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精英ol个人信息泄露!密码老被被人更改!跪求高人告诉...

查看: 7310|回复: 24
第五期讨论:如何尽量避免个人信息资料被泄露
本帖最后由 纳兰澈雪 于
04:09 编辑
吓 ~ 看完大家的贴好像没什么说的了 尤其是看了楼上深深愧疚当初没把学历证明拿出来
不过还好那是人事局开设的应该没那么下作吧
虽然个人受骗经历不少 无论网上还是现实 默然 这个贴没过期吧?
除了上面所说的 还是觉得科普最重要 记得自己最常去的一个论坛 以身试教
用自己受骗的经历跟大家说 不要把自己和好朋友的照片未经许可发上论坛
然后一个久经图网的老画手反诘 法律中规定的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隐私 这个使用做何解
而在图网 规定不准新手剽窃他人作品 甚至未经许可加工都不可以
那个画手她是很遵循画界规则 却对法律界一无所知
而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道理----未经许可不得泄漏他人信息!
并且还有人(还是我的朋友)可笑地质疑我,觉得我防得太多。
说我有被害妄想症,才会以为个人信息会被应用于***网站之上。
而这个案例是早在法制节目播出过的。
以及朋友总觉得 跟你熟悉就可以未经许可做很多事 比如说告知朋友qq、手机、真名、地址
怎么说呢 按照上面各位大神的话就是 你防御再好 朋友一句话就可以出卖你
所以我觉得 如何避免个人资料被泄漏 就是人人都要自律 恪守挚友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你不想自己的资料被陌生人知道 不要埋怨你的朋友不讲义气
首先管好你自己的手,管好你自己的口!
网上是网上 不要把真实和网络混为一谈 那么至少你在网络是安全的
很多人(尤其是女生)喜欢把掌握对方的个人信息作为彼此亲昵的证据
比如说 非要用对方的真实姓名才觉得亲切 才觉得这是你这本尊而不是虚拟的面具
我很想反问一句 你认识我的时候你认识的是现实那个我吗你会因此而不高兴吗
还有一种人(也是女生居多) 觉得不经许可 发布朋友的信息 是亲昵、熟悉的表现
一个真实的事例:一群朋友约好见面玩,其中一个比较低调(她平时收邮件都不用真名)
然后玩的过程中 她拒绝被拍照被人强拉去合照 事后 这个人的照片出现在网络中而未经任何许可
其实像天涯、猫扑所谓的“人肉”传得很神 有那么牛X吗 不就是因为个人不注意么
像我这样的人,自幼寄人篱下,学信息安全出身,对人的防备之心可谓登峰造极。
但是,所遇之人也都是极品中的极品。被人出卖的时候,朋友很无辜地说,你没有说过不许传啊。
最后在我表示生气的时候,对我说,有本事你去告我吧!而且将以前的感情全部推翻,说我们只是有一点交情的朋友。
而在真实的法制案例中,网友成为恋人,最后因为要分手,男方不同意,将其裸照发于网上。
我不能说要求每个人连ML之前都要将所有房间检查一遍有无针孔摄像机。
但真的,交人要严格从人品过滤。这才是防之根本!
防人,比防住一切技术都要更实际的多。
学过信息安全的人才知道,其实攻破一个网络有那么难。相比被朋友不拿你的信息当回事出卖来说。
本帖最后由 hucvb 于
23:17 编辑
恩,我认为这个讨论很有意义,现在的网民很多,但是意识却很淡薄。尤其是QQ空间与人人,朋友网之类的实名网站火起来之后,许多人赶时髦,根本不考虑个人信息安全。举个比较真实的例子…我只知道一个人的真实姓名,通过朋友网一搜,找到这个人的主页(假设他的名字比较独特),看到了他主页上显示的城市,年龄等,再看他像册,发现一张校服照…学校也知道了(再去学校网站翻翻呢?),看看日志说不定班级也可以知道,而且通过朋友网还可以得到他的QQ,然后大家懂的…
我的建议是,能不添信息就不添信息。必须要添,随便添一个张三,李四也行啊。还有就是不要往网上传一些照片,就算你的相册上了锁…反正我是不相信腾迅的人品…
还有一种比较损的方法就是故意添假信息,到网上找别人的信息,添自己身上,他们社他们的,反正结果也是别人的信息(我就是这么干的…)而且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把他们引入歧途…以免自己的真实信息被挖出来
很赞同这位基友说的,网络本来就是虚拟的,(虽说在现实化)干嘛要把真实的资料供上去呢。一些资料泄漏的主要源头,就是一些地方信息网站&
你可以看看我说的~如果是淘宝呢?事在人为。。。&
本帖最后由 cnz3ap 于
22:24 编辑
[讨论]第五期讨论:如何尽量避免个人信息资料被泄露
& & HUC攻防版块第五期讨论
情况说明:& &
& && && && &随着个人信息逐渐走向网络世界,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提高,黑客技术不再拘泥于单纯的安全入侵手段,社会工程学的应用,使得个人信息不再隐秘在计算机存储系统中。
& && && && & 本期讨论:
& && && && && && && &1) 如何减少个人信息的暴露;
& && && && && && && &2) 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如何减少危害;
& &&&不设任何前提条件
&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讨论
& &&&同时欢迎大家指出其他会员回复内容的不足
在我看来,信息不可能不被泄漏。
即使自己不用自己的真实身份,但谁能保证他/她的学校、单位等地方不泄露?
哦,对了,人生下来几乎就有身份了(孤儿长大了也会办领各种证件),谁能保证资料不被泄漏呢?
总体来说,第三方泄漏的可能性比自己泄漏的可能性大的多。(举个例子,淘宝很多人都用吧,假使淘宝被黑,你的手机号啊、住址啊神马的资料不都泄漏了么。)
所以,要是避免的话,还是尽量不要提供自己的全面资料。
如果泄漏了,最好是更换(比如手机什么的)
其实鄙人觉得这些都无所谓了,如果没有被骚扰,也没有这个必要。主要是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密码等财务性、工作保密性的密码就可以啦。
个人信息的泄密,除了第三方的泄密。个人的安全意识也要增强。比如,你在论坛或是其他的地方用qq或是其他的社交工具注册,别人很容易就追查到你的微博或是社交空间的信息,比如一些朋友的留言,一些个人资料的查询。个人认为:信息的共享并不是什么见不得光。只是一些特殊的个人、部门、团体或是公司需要承担保密的职能。古语有一句: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
个人感觉,在网络上面使用几重身份比较好
准备好几套身份的资料,可以全部都是假的
注册不同性质的网站信息的时候使用身份不同,比如:黑客论坛,淘宝,银行
这样也能及时的发现哪种身份被泄露,及时更改
网络时代谁能说自己的资料没泄露。
去年的多起泄漏。在到平时大大小小的入侵事件。最近helen dz论坛数据库被th4ck用0day爆了,谁能保证没其他论坛相安无事!接着个个web站点或多或少有洞,可以看看woyun,迅雷,腾讯,360,小米,新浪这些可都是大站,xss还是不少见,sql注入也不少了,token泄漏,还有弱密码。服务器权限设置问题等等(详情见wooyun,话说wooyun人果然牛叉啊)。数据库可以说是漫天飞了。最近开张的社工库()听说有1.7亿个数据(不对外开放,要不然我都想自己找找看,自己泄露多少了)。还有多少团队里面拥有内部社工库。这些可以算是很多信息泄露的地方了。
接着就是处心积虑的社工了,可以看看liuker大牛的文章(社工helen,虽然只是寥寥几句,可是却是够厉害的 里面一篇c段攻击好像就是最近th4ck的arp攻击方法,大牛可以看看,小菜我是看不懂了)像我这等小菜,下个工具,当然不能独自反汇编独自检验,啊d的注入工具目前很多都捆马了(我想有不少人已经中***了,我也中过)。接着上次有个大牛要渗透公安局内网,用公安局数据调查某人,虽然不知道成功了没,不过如果被入侵了就。。。(教育局的上次被入侵了。)
上述的事情就明白,一般数据泄露差不多了。某牛说过,我们一般在初中的时候数据就开始泄露了。真假不知道,因为小菜没那能力去检验。不过还是小心把。最近我的一个4年前的小号,半年没登入了,前段时间已经被人盗了。。那可是很安全的,我都怀疑tx数据库泄露了。
怎么防御呢?确实是没办法,只能减少了,(听说谷歌开始无密码帐号了,听着挺牛叉,具体小菜不知道)。
帐号分等级吧。
1最重要的帐号,复杂的数字符号字母做密码,长度最大(尽量少用,适合银行)如果有帐号名称可以直接起的,尽量起个大众的。别什么太个性。邮箱谷歌的。为什么呢(目前看来google邮箱算是最安全的)。资料全头脑记住吧。尽量少用。用也用在重要地方。最好做2个密码.
