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终有一天你将穿透黑夜,黑夜是什么意思

关于黑夜的伤感说说 不停的告诉着自己不要太在意_说说大全
当前位置: >
关于黑夜的伤感说说 不停的告诉着自己不要太在意
1、这年头,不是缺少,而是缺少敢于为爱情买单的人。
2、在原地等待等一个美好的未来,等一个爱我的人。
3、用岁月和感情见证的得到和失去,原来如此,不过如此。
4、一个人的旅途,还是两个人的双人舞,不想在被回忆牵扯。
5、心疼了,可是没有人知道,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6、我只是和星星一起闪亮,和黑夜一起寂寞的孩子!
7、我一直在关注你,一切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方式。
8、我太年轻了,甚至不懂怎麽去爱她。
9、我伸手摸月亮的脸,她不见了。
10、我悄悄挪移着身体,生怕自己薄旧的衣衫和落寞的脸庞惊扰了她这般高雅的宁静。
11、我懂覆水难收,就像你说分手一样没有挽回的余地。
12、为你落下一滴泪,故事到最后总会落幕,我真心的付出却不是你要的。
13、天上的星星不见了,是谁藏了?
14、谁说黑夜是孤单的,人变的寂寞了。
15、是什么带走了我的灵魂,而只剩下一个充满回忆的躯壳,无所适从。
16、若能留住时光,我愿永久的在悲伤这座城里,安静的徜徉。
17、其实我并非不思念你,只是忘了思念所带来的冲击而已。
18、年轻的我们总是这般固执,年轻的我们总是这般不能遗忘。
19、看着你转身才知道当初的任性骄纵是多么的不堪入目。
20、黑夜,无情的笼罩着整个城市,逐渐蔓延我的世界。
21、放眼望去,灯光朦胧。仰望天空,零星点点。我苦笑,如此微弱的光芒怎抵得过黑夜的覆没?
22、但每当黑夜来临,寂寞来袭,骄傲的泪,不肯坚守我的眼,在你离我远去的那一刻,无声的对白,已经深深地雕刻在我的脑海里,是我挥之不去的魅影,问世间有没有一支这样的笔,可以画出不会流泪的眼睛,字里行间残存的句点,是你给我画上的终点。
23、不知从哪一天,我开始喜欢上了黑夜。我知道,有许多奇怪的事情,只会在看不见的夜里发生。这些美好的事情便会在黑黑的夜空中长出闪亮的花环。于是我相信,世上寻不着的物件,一定葬在这神妙的黑夜里。
24、不停的告诉着自己不要太在意。
25、爱如此简单,匆匆离别的人,没有留恋,没有再见。&>&&>&5、卢沟桥的烽火
5、卢沟桥的烽火 投稿:田??
5、卢沟桥的烽火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 变”的经过。 2、 学会本课 7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了解多音字 “爪” “咽” “处” 的读音。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 “逐步” 、 …
报社假期实习报告报社假期实习报告范文这个寒假我到《武汉晨报》经济部实习了一个月,真正的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收获颇丰。 我的指导老师是经济部一个年轻的女记者,主要负责经济民生这个部分。在整个实践过程中…
图书描述【出版日期】 日【教材名称】《2014南京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考研复习精编》 全程备考 首选精品 【编著】硕考官方、南理工考研研究中心 编 【开本】大16开 【字数】137千字 【页数】259页 《2014南京理工大学分析化学…
5、卢沟桥的烽火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 变”的经过。 2、 学会本课 7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了解多音字 “爪” “咽” “处” 的读音。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 “逐步” 、 “万籁俱寂”造句。 3、 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4、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 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 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 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复述课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课文,了解“九一八”事变及其前后的历史背景,感知全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清课文条理,在指导下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 意。 课时重点: 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难点: 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具准备: 反映日寇侵华暴行、 “卢沟桥事变”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指名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 自我加减
教学过程 3.教师总结学生课前对“九一吧事变”了解的情况,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 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 9 课 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 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生字注音) 妄图 伪军 控制 天津 同仇敌忾 尸横桥头 伤亡 号召 魔爪 咽喉 众寡悬殊 震耳欲聋 偷偷 挑衅 日寇 硝烟 哭爹喊娘 鬼哭狼嚎 狼狈 呐喊 歼灭 处在 猝不及防 如火如荼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 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 地位。 第二段(第 2--5 自然段):写“卢
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 6-8 自然段):写中国***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 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 9 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 幕。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学生自学。 2、交流自学心得,进行“友情提醒” 。
伪、控、津、忾:左窄右宽。 亡:第二笔“一”要写长一点,写在横中线上方。 妄: “女”中的“一”最长。 籁:右下角是“负” 。 4、 学生练写。 四、课后作业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时间的词句,抓住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 内容。 2、 学会圈画重点词句,帮助了解和感知课文。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重点: 圈画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激发强烈的爱憎感情。 课时难点: 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关键词语,帮助读书感悟。 教具准备: 小黑板、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 妄图 伪军 控制 天津 同仇敌忾 尸横桥头 伤亡 号召 魔爪 咽喉 众寡悬殊 震耳欲聋 偷偷 挑衅 日寇 硝烟 哭爹喊娘 鬼哭狼嚎 狼狈 呐喊 歼灭 处在 猝不及防 如火如荼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汇报圈画出的描写时间的词句,理清学习思路。 “九一八事变后”----“1937 年 7 月 7 日深夜”----“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自我加减
