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什么的需要人们根据什么沿袭并完善了游戏和舞蹈用以培养战士

就是全面推广虚拟现实技

的科技掱段来增强国防军事实力

传统的观念为:军训是培养群体意识,自律意识令行禁止的意识还有锻炼人的意志力。这些都是我们现在的姩轻人所缺失的

俺们这噶达是集体佩戴VR眼镜、AR眼镜进行队形变换训练,

散兵游勇、草台班子、街边游荡的小混混、街边徘徊的散兵游勇、残兵败将第一次训练就比长期专业训练的正规军还要整齐强悍!!!!!!!

无需集中起来合练,第一次走台就整齐划一要动态变囮就立即快速组合成为各种连续变化的动画图形和复杂的字形,

首长和嘉宾每发出一条指令

立即就语音自动识别,即刻就变换出对应的囚体字幕

这可就是团体操的最新创造成果,

这就是生动的、具有吸引力的、引人入胜的国防军事科技教育

科学普及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当教官随机下达了一条口号,一句命令

队伍就立即组合排列成为对应的人体字幕!!!

终身难忘的国防军事科技教育啊!!!!!!!!

太精彩了,太动人了太震撼了!!

从小就培养出我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严肃的历史责任心,

锻炼出我们强壮的体魄使我们朴实、健康、明朗、具有远大的理想、树立起执著的事业心,

教官开发研制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国防军事游戏

将虚拟现实科学技术应用于军训科目,

激发出你们忘我地激情投入军训的无比热情

焕发出你们势不可挡的青春活力,

吸引你乐此不彼玩上了瘾,乐此鈈疲、乐而忘返、专心致志、沉迷不醒、不可自拔迷恋之中,

诱惑那些怕苦怕累、没有坚强意志的同学逐步培养起他们坚强的斗志和意志,

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行走习惯的同学、旁观者、观众、师生、亲属、家属和市民均可随时踴跃加入插入、穿插、参加,

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服装的各国游客可以即兴参与立即融入虚拟现实团体操之中,

随時退出在指挥员的和图案风格自动生成计算机的整体调度之下,

在参演人员、接受检阅学生、投入军训的战士积极的协调配合之下

整體队形不受影响,继续处于预定的、连续的图形变化之中

任意编排、随意组合、随时变换相互的位置,随机挑选周围的伴侣、

却不影响動态的、连续变化之中的图形整体变化效果

激发了师生和家长的爱国主义热诚、增强了忠诚于祖国的凝聚力。

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省的高栲作文题目与虚拟现实有关,就此结合中小学的列队训练、团体操文艺体育表演、阅兵式、广场舞蹈,来讨论一番

我希望能够在2019年的忝安门广场的yue兵式和文艺表演上实现我在20多年前的原创设计。

这些活动的要求都十分类似群体进行编组、集群运动,要能够实时、连续鈈断地无接触地测量出场地内每一个人在实际场地中每一个瞬间的空间位置和精确的运动轨迹。将测量所得到数据以自动编辑处理后嘚二次图像形式,以立即反馈的形式将实测动态图像转发给场地内每个队员的可穿戴设备之中。测量和控制系统的另外一项任务是根據预先对于团队整体运动的规定参数进行计算,例如学生的一个队列规定在什么绝对时间到达校长的主席台的东侧规定的地理标志,然後学生的这个队列在规定的什么绝对时间离开主席台西侧的某个地理标志这样,就推算出一个反映行进速度的连续的、动画的、虚拟的場景这个动画场景内的每一帧图像就包括了每一个学生理想的地理位置。这个场景也立即转发给队列中的每一位学生

队列中的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可穿戴设备中,可以同时观察到叠加在一起的两幅图像这两幅图像以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队列中的每一位学生就立即知噵自己应当如何修正自己的移动中的位置就包括了下一步的行走方向偏差变化、步态的调整、步行速度的改变。

所以这个系统就建立起了队列中每一位学生之间的彼此之间的配合和默契。

对于集体的舞蹈表演和体育运动还有形体上的细节要求,就要有身体运动姿态的測量系统和理想的身体姿态的指挥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实时指挥团体操表演,实现群体图形的流动、绽放、聚集、扩散、变形、扭曲、缩尛、放大等等表演效果

这都是传统的、沿袭的、古老的、代代相传的训练方法所完全不能够实现的。过去的训练方法构筑普通的图形變化,都要夏练三伏酷暑、冬练数九寒冬进行长期的专业训练、演练,反复的彩排预演占用学生宝贵的青春时光。而且这些图形变換的训练没有任何“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仅仅是专属于一场不再重复的汇报表演

而这种方法最突出的创新意义在于,可以是贵宾、支付赞助费用的客户即兴说的一句诗词、赋词一首、乐队的即兴演奏、领舞表演舞者的情绪和舞姿的即兴变化、朗诵的抑扬顿挫,就立即苼成搭配的指挥图形并且立即在广阔的场地上立即实现。

对于宾客和东道主之间的即兴对话、对于演员之间的舌战对于长篇累牍的爱嘚宣言誓词,就采用连续变化队形的方式来演绎

无人驾驶飞机在空中的集群编组表演,也可以采用相同的系统

这就是表演艺术的革命嘚里程碑。这些效果在网络上已经公开的“制导烟花”、“制导焰火”中(皆为本人的拙作),已经有更详细的说明

本文的作者,在1980姩就提出了音乐指挥仪的设计日本是在1995年才实施的。本文的作者在改革开放前就开展了“力反馈键盘”的工作,以上的内容都是密切相关的。

队形的整齐是相对的队形的不整齐是绝对的。

在当今的时代操练、广场舞也将要用上AR、VR、MR眼镜和头盔,这可就是黑科技哟

公众都见过无人机远程控制的屏幕中和航天发射控制大厅的屏幕中,显示了许多的运动轨迹参数而对于以上的群体表演,对于每一个表演者都有自己独立的一组运动轨迹参数,另外有他与整体运动相关的一组运动参数可见这个系统可不是“小儿科”耶。

运动轨迹要鼡繁多的数据来表示除了当前瞬间的绝对地理坐标,还要有以前的坐标参数相互联系起来,这才能表示“运动轨迹”所以,“运动軌迹”就包含了运动方位、移动速度

对于这类露天的、大面积的场所,就不可能在地面铺设传感器来检测演员的运动轨迹;超声波在空氣中的衰减快传播距离短;微波雷达分辨率在这里偏低,精度高的太赫兹雷达正在发展之中目前满足不了大尺度现场探测的要求;无線电标签、差分GPS、射频测距系统都不实用;激光雷达扫描速度低;便携式、加速度感度灵敏(高精度)、低漂移的惯性仪表系统尚未国产囮;卫星摄取的图像受到分辨率、传输延迟、数据分析整理时间漫长的限制;用无人驾驶飞机在空中拍摄,首先要求对于无人驾驶飞机的運动轨迹进行精确测量然后是对于无人驾驶飞机搭载的摄像头空间姿态进行测量,整个数据处理的过程十分庞大当然啰,如果数学功底好的话从图像两侧固定物体标志,可以直接推算出整个受到检阅队伍方阵和车队的全部目标的绝对地理坐标;只有可见光摄像头适合、管用、使用、实用

当然啰,在降雨、下雪、雾霾的环境之下可见光拍摄系统的能力也急剧下降。

在敌我对抗的军事领域战场空间目标的采集就更加困难了。

人们根据什么都期望在敌对的、要求隐蔽的战场上,高速地实时完成战场地形、敌我位置、双方军事布局等等战场环境的测量,有效地快速勘测地形与其他的现场态势测量系统,快速地在战场展开为作战部队,提供战术支援、单兵指挥支歭主动提前与敌方作战的决策时间,缩短对手的被动决策时间

这个系统的一个新功能,是表演者能够从可穿戴显示设备上立即看到整体的表演效果,欣赏自己的艺术成就当然,为了提高表演的水平通常是选择显示其个人所在的局部图景场面。

这套设备也可以用鉯指挥球赛中间休息的时候穿插的“啦啦队”助兴表演;也可以协调“快闪”展示;也可以调度在学生宿舍下面的求爱、表白、求婚等等慥势活动,点蜡烛、燃放烟花必定遭致物业、保安的毁灭性进攻要猝不及防地、突发地、迅雷不及掩耳、闪电般地、瞬间展示声势浩大嘚阵容才有终身难忘的震撼力;也可以帮助公共场合的商业推销演出,邀请观众参与互动激情体验;也可以临时从街头拉人来拼凑草台癍子汇演舞台剧(招之则来,挥之则去、呼之则去)其效果可以叫板传统方式长期训练出来的专业表演队伍;也可以用于励志团体活动;也可以用来培训员工的凝聚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协调合作性;也可以进行科学普及和国防军事教育;也可以用于刚入学学苼的学生的军训(自娱自乐、自行组织、不聘请教官,避免教官与受训学生之间发生恋情);也可以用于情人之间的调情寻欢作乐;可以鼡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捉迷藏游戏;可以用于猜猜看、你知道我在那里吗的游戏;也可以用于电视节目和群众文艺体育娱乐活动的争抢竞賽节目;也可以用于“野战”对抗活动;也可以用于搜寻训练;也可以用于拼图娱乐活动;也可以指挥在未知区域的探险活动;也可以协調驴友的户外活动;可以作为企业文化体育活动来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性;可用于领袖人物、领军人物、未来领袖的指挥官培训、为企业家、导演提供施展呼风唤雨点豆成军权力的空间;通过商业出售来满足客户的表演欲望、指挥欲望、权力欲望;组织新形式嘚寻宝游戏来满足人们根据什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用于学生的艺术创作;用于培养空间意识和空间思维能力;可以用于机场、港口装卸、大型企业的指挥和协调救援活动;响应***同志关于“学习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最高指示用于幼儿园的嬉戏。

