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的中医治疗
我的图书馆
痛风病的中医治疗
痛风病的中医治疗
痛风是属于中医“痹 证”等范畴,由于脾肾功能 失调,脾失健运,致使湿浊 内生;肾分清泌浊的功能 失调,则湿浊排泄障碍,此 时若又酗酒暴食、劳倦过 度等,则促使湿浊流注于 关节、肌肉,造成气血运行 不畅而形成痹痛,也就是 痛风关节炎。如湿浊之邪 进一步伤于肾则可导致肾 损害,导致痛风性肾病,甚 至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 型施治,有良好效果。湿热痹阻型
症见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 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 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 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 热除湿、活血通络。方用宣 痹汤加减:防己、杏仁、连 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 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 淫羊藿、泽泻各15克,山 栀、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 克,水煎服,每日1剂。脾虚湿阻型
症见关节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关节畸形、僵硬,有痛风石,自觉气短,纳呆不饥,舌淡红苔白腻,脉濡而数。治宜健脾祛湿、泄浊通络。方用运脾渗湿汤(经验方)加减:淫羊藿、白术、川牛膝、石苇各20克,猪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麦、车前子(包煎)、熟大黄、红花、穿山甲、当归各10克,桂枝5克,生薏仁30克,土茯苓50克,水煎服,每日1剂。肝肾亏虚型
症见痛风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则疼痛、腰膝酸软、肢体活动不便,遇劳遇冷加重,时有低热,畏寒喜暖,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治宜补益肝肾、除湿通络。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防风、川芎各10克,秦艽、当归、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鸡血藤各15克,细辛 3克,肉桂、人参各5克,甘草6克,桑寄生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寒湿痹阻型
症见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屈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紧。治宜温经散寒、祛风化湿。方用乌头汤加减:制川乌、麻黄各6克,黄芪20克,炒白芍、鸡血藤、当归、生薏苡仁:、淫羊藿各 15克,甘草9克,桂枝5 克,细辛3克,土茯苓30 克,生姜3片,水煎服。中医外治法1.大黄粉、蜂蜜各适量,调敷患处。2.太乙紫金丹(紫金锭)用醋调敷患处。3.如意金黄散,在红肿热痛未成脓时,用茶水和蜂蜜调敷;欲化脓者用葱汁同蜂蜜调敷患处。4.外搽药洒方:伸筋草12克,透骨草12克,川桂枝9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川乌9克,草乌 9克,全当归12克,紫草9 克,红花9克,桑枝9克,虎杖9克,络石藤9克,地鳖虫6克。以上诸药,用高梁酒1500毫升浸泡,约7 天后外用。先以热水洗患处,后用药酒轻擦患处,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 5.当归散:防风、当归、藁本、独活、荆 ,芥穗、牡荆叶各30 克。上药为粗末,加盐120克同炒热,热敷患处。现代中药治疗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结果显示:芫花所含的芫花素、芹菜素及大黄所含的大黄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减少尿酸的合成。泽兰、桃仁、当归、地龙也有抑制尿酸合成作用。秦皮、车前草、车前子、大腹皮、土茯苓、薏苡仁、苍术、地龙等可以促进尿酸从肾排出;大黄等通便药可以促进尿酸从大便排出。百合、山慈菇等有秋水仙碱样作用,抑制白细胞趋化,从而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威灵仙、秦艽能溶解尿 酸并减轻尿酸疼痛。急性痛风发作时原则上应该选 用有清热作用的中药,例 如黄柏、防己、忍冬藤等。 在寒冷地区或因受寒等, 病者可表现为外寒内热, 此时应用散寒通痹的中 药,如羌活、独活、秦艽、香 附之类。此外,对于初次发 现血尿酸升高的患者,平 时可采用车前草15克,薏 苡仁30克,土茯苓20克, 芦根15克,水煎服,每周 2-3剂,对降尿酸有一定 帮助。 (常怡勇)
远离痛风 中医治疗痛风
