着自己一身好武艺,欺行霸市,搜刮民财,手下的三四个打手,每天上街收取“保护费”,稍有不从,非打即骂,百姓敢怒而不敢言,有的人家就偷偷地来到魏家店子,把仅有的几个用来卖钱买盐的鸡蛋卖给魏老伯。这个事情被田丁知道了,便派几个打手,把魏家店铺砸个稀巴烂。三位好汉闻听此言,肺都气炸了!他们一边安慰老伯一家,一边叫老伯不要把他们住店的事告诉外人,决意趁天黑教训教训这个地头蛇。夜深人静,月挂半空。三位好汉来到田集西头,果然有一座气派豪华的大院落,料定这就是田丁的家。三人各掏出一方黑布遮住面容,然后脚尖点地,悄无声息地进入院内,再轻轻拨开门栓,闪电般地进入田丁的卧室。此时田丁似乎发现了有人闯入,一跃而起,想与三人对抗,然而他哪是来者的对手,三下两下,便把田丁押到堂屋当门,跪倒在地。“好汉爷饶命,好汉爷饶命!”田丁懂得光棍不吃眼前亏的道理。“像你这样欺压百姓的家伙,留着你还会祸害百姓,大哥,不如一刀宰了他算了。”其中一位大汉说道。“不可,我们历来讲义气。再说留着他或许还有用。”“敢问好汉尊姓大名?”田丁哆嗦如筛糠。“我们是桃园结义的三兄弟,今天专程来教训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要活命可以,必须答应我们两个条件,第一凡是祸害老百姓的财物,该还的还,该赔的赔;第二用你家的钱财在魏家店子西头那片桃园旁边建一座‘三义阁’,好让我们时时刻刻监督你!”田丁一听是刘关张的灵魂到来,更是吓得屁滚尿流,连忙答应好好好。第二天,田丁亲自把以前抢来的东西归还原主,又把败坏人家的东西做了赔偿,变卖了部分家产,购买来建筑材料,在魏家店子建造“三义阁”,平时耀武扬威的几个家丁现在跟哈巴狗一样跑前跑后,忙个不停。魏家店子的老百姓一看田丁有这样的变化,也纷纷前来帮忙,小孩子在一旁唱儿歌:“三义阁,显灵神;田丁变成了大好人。”田丁听到了,心里很高兴,他从来没有得到这样的尊重。几个月后,三义阁建好了,人们纷纷前来烧香祈祷,香火越来越旺,集市越来越繁盛,田丁也从田集搬到了这里,不仅不做祸害百姓的事,还负责管理市场经营秩序。后来,人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便把“魏家店子”改成了“三义集”。有人要问,那三个好汉是谁?告诉你,他们就是来蒙城监督建造万佛塔的唐朝开国大将尉迟敬德和他的随从。
篱笆镇篱笆镇历史悠久。相传唐代李世民后代的一支为躲避政治动荡逃至这片地肥水美的宝地,后来一场大火烧坏了所有的房屋,大家都转迁到了其他地方,唯有李氏家族的老八继续留在此地,因本地是前往颖上等地的必经之地,李八就在房舍周围扎起篱笆办起客栈,供行人休息,因此逐渐形成了集市,来往客人称之为“篱笆集”。建国初期设篱笆乡,92年撤区并乡篱笆乡与郭集乡合并称篱笆乡,2000年撤乡设镇‘改称“篱笆镇”,政府驻地篱笆集。
登录百度帐号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