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关心造塔(建造佛塔塔)是否能调节风水?...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佛塔是诸佛的意所依,从历史上看,释迦牟尼佛之前就有佛塔了。《百业经》中有个国王叫哲巴,他前世造过拘留孙佛涅?后的舍利塔;迦叶佛时代有个直智国王,他也造了许多佛塔;释迦牟尼佛出家时,是在清净佛塔面前出家的;尼泊尔的香根佛塔,也是好多佛之前就存在了。……所以说,佛塔的历史跟佛像、佛经的历史有所不同。
至于佛塔的分类,印度有八大佛塔,藏地比较信奉时轮金刚塔,密宗各个仪轨里也有不同的佛塔,在莲花生大士的伏藏中,还有一些修行的佛塔。据《涅?经》等大乘经典所述,佛塔与声闻缘觉的灵塔在形状上、加持上有所不同。佛塔是佛陀的意所依,《密集金刚》云:“诸佛之住处,宫殿乃佛塔。”应把佛塔当作诸佛的宫殿来想。小乘的《根本律释》中云:“佛塔即法身。”这一点在《宝积经》中也有说明,经云:“何人供养承事住世之我与涅?后之佛塔,其二功德相等。何以故?因佛陀以法身而立,非以色身而立。”因此,佛塔是三宝的所依,是佛陀的法身,是佛陀的意所依。
但凡佛教兴盛的地方,佛塔都比较多。譬如在泰国,无论你到山上去、到城市里,一路上佛塔随处可见。同样,在我们藏地,哪里都可以看见白色的佛塔。泰国好多佛塔都是贴金的,所以是金***,而我们藏地比较贫穷吧,没有金,白色的佛塔比较多。我们藏族人有种传统:见到佛塔、寺院或出家人时,会马上摘下帽子,双手合掌。如果没时间到跟前顶礼,远远在车里或者马上、路上恭敬合十,这样功德也非常大。
造塔的具体功德,《佛说造塔经》中讲得很详细。《譬喻经》中也说,造佛塔者不会生于偏远之地、不会极其贫穷、不得具有邪见之身等,讲了大概十种功德。《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中,也阐述了造佛塔者不会横死等七种功德。
佛陀在《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中讲了造塔的许多功德,并说:“若五无间罪者,或在塔影,若遥见佛塔,或闻塔钟声,或闻其名,此人所有五无间罪、一切罪障皆得消灭。”所以,造佛塔的功德不可思议。
当然,造佛塔的标准比较严格,如果这一辈子没有能力,也可以花钱请一座小佛塔,这个是很容易的。佛陀在《造塔功德经》中讲了佛塔的种种类型,并说即使佛塔有枣叶那么大、针那么细,也能得到非常多的功德。
《妙法莲华经》云:“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孩童们把细沙堆积成佛塔,逐渐也会获得佛果。所以小孩在玩耍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些善根,就会与佛像、佛塔等结上善缘,成为解脱之因。
修补佛塔的功德也很大。《僧?律》云:“真金千百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泥团,散心治佛塔。”以千百担的纯金布施给贫穷人,不如拿一点泥团抹在佛塔破裂处的功德大。所以去年我们几个道友一起发心,对学院门口的佛塔进行修补,确实知道它的功德很大。
修佛塔时,标准当然非常好,但不标准也有很大的功德。在佛陀时代,须漫尊者把佛的头发、指甲带到寂静的地方修塔供奉。当时那里住了500位罗汉,见此犹如佛陀亲临,于是早晚绕塔礼拜。这座山中还住了500只猕猴,每天看到阿罗汉至心虔诚地礼塔,也学样用泥土堆成一座佛塔,早晚顶礼膜拜。后来山里出现一场洪水,猕猴没有来得及躲避,全部被淹死了。猕猴丧命后即刻转生于天界,500个天人用天眼一观,才知道是过去世造塔礼拜的因缘所致。他们为了感恩,一起降到人间,对猕猴尸体绕行七匝,散花供养。后来在佛陀面前闻法而获得了圣果。