痛风应归属中医学中“历节”、“痹证”等范畴。历节主要是外邪浸淫所致,因其走注关节,疼势较剧;痹症是因感受湿热、风寒之邪气,引起以四肢关节、筋骨、肌肉疼痛、麻木、红肿灼热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秋水仙碱是西医治疗痛风,特别是重症急性发作时的首选药物,它可以使90%以上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在12小时内开始消退,48小时内消失。但是,如果您看一看秋水仙碱药物说明上的不良反应能吓一跳:除了胃肠的不适反应外,严重者还会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等,让人望而却步。
我国古人虽然不知痛风时血尿酸升高,也没能提取秋水仙碱这类药物,但在千百年的实践过程中,已发现痛风与风寒、饮食等有关,并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医学治疗痛风的方药和策略。中医治疗重视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分期、分型,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发病时间、季节及发病时的临床表现,遣方用药,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达到减少西药用量、减轻毒副作用的目的。
中药外敷治疗也是中医治疗痛风的优势之一,因其药力直达患处、疗效显著,深受百姓欢迎。中药药敷方主要由通络止痛的药物为主,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清热药、敛疮药等。
对于生理指标恢复正常,但是症状没有改善的患者,可以选用耳穴或***等方法。耳穴治疗不仅比体针方便,疗效也独特且持久,既能治病也能防病。耳穴治疗在止痛方面疗效显著,同时还能消炎、改善微循环、松弛肌肉痉挛等。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由于尿酸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过高,过多的尿酸盐就会形成针状结晶,沉积于关节、软骨、滑膜及肾脏等组织内,引起局部刺激,最终引发关节炎、肾损伤、尿路结石等疾病。因其发作和缓解如风一般来去匆匆,故名曰“痛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李靖博士介绍,痛风属于代谢综合征,因此肥胖人群和已患有“三高”的人群应当格外注意。“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就像是一座冰山,就看是先露哪个角。也许现在还没有痛风的症状出现,但它仍是非常大的潜在威胁。”
远离痛风五大误区
痛风的发病率虽日益增加,但对于痛风,很多人仍是一知半解,在认识和防治上还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不让吃肉,就吃豆制品吧
众所周知,痛风患者要少吃肉。而豆制品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不含胆固醇,深受人们的喜爱,常常出现在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患者的菜单中,那么豆制品是否也适合痛风患者?
其实,豆制品中的蛋白质多与核酸结合成核蛋白,其中核酸***为嘌呤,继而***为尿酸,容易诱发痛风发作和加重痛风病情。此外,与动物蛋白相比,豆类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代谢废物较动物蛋白更高,大量食用豆制品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在痛风急性期,豆制品和干豆类食物是绝对禁食的,缓解期豆制品也要适量食用。
误区二&痛风患者不宜喝茶
按照传统观点,茶叶中含有名为茶叶碱的嘌呤类生物碱,***后会转化成尿酸,因此人们普遍认为痛风患者是禁茶的。
但李靖解释说,茶叶碱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甲基尿酸盐,其分子结构不同于会沉积形成痛风石的尿酸盐,所以认为禁止饮茶尚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此外,茶水呈弱碱性,适量饮用有助于尿酸盐从尿液中排出,对病情有利。但是浓茶所引起的血管兴奋收缩对痛风患者不利,因此饮茶应以适量淡茶为宜。
中药茶中有很多品种对于痛风患者也是有益的,如车前草、金钱草、猫须草等,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可以预防痛风发作。
误区三&拉面中肉少可多吃
一般拉面里含有较多的蔬菜,而肉却不多,看似非常符合痛风患者的饮食原则,然而李靖提醒痛风患者,拉面还应少吃为妙。
这是因为在拉面制作的过程中,面与汤是分开的。为了使面条劲道有嚼劲,在面条的制作过程中放入了许多配料、盐及油。大量食用拉面,摄入的盐和油也会增加,对健康不利。而面汤多是长时间熬煮肉类而成,含有大量的胶质、脂肪和嘌呤脂,痛风患者饮用后很容易引发痛风发作。此外骨汤拉面的热量较高,过量食用也会因热量摄入过多而引起肥胖和高血脂症。
误区四&吃参补补可减轻痛风
许多痛风患者在食用了参类补品后,痛风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李靖提醒痛风患者,参类的服用要先辨证,如果患者不能确认自己的证型,应当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参类服用。
