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东铁匠营街道办事处处在那

走进北京798铁匠营
去798拜访朋友的画室,已是上一个世纪的事情了,那时的798很安静,不少中外画家躲在一个个角落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后来商业大潮涌入那里,朋友搬到宋庄去了,我也无缘再去798。这一次是受人之托,去798东街铁匠营淘宝,那里是格色人留连的地方。
在圣诞的人潮中涌进北京798,去寻找铁匠营,去寻找那个传说中的***亭。
798好似一座个性艺术的集市,虽然也有大师的画展,但人们仿佛不是来瞻仰徐悲鸿和齐白石,多是来看798德国包豪斯建筑的遗迹,看上世纪60年代留下的标语,看尤伦斯门前的恐龙,看那些介乎艺术与玩闹之间的另类。798是一个很包容的艺术空间,据说,上至国家元首,下到明星艺人,凡名人要人外宾都来过此地浏览,没有人把他们当回事,这里有过不亚于中国美术馆的国内外的名画展,也有过裸模在笼子里的自我展示,还有过一些伪艺术的洋相,连范跑跑都曾受邀参加艺术节的名人秀。这里是活跃的火山,敏感的地震带,每逢有风吹草动,这里都是先知先觉。
798东街是798的腹地,无论从797路还是从798路,沿路东行,走到最开阔的十字路口就是东街了。东街是闹市,有酒吧,有饭店,还有还有林林总总的小商品店铺,艺术似乎不是这条街的主角。这里的街面很宽,竟可以开车一路走过,但很遗憾,没有什么***亭,也没有铁匠营。一问保安,新来的,三不知;再问商家,用手指地面,答曰搬了。地面有一个蓝色箭头,书曰铁匠营,706北一街,创意广场东侧。
从白盒子艺术馆的路口看到了小英国***亭,也看到了指示箭头,走进北一街没几步,就看到了大的英国***亭,颜色不如想象的鲜艳,不是那种仿真,但的确是再创,比例与在英国看的真亭不同,边角地方是艺术的做旧,形似之外有一种很摄魂魄的沧桑,即所谓神似吧,体会了这一点,再欣赏店内的那些老车,理解了何为“引发时光倒流的震撼”了。
从外表看,铁匠营比较内敛,进口处高悬着偌大的铁网,铁匠营三个红字很小,不注意会看不到,而门外一面墙上有一幅巨大的立体铁画火车,是那种铁塑与油画的结合,火车色彩浓艳,车轮滚滚,喷薄欲出;在每一层楼的墙壁上都有一些立体铁画,用酷毙来形容绝不过分,只是价格不菲,在下不敢问津。&
包豪斯建筑是798的灵魂,北一街的包豪斯似与创意广场与尤伦斯的船帆型天窗有所不同,楼层之间有缩进的方方正正的窗子迎接阳光,铁匠营亦保留了德国建筑的风格,除了一楼是刻意制造的黑光效果外,二三楼都是自然光。铁匠营的钢筋水泥与红砖的墙壁有种原始味道,有的地方,墙壁是用树叶装饰的,是我前所未见的景致,沿楼梯陈设着齿轮传动手柄与螺旋管组成的流水线,阳刚粗犷,应该是798车间的遗迹吧,每一块废铜烂铁在这里都构成风景,是浮雕式的钢铁行为艺术,这独具匠心的创意,让人感慨现代艺术与工厂结合的魅力。特别是进门需仰望的三层铁楼梯,很像一把巨大的折尺,直指楼穹,楼梯边上的水泥横梁上里悬着与《非诚勿扰》海南机场候机楼里那架一模一样的巨大飞机,有一种危乎高哉的感觉,难怪主人在楼梯旁放上了提示:“上下楼梯,请用轻功”呢!