佛塔造好了以后,转绕它有什么功德呢?《右绕佛塔功德经》云:“一切诸天龙,夜叉鬼神等,皆亲近供养,斯由右绕塔。”一切天龙、夜叉、鬼神都会对你亲近供养,而不会肆意加害。
值得注意的是,绕塔时一定要右绕,汉文《华严经》中也说“右绕三匝”。绕塔必须顺时针,如果逆时针方向绕,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非常大的过失。
佛经中记载,往昔有批商人到海里取宝,途中遇到鲸鱼的危害,几乎被它吞食时,他们大声地念佛号,鲸鱼闭口而死。后来鲸鱼转生为人,名叫须瑞迦塔,他从小就入寺为僧,最后获得了阿罗汉果。那他获得圣果的因缘是什么呢?原来他前生曾是一只苍蝇,闻到佛塔周围的牛粪味,很幸运地绕塔一周。
所以大家不要认为绕塔一匝或礼塔一次的功德不大,因为佛塔是威力强大的圣境,稍作一点微小的善行,都足以让我们净罪积资。
假如实在找不到佛塔,有些寺院里有祖师的灵塔,如果祖师是真正的高僧大德,那他的灵塔也一定要转绕。假如连祖师灵塔也没有,那可以转绕寺院里的佛像。以佛像为所缘境进行转绕,这个功德也非常大。《波斯匿王教诫经》中说:“若人以净心,绕佛塔佛像,来世怨敌敬,具德成法器。”若以清净心、恭敬心绕佛塔佛像,来世的邪魔外道、修行中的障碍怨敌都会消失,自己具足一切功德,并且成为大乘的法器。
表面上看来绕一圈好像没什么,但实际上功德只有佛才知道。《贤愚经》中也说:“莫想善微小,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小小的善根不要随便轻视,一滴水、一滴水地积累,最后也能盛满很大的容器。
当年阿底峡尊者来藏地后,以仲敦巴为主的弟子问:“为什么在所有的功德中,你唯独对转绕非常重视?”阿底峡尊者告诉他们:“在世间有为善法中,没有比转绕所获福德更大的了,因为它积聚了身口意善业。”包括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宗喀巴大师等大德,从传记中看,他们也是对转绕不遗余力。
唐代有一位子邻法师,他刚出家时违缘重重,父母坚决不同意,于是他逃到东都广爱寺出了家。离家多年后,他回去一看,母亲已经去世,父亲也双目失明。万分伤心之下,他就到岳庙诵《妙法莲华经》,想知道母亲投生何处。当晚东岳大帝托梦说,他母亲已经堕入恶趣,如果他去朝拜和转绕阿育王寺的舍利塔,他母亲就有解脱的机会。法师立即到那里去哀泣礼拜。拜了四万多时,亲睹母亲在虚空中告诉他,自己已离恶趣而转生天界。
还有,清朝时武昌宝通寺出了一名“摸脑和尚”,不计大病小病,只要经他手一摸,便霍然痊?。他的手何以有此妙用呢?据说该寺有一座宝塔,他每天到塔下转绕,用手摸着宝塔砖石,心里默诵《大悲咒》。十多年如此,天天不间断,故而有此威力。
现在寺院里拜佛的有、烧香的有,就是转绕的比较缺少。他们也不是觉得转绕没有功德,但这个功德的殊胜性,很多人可能不是特别清楚。其实汉地有些大德对这个是很重视的。本焕老和尚去年100岁,那天我去拜见他,他吃完饭以后说:“我们去转佛像吧!”老人家跑得比较快,我们在后面跟着,有时候都赶不上。所以,汉地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普及,否则很多人转绕的观念不太足够。
转绕的时候,应该念诵什么呢?以前上师如意宝在印度金刚座带我们转佛塔时,主要是念《普贤行愿品》中的“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上师如意宝讲了此偈的许多功德,说若能圆满这四种力,任何修法都会成功的。
我们学院上上下下都有佛塔,尤其是坛城佛塔,以前建造时,法王如意宝在里面伏藏了无量圣物,并由上师和诸多大德开光加持过。即使见到这种坛城,功德也是相当大的。所以,有时间的时候,希望大家去转绕法王如意宝亲自加持的大幻化网坛城。