人参和党参补中益气,用法类似,适合劳伤虚损、脾胃虚弱、气血两亏的虚证患者,对于自觉乏力、身体虚弱的缓解期患者非常适用。实证患者若是误服人参反而会使病情加重,“上火”的患者更应忌食人参、红参。
西洋参性平,益肺阴,清虚火,痛风患者也应根据自身病情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丹参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功效,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局部皮肤较暗,里面可能有瘀血。因此,丹参在痛风缓解期很适合痛风患者服用。
误区五&减少热量摄入就可控制痛风
肥胖是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减肥不仅减轻患者负担,还能减少痛风发作的概率,改善预后。但是,如果痛风患者过分控制饮食,热量摄入太少,人体就不得不***体内储备的脂肪,从而产生更多的酮体,抑制尿酸的排泄,使血尿酸水平增加,更容易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
单独控制饮食不能达到很好的减肥效果,李靖建议,与其节食减肥,不如遵守合理健康的饮食原则,同时结合运动锻炼,最终达到理想状态。
防治痛风从饮食做起
李靖说,对于痛风这种疾病,防重于治,关键在于科学的饮食调理和合理的生活方式。预防痛风发作,首先要节制饮食,严格戒烟酒,防止过胖;其次应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受寒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
众所周知,火锅因其嘌呤含量极高成为痛风的最大帮凶。那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食物含高嘌呤量呢?
李靖说,各种动物的内脏,尤其是肝、肾、心、脑等,海鲜,牛、猪、羊肉,菠菜,菌类,花生等都含有极高的嘌呤量,不能多吃。反之,鸡蛋、牛奶、水果和除忌用的蔬菜因其嘌呤含量最少,适合痛风患者食用。
饮酒易使体内乳酸堆积,乳酸对尿酸的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因此大量饮酒亦可诱使痛风发作。慢性少量饮酒,会刺激嘌呤合成增加。啤酒中也含有酒精的成分,也应避免饮用。
合理的烹调方法,可以减少食品中含有的嘌呤量,如将肉食先煮,弃汤后再行烹调。此外,鸡精、辣椒、咖喱、胡椒、芥末,生姜等食品调料,诱使痛风急性发作,应尽量避免使用。
痛风患者的体质绝大多数是酸性体质,而我国市面上的纯净水其pH值一般为6.0左右,因此李靖建议患者在保证大量饮用白开水的情况下,可以适量饮用苏打水,或者在一般饮用水中加入适量小苏打片,通过碱性水纠正痛风患者的酸碱平衡。
适当运动可预防痛风发作,减少内脏脂肪,减轻胰岛素抵抗性。运动量一般以中等运动量为宜。李靖建议,20岁左右的患者可以选择运动负荷稍大的运动;30~40岁的患者锻炼需全面;50~60岁的患者运动要持之以恒,可以选择以慢跑、走路为主;而70岁以上的患者应以运动安全为第一位,可以选择打太极为主要锻炼方式。
由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关节内存在炎症反应,关节疼痛剧烈,因此这个时期患病的关节是禁止运动的。此外,李靖提醒患者,运动时一定要适度。运动一方面会使新陈代谢加速,增加尿酸形成;另一方面会使排尿量减少,尿酸在体内相对存积体积增加,因此过量运动反而容易引发痛风发作。
馆藏&7858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痛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疾病名称(英文)
性关节炎,中医:痹证,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代谢及营养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痛风(gout)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以,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特点,根据血液中尿酸增高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是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继发性痛风是由于其它疾病、药物等引起尿酸生成增多或排出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而致。本条主要讨论原发性痛风。
本病是以拇趾、跖趾关节、足背、足跟、踝、指、腕等小关节红肿剧痛反复发作,关节畸形,形成“痛风石”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根据酸增高的原因,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常因肾脏疾病、、骨髓增生及血液病、恶性、多种药物等引起。
1.尿酸生成增多
