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现在为什么又把音乐换成天龙八部所向披靡靡了???

大风歌简介_什么是大风歌_大风歌指什么_大风歌拼音、示例、用法、来源
&&&& 大风歌
大风歌拼音:dà fēng gē 目录历史诗歌  大风歌①  西汉·刘邦  dà fēng qǐ xī yún fēi yáng  大 风起 兮云 飞 扬,  wēi jiā hai nèi xī gūi gù xiāng   威②加 海 内③兮 ④归 故 乡,
大风歌(2张)  ān dé měng shì xī shǒu sì fāng  安 得⑤ 猛 士 兮 守 四 方。    ①刘邦平英布(英布—公元前196年),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还,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唱了这首歌。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  ②威:威力;威武。加:凌驾。  ③“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④ “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在的“啊”。  ⑤安得:怎样得到。  大风刮起来了,  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  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   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刘邦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军队的协同作战。这些军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军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军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在此过程中, 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下句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是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终于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底屋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的吧!   姑且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换言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看机运。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后人纪其盛,日歌风台,后汉蔡邕以大篆书歌勒石,至今二千年。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字季(一说原名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汉族。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称“沛公”;公元前206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巴蜀(因此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位,共8年。庙号为太祖,谥号高皇帝,因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其为汉高祖,后世多沿用此。  汉高祖十二年末平定了英布后,路过家乡沛县,置酒召父老宴,酒酣,刘邦击筑《大风歌》(即《三侯之章》)使当地儿童歌唱。他在快乐当中,想起过去自己怎样战胜了项羽,又想到以后要治理好国家,哪儿去找勇士帮他守卫呢?想到这里,十分感慨,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高祖驾崩之后,令沛邑按四季在他的宗庙里歌唱舞蹈。经过惠帝、景帝、武帝三朝,都没有增加什么,只是在乐府里经常练习旧乐章而已。同名电视  中文名:大风歌  别 名:大汉盛世  英文名:WIND SONG  日文名:刘邦の大风歌 ー汉建国记ー  集 数:44集  导 演:黄健中  编 剧:李硕儒、张伟佳  总顾问:李准、王朝柱、仲呈祥、郭运德、杜逵  总制片:张海波大风歌电视剧照(20张)  总监制:李硕儒、何刚、白晨、陈炎炎  总策划:葛笑政、杨金山、周鹏、张会友  制片人:白晨、周鹏  出品人:付英天、张海波、李永胜、呼广荣、宁才  出品方:海润荣天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海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影制片厂  吕良伟 饰 刘 邦   王 姬 饰 吕 后  张光北 饰 韩 信  刘 牧 饰 刘 恒   陈 炜 饰 薄太后   李庆祥 饰 周 勃  雷镇语 饰 薄 昭  王 涛 饰 贾 谊  朱德承 饰 樊 哙  王 辉 饰 陈 平  李永贵 饰 陆 贾  张 迪 饰 刘 盈   罗忆楠 饰 窦皇后  艾丽森 饰 陶夫人  夏 露 饰 张 嫣  周 帅 饰 刘 章  杨丰宇 饰 刘 戊  毛俊杰 饰 鲁 元   张 翰 饰 张释之  朱晓春 饰 灌 婴  张 彤 饰 审食其  林达信 饰 萧 何  赵冬柏 饰 宋 昌  贾 伟 饰 张 武  刘雨鑫 饰 戚夫人  涂 们 饰 冒 顿  两千一百八十年前,西汉王朝的孝文帝刘恒崇尚勤政节俭、以仁德治天下。在他执政的二十三年中,对内,废除自商周以来施行的黥字、剁脚等残酷肉刑,废关传,鼓励农耕,发展人口,是历代封建王朝中第一个在全国全免田租的皇帝;对外,一面坚持与匈奴和亲,一面屯垦戍边、强边固土,他与继承他帝业的儿子刘启统治的时期,被后人称为文景之治或文景盛世。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刘彻走向鼎盛强大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四十四集电视连续剧《大风歌》即以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定都长安为背景,展示了从西汉建业至汉文帝去世近半个世纪的史剧。