转绕的时候,可以念宝幢如来的名号,也可以念转绕咒,这样能增上1000倍的功德。转绕咒是:
嗡那摩班嘎瓦得的那给德匝雅达他嘎达亚阿尔哈得桑莫雅桑布达雅达雅他嗡内内玛哈内内布匝耶索哈
在有关教言中,转绕寂猛本尊坛城的功德也比较多,《无垢忏悔续》云:“何者顶礼幻化网,寂猛坛城之本尊,清净失毁誓言罪,亦能消除无间业。”上师如意宝经常引用这个教证。其实不仅《无垢忏悔续》中有这个教证,其他很多伏藏品的仪轨中也这样说。如果以恭敬心顶礼寂静和忿怒坛城,所犯的根本誓言和支分誓言都能清净,而且显宗中最可怕的五无间罪也能净除。在座道友离大幻化网坛城这么近,假如呆在学院这么长时间,却一次也没有转绕,那真的有点可惜,就像拉萨的老太太从来没有见过觉沃佛像而死掉一样。
有些人连资粮道的门还没有摸到,就觉得自己不用念咒语,不用念阿弥陀佛,也不用转绕,这些都是下根者的行为。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我们做什么应该以佛陀的金刚语来衡量,佛陀在大乘经典中说有功德,就绝不会有任何欺惑,我们100%要相信,一定要按佛陀所说的去做。
不明白的地方,只不过是我们特别愚笨、不能了解而已,如果真正能了解,佛陀所说的语言绝不会有任何虚妄。要以这种恭敬心来转绕佛塔。
转绕佛塔的观想方法:
比如说你今天转一座佛塔,就想这个佛塔是十方诸佛菩萨身口意加持的聚合,在转绕的过程中,它发光净除自己无始以来的一切业障。如果能念诵转绕咒,就应该念诵;如果不能念诵,念嗡玛呢巴美?、百字明、金刚萨?心咒也可以。我转坛城的时候,主要是念金刚萨?心咒,因为自己无始以来和即生当中造的罪业太多了,应该依靠这样的圣尊坛城来清净。每次都观想从坛城里面发光,自己身口意所造的一切罪业全部得以清净。
至于转绕的数目,以前上师如意宝说过,上等者一万圈以上,中等者一千圈以上,下等者一百圈以上。我们作为凡夫人,还是数量越多越好,不要转三圈就气喘吁吁:“不行了,我回去吧!”有些人造恶业一点都不喘气,但造善业时就身体不行了,心情不好了。
佛像和佛塔是真正的如意宝,对今生来世有非常大的利益和加持。若能对此产生定解,依靠它肯定可以遣除罪障、开智慧、延长寿命,一切愿望全部如愿以偿。这就是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我们有教证也有理证,所以,自古以来的大成就者对转绕佛塔和佛像极为重视。
其实佛塔等殊胜的对境哪里都有,只是我们太愚痴了,根本不知道它的价值。现在大家懂得这些道理之后,第一、见到佛塔要多转绕,有时间的话,白天也绕、晚上也绕。第二、一定要右绕,这是针对个别道友说的,右绕在佛经中讲得很清楚。这两件事情一定要记住。绕完了之后,应该念一些简单或者比较广的回向文,功德回向于一切众生获得成就。
当然,在佛塔前作供养、顶礼乃至打扫,这些功德也非常大,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我在这里不广说。总而言之,转绕佛塔的功德不可思议,大家一定要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
大圆满龙钦宁提秋央珠扎仁波切
新浪微博 /u/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如果您觉得内容不错,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想看历史内容: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关注官方账号
七宝藏公众微信号:qibaozang79