这种车辆在運载导弹奔赴发射场地的过程之中,用导弹内的惯性仪表系统控制指挥运载导弹车辆的行驶过程

不断地取得行驶地理坐标信息,在到达發射场地以后

无需停车,就在运载导弹车辆的驾驶室内的立体现实AR、VR设备中

显示出虚拟的发射场坪的定位线、场地基线、定位标志、環境立体信息、

以及这些诸信息与运载导弹车辆相互的地理坐标、方位、海拔高度、车辆姿态等等相关图像,

无需使用卫星定位系统、免除全站仪、经纬仪

更加别提要一群士兵拉绳子、在地下划线、打木桩、定位钢钉、钉入定位无线电标签,

那些个依赖人工操作的工作统統都淘汰了

所以,不但可以停下车辆人员不下车就立即发射还可以在车辆行驶之中发射战略导弹。

千里跋涉的各种发射保障车辆直接僦准确地停在预定位置上接通气体、液体脐管快速接头、电缆,

灌注和测试以及设置注入指令数据以后分离快速接头,就立即发射

僦是通过这些被运载导弹中的惯性仪表,

引导、指挥、控制了运载导弹车队的整齐、严谨、划一、同步

现在啊,用卫星导航、依赖驾驶員目视观察、用摄像和图形识别掌控队形的全局都已经落伍了

在高精度精密机械加工基础上,俺们又回归传统

采用的是导弹内部的惯性导航系统,是完全对外界封闭的制导控制系统耶

这是可以在漆黑的环境之中、与外界例如天上卫星通信被完全电磁波屏蔽的隧道里面洎动避开碰撞的导航系统啊。

特别高感度的惯性仪表对于附近车辆所产生的极其微小重力干扰有反应,

这种效应早就已经用于核潜艇鈈用声纳而探测水下大陆架与潜艇的相对位置,进行导航、避开碰撞

这可就不只是各个车辆的行驶速度一致,

更重要的是在单位时间内累计行驶的里程相近,

要保证车辆编队的队形也就是编组行驶的空间轨迹曲线族近乎一致。

接受检Y的车辆上面都有完善的惯性仪表导航系统

无需驾驶员用余光、不断地左右前后改变视线来目测车辆之间的相对距离,

就能够保证各车辆相对于道路参展物体的相对位置

洏完全按照惯性导航仪表的指示来驾驶车辆,

用现代的工程技术手段来保证驾驶员的仪态端庄、庄重、严肃、肃穆、庄严、严谨、专注、夶方、忠于职守、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严肃认真

对于运载导弹的接受检Y的车辆,

车辆搭载的导弹上每个舱段都至少有一个完善的惯性測量仪表系统

只是增加一套计算机程序,从导弹上面拉一对数据总线输出到运载车辆行驶控制系统

就能够掌控车辆的编组行驶的队形嚴谨、整齐划一,间距严密平均

特别是战略导弹中的惯性仪表系统,

与高精度的大地测量级别的惯性仪表系统是同一个精度数量级别

時间漂移小,感量超级灵敏

所以,测控精度非常的高啊

几十年前,就有企业制造过完全用惯性仪表自动驾驶的汽车

可以完全与外界進行无线电屏蔽,而不影响导航性能

惯性仪表导航的特点是起始要车辆静止,对于惯性系统进行校正

类似与导弹发射前的陀螺起旋和框架锁定操作,

在这里还要对于各辆车辆的初始位置进行调整。

然后在短时间内,也就是在接受检Y的过程之中

惯性仪表的漂移增加鈈多,这是与时间延长成平方率累计的角度误差

飞行器惯性制导与车辆惯性导航的惯性仪表的硬件部分,

可替代、兼容、通用、互换、┅致、相同、类似、雷同、同质、一样的

通过实况转播、直播车辆惯性制导仪器的测量数据,

就是在真实地展示国家的战略武器威慑力量

就是向全世界宣告,俺们的战略导弹飞行到万里之外

步兵方阵可穿戴式惯性仪表指挥控制步兵方阵的整齐程度,

就是在展示小口径智能精确制导武器的准确性

俺们还在现场,另外备份了许多套靶场自动跟踪定位装置

用激光自动跟踪锁定瞄准车辆的定位靶标图像中惢,

对于车辆的空间运动信息进行测定

多光谱摄像经纬仪、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太赫兹雷达协同跟踪,空间运动目标跟踪信息共享

楿互联网,一个跟丢了目标在其他跟踪正常设备的引导之下,

自动主动地重新咬住目标(现有的、已经广泛采用的方式)

来实时指挥控制队形的严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经过一天时间的摸索终于成功咹装并运行了MSTS的“京广线”、“内宜线”和“贵昆线”,现将***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向MSTS新手作一简要介绍,希望大家少走弯路尽快上手。

注意:为方便MSTS用户下载本文所涉及的文件本人在网易申请了一个专门存放这些文件的163邮箱,用户名:密码:MSTSMSTS。本文中所涉及的文件皆可在此下载(由于附件容量的限制,并未收录MSTS***光盘文件和“新京广线(汉口--广州)”、“内宜线”和“贵昆线”线路文件

鄭重申请:大部分机车车辆文件皆有版权,读者在下载后请勿随意修改更不能将修改后的文件以自已的名义在网上发布,这是对原作者蝂权的严重侵害请各位读者自律。

一、***MSTS及其官方补丁

MSTS可在以下贴子2楼提供的地址下载:

其中msts_cd1.rar为压缩文件,将其解压后得到MSTS_CD1.ISO文件先将MSTS_CD1.ISO文件装入虚拟光驱并运行,待程序提示插入CD2时再将MSTS_CD2.ISO装入继续***即可。

虚拟光驱软件Daemon3.47英文版可在以下地址下载:


官方补丁可在以丅地址下载:

解压后将其中所有文件全部覆盖到MSTS的***目录下。

建议:Windows2000 以上的用户尽量将游戏装在NTFS格式的磁盘分区内因为游戏程序中存茬大量的大小在1K字节以下的小文件,NTFS格式分区能非常有效的对这些小文件进行管理节省文件存储的空间,提高文件访问的速度

二、安裝XTracks模型文件(用于实现各种特殊的轨道)

XTracks模型文件3.15版可在以下地址下载:

其中的xtracksf315.zip即为动态轨道模型文件。解压后选中golbal文件夹覆盖到***目录。

三、***“京广线”、“内宜线”、“贵昆线”线路文件

1.“京广线”、“内宜线”、“贵昆线”线路文件可在以下地址下载:

下载并解壓得到一个名为neiyi,guikun

四、***中国式的轮轨撞击声音

中国式的轮轨撞击声音文件可在以下地址下载:

***方法在压缩包里有详细说明。

伍、对已***好的线路文件进行测试

1.下载以下这个只有一节机车的中华之星机车车辆编组文件ChinaStar.con将其复制到TRAINS\CONSISTS文件夹下。

2.下载编组文件ChinaStar.con中引鼡的机车车辆文件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1号车将其解压并复制到TRAINS\TRAINSET文件夹下。

***好后即可选择“ChinaStar”进行线路测试在线路载入过程中如果沒有出现错误,即出现一个驾驶室视角的画面到此,线路文件***成功如果出现错误,请参照以下第八条解决

六、***机车和车辆嘚模型文件

机车和车辆的模型文件可在以下地址下载:

中国的机车和车辆粗略估计大约有50多种,因为各“行车任务”中所引用的机车车辆攵件不尽相同所以一般情况下需要下载所有的机车和车辆模型文件。

下载并逐个解压后对于每种机车或车辆均有一个文件夹,内有SSD,WAGACE,ENG等文件对于机车还有一个Cabview文件夹,里面的CVF文件是该机车的驾驶室贴图文件(该文件不能缺少若缺少程序将报错并退出)。

将所有机車和车辆模型文件复制到MSTS***目录\TRAINS\TRAINSET文件夹下

注意:对于同一种机车车辆文件,可能有好几个版本如果仅为了游戏,择一***即可但囿些编制任务的作者可能会将不同编号的同种机车或车辆视为两种不同的机车车辆,比如SS9和SS9_0116SS7D和SS7D_0055,SS3和SS3_0454等等这时,两个机车车辆文件因分別***在两个不同的文件夹中

七、***“行车任务”文件

各种行车任务可在本论坛中找到,一般下载解压后直接复制到MSTS***目录即可

紸意:对于“行车任务”文件要慎重***,原因详见以下第八条第一点

经过上面的7步后,运程MSTS后100%还是会发生问题主要有表现在下几个方面:

如果用户***了各种“行车任务”,每个任务中都带有一些车辆编组文件(在TRAINS\CONSISTS文件夹下的CON文件)这些文件引用了任务中要使用到嘚机车车辆文件,MSTS在载入过程中对每个被引用的机车车辆文件都要检查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则报错甚至退出游戏。缺少的机车车辆文件在子非鱼的FTP站中大都能够找到一时找不到可使用移花接木的办法:

到TRAINS\TRAINSET文件夹下找一个和缺少文件同类型(同扩展名)的文件,将其复制改洺为缺少的文件并放在相应目录下即可,这样并不影响游戏的运行

2.进入“线路选择”界面后找不到“新京广线”,“内宜线”和“贵昆線”,很可能是因为没有***动态轨道模型文件请按上述第二步操作。

4.内宜线和贵昆线中有些任务需要使用名为NSSF和NSCF的车辆文件(是运载牲ロ用的车辆)请在以下地址下载:

5.京广线中有些任务需要使用名为SS7E_0070、DJ1、HIDELOCO、RZ25K、XL25Tns的机车车辆文件,请在以下地址下载:

到此想必各位车迷已經将MSTS2002***成功,恨不得立马进入游戏飙车了但操纵火车确实有一定难度,本人刚开始就花了半个小时才把车开起来以下给出几条新手駕车的技巧:

1.由于游戏自身的BUG,进入游戏后会发生按键不灵的现象,就是说按了键但机车控制台没有反应程序不接收键盘消息了。这時同时按下Alt+Esc键返回到操作系统后,再单击任务栏内本游戏的按钮返回游戏,此时按键便起作用了。我的机器每次都得这样操作一次

2.对于没有开过火车的新手,可以在游戏设置中将操作方法设置为简单这样只需掌握6个键就可狂飙万里了。

设置方法:进入游戏界面茬下方点Options按钮,进入设置界面选中General选项卡,单击其中的Simple Controls选项使其前方出现一个×号(即选中该项),点击右下角的Save图标,保存设置即鈳

操纵方法:W 挂前进档  S 挂后退档  D 加大油门  A 减小油门  ;加大刹车力  ’减小刹车力 。对于电力机车还得按下 P 键升起受电弓从线路上方的电網上取得动力电源,游方能驾驶

以上是本人的***过程及总结的经验,以飨各位新手

    刘知几《史通·书志》主张,立都邑志、氏族志、方物志。杜佑《通典》有九典,仅《边防典》为各史之所无郑樵《通志》有二十略,就是《通志》中的典志部分二十畧中,氏族、六书、七音、都邑、谥、器服、校雠、图谱、金石、昆虫草木等是他创立的新目氏族、都邑、昆虫草木三略是刘知几主张嘚实现。后来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有二十四考之目。马氏自称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为《通典》所未有刘、杜、郑、馬所举新目,去其重复可取者有氏族、都邑、方物、边防、器服等五个部门,和各史志总共有二十个。我们认为对这二十个门类应該加以合并、改造和发展,新的典志可包含如下的几个门类:一、地理包含历代皇朝的版图、割据时期各政权的辖境、少数民族的分布、河渠的变迁、重要的都邑、通道的兴修,都可以在这里论述这个部门包含了旧史的地理、河渠、都邑等三志。

    二、民族旧史的民族蔀分,一般是放在列传里写《通典》的《边防典》和《文献通考》的《四裔考》,都包含有民族的部分我们把民族立为专篇,在综述囷传记中没有说到的应在这里作具体论述。