刘邦称帝后,北部强大的匈奴不断袭扰,据守岭南的赵佗从拥兵自重到建立了南越国。然而最令刘邦疑惧的是雄踞西汉半壁江山的韩信为首的八个异姓王。于是,他上台伊始,先派陆贾去南越安抚赵佗;继尔御驾亲征、北伐匈奴,未料,北战失利,被冒顿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用计脱险后,不得不以羁縻之策与匈奴缔结“兄弟之国”。边境初告平稳,他又挥戈向内,剑锋直指功高盖主的韩信。他以韩信窝藏项羽大将钟离昧为由,先软禁长安,后由吕后设计腰斩。继尔,斩英布,剁彭越……除蜗居长沙的吴芮外,八个异姓王中他翦除了七个!之后,刘邦册封他的六个子侄为王,彻底建立了刘姓王朝。此间,向被刘邦冷落的薄姬所生之子刘恒也以六岁的弱冠之年被封边远的代王。刘恒天性善良,加之笃信黄老学说的薄姬一向以谨慎、谦恭、退让为处世标准的耳濡目染,幼年刘恒就以顺民意应天理、勤政治国、强固边疆之风治理代国,在十七年的代王生涯中,即在其母及舅父薄昭的辅佐下,扎实推行轻徭薄赋、振兴农业、发展人口、与民休息的治国之策,为后来的治理大汉积攒了丰富的经验。  刘邦死后,吕雉和刘邦所生的刘盈继位,即汉惠帝。政治老辣、果敢刚毅的吕雉一面借早年被吓出癔症的惠帝的懦弱多病,强横专权,以残忍手段害死刘邦宠姬戚夫人母子,直至强逼惠帝娶其亲外甥女张嫣为后;一面秉乘刘邦与民休息的治国之策,繁荣经济。惠帝郁郁寡欢,执政七年后去世。吕后权欲更加膨胀,一面借刘吕联姻分食刘氏权力,一面大封吕氏族人,强固刘吕天下。  吕后死后,刘姓王和军功老臣再难忍耐,于是出现了又一场腥风血雨的“殊吕”之战,又一场诸王争帝之乱……此时,决策权已握在朝中大臣周勃、陈平、灌婴手中,为刘氏江山的稳定,也为他们这个军功老臣集团的利益,他们选定了政治温和又有治理边疆王国经验的刘恒为帝。  刘恒在内忧(同姓王的不服),外患(匈奴的袭扰,南越的独立)中继位。为巩固大汉天下,他一面倚重实力雄厚的军功老臣,为此,他宁愿牺牲待他如父的舅舅薄昭的相位;一面以兄弟情、仁爱心抚慰诸同姓王。然而诸同姓王不服在先、权欲在后,先是诛吕功劳最大也野心最大的刘章,文帝以封赏他为城阳王为赏赐,他却说刘恒阴险狡诈,是要他与其兄刘襄及其六个儿子分权,终至不惜举兵谋反,刘恒忍无可忍,终以大军围困,刘章自尽;淮南王刘长,文帝虽一再姑息,又因他的骄横拔扈屡屡寻衅,直至视法律于不顾,草菅人命、蓄意谋反,而被发配蜀地途中绝食而死;吴王刘濞则因其幼子与太子刘启玩耍时,被刘启不慎打死,从此三十年不朝,文帝始终以怀柔安抚之心,隐而不发,其矛盾之复杂,斗争之跌宕,足见刘恒继位之初的艰难……《大风歌》剧照(4张)  与此同时,文帝自继位始,即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治国之策;他自然不能不倚重军功老臣,可又深感他们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居功自傲,耽于享乐,于是斗富、攀比、比宫殿,比墓地,比车骑……他们拥聚长安,奢靡之风日起。为了革旧鼎新,文帝提倡举荐人才,对年轻儒生如贾谊、晁错,他大胆启用;对无才的哪管是皇亲国戚如皇后的弟弟长君、少君,他也不给半个官职。这自然深得民心,可贾谊提倡的对官僚集团削减特权,迁回封地,大煞奢靡风的措施却触犯了老臣们的既得利益,于是群起而攻,文帝也不得不予妥协,将贾谊调出京城,先任长沙国太傅,后又任梁王太傅,后终因梁王猝死,贾谊忧郁成病,以三十二岁之盛年离开人世;为了发展农业,他率先躬耕籍田。河南闹煌灾时,他当众褒奖治蝗功臣灵石县令陈显;几年后,灵石县又遭大旱,陈显将仅有的粮食留给老弱妇孺,亲率青壮年农民去吴国逃荒打工要饭,因对封赏不满而告老还乡的薄昭趁机盘剥灵石县饥民,在家乡大修土木,陈显愤而奏报文帝,文帝一面表彰陈显的救灾创新之举,一面派人斥责薄昭,薄昭怒杀陈显,文帝为振朝纲,不得不含泪赐死薄昭。  汉文帝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为了照顾鳏寡孤老,他先颁“赐老法”;为了繁荣商业,促进贸易往来,他颁令废关传;为了彰显人权,让犯法者也能改过自新,他颁令废肉刑,以致谱写出缇莹代父告御状、名医淳如意得以平反昭雪的千古名剧……  对边疆,他二派陆贾,彻底招安赵佗称臣;对匈奴,他施行屯垦戍边、固边强国之策,以守为主。匈奴过于猖獗时,他曾大举御驾亲征,致使匈奴败退千里。最后一战,因张武立功心切,轻举妄动,以致匈奴破萧关、入朝那(城),文帝稳操胜券,指挥周亚夫、李广,终于赶出匈奴上千里。此时,文帝因心力劳瘁,英年早逝,年仅四十六岁。可在弥留之际还再三嘱咐对他薄葬,由守孝三年改为三天,至今,他的坟墓仍是西汉汉墓群中最小的一个,他的墓穴中只有陶器,没有任何金银珠宝,他身体力行,开启了勤政爱民的一代先风。  《大风歌》EP  1、大风歌  2、宁愿(&吕太太)  《大风歌》  作词:马智勇  作曲:刘志宏  编曲:Jerry C、洪敬尧  演唱:吕良伟  简介:如同观看立体声效的好莱坞动作大片,大风歌史诗豪情的开场,一开始就展现了王者之风的磅礴气势。音乐监制刘志宏这次用音乐为吕良伟写故事,不论深度、力度皆到达极致,作品表现出大格局的恢宏气度。在吕良伟主演的历史长篇新剧《大风歌》里,刘邦权拥天下的雄风,和吕良伟诠释这首歌曲同样干云豪情。  歌词:  大风起兮 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 归故乡  刀剑狂 显锋芒 渡长江  逐鹿天下 胸怀四海骄阳  北风烈 旗帜长 尘茫茫  南北纵横 踏遍西域东方  气势如虹 豪情多激荡  指点江山 日月染苍茫  所向数载 人世也沧桑  安得猛士兮 守四方  大风起兮 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 归故乡  踏山梁 铁蹄扬 路漫长  征程漫漫 热血沸腾他乡  望残阳 牧笛响 盼故乡  青葱岁月 何时荣归家乡  胸怀正气 信念坚如钢  志在远方 天涯任我闯  所向披靡 士气不能挡  安得猛士兮 守四方  气势如虹 豪情多激荡  指点江山 日月染苍茫  所向数载 人世也沧桑  安得猛士兮 守四方  大风起兮 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 归故乡  《宁愿》  作词:马智勇  作曲:刘志宏  编曲:人工卫星、洪敬尧  演唱:吕良伟 & 吕太太  简介:中国爱情美学的细腻情歌,吕良伟夫妻鹣鲽情深的对唱,加上淡淡苏杭风情画般的浪漫曲风,把相爱两人之间的浓情和爱意表露无遗。一句歌词“握紧的手不曾放”,唱出了世间男女的真爱价值。在离婚率飙高的现今社会,也提醒我们还有这样宁愿痴心的动人爱情值得拥有。  