&一楼是古董车模型的天地,从世界第一辆汽车,第一个蒸汽机,第一架飞机,第一艘帆船,第一辆摩托车,到中国的第一辆解放汽车,上千的海陆空交通工具,还有很多的图片介绍,演绎着世界几百年的车船史,让你感觉是走进了老车博物馆。那些模型与市场上昂贵的仿真模型绝不相同,形似之中有一种神韵,每一个作品都留存着岁月痕迹,边边角角有变色与磨损,据说是做旧工艺的效果,有的车型已是历史,让人恍然如穿越了时光隧道。
我发现二战题材的模型很丰富,二战军车飞机,各种各样的威利斯,美国以B52为代表的系列战机,英法盟国战机,中国的飞虎队,还有一些德国的战机坦克战车,在几百种之多的作品中唯独找不到一个日本的飞机与汽车。
&最感兴趣的还是这里的越野车系列,从40年代的威利斯,悍马,牧马人,都做得富于野性,沉甸甸的,细节很精致,大多都做了底盘。
&&二楼是以铸铁器具为主,铁信箱,铁门环,铁挂钩,铁烟缸,还有好多精致的铁茶具,陈列在铁的架子之上,背景是粗放的铁网,铁链子,有一点沉重踏实的感觉。
今天游人很多,***约到了老板,老板个子高大,有点像张国立,是个很沉默内敛的文人,承蒙他邀我到三楼喝茶,三楼楼梯写着私人空间,楼上陈列书架、蒂凡尼的灯下围着几圈皮质沙发,很是大气,可做小型办公会议了。东西是整面墙的包豪斯玻璃窗,两面窗外都是铁栏木地板的大露台,露台竟还是层楼,上面的更加宽阔,有几百米之大,这是在外面看不到的天地,哪里是私密,我看简直可以容纳一个百人聚会了。
我请教了一些专业的知识,说起来,老板还是很健谈,仿旧模型的制作不仅仅是工艺的问题,最重要的要有感觉,那就是非艺术圈里的人不可了,有美院师生的参与,保证了品位,铸成了铁匠营。说起国外的经历,国外对手工艺术的尊重,我们都很契同。这样看来,一个作品,26道工序,多人的参与,几天甚至几十天的功夫,人工的成本也要几百几千了。
我选了一辆牧马人,选了一架老式照相机,品牌店不打折扣,但主人送我了一个价格不菲的***亭,我写了这篇游记,一方面是自娱自乐,另一方面可不可以算作是对主人的回馈呢。希望是,书生下海都不容易。不想欠人家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个法国人在北京五环外做着铁匠梦
一梦,就做了十年。
Vincent Castell,法国人,在北京顺义的一个村子里实现着自己做铁匠的梦。这梦,一做十年。他说,没当铁匠之前他做过很多工作,都没什么长性,直到跑到铁艺学校之后,他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做什么了,别的都不想。
去 Vincent 的铁匠铺的时候,车出了高速,要沿着一条两边都是庄稼地的路一直开到头,没路了,就到了他的地盘。你很难想象在北京还有人用纯手工的方式在打铁,一锤一锤地做着铁门、护栏。而且,还是个法国人。打铁可能是 Vincent 这辈子注定该做的事。铁艺在欧洲有着太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但毕竟是个老手艺,很少有人要以它为生。Vincent 一开始也是这个态度。十年以前,他还在一个什么都愿意尝试的岁月,经常是旅行半年,挣点儿小钱,再旅行再挣钱,没有稳定的工作。读了两年艺术学校之后,他又跑到法国诺曼底的勒阿弗尔(Le Havre),在一个铁艺学校专门学打铁,别的什么都不做,就一下子爱上了打铁。&在欧洲,很多人喜欢铁艺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喜欢刀、剑、盔甲,但我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我喜欢锻造,喜欢看着火、喜欢锤子,别的工作都没有这些。小时候,全家人一起 BBQ,我就一直盯着火看。没学铁艺之前,这样的工作就是我做梦都想做的。学了之后,它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我比我想象的还要爱这个工作。&
Vincent在每天的叮叮当当声中,日子过得格外夯实。
Vincent 在顺义的作坊是一个大院子,有间小小的办公室,外面的空场上一边放在买来的钢材,一边是打造好的成品,坐北朝南的房子就是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大概有三百平方米,掉了皮的墙上挂满了工具。工具,到处都是工具。&最开始的时候,我买了一些工具。随着做的项目不同,我都会慢慢制作需要的工具,比如锤子、钳子,大小和形状都不同。&他拿着一把锤子在手里掂量着说,&这个就是我每天都在用的锤子。&二十几把锤子、几十把火钳,不同的模具,还有数不清的原料、Vincent 打造的小物件都在这个作坊里分门别类地摆放着。这是一个地道的铁匠铺。&我在这里已经有六七年了,这边的村民不会把我当成外国人,就把我当作打铁的。这感觉太好了。&从事手工铁艺,即便是在现在的欧洲也非常少见,来过这里的外国人,怎么都不能相信这是在中国&&Vincent 的铁匠铺看起来和法国的一模一样。
如果看传统的铁艺,通常造型是柔软的。
&火是我最喜欢的工具。对,火是工具。在欧洲的传统里,铁匠非常重要,不光因为古时候的欧洲所有的工具都是用铁做成的,还因为他们是利用火、空气、泥土这些古老元素来工作的,铁匠就像巫师在施魔法,这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工作室里有个大红炉,温度高的时候可以达到2000摄氏度,铁在橙色的时候是度之间,红色的时候大约800-1000度。&一般人都觉得铁是很冰冷、刚硬、闪亮的东西,这都是20世纪以后的铁器。如果看传统的铁艺,就正相反,造型是柔软的。打铁的时候,温度越高铁就越柔软。这是我喜欢做铁匠的原因,高温下用锤子,看着火工作,改变铁的形状,这点和人挺像的。人在冷的时候都是僵硬的,感觉温暖了,就会变得柔软。&
打铁的时候,温度越高铁就越柔软。
