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在哪里卖的好寻找啊

您好,分享的企鹅
老人买豆浆落下50元 豆浆哥贴告示寻找丢钱老人
陕西传媒网 李永利
“豆浆哥”董振的小摊前张贴“告示”寻找失主本报记者李永利摄一袋豆浆2元,成本就达1元钱,50元对一个卖豆浆的摊贩来说,至少需要忙活两个多钟头才能挣到。可24岁的“豆浆哥”董振在自己的小摊前捡到50元,却张贴“告示”寻找失主。9月28日,他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是小本生意,挣钱少,但不是自己的钱,一分都不能要。” “不是咱挣的钱不能要” 昨天早上8时许,记者途经西安市五星街一家卖豆浆的摊点时,七八名正在买豆浆的市民伸着脖子阅读一张“告示”上的内容。记者走近看到,“告示”上写着:“伯伯来领钱。22日早上7点左右,一位五六十岁的伯伯买豆浆时不慎丢失人民币50元,见此‘公告’速来领取!”一位40多岁的女顾客看完后说:“小伙子人真实在。”卖豆浆的小伙子听到后则憨憨地一笑说:“不是咱挣来的,咱不能要。” 记者看到,这个卖豆浆的小店不足6平方米,和另外一家***夹馍的小店连在一起。店面看上去虽然不大,但生意相当火爆。卖豆浆的小伙子年龄不大,对待顾客和左邻右舍都很热情,人也实在得很,加工的豆浆味纯、量足,大伙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豆浆哥”、“小豆浆”。 经过交谈,记者了解到,被大伙称为“豆浆哥”的小伙子名叫董振,今年24岁,老家在礼泉县。提起墙上的“告示”,董振说,9月22日早上7点左右,天正下着小雨,当时前来买豆浆的人不是很多,一位60来岁的大伯买完豆浆离开后,他一转身发现地上有50元,他赶紧跑到路边去找,没有找见人。由于这位老伯以前从来没来买过豆浆,他就写了一张纸条贴在墙上,如果他发现钱丢了,或许会找回来。可是直到现在都没见回来,估计那天是经过这里。 50元考验人的良心 董振告诉记者,50元对他来说意味着要卖25袋豆浆,要半个小时左右,加上加工时间,总共需要两个多小时,这还不算成本。“我虽然挣的是辛苦钱,但这是咱用体力挣来的,捡来的50元是横财,不是咱挣的,咱不能要。最主要的是,50元对一位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五六十岁老人来说,也是不小的损失。50元钱是小事情,考验的是人的良心。这几天来,有个别人说我在作秀,打着找失主的幌子在给自己做广告。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是下苦人,我知道50元来得有多么不容易,不是我的钱,我一分都不要。如果那位伯伯看到你们报纸后,请赶快过来把钱领走,只要我还在这里卖豆浆,他什么时候过来都可以。”董振说。 文/图本报记者李永利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负责人失联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大秦网官方微信,更懂城市更懂你
陕西地界最全娱乐消息全知道
打造陕西最有影响力的美食平台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huitingji]
热门搜索:
target="_blank" target="_blank"
target="_blank" target="_blank"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豆浆记忆:一杯2元豆浆店开出70家连锁,年入1500万!_华企商学院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华企商学院帐号登录
豆浆记忆:一杯2元豆浆店开出70家连锁,年入1500万!
引言:一杯2块钱的现榨豆浆,可以卖进50多所高校,年入1500万,从2元到1500万元,它是如何造就出如此的神话的?我们又能从中学习到什么呢?