歌词:  白月光 映过窗  谁把想念挂心上  三月风 花满墙  水中倒影你模样  烛火晃 北风凉  背影孤单鬓如霜  夜留香 琴低唱  我等地久或天长  宁愿一生都痴狂呀  为你不怕再多的风霜  情到深处不能放下  不能将你抹去在心上  水中央 离人殇  谁用泪光话情长  烟雨稠 山水茫  为爱奔走踏四方  倚亭廊 向北望  心还依在你身旁  梦里想 思绪扬  握紧的手不曾放  宁愿想念更牵肠呀  让等待有更多的盼望  就算漂泊浪迹天涯  我的心也随你在飘荡  宁愿一生都痴狂呀  为你不怕再多的风霜  情到深处不能放下  不能将你抹去在心上流行歌曲  曲名:大风歌  作词:刘邦、康与之  作曲:丁武  演唱:丁武  和声:丁武  编曲演奏:唐朝乐队  洞箫演奏:丁武  键盘演奏:金大鹏  交响乐配器:金大鹏  交响乐录制: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  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  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  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百家讲坛  《大风歌》是百家讲坛在三月下旬播出的栏目,由王立群主持。主要讲述刘邦的一生之成败,对之进行反思和总结,得到对今人有用的启迪。  极泷20岁时为它创作主题歌《大风歌》 这是继《水墨齐白石》以后他第二次和《百家讲坛》合作  作 词:刘邦、何子煦、极泷   演 唱: 极泷   作 曲: 极泷   编 曲: 极泷   混 音: 极泷  录 音: 极泷   后 期 制 作: 极泷  望华车 市井夺未央   尘沙起 鸿门巧对王   纳贤良 无为得天下  三章法 垓下定汉疆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守四方  01之传奇皇帝  02 时代玉成  03 西入秦关  04 率先入关  05 在劫可逃  06 鸿门脱险  07 屈就汉王  08 还定三秦  09 彭城之战  01之传奇皇帝  公元前202年,在山东定陶的一个土台上,一位五十五岁的中年男子在群臣的欢呼声中,戴上了皇帝的冠冕。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与其他君王不同的是,这位皇帝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只是一位普通农民的儿子。但是就是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三年鏖战,摧毁强秦,四载奋斗,战胜项羽……创建了延续四百多年的大汉皇朝。然而更为传奇的是,这位不读书的皇帝,却写下了一首大气磅礴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刘邦。他以一介亭长斩蛇起事,仅用七年时间就转身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君主,创造了从布衣到皇帝的神话。那么是时代造就英雄,还是性格决定命运?是什么成就了这位布衣天子的传奇人生? 让我们乘着《大风歌》荡气回肠的旋律,跟随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走进大汉王朝,一同品读布衣天子刘邦的传奇人生。敬请关注系列节目《大风歌》第一集《传奇皇帝》。  02 时代玉成   秦始皇晚年,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负责押运一批到骊山修秦陵的刑徒,刚出发不久,这些刑徒纷纷逃跑,无奈的刘邦只好把他们全部放走,这件事历史上称为“丰西泽纵徒”。无法交差的刘邦为了躲避秦朝中央政府的追捕,只好在芒砀山隐居下来。但是隐居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就在刘邦因为“丰西泽纵徒”在芒砀山东躲西藏时,一个事件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得以重见天日。这个事件就是陈胜的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起义让刘邦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转机,从隐居到重见天日。但是此时的刘邦还没有真正走到历史的前台,说到底还只是秦朝政府捉拿的在逃犯。那么又是什么事情彻底改变了刘邦的命运呢?  历史终究是过去的事情,在刘邦当选沛公之际,就连他自己也不会预见到后来事情的发展,就是这件事彻底改变了刘邦的命运。从在逃犯到沛公,从此以后刘邦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这次他真正地被推倒了历史的前台。而不管后来事情如何发展,此时成为沛公后的刘邦将如何领导这一场农民起义呢?  在大的机遇面前,刘邦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但在小的事情上面,刘邦起事之初是处处碰壁的,所以他只能投靠别人。他投靠的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楚国被秦国灭亡后,项梁带着项羽伺机复仇,他响应陈胜举事,举起反秦旗帜,成为江南最大的反秦义军。当刘邦失去自己的大本营后,就投靠了气势正盛的项梁,开始了和项氏叔侄共同战斗的岁月,那么在这个集团中,刘邦还会遇到什么机遇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大风歌》第二集《时代玉成》。  03 西入秦关  公元208年,反秦义军领袖项梁战死,被项梁拥立的楚怀王熊心在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时在人事上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和调整。他把项羽和吕臣的兵权收归自己掌握,同时加强刘邦的队伍。而更让人不解的是,他还把入关灭秦的任务交给刘邦,那么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楚怀王熊心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件事情上,项羽也是人选之一,那么楚怀王为什么要把这关键的任务交给刘邦呢?在这件事情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仅仅是抑制项氏集团吗?刘邦又有什么资本去入关灭秦呢?  王立群先生认为,在分派救赵和灭秦的任务时,楚怀王熊心尽管怀有强烈的私心,而刘邦的长者风范也为他加了分。但是让人疑惑不解的是,即使楚怀王熊心故意不让项羽西入秦关,也应该给他一个正统帅的头衔,没必要让项羽担任副职。那么楚怀王熊心这样安排,又是什么原因呢?  项梁在世时,楚怀王熊心只不过是他号令各诸侯的一个傀儡,处处项梁说了算。