2次级密码。密码可以不用要求那么大。帐号也是平常化吧。邮箱还是谷歌家的吧。帐号密码千万别和上面的一样。类似qq。论坛。密码开3个左右吧。可以用到类似五笔输入你的名字什么,方便记住。
3一次性无聊用品。密码帐号资料随便,像贴吧我吐槽。。id随便来。。邮箱随便。
当然上述只能防护初级。银行的数据库泄露也不少见了。不过相对安全。密保千万要设置,最好设置一些奇怪问题。
2web站点登录。
web站点,尽量选择ssl的。或者那些可靠的。dz是明文登入。其实不少站点是明文,或者简单的md5加密。上次我也说过wifi钓鱼事件不少。开个拦截的就可以嗅探不少,特别是c段嗅探。。是防不胜防。可惜目前sll加密还不能普及。所以说论坛的资料还是尽量少点吧。那天某个大牛无聊嗅探一下,就中***了。还有那些cookie,也是有把密码等敏感东西明文保存的。还有网站设计漏洞什么。那天我试了一下我朋友一个网站,他居然审核不严格,我发帖,接着抓包修改一个id,接着,发帖人就变成别人的。(这里是肯定有一个大漏洞的,可惜太菜了,还是利用不到,知道朋友,请指点一下,谢谢了。不过还是配合一个xss窃取cookie),网站问题要么我们少去那些不良网站,剩下就是摆脱那些网站的维护人员了(bs一下12356的程序员。不知道资料泄露了没,一漏全国就差不多了)。
3下载工具什么。有官网去官网吧。或者去人气好的论坛。要么就开虚拟机来吧。这个年头捆马东西多的不行了。还有就是对人家发过来文件或者链接,注意了,liukr大牛已经说明这一点了。当初我还遇到一个链接结尾是txt的网站,结果打开时病毒。免杀马已经不少了。。
所以能不填的东西就不填了。填了也没什么用还有可能被社。
4防钓鱼吧,每年都有不少人被钓鱼了。
比如这样一个思路
构造一个qq好友申诉的邮件。链接是***(这里未网页编码,编码后是5a%6%等)这时候已经跳转到钓鱼页面了。你点开,登入,你就中标了。不要以为就密码中标了。接着我表单就是叫你填写你的资料,***,以前用过号码。父母名字,等。。2次中标。下面就可以涉及更多了。这里就不说了。所以说每次不确定网站,还是去站长之家看ip(各地公司所在地都知道吧,不知道百度),接着看服务器上有几个网站。多了就不是大公司的,(难道百度一个服务器都卖不起吗)。
下面说道泄露后怎么办。上面如果你密码分级设置够好。用密保+邮箱改密码。同一系列相同密码全改了。泄露就只能这样了。
感谢冷爱用心分享。 咋没看到?潴和why参与呢?&
很给力,看得我热血沸腾!!&
我觉得如果公民的素质高了&&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显然是我说了废话&&但是我真的觉得有必要提高黑客素质&&做文明 素质黑客
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减少个人信息的暴露的,下面说说我是如何做的:
1.在需要注册的论坛里我一般都是统一采用相同的账号(当然密码是不同的,如果是人气高、信誉好的网站
会换用另外的用户名),还还有就是要填资料了,如果必须要填的话,就胡乱填一些资料。如果想长期在
论坛里混日子的话,就编一些自己容易记的个人资料(方便以后做事嘛)。
2.再有就是在社会上也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比如接到一些XX公司的***啊什么的,他/她会想办法套取
你的个人信息的(这就牵扯到社工了,举个例子:如果他想知道你叫什么,她不会直接问你,她会说
:“你好先生/***,我叫xx,在哪哪公司上班,请问怎么称呼你呢?”。一般人如果不考虑的话,很容
易说出自己的姓名等资料)
最后说一下,真的泄露了如何减少危害。
如果个人信息泄露了,一般会被欺诈公司欺诈(仅个人推测),这就要小心了。俗话说的好,三思而
后行。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细心分辨真伪,要多询问一些信息,还有就是要和欺诈你的人耗下去,如果她
没有了耐心,那她也就离露馅不远了..&&
最后,永远保持敏感心思是重要的,它能最大化的防止我们泄露信息和欺诈。
我玩了这么久的电脑我也想说一下,就是学会伪装就行了,平时都会泄露某些信息的,因为要求账号审核什么的,只要是你做坏事的时候考虑周全而已,比如要去高某些东西的时候换qq好伪装身份。
比较简要。
Powered by个人信息泄露怎么办
个人信息泄露怎么办
范文一:一、个人信息遭泄露后的风险和危害1、垃圾短信、骚扰***、垃圾邮件源源不断。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你的电子邮箱可以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垃圾邮件,也是以推销为主,而且还是些乱七八糟且没有创意的广告,还可能会经常被陌生人打过来,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装修的,有推销婴儿用品的。2、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有人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复制你的***,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然后银行可能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寄给了***的主人。3、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个人信息,进行违反犯罪活动,你可能不明不白被***传唤或被法院传票通知出庭。4、账户钱款不翼而飞。有些不法分子办一张你的***,然后挂失你的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然后重新补办你的卡,再设置个密码,如果你长时间不使用银行卡,里面的钱款说不定已经不翼而飞了。5、个人名誉无端受毁。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出的任何事都与你有关。别人冒用你的名义所干的一切坏事都归到你的名下了,那怕最后费心周折得个清白,但再怎么说你的个人名誉还是受到了破坏。二、个人信息通过哪些途径被泄露?总结起来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包括以下方面:泄露途径一:快递单、火车票、银行对账单。这些单证上有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随意丢弃容易造成私人信息泄露。泄露途径二:各类网购、虚拟社区、社交网络账户。不论是网络购物还是注册一些论坛、社区、网站,或者在微博、QQ空间发布信息,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个人信息。泄露途径三:商家各种促销活动,办理会员卡等。如商家“调查问卷表”,购物抽奖活动或者申请免费邮寄资料、会员卡活动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泄露途径四:招聘网站泄露个人信息。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这些内容可能会被非法分子以极低价格转手。泄露途径五:报名、复印资料后信息被利用。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经常要登记个人信息。一些打字店、复印店利用便利,将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泄露途径六:***复印件滥用。银行开户、手机入网、甚至办理会员卡、超市兑换积分都要***。三、如何防止信息泄露呢?个人信息泄漏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是发生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在呼吁、推动政府、全社会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应增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多留个心眼。首先是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看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诉别人。比如,上网评论时不要随意留个人信息。有很多小调查,小接力的活动,会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其次是不要随意丢弃个人信息相关的物品。比如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 再次要保管好个人身份信息。***等个人信息保管好。如提供复印件时,一定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此外要关注复印过程,多余复印件要销毁。四、个人信息遭泄露后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律师提醒,在遇到个人信息遭泄露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防范风险的发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收集证据线索。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2、向相关部门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可以介入调查。3、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个人信息泄漏后,不仅可以用这些信息盗用你的账号,甚至还可能骗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所以一旦你的信息泄露,或者联系工具账号丢失,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你的亲朋好友,要他们倍加防范,以免上当受骗。4、委托律师维权。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律师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是在消费过程中泄露,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一、个人信息遭泄露后的风险和危害1、垃圾短信、骚扰***、垃圾邮件源源不断。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你的电子邮箱可以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垃圾邮件,也是以推销为主,而且还是些乱七八糟且没有创意的广告,还可能会经常被陌生人打过来,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装修的,有推销婴儿用品的。2、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有人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复制你的***,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然后银行可能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寄给了***的主人。3、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个人信息,进行违反犯罪活动,你可能不明不白被***传唤或被法院传票通知出庭。4、账户钱款不翼而飞。有些不法分子办一张你的***,然后挂失你的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然后重新补办你的卡,再设置个密码,如果你长时间不使用银行卡,里面的钱款说不定已经不翼而飞了。5、个人名誉无端受毁。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出的任何事都与你有关。别人冒用你的名义所干的一切坏事都归到你的名下了,那怕最后费心周折得个清白,但再怎么说你的个人名誉还是受到了破坏。二、个人信息通过哪些途径被泄露?总结起来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包括以下方面:泄露途径一:快递单、火车票、银行对账单。这些单证上有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随意丢弃容易造成私人信息泄露。泄露途径二:各类网购、虚拟社区、社交网络账户。不论是网络购物还是注册一些论坛、社区、网站,或者在微博、QQ空间发布信息,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个人信息。泄露途径三:商家各种促销活动,办理会员卡等。如商家“调查问卷表”,购物抽奖活动或者申请免费邮寄资料、会员卡活动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泄露途径四:招聘网站泄露个人信息。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这些内容可能会被非法分子以极低价格转手。泄露途径五:报名、复印资料后信息被利用。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经常要登记个人信息。一些打字店、复印店利用便利,将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泄露途径六:***复印件滥用。