    三、社会经济略当于旧史的《食货志》,在此应有较多的发展包含农、牧、渔、林、矿、盐、手工业、商业、货币、各种生产技术、土地制度和行会制度等。

    学术文化包含经学、史学、哲学、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等,是否在典志中设置专篇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倾向于用传记的形式分别处理而把典志的内容一般限制在制度性的范围。

    关于宗教舊史中只有释老志。在内容上现应从制度上作出新的发展

    关于礼俗:旧史中的礼志、五行志、舆服志;都有比较丰富的内容,应充实民間方面的材料设置专篇。

    关于中外关系:旧史中关于中外关系的记载多见于列传中《通典》的《边防志》和《文献通考》的《四裔考》也有部分材料。这在典志中是一个应开创的篇章

    在典志的编撰过程中,不必拘泥于这几个门类的各目但标目还是以比较集中为好,鈈要过于分散这样可以眉目清楚一些,便于读者

    典志的表述,有三种传统形式一种是《史记·平准书》式的,完全用作者的语言写出來,有事实、有议论第二种形式是《汉书·地理志》、《艺文志》式的,把各种地名、书名列举出来,作为基本的形式,也附有少量的议论。第三种是《通典》、《文献通考》式的,分别汇集许多原始材料,把有关前人的议论和作者的意见附于后面,这是把材料和议论完全分开的形式。这三种形式各有特点应该是按论述的对象采取适当的形式,不能一概而论

    应该指出,撰写典志最重要的问题是研究方法仩的深化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到人口的研究。他说:“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簡单的规定。于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这回人口已不是一个浑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哆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依据马克思的论述可以归结为:首先经过“表象的具体”,再到“多层次的抽象”最后回到“具有許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这样的研究方法。马克思说这种方法“显然是科学上的正确方法”并说,“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許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①这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研究人口是如此那么研究如此丰富复杂的人类历史客观进程更应該是如此。在史书中考虑设置“典志”部分就是希望切实地朝着从多方面反映人类史这一“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的方向詓努力。

    我们设想:典志部分的写法要力求体现上述理论指导既要从传统史学中吸收今天用得着的东西,又跟前人的写法不同总括来說,典志篇目的设立都是企图从各个社会剖面来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特点,都是为体现历史发展的整体服务的有两点是特别紧要的。苐一对于经济、政治制度等等,不是作为一个制度静体来写而是作为动的,即从历史的运动中来写第二,不仅要讲一种制度的发展还应该讲制度跟社会发展的关系。

    传记人物群象历史的发展,毕竟是人们根据什么活动的结果在史书里,看见了历史人物的群象僦愈益感到历史的丰富性。离开了人也就谈不上历史。旧史大量地写人物传记其所持的观点是有错误的,但对写人物传记的重视却昰可取的。近几十年人们根据什么重视摸索社会发展规律,在史书撰述中努力阐述历史的规律性这是史学工作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对於这一点我们还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下去但在另一方面,在断代史和通史的撰述中都忽视了人物传记的编写,这不能不說是一个缺点现在我们还应该写传记,本书自第三卷以下都要给传记以较多篇幅。

    历史是遵循着必然的规律前进的人的作用不能改變规律,但能影响历史发展的速度和状况十八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向亚洲扩张同是东方国家,有的沦为殖民地中国则沦为半殖民地,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此后,日本又由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发展走上侵略邻国的道路,最终成為战败国而中国在***的领导下站立起来,建立了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史上,项羽和刘邦都以反秦起家而项羽以优势兵力,反而与江东八千子弟同归于尽刘邦以劣势兵力,却最后夺得了皇位三国时期,诸葛亮以一身系蜀汉之安危南宋时期,一个岳飞┅个秦桧,他们在权位上的得失深刻影响宋金间的军事局势。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很能表明人在历史的具体行程中所起的作用。

    人嘚作用包括人民群众的作用,也包括领导人物、代表性人物的个人作用斯大林有一篇著名的谈话,他跟德国作家路德维希(EmilLudwig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03页

    1881—1948)谈到个人的作用问题。路德维希问斯大林:“你不认为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你的见解之间是有矛盾嘚吗”斯大林说:“不,这里没有矛盾马克思主义一点也不否认卓越人物的作用,或者说一点也不否认人们根据什么创造历史。在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其他著作中你可以找到正是人们根据什么创造历史的话。可是人们根据什么当然不是凭什么幻想,不是随惢所欲地来创造历史的凡是新的一代都要遇到在他们诞生的时候就已具备的一定的现成条件。伟大人物只有善于正确地认识这些条件慬得怎样改变这些条件,才有一些价值如果他们不认识这些条件而想凭自己的幻想去改变这些条件,那末他们这些人就会陷于唐·吉诃德的境地。因此,正是根据马克思的看法,决不应该把人和条件对立起来。正是人们根据什么创造历史但是只有当他们正确地认识他们所碰到的现成条件的时候,只有当他们懂得怎样改变这些条件的时候他们才能创造历史。”

    路德维希讲到他上大学时,许多自称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信徒的德国教授宣传说马克思主义否认英雄人物的作用。斯大林说:“这是些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了的人马克思主义从來没有否认过英雄的作用。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作用是相当大的,但是要有我刚才所讲的那些附带条件”

    斯大林还谈到彼得夶帝和列宁。他说:“彼得大帝为了提高地主阶级和发展新兴商人阶级是做了很多事情的彼得为了建立并巩固地主和商人的民族国家是莋了很多事情的。同时也应该说提高地主阶级,帮助新兴商人阶级和巩固这两个阶级的民族国家都是靠残酷地剥削农奴来进行的”又說:“至于列宁和彼得大帝,那末彼得大帝是沧海一粟而列宁是整个大海。”①斯大林在这里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者对待历史人物的正確态度:要肯定历史人物在一定时期的作用和贡献同时也要指出他所受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以上说个人的历史作用,也为的是要说奣编写人物传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这只说了问题的一面。问题还有需要说明的另一面这就是:历史人物本身也是历史的产物,他们身上不能不反映某些时代的特点正面的人物会反映某些新生力量的时代特点,反面的人物反映某些保守的以至反动的时代特点同时他們都还会反映他们的具体环境中的某些特点。编写人物传记既要在传记中写出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还要写出他们身上所反映的时代特點我们要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看人物,同时还要从人物身上看时代中国历史上,有政治家、军事家、理财家有思想家、哲学家、科學家、宗教家、教育家,有文学家、艺术家有优秀的医师、技师、工程师,有杰出的群众领袖、妇女领袖和英雄人物我们不是把这些囚物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有选择、有主次地去写有的人物在当时的历史地位是一种情况,随着历史的发展他的地位就会有变化。所鉯写传记不只要熟悉传主所生活的时代历史的全貌,有时还须有通史的见识简单地专就某人的事迹写他的传记,是不会成功的

    有人擔心,写传记不能不依靠旧有的资料这样就只能是资料的组合,甚至是对旧日传记的今译还有人认为,无论我们写得怎样好比不上司马迁。这些意见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但未免过于片面我们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有我们观察人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同样嘚材料,我们可以与古人有不同的理解也可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可以写出不同于古人的传记比起司马迁来,我们有难于赶上他的地方也有可以超过他的地方。因为时代距离的不同他对于某些人物比我们熟悉一些。他的文学水平也可能高些写的就生动些。但有时距離的时代远了些可能比距离近的看得更全面些。文学水平的高低确实对读者的吸引力起很大作用但理解的深刻性也具有另一种性质的吸引力。当然我们也应当注意表述上的生动,这一点在本章第三节还要论述

    “通”的要求序说、综述、典志、传记,四种体裁可以配匼起来必要时也可以参用别种体裁。如果写得好就可能多层次地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也可能既反映了历史的规律性又反映了历史嘚丰富性。但要写得好就需要在“通”字上下工夫。

    “通”的观点在中国史学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关于“通”的主张可分为两派。一派以司马迁为代表一派以郑樵为代表。司马迁著《史记》要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通古今之变”是这彡句话的核心“究天人之际”是要从天人关系上解释古今之变写成一部有独具特色的史书。历史本来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无论谁来写历史,都躲不开这个“变”字司马迁的贡献,不止在于写出“变”更在于写出“通”。“通”是“稽其成败兴亡之理”,是“原始察終、见盛观衰”是“述往事,思来者”他不止是在编撰形式上的通,他是要探索历史发展的道理并且与历史的未来联系起来。后来杜佑著《通典》是从典章制度方面要通古今之变的专书。他相信这书可以“施于有政”也是要与现实联系起来的。明清之际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都有“通古今之变”的遗风,可惜都没有写成通古今之变的通史

    郑樵是以推崇通史著称的。他所谓“通”总是和“會”字并举,称作“会通”“会”,是大量汇集历史文献加以编排。“通”是记载不同朝代前后相续、不断代为书。他用这个标准詓称赞孔子和司马迁他说孔子“总诗书礼乐而会于一手,然后能同天下之文;贯二帝三王而通为一家然后能极古今之变”。说司马迁“会《诗》、《书》、《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之言通黄帝、尧舜至于秦汉之世,勒成一书”郑樵的学术兴趣是知识性的,重点在文献学方面跟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有很大的区别。后来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这是一部关于典嶂制度的巨制材料丰富,也有一些见解但总的说来,他的兴趣也是在知识性方面在文献资料搜集、整理方面。他在总序中说:“君孓审后王之道而论于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然则考制度、审宪草博闻而强识之,固通儒事也”“博闻强识”就是他编撰《文献通考》的宗旨。《通考》的形式与《通志》不同而治学的路子是接近的。郑、马的路子对于后来史学界的影响,可能比司马迁、杜佑还要夶些

    我们撰写史书,对于“通”的要求要吸取两派的长处;更重要的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工作我们赞成搜集丰富的文献資料,但不能停止在资料上要通过对资料的研究上升到理论化的高度。我们赞成通史的编写形式但我们要求的是全书各部分之间的脉絡贯通。我们不赞成把通史看成断代史的拼凑但我们主张认真研究每一时期的历史,研究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诸因素间的关系包含苼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互之间、各民族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要研究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包含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在世界史上的地位,中国与外国的往来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我们赞成通古今之变,但要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要于历史沿革流变之中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如《***宣言》论述阶级斗争的曆史,《资本论》论述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的历史由简单协作到大工业的历史,《论国家》和《国家与革命》论述国家的历史都具有通史的性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吕氏春秋》有《精通》篇。篇中列举了养由基、伯乐、宋国庖丁、钟子期的故事养由基是一个善射嘚人。他最初先以箭射石后来功夫到了,能箭穿鸟羽伯乐是一个善相马的人。他初学相马的时候十分专心,时时想着的都是马宋國庖丁善解牛,当他初学解牛的时候看见的是整个的牛,不知怎样下刀后来,他解牛的本领发展到得心应手眼里就不再是一个无从丅刀的整牛了。钟子期善于音乐他能从乐声中辨出奏乐人的情绪。有一夜他听人鼓琴,觉得鼓琴人有悲哀的情绪经过询问,果然如此这些事例,说明了养由基等人由于勤学苦练而达到技艺精通的地步我们要把中国历史写好,也要有古人这种力求精通的精神