但是项梁战死,楚怀王熊心这才成了真正的王。长期的压制使他想到要削弱项氏集团的力量,因此他把入关灭秦的任务交给刘邦。尽管入关灭秦比起北上救赵要轻松很多,但终归也要打一场恶仗,那么刘邦西入秦关之路走得怎么样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大风歌》第三集《西入秦关》。  04 率先入关  刘邦在西入关中的过程中,虽然也吃过败仗,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顺利的。很快他就进入了陕西境内。到此为止,刘邦完成了入关的第一部,灭秦将是他下一步的重要目标。而咸阳作为秦朝的都城,它的防御体系绝对非同寻常,肯定会有重兵把守。那么刘邦将如何完成灭秦的大任呢?  秦王子婴的投降,不但意味着秦朝的灭亡,也意味着刘邦成功地完成了灭秦的大任。刘邦统帅的这支队伍,从公元前207年起兵,到公元206年,历时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这是刘邦怎么也没有想到的,那么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胜利,面对着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刘邦会怎么处理呢?  当布衣出身的刘邦到达秦始皇金碧辉煌的宫殿时,他真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当年,刘邦在咸阳街头看到秦始皇出巡时浩浩荡荡,禁不住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今日,当荣华富贵出现在刘邦面前时,这个昔日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张良的劝说下,竟然用理性克制了自己的欲望,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刘邦的又一个举动,让关中百姓趋之若鹜,那么刘邦到底做了什么?他又为什么这样做呢?  进入关中之后的刘邦,不断地在关中百姓面前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他放弃复仇,还军坝上,约法三章,也让后来的历史研究者们认为,刘邦集团有着高瞻远瞩的眼光,他们有着长远的政治规划和深思熟虑的思考。但是智者千考,终有一失,就是刘邦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一个错误的决定正把他和他的集团拉向深渊,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大风歌》第四集《率先入关》。  05 在劫可逃  刘邦在偷袭陈留和智取南阳后,没有任何悬念地进入了关中腹地——咸阳。至此刘邦入关灭秦的任务已经完成。而北上救赵的项羽,却没有刘邦的幸运,作为副帅的项羽,他先杀掉主帅宋义,然后在巨鹿破釜沉舟,摧毁了秦朝的两大主力兵团——章邯兵团和长城兵团,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项羽在巨鹿之战大获全胜时,开始挥师西进,去取关中。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刘邦已经提前两个月进入了关中,而更让项羽想不到的是,进入关中的刘邦,派重兵固守函谷关,阻止项羽进入关中,那么面对着刘邦的这一举动,项羽将如何应对呢?  刘邦封堵函谷关,暴露了他想当关中王的私心,但事实上,刘邦比项羽提前两个月进入关中,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按照怀王之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关中王非刘邦莫属,项羽也应该遵守约定。但是此时的项羽做出了一个武力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项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大怒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问题呢?  王立群先生认为,项羽对于关中之地是有自己想法的,刘邦做关中王不符合项羽的战略设想。事实上,巨鹿之战后,项羽的自信心大增,他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所以大怒之下决定武力解决刘邦,四十万对十万,这是一个任何人都能看出胜负的对决,但问题是,项羽的这个决定能顺利进行吗?  其实刘邦心里也非常清楚,和项羽对决,他根本不是对手。所以当他听到项羽的决定时,也慌了神。而和项羽不同的是,尽管刘邦没有项羽的实力,但他有项羽不具备的素质,所以当危机来临时,刘邦就发挥了他特有的素质。但是毕竟项伯不是项羽,他能说服项羽吗?刘邦能否躲过这一劫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大风歌》第五集《在劫可逃》。  06 鸿门脱险  进入关中后,刘邦为了得到关中王的冠冕,派重兵封堵函谷关,阻止项羽进入关中。刘邦的这一做法,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项羽决定第二天武力解决刘项问题。然而这一消息,却被项伯带给了刘邦,于是刘邦使出浑身解数,说服项伯阻止项羽第二天的军事行动。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撤消了第二天的军事命令,刘邦暂时缓了一口气。但是军事行动虽然撤消了,第二天刘邦还得到鸿门去见项羽,那么在鸿门将会发生什么呢?刘邦又将如何说辞呢?  刘邦著名的“鸿门说辞”,可以说是不卑不亢,逢迎中又带有坚持。但是不管刘邦的语言如何漂亮,最终检验它效果的还是项羽,面对刘邦的花言巧语,项羽会是什么反应呢?  刘邦的“鸿门说辞”最终蒙住了纯真的项羽,但是它没有逃过范增的眼睛,所以范增设下项庄舞剑的玄机。尽管项伯不停地用身体阻挡项庄,但刘邦还是命悬一线,如果项伯稍不注意,刘邦就会遭到不测,那么这时,一向聪明的刘邦该如何脱险呢?  刘邦的鸿门脱险,张良和樊哙的表现可圈可点,如果没有这两个人,刘邦或许已经命丧黄泉。那么在整个鸿门宴的过程中,项羽不是没有机会杀刘邦,他是故意放过刘邦。这就让人不解了,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而放走刘邦之后,张良又将如何向项羽交代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大风歌》第六集《鸿门脱险》。  