人体的尿酸主要由细胞代谢***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而来。尿酸是核酸的组成部分,即腺嘌呤与鸟嘌呤在人体内进行***代谢的最终产物。次黄嘌呤和黄嘌呤是尿酸的直接前体,在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次黄嘌呤氧化为黄嘌呤,黄嘌呤氧化为尿酸。在嘌呤合成和代谢过程中,首步反应是磷酸核糖焦磷酸由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所催化,腺苷酸、鸟苷酸和次黄嘌呤对它有抑制作用,是负反馈调节之一。谷胺酸同系物——重氮丝胺酸对该反应也有抑制作用。次黄嘌呤苷酸经次黄嘌呤苷酸磷酸脱氢酶作用转变为黄苷酸以及次黄嘌苓苷酸经腺嘌呤酸合成酶催化转变为腺苷酸的反应,也受腺苷酸和鸟苷酸的负反馈控制。因此嘌呤的合成和代谢速度是受合成嘌呤核酸所必需的基质——磷酸核糖焦磷酸和谷酰胺的量以及上述的负反馈来调节。如磷酸核糖焦磷酸及谷酰胺的量增加,或腺苷酸、鸟背酸或次黄嘌呤苷酸不足,不能对嘌呤代谢起反馈控制;或由于遗传缺陷而致酶的缺乏或活性改变均可使嘌呤合成加速,尿酸合成增加。
2.尿酸排泄减少
人体的尿酸主要通过肾小球滤出、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来实现。许多原发性痛风病者高尿酸血症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尿酸排泄不足,其主要是由于肾小管分泌减少所致,可能属多基因遗传缺陷,但确切机理未明。
因此血液中尿酸的浓度取决于尿酸的生成和排泄之间的平衡。如尿酸的生成增多、增速或排泄减少、减慢;或虽已排出较正常人为多的量,但尿酸生成量超出排泄的速度,均可使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成为痛风发病的主要环节。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
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
(1)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居处或劳动环境寒冷潮湿,或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气候剧变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而发病。
(2)邪侵袭人体:外感风热,与湿相并,导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郁而化热,痹阻经络、关节而发病。
正气不足或劳倦过度
(1)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或汗出当风,外邪乘虚而入,以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痹怔。
(2)体质亏虚:(济生方):“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素体虚弱,或病后等气血不足,腠理空虚,卫气不固外邪乘虚而入。痹证日久不愈,血脉瘀阻,津聚痰凝。由经络及脏腑,导致脏腑痹。
大多在30-40岁以后发病,男性约占95%,女性多发生于绝经期后;但由特异酶缺陷所致者可在青少年发病。
强度与传播
本病主要病机为外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关节、肌肉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而形成痹证,由于感受外邪的性质不同,或有偏胜,临床表现亦不同,风邪偏胜者为行痹,风邪善行而数变,故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寒邪偏胜者为痛痹,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关节疼痛有定位;湿邪偏胜者为着痹,湿性重着粘腻,故关节肌肉麻木重着肿胀;热偏胜者为热痹,经络蓄热,故见关节红肿灼热,痛不可近。
痹证初起属实证,久则正虚邪实,虚实挟杂。痹证容易出现下述三种病理变化。一是痹证日久不愈,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血脉瘀阻,津液凝聚,以致瘀血痰浊痹阻经络,出现关节肿大,关节周围瘀斑、结节,屈伸不利等证。二是病久气血耗伤,呈现气血双亏或肝肾亏损的证候。三是痹证不愈,由经络及脏腑,出现脏腑痹。
在急性关节炎期,尿酸沉积于关节组织内,尿酸盐被白细胞所吞噬,引起细胞死亡而释放溶酶体酶类,导致急性关节炎症。慢性关节炎期,尿酸盐沿软骨面、滑囊周围、筋膜表面及皮下结缔组织等处沉积形成痛风石,导致慢性炎症,滑囊增厚,血管翳形成,软骨退行性变,骨质侵蚀而缺损,尤以髓骨部为多见。骨边缘增生,关节周围纤维化,以致骨关节畸形。尿酸盐沉积于肾小管,引起Henle袢萎缩变化,管腔扩张,附近间质组织中有巨细胞炎症反应,相应肾小球纤维化,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以髓质及锥体部最明显。
中医诊断标准
一、辨证:
1、湿热阻痹:
证: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口渴,心烦不安,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瘀热内郁:
证: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晴,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瘰"硬结,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3、痰湿阻滞:
证: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瘰"硬结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闷,舌胖质黯,苔白腻,脉缓或弦滑。
证:病久屡发,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5、风寒湿痹型: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或呈游走性痛,或呈关节剧痛,痛处不移,或肢体关节重着肿痛,肌肤麻木。于阴雨天加重,舌苔薄白,脉弦紧或濡缓。
证候分析:风寒湿三气杂至,侵袭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肢体、关节疼痛。风邪偏胜者则关节呈游走性痛;寒偏胜者则见关节剧痛,痛有定处;湿邪偏胜者则以关节重着肿痛,肌肤麻木为主,寒湿之邪均为阴邪,故见阴雨天加重。
6、风湿热痹型:
证候: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得冷则舒,病势较急,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汗出不解,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风湿与热相搏,流走关节,气血不能流通,故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近,热邪炽盛则见发热、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实热之征。
7、痰瘀痹阻型:
证候:痹症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舌淡体胖或舌有瘀斑,舌苔白腻,脉细涩。
证候分析:痹证失治,经久不愈,气血凝滞,经络不通,故见关节疼痛、关节肿大;经络运行不畅,饮凝痰聚,聚于皮下可见结节,聚于筋膜则关节屈伸不利,舌淡体胖苔白腻为痰浊之象,舌有瘀斑,脉细涩,为血瘀之征。
8、肝肾亏损型:
证候:久痹不愈,反复发作,或呈游走性疼痛,或呈酸楚重着,甚则关节变形,活动不利,痹着不仁,腰脊酸痛,神疲乏力,气短,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或细弱。
证候分析:久痹不愈,气血亏损,可见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面色无华;筋痹不已,内舍于肝,以致肝血不足,筋膜失养,则关节疼痛,活动不利,关节变形;骨痹不已,内舍于肾,腰府失养,故见腰脊酸痛。舌淡脉细弱为虚证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原发性痛风的诊断标准:
1. 反复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典型部位为足跖趾关节,其它包括踝、膝、腕、肘、掌指关节等。病程长者可有关节畸形、关节腔积液、关节周围或耳廓部痛风石形成,结石破溃后可溢出白色尿酸盐结晶,关节积液中亦可检出尿酸盐结晶。发作时常伴有畏寒发热、、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2.多见于中、老年男性,超重或肥胖者居多。
3.血尿酸一般大于380μmol/L(6.4mg/dl)。
4.尿中尿酸排量增加,易形成尿酸结石及痛风性肾病,病程久者导致肾功能减退。
5.病变关节X线摄片可见关节面呈圆形或不规则之穿凿样缺损区,局部骨质可有改变。肾盂造影或B型超声波检查提示存在。
6.排除其他原因的关节炎及继发性痛风。
附:诊断标准(美国风湿病协会,
1.急性关节炎发作次一次以上,并在一天内达到高潮;
2.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
3.整个关节呈暗红色;
4.第1跖趾或及姆趾关节肿痛;
5.单侧跗关节急性发炎;
6.有可疑或证实的痛风结节;
7.高尿酸血症;
8.非对称性关节肿胀;
9.发作可自行终止。
具备三条以上并除外继发性痛风可确诊。
西医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的关节炎发作表现,诱发因素、家族史、发病年龄、性别以及泌尿系统尿酸结石的病史,可以考虑痛风。血液中尿酸增高,或滑囊液检查找到尿酸盐结晶即可确立诊断。急性期诊断有困难时,可用诊断性治疗,若为痛风,用秋水仙碱后症状迅速缓解。
可有痛风家庭史。
本病有家族遗传史。临床可分为三期。
1.无症状期
患者仅有高尿酸血症而无临床症状。血液中尿酸增高至出现症状可以长达数年至数十年,有些甚至终身不出现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症状的比率逐渐增高;血尿酸浓度愈高,时间愈长,发生痛风和尿路结石的机会也就愈多。
2.急性关节炎期
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进食高嘌呤饮食、关节损伤、手术、感染等为常见诱因。起病急骤,多数患者在半夜突感关节剧痛而惊醒,伴以发热等全身症状。早期表现为单关节炎,以第一跖趾及胟趾关节为多见,其次为踝、手、腕、膝、肘及足部其它关节。若病情反复发作,则可发展为多关节炎,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常有渗液。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8~39℃,有时出现寒战、倦怠、厌食、头痛等症状。一般历时1~2周症状缓解。关节炎消退,活动完全恢复,局部皮肤由红肿转为棕红色而逐渐完全消去。有时可出现脱屑和瘙痒,为本病特有的症状。间歇期可数月或数年,有的患者终身仅发生1次,但多数患者在1年内复发,每年发作1次或发作数次。