教学过程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变化? (2)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 (3)按 “1937 年 7 月 7 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 晚上”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 ① 1937 年 7 月 7 日深夜 敌军 我军 全副武装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出示: “全副武装”“偷偷”“搜查”“密集”“倾泻”等词语。 、 、 、 、 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 挑衅行为”) 。 指导朗读第 2、3 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 评议,齐读。 ②第二天凌晨 敌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出示: “震耳欲聋”“吼叫”“疯狂” 、 、 。指名读,体会出日寇的 残暴。 问:面对着如此残暴的敌人,我军“同仇敌忾” “冒着炮火” , 你仿佛感受到我守军怎样的气概呢?( 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 的英勇之举、英雄之气) 指名理解“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 、 ,读这些词语, 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呢? 分角色朗读敌我双方举动的句子。 ③当天晚上 敌军 我军 抱头鼠窜 悄悄 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 填空: ( )的日寇侵略者 ( )的中国守军 指导朗读。 (4)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① 听录音,加深印象。 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③ 指名复述。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在强大 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反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惨 败。 三、作业设计。 1、近义词。 侵占( ) 妄图( ) 2、反义词。 危急( ) 平安( ) 3、造句。 妄图---- 万籁俱寂---- 4、卢沟桥事变发生在( )年( )月( )日, 它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 ) 。 5、课文第八自然段是( 总分 )关系,全段的段意可以概括为 ( ) 。 6、读课文,准备复述。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 精读课文第三、四段,完整地了解“卢沟桥事变”这一历史事件。 2、 练习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课文。 3、 指导造句。 课时重点: 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复述“卢沟桥事变” 的经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和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过渡: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岂能就此罢休? 二、继续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 “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三句能否调换位置?为 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 、 、 、 、 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 .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人物的历史 和剧情发生的原因。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序幕”在本问指什么事情的开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端) 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呢? (引导学生联系所看的抗日影片或图书来理解) ② 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花)那样白。形容旺盛、 热烈或激烈。 自我加减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体会抗击日本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3)齐读最后一段。 三、指导复述。 1、明确复述要求:第一要有顺序,做到条理清楚;第二要内容具体, 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加上自己根据课文所想像的内容; 第三要有感情,复述时表情要丰富,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2、各自根据复述提纲,练说。 3、同桌对说。 4、 全班交流,评议。 四、指导造句。 1、逐步。 (1)指名读带有“逐步”句子。 (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一步一步地)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五、板书设计 5、 卢沟桥烽火 敌 军 我 军 全副武装 喝 问 1937年7月7日深夜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当天晚上 抱头鼠窜 悄 悄 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 六、我的教学反思;
6、二泉映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强”的不同 读音。 3、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 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 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 2、体会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欣赏乐曲,认识阿炳,学会
质疑。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 3、 指导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乐曲磁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大胆质疑,导入新课。 1、 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 2、 述:课题就是这首好听的乐曲的曲名,谁能读出美的意境来?指 名读课题。 3、 围绕课题让学生质疑: 这首名曲是谁谱成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创 作完成的?乐曲中所传达和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意义和思想感 情? 二、初读课文,认识阿炳。 1、带着你们的疑问,去读读课文。 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认读课文,读准子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 2、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 3、你知道他是谁吗? 师生互动: 七嘴八舌说阿炳 (了解学生课前动手搜集资料的情况) 自我加减