07 屈就汉王  刘邦在鸿门脱险之后,希望能依照“怀王之约”被封为关中王,然而,项羽在大封天下诸侯王的时候,却把刘邦封到了偏远的巴蜀之地,这个决定让刘邦既恼火又无奈。按照“怀王之约”的约定,谁先打下咸阳,谁就是关中王,刘邦虽然没能如愿以偿在关中称王,但通过对项伯的贿赂,又得到了巴蜀北边的汉中郡,虽然仅仅是多了一个郡的地盘,可是这对刘邦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为他将来的东山再起创造了有利条件。自从沛县起兵之日起,刘邦就明白一个道理,要想成就大业,人才非常关键。  但在蜀中,刘邦不得不面对张良要走的残酷现实。就在刘邦为张良即将离开而不舍的时候,张良又一次给刘邦出谋划策,献上了重要的一计,让刘邦看到了事业的转机,张良对刘邦说:“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他说你为什么不走过去以后,就放一把火?把后边那个栈道给烧了?烧了以后,第一,是断绝了汉中跟关中的交往。第二,也让项羽知道,我刘邦绝不再回到关中来了,让项羽放心,你就是封到巴蜀,封到汉中,项羽还老惦记着你,你怎么能让项羽不惦记你呢?把栈道烧了。  刘邦就听了张良的话,所以两个人在最后洒泪而别的时候,刘邦一把火把栈道给烧了。烧了以后,项羽果然非常放心。觉得栈道烧了,再修复栈道是极其不容易的。所以,项羽放心地回他的彭城去了,就是今天江苏的徐州,刘邦就带着他的人回到汉中。到了南郑以后,刘邦一度非常艰难,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物的到来,为他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转机,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大风歌》第七集《屈就汉王》。  08 还定三秦  公元206年,刘邦让韩信率领主力部队杀回关中,经过四个月的鏖战,打败了项羽分封的三秦王,占领了关中要地。而让人奇怪的是,刘邦攻打关中期间,三秦王竟然没得到项羽的任何支援。关中一战如此重要,项羽为什么没有参加?在鸿门宴中,由于刘邦不断示弱,项羽才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杀掉他。但他对刘邦的防备之心并没有放下。  然而,刘邦八月份从汉中发兵,十二月份打下关中,战争持续了四个月之久,而在此期间,项羽竟然坐视不管,毫无反应。关中大地战火纷飞的时候,项羽究竟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会坐视三秦大地被刘邦攻占而无动于衷呢?史书没有具体记载,但在王立群老师看来,此时的项羽正陷入到另一个战争的泥沼中拔不出来,这就是齐地的叛乱,一个叫田荣的人给惹了麻烦。田荣在齐地称王后,有一次,项梁在一次战争中帮助了田荣,亲自带兵把田荣救出来。然而,后来在项梁遇到危险时,田荣却见死不救,导致项梁战败死亡。  项羽是叔父项梁带大的,叔侄二人一起征战多年,有着很深厚的感情,项梁之死令项羽悲恸万分,也增添了对田荣的仇恨。巨鹿之战后,实力强大的项羽开始号令天下,分封诸侯王。在项羽分封的十八个诸侯王中,齐地占了三个,唯独没有田荣的份。项羽的漠视和报复惹恼了田荣,田荣在齐地发生了叛乱,最终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大风歌》第八集《还定三秦》。历史人物传记《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  王立群,生于日,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文选〉成书研究》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刘邦是一位传奇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短时间(七年)内统一天下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善于利用宣传战打击政治对手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善于夺取政治制高点造成政治优势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作楚声短歌的皇帝,其《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留下了如此多的第一,刘邦到底是什么人呢?他的胸襟、他的眼光、他的御人成王之道都是从何而来的?一个无赖成长为皇帝,到底要有怎样的雄心和意志?面对人生挫败他怎样走出低谷?面对百废江山他将如何整理?  王立群教授把多年的《史记》《汉书》等相关资料研究成果整合提升,展现了一个胸有天下、心思缜密、坚定果敢、从谏如流的刘邦。从刘邦和西汉开国元勋的身上,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秘密:想仕途平步青云,就要跟对人、带对人、做对事、心够狠;想职场一路凯歌,就要擅领会、能服人、愿分享、懂博弈。而这些珍贵经验,正是官商升迁提振的必备要素。王立群笔下的刘邦和王道,才是我们最应该借鉴的历史精华。  这个皇帝很有料  汉高祖刘邦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草根也能当皇上”的奇迹,就是从他开始创造的。在他之前的历代君王们,无一例外地拥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那些为人熟知的霸主、国君均是如此。包括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如果没有一个身为秦王的父亲,他也不可能继承秦王之位,更不可能一统天下。显然,刘邦并不具备这样优越的先天条件,他的职业生涯最开始只是秦帝国的一位基层贱吏(亭长)而已,后来又误打误撞地成了一名在逃犯。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却只用了短短七年时间就折腾成为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后世之人对这位布衣天子的一生充满好奇,从他的出生到早年经历,再到他的婚姻与日常生活,无一不让人浮想联翩。那么,这位真实地生活在传说中的布衣天子,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他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多姿多彩的人生际遇?今人又该如何看待这一切呢?  传奇不止一个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刘邦出世,大幕开启。