七宝藏----开启心中的宝藏
七宝藏旗下品牌【大如】公众微信号:daruchanshi
观自在佛教音乐网
公众微信号:guanzizaiwang
七宝藏旗下公益机构:
观自在佛教音乐网 或点击【阅读原文】
观自在佛教视频网
观自在,从心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镇煞祈福的风水塔
  安乐村塔,对着同安与安溪、长泰交界处的大山,兼有镇水塔与镇煞塔的功能。  云埔无尾塔,始建年代不详,当为镇煞塔。  蔡厝水尾宫塔,应为清代古塔。这是首次记录该塔情况。  东界石塔,始建于1612年。  埭头石塔,又称“凤屿石塔”,应为清代古塔。  姑井砖塔原有3座,成三角形分布,彼此间相距约15米,现在只存1座半。左为残存的半座。  大名鼎鼎的“凤山文笔塔”,1600年由同安知县洪世俊捐俸修建。  若  有人问厦门地区最有名的古塔有哪些?我想,2座半“婆罗门塔”(宝箧印塔)、“凤山文笔塔”、“安乐村塔”,当名列鼎甲。  文/图 黄绍坚  早期的塔是佛教建筑,但到了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塔从宗教世界走向了世俗世界,与堪舆学结合,成为一种补全风水的镇物。民间诞生了大量的风水塔。  一个村,3座塔  在翔安区新店镇蔡厝社区,我在一天之内就遇到3次惊喜。  “蔡厝石笔塔”:在蔡厝社区蔡厝南里,村东田野上,有一株数百年的大榕树。浓荫遮蔽下,黄牛悠闲吃着嫩草。走近才发现,那是一座罕见的“树包塔”。塔为石块垒砌,圆柱形,不分层,被榕树包裹,仅露半面,顶部隐没在虬枝密叶里,尽显沧桑之感。这座古塔,当地人称“石笔”,据说建塔目的是希望村里子孙多出人才,独占鳌头。陈文先生《厦门古代建筑》中说,这座古塔底径约3.9米、底周长11米,残高11-12米,约为清代建筑。  “蔡厝挡风三角塔”(重建):距“蔡厝石笔塔”南面二三百米处,“蔡厝南”公交站附近,424县道东侧的龙眼林里,有2004年重建的“蔡厝挡风三角塔”。塔呈三角形,高约10米,上有塔刹,锐角直对着大嶝岛与新店镇莲河社区之间的莲河港。据塔旁所立《蔡厝村挡风三角塔重建》碑记载,该塔原建于蔡厝村后埔头东北角,“乃系本村早先就有的一个石敢当建筑物……塔面的前角,直指"莲河缺",旨在挡风辟雨、消灾镇煞” 。  发现“蔡厝水尾宫塔”:感谢1964年出生的蔡厝村民为,多亏他的带领,我才能发现这座之前无人记录的古塔—蔡厝水尾宫塔。蔡厝“水尾宫”,位于蔡厝南卫生所附近,里面供奉“宫仔祖”,应是早年祭拜海上无主遗体之类的小宫庵。当年那一带是海边,它应是古代镇水塔。塔为石构,实心,3层,塔高约3米左右,六角形覆莲盆式底座,各层另有底座,1990年重建加固。第1层须弥座,六角形塔身,高约30厘米,各面之间雕有竹节状的石棱,6面都有浅浮雕菱形纹饰,纹饰中图案已湮没不清。第2层六角形底座,圆形塔身,高约20厘米,无纹饰、浮雕、文字。第3层圆形底座,塔身近似杨桃形,高约40厘米,似为近年所补。塔顶为六角形攒尖顶,上立塔刹,5层相轮。视其建筑风格,应为清代建筑。  中国的塔,大约可分为佛塔和风水塔两大类。这三座都是风水塔。  镇水塔:“东界石塔”和“埭头石塔”  从塔的功能角度看,不仅新店镇“蔡厝水尾宫塔”属于镇水塔,前文提到的新店镇“董水石佛塔”、新店镇“东村石佛塔”,也可算作镇水塔。此外,还有2座镇水塔。  翔安区新店镇“东界石塔”:位于翔安区新店镇东界社区东界社村外的田野旁。塔为六角形,5层,石构,实心,通高8.56米,底层边长1.3米,塔顶为六角形攒尖顶,上置葫芦状塔刹。该塔始建于公元1612年(明代万历40年),1921年(民国10年)重修,原立于同安湾海边,1980年代迁建,2003年重修成今天模样。  思明区湖光路“埭头石塔”:又称“凤屿石塔”,位于岛内思明区湖光路与湖明路、莲景二路交汇处十字路口旁。