(阿炳,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东亭人。从小跟父亲 华清和当道士,学音乐。4 岁时母亲死了,21 岁得了眼病,35 岁双 目失 明。在无锡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还经常演唱当日新闻。 抗日战争时期,演唱过《汉奸的下场》等歌曲;抗战胜利后,演唱 揭露、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歌曲。 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 、 ,琵琶曲《大浪淘沙》 、 《昭君出塞》等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曲《二泉映月》 ,大约创 作于 20 世纪 40 年代。 4、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的是什么?(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 辛历程。 ) 三、再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尽量自己动手,扫除障 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患病 搀扶 积淀 坎坷 富饶 萦绕 哭泣 泯灭 抒发 委婉 跌宕 倔强 一泓清泉 静影沉 璧 (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读课文,逐段自学互教疑难词语。 葱茏:形容植物青翠旺盛的样子。 摇曳:摇荡。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 (看图帮助理解) 萦绕:萦回。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 (联系课文理解) 激愤:激动而愤怒。 倔强:性格刚强。 (联系生活实际) 富饶:物产丰富。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 :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父到二 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第 3、4 自然段) :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 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第 5、6 自然段) ;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
, 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 5、 质疑问难。 四、指导书写。 1、自行描红,圈画写得好的字。 2、交流写字心得。
五、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饶( ) 泣( 绕( ) 立(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感知 其所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2、能力目标:体会文中的优美语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四、 五自然段。 3、情意目标:激发起学生对《二泉映月》这首名曲及阿炳这位人民音乐家的喜爱 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课时重、难点: 感知《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涵和意境,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具准备: 课件 ,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创设情境。 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二泉边赏月,可是除了淙 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小阿 炳长大了,他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边。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 淙淙流淌的泉水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 2、 轻读第四自然段。 自己轻轻读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还有 疑问等会儿提出来? 课件呈现: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怀。 自选练读。 (2)指名读。 6、小结板书:二泉映月。 7、看画面配乐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 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 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 看看阿炳 “积淀已久的情怀” 从何而来? 2、 第 1 自然段。 家乡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指导读出美感。
3、 第 2 自然段。 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诲,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 的话。 4、 第 3 自然段。 他饱受着穷困和疾病的折磨,可磨难没有泯灭他对音乐、对生活的 热爱,你能读出他同命运抗争的勇气吗? 5、 第 4 自然段。 时事变迁,他触景生情。有感情朗读。 6、 第 6 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 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齐读。 四、作业设计: 1、词语搭配。 树木 映月 享有 光明 流水 葱茏 赞叹 泉声 水波 照水 向往 盛誉 月光 淙淙 倾听 景色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背诵课文第 4、5 自然段。 2、进行说话联系,描绘月夜的优美景色。 3、品读美文,激活思维。 教学重点: 指导背诵、说话练习。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第 4、5 自然段。 1、 激发兴趣。 月光似水的中秋之夜,阿炳又一次坐在美丽的二泉边倾听泉声, 心潮起伏,用琴声倾诉了满腔的情怀。读了第 4、5 自然段,我们仿 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阿炳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出来。 2、指导背诵第 4 自然段。 按先环境描写, 再任务内心活动描写 (他想起了……想到了…… 听到了……)的顺序背诵。 自由背,齐背。 自我加减
教学过程 3、指导背诵第 5 自然段 顺序:阿炳演奏的动作表现----琴声变化----想象琴声的内涵。 引背,自由背。 二、朗读课文,品读美文。 1、 欣赏读。 2、 再次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 ,感受乐曲传达的丰富内涵。 3、 总结: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 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 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4、 过渡:作者由阿炳一生的经历和乐曲旋律的变化,展开丰富合理 的想象,为我们勾画了一幅人、景、曲相互辉映的动人画面。但 不同的人听了曲子后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 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 其他人听后的感受呢? 那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5、 品读美文。 老师选了很多美文,你先浏览一下,然后勾画出最能引起你共 鸣的几句话,摘录到笔记本上,再读一读。 交流一下,哪几句最能引起你的共鸣。 三、说话练习。 1、