3.慢性关节炎期
由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而来,表现为多个关节受累,发作频繁,间歇期缩短,疼痛加剧,甚至发作后肿痛亦不完全消失,出现下列慢性期表现:
①痛风石形成:由尿酸盐沉积增多而成,除中枢神经系统外,痛风石可沉积在身体任何组织,而以关节和肾脏最为多见。一般以外耳的耳轮,跖趾,指间和掌指关节等处的痛风石易被发现。痛风石可经皮肤溃破而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其形成的疹管不易愈合。
②关节畸形僵硬:由于痛风石增大以及关节结构及周围组织破坏,纤维组织及骨质增生,导致关节肥大、畸形、僵硬及活动受限。
③肾脏病变:大约有20%~25%的原发性痛风患者合并肾结石,其中约85%属于尿酸结石。结石较大时可有肾绞痛、血尿。由于尿酸结石可透过X线,因此需通过肾孟造影才能发现。约有20%~40%的患者早期可有间歇性少量蛋白尿。晚期常因或肾结石而导致肾功能不全。此外痛风患者常伴高血压、肥胖、动脉硬化、冠状性心脏病等。
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覆发作、痛风石形成和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肾尿酸结石。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起病初时可仅有血尿酸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随年龄增长症状出现率逐渐增高,但亦有终身不出现症状者。急性关节炎为常见症状,典型表现是:夜间突然发病。初期单关节受累,以mu趾及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其次为踝、足跟、膝、腕、指和时;肩、胸锁、下颌、脊椎、骶骼和髓等处偶可受累。患病关节红、肿、热、痛,关节腔渗液;常伴有寒战、发热、血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速等。经1-2d至1-2周可自然缓解;缓解期可全无症状,称发作问期,长短不一。可因受寒、感染、劳累、创伤、手术、饮酒、食物过敏;或进高嘌呤饮食、精神因素、服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等可诱使再发。反覆发作可发展为多关节受累,从急性关节肿胀发展至慢性期骨质缺损、关节畸形和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是由尿酸钠结晶沉积而成,以耳廓、对耳屏、跖趾、指间、掌指等处易见。尿酸排出量多者易发生肾结石,可有肾绞痛、血尿、排出结石。纯尿酸结石X线能透过,不能在普通X线平片中发现;但可因其含钙形成的复合结石而显影。痛风性肾病颇多见,其严重性更大于关节炎,是由尿酸钠结晶在肾间质沉积及阻塞肾集合管所致。早期可间歇出现蛋白尿、尿比重降低、良性高血压;其后氮升高;缓慢发展,最后可导致肾功能不全而威胁生命。
X线摄片检查
在受累关节,可发现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透亮缺损区,系由尿酸盐侵蚀骨质所致,为痛风的X线特征。早期可无异常发现。
实验室诊断
1.血尿酸、尿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血沉加快。晚期尿中常有蛋白,血中非蛋白氮升高。
2.x线摄片检查:早期可示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后期见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3.必要时作肾B超探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血尿酸:急性发作期血尿酸超过420μmol/L(7.0mg/dl),缓解期可以正常。
尿液尿酸:对急性关节炎诊断意义不大,因1/2的痛风患者小便尿酸排出正常,但通过尿液检查了解尿酸排泄情况,对选择药物及鉴别尿路结石是否尿酸增高引起有所帮助。正常饮食24小时尿酸排出量在600mg以下。
组织学检验
1.急性发作期关节腔穿刺
取滑囊液进行旋光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内有双折光现象的针形尿酸盐结晶。
2.痛风石特殊检查
对痛风结节可作活组织检查,或特殊化学检查(Murexide)鉴定,还可作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定及尿酸酶***测定。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急性关节炎期应与风湿性、(活动期)相鉴别。风湿性关节炎多发于大关节,呈游走痛,抗链“O”常增高。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年轻女性,好发于手足近端小关节,关节肿胀呈梭形,对称性,类风湿因子阳除。慢性关节炎期须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X线可见关节面狭窄不平,骨质缺损及骨质疏松。假性痛风发病年龄较大,以膝关节最多累及,关节滑囊中含焦磷酸钙结晶或磷灰白,X线示软骨骨化,血液中尿酸不高。