该塔为奇怪的6层,塔顶为八角攒尖顶。视其建筑风格,应为清代古塔。1935年出版的《厦门名胜摄影大观》一书中,“厦门八景之七—筼筜渔火”配图,就是“埭头古塔”,位于当年筼筜港水面上。我原以为该塔是2003年迁建于今址,感谢网友“赤脚赶路的公主”提醒:“埭头石塔还是在原址,沒有移动”。  “姑井砖塔”:独特的密檐式砖塔  若论古塔特色,前文所述3座宝箧印塔,当然首屈一指。其次,恐怕当属“姑井砖塔”。“姑井砖塔”,位于翔安区新圩镇庄垵村姑井社的村西,当地人称“tà-hia-à”(塔穴子),就在通往同安区洪塘镇苏店村内宅下里的水泥路基旁。塔为砖构,实心,5层,八角形,残高5.2米,为独特的密檐式砖塔,塔檐八角起翘,上盖筒瓦、滴水,塔刹已缺失。第2层、第5层塔身上,均有券龛,据说其中原先供奉石佛,也已遗失。姑井砖塔原有3座,成三角形分布,彼此间相距约15米,当为镇煞塔。如今,只剩1座半,红砖青瓦,荒草蔓芜,孤立在田野间。据《厦门文物志》介绍,该塔“始建年代未见记载,属元代造作风格”,“是本地区唯一保存的砖塔” 。  “凤山文笔塔”与“安乐村塔”  若有人问:“厦门地区最有名的古塔有哪些?”我想,2座半“婆罗门塔”(宝箧印塔)、“凤山文笔塔”、“安乐村塔”,当名列鼎甲。  同安区大同街道“凤山文笔塔”:位于同安区大同街道碧岳社区的凤山上,就在同安环城东路边,又名“魁星塔”、“凤山石塔”。塔为石构,实心,5层,六角形,通高14.25米,为厦门现存最高的古塔,1600年(明代万历28年)由同安知县洪世俊捐俸修建。塔刹为葫芦状,高3米。塔身第2层上有券龛,原来内置镂空“魁星”石像(第4层上也有券龛,原来内置如来坐佛1尊,均已被盗),目的是希望此塔建成后,同安境内文运昌盛,人才辈出。塔成第2年,金门人许獬,中会试传胪,相传即为应验。凤山文笔塔的“东溪塔影”,为旧时同安“轮山八景”之一,历代多有吟咏。  顺提一下,同安区祥平街道瑶头社区后巷里的“水仙宫”后,原来也矗立着一座“瑶江文笔塔”,与“凤山文笔塔”遥遥相对,可惜“文革”时被毁。  同安区莲花镇“安乐村塔”:位于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澳口的小溪旁,对着同安与安溪、长泰交界的大山,兼有镇水塔与镇煞塔的功能,据说始建于宋代。塔为石构,实心,方形,通高6米,塔身为奇怪的4层,逐层收分,塔顶四檐起翘,上置葫芦状塔刹。塔身第4层上,有楷书“安乐村”3字,相传为朱熹所题。“安乐村塔”一带,景色很美,附近溪边有“陈沧江陂”,有“小武陵”等摩崖石刻,旁边的麒麟山麓有“石佛洞”,山顶有古寨“麒麟寨”等,值得一游。  发现“云埔无尾塔”  感谢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村民、1949年出生的兴大爷,多亏他的带路,我才能与金枫晚霞(庄国庆)先生及几位学生一起,发现一直存留在传说中的“云埔无尾塔”。  “云埔无尾塔”,原来位于同安区莲花镇云埔村下坂社村外的半山上,后因高速公路建设,被迁建到云埔村东溪社村外的小山顶,即S30高速公路云埔服务区旁,就在高速公路边上。该塔为条石砌筑,实心,八角形,残高约7米,现存4层,始建年代不详。据说该塔从未修建完成,所以叫“无尾塔”。依其形制看,当为镇煞塔。
(责任编辑:HN66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广州风水塔趣谈
前世记忆----巍巍高塔固“地脉”
  从佛塔到风水塔 
  广东省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陈泽泓,对广东古塔曾进行专门研究。他介绍,塔并非自古有之,而是一种舶来建筑类型,它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息息相关。