激发兴趣。 现在你就是哪个中秋之夜搀扶阿炳到二泉的少年,请把你看到 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一段话说出来。 2、 组内练习说。 3、 指名说,评议。 三、作业设计 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样全身心去体验感受,捕捉美好 的景物,写一段话。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圈画自己用的好词句。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赏月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照耀 四、板书设计: 赞叹 怀念 思索 二泉映月 倾吐情怀 表达 抒发 爱…… 五、我的教学反思:
7、夜晚的实验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 4 中“瞎子”“穿透”“听”等 、 、 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4、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 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 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感受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 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继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3、 独立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 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 这得从意大利一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 板书课题,齐读。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怎样做实验?结果 如何?) 二、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自我加减
教学过程 2、 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瞎子 薄膜 油漆 矿藏 喉咙 苍蝇 领域 堵住 揭开 判断 (2)指名试读课文,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 敏捷: (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薄膜:像膜的薄皮。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领域:区域、范围。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找近义词帮助理解) 3、 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4、 指导分段: (1)默读思考:课文哪一部分记叙了斯帕拉捷夜晚的实验情况? (第 2--6 自然段) (2)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段 (第 1 自然段) 写蝙蝠在夜空中飞
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 第二段(第 2--6 自然段) :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 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 7--9 自然段) :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 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 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本课生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比例。 大部分左窄右宽或左小右大。 学生描红、临写。 四、作业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揭(jie xi )开 矿藏(cang zang) 漆(qi xi )黑 捕 (pu bu) 捉 2、组词。 堵( ) 蝇( ) 判( ) 漆( ) 赌( ) 绳( ) 叛( ) 膝( ) 3、写出近义词。 好奇( ) 灵巧( ) 恩惠( ) 奥妙( ) 猜想( ) 迅速(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课文的语言材料。 2、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 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课时重点: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课文的语言材料。 课时难点: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 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具准备: 图表一份 、小黑板、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如果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 了解什么? (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 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 二、精读第一段 1、 播放课文录音第一段。 2、 出示: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 引导学生就看到这句话进行质疑。 (什么现象?好奇什么?) 3、 默读,口头填空: 斯帕拉捷 时,常常看到 现象,产生好奇: 。 4、 齐读,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 来的? 观察细致,对常见想象敏感,好奇心强。 (1)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 树上或者墙壁上。 (2)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5、 指导朗读这两句,突出重点词语,读好疑问语气,表现斯帕拉捷 强烈的好奇。 6、 过渡:斯帕拉捷着手进行实验啦,实验的情况应怎样来写?(重 点写,具体写) 三、精读第二段。 自我加减
教学过程 1、 默读,思考: 斯帕拉捷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小组 讨论完成表格。 次数 实验做法 实验结果
交流。 ① 蒙上眼睛 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 ② 堵住鼻子 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 ③ 全身涂满油漆 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 行 ④ 堵住耳朵 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2、 一系列实验,