中医类证鉴别
1.三痹:为大关节游走性红肿热痛,无痛风石,抗“0”升高,而血尿酸不高,病愈后关节不遗留强直变形。
2.尪痹:多见于青年女性,虽好发于小关节,但非突起,表现为游走性对称性多关节肿痛,常有晨僵,类风湿因子阳性,血尿酸不高。
3.热痹:无拇趾、跖趾关节起病的特点,无痛风石,血尿酸、尿尿酸不高,关节液内含大量白细胞,培养可查出致病菌。
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
(2)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正常,肾功能正常。
(3)连续随访两年以上无复发。
(1)在服药情况下,症状缓解。
(2)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接近正常,肾功能好转。
原发性痛风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但对症状及病程进展能加以控制和使之逆转。
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并可热敷受累关节,以便消炎止痛。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疼痛缓解72小时后才可开始活动。注意保暖。饮食要以素食为主。
1.急性期治疗
(1)秋水仙碱:为本病急性发作的特效药,其主要作用机理为阻碍白细胞的化学趋向性,减轻炎症反应。首次剂量lmg,口服,以后每小时0.5mg,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恶心、等胃肠道症状时停用。缓解症状所需剂量一般为4~8mg。症状可在6~12小时减轻,24~48小时控制。以后可给维持量0.5mg,每日1~2次。有胃肠道反应者可给予1~2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用5~10分钟缓慢静脉注射,视病情需要6~8小时后可再用,但24小时不宜超过5mg,有肾功能不全者则24小时以不超过3mg为宜。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血常规,以防白细胞减少。
(2)或羟保泰松: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能促使尿酸排出,对发病数日者仍有效。首次剂量200~400mg,以后每4~6小时100~200mg,症状好转后减为100mg,每日3次,连服3日。本药可引起胃炎和水钠潴留。
(3)消炎痛,药效与保泰松相仿,每次50mg,每日3次,连服3日。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头痛、头晕、皮疹等。
(4):为非固醇类消炎止痛药,0.2~0.4g,每日2~3次,可使急性症状在2~3 天内迅速控制,副作用较小,偶有胃肠道反应。
(5):亦为非固醇类消炎止痛药,抗炎作用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用为的7倍,
250~350mg,每日二次。
(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能够迅速缓解急性发作,但停药后易有反跳。因此只有在上述药物效果不佳时采用。
2.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治疗
(1)排尿酸药物:适用于血液中尿酸增高、肾功能尚好、血尿素氮在14.3mmol/L(39.2mg/dl)以下者。
①羧苯磺胺():主要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从小剂量0.25g,每日2次开始,两周内递增至0.5g。每日2~3次,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2g。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皮疹、药物热等。
②苯磺唑酮:作用机理同上,但排尿酸作用较羧苯磺胺强。从每次50mg,每日2次开始,10天内逐步递增到每次100mg,每日3次。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600mg。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皮疹等。
③苯溴马龙:为强有力的利尿酸药,每日一次,
25~100mg,毒性作用轻微,偶有胃肠道反应及肾绞痛。
(2)抑制尿酸合成药物: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血尿酸显著升高,对排尿酸或无效,肾功能不全,血尿素氮在14.3mmol/L
(39.2mg/dl)以上者。别嘌呤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每次100mg,每日2~4次。可根据用药后血液中尿酸浓度的反应决定适当的剂量。副作用有皮疹、、腹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甚至肝肿大和骨髓损害。用药期间可发生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可辅以秋水仙碱治疗。
对有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者,须进行对症治疗。痛风石溃破成瘘管者应予以手术刮除。