这位后来的布衣天子拥有着五大传奇:一是出生传奇,二是喝酒传奇,三是婚姻传奇,四是面相传奇,五是经历传奇。  出生传奇。  刘邦的出生十分奇特。在《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里都说,刘邦不是他父母的亲生骨肉,而是刘母(刘媪)当年在一个大湖旁休息时,不知不觉睡了过去,做起了春梦,梦里和一位神仙哥哥醉舞流云。当时天空雷电交加、天昏地暗,刘邦的父亲太公见刘媪还未归来,便前去寻找,竟看见一条蛟龙伏在刘媪身上盘桓。回家后,刘媪就怀上了孩子,这孩子便是刘邦。  刘邦出世之后,长得倒挺像条“蛟龙”:鼻梁高挺,颈项颀长,美须飘逸,左边大腿上还有七十二颗黑痣!  喝酒传奇。  年轻时刘邦嗜酒,可总没钱买。没钱买不等于喝不到,刘邦有他自己的办法:赊!他向开酒馆的武负、王媪两位女老板赊酒。喝醉了,就躺在酒馆里呼呼大睡。武负、王媪常常看见熟睡的刘邦身上隐隐约约有***在盘桓,异常惊讶。更令人不解的是,每次刘邦在她们两家赊了酒,这一天的生意往往都超好。到了年底,她们也不向刘邦要酒钱,还将之前的酒债一笔勾销了。  婚姻传奇。  刘邦的结发之妻叫吕雉,她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吕后。她是刘邦下世之后,汉朝政坛上的女一号,和武则天、慈禧被合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女主。吕雉因何会嫁给刘邦?这事儿也充满了传奇。  刘邦在沛县泗水当亭长的时候,沛县县令的老友吕公举家移民而来。吕公本来是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这次是为了躲避仇家而逃到沛县来的。县里的乡绅、官吏听说县令的好友来了,都赶来凑热闹喝酒。主持宴会的萧何宣布说,凡置备礼金不够一千钱的只能坐在堂下。刘邦是当亭长的,平日和县里这些官吏们自然混得忒熟,也来凑热闹。他进门后递了一张帖子,上面写着“贺钱万”三个大字,实际上他一个子儿也没掏。  吕公看了“贺钱万”的帖子,大吃一惊,赶紧起身到门口相迎。这位吕公善于看人面相,刘邦这一进屋,他立马被其非凡气宇所震撼,言语举止间格外敬重刘邦。  萧何知道刘邦一个子儿没拿,还是让他进了堂屋,但萧何心中有点担心刘邦惹出是非,于是赶紧进屋打了个圆场:刘邦好说大话,不能成事,大家别太在意。  酒过几巡,见众人都有点喝高了,吕公便用眼神示意刘邦散场后留下来。刘邦会意,耐心地候到散场。吕公对刘邦直说道,我这个人从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相面,被我相过面的人也不计其数,还从来没有哪个人有你面相这么好的,希望你多多珍重。我呢,有一个女儿,希望她能成为你的妻子,一辈子侍奉你。刘邦本来只想吃顿霸王餐外带混几口酒喝,这可好,白吃白喝一顿不说,还用三个字换回个老婆。天下竟有这等好事,刘邦自然是一口应下。  谁料吕公的夫人死活不同意这桩婚事,她抱怨吕公说,你常说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个“贵人”,沛县县令和你关系那么好,他来求婚你都不答应(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为什么这么轻易地就把女儿许给了刘季(刘邦无名,兄弟以伯、仲、季为名)?吕公只是说,这不是你这个妇道人家能明白的事情,最终还是执意将女儿嫁给了刘邦。  有人会问,刘邦面相好,将来可能成大事,吕夫人应该也知道啊,干吗反对这桩婚事?《汉书·高祖本纪》中的“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两句,一直以来都有三种理解:一是沛县县令本人向吕公提亲;二是“沛令”为自己的儿子向吕公提亲;三是“沛令”为他人之子向吕公提亲。到底是哪一种其实并不重要。不过,从沛县县令求婚或者提亲一事看来,吕雉绝不是“剩女”,她的婚姻是正常的,吕雉此时的年龄应当不足二十岁。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他和吕雉所生的儿子刘盈出生于公元前211年,刘盈出生之时刘邦已经四十六岁。刘盈还有一位姐姐鲁元公主,鲁元公主如果与刘盈相差两三岁的话,吕雉生鲁元公主之时刘邦应该已有四十三四岁。那么可以推算一下,刘邦和吕雉结婚时应当是四十二三岁了,而吕雉应当不到二十岁。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即使门不当户不对,那男女双方年纪总得差不多吧?连岁数也差那么大,怪不得吕雉她娘不同意。一位已到不惑之年的小吏靠“贺钱万”三个字,白赚了一位妙龄少女为妻,不能不说是天下奇闻一件啊。  面相传奇。  上面讲刘邦的传奇婚姻时已经涉及他与众不同的面相。刘邦当亭长时,常常得回家种田,因为那时候底层的“***”薪俸并不高。吕雉也得带着儿子、女儿下地一起干活。有一天,一位老人偶然经过,向正在地里干活的吕雉要水喝。吕雉让老人喝了水,还招待老人吃了饭。老人吃完喝完,看了看吕雉的面相说,“夫人天下贵人”。吕雉一听,赶紧让老人“相两子”。老人看了看吕雉的儿子刘盈说:“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又让老人为女儿相面,老人说,也是贵人。  老人刚走,刘邦回来了,吕雉就把老人的话告诉了他。刘邦一听,马上问,走多长时间了?吕雉说,时间不长。刘邦马上去追。追上老人后,便问起刚才听闻的话。老人回答说:“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刘邦一听,兴奋地对老人说:“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后来,刘盈在刘邦下世后继位,史称“汉惠帝”,姐姐就是鼎鼎大名的鲁元公主。当年那位预言刘邦一家大福大贵的老人始终未再露面。  经历传奇。  一年,亭长刘邦奉命押送一批犯人到骊山修秦始皇陵。当时,征发到骊山修秦始皇陵的刑徒被称为“骊山徒”。刘邦一行人出发没多久,就有“骊山徒”开始逃跑。走到丰邑西边的大湖“丰西泽”时,刘邦押送的“骊山徒”已逃亡过半。“丰西泽”仍属沛县境内,离骊山还远得很哪。刘邦心想,按这么个逃亡速度,到不了骊山,这些犯人就都跑光了,到时候自己这个亭长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的!依照严苛的秦律,只有死路一条。与其到骊山去送死,不如自己也逃吧。就这样,刘邦一不做二不休,在“丰西泽”把剩下的“骊山徒”全放了,还对他们说,你们走吧,我也就此消失了。刘邦的纵徒之举得到了剩下的“骊山徒”们的盛赞,有十几位壮士反倒表示愿意跟着他干。就这样,刘邦带着这些人在芒砀山正式落草了。  关于刘邦“丰西泽”纵徒的确切时间,史料中尚无记载,史学界有人推测此事应该是发生在始皇三十五到三十七年间。总之,事发于秦始皇晚年就对了。  “丰西泽”纵徒之后,刘邦和随行之人一块儿喝了场酒,然后找落草之所。