银行开户、手机入网、甚至办理会员卡、超市兑换积分都要***。三、如何防止信息泄露呢?个人信息泄漏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是发生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在呼吁、推动政府、全社会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应增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多留个心眼。首先是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看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诉别人。比如,上网评论时不要随意留个人信息。有很多小调查,小接力的活动,会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其次是不要随意丢弃个人信息相关的物品。比如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 再次要保管好个人身份信息。***等个人信息保管好。如提供复印件时,一定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此外要关注复印过程,多余复印件要销毁。四、个人信息遭泄露后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律师提醒,在遇到个人信息遭泄露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防范风险的发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收集证据线索。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2、向相关部门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可以介入调查。3、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个人信息泄漏后,不仅可以用这些信息盗用你的账号,甚至还可能骗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所以一旦你的信息泄露,或者联系工具账号丢失,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你的亲朋好友,要他们倍加防范,以免上当受骗。4、委托律师维权。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律师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是在消费过程中泄露,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范文二:个人信息被泄漏随着央视两年3.15晚会连续对垃圾信息的聚集,许多人对垃圾信息泛滥的原因之一的个人信息遭泄露问题越来越受关注。的确,个人信息遭泄露后的危害极大,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垃圾短信源源不断;垃圾邮件铺天盖地。二.骚扰***接二连三:本来只有朋友、同学或亲戚知道的***,会经常被陌生人打过来,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装修的,有推销婴儿用品的。三.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有人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办个你的***,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然后银行可能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寄给了***的主人四.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五.不法公司前来诈骗;帐户钱款不翼而飞六.个人名誉无端受毁个人信息遭泄露后危害非常大,以上所述并非危言耸听。是谁培养了这么一个“肥沃”的土壤?那到底是谁这么神通广大,把我们的信息都透露了出去?首先,就是内鬼的问题、源头出了问题,房地产公司、保险公司、私人会所、电信、航空、银行等等,这些就是各地总结出来的常见的个人信息源头。一些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的便利很容易接触到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而信息由源头泄漏出来,通过中介、交易平台再被调查公司等使用者购买,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就此形成。其次,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差;再次,缺乏有效地法律法规保护个人信息。找到原因,我们就要制止。第一,提高个人保护意识。公民在遇到个人信息泄漏时,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应该听之任之。第二,行业应该建立自律机制。不由行业组织在照顾行业发展特点的同时,制定出行业信息保护规范,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事后承接机制,约束行业滥用信息也是非常关键的工作。第三,政府应加快立法步伐。把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才能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最好保护。通过法律,才能明确组织和个人在处理信息过程中的责任,建立个人信息的监管体制,明确侵害他人隐私的责任和行政处罚制度。第四;加强公众监督,公民可以通过第三方评测机构的测评结果及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检举平台从侧面对网络及企业起到监督作用,保护个人信息涉及到每个公民,应该全民动员,依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过程中,个人、行业、政府只必须做到“三位一体”,才能构建起个人信息保护的坚实防线。“没有隐私,何谈安全;没有安全,又何来幸福感。公民个人信息是不容侵犯的领地。公安机关严惩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得民心,顺民意。但是,也要认识到,杜绝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还需要举全社会之力。”
范文三: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了一种现象,从大学生被骗猝死和自杀,再到大学教授被骗千万,民众的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的问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很多人单纯的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是相关机构和部门监管的问题,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是是否有人想过,自己信息被泄露其实自己也是“帮凶”呢?下面是小编在咨询一位资深的网络安全工程师之后,并自己收集整理的几个小技巧分享给大家。一,旧手机,换新手机时,很多人会将旧手机转卖。尽管你将旧手机恢复到“出厂默认设置”,甚至将其格式化,但通过技术手段,专业人员还是可以把旧手机里的短信、通讯录、软件甚至浏览记录等全部恢复,就连支付账号、信用卡信息也可能被还原。小编提示,换新手机时要尽量“喜新不厌旧“哦。如果确实有出售的必要,也要提前做好清除的工作。二,各类单据,快递单、车票、登机牌、购物小票、办理手机卡的业务单、水电费账单……这些单据都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小编提示,自己的单据不需要的时候一定要撕碎或擦除并且谨慎处理。三,公共WiFi,若在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选择了WiFi自动连接功能,就会自动连接公共场所WiFi。但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小编提示,蹭网有危险,入网需谨慎,尽量将手机设置成不自动连接。这些信息泄露的情况只是被动的,只要加强防范就可以避免。然而还有一些信息往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的“主动”贡献出去的,比如在社交平台的交流中,个人信息往往就暴露在网上,而这个信息是可以被所有人看到的。再比如说,找工作时的个人简历,人们常常在网上找工作,个人信息很容易就被他人查询得到。小编提示,无论在什么场合,一定要注意隐藏自己信息,安全第一嘛。
还有一种情况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就是手机中的APP。如今人们***手机APP的时候往往都不会留意,APP所需要的权限很多,比如访问联系人、通话记录、短息等等。而这些未必是APP必须用到的权限,网络安全工程师提醒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设置或安全软件禁用这些权限,以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会不会有人会想,自己的数据传到APP运营商那里很安全啊,小编是不是在危言耸听小题大做了?实则不然,有些信息不一定是一些采集和应用民众个人信息的部门、单位有意泄露的。网络安全工程师介绍,在《移动互联网金融APP信息安全现状白皮书》中的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金融APP存在大量信息安全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为客户提供移动金融服务的APP都缺少规范的安全监管的标准和流程,许多APP缺乏对其代码和业务逻辑的充分安全性的测试,客户的信息很可能置于风险之中。最直白的例子莫过于去年乌云平台报告的”新赛点“泄漏用户敏感信息的漏洞,通过新赛点泄漏出的内部管理系统无需密码和账号就能看到用户姓名,***号,***,银行卡信息等等。危害等级被评为:高,并已通知官方,然而据网络安全工程师透露,从去年截止到发稿,此漏洞一直未修补。所以小编想提示大家,谨慎的***APP,并且细心控制APP权限,防患于未然也是有必要的哦。另外这位网络安全工程师还透露,每一款软件或者程序都存在着一定的BUG也就是漏洞,这是一个要不停完善的过程,而这些漏洞就给某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所以如果想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信息,在手机上一定要小心哦,毕竟现如今手机早已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最后小编想跟各位说,国家已经出台了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规定,但是只靠部门监管是远远不够的,想保护好自己的隐私要从身边做起哦,细节决定成败嘛。同时也呼吁大家在发现有人贩卖个人信息的时候积极举报,大家共同努力建设出一个和谐稳定美好的社会。
范文四:论坛淘宝严重违规-泄露他人信息泄露他人信息定义:指未经允许发布、传递他人隐私信息,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1、他人隐私信息的定义(与他人隐私信息有关的资料,包含不仅限于以下信息)A、在注册为淘宝网用户或者支付宝用户时,用户自行上传到淘宝网的个人注册信息;B、用户在与其他用户交易中提供的收货地址、联系***、联系人***等个人信息;C、用户的工作单位、学校、家庭住址、家人信息等个人资料2、属于泄露他人信息的情形(含但不仅限于以下情形)A、在评价、评价解释中公布对方的个人信息,如收货人姓名、收货地址,***号码等个人信息;如果是匿名评价,泄露对方的阿里旺旺会员名或者双方阿里旺旺聊天记录等信息。B、在个人微博、博客、店铺商品描述或者店铺首页公告中泄露他人的会员名、真实姓名、收货地址,***号码等。C、通过淘宝社区、论坛或者帮派等淘宝范围发帖公布他人的会员名、真实姓名、收货地址,***号码等个人信息。D、在其他网站、社区、BBS上泄露淘宝会员的会员名、真实姓名、收货地址,***号码等。处罚情况: 违规处理:严重违规扣6分/次。淘宝网收到买家此类投诉后,一经核实后会对存在泄露信息的卖家进行处罚。卖家如通过在评价解释、商品描述或店铺公告,还是淘宝论坛,个人微博等地方,不管以任何一种方式,泄露买家的个人信息,淘宝都将依据泄露他人信息做扣分。1、常见问题:泄露他人信息会怎样处理?若淘宝核实会员确实有泄露他人信息的行为,淘宝对会员所泄露的他人隐私资料的信息进行删除;同时给予泄露人严重违规行为6分/次的处理。2、被投诉泄露他人信息要怎么办?请您先确认自己是否存在泄露他人信息的违规行为,如有,请及时删除泄露的信息,并主动向对方致歉,取得谅解后协商取消投诉。3、有人在淘宝上泄露我的私人信息要怎么办?如果您在淘宝网有发现其他会员未经得您的同意,而泄露您的私人信息,请直接联系淘宝***热反馈具体情况。核实行为属实,严重违规行为6分/次。4、如果被投诉泄露他人信息后,已经主动改正,是否还会被处罚?