一、辨证论治:
1.湿热阻痹:
治宜清热化湿、宣痹止痛。
药用白虎加汤加仁、、、等。
2.瘀热内郁证:
治宜清热化瘀通络。
药用凉血加减。
3.痰湿阻滞证:
治宜化痰除湿、舒筋通络。
药用加味。
治宜滋补肝肾、舒筋通络。
药用杞菊丸加减。
5、风寒湿痹型: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汤加味,方中、、祛风胜湿;、、桂枝温经散寒;薏苡仁、健脾除湿;、养血活血;生、健脾和中。
若风邪偏胜,以上肢游走痛为主者可重用羌活达30g,并加30g、片10~159祛风胜湿;寒邪偏胜,痛处不移,得温则减者可加1.5~3g、10g,温经散寒;湿邪偏胜,关节肿胀,重着不利,以下肢为主者酌加防己10~15g、土15~30g、木爪10~20g、15~30g,以利水胜湿。
6、风湿热痹型: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胜湿。
方药:白虎加化裁,方中生、、甘草、清热除烦;桂枝疏风通络。若发热,口渴、苔黄、脉数者可加、、黄柏各10~15g以清热解毒;关节肿大者可加桑枝30g,姜黄、各10~15g活血通络,祛风除湿;关节周围出现红斑者,可加、、各10~15g,凉血解毒;邪热伤阴出现低热、口干、五心烦热者,酌加、、功劳叶各10~20g,以养阴清热,疏通经络。
7、痰瘀痹阻型:
治法: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方药:红饮加味。方中、活血化瘀;当、川芎养血活血;威灵仙通行十二经络,可导可宣,驱风化湿。若有皮下结节者加子10~20g、5~10g,以祛痰散结;痰瘀久留者加用虫类药,如5~10g、3~5g,以祛瘀搜风。
8、肝肾亏损型:
治法: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
方药:加味。方中黄、、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当归、川芎、养血和营;独活、防风、秦艽、细辛、桂枝祛风散寒,除湿蠲痹。
若腰膝酸软无力甚者,可加30g、川15g益气补肾;关节冷痛明显者可加5~10g、3~6g温阳散寒;肌肤不仁者加用藤30g、20g养血通络。
二、其他治疗:
(1)根去皮15g、生甘草5g,煎水服用,每日1剂,
14天为1疗程,适用于风寒湿痹。
(2)稀莶草、各15g,煎水服用,每日1剂,
14天为1疗程,适用于风寒湿痹。
三、非药物治疗:气功对于本病的治疗可辅以气功调理,如练习放松功和内养功,以帮助疏通经络,活血通脉,平衡阴阳,以平为期。
(1):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每次1袋,日2~3次。适用于风寒湿痹型痛风。
(2)益肾蠲痹冲剂:补肾壮骨,疏筋蠲痹。每次1袋,日2~3次。适用于肝肾亏损型痛风。
(3):活血通络,舒筋止痛。每次5片,日3次,适用于痰瘀痹阻型。
一般风寒湿痹宜针灸并用;风寒热痹则宜针不宜灸;正虚久痹以灸为宜。常用取穴,肩痛取肩。肩贞及压痛点;腕痛取阳池、外关、合谷;肘痛取合谷、手三里、曲他;膝痛取膝眼、阳陵泉;踝痛取中封、、解溪、丘墟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常见的上述四种证型,前两型多见于急性关节炎和慢性关节炎发作期,后两型常见于慢性关节炎及间歇期。临床上治疗本病应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方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以辨证用药为主,配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的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黄柏、生、茯苓、、子、、秦艽、等药。急性期以用秋水仙碱为主配合清热通络的中药治疗,常用方为白虎加桂枝汤化裁。慢性期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在选用丙磺舒或别嘌苓醇的同时,结合辨证选方遣药,既可减少西药的用量,还可减少其副作用,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用西药及单纯用中药者有效率明显提高。
预防本病的发作,首先要节制饮食,避免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的内脏、沙丁鱼、豆类及发酵食物等。严格戒酒,防止过胖。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受寒、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要多饮水以助尿酸排出。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对患者的家族进行普查,及早发现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者,定期复查,如血尿酸高达420μmol/L以上时应使用促进尿酸排出或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以使血尿酸恢复正常而防止本病的发生。
痛风之名见《格致余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
全站分类导航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