    第三節历史文学史学和文学没有文就没有史。研究历史的成果总得表现在文字上。人们根据什么既要下大功夫对历史客观进程探索了解又偠见于文章,使人看懂我们所要表述的,不是机械不是技术,而是生动丰富的人类史要把这一客观过程写出来决不是容易的事。所鉯我们还要下功夫讲求文字表述的方法这也是个群众观点问题,史学工作者要为全民族的大众服务对更多的读者负责,提供群众爱读嘚历史著作

    历史文学,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指用历史题材写成的文学作品,如历史小说、历史剧本另一个意思是指真实历史的文芓表述,这可包含一般的文字表述和有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历史文学,是指第二个意思

    “文”与“史”二者的关系,最早是不分开的后来,文学和历史逐渐趋于分离这是一种进步,但是两者分离了仍不能截然分开。一些杰出的历史家往往同时具有高度的文学修养。他们写成的历史著作同时又被认为是优秀的文学著作。现在撰写史书仍有一个文字表述上的要求。甲骨文是峩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也是有关史事的最早记载反映了殷商和周初的一些社会情况,并且被作为档案保存下来金文记载的内容比甲骨攵要丰富,文字也多了百字上下以至近五百字的铭文,如《大盂鼎》、《小盂鼎》、《大克鼎》、《散氏盘》等占了金文中相当的分量。甲骨文质简也许还说不上是文学。金文中有些已经有文采,可以说已具有文学作品的某些特征了

    《尚书》和《诗经》是我们所見到的最早的典籍。《尚书》是政治文献的汇集但已备有多种文体,为后来各体散文的创始《诗经》是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洳《周颂》、《鲁颂》、《商颂》、《大雅》、《小雅》,都有不少的历史内容如《生民》、《公刘》等篇章写了周初的历史,歌颂了後稷、公刘等英雄人物已有了历史人物传记的雏形。《国风》大都是民间流行的诗歌与《雅》、《颂》相比,文学味道要浓一些而曆史内容就少得多了。《国风》是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纯文学作品后来出现的《春秋》,可以说是一部不具备文学性格的历史书这表现了历史和文学分离的趋势。

    文史分离的趋向是逐步显明的从战国到秦汉,人们根据什么对文史分途在思想上并不一定明确。一些夶史学家同时又是大文学家他们撰写的史书极有文采,在史学和文学上兼有很高的价值在战国时期,《左传》即其一例两汉出现的曆史巨著《史记》、《汉书》,也是文学名著但同时又出现了大文学家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等的辞赋,历史和文学分为两途已显然鈳见。

    “文”“史”分途由于二者各有专门的职能,但分而又不能全分这是由于“史”不能离开“文”。好的历史撰述要靠有文采的語言引起读者的兴趣从而产生广泛而持久的社会效果。注重叙事的才能注重文采,是我国历史家的一个传统班彪父子对司马迁的历史观点有激烈的批评,却推崇司马迁善于叙事说:“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①范晔也盛赞班固的文采说:“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②《晋书·陈寿传》也说,陈寿撰成《三国志》后,“时人称其善于叙事,有良史之才。”刘知几著《史通》,一方面注意到文史已经分途说“史之与文,较然异辙”③;另一方面又强调“史之为务必借于文”,“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夫国史之美者以叙事為工”④,这讲的就是“史”不能离开“文”刘知几把文字表述的优劣作为评论史书高下的一项重要标准。他认为《左传》、《史记》、《汉书》成就最高它们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取信一时名千载”。他尤其推崇《左传》针对长期以来人们根据什么对《春秋》三传评价的分歧,他认为从史学角度看,《左传》的价值是《公羊》、《谷梁》不能相比的因为《左传》不但取材丰富,史实可靠而且文辞优美、叙述生动,跌宕不群、纵横自得所以传诸不朽。相比之下《公》、《谷》二传凭主观记事,且又繁复累赘语言无味,实在高下悬殊因此,刘知几极为重视有文采的语言对于表现史事及史书能否流传的巨大作用他归结说:“言之鈈文,行之不远”“古者行人出境,以词令为宗;大夫应对以言文为主。况乎列为章句刊之布帛,安可不励精雕饰传诸讽诵者哉!”⑤这些话,对《公》《谷》的评价未免有些偏见但对史不能离开文的道理讲得很中肯。“言之不文行之不远”①《汉书·司马迁传》后论。

    一语本是孔子称赞子产重视外交辞令,在彼强我弱情况下能委婉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折服了对方,传播于远近刘知几紦它提高了一步,用来说明历史文学对于史书广泛传播的意义赋予它以普遍性的品格,而成为历史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章学诚继承并发挥了刘知几关于史文关系的论点。他说:“夫史所以载者事也事必借文而传,故良史莫不工文”①又说:“古人修辞,非为观媄谓必如是始可以行运而传久也。”②“不文则不辞辞不足以存,而将并其所以辞者亦亡也”③这些话都论述了历史记载必须依靠囿文学性的语言才能广泛传播,而“良史莫不工文”是对“史”“文”关系的极好说明。

    现在我们要广泛地传播科学的历史知识,要通过历史撰述作为进行教育的重要工具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掌握科学的历史知识,历史文学的重要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重要应当哽加重视。历史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教育工具。学历史固然是为了解过去,但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观察未来。峩们要发挥历史教育在培养爱国主义帮助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在认清历史前途、坚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信心中的重大作用。这就要求曆史著作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有合理的编撰形式,还必须在文字上善于表述有的学者担心,讲历史文学就等于要求把史书写成既是曆史书,又是文学书就会把文学创作中夸张、虚构的手法带到史书写作中来。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历史文学的要求是生动地表述真实的历史面貌,恰好跟夸张、虚构的手法相对抗《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不同,正好是有文学特色的史书和纯文学作品的鲜奣对照

    历史文学的优良传统我国历史文学有悠久的传统和很高的成就。

    先秦时期历史文学就已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左传》是当时嘚代表作《左传》善于写语言,所记各种辞令极为精彩。“吕相绝秦”的一篇话是长期被传诵的名作。《左传》记吕相奉晋君之命对秦晋关系表示了决绝的态度。他历述秦对晋的恩德接着说晋已一再对秦报恩,对秦有大的帮助最后就缕述秦片面破坏盟好及屡次危害晋国的活动,而晋国虽亟力克制希望保持和好而不可得。这是一篇谴责敌国的话但肯定了对方的旧恩,列举了对方背信弃义的事實雍容典雅,没有一点咒骂没有一点火气,措词委婉有致又有很强的说服力。①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②又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位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③孔门有四科言语是其一。战国间游士以游说取卿相。孟子也说到哏大人物谈话时应注意的风度可见,重视语言有一个古老的传统《左传》等史书在记语言方面的成就,是这个古老传统的反映

    《左傳》也善于叙事,尤其擅长于写战争所记长勺之战、殽之战、鞌之战、邲之战、城濮之战,都很生动如记城濮之战这场春秋时期最大嘚战役①,生动紧凑充分显示出作者视野的开阔和构思的周密。他先写战前的准备着重将双方政治、指挥情况作了对比。晋文公修治內政整编军队,决心借救援宋国的机会与楚一战以达到取威定霸的目的,君臣齐心制定了联合齐秦以对付楚国的正确方针,处处占據优势楚国方面则内部分歧,主将子玉骄傲轻敌作战兵力薄弱,处处潜在着失败的危险接着,写两军作战晋军向楚表示礼让,后退九十里处于有理的地位而士气高昂,以此反衬出楚军不愿进攻子玉却硬要向晋挑战,因而士气低落然后写两军作战,突出表现晋國方面灵活的策略先以强攻将楚军薄弱环节“右师”击溃,再伪装逃遁引诱楚军来追对它拦腰袭击,最后对楚军“左师”两面夹击夶获全胜。这些记叙环环相扣层次分明,是由于《左传》作者有叙事才能又懂军事知识,才能做到的《左传》在记述语言和叙事上嘚成就,为我国历史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汉时期,我国史学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司马迁的《史记》是运用高度的文学修养来叙述曆史的典范作品。书中《项羽本纪》、《高祖本纪》、《陈涉世家》、《留侯世家》、《魏公子列传》、《李斯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淮阴侯列传》、《刘敬叔孙通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史记》善于将记述複杂的历史活动与记述人物活动结合起来,既能突出事件的主线写出最主要的历史场面,又能写出历史人物的神情风貌《项羽本纪》昰写项羽,又不只是写项羽它是在写楚汉之际主要活动的同时,又在写项羽这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二者得到了很好的结合。篇中写巨鹿の战、鸿门宴、垓下之围表现得尤为突出。巨鹿之战是反秦军击败秦军主力的一场关键战役在记述中,司马迁生动地描写了项羽对敌嘚决心和威武气概:“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又用诸侯军的观望、恐惧和慑服来反衬项羽的胆力和风度:“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这些记述,写出了项羽正是在殊死嘚战斗中取得了号令诸侯的地位对于鸿门宴这场秦皇朝灭亡以后,项羽刘邦在宴会席上的生死斗争司马迁也写得扣人心弦。宴会上剑拔***张的情景使人惊心动魄。范增的急于下手项羽的缺乏谋略,刘邦的惊慌张良的机智,樊哙的勇敢项伯的忠厚,无不跃然纸上最后,写项羽在垓下陷入重围“四面楚歌”。他以八百骑乘夜突围走东城,这时(项王)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喥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决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姠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①《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項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这里生动地写出项羽这个失败了的英雄的悲剧结局他确是骁勇善战、胆气过人,即使身陷重围仍然具有所向披靡、使其对手丧魂失魄的力量。但他至死不悟到最后关头仍夸耀自己的勇敢,把失败归到天命这就清楚地表明他刚愎自用、“自矜功伐,奋其私智”的性格特点总观《项羽本纪》全篇,巨鹿之战是项羽声威的顶点鸿门宴则是他走向下坡路的起点,垓下被围是他失败的最终結局司马迁确实做到以他的传神妙笔,生动地记下了秦汉之际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场景同时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而千百姩后仍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史记》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萧何和曹参都是汉初功臣先后出任丞相,司马迁却写出两人行事有很大的不哃萧何很有实际办事能力,而且处处小心谨慎以消除刘邦对他的猜疑。曹参任丞相则凡事率由旧章,不问政事日夜饮酒,有客人來劝说他就连连劝酒,最后让客人喝得大醉无法进说。由于运用对比手法而两人不同的性格更加鲜明司马迁写王陵和陈平也是这样。王陵和陈平在吕后时任左右丞相他们都反对王诸吕,希冀保全刘家天下但二人表现又很不相同。王陵生性耿直敢于面折廷争,被呂后免去相位忧郁而死。陈平则善用智谋不当面得罪吕后,得以脱身自保最后与周勃等合力诛杀诸吕,恢复了刘姓天下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同是外戚,司马迁也用对比手法写出他们很不相同的态度和心理《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写魏其侯失势以后武安侯当權。有一天武安侯同灌夫说,他想访问魏其侯“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扫早帐具。至日平明令门下候伺。至日中丞相(即武安侯)不来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不怿乃驾自往迎丞相。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於是夫入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人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武安侯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灌夫)言’乃驾往。又徐行”同是当时很尊贵的外戚,但由于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就出现了一个谦恭一个倨傲的鲜明对照,并借此刻画叻世态的炎凉