因为泄露他人信息的行为本身已经对被泄露方造成了伤害,所以对于泄露他人信息的行为,一旦被泄露方发起投诉,且经淘宝核实泄露信息事实存在,严重违规行为6分/次。
范文五:是谁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真可恼今天17:41分一个来自上海的***通知我领取一个大礼包,我很诧异,这个人对我的信息了如指掌,我之前并没有与这个人有任何联系,他为什么对我的信息了解如此准确,我的***,家庭住址,都如数家珍。他在***里说送给我一个大礼包,让我给他们的产品做一个口碑宣传 。我顿生疑惑,我也没有关注他们的产品,也没有参与过他们的任何活动。我对他们的礼包根本没有兴趣,对他们的产品也一无所知。我就问了他是如何知道我的信息的。听说,我曾在网上进行购物,他们的系统保留我的信息。我对他说,我没有购买过你们的产品,你们的系统怎么会保留我的信息了。他一再强调,我曾参与过网上购物活动,他们的系统就记录了我的信息。我说我是参与网上购物活动,我也说一般商家都会保密顾客的信息,并一再要求他说他是如何获取我的个人信息的。他却说,反正是他们的系统记录我的信息,至于系统是怎样记录到我的信息,他说他不知道。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却撂了***。在如今的社会中,对于个人的信息,都是属于个人隐私。个人信息擅自被人泄露,就会给当事人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基于此,国建也比较重视个人信息的保密工作,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来保护个人信息,惩治那些擅自泄露他人信息的不法分子。擅自泄露他们信息及其非法获取他人信息是违法的行为,是可耻的行径。这样的人应该受到法律和道义上的严惩。
范文六:个人信息被泄露-----谁在***我的信息近年来,随着网上金融交易和网上购物等互联网应用的兴起,个人的重要信息变成了网络中流动的数据,非法收集、利用、公开个人信息的机会之门也由此大开。刚办了银行卡,各种理财短信就接踵而来;刚买了私家车,推销车辆保险的***就铺天盖地;刚买了房,各种装修公司的***如约而至,,,,去年年底,中国互联网遭遇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几千万用户账号和密码被公开,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却令人忧虑。是谁培养了这么一个“肥沃”的土壤?首先,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差。调研发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严重。据调查近60%的人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被盗用等问题,采取投诉、诉讼等维权措施的不足10%;其次,行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泄露个人信息;再次,缺乏有效地法律法规保护个人信息。面对势不可挡的信息化浪潮,该如何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第一,提高个人保护意识。公民在遇到个人信息泄漏时,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应该听之任之。第二,行业应该建立自律机制。不由行业组织在照顾行业发展特点的同时,制定出行业信息保护规范,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事后承接机制,约束行业滥用信息也是非常关键的工作。第三,政府应加快立法步伐。把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才能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最好保护。通过法律,才能明确组织和个人在处理信息过程中的责任,建立个人信息的监管体制,明确侵害他人隐私的责任和行政处罚制度。第四;加强公众监督,公民可以通过第三方评测机构的测评结果及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检举平台从侧面对网络及企业起到监督作用,保护个人信息涉及到每个公民,应该全民动员,依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过程中,个人、行业、政府只必须做到“三位一体”,才能构建起个人信息保护的坚实防线。个人信息被泄露-----谁在***我的信息近年来,随着网上金融交易和网上购物等互联网应用的兴起,个人的重要信息变成了网络中流动的数据,非法收集、利用、公开个人信息的机会之门也由此大开。刚办了银行卡,各种理财短信就接踵而来;刚买了私家车,推销车辆保险的***就铺天盖地;刚买了房,各种装修公司的***如约而至,,,,去年年底,中国互联网遭遇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几千万用户账号和密码被公开,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却令人忧虑。是谁培养了这么一个“肥沃”的土壤?首先,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差。调研发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严重。据调查近60%的人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被盗用等问题,采取投诉、诉讼等维权措施的不足10%;其次,行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泄露个人信息;再次,缺乏有效地法律法规保护个人信息。面对势不可挡的信息化浪潮,该如何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第一,提高个人保护意识。公民在遇到个人信息泄漏时,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应该听之任之。第二,行业应该建立自律机制。不由行业组织在照顾行业发展特点的同时,制定出行业信息保护规范,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事后承接机制,约束行业滥用信息也是非常关键的工作。第三,政府应加快立法步伐。把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才能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最好保护。通过法律,才能明确组织和个人在处理信息过程中的责任,建立个人信息的监管体制,明确侵害他人隐私的责任和行政处罚制度。第四;加强公众监督,公民可以通过第三方评测机构的测评结果及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检举平台从侧面对网络及企业起到监督作用,保护个人信息涉及到每个公民,应该全民动员,依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过程中,个人、行业、政府只必须做到“三位一体”,才能构建起个人信息保护的坚实防线。
范文七:近年来,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权受到侵犯的事件层出不穷。不久前颁布的《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尝试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我们是国家信息中心委托的某某公司,你有一部某某品牌的轿车,我们想请你到公司来作个问卷调查,有200元油卡相赠。”这是记者最近接到的一个***,人名、***、车型、车牌号码一一对上。可以确定,记者的***被倒卖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接到过类似的***。个人信息泄露正日益严重地妨碍着公众的正常生活,不仅让当事人不堪其扰,更可能为刑事犯罪提供土壤。对此,2010年7月底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提出,掌握公众信息的单位,不得将公民信息出售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提供给他人,试图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来防止公民被“信”骚扰。被“裸奔”的***7月22日,四川、浙江两名协警因从公安内网上下载***出售给他人,被浙江省苍南县法院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2年和1年6个月,并各处罚金2万元。从两协警处买得***又出售给他人的刘美霞,也犯同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10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据警方调查,四川省旺苍县人郑飞是旺苍县交警大队嘉川中队的协警,苍南县人苏炳珏是苍南县交警大队灵溪中队协警。这两人利用工作之便,从车管系统盗窃***,然后转手倒卖,从中渔利。从法院查实的案情看,日左右,一个网名叫“光刀刀”的人(真名毛传龙,已另案处理)通过互联网找到了郑飞。毛传龙向郑飞传授了偷窃下载信息的方法,并向郑飞提供了网页数据下载软件和下载演示视频等工具,要求其到公安内网下载车辆***卖给自己。在此后一个月左右时间,郑飞利用自己在嘉川交警中队当协警的便利条件,查询和下载了约100万条车辆***,通过互联网发送给毛传龙。2009年10月以后,全国交通管理信息查询系统升级,郑飞因没有公安数字身份***登录公安系统,便决定自己做中间人,另找人偷窃***。2009年11月底,郑飞通过互联网以“野人”、 “小田”的网名找到在苍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灵溪中队当协警的苏炳珏。此后不到两个月,苏炳珏利用晚上无人值班之际,多次利用窃取的公安数字身份***登录公安内网全国交通管理信息查询系统,查询和下载了55.7758万条车辆***,然后通过互联网全部发给郑飞。自此,仅两名协警,就偷窃了155万名以上车主的信息,卖给了中间商毛传龙和其他客户。155万条信息就这样被“裸奔”了。有知情人说,这些信息可以被不断地、反复地倒卖下去,两三年后,就很难再查清谁是泄露信息的源头了。现代人饱受“信”骚扰苍南县法院判决的这起案件,影响当然不止于法庭。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几乎都受到过信息外泄造成的骚扰。最近,刚在杭州注册了一家分公司的陈胜发现,公司经常接到一些培训公司的***。“连我们公司的全名、注册地点都了解得一清二楚”。陈胜2008年来到杭州工作,同年5月他买下一辆新车,最先打来***提供“热心服务”的是各种保险公司。“大到平安、太平洋车险,小到各种不知名的,特别是每年换车险的时间段***更多。”