一杯2块钱的现榨豆浆,可以卖进50多所高校,年入1500万,从2元到1500万元,它是如何造就出如此的神话的?我们又能从中学习到什么呢?贵在坚持:做一件事并且只做一件事豆浆记忆的总店现在在重庆,重庆还有其他的豆浆品牌,但是那些豆浆品牌并不是纯粹的卖豆浆,虽然打着豆浆的店名,却只是将豆浆作为一种小吃来卖,主要还是买其他吃的。可是豆浆记忆却不同,它有着自己的风格,15平米的小店,只有1个店员,从清晨到晚上,只卖豆类粗粮产品,它的店打着豆浆的名字也只卖豆浆,不卖别的,它现在成为了重庆最大的豆浆品牌,广泛的分布在渝、贵、川等地,全国连锁店现在已经超过50家了。再加上没有营业和开在四川、贵州的店,已经有70家店,今年的预计新增店面200家,营业额预计将会从今年的1500万向着4000万冲刺。这是豆浆记忆的创始人刘斌的坚持,他至今还记得那个场景,当时他给第一家店供货豆浆,没想到一天下来只卖出了一杯豆浆,满心失落。但是他没有想到就此放弃。一月过后,他供应的豆浆成为了招牌。“甚至有食客来了只是为了点杯豆浆。”刘斌说,当时自己一天的销售额就能达到五千元了。只有坚持如一才能做好一件事情,像豆浆记忆这样坚持做好一个产品的创业者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创业的路上简单地长跑,简单地做一件事。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不怕单价便宜,做生意要找准大销量市场!豆浆记忆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定位了自己的市场,就是面向高校学生的校园豆浆。因为创始人刘斌认为在高校的细分市场中,高校学生们更需要营养的早餐,加上豆浆平价的属性,非常符合学生的消费水平。而且中国人大多有乳糖不耐症,不能吃太多牛奶,吃多了就容易腹痛拉肚子,而豆浆有着和牛奶非常相似的营养结构,豆浆的植物蛋白更适合国人的体质,然后因为中小学生大多都是在家吃早餐,而只有高校学生要去学校食堂吃早餐,豆浆价格便宜,也符合学生的消费水平,于是他想把豆浆店开到高校里。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开到高校的豆浆记忆给刘斌带来了非常红火的生意。品牌故事很重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一个好的故事豆浆记忆之所以叫豆浆记忆,追溯起来还有一个非常温馨的小故事,因为那时候刘斌有一个不满一周岁的小儿子,而儿子对牛奶过敏。他为了让儿子营养均衡,有一天早上,家里刚好打了豆浆,抱着试试的心态,喂了儿子豆浆。第二天,他又换了几种谷物,发现儿子两眼直勾勾地望着豆浆。原来儿子又想喝豆浆了。经过这样几次反复地尝试,儿子真的爱上了豆浆,也没有再出现过敏的症状,悬在心中的问题,一杯小小的豆浆便帮他解决了。另一层意义,豆浆也是他与儿子甜蜜回忆的载体,每次一想到儿子,他更坚信,一定要做好豆浆的品质,所以取名叫“豆浆记忆”。一个品牌最好是给自己创造一个或温馨或感人的小故事,这非常有利于以后品牌的宣传。给消费者一个购买的理由:为什么你的豆浆就是不一样?豆浆记忆刚开始进去重庆大学的时候,大学食堂有卖豆浆的,他们的豆浆三毛钱一杯,那时豆浆记忆2块钱一杯的豆浆简直是个奢侈品,但是却买的非常红火,这是为什么?首先,豆浆记忆始终坚持鲜榨。其次,在原料上,刘斌说,本来可以在重庆本地批发市场上选豆子,但他仍坚持每年跑到盛产大豆的黑龙江,进农户高价寻豆。“按平均30%的价差,一年的原料费就得多花20万。并且,储存上,重庆湿度较大,豆子们还得‘吹空调’。”刘斌说,自己掌握了产业链上的多方面,没有中间环节的成本,针对高校市场,从2007年卖价2元/杯后,就没有涨价。再有,豆子的泡发、打磨、煮等,都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工序。行业的不足就是你的机会点,寻找同类产品的共同弱点并将其克服!那个时候高校里面的豆浆都便宜又清淡,为什么学校里的豆浆味都淡? 刘斌知道因为豆浆要达到浓稠的口感,需要精准把握制作的时间和温度,这些细节如果做不好,就会有食物中毒的危险。因此,各大高校食堂为了保证安全,通常就会熬得比较淡,也导致口味不好。如果既能保障安全又能满足口味的话,就一定能在同类中胜出。他找到了同类产品的痛点并成功打进50多所校园。到了后来,“豆浆记忆”果然不负众望,以自己特有的浓稠的高品质豆浆得到了高校学生的认可。虽然进驻的第一所高校----重庆大学,当年其食堂的豆浆只要3毛钱,但“豆浆记忆”2元的价格,还是没能阻挡络绎不绝的学生。作者:李东阳来源:首席营销官
评论(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或&&|&&发表评论
还可以输入
此评论下的回复也会同步删除。
纵谈您的企业,您的观点
粤ICP备号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企科技 版权所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