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复呢?写的 时候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一次实验?(第一次) 3、 轻读 2、3 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交流,点拨。 (指导读有关语句并概括) (1)先交代实验的时间、地点,然后依次写斯帕拉捷的做法,实验 的结果,斯帕拉捷的思考。 师生问答: 时间----?地点----?做法----?结果----?思考----? (2)提问: “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 不由得惊叫起来。 ”为什么?(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3) “瞎子”加上引号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 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自由试述。 指名复述,评议。 5、默读第 4-6 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 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 交流。 (先概括,再读有关语句) (1)第 4 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 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 (2)第 5 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 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 (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
(3)第 6 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发现。 教学过程 6、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读好第 3、4 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 6 自然段中的感 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无比喜悦激动的 心情。 指名读,齐读。 7、 小结: 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了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 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 8、 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 (勤于思考,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打破沙锅问到底, 不达目的不罢休) 四、指导复述实验过程。 1、分部分复述。 借助板书,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 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2、完整复述。 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 五、作业设计: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后来人们继续( ) 终于弄清了其中的 , ( ) 。原来,蝙蝠靠( )发出人耳听不到的 ( ) ,这种声音( )传播,一碰到物体就 ( )回来。蝙蝠用( )接收到这种( ) ,就能迅速( )( , )地自由( ) ,捕捉食物。 2、欣赏佳句。 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 和军事等领域。 这是一个( )句,把( )比作( ) ,这样的 比喻好在( ) 。 自我加减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 复述全文,内化课文语言。
2、 初步认识“超声波” ,了解“仿生学” 。 教具准备: 图表一份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斯帕拉捷是怎样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
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详细地复述。 2、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要注意观察,对一些现象进行思考,要勇于探索等) 3、 过渡:斯帕拉捷的实验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二、精读第三段。 1、 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 2、 指名读第 7 自然段。 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 “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 呢? 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法。 (视线能穿透黑夜,看到黑暗中的物体。通常耳朵只会听到声音, 而蝙蝠却能像听到声音一样“听”到前方的物体) 3、 引读第 8 自然段和第 9 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1)作图揭示其中奥妙。 (2)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 “超声波” ) 蝙蝠的(喉咙) 蝙蝠的(耳朵) ( “超声波” ) 4、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说说读懂了什么。 (实验造福了人类) 5、交流:读了这一部分,你又受到什么启发? (科学家前赴后继地进行科学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 我们也应当努力学习,勤于钻研,立志造福人类。 ) 6、 复述第三段。 三、总结课文,复述全文。 1、 课文记叙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 过,告诉我们,正是这次实验,引起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使 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它带来的巨大恩惠。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在 思想上受到启发的同时,在写法上肯定也有不少的收获。谁想说 物 体 自我加减
说? 2、 自由练习复述全文。
四、板书设计: 7 蝙 夜晚的实验 凭什么 …… (做法 结果 思考 发现) 原来是 …… 超 声 波 巨 大 恩 惠 六、我的教学反思:
8、古今贤文(真理篇)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认识到真理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人们前进道路上的阶 梯。 2、抓住重点句,朗读体会,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3、养成成语、名言积累的好习惯,做好摘抄。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朗读体会,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朗读体会,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人名言导入。 1、 指名读出示的名言。 (1)真理的旅行,是无需入境证的。----(法)约里奥?居里 (2)一切都会过去,只有真理永存。----俄罗斯谚语 (3)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的东西是对真理的热爱。 ----(德)歌德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 (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 追求真理是人性的最高美德, 怎么追求真理呢?我们今天来学习 第八课,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充分自学。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 通过查字典理解文中的成语意思,自学生字新词。 3、 汇报自学情况。 (1)轮读各句。 (2)生字新词教学。 有的放矢:的,箭靶。矢,箭。对准靶子放箭,比喻说话、做事 目标明确。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 呢?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自我加减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枢,门的转轴。流动的水不会腐败发臭, 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被侵蚀。 三、指导学习。 1、 朗读比赛。 2、 组织讨论。 (1)指名读第一段,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 问题。 (2)从课文的语言材料分析,你觉得“如何坚持真理呢?”四人一 小组谈论,记录谈话要点。 (3)全班交流,归纳: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4)齐读第一段。 (5)总结学法:读----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讨论议题----小组充分运 用课文的语言材料讨论、谈体会----再读 (6)小组学习第二段。 (7)小组读第二段,全班交流“如何修正错误?” (8)举例说明“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四、指导背诵。 1、 朗读全文。 自由读,齐读。 2、 同桌互相背诵自己喜欢的名言。 3、 指名背诵最喜欢的名言。 4、 背诵擂台。 5、 背诵全文。 6、 同桌互背,齐背。 五、作业设计: 1、 抄写课文中喜欢的句子。 2、 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 (1)不入虎穴, (2)从善如流, 。 (3)满招损, 。 (4)兼听则明, 。 (5)钟不敲不响, 。 3、举例说明“满招损,谦受益” 。 4、课外摘抄几句你喜欢的格言。 六、我的教学反思:
我的同龄人
一、教学要求: 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 “门官儿”,了解例文的中心思想和用 》 来表现中心思想的具体材料,感受材料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通过讨论,弄清“习作要点讨论”所提示的“要点” ,进一步明确围 绕中心选取材料和注重细节描写的意义和方法。 3、能按作业的要求写一篇表现人物特点的文章。 二、教学重点: 仔细观察身边的同龄人,写出人物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选取两件相关事例,通过细节反映文章的中心。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课前准备: 1、布置观察任务,并指导观察方法。 2、每位同学重点观察一位身边的同龄人,注意人物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初读范文,感知写法。 1、 出示投影,指导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些什么人?在什么地方?结 合课题,指出图上的主要人物。 (说出理由) 2、 指导读例文,想一想:小作者先告诉我们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又是怎样写清
楚言语行为的? 3、 学生阅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4、 师生共同小结: 小作者先写“门官儿”这一外号的由来,从侧面反映朱晓春对 工作的负责精神;接着写朱晓春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具体势力,对朱 晓春言语行为的描写,能抓住细节,写得具体生动。 二、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1、 学生朗读“习作要点提示” 。 2、 同桌讨论、交流:读了“习作要点提示”后,我明白了什么…… 3、 教师引导归纳,明确写法。 第一,写一篇文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第二,中心思 自我加减
想是要通过具体事例去表现的,因此,写文章必须围绕中心思想去 选取材料;第三,对那些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事实材料,必须思考 具体,最好能抓住一些细节进行描写,这样文章才能更加真实、生 动。 4、学生读例文,仔细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言语、动作的方法。 三、运用写法,进行试说。 教学过程 1、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确定中心,拟定文题。 提问: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在你们的同龄伙伴中哪一个 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她)和别人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足 以引起你的注意?引导学生从爱好、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等方面交 流。 2、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让学生说说本班同学的人物特点及典型 事例。 活动:我猜,我猜,我猜猜。 (一人说性格说特点说典型事例, 其余同学猜猜他是谁。 ) 四、评点习作,提示要点。 1、 选取事例时,不但要考虑能否充分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而 且要注意事例尽可能富有新意。 2、 要把所选的两件事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就要把任务当时怎样做 的,怎样说的,神态有什么变化写清楚,特别是那些最能反映人 物特点的语言、动作,要着重描写。 (1)写人物的神态和外貌不能千人一面,要富有个性特征。 (2)写人物语言要防止“***化”和“理想化” 。 (3)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并不在于用了多少动词,关键是这些动词用 得是不是恰当,这些动作是不是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对这些 动作的表述是不是清楚、连贯。 (4)要学会在写人叙事过程中捕捉一两点动人的细节描写。 (5)叙写时,要注意两件事之间的过渡衔接,使习作前后连贯。 五、学生练习习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我的教学反思: 自我加减
练习 2 一、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会读对韵歌。 4、学会修改病句。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 7、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 1、写字训练。 2、汉字训练。 3、词句训练。 4
、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用钢笔描红,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 会读对韵歌。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 指名读题目,弄清要求。 2、 指名读句子。 3、 说说哪些字在间架结构上要注意。 4、 描红时,要注意什么? (一要注意字的笔顺,二要注意每个笔画要一笔成形。 ) 5、 学生各自在书上描红,教师巡视。 自我加减