之后就是各种汽车俱乐部。“有的打***,有的发短信,以各种方式招揽你加入俱乐部。”在杭州买好两套房子之后,陈胜每天接到各种中介公司、装修公司的***和短信,询问的内容包括新房要不要装修,要不要转售,要不要出租,要不要做抵押贷款,“还有房产公司过来询问要不要购买新的房子或是商铺,近到杭州、嘉兴,远到山东威海、青岛,全国各地都有。”陈胜不堪其扰,他几乎可以肯定地判断,自己的信息被出卖了。信息被出卖带来的烦恼恐怕还不止这些。杭州的夏女士是一个全职太太,老公在杭州的***做得不错,家中大小事都由她打点。2009年某日,夏女士接到一个陌生***,对方要求夏女士打款到某账号上,夏女士以为是平日司空见惯的诈骗***,听过就算了。可是过了一星期,对方再次打***过来,居然直呼夏女士的名字,并报了一串地名。夏女士惊呆了,对方说的竟和自己刚搬离的家庭地址完全吻合。“我们平时很注意保护隐私,轻易不会透露自己的家庭地址。”针对这个让她胆战心惊的骚扰***,夏女士最后还是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尽管最后对方没有实际行动,不过我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仍然很不放心。”事实上,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刑事案件就是由于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而作案者往往只花了很少的钱就能买到他们感兴趣的作案对象的详尽信息资料,从***、住宅地址到***信息等应有尽有。另一名周先生的处境则令人哭笑不得。他一向工作很忙,接到“信”骚扰***时,通常会不耐烦地挂断。之后,他发现自己接到的***却越来越多。“反省”之后,他怀疑是由于自己态度不好,对方可能觉得做他生意的可能性不大,于是将他的信息再转手卖掉,导致知道他信息的公司越来越多。谁动了我的信息许多人收到这种针对性极强的信息时都感到十分纳闷:我的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知情人士介绍,信息社会催生了一批“吃信息饭”的人,他们收集大量个人信息,或出售牟利,或用于个人目的。一般而言,个人信息泄露主要通过4种途径:首先,请朋友帮忙收集。一些商家或个人充分利用自己的朋友网络,请他们帮忙提供单位同事或周围其他人的个人信息。其次是自行套取。他们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注册、会员登记等方式收集用户姓名、职业、年龄、住址、***号码等信息。近年来在一些大中城市兴起的商业信函公司,就是通过收集、***用户“名址库”来营利的。三是一些商家对个人信息管理不善或恶意泄露。消费者在就医、求职、买车、买房、买保险,办理各种会员卡、优惠卡或银行卡时,往往会填写真实详尽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资料可能由于随手乱扔、保存不善或倒卖牟利而被泄露出去。四是网络登录申请邮箱、注册进入聊天室或游戏厅时填写的个人信息也有可能被泄露。目前,泄露个人信息的“零成本”和“高收益”已经使个人信息或其他隐私的贩卖成了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在公民个人信息的偷盗、倒卖链条上,获利最丰厚的往往不是源头,而是中间商。如旺苍县协警郑飞,以每条信息0.05元的价格将信息卖给毛传龙。毛传龙获得这批信息后,一转手又以0.15元的价格将部分信息转售给陈天水(另案处理),得款6.5万元。尝到甜头的郑飞自己也做起了中间商。苍南协警苏炳珏以0.2元的价格卖给郑飞一批***,共获得3.57万元。然后,郑飞将自己从苏炳珏处购得的一部分车辆信息和自己下载的车辆信息出售给毛传龙,共得款9.79万元。减去给苏炳珏的部分报酬,还获利6万多元。2009年12月初,郑飞又通过QQ认识了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的刘美霞,而后以0.6元、0.7元的价格多次向刘美霞出售***。从日到日,共交易150.3192万条***,刘美霞共支付给郑飞信息费15.42万元。一转手,刘美霞又通过出售这批车辆***共得款42.99万元。减去给郑飞的信息费15.42万元,获利27万多元。立法,堵住源头个人信息可以循环利用,且可以不断复制,在出售的过程中价格不断提升,对于偷窃者来说,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对受害者来说,其危害很难随着结案而终止。也因此,法律界人士建言,对于这类黑色产业,必须从源头上给予制止。从根本上说,全面系统的个人信息,只有一些重点机构才能拥有。比如最受欢迎的房产业主和***,前者只有房产管理部门才掌握,后者只有车管系统才掌握。因此,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基本上都可以从上述机构找到源头。可惜的是,此前的种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案中,很少看到机构因保护不力被追究的情形。在苍南这起案件中,被追究的只是两名协警。虽然他们是直接的犯罪分子,但相关机构管理的失职,是否该受到追究?有律师提出,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存在不足,部分规定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违反规定时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规定不够明确,直接导致了社会生活中个人信息流失严重。要防止此类案件的发生和阻止各种推销***一再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单靠媒体呼吁显然不太现实,最终还是得靠法律修订和完善来实现。“信息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但是,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也存在不少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立法,进一步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我省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谢力群表示。7月30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条例规定,金融、保险、电信、供水、供电、供气、医院、物业、房产中介等掌握公众信息的单位,不得将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出售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提供给他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获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如有违反,将被追究民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相关链接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状况美国:美国国会早在1974年就通过了《隐私权法》,这是美国保障公民个人信息的最重要的基本法律。之后,又有《财务隐私权法》、《联邦电子通讯隐私权法》等不断补充进来。除此之外,美国各州还制定了一些保护本州公民隐私的细化法律。日生效的马里兰州《个人信息保护法》就作出明确规定,那些持有消费者或客户信息的商业机构或非营利机构,必须维持“适当水平的安全措施”,以防信息泄露。所谓“适当水平”,是指视机构规模和信息类型而应该具备的不同级别的安全措施。例如,大型公司储存大量消费者金融信息,就必须设置最高级别的安全系统。德国:早在1970年,德国黑森州就颁布了德国首部地方性《数据保护法》,从而也在全球开辟了一个新的立法领域。1977年和1981年,适用于德国联邦政府层面的《联邦数据保护法》和所有州政府层面的《州数据保护法》先后出台。1983年,立法机关又全面修订了当时的《数据保护法》,提出了“信息自决权”概念,即个人原则上有权自主决定个人信息的透露和使用。进入新世纪后,德国立法机关为适应时代变化,又相继于2001年和2006年根据欧盟的新规定再次修订了《联邦数据保护法》。英国:198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数据保护法》,并于1998年对该法进行修订。此后,英国陆续通过了《调查权法案》、《通信管理条例》和《通信数据保护指导原则》等一系列旨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此外,英国贸工部和计算机协会还制订了专门的信息安全认证计划,得到了全球主要软件商的承认。日本:作为日本保护个人信息的根本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05年4月生效。这部法律将保有5000份以上个人信息以备业务所需的企业或团体称为个人信息处理单位,规定这些单位必须通过正当手段获取个人信息;而且,在获取个人信息时要告知当事人收集信息的目的。个人信息处理单位有义务采取必要且适当的措施,防止掌握的个人信息泄露、流失或毁损。一旦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事故,个人信息处理单位必须采取适当的对策,否则将承担刑事责任。