经过湖边时,刘邦让一人到前面探路,那人回来之后说,前面有条大蛇挡着路,过不去。刘邦醉醺醺地说:“壮士行,何畏?”然后走过去拔出佩剑,挥剑将大蛇斩为两段。又走了几里地,刘邦酒劲儿越发上头,便靠在路边睡了过去。后面的人赶上来,看见一个老太太在哭。问她哭什么,老太太只说:有人杀了我孩子。众人又问她:您儿子为什么被杀?老太太说:我儿子是白帝子,化为一条蛇,挡住了赤帝子的路,结果被赤帝子杀了,所以我哭。听老太太这么一说,大家都感到很奇怪,有人认为老太太在胡说八道,想打她,老太太竟突然消失了。刘邦醒来以后,大伙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刘邦一听,内“心独喜”,而那些跟随他的人也对他敬畏起来。  刘邦在芒砀山落草之后,吕雉和其他人常常来找他,神奇的是居然每次都能找得到。刘邦觉得奇怪,询问吕雉。吕雉说:你在的地方上空总有一团云气,只要循着这股云气找,就一定能找到你的。刘邦听后,心里一阵暗爽。此后,这件事渐渐传开来,沛县的年轻人听说了,便有很多人表示愿意跟随刘邦。  哪有那么神啊  《史记》中的几位重量级的帝王,如秦皇、汉武,都没有像刘邦这样传奇,为什么偏偏刘邦的人生中会有如此多的奇闻异事呢?  概而言之,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政治需要。  二是时代限制。  刘邦布衣出身,草莽起家,三年亡秦,四年灭项,七年得天下,成为大汉帝国开国之君。如果不搞一番造神运动,让天下百姓知道他刘邦绝非平常之人,那后果就会相当严重:眼看着如此强大的秦帝国仅仅维系了十五年便轰然坍塌,一介草民堂而皇之地开辟新朝,天下千千万万的人便都会做起皇帝梦来!若真是这样刘邦就悲剧了,大汉帝国除了要应对匈奴入侵、诸侯王分裂,还得外加时不时冒出来企图武力篡位夺权的无数“张邦”“李邦”们。所以,刘邦在夺取天下后,大力倡导君权神授之说,极力演绎着自己天生龙种,真龙天子的身份,潜台词无非就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凭借武力夺得天下的!  历史在大汉帝国之前的进程中通常是这样的状况,诸如秦襄王、秦皇等历代君王,本来就是君位的合法继承人,原始身份是公子,继位程序也是通过“法律”途径。秦皇是庄襄王子楚在世之时承认的嫡子,法定的继承人;汉武帝是汉景帝废了皇长子刘荣之后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他们的继位合情合法合理公开公平公正,拿到手的又都是最高权力,容不得他人说三道四,也不怕他人觊觎君位。即便如此,秦始皇还不得不在即位后平定了嫪毐的叛乱,铲除了吕不韦的势力呢。  所以,对于汉高祖刘邦的神化,乃是大汉帝国建立之后的一种必然的政治需要。所谓出生传奇,喝酒传奇,娶妻传奇,面相传奇,经历传奇,这些个说法在刘邦生前就已经被传得沸沸扬扬。刘邦下世之后,这些传奇故事更是被广为流传,还被司马迁写进《史记》。  司马迁作为一位史学家,为什么要将这些今天看来如此荒诞的传奇故事写进史书之中呢?根据《史记》的相关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出,司马迁生活的西汉中叶,也就是武帝时期,有关高祖刘邦的文献记载中原本就充斥了诸多此类传奇故事,而司马迁正是根据这些文献资料撰写《史记》的。  再者,刘邦毕竟是大汉帝国的开创者,要求司马迁对这些传奇故事统统视而不见,那也太强人所难了。司马迁对待这些传奇故事只能有两种态度:信,或者不信。信,肯定要大书特书;不信,也不能不写。可以在行文中有意暴露刘邦的某些卑微之处,但绝不能将这些广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摒弃在《史记》的《高祖本纪》之外。  这是时代的制约,我们不能对当时的学者过于苛求。历史上真实的刘邦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不过很多事情在他死后都成了谜,后人要了解刘邦,只能靠史学家的记录,根据《史记》《汉书》这些史料还原他的形象。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  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历史记载都是史学家们筛选整理后所记录的。刘媪与龙相合而生刘邦的故事在司马迁那个时代相当盛行,而且被西汉政府所认可。当然,这个美丽的传说只是自我神化以威慑天下的骗局,它和刘邦酒后睡着身上浮现龙形的谎言都在影射说他刘邦是真龙天子。  人龙相合生子这一现象被称为感生说,是古人对生育常识无知的表现。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与其他动物是绝对不会通过交配生产后代的,更何况“龙”本来就是杜撰之物。  在中国古代典籍里,明确记载的感生说人物共有七例:其一是炎帝,其二是黄帝,其三是颛顼,其四是尧,其五是舜,其六是禹,其七是刘邦。这七位都不是一般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特别是炎黄二帝,他们被称为华夏民族的共同始祖。尧、舜、禹则是古代的圣人,七人中就只有刘邦是个开国皇帝,这证明刘邦与始祖炎黄二帝、圣人尧、舜、禹一样,皆为非凡之人。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便采用了这种说法。  话说回来,刘邦神化自己究竟源于何时呢?是起于称帝之后,为了威慑天下?还是起于隐匿芒砀之时,为后来的造反服务?我个人认为:关于出生传奇的故事产生于刘邦称帝之后的可能性比较大;面相奇异之说,《史记》是有些记载的,但是这些记载并不能证明刘邦命就那么好;吕公相面嫁女一事也值得斟酌,吕公如果真有那么高超的相面之术,他对两个女儿吕雉和吕媭婚姻的不同做法就令人费解了。  据《史记·樊哙传》记载,樊哙是一位“以屠狗为事”的卖狗肉的屠夫,他的妻子是吕公的二女儿吕媭。樊哙这么一个卖狗肉的屠户也娶到了吕公的女儿,而历史文献并没有记载樊哙的面相也属于贵不可言之类的。吕公总不能给大女儿找了个大福大贵之人,二女儿就马马虎虎嫁给个卖狗肉的屠夫吧?樊哙后来的确因追随刘邦而功封舞阳侯,但吕公当年嫁女之时,是绝对想不到这小子还能有这出息的。可见,吕公避难沛县的时候,其实只是想赶紧在沛县安顿下来,于是两个女儿一个嫁了刘邦,一个嫁了樊哙,均为当时的社会底层人物。没想到后来竟都成了气候,当皇帝的当皇帝,当大臣的当大臣,其实都是时势所造,哪是看面相能看出来的呢!所以,关于吕公相面嫁女的传说大可不必深究。  说到刘邦的面相,真会让吕公如此惊为天人吗?估计也不大可能。相貌堂堂和其貌不扬确实有区别,但一个人长什么样绝不是决定一生事业成就的主要因素。看看清代的历代皇帝,也都是普通人的长相,可见当皇帝并非一定要生有异相。  如果不是因为相面,那吕公凭什么就看中了刘邦呢?我认为:“吕公大惊,起,迎之门”的重要原因是刘邦“贺钱万”那三个字!