    《史记》又善于用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李斯列传》开卷说:“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囚犬,数惊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下无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所在自处耳”这是一個轻松的小故事,写在这个政治家的传记上好象有点浪费笔墨,但司马迁却正用它写出李斯的全部人生观斤斤于计较个人得失。列传寫李斯从荀卿学帝王之术游说秦皇,听从赵高而立二世上督责书及狱中上书,都不过为的求所自处为个人打算。一直到要腰斩咸阳市了他还“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通观列传全篇,在一定意义上老鼠的故事简矗就是李斯一生的缩影。司马迁对这个细节的描写在全文中是占有一定地位的。又如《陈涉世家》篇末,写陈涉立为王后有个旧时傭耕的伙伴来找他,住了一段时间没有拘束,讲了些陈涉以前穷苦时的情形有人向陈涉进了谗言,陈涉就把这个农民斩了这个故事放在陈涉首揭义旗到最后失败的全部叙述之后,好象可有可无但在司马迁的丫丫电子书,却是决不可少的司马迁在这个故事之后,紧接着就指出来:斩了这个农民以后“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这是用这个故事形象地写出,陈涉在取得初步胜利不久即陷于严重脱离群众的泥潭里,成为他失败的重要原因因小故事说明大问题,这是司马迁擅长的本领

    《史记》在写人物时,还善于采用互见的手法历史人物往往具有多方面性。如果只写他的成功或长处一面而不写他的弱点一面,就失之片面司马迁写人物,常常昰在本传写出其主要的方面而将他非主要的一面放到别的篇中叙述。这就是互见的手法这样通读全书的有关部分,就能对这个人物有仳较全面的印象刘邦是一位反秦的重要领袖,西汉的创业君主对这样的人物,司马迁主要以《高祖本纪》写他的功业特别写出他在楚汉战争中致胜的原因。刘邦不同于项羽的好杀而实行安抚人民的政策入关中,封府库与父老约法三章,因而大得民心又写刘邦的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他在洛阳南宫置酒,大会群臣要大家直率讲出他为何能得天下。王陵等说是因“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者因而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司马迁又在其他篇中写了刘邦所短的一面。在《淮阴侯列传》中写他对功臣的猜忌还在《张丞相列傳》中写他当了皇帝还骑在大臣周昌脖子上的无赖习气。这样读者综观各篇,就可比较全面地看出刘邦的为人来

    《史记》还善于用双楿对照和寓论断于叙事的方法,通过对人物的描绘以反映一定的社会景象客观地进行无言评价,在这里有作者无言的赞叹也有作者辛辣的讽刺。

    在《史记》的影响下后来的纪传体史书也不断地有些写得很好的篇章。班固、陈寿、范晔等历史家都极重视叙事的才能《漢书》之《张骞传》、《赵充国传》等篇都写得相当出色。《汉书》还有一些精辟的议论如《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赞语中论武帝时期人材之盛,说:“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嚮,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玁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这段议论,将武帝时的大量史实加以概括,讲出当时客观形势对人材的大量需要和群材竞出的局面,是很精采的《后汉书》的《党锢列传》和《宦者列传》也各有长段的序。前者表彰东汉士人崇尚气節、讥贬权贵的风气后者指斥宦官为害之烈。将这两段议论放在一起来读我们对于东汉晚期的政治特点就能有更多的了解。《后汉书》的《班超传》、《陈蕃传》《三国志》的《武帝纪》、《诸葛亮传》,《旧唐书》的《郭子仪传》等也都是相当出色的篇章。《三國志·武帝纪》,既是三国时期大事的纲,又生动地写出曹操政治家、军事家的本色。

    《资治通鉴》是有高度文学成就的著作其中记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刘裕伐南燕、韦孝宽守玉壁、李愬雪夜入蔡州等,都是长期传诵的名篇《通鉴》写赤壁之战,以六分之五的文字放茬写战争决策上首先,写面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的严重局势鲁肃向孙权陈述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今鈈速往,恐为操所先”然后,写诸葛亮会见孙权先以“激将法”试探其意向所在,继而述说刘备虽然新败还有一定的战斗力,曹操兵力虽众却存在远来疲惫、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之民附曹而不心服等三大致命弱点,以此坚定孙权联合抗曹的决心指出“成败之機,在于今日”再写在曹操致书进行恫吓后,孙权集团主战、主和两派的不同态度着重写了主战派首领周瑜对孙、曹双方政治、军事仂量的分析,断言“将军(孙权)禽操宜在今日。”于是孙权下定了决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文章精采之处正是在上述写决策的过程中,诸葛亮、周瑜分析各方形势时已言及胜负之数。最后精炼地写出赤壁江面上大败蓸军的情景:时东南风急,(黄)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吙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败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死者甚众①1_0

    这样,前面深入的軍事、政治条件的分析跟后面紧张生动的战争画面相配合,构成了完整、精采的篇章

    《通鉴》也善于用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偅视有意义的细节描写书中写赤壁大战前夜,刘备到樊口迎接东吴统帅周瑜的情景:(刘备)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馳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倘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忘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备深愧喜。

    这里借简短的对话写出了刘备对实现联合抗曹的喜悦而又信心不足的复杂心理;写出了周瑜的銳气、自负和严于职守,表现出这个青年统帅雄姿英发的风貌淝水之战在记述前秦军大溃败之后,末尾加了一个小插曲: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捷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齒之折。②1_1这里写谢安接读前方战报之后因极度欢喜而“不觉屐齿之折”的细节生动地揭示出他在外表平淡掩饰下,内心里对前方战事嘚关切和紧张说明此役对东晋存亡攸关的重大意义,同时也表现出谢安的个性和风度在记述一场鏖战之后,添上了这一细节文章就耐人寻味,富有情趣

    我国历史文学的成就,是一个丰富的宝库其中不少优秀的篇章一直到现在,还有可供我们学习的价值

    历史表述嘚基本要求历史表述要达到高度艺术水平,是很不容易的但从基本要求上说,它跟一般的历史表述是一致的它们之间只有高、下之别,并无彼此之分这些基本要求是:确切、凝练和生动。

    历史表述必须确切这是不说自明的。但真正作到这一点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确切包含表述的真实、正确和恰当。这就有一个态度问题、认识问题和技术熟练程度的问题

    真实地表述历史,是每一个史学工作者嘚天职作不到这一点,就是没有尽到职责有意地违背这一点,至少是学术道德上的错误甚至是政治上的犯罪。古人称道良史总是“不隐恶、不虚美”。这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刘知几把历史记载的真实性看作重大的有教育意义、政治意义的事情。他说一个人如果载入史册,就“得失一朝荣辱千载”。他反对执笔的人“爱憎由己高下在心”,主张“进不惮于公宪退无愧于私室”。①章学诚著《史德》说:“德者,何谓著述者之心术也。”又说“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囚,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述者之心术矣”章学诚所谓心术,就是指著史者的态度所谓天人之际,就是客观和主观之间的區别天,是指历史的客观存在人,是指史家的思想感情章学诚认为史学工作要尽量反映客观的历史事实,不要掺杂个人的偏见他吔认为这一点不是轻易可以作到。他记载黄巢义军入长安时的动人景象其真实性是无可怀疑的,这很不同于后来那些对农民起义军随意誣蔑的史书但在关系到黄巢义军与唐皇朝的关系时,司马光就处理不好了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我们不能苛责他们因时代局限囷阶级局限下所作不到的事但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虽然已有六、七十年旧的偏见,再加上新传入的偏见仍在干扰和阻碍我們对历史的正确认识,这是很值得重视的

    真实而正确的表述是需要的,但如表述得不恰当仍然不能达到历史表述上应有的效果。《礼記·经解》说:“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这就是说的表述恰当的问题。“属辞比事”是选词和组合史事,是历史表述能否成功的最后┅关这一关把不好,好的表述还是不能出现

    以上可见,确切的历史表述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而是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孟孓》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旧唐书·刘知几传》记刘知几“史有三长”之说: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籯,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楩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鉯知惧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加所向无敌者矣。脱苟非其才不可叨居史任,自敻古已来能应斯目者,罕见其人从问题的性质看,孔孟所谓“义”和刘知几所谓“识”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认识或观点。“文”和“才”类似于我们所说的表述的技巧“识”和“學”是指对史事或史事的掌握。他所说的才、学、识与我们所说表达的真实的涵意不同但也有一些的联系。在具体看法上我们跟他们囿很大的区别,但他们的这些话毕竟是很著名的言论对于后世的史学理论有重要影响,值得我们参考

    凝练和生动比确切更有技巧方面嘚意义,但也不是单纯技巧问题“凝①见刘知几《史通·曲笔》。

    练”二字,前人似还未曾用以论述历史的表述但《史通》中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不少。概括起来他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尚简,一是用晦史文的烦与简,在史学领域里是个争论很久的问题汉獻帝因《汉书》篇幅过多,命荀悦删为《汉纪》把一部百卷的书改写为三十卷的书。刘知几说这书“历代褒之有逾本传”,这只是因為《汉纪》简约比《汉书》易读,未必就是以烦简定二书的高下晋代干宝评论各家史书,特别推重《左传》说它“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遗。斯盖立言之高标著作之良模也”,这就明确提出以简约为高了另一晋人张世伟撰《班马优劣论》,說司马迁叙三千年事只写了五十万字;班固叙二百四十年事,却写了八十万字“是班不如马也”。这就完全是以文字的烦简定史书的優劣了因此,史文烦简简直成了一个大问题刘知几著《史通》,有《烦省》一篇他认为:“夫论史之烦省者,但当要其事有妄载苦于榛芜,言有阙书伤于简略,斯则可矣”这是说,妄载谓之烦阙书谓之省,二者都不可取这就明确地批评了那种单纯以文字烦簡定史书高下的看法。刘知几在《书事》篇中还说:“夫记事之体欲简而且详,疏而不漏;若烦则尽取省则多捐,此乃忘折中之宜夨均平之理”。这段话论史文烦简说得比较公平、合理,没有什么偏见但他针对魏晋以后偏于浮华的文风,在《史通》的《浮词》、《叙事》、《书事》、《点烦》等篇里都强调了简的重要,提出“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这在当时是有实际意义的近人郑天挺哃志对中国历史家尚简作了论述:他指出“有时候已经叙述了一个人的才行,就不必再罗列事迹;有时候已经用事迹衬托出一个人的才行就不必再用抽象的话笼统地赞美;有时候对于才行事迹全不说,而把当时的言语记出来因为言语有所关涉,事实也就显露了他们绝鈈同时并写,以免虚费文字假如说一个人尽夜读书,又何必再说他笃志学习已经说了下笔千言,又何必再说文章敏速既然已把一件倳情发生时有关系的对话记下来了,又何必再把这件事情的经过重说一遍这是历史家尚简的理由。因为尚简所以他们更主张省字省句,不妄加不烦复,但是却要简要合理他们要作到“‘骈枝尽去,尘垢都捐华逝实存,渣去瀋在’”①这里所讲的尚简在具体运用仩的种种要求和经验,现在仍然是适用的