6、 展示评价。 二、教学第二题。 1、 齐读题目要求。 2、 指名分析题目要求。 (先要看图,了解象形部首字的演变情况,然后分别写出两三个属 于这个部首的字。 ) 3、 指导。 教学过程
(1)出示马的图片。 (2)古代人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表示马呢?请同学们看书。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有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部首也是 如此) (3)由图画上的马演变成文字“马” ,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吗? (样子像----象形字) (4)用以上的方法指名让学生来教学其他三个部首。 (5)教师小结: “马” “牛”“羊”和“鱼”这几个部首原来都是象形字,由 、 、 这些部首组成的字,大都与它们各自代表的事物有关。 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哪些汉字属于这些部首,比 比谁的记忆字库内容最丰富。 4、 练习。 5、 反馈汇报(让学生说说写的字与这个部首的关系) 三、教学第三题。 1、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读一读。 2、 指导。 (1)这是一首对韵歌。指名读第一组。 (2)让学生找出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 (3)板书: 来----往 去----回 雨雪----风雷 松梢----竹叶 草舍----柴扉 (4)小结。 把一些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对韵歌。 (5)指名读第二组。 (6)让学生弄清这组中含一个三字对(前两行) ,一个双字对(第 三行) ,一个五字对(后两行) (7)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朗读。 3、 练习。 (1)指名个别读。 (2)齐读(读熟) 。 4、 反馈。 (1)同桌互查。 (2)指名朗读。 四、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上一~三项练习。 完成练习册P16~17 一~三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修改病句。 2、熟记成语。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指导。 (1)复习修改病句的方法。 (先读句子,找出病因,然后着手修改,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2)出示第一个病句(齐读句子) 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①找出病因: “脸上”与“洋溢……心情”搭配不当。 ②应改为:
同学们的脸上现出愉快的笑容(或表情) 。 (注意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 同学们的脸上 洋溢着 愉快的 心情 。 现出 笑容 ③ 还有其他的修改方法吗? 3、 练习。 4、 反馈。 (1)个别汇报修改病句情况。 第二句: “数量”可以“增加” ,但“质量”不好说“增加” 。 应改为: “这几年来,中国画创作的数量显著增加,质量也显著提高 了。 ” 第三句: “两千年前新出土”说法不通, “两千年前”和“新出土” 前后矛盾了。 应改为: “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年前的文物。 ” 第四句: “基本上”与“完全”互相矛盾,二者只能选一,不可并存。 应改为: “你的建议基本上是可行的。 ” 或者“你的建议是完全可以行的。 ” 二、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2、自由读成语,要求嫩个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指名读成语,纠正错误读音。 4、领读练习。 5、 同桌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6、 学生自由汇报所理解的成语的意思。 自我加减
教学过程 7、 让学生想想每组的两个成语有什么关系。 (意思相近)] 举例说明。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浩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8、 自由练读,找出熟记规律。 提示:每组后一个成语都是“×天×地” ,读起来押韵上口。 9、 同桌互相练背。 10、指名试背。 11、集体背诵。 三、作业设计: 修改病句,用上修改符号。 1、伊拉克士兵用导弹击落了美军的飞机和坦克。 2、天空中突然打起了雷和电。 3、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构思都很丰富。 4、两个新旧社会,真实鲜明对比。 5、 他的作业基本上都做完了。 抄写成语。 (第五题)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 养成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要查阅相关资料,并收集整理一部分内容,以备上课时说给学生听。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游戏:根据提示抢答中国城市名称。 石城----南京 羊城----广州 蓉城----成都 东方威尼斯----苏州 东方莫斯科----哈尔滨、 东方好莱坞----上海 2、过渡:世界各地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如“对称的古都”北京, “立 体都市”东京, “花都”巴黎, “雾都”伦敦, “佛教之都”曼谷, “沙 漠古都”开罗, “绿色首都”莫斯科, “狮城”新加坡, “水城”威尼 斯…… 自我加减
教学过程 4、 揭示话题:介绍世界名城。 二、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1)选择一座世界名城; (2)听老师讲有关材料; (3)根据
老师提供的材料向同学们介绍。 三、指导。 1、你知道世界上的哪些著名的城市? 2、你对它有些什么了解?(互相补充) 3、 听老师给大家说说有关××城市的情况,可作点简单记录。 4、 让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材料和记录,选择一部分内容,按一定顺 序列写提纲。 5、 学生汇报所列提纲,大家给予指导。 四、练习。 1、学生自己准备口述。 2、分小组讨论。 六、反馈。 1、每小组选一代表作汇报。 2、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拨。 七、我的教学反思:
5、卢沟桥的烽火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 变”的经过。 2、 学会本课 7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了解多音字 “爪” “咽” “处” 的读音。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 “逐步” 、 …
5、卢沟桥的烽火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 变”的经过。 2、 学会本课 7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了解多音字 “爪” “咽” “处” 的读音。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 “逐步” 、 …
5、卢沟桥的烽火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 变”的经过。 2、 学会本课 7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了解多音字 “爪” “咽” “处” 的读音。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 “逐步” 、 …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