谁能在这种场合拿出一万钱来喝个份子酒呢?不可能!吕公作为远逃异乡躲避仇家的人,看中的正是刘邦这种当面忽悠人还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从容与胆略。  刘邦靠一点小伎俩进了堂屋,坐了上座。入席之后,毫无羞怯之态,还一个劲儿地戏弄在座的其他客人。你想想,能够拿出一千钱以上的会是些什么人?肯定个个都是县里的大腕儿。刘邦能浑水摸鱼到这程度靠的是什么?胆略!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参加宴会的人对他都非常熟悉,知道这位泗水亭长不是个省油的灯。  至于要水喝的老人为刘邦、吕雉和两个孩子相面的故事,有两种可能:一是确有此事,二是富贵后的附会。假如真有此事,老人是出于感谢还是真会相面,这也很难说。老人从吕雉那儿得了水喝,还意外地得到一顿饭,自然要说点好话。这类好听话我们现代人也常说,其中有多大的可信度,我们也不言自明。不过这件事倒是给了刘邦极大的信心。如果是富贵后的附会,那就和龙种之说一样,既是炫耀,也是对他人的威慑。  赤帝子斩白帝子的故事显然太玄幻,斩蛇可能会有,但赤帝子斩白帝子简直是瞎掰。可这种玄幻故事对刘邦来说很实用:一是能搞得人人都怕他,二是让刘邦自命不凡。  那么,“丰西泽”纵徒又是个什么性质的事件呢?有人说是刘邦自觉反秦的开始。真是这样吗?《史记·高祖本纪》有一条明确记载:“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说的是,秦始皇认为东南有天子气,于是采用巡游的方式以压制这股气。刘邦觉得这可能是指自己,便“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这句话清清楚楚地表明,刘邦是“亡匿隐”在芒砀山中。所以我们可以确定,“丰西泽”纵徒事件纯属意外,使得刘邦偶然被迫走出了体制,也正因为如此,秦末首义者是陈胜,而不是刘邦。刘邦隐匿逃亡的唯一原因是犯了法,而且是死罪。至于秦始皇认为“东南有天子气”,“东游以厌之”,应该也是胡诌之词。如果刘邦在被卷入秦末大起义之前就有目的地对自己进行艺术包装,那也只是一种示威的手段,为自己撑撑腰壮壮胆而已,并不是意味着在为反秦大起义作什么准备。  我们看刘邦身上的各种传奇,都有哪些值得回味,其一,制造舆论争取认同;其二,自我暗示,强大内心。这时候的刘季,已经开始向刘邦“变形”。  不管刘邦如何包装,“亡匿隐”在芒砀山上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此时的一介草莽接下来又将怎样谋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呢?  请看下一章:《被逼出来的沛公》。  被逼出来的沛公  无论刘邦的人生充满多少传奇色彩,毕竟“丰西泽”纵徒事件将他逼进了人生的死胡同,他只能用“亡匿隐”的方式,蛰伏在芒砀山中,过着亡命天涯的生活。恰在此时,一个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件发生了。正因为这个突发事件,蛰伏于芒砀山的刘邦凭空得到一块垫脚石,从死胡同里翻墙而出,迎来了他人生中重见天日的重大转机。那么,这个拯救了刘邦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刘邦将怎样利用这一意外的机遇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呢?  大泽乡起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起义开始了。这场政治飓风来势之凶猛,连陈胜、吴广自己也始料未及。他们最初是做好被杀的思想准备的,“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这大雨造成的误期已经成为他们无法回避的死穴。现实逼得他们下定决心:“等死,死国可乎?”为国事折腾一番再死又能怎样?反正造不造反都是死,不如死个痛快。  大泽乡起义的消息一传出,举国震惊,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各地民众纷纷效仿,有的地方杀了县令,有的地方斩了郡守。“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一时间整个秦国乱成一锅粥。  到底乱成什么样了呢?  《史记·陈涉世家》里说:“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史记·高祖本纪》写道:“诸郡且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说:“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各地百姓杀死地方长官以响应陈胜、吴广的起义,这在当时竟成了一股时代热潮。  秦国律法之严苛,大家都是知道的。大泽乡起义之后出现这样的局面,而且,这种局面还成为了一种大趋势,那可是蔚为壮观啊!按照秦国严苛的律法,就算只是杀死一个平民百姓也罪不可恕,更何况是杀死地方长官!显然,这“目无法纪”的局面背后正酝酿着一场来势汹汹的政治风暴。  这场风暴给“亡匿隐”在芒砀山的刘邦腾出了一个英雄用武之地!  如果没有这突如其来的机遇,刘邦可能还得乖乖地蛰伏在芒砀山上,可能会被秦国剿灭,以其个人之力和追随他的百十号人,想要推翻强大的秦国,成为新帝国的开国皇帝,可能就有点痴心妄想了!  不过,要说这起义是突如其来,倒不如说是如约而至更为玄妙。它使刘邦在历史的转角处被老天爷恩赐了一回,颇有点绝地逢生、柳暗花明的意思。刘邦从个人被迫反秦变为自觉参加大起义,从一个全国通缉的逃犯摇身一变成为了义军领袖,这就叫天赐良机!玄幻小说  六道最新小说,此书为《坏蛋是怎样炼成的2》之续集《唐寅在异界》,又名《大风歌》主角:唐寅。  [唐寅在异界作品简介]  他有一身出类拔萃的功夫,但在现实世界中却没有用武之地,只能做个见不得光的杀手。 而去到了混乱不堪的异界,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他的实力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这里,他可以肆无忌惮地挥舞手中的武器;在这里,为了生存,他别无选择走上那条属于他自己的王者之路。 他的名字叫唐寅,他的一切,只是存在于传说中……网游技能  “大风歌”为网络游戏《天龙八部》中逍遥派技能,永久状态类技能。适合PK,不适合练级!  大风歌  技能简介:  伴随着大风歌的音律施展武功。使用之后可以使你摆出防御型姿态。  技能描述:  防御状态 获得怒气的速度增加,此状态下释放的技能,有几率使目标僵硬,移动速度降低。相关词条
Copyright&&()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