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就是选择机遇与挑战并存存吗?!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留言内容不能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文/邹 帅1 宋子豪2 章鹏霞1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提要] “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中国在国际新形势下主动出击,创造发展新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来之笔。这将有助于中国更好的走向世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与沿线国家双赢,形成经济的紧密联系。这会对既有的国际秩序带来新的影响,也将有助于建设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同时,中国应深刻了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的复杂程度以及外部大国的干预,注定中国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关键词:一带一路;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日
  2013年9月,习***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习***在访问东盟有关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由此而来“一带一路”这个新时期中国对外大战略的新名片。日,习***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第八次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关乎国家发展大计的大事。同年11月8日,习***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的实行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2015年4月,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瑞士、奥地利、土耳其、韩国、巴西、俄罗斯、荷兰、格鲁吉亚、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同意加入由中国倡议兴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些举措显示出中国正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一场以“一带一路”为中心的大战略正在拉开帷幕。
  一、“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是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的,这是在国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划。
  (一)国内因素
  1、经济乏力急需新的增长引擎。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低迷、复苏缓慢,对外依赖严重的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宏观层面看,中国2013年GDP增速为7.7%,2014年GDP增速为7.4%,远远低于经济景气时10%左右的增长率。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强推大剂量调控政策的后果是,现阶段的危机并不表现在经济的负增长,而是表现在增长停留在低水平、出口的乏力、内需的不足等这些方面上。
  2、平衡中国东西部的发展差异。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中心都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期的重东轻西,这样直接导致经济过度的集中,经济的战略纵深过浅。如果遭遇外部打击,将会失去核心设施。东西发展的不平衡,断层式经济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科技、资本等要素过多的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将不利于中国经济优化升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一则为西部的发展开阔新的空间,为中国经济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则分散东部战略压力,构建更加稳定的国家经济安全布局。
  3、产能过剩制约经济发展。自2003年中国进入新的经济景气周期,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并在2008年再次掀起了高潮。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产能过剩一直以来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顽疾”。中国目前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波及的范围极为广泛,从之前的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传统产业扩大到光伏产业、风电产业、多硅晶等新兴产业。据中国钢铁相关网站“中联钢网”统计,2014年中国有24座新增高炉投入运行,年设计产能为3,500万吨。虽然与2013年新增加的7,000万吨相比减少了约一半,但在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产能仍持续被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将中国过剩的钢筋、混凝土、水泥等产能释放出去,用国外的市场来满足国内庞大的产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建设依然欠缺,这样通过向沿线国家输出来消化过剩产能,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4、能源安全刻不容缓。据《世界能源中国展望()》报告分析认为,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由目前的9%上升到2015年的11%,2020年将接近26%;石油对外依存度将由2011年的55%左右上升到2015年的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由目前的19%左右上升到2015年的35%,2020年将接近40%,逐年上升的能源对外依存度,揭示了中国能源的短缺。能源安全事关国运兴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刻不容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矿产资源约为1,400种,煤、铁、石油、镍、铝、铜、重晶石等排名名列前茅。中东和中亚分别被誉为“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1,800多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约1,190亿吨,占世界石油储量的约65%,海湾国家的沙特、伊朗、伊拉克、阿联酋和科威特的石油储量分别占世界的前五位。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天然气储量非常丰富,约占世界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的80%。为此,中国须继续加大油气进口投资建设,继续推进对外直接投资,推进油气进口多元化,逐步建立全球性能源贸易体系。
  (二)国外因素
  1、沿线发展中国家自身需外资帮助。对“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融资,特别是基础设施,长期的建设项目融资困难。现行的融资体系一方面很难满足如此庞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严格的融资手续使得很多低信用国家很难通过这一渠道获得资金支持。同时私人投资机构对这方面的投资意愿不高,这就造成这些国家基础建设滞后,成为经济发展的软肋。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这就充分说明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现行的经济秩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实现了经济腾飞,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不仅没有为WTO的框架所束缚,反而逐渐适应这里的游戏规则,并且实现了经济的腾飞。目前,美国正在极力推进TT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目的之一就是新建一套游戏规则,将中国排挤在外。美国为遏制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而采取了较多保护贸易措施,让世界有陷于保护主义困境之忧。美国试图利用TPP以及TTIP来边缘化中国,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加强周边合作与发展,以此来倒逼国内的改革,深化改革开放,掌握经济的主导权。
  二、构建“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建设“一带一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及其外延效应将会是巨大的,这不仅仅会使中国受益、沿线国家受益,更将是对全球经济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对于消除贫困,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一)中国对外开放将迈上新的台阶。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更多地是强调引进外资,发展国内经济。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市场萎缩,中国外向型经济受到打击。同时,中国经济经历长期高速增长,结构性矛盾和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会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本,能够形成新的亚欧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带动中国西部经济发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够加快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外贸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中国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国际经济舞台上,不仅要引外资,更要走出去,将中国的企业融入到世界的舞台上。同时,深化改革开放,将国内过剩的产能推出去,换来广阔的市场和资源。这是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以全新理念推动的新一轮对外开放,有助于实现国内与国外的经济合作,从而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拓宽发展空间,释放发展的潜力。