Vincent 的作坊里除了他,还有几个中国工人。不过打铁的工作都是由他一个人完成的。在每天叮叮当当声中,日子显得格外夯实。喜欢做手工,特别是喜欢做和金属相关的手艺活,总有些特别的原因。&像裁缝、木匠,这样的工作是做减法,要把原料按照需要剔除掉。铁艺不一样,是要通过变形、延伸做东西。铁匠要清楚流程里的每个环节,这需要一切智慧。&这手上的智慧,一半靠天赋,一半靠练习。&手工艺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做得好不好一试就知道。自己能不能做这个,必须亲手尝试。有些人很擅于做设计、学理论,但手艺不行,手就像你的武器。&这样看起来,Vincent 算是幸运的,刚好擅长自己热爱的事情。&做铁匠不需要什么背景,需要的是练习。有些人有天赋,一上手就很像回事。如果没天赋,就需要更多地练习。&说是不需要背景,其实也不尽然。他学完了基本的铁艺技术后,又在里昂的一家工作坊待了一年多。&那里有个 workshop 专门教高端的铁艺技术,跟大品牌合作,比如路易威登、卢浮宫。我在那里待了一年学艺术史、传统铁艺设计,还有跟铁艺有关的许多背景知识。&
在铁匠铺的墙上,挂满了各种用来打磨铁的砂轮。
男人的专注有时候是可怕的,过了飘摇不定的岁月,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就一头走到黑。喜欢做手艺的男人尤其如此。&做手工活,中国和欧洲非常不一样。在中国,一个人可能做了几年木工,然后又去当电工,最后又做其他的。在欧洲,每项技艺都有专门的学校,学生学了一门手艺之后,就不再换了。我在里昂的老师已经60岁了,他从15岁就开始学铁艺,一辈子没换过,一直做到现在,大师级的人物。还有人从18岁就开始,现在30几岁,也从来没变过,真的是一做就做一辈子。&
铁艺在欧洲的历史由来已久。4千多年前出现在中东地区。从欧洲的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欧洲的历史伴着铁器的发展,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建筑中的结构、装饰、战争中的盔甲、刀剑,处处都是铁器的影子。&中国的建筑主要是木材,加上一点石材,没有铁器。欧洲建筑是石头和铁,有上千年的历史。我们用铁和石头盖教堂、做桥梁、花园,从门到窗,处处都是铁艺。单把石头拼在一起是不够坚固的,就需要由铁做框架,所以怎么改变形状,让铁更刚硬,欧洲自古就做了很多研究。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一直到现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各种风格。俄罗斯、希腊、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不同国家的风格不一样,工艺也不同。所以铁艺在欧洲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不同国家之间也有竞争,这就促进了铁艺的繁荣。&
工业革命之后,生产方式改变了,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铁匠逐渐变成了稀罕的职业。&二三十年前,铁匠这个职业在法国几乎就要绝迹了,不仅是在法国,在英国、德国都越来越少。现在有从事铁艺创作的艺术家,他们更关心设计,改良工艺,将现代的手法、设计和传统融为一体。这样,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感兴趣。&除了生计,更多的是兴趣。&现在欧洲有很多周末对外开放的铁艺作坊,教人从打铁钉开始,学会自己做些小玩意。&
大红炉温度高的时候可以达到2000摄氏度,铁在橙色的时候是度之间,红色的时候大约800-1000度。
因为是手工,每件作品都是绝对的孤品。一个人下锤的力度、角度、铁器的弧线、上色的喜好,所有这一切都依赖于每个铁匠的那双手。Vincent 的生活里,铁与火似乎成了全部。除了客户定制的工程,他自己闲下来的时间也是属于铁艺的,去创造自己的作品。从一个想法开始,绘图、锻造、千锤百炼、上色、完成。每个环节都不少。平时打造把玩的小物件,Vincent 多是自己留着或拿来送给朋友。在作坊里闷头琢磨也是一件让人着迷的事,这时候时间和空间都是自己的,有种活在平行于现实之外的感觉。一个人从设计、制作,再到完成,就算世界天旋地转,有了自己执着的爱好,人也会屏气凝神,全神贯注。分明是在修行。DIY的妙处就是:大脑是起点,双手是终点。
Vincent 制作了很多自己打铁需要的工具。
&我希望自己做的铁器能显示出我的个性特点。现在人们做的铁艺都是闪闪发亮、像镜子一样,完美无缺,但这样的东西太多了就会让人觉得无聊。铁艺还有很多其他形式,可以表达很多东西。当你看着手工打造的铁器的时候,能看出匠人的个性、感情,我从来不去过分修饰铁器,希望它能看起来老旧,让人们知道铁艺也是需要被照顾的。&这点在 Vincent 自己的创作里更加明显,随着喜好,自由发挥。&如果明天没有电了,我还可以做现在的事儿,不会受任何影响,我买金属,改变它们的形状,把它们连在一起,染色。我可以打铁,改变温度,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摄影:张驰|编辑:FUFU|撰文:XUAN ZONG
诗人吕德安的梭罗式隐居
大刘、三体、雨果奖
每周精选推荐
性就是乱的吗?
他们不仅每天早晨花30分钟刮胡子,也会在雨天借伞给女士们,替走
他只是缓慢地叙述那些美好或不尽人意的回忆,直到声音越来越轻,
年轻的老头,善解人意的好朋友,有着一颗世故而又纯真的赤子之心
鲍勃?迪伦唱过:一个男孩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男人。而对彭于晏来
运动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它需要朋友。寻仙 京城 税银 铁匠坐标_百度知道北京海淀区附近有没有铁匠铺_百度知道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