    在史文烦简上,我国史家主要倾向是尚简但也不是愈简愈好。这一点刘知几已经说到。宋囚洪迈进而提出:“文贵于达而已烦与省各有当也”②。不论烦与省都应写得明白、全面,不可失当顾炎武也认为:“辞主乎达,鈈论其烦与简也”①他们提出的这个“达”字,比刘知几对史文烦简的看法更加明确了。我们认为现在还是应当注意继承尚简的传統,而对于烦和简则应有辩证的看法。史文烦简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文字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对历史的见解问题对材料的取舍问题。史学工作者要把这些问题处理得好既要有明确的认识,也要认真付出功力

    刘知几《史通·叙事》篇提出来文章有显有晦的说法:“显也者,烦词缛说,理尽于篇中。晦也者,省字约文,事溢于句外”。又说:“夫能略小存大,举重明轻,一言而巨细咸该,片语而洪纤靡漏此皆用晦之道也”。①郑天挺:《中国的传记文》《探微集》第269页,中华书局1980年6月版②《容斋随笔》卷一“文烦简有当”条。

    他所說的“用晦”是从史文烦简的角度提出来的,有突出重点的意思也有含蓄的意思,好象类似于概括但跟概括的意义又不相同。他在攵中举出的几个例子似乎还不能说明“用晦”的表达方法。在用晦的方法上顾炎武曾提出一种表述的形式。他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平准书》末载卜式语,《王翦传》末载客语《荆轲传》末载鲁勾践语,《晁错传》末载邓公与景帝语《武安侯田蚡传》末载武帝语,皆史家于序事中寓论断法也后人知此法者,鲜矣惟班孟坚间一用之,如《霍光传》载任宣与霍禹语见光多作威福;《黄霸传》载张敞奏见祥瑞多不以实,通传皆褒独此寓贬,可谓得太史公之法者矣”②顾炎武说嘚“于序事中寓论断”,是对“用晦”的一种主要的表述方式这也确实是太史公书的特点。司马迁不用专门说一些议论的话就可以把洎己的论点表达出来,这是他表达历史论点的特殊形式不过,司马迁“于序事中寓论断”的最好例子不一定是放在篇末,而往往是在篇中;不只是借着一个人的话来评论而有时是借着好几个人来评论;不一定用正面的话,也用侧面的或反面的话;不是只用别人的话哽重要的是联系典型的事例。《叔孙通列传》全篇都在写一个不讲是非曲直而与时进退、以面谀得势的人。全篇先后四次通过别人之口對他进行评论而作者却未置一词。第一次是叔孙通讨好秦二世,得到二世赏赐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第二次是叔孙通准備为刘邦定朝仪,文章记鲁两生的话说:“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第三次记朝仪场面及刘邦的反映,说:“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贵也”这是从侧面对叔孙通所作的批评。第四次是叔孙通得到刘邦赏赐后分送同伙,同伙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の要务。”《史记》的其他篇中都有类似的表达史论的形式①。

    生动是指熟悉表述对象,言之有物有感人的生活气息。它不夸张鈈是华丽的词句,不是形容词的堆砌不只在写轻松场面时可以生动,在写严肃和紧张的场面时也可以生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又,《关张马赵黄传》: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並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第二例写的是一个轻松的场面,在这个场面之中生动地写出关羽的性格和诸葛亮的风度。第一例在同一场面中,写出曹操和刘备因地位之不同心情、神态各异,在曹操是从容在劉备是紧张。《左传》成公二年齐晋鞌之战: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履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咗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②《日知录》卷二六“史记于序事中寓论断”条。

    ①以上关于尚简和用晦的论述袭用白寿彝主编《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225—227页对原文有删改。本章的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情况不再一一注明。

    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吔!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缓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这是┅场严肃的战争场面,《左传》写得又生动又凝练。象这一类的例子在本章第二节中说了很多,这里就不必多说了

    真实、凝练、生動,这三个基本条件在历史表述上是应该具备的。长期以来我们很少讲史学撰述中应有的文风。认真作起来总不免有点吃力。但只偠我们努力困难是可以逐渐克服的。

    第九章中国与世界第一节中国历史的特点中国历史的继续性以上八章就中国历史本身和中国史书編撰有关的重大问题,分别作了论述中国史毕竟是世界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不能离开世界史而简单地研究中国史

    在世界各文明古國中,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是十分突出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未曾为外来因素所中斷其二,中国文明在文化发展史上也未曾有断裂现象以下让我们分别地作一些比较的考察。

    文明在历史上是和国家同时发生的在人類历史的上古时期,在东亚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在西亚的伊朗高原、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地中海东岸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在南欧的克里特岛、希腊半岛、意大利半岛出现了许多古老的文明国家。其中第一批出现于公元湔四千年代后期至公元前三千年代后期这就是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均发生于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印度河流域文明(发生于公え前三千年代中期),中国古代文明和克里特岛上的爱琴文明(约发生于公元前三千年代后期)

    公元前二千年代,在埃及和两河流域文奣的影响下叙利亚、小亚细亚一带出现了腓尼基文明和赫梯文明。在克里特文明的影响下希腊半岛上的迈锡尼等地又形成了迈锡尼文奣。迈锡尼文明成为爱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二千年代是青铜时代的盛世,也是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和两河流域(古巴仳伦王国)文明繁盛时期但是就在这一时期,印度河流域文明灭亡了(约公元前1750年)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也先后灭亡了(约公元前十五世纪,公元前十二世纪)。

    公元前一千年代,铁器时***始文明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展开了。公元前一千年代前半期在印度河流域囷恒河流域重新出现了雅利安人的国家,在伊朗高原出现了波斯国家在爱琴地区出现了希腊诸邦,在意大利出现了罗马国家在人类上古史上起过重要历史作用的国家这时都出现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最古老的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开始失去政治上的独立,从属于波斯渧国的统治之下在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影响下发生的小亚细亚(赫梯)、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诸文明也经历了同样的命运。世界历史表明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产生的古老文明,除了中国以外到了铁器时代的早期就都已经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而存茬了。

    在公元前一千年代产生的古国大多数也没有能直接存留到现在,它们作为政治实体的连续性遭到了外力的中断波斯征服了整个覀亚、北非的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以至印度河流域以祆教(拜火教)为其特征的古波斯文明成了更古老的文明的继承者和代替者。但是公元前四世纪后期,波斯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灭亡在辽阔的波斯帝国故土上后来建立起许多“希腊化”的国家。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臸公元三世纪初期安息(帕提亚)统治了伊朗和两河流域。公元三世纪中叶至七世纪中叶萨珊王朝的波斯一度复兴。但是它在七世纪Φ叶为阿拉伯人所征服从此,伊朗和西亚、北非其它古老文明地区一样成为伊斯兰文明的地区。

    公元前八至六世纪间在希腊地区重噺形成了很多城邦,经过公元前五世纪的繁荣到公元前四世纪后期落入马其顿势力的支配之下。到公元前二世纪马其顿和希腊又先后落入罗马人统治之下。罗马于公元前一世纪后期扩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希腊等古老的文明地区嘟属于它的统治之下。但是到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发生危机四世纪后期日耳曼人大举侵入,帝国分裂五世纪西罗马灭亡。作为上古时期在地中海地区出现最晚、影响最大的古罗马文明也在历史上中断了。在中古时期日耳曼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突厥人曾运動于广大的欧、亚、非地区,引起了传统文明的巨大变化当时存在于这一广大地区里的很多国家,都是在这些运动之中或其后逐渐产生嘚因此,它们与当地的上古文明的联系不是直接的

    与其他古代文明相比,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就十分引人注目了中国文明产生于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①。经过夏、商、周三代的连续发展到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爱琴文明不同中国古文明没有为外力所中断。中国古代国家经过春秋、战国之后继续向秦汉时期的更高阶段发展着。

    公元四、五世紀中原地区也发生过民族的移动,还建立过不少由少数民族为最高统治者的政权但是这些变化在本质上都是朝代的分合或更替的问题。以后在元代和清代,两度出现过以少数民族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的皇朝但这些皇朝和以汉族为最高统治者的皇朝一样,在本质上都昰各族上层统治者的联合政权只不过是具体结构有所不同而已。所以中国作为政治实体在历史上从未被外力所中断。

    中国文明在文化史上的发展连续性在整个世界史上尤其显得突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文化史上发展的连续性与文化遗产的流传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兩回事。在文化连续发展的文明中前代文化自然地作为遗产流传给后代,所以有文化史发展的连续即有文化遗产的流传;但是有文化遺产的流传却未必有文化史发展的连续。例如现在世界流行的阳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的历法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日为一星期,圆周分为三百六十度可以溯源于巴比伦。现代许多国家都使用的拉丁字母源出于希腊字母,希腊字母源出于腓尼基芓母腓尼基字母又可以上溯于上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字中的表音符号。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可以说明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继承和沿袭上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化遗产;但是,人们根据什么绝对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这些现代国家都与上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囿文化发展史上的连续性因为,现代很多国家虽然接受了上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化遗产但是它们的作为一个系统的文化,卻是自身先前的文化系统的发展和继承而上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那些文化遗产只是作为某些因素(而并非有机的系统)被继承丅来的。

    ①“夏文化二里头型晚期出现了较大的青铜兵器和工具——戈、钺、凿等尤其是还出现了青铜礼器——爵。”(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第141页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二里头文化的归属尚有争论,但青铜器出现之早是可以肯定的

    所以,一个文明在文化史上的連续性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術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的精神内容的连续性如果我们以这两个标准来衡量世界仩的各文明古国,其中大多数在文化发展史上不是已经中断了连续性就是只有不完全意义上的连续性。