  (二)有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将会形成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经济带。将中国的资金和基建能力,日韩欧洲等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沿线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资源等优势聚合在一起,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货币相通、民心相通等途径,以战略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去刻意追求一致性和强制性,追求“求同存异”的方针,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泛经济圈,共同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
  (三)有利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区域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有助于化解冲突纠纷,消除宗教极端势力滋生的土壤。扎卡里•凯克刊文表示,“三股势力”的目的之一就是搅乱中国与中亚、欧洲的经济合作。而中国“一带一路”倡导的道路基础建设,如穿越新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铁路,这将把中国与欧洲连在一起,促进中国与中亚、欧洲的经贸联系,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亚欧大陆经济带。这将有助于消除贫困,从根本上消除“三股势力”对地区稳定的威胁。
  (四)开创更加合理公平的国际关系模式。旧的国际秩序本质上是弱肉强食、不平等性以及强制性,外表披着华丽的外表,但却无法掩饰强势国家贪婪的欲望。强势国家凭借着军事势力、金融优势、话语优势,制定对其有利的国际秩序,这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背道而驰的,这是开历史的倒车;相反的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就是国与国一律平等、不分大小、不分优劣,“求同存异”式的对话模式,充分考虑理解到不同国家的自身实际情况。这里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这里既有意识形态一致的国家,也有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沿线国家共同的事业。“一带一路”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互补互利互惠开启新的机遇之窗。它不仅仅会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助力中国经济增长,而且将会为沿线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提供发展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体现的是包容性、平等性、互惠性、建设性、广泛性、非战争性、开放性、非强制性、去单极化、去意识形态化,这是顺时代潮流的发展,大势所向,必将会建立一种更加合理化的国际秩序。
  三、“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在看到如此多的机遇的时候,中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依然是很严峻的,完成这么一个庞大的项目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沿线国家的怀疑犹豫。“中国威胁论”的说法由来已久,再有世界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的渲染,一些近邻国家势必会怀疑中国会借此实施扩张,进行军事经济文化等渗透。因此,会对合作共同建设基础设施等存在疑虑,即使参与该项目,也不会让中国过多地参与国内经济的建设,在一些事关民生国计的项目上会将中方排除在外。同时也不会过多地依赖中国,会在大国之间搞平衡战略,这样就很难构造一体化的经济区域,“一带一路”的推行势必就会大打折扣。
  (二)复杂的宗教信仰国情国势。最近中国在斯里兰卡的港口项目被新上台的政府叫停,在缅甸因为果敢地区冲突而左右为难,在伊拉克的石油项目受到ISIS的威胁。这些沿线国家的国情、民风、宗教信仰情况复杂:有的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我们在合作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当地宗教势力的影响;有的是动荡不安的国家,我们的很多企业和相关人员的安全都会受到威胁,国际资本都不愿流向这些区域;有的是国内党派对立严重,执政党下台后新政府能否保持已签订项目合约的延续性都有待观察,但以目前的一些情况来看很有可能中国的项目就会被中断。以上这些情况需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谨慎对待,做好预案。
  (三)大国博弈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美国遏制中国的力度逐渐加大,遏制中国崛起已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随着美国战略东移,实行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其实质就是平衡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美国对中国的崛起疑虑和顾忌较深,根本不相信中国所谓的和平崛起一说。并在亚太地区到处煽风点火,鼓吹亚太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增加根源在于中国大陆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愈发强硬的外交政策。挑起中日钓鱼岛的争端,在南海挑起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海洋纠纷,以及泰国、缅甸等地方都有美国遏制中国的影子。同时美国主导TPP计划,旨在将中国排除在这一体系之外,达到孤立中国的目的。
  传统意义上中亚是俄罗斯的后院,卢贾宁认为,俄罗斯对中亚地区拥有所谓的“主权有限论”,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会加强与中亚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国家的合作,这势必会引起俄罗斯的猜忌,会对“一带一路”的推进产生不小的阻力。同时,由于中俄铁轨轨距不同,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铁路互通之后,那么就会与俄罗斯的铁轨轨距不同,这将使中亚等国家更加依靠中国,对俄罗斯会产生离心倾向。
  作为南亚大国的印度对中国力量的崛起顾虑重重,两国在领土上存在纠纷,在国际贸易中也存在竞争。印度也拥有和俄罗斯同样的顾虑,不希望中国过多的介入南亚事物,挤压印度在这里的话语权。印度近些年来加强了与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建立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的机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印度是绝对不甘心仅仅做南亚的大国。印度对“一带一路”是否会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还有待考察。
  (四)领土纠纷事关每个国家的核心利益。“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或者与其他国家存在领土上的纠纷。领土问题事关当事国国家的核心利益,因此在处理领土问题上相关国家往往态度强硬。“一带一路”战略中东线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部分就存在中国与日本关于钓鱼岛的争端,中国与菲律宾、越南、文莱等国家关于南海海洋岛屿争端,日韩关于独岛之争等历史问题。“一带一路”的西线方向上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国关于藏南归属问题、印巴之争、中东的ISIS东扩,以及中国自身的藏独东突势力的活跃等问题。“一带一路”的构建需要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而这些争端将“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区域增添了不安全和不确定因素,增加了投资该地区的风险,制约了“一带一路”规划迈向更高的规模和层次。
  四、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所列举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以下建议:
  (一)发展好国内经济、治理好国内事务是中国更好地走出去,实行“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和关键。“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否以及实施的好坏取决于发起国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的经济继续健康增长,中国市场依然对全球有强烈的吸引力,将会有助于“一带一路”的推行。
  (二)要有大战略眼光。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基础做起,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把握好每一个机遇,共同应对所面临的挑战。
  (三)“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只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
  (作者单位:1.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15.1.
[2]张蕴岭.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设计[J].世界知识,2015.2.
[3]杨晨曦.“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J].新视野,2014.4.
[4]贾庆国.建设“一带一路”之我见[J].群言,2014.10.
[5]蒋希蘅,程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一带一路”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内外专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N].中国经济时报,2014.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号
您是本站第 1085090 位访客您的位置: &
时代变迁中的道德危机与选择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