范文八:今年3月份,杭州市下沙经济开发区的一家快递公司的负责人发现,有人在网上公开***他们公司快递单上的信息,而且销售量还很大。案人李先生:因为这个面单信息我们是不允许,连收垃圾都不好卖的,卖废纸都不好收的应该全部是烧毁销毁的。再后来我们公司想了以后,应该是人家盗取的,因为数量也有一万多张,所以我们就报案。接到报案后,杭州警方立即展开了调查,调查过程中办案民警发现,确实在一些公开的网络论坛和QQ群中,有人在大量兜售快递面单信息,这些信息以图片格式存在,面单上除了有快递编码之外,还详细地记录着收货和发货双方的姓名、手机号码、联系地址等个人信息。在进一步了解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信息记录虽然十分详细,但是在网上销售的价格却非常便宜,一条记录有收货人姓名、手机号码、收货地址的所谓“有效数据”信息,卖家只要5毛钱。而如果有人愿意以“打包批发”的方式集中购买,一个包含上万条个人信息的数据包要价也不过几百元钱。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警方发现集中销售这些个人隐私信息的卖家网名叫“家有头猪”,经他手销售的个人信息不仅数量很多,而且更新也很快。经过调查,办案民警最终确认,这个网名叫“家有头猪”的嫌疑人姓莫,落脚点在海口市,于是警方立即赶往海口对这名嫌疑人进行抓捕。当办案民警找到这名嫌疑人时,他正在处理前一天刚拿到的快递信息,准备打包出售。在嫌疑人的电脑里,办案民警发现了大量已经打包好的个人信息,经过分析确认这些信息数据竟然多达1400多万条。杭州市下沙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民警徐亦斌:1400多万条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生活中正常都在使用的联系***还有住址,那么可以通过这个信息直接找到你,甚至有一些信息更详细一点的,直接说出你的***号码、你的工作单位、你的学历,家庭情况,小孩子这些它都能说的出来。犯罪嫌疑人告诉记者,由于他销售的个人信息准确度高,而且价格又很便宜,所以在网上销路一直很好。嫌疑人莫某:很多一买都是买上万条的,买上万条,他们做生意,就是比如很多那种都是搞什么电池,生产那种充电宝。比如你买了一个手机,那你是不是想要一个充电宝,他会打***来推销他的产品,就是这样子的。另外,这名这名嫌疑人还告诉我们,他手头的个人信息之所以卖得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信息都是新鲜信息。嫌疑人莫某:新鲜嘛,比如隔了一个月,隔了一年,一年以后不知道您用不用这个***了,现在买的这个,肯定是您在用这个***嘛,对不对,然后他们出去就会说这个比较完整,比较新。那么,莫某到底是怎么获得这些新鲜的快递信息的呢?在审讯过程中嫌疑人交代,他的快递信息都是从一个网名叫“踏实做人”的人那里买来的。这个人手上的快递信息几乎每天都会更新,而且要价也相当便宜,1400万条个人信息总共才要了他1000多块钱。民警:你找踏实做人这个人买来的对吗嫌疑人:对。民警:总共是花了多少钱买来的。嫌疑人:1000多块钱。办案民警随即对这个网名叫“踏实做人”的嫌疑人展开的调查,然而让办案民警没想到的是,这个“踏实做人”竟然还是个在校学生。民警找到他的时候,他也感到很意外,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民警:我给你打个比方人家诈骗讲小王小孙嫌疑人:我已经跟他们说了让他们不要那个(犯罪)民警:我知道后面的事情也控制不了他再去卖懂不懂嫌疑人告诉记者,他卖的个人信息之所以非常便宜,是因为他获得这些快递信息非常容易,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成本。杭州市下沙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民警徐亦斌:本身他是想做网络安全测试,想为自己今后找工作寻找一些便利,那么在这些测试过程中,他发现了物流公司或者是其他公司的一些安全漏洞。办案民警在嫌疑人的电脑里发现,这里储存的快递公司信息不止一家,这名嫌疑人告诉我们,有的网站的数据库存在一些比较低级的漏洞,比如弱口令漏洞、上传漏洞等等,而这些漏洞就是他获取大量个人隐私信息的秘密通道。嫌疑人(取保候审):快递公司有个弱口令,弱口令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密码,然后到那边之后可以进去它的后台,有些漏洞它很简单,但是没注意。嫌疑人告诉记者,成功通过漏洞进入网站后台后,还需要上传一个后门文件,才能获取到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嫌疑人(取保候审):后门(工具),后门可以控制整个网站。记者:那你通过这个后门(工具)把数据库就能拖出来了是吗?嫌疑人(取保候审):对。就能拖出来。如果清楚这个漏洞,什么都清楚的时候,20秒之内就可以搞定,如果不知道的话,你可能20天都搞不定。办案民警告诉记者,为了能够持续利用这个后门拖取数据库里的信息,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取更新数据,嫌疑人在成功植入后门文件后,还想方设法将这个文件隐藏起来,不仔细检查,会很难发现。杭州市下沙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民警徐亦斌:他会做一个伪装,就是说他把上传进去的那个文件,修改文件创建时间,以及它的文件名修改的会和你系统里自带的那些文件名比较相似,也就是说你正常情况下是无法察觉的为了直观的展示这个过程,记者请来了网络安全专家搭建了一个虚拟的购物网站,在这个网站的数据库中储存着大量注册用户的信息,其中包含用户名、密码、邮箱、账户金额、地址等。网络安全专家唐威:通常很多我们发现不注意安全的这种管理员的话,他甚至是使用比如说345678这种非常简单的密码,当做后台的密码。我们输入用户名,密码123456,点击登录,OK 现在已经登录成功了,这就说明这个网站是存在弱密码这么一个漏洞的
  网络安全专家告诉记者,利用管理员的身份进入后台,并不等于实现了对整个网站的控制,通常网站后台只是一个内容发布平台,要想获得数据库访问权限,就需要上传一个后门工具文件。网络安全专家唐威: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黑客常用的一个后门程序,我们给它起名叫backdoor,然后我们将这个后门文件选中,并且上传。好,现在这块已经显示,我们已经成功的将我这个后门文件传到了网站的服务器上。现在我们已经进到这个网站数据库的后台了,然后我们看一下我们刚才上传的这个文件,这个backdoor实际上就是我们刚才上传的这个后门工具,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它已经在网站的服务器中了。网络安全专家告诉记者,成功上传了这个文件,就相当于掌握了一把开启网站服务器后门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就能获得超级权限,控制整个服务器。然后只要找到通往数据库的路径,就可以进入数据库导出自己需要的客户信息了。网络安全专家唐威:我已经进入到数据库访问的后台这里边就存放着网站所有的数据库(信息),对于黑客来说价值最高的用户信息的数据。就是在这儿,我们可以看到有member(用户),在这个表单里边实际上就存放了所有这个网站注册用户的信息,包括了有用户名,也就是用户ID 密码以及用户的性别,然后他账户里的金额、包括用户的邮箱等等这些信息专家告诉记者,黑客通过漏洞登陆网站后台,上传后门工具,继而控制整个网站服务器,这个操作过程并不复杂,难的是如何在前期测试出网站存在什么样的漏洞,继而为己所用。然而在调查过程中,专家告诉记者,像弱口令、上传漏洞这样的漏洞其实很初级,但是也并不少见,甚至有些大型网站的后台登陆密码就是一个弱口令,而这样低级的漏洞一旦被黑客利用,网站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嫌疑人(取保候审):一个大型的网站,大部分漏洞都补的比较全,但是有一些漏洞,也很奇葩,比如说有一些地方,密码是123456,这就没办法。专家告诉记者,这些漏洞在实际操作中只要稍加注意其实是很容易就能避免的。网络安全专家唐威:弱口令漏洞的话,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网站的密码设置得复杂一点,并且要养成一个定期更改的一个机制就可以了。上传漏洞也是这样,我们把这个上传的这种接口给它封住,或者首先我要经过多层次身份验证以后,才可以实现这个操作就可以了。我们再来简单梳理一下杭州警方破获的这起案件,郭某利用一些快递公司数据库的漏洞,几乎零成本地获取大量个人隐私信息,并以低价卖给了中间人莫某,莫某将这些信息分类处理后,以每条5毛钱甚至更低的价格在网上兜售,而一些广告商、销售商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在网上买来这些个人信息,用来推送广告甚至窃取用户银行卡或者网络支付工具中的钱财。专家说,其实这些犯罪嫌疑人窃取个人隐私信息的手段并不高明,但是我们的个人信息被窃取贩卖的问题却一直禁而不止、难以解决,这又是为什么呢?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非法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近年来一直呈高发态势,今年4月,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法院就审结了一起非法***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1名交警和7名保险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因非法获取和***100多万条车辆保险信息被判刑。而就在不久前,深圳市南山区法院也审理了一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4人因非法侵入顺丰公司网站服务器,批量下载大客户结算快递运单数据被判刑。法律专家告诉记者,在2009年通过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七中,将非法***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列为刑事犯罪的新类型,并制定了相应的定罪量刑标准,因此最近几年因非法***和非法获取公民信息而受到刑事处罚的案例不断增加。但是专家同时也指出,与目前个人信息安全非法***的严重程度相比,现在大多数地区对此类案件还没有明确的立案标准,执法和处罚的力度显然还远远不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孩子上学然后学校里我估计可能是学校里把信息给(泄露)了,他知道我是谁的家长,然后我的孩子上几年级这一年每天都能收到好多这种(垃圾短信),到派出所里去报案的时候,派出所的人他不知道有这样的法律规定,他认为刑法第253条在实际适用当中,只有大规模的这种***侵权行为的时候,你发现你抓住现行了,或者是有媒体曝光了,后者真正有什么情况下才可能(受理)。另外,专家还强调,非法获取和***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之所以屡治不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背后隐藏着的完整的利益链条,很多商家和不法分子在非法获取到他人隐私信息之后,有不当得利的空间,而这些行为的违法成本又相对较小,个人信息被滥用的情况相当严重,因此如何加强对滥用个人信息的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垃圾短信骚扰***接了很多,我们国家恰恰在这一块上没有相应的规定,美国的骚扰***就是你打商业推销***的话,这个法律规定是禁止打的,你要打我要接到你的***的话,要求你承担法律规定有一个民事赔偿数额,比方说是100美元还是120美元重点规制滥用环节打击滥用那么这一块如果要遏制了前边(***)就没有了动力。生了孩子,卖奶粉的短信就来了;买了房子,装修的短信就没完没了;买了新车,保险公司的短信就铺天盖地。面对这样的现象您是不是虽然感到无奈,却又觉得习以为常了呢?其实在这些垃圾短信的背后,是我们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问题,给我们留下的是更严重的财产甚至是人身安全方面的巨大隐患和威胁。专家认为,我们在呼吁加强执法、加强处罚的同时,还应该细化和强化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各种渠道的监督和管理方式;另外,消费者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时候,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必要的时候应该向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反映相关情况。对于经营个人信息的黑色隐秘链条,必须把它当成一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人去打,毕竟这是和我们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的大问题。