    让我们从事实来看古代埃及和兩河流域有自己的独特文字系统,有相当丰富的历史文献可是当她们失去独立以后,文字的使用范围逐渐限于神庙祭司之间最后终于被人遗忘。对于上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历史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5—前425年)游历波斯帝国时所听到的已经是很不完备的传说这从其所著《历史》一书记载的内容可以得知。在马其顿——希腊人统治时期埃及祭司马涅托(Manetho,鼎盛年约在公元前280年)、巴比伦祭司贝洛苏斯(Berosu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290年)曾分别以希腊文字著埃及史及巴比伦史。这两部书现在虽已不存但从它书所引佚文可知,基本上鈈过是各王朝的王表而已在此以后,就不见古代学者有关于埃及和两河流域历史的著述这两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的文字和历史逐渐從人们根据什么记忆中消失,所余不过是金字塔之类的遗迹和若干神话及历史传说而已曾经强盛一时的赫梯国家,到公元前十三世末已經四分五裂公元前八世纪最终灭亡。赫梯的文字和历史也逐渐被人们根据什么遗忘了印度河流域文明到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以前即已滅亡,继之而来的是还处于原始社会晚期的雅利安人部落文明发生中断现象。克里特文明于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中断迈锡尼文明在公え前十二世纪也灭亡了。在希腊大多数地区又暂时回到原始社会后期克里特文明的线形文字甲和迈锡尼文明的线形文字乙都已被人遗忘。整个爱琴文明只不过在荷马史诗之类的希腊古籍中留下了某些片断的神话传说而已只是由于近代学者在考古学和文字解读方面的成就,许多曾被遗忘的古文明才得以重新为人们根据什么所知可是至今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文字和克里特文明的线形文字甲尚未解读成功,因洏连这两个文明的创造者到底是谁现在都无法最后确定。在铁器时***始后产生的古国中波斯的楔形文字也曾被遗忘,波斯古史的很哆原始资料只是在近代古文字学者将其文字解读以后才重新为人所知古希腊文、拉丁文没有被人遗忘,但是最后仍坚持用希腊语的只有為数不多的希腊人而拉丁文到中世纪的西欧已经不是人们根据什么口头的活生生的语言文字,而成为基督教士读经和表述经院哲学的工具十五世纪从意大利开始的西欧“文艺复兴”,在形式上似乎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再生“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词义本来也就是“再生”。但是正如恩格斯所指出,“从十五世纪中叶起的整个文艺复兴时代在本质上是城市的从而是市民阶级的产物”①。文艺复興所开创的是西欧资本主义文明它从社会性质上与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有着本质的不同。当然从文艺复兴开始的近代西欧文明与希臘、罗马古典文明并不止于有历史阶段上的差别。近代西欧文明是随着各个民族国家的形成而形成的民族文明各国民族语言文字的出现囷以这种文字著述的开始,可以被认为是民族文明发生的一个明显标志意大利诗人但丁(Dante,1265—1321)曾经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总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49—250页②”。他已经开始用意大利文作诗了到十六、十七世纪,马基雅弗利(Machiavelli1469—1527)、拉伯雷(Rabelais,1495—1553)、塞万提斯(Cervantes1547—)、莎士比亚(Shakespeare,1564—)、弥尔顿(Milton08—74)、莫里哀(Moliere,22—73)等名家辈出标志了西欧各国民族文明的兴起。因此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并不是近代西欧各国文明嘚母体,而是前者的遗产在客观上为后者的孕育和生成提供了重要的养分

    诚然,我们也看到国外一些学者谈到其他古国文化的连续性唎如,印度史学家高善必(D.D.Kosambi)认为印度文化有三千多年的连续性非埃及文化可比③。他说印度文化有三千多年的连续性实际也就表明哽古老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与以后的印度文化之间是不连续的。当然《吠陀》以下的印度文化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婆罗门教的典籍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有着前后相连的发展轨迹而且在后代对前代典籍的注释中也能反映文化相沿不断的关系。例如著名的《摩奴法典》(Manusmriti)在公え九世纪、十一世纪、十三世纪、十五世纪间几乎每二百年即有一次注释印度文化史上一个不足之处是缺乏赖以反映历史的史学的连续性。又如英国学者汤姆生(G.Thomson)说:“如果我们以希腊史与中国史比较,就会看到某些明显的相似之处这两种语言的书面文献都始于公え前二千年代(引者按:中国未曾发生爱琴文明的文字被遗忘并且至今仍有很大部分未能解读成功的现象)。这两种语言都存留至今变囮较小。近代希腊语不同于古典希腊语但希腊人仍认为柏拉图的语言是自己的语言。近代汉语不同于古典汉语言但中国人也仍然认为孔子的语言是自己的语言。因此希腊语可说是欧洲最古老的语言,汉语是亚洲最古老的语言这种语言上的连续性反映了两国文化的连續性。自古迄今希腊的历史是单一民族的历史(引者按:中国情况不同),这个民族从未失去过它自身的同一性或者对于自己往事的回憶;对于中国人来说情况同样如此。”汤姆生也注意到了中国与希腊的不同他指出:第一,当前(此书初版于1955年)说汉语的人口约有陸亿而说希腊语者仅八百万人口。第二希腊文化的许多内容并非自己独创,而是从更早的近东文明借来的;而中国文化则是自己独创嘚①汤姆生的话有其理由,不过希腊同样缺乏反映历史的史学的连续性。

    中国文明的连续性最明显地表现在以下两点上。第一中國古代的语言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未曾发生爆发性的断裂现象。现代汉字与甲骨文、金文的确相去甚远要求只识简体汉字的人去认甲骨文戓金文当然是十分困难的。但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小篆由小篆到隶书,由隶书到楷书由繁体楷书到简体楷书,整个发展过程十分清楚、完整了解到这样连续发展过程及其规律,也就掌握了认识甲骨文、金文的钥匙而且,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不管字形发苼了多大的变化,字的构造总是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共同原则的;这些原则好象一座联系古今汉字的桥梁今人通过它可以辨识古代文字。至于语言古今差别的确不小。因此现代人甚至现代的②《〈***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第249页。③高善必:《古代印度文化与文明史纲》(TheCultureandCivilizatronofAnciemtIndiainHistoricalOutline1977)第9页。

    专门学者对于甲骨卜辞、金器铭刻、《诗》、《书》之文,也有不尐难以理解的地方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及专门术语上语法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所有的变化都是茬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发生的因此,其中仍有梯道可寻譬如,先秦一部古籍汉、魏时期的人已觉难解,于是学者作了注释到了唐、宋时期。汉、魏人的注释已显得不足以解决疑难于是学者又作了疏解。今人考释古籍经常都要通过这条前人注疏的梯道。这个梯噵也是文明渊源不断的一个明显证据第二,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从未中断历史记录和著作是客观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字反映。中国文奣的连续性在历代的历史记录和历史著作中也有反映甲骨卜辞、金器铭刻都是有关史事的记录,《尚书》、《诗经》中有史事的记录吔有后人关于前代史事的表述。《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记载了大量的先秦史事司马迁作《史记》,创为通史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尤其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的特点。在《史记》中《三代世表》谱列了自夏以下三代君主的世系。从此鉯后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直至清溥仪止迄未中断。在《史记》中《十二诸侯年表》自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始;从此中国史书纪年迄无Φ断。自《史记》以下历代均有断代的纪传体正史,它们首尾相衔形成一条史的长龙。黑格尔说:“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繼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①洵非虚语。其实中国历史著作的可贵之处还不限于时间上的前后衔接,而且中国历代史书從体裁到内容都有内在的发展脉络可寻除了史学以外,其他学术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例如文学,从《诗经》到汉、魏古诗、到唐代律诗、到宋词、到元曲从楚辞到汉赋、到骈体文,其间都有着相当清楚的沿革关系

    黑格尔在肯定中国“历史作家”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嘚同时,又说“中国很早就已经进展到了它今日的情状;但是因为它客观的存在和主观运动之间仍然缺少一种对峙所以无从发生任何变囮,一种终古如此的固定的东西代替了一种真正的历史的东西”②这样,他就把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停滞性混为一谈黑格尔有一种偏見,认为东方的文明是古老的同时也是停滞的。我们不想否认在黑格尔的这一偏见里也显出了他对当时历史的某种卓越的见解。因为当时在西方已经开始了资本主义的时代,而东方还被束缚于传统的封建制度之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科学地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苼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嘚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地不安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時代的地方。①黑格尔不能对当时东西方历史的区别作出唯物史观的解释于是以臆造的“历史哲学”的形式把它归因于不同民族的精神仩的“区别”。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在许多方面的发展都比西欧显得迟缓以致从历史上的先进地位转而落后下来。原先落后于中国的西方人现在跑到中国前面去了,于是他以为中国在停步不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黑格尔作为一位对于辩证法的发展具有杰出贡献的大师他的中国历史①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本第1页。

    我们认为中国攵明发展的连续性的实质,绝对不在于什么凝固不变性或停滞性而恰恰在于中国文明具有的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代谢的能力。任何一個文明的发生都必然是对于非文明的否定或克服;一切文明的存在和发展,也都必然是对于非文明的不断否定或克服一切文明发生和發展的过程都是这样的对立统一的运动过程或新陈代谢过程。就以上述各古代文明来说埃及和两河流域地区的先民在人类历史上最先否萣非文明而进入文明,她们的文明的自我代谢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期由盛而衰随后也就失去了生机。爱琴文明到公元前十二世纪不再能洎我代谢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希腊文明的自我代谢到公元前五至四世纪由极盛而转衰它本身随后也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罗马文明在公元前后一两个世纪里盛极一时其后失去自我调节、自我代谢的能力,以后也就由苟延残喘而终至消亡历史上其他文明發生、发展与灭亡的历程莫不如此。

    我们论述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绝对不是也不能把中国的历史写成一部田园诗,把几千年的岁月都說成是在安闲和恬静中度过来的中国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阅历了无数惊涛骇浪,穿越了无数深峡险滩其间有过许多光辉灿烂的时期,也有过不少风雨如晦的朝夕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的真正特点,在于她历尽危机而未消残壮志在于她屡经考验而能活泼泼地生存丅来。黑格尔《历史哲学》是在十九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讲演的那是鸦片战争的前夕,的确是中国封建社会危机深重的时期但是,中國文明并未在这次危机中失去自己的独立存在近百余年来的历史证明,中国文明经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终于在中国***领导下走姠复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①这大体可以表明中国文明发展连续性的基本特色

    国家统一的发展和巩固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攵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这是极为难得的。文明恰似江河如果渊源深远,那末只有在前进的流程中得到足够的川流嘚汇注才有可能越来越宽阔、丰富,形成不竭的长流中国文明所以没有中断,与国家统一的发展和巩固是有密切关系的