  塔,原是专用于保存埋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舍利”的建筑物。塔在梵文是坟冢的意思。当塔传到中国时,人们原是将其名音译为“浮图”或“浮屠”。到了东晋,人们造出一个形声字“塔”,来表示这种掩藏佛舍利的土冢,以后便成为这类建筑物的称呼。
  早期佛教传播的常用手段之一,便是借助于扩散佛舍利。而佛塔一旦与佛舍利有关,就有了名气和地位。在岭南,最早有确切文字记述的佛塔,是位于如今六榕花塔位置上的宝庄严塔。它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有遗迹可考的最早佛塔之一,初唐大诗人王勃曾登此塔,并做《宝庄严寺舍利塔记》。
  然而,随着佛教在我国生根发芽,塔的信仰内涵不断中国化。到了明代,风水之学大盛,许多地方建塔的功能也转向了讲风水。在广东,明清时期建的塔当中,风水塔占了十有八九。
  陈泽泓认为,这种转变与岭南社会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明代以来,佛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已大不如前。另一方面,科举极盛,贸易繁荣,出现了兴文经商改变社会地位的社会环境和条件。重实际而不重来世的岭南人,为祈求文运财运,笃信风水而不专一信佛,这种心态也体现在建塔功能的转变上,甚至将原来的佛塔改头换面,变为风水塔。”他说。
  在这种浓厚风气之下,为省城广州“壮景观,固‘地脉’”的珠江三塔应运而生。
  南粤气势“完且固”
  在古代风水学看来,广州古城背靠白云山,位于东、西、北江交汇之处,山环水抱,是藏风聚气的一块宝地。
  但其地理形势有不足之处。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对此有详细描述:“形家者以为中原气力至岭南而薄,岭南地最卑下,乃山水大尽之处。其东水口空虚,灵气不属,法宜以人力补之,补之莫如塔。”
  就广州的珠江河段来说,白鹅潭一带是入水口,为天门;琶洲一带是出水口,为地户。所谓“东水口空虚、灵气不属”,是指珠江水的出口地势低平,两岸没有高山夹水而行,“关锁”水口,会造成“生气外泄”,使广州城的形势不够完固。因此,应在江边造景使地理形势获得平衡,而最好的方式,便是建塔。
  于是,在广州城东南方,“以赤岗巽方而塔其上,觚棱峻起,凡九级,特立江干,以为人文之英锷”。是为广州第一个“水口塔”----赤岗塔。
  在赤岗塔东面“二十五里有琶洲,当二水中,势逆而亦面巽。有二山连缀,穹然若魁父之丘。其内一山,石冢高平,于是又塔其上”,是为广州第二个“水口塔”----琶洲塔。两塔成为“越之东门”。
  再沿珠江向东行,到了番禺莲花山,又建一塔“以束海口”, 使山水“回顾有情,势力逾重”。是为广州第三个“水口塔”----莲花塔。
  古人深信,“吾粤列郡,以会城(广州)为冠冕。会郡壮,则全粤并壮,理势固然”。三座气势恢弘的高塔,巍然矗立在珠江边,人们对此很满意,认为自此“全粤扶舆之气乃完且固”。
[ 编辑: ChingChing ]
  
  
关键字: 风水塔,小蛮腰,广州,八卦,运势
手机大洋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您的位置:
   上一页 1
  
大洋社区是广州日报集团旗下大洋网的互动平台,致力打造广州最具人气、最具影响力的综合论坛。报料投诉民意通,同声同气老友记,我爱我家亲子乐,广州生活百事通。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