范文九:当前,公民信息泄露已成社会公害,除了被不正当地用于商业活动外,也为诈骗、绑架勒索、暴力讨债等多种犯罪开了方便之门,给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个人信息泄露,让我们在感受到赤裸裸毫无隐私可言的同时,也正日益严重地妨碍着大家的正常生活。不仅让当事人不堪其扰,更可能为刑事犯罪提供土壤。当犯罪分子掌握了我们的准确信息之后,我们也就处在防无可防的被动地位。一、个人信息遭泄露后的危害极大,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垃圾短信源源不断: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无怪乎央视连续两个在3.15晚会上将垃圾短信进行曝光。最新听说的是,利用***,可以基站作为发送中心,向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用户发送短信,这一发短信系统每十分钟可以发送1.5万条。2.骚扰***接二连三:本来只有朋友、同学或亲戚知道的***,会经常被陌生人打过来,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装修的,有推销婴儿用品的。你不找他们,他们就自动找上门。你可能还在纳闷他们怎么知道你的***之时,孰不知你的信息早被卖过多少回了。3.垃圾邮件铺天盖地: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你的电子邮箱可以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垃圾邮件,也是以推销为主,而且还是些乱七八糟且没有创意的广告。所以许多用户每天打开邮箱的第一件事就是删除垃圾邮件,多羡慕国外对垃圾邮件的重判,一封就罚一百多美元。4.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有人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办个你的***,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然后银行可能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寄给了***的主人,你说可恶不可恶,别人冒你的名花的钱,还要你来还上。5.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个人信息办个什么身份,干些坏事,如果犯了什么案或发生什么事故,公安机关或交通管理部门可能会依据身份信息找到你的头上,你可能还觉得这是哪跟哪啊?可是,这些案件事故的烦心事就来了,就算查清楚也会把你搞得精疲力竭。6.不法公司前来诈骗:最可恶的是不法公司到你的门头上来诈骗你。因为他们知道了你的个人信息,编出来些耸人听闻的消息,甚至对你的哪个朋友、同学或亲戚知根知底,还能报出姓名与单位,在你心神不宁之时,可以做出错误判断,在慌乱中上了骗子的当。7.冒充公安要求转帐:这就是胆大妄为的不法分子,敢于冒充公安局的名义,报出你的个人信息,然后说最近经常发生诈骗案件,提醒你某个帐户不安全,要你转帐,还告诉你一个公安的咨询***,你一打那个***还会得到确认,然后你信以为真,转帐了。虽然上当人不多,但时有耳闻。8.坑蒙拐骗乘虚而入:因为知道了你的个人信息,那些躲在暗处的人会费心心机地想法子坑你、蒙你、拐你、骗你。有道是“明***易躲,暗箭难防”,稍不留神,可能就会落入坏人的圈套。因为,他们可能会冒充你的朋友、你的亲戚或你的同学,甚至以假乱真,有时的确得非常小心。9.帐户钱款不翼而飞:有些人不敢在网上消费的最大障碍就是怕信息被泄露;还有些不法分子办一张的你的***,然后挂失你的银行帐户或信用卡帐户,然后重新补办你的卡,再设置个密码,如果你长时间不用卡,里面的钱款说不定已经不翼而飞了。10.个人名誉无端受毁: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出的任何事都牵连上你了。本来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别人冒用你的名义所干的一切坏事都归到你的名下了,那怕最后费心周折得个清白,但再怎么说你的个人名誉还是受到了破坏,至少不会提高你的声誉。个人信息遭泄露后危害非常大,以上所述并非危言耸听。网络公司、电信运营商、SP、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医疗机构等是最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的单位。对于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应该人人喊打,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可以由政府要求在这些单位中建立“一把手负责制”问责制度,当然主要要看公安等主管部门是否有作为了。对于老百姓,看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诉别人,随时小心是必要的 .二、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无意识的泄漏了自己的信息。第二种就是被别人故意泄漏和出卖。第一种,就是自己无意的泄漏了自己的信息。比如在一些售房和租房的网站上登记下了自己的信息,写下自己的买房租房的需求,留下了***号码,这些网上的信息会一直保留,一些中介公司还有售房公司会根据客户在网上留下的信息,给客户打***。第二种就是个人信息被人为的故意的泄漏,甚至被人当作谋利的资源出售。非法分子利用职务之便出卖公民信息用来推销保险、卖房、卖***等等以获取利益。三、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措施:一靠制度预防,二靠法律威慑,三靠道德约束。首先,尽快出台统一适用的公民信息安全保护的基本法,确立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基本框架,明确立法保护范围、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范围、个人信息使用者的义务等内容。据了解,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在欧盟和加拿大,还设有数据保护监督专员和隐私专员办公室,专门负责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其次,建立比较完善的公民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如,提高公民信息采集的准入“门槛”,设立专门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改革和完善相关办事程序和制度,对使用公民信息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事先履行核准或登记备案程序,并对其使用情况严密监管。调查显示,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部门和企业是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重灾区”。问题表现在少数工作人员身上,但“根子”在于这些机构放松了公民个人信息的管理,任由“内鬼”横行。而在法国,使用公民个人信息一般是要经公民本人同意,并签署承诺书。在香港,违法发送促销电邮,最高罚款50万;在美国,法律保护严而细,不但警示标志处处可见,盗用他人身份信息还有可能被判处30年监禁。第三,加强问责和处罚力度,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和防范制度。在我国,泄露、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是违法行为。对于以窃取、购买等方式非法获取和滥用公民信息的行为,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并确立相应的民事赔偿机制。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工商、金融等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部门和机构,是大多数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所以,对国家公职人员涉嫌非法披露或出卖个人信息的,必须从严惩处。惟此,才能保护国家机构的公信力。应该说,从制度上、法律上封堵个人信息泄露的漏洞很重要。但是,加强自我防范也必不可少。我们许多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不经意时候就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了,尤其现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用到网络,掌握点网络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自我防范的能力是必须的。
范文十:背景:传播学是19 世纪3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其中信息科学对传播学有着巨大的贡献。1948年,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了由五种要素构成的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即五w模式或拉斯韦尔模式.拉斯韦尔模式的提出在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后来英国传播学家麦奎尔等将这个模式总结拉斯韦尔模式。个人信息泄露属于信息传播的范畴,应该符合传播学的一般性规律.利用传播学理论研究个人信息泄露与传播改变了以往较多地只从法学角度进行。个人信息研究的现状在引入和改进拉斯韦尔模式,并补充了传播效果对传播者的反馈渠道后,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与传播的各个要素和整个过程可以用图 2清晰地表示出来。
图片2解释:内鬼:是指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里,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将获取的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的工作人员。黑客: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网络破坏或入侵他人电脑或系统并盗取敏感信息的人。 传播者是指从内鬼、黑客或其他传播者中买入个人信息,然后再卖给其他传播者或受传者,并从中非法牟利的“中间人”。个人信息的网络交换平台:主要有两种形式: 论坛和即时聊天群。瑞星2012年中国信息安全综合报告"指出,内鬼和黑客是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地下产业链的数据源头。受传者:是利用获取的个人信息,直接实施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并最终获得经济利益的个人或组织。过程:传播者受经济利益驱使和市场需求推动,从内鬼或黑客购买个人信息,然后通过即时聊天群)网络论坛和报纸广告发布供求信息,个人信息经过层层倒卖和一系列的复制、整理、挖掘、整合之后,最后到达受传者。受传者利用获取的个人信息直接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通过损害个人信息被泄露者的权益进行牟利。个人信息传播的三大环节:一:个人信息的来源:内鬼和黑客瑞星《2012年中国信息安全综合报告》指出,内鬼和黑客是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地下产业链的数据源头。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机构依据各自的工作职能大量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目前,我国有80%的信息资源集中在公安、社会保障、卫生、教育、银行、税务、工商、电信、住建等各级各类部门中。内鬼泄密:这些行政部门中部门的工作人员( 尤其是信息管理人员) 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这些部门虽然也有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但如果不能对存储和使用个人信 息的计算机系统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财力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维护,存在技术漏洞和监管漏洞,尤其是针对内部工作人员的权限设置和监督审计机制,再加上工作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最终将使各种安全机制形同虚设。例如: 允许低级别的工作人员随意访问重要的个人信息,工作人员访问个人信息的数量不受监控。最后大量私密的个人信息就被“内鬼”,特别是临时工、“***人员”“劳务外派人员”或“软件开发的外包人员’轻而易举地出卖。内鬼与个人信息传播者勾结,建立了个人信息输送渠道,大肆出售个人信息进行牟利。严查内鬼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行动的首要目标。公安部于 2012 年至 2013 年,三次部署集中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专案行动。在挖出的信息源头中,涉及电信、工商、银行、司法、公安、民政等多个领域,既有***,也有公司职员,既有正式干部,也有临时雇用人员。公安机关还发现,犯罪分子倒卖的个人信息来源正从传统的工商、银行、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部门蔓延到房产、物业、保险、邮政、快递等各行各业,涉及的信息内容从个人征信报告、信用卡消费记录、出入境记录、航班记录、护照信息、车辆信息、宾馆开房记录、个人房产登记情况、婚姻情况延伸至通信资料、通话记录、***信息等。 “城堡总是从内部攻破的",所以内鬼在泄露个人信息方面的危害比黑客更大。二、个人信息的传播方式:个人信息的网络交换平台、传播者。个人信息传播者在个人信息的泄露与传播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传播者可以是个人、组织甚至是合法注册的公司。第一,个人信息的网络交换平台:一些个人信息传播者会在互联网上创建个人信息的网络交换平台,如论坛或即时聊天群,吸引内鬼、黑客个人信息受传者和其他传播者加入,实现个人信息的供应和需求信息的交流。创建论坛形式的交换平台需要注册域名、申请虚拟主机空间或搭建服务器。上传论坛程序、推广论坛。创建即时聊天群形式的交换平台非常简单,通常不需要实名认证。推广聊天群的做法是在各种网络论坛或社交群上发布***个人信息的聊天群号的广告。与论坛形式相比,聊天群形式的交换平台费用少,申请和使用都很方便,且不需要进行技术维护。缺点是: 聊天群属于即时通讯方式,交流的信息难以保留,一旦被查封,聊天群就被解散。第二:传播者***个人信息。传播者***个人信息有两种方式。传统方式是利用短信、***联系内鬼 直接购买所需的个人信息。而网络方式以其便捷性和虚拟性已经成为***个人信息的首选方式。利用个人信息的网络交换平台,传播者、内鬼、黑客或受传者采用网络虚拟身份进行个人信息的***。传播者不断从信息源头买入新的信息,在掌握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后,卖给受传者或倒卖给其他传播者,从中牟利。传播者之间有时还会进行个人信息数据的交换。个人信息采用计算机存储,以银行转账的方式进行结算。即使海量的个人信息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交易。第三,传播者牟利情况分析:***个人信息可以称为一本万利的生意。内鬼或黑客获取个人信息几乎没有成本。个人信息经过多次倒卖,逐层获利,最终以高价到达受传者手中。个人信息因种类齐全程度、用途不同,出售的价格也不相等,从一条几角到一条几百元不等。如: 高考考生信息一条 0.1 元; 快递单信息一条 1.5元到 2 元; 户籍信息一条50元; 通话记录一个月600元,半年 3500元; 银行信息一个人500元; 车辆信息一条50元; 航班信息一条 30 元,航班监控一个月 300 元; ***一次 350元。数据源自:扎牢公民个人信息管理的“篱笆墙” 深圳特区报。号。(三 个人信息泄露的结果:五个受传者是个人信息的最终消费者,直接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并从中牟利。受传者可以是个人讨债公司、调查公司甚至是合法的商业组织,其违法犯罪行为可以分为五类:第一,利用个人信息进行推销活动。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已被广泛认知。受利益驱动,受传者通过群发短信或***营销等方式挖掘潜在客户资源。例如: 保险公司与银行存在密切的关联关系。银行通过分析自己的客户群体,有选择地将某些优质客户信息交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在没有征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联系客户向其推销保险产品。2010 年北京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受理的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中,有 63%的案件将获取的个人信息用于业务推销。大量垃圾短信和骚扰***除了推销各类保险、基金、房产、汽车、药品外,甚至推销假***、兜售假名牌、提供***服务等,对公民的个人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第二,利用个人信息进行各种私人调查活动。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大量民间纠纷没有得到快速、合理的解决,促使部分权利受侵害者转向私立救济,因此刺激了非法调查行业的发展、调查活动包括婚姻调查、财产继承、债务纠纷、个人信用调查、个人背景调查等。私人调查公司在获得受害人的各种个人信息如工作信息、车辆信息、犯罪记录、房产信息后,利用侦察器材,进行秘密跟踪了解受害人的行踪和住处。讨债公司( 又称合法清欠) ,利用受害人的详细个人信息,找到受害人或其家人,采用各种手段进行骚扰和威胁,代他人讨要债务。这些行为都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第三,利用个人信息实施非法商业竞争。在公安部 2012年以来的 3次专案行动打掉的 900 多个非法调查公司中,约三分之一曾被企业雇佣实施恶意商业竞争。这些公司以信息咨询、商务咨询为掩护,非法获取企业客户资料、银行账目往来明细、银行信用报告、企业高管或客户的通讯记录等,帮助进行收买客户,打压对手,进行不正当的商业竞争。
第四,利用个人信息实施刑事犯罪。个人信息的泄露为刑事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司法实践表明,许多侵犯人权的行为以及诈骗犯罪都与个人信息的泄露有关。越来越多的电信诈骗是在获取受害人的详细个人信息后,量身定制了诈骗过程。例如: 犯罪分子获取学生的个人信息后,向学生家长打***谎称其子女突遭车祸或急诊,要求紧急汇款进行医治。犯罪分子获取新上牌私家车主的个人信息后,向其打***谎称汽车退税进行诈骗。犯罪分子通过获取特定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后,进行打击报复举报人,敲诈勒索,甚至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犯罪分子大量购买带有银行卡账号的个人信息,在经过筛选后,再购买这些人的银行客户资料和个人征信报告等详细个人信息,最后利用受害人及其子女的出生日期、***号码、***号、车牌号码等信息猜测受害人的银行卡密码,据交代成功率高达20%。第五,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身份盗窃。身份盗窃是一种古老的犯罪行为。身份盗窃是非法使用 不属于自己的身份信息实施身份假冒的行为。身份盗窃行为往往是其他犯罪的预备行为,不仅侵犯个人利益而且危及社会利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更加容易,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使身份盗窃的危害更加严重。我国也是身份盗窃犯罪频发的国家,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我国法律没有身份盗窃的罪名, 身份盗窃如没有发生后续的犯罪行为,法律将无法惩处。目前身份盗窃的犯罪动机不仅有非法获利,如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冒用他人***办理信用卡***等,还有冒用他人身份入学、就业、逃避法律制裁等多元动机,有些政府官员还拥有不同名字的多个身份,以逃避 政府对其财产情况的监督,在必要时通过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潜逃出国。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