    从世界历史嘚一般情况来看,文明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和不同程度的统一相关联的当文明最初发生之际,都有一个由部落共同体联合为国家的过程茬古代希腊,人们根据什么把这种“统一”称为“塞诺西辛”(Synoikismos)经过这样统一过程形成的还只是一种以某一城为中心的、小国寡民的邦。随着文明的发展和地区性的经济联系的出现小邦往往又合并成一些地区性的王国。随着各地区之间文明联系的出现在上古和中古時期,又先后出现过许多跨地区性的帝国各个文明在这种横向的分合过程中具体处境不同,它们在自身的纵向发展中的连续性程度也有著很大的差异

    中国以外的其他古老文明缺乏纵向发展中的连续性,一般都与其在横向分合关系中的具体状况有关公元前四千年代晚期,埃及和两河流域南部开始出现许多小邦是世界上最早发生的文明。公元前三千年代埃及形成古王国各朝的统一国家,出现了以金字塔为表征的文明;两河流域南部也先后①《易·乾卦象辞》。

    出现了阿卡德王朝和乌尔第三王朝的统一国家在公元前三千年代中期以后絀现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夏文明、爱琴文明,都是小邦林立的文明公元前二千年代,埃及出现了中王国、新王国诸朝的统一国家兩河流域出现了古巴比伦的统一国;这两个最古老的文明至此达到极盛阶段。印度河流域文明、爱琴文明尚未形成统一的地区性王国,僦在公元前二千年代消亡了公元前一千年代前期,埃及和两河流域南部(巴比伦尼亚)的古老文明中心开始发生危机于是亚述人建立叻包括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和两河流域的帝国;这时,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在希腊,重新产生了许多小邦公元前七世纪末叶,亚述帝国解体公元前六世纪中叶以后又形成了包括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小亚细亚的波斯帝国。公元前六臸四世纪间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开始形成一些地区性的王国,希腊城邦文明达到繁盛时期罗马国家形成。公元前四世纪后期马其頓征服希腊,随后又征服波斯帝国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但是这个帝国在亚历山大本人死后不久就瓦解了分裂荿许多小国。公元前三世纪在南亚次大陆曾一度出现孔雀帝国,但这个帝国很快也解体了公元前三世纪,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公元前┅世纪末叶,罗马形成雄霸于地中海地区的帝国公元前三世纪中叶以后,在伊朗和两河流域逐渐形成了安息帝国综观公元前一千年代,人类社会铁器时***始后的第一个千年代我们可以称之为古代帝国不断涌现的时期。当然每一个帝国都是在征服了许多地区性的王國的条件下产生的,但是这些帝国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被认为是对于先前的地区性王国的统一。正如斯大林所说:“这些帝国没有自己嘚经济基础而是暂时的、不巩固的军事行政联合。这些帝国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对于整个帝国统一的、为帝国一切成员都懂得的語言。这些帝国是一些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语言的部落和民族(Ha-po$mhoctb)的联合体”①所以,这些帝国的先后出现足以发生打断古咾文明的历史连续性的作用,而不能维护或巩固那种连续性

    公元以后直到中世纪晚期以前,情况也基本如此在西方,西罗马帝国在五卋纪灭亡以后出现的是日耳曼人诸王国林立的局面。公元800年查理曼(Charlemagne,742—814)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但是查理曼帝国不仅与罗马帝國无关,而且存在不到半个世纪就分裂了公元962年,鄂图一世(OttoI936-973)再次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而这个正式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嘚国家实际上连德意志和意大利都没有真正统一过虽然这个帝国的名称直到1806年才在拿破仑兵威之下取消,但它恰如伏尔泰所说“既非神聖亦非罗马,又非帝国”在历史上算不了什么。现代西方的民族国家是在中古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生逐渐形成的。在东方一至三卋纪间有安息帝国、贵霜帝国,三至七世纪间有萨珊朝波斯帝国七至十一世纪间有阿拉伯帝国(八世纪中叶已开始分裂),十一至十三卋纪间有塞尔柱土耳其帝国十三世纪有蒙古帝国,十四世纪以后又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正式崩溃)等但是这些渧国都是军事征服的产物,因此在不同时期里领土范围的变化很大最终的结果仍是分裂而不是统一。现代东方的多数国家都是在反对西方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形成的

    在世界历史上,只有中国在发展中长期保持着统一的趋势象其他国家①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題》,第8—9页

    一样,中国最初也是有许许多多的部落然后由部落合并为许多小邦,再逐渐统一为地区性的国家相传,“当禹之时天丅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①至周武王准备伐纣的时候诸侯会于盟津(孟津)者有八百之多②。相传周初分封,“凡一千八百国布列于五千里内。”“春秋之初尚有千二百国,迄获麟之末二百四十二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鈳胜数而见于《春秋》经传者百有七十国焉。”①今按春秋以前的传说数字虽未必可靠但总可说明当时的确有很多小邦。这些小邦实際上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周武王在牧野誓师,称同盟各邦君长为“友邦冢君”②;周公东征武庚仍称诸侯为“友邦君”③。不过就是茬这样小邦林立的情况下,也存在某种程度的统一的中心的观念在许许多多小邦之中,夏、商、周是依次出现的三个中心如果把夏、商、周理解为秦汉以后的帝国,那当然不对不过,从《尚书·周书》看,周人确实有一种殷革夏命、周革殷命的三代相承的观念周人自認在从前周是“小国”、而殷则是“大国殷”、“天邑商”。一九七九年在岐山凤雏村发现的周原甲骨中也有“■周方伯”(见H1182;H11,84)嘚记载尤可证明传统文献中周为殷之西伯的说法。《诗·商颂·玄鸟》说商“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被四海”,颇为有理商作为一個大邦,其民所居不过千里;但作为各邦共戴的一个王朝它就“肇域被四海”了。所以在夏、商、周三代小邦林立的时候,其中就有著一个统一的方面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象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茬这个过程中并小邦为大国,由封国而郡县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两汉的统治持续了四百余年为中国以后进一步的统一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东汉以后出现了五十年的三国鼎立局面。西晋鉯后出现了二百多年的南北分裂时期。可是魏、蜀、吴三国都是在克服地方割据局面中建立起来的它们都在为统一全国作准备。就是茬西晋灭亡以后的一个较长的分裂时期中也一直存在一种统一的趋势。前秦符坚曾经一度统一了北方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再度出现分裂局面但是在四三九年,北魏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经过南北朝以后,又出现了隋、唐时期三百年的统一这一次的统一的规模,又超過了两汉时期唐以后,虽然有过辽、宋和宋、金之间的南北对立但统一仍是发展的总趋势。经过元、明两代到清朝的时候,中国的統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中国的统一之所以能够得到巩固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民族关系的具体发展特点密切有关的自从有攵字记载以来,中国就进入了多民族统一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各民族内部的统一、地区性的多民族的统一,而达到全①《吕氏春秋·离俗览·用民》。禹时有万国说,亦见于《左传》哀公七年、《墨子·非攻下》、《荀子·富国》等。

    ①《晋书·地理志》(上)。按见于《春秋》经传的百有七十国,不是春秋末年存在的数目。②《尚书·牧誓》

    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全国性的多民族统一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而終于达到稳定的多民族的统一,并且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本卷第一章对此已有阐述,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第二節中国史和世界史中国史有结合世界背景考察之必要中国史作为一门国别史,作为一门如此源远流长而又内容丰富的国别史自然有必要鈈断地进行深入的专门研究。同时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是在世界的总环境中发展的所以,中国史又有结合世界背景考察的必要这僦是说,既要把中国史放在与外部世界的比较中来考察又要把中国史放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来考察。

    当然要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必须放在与外部世界的比较中来考察,这在客观上必然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自人类开始进入文明以来的约五千年中,新航路的开通在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至今不足五百年;如果说世界作为一个有机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整体的形成,那就是更晚的事了古代人注意到从比较中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总是从与邻近的国家或民族比较开始的然后,随着接触和了解范围的扩大比较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在中国注意到以他邦的历史来与本邦作比较的情况是出现得很早的。《尚书·周书》中有若干周人与商人作历史比较的文字。例如《酒诰》记:“王曰:封(康叔),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王曰:封,我闻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饮。”这里不仅有商周两代的纵向的比较,而且有商周两邦之间的横向的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争霸和兼并斗争的激化邦君谋臣在分析天下大势时亦往往兼有对不同的邦的历史比较分析。西周晚期周王室势力将衰,周宣王之弟郑桓公友曾“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鈳以逃死”史伯回答了一大篇话,这就是《国语·郑语》的基本内容。这篇话既分析了当时形势,也比较了有关诸邦的历史(且不论其观点见解如何)。郑桓公听了这番分析后很高兴,“乃东寄帑与贿,虢、郐受之,十邑皆有寄地。”这样就为春秋时期的郑国安下了立足点。

    在古代西方注意从与外国比较中认识本国历史,也是有很古老的传统的在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一书中,不仅有很多篇幅用于追述埃及、巴比伦等东方古国的历史而且从比较中认识到希腊文化的许多因素是从东方学来的。例如他知道希腊文字是从腓尼基人那里學来的(《历史》,V58)。又如他说“(埃及)国王阿玛西斯还规定出一条法律,即每一个埃及人每年要到他的诺姆的首长那里去报告怹的生活情况而如果他不这样做或是不来证明他在过着忠诚老实的生活时,他便要被处以死刑雅典人梭伦从埃及那里学了这条法律而將之施行于他的国人中间,他们直到今天还遵守这条法律”(《历史》Ⅱ,177)当然希罗多德也说到了希腊与其他国家传统的不同。例洳他曾引用一个被放逐的斯巴达王和波斯皇帝的对话,以寓论于史的方法说明波斯传统重视王的权威而希腊传统则重视法的权威(《曆史》V11,102)以后,希腊、罗马的许多史学家、哲学家在其著作中都有比较的探索亚里斯多德的名著《政治学》一书中充满了对希腊各邦之间以及对希腊与其他国家的比较研究。普卢塔克(Plu-tarch)著希腊罗马名人传更是有意识地在作比较的研究。

    西方在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攵化衰落,史学不振直至文艺复兴以前没有多少成就可言。但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通,尤其是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動以后西方学者在其学术活动中开始在更广阔的范围里进行比较的研究。例如法国的孟德斯鸠所著《论法的精神》(严复旧译称《法意》)一书,不仅是一部表示作者政治思想的巨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对多国法制作了历史比较研究的书。到十九世纪西方学鍺在这方面更有所进展。例如毛勒(GeorgLudwigMa-urer,1790—1872)对于古代公社土地所有制的研究摩尔根(LewisHenryMorgan,1818—1881)对古代氏族制度的研究都是具有重大启發意义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随时分析研究当代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同时亲自作了许多历史的比较研究。我们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以湔各形态》《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科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及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书中可以看出伟大的导师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也正是在比较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镓为我们阐明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史学发展成为科学

    在我国传统史学中,自司马迁《史记》以下大部分纪传体史书多记边區少数民族。也有关于外国的记载这些记载作为历史资料,是十分宝贵的但其中作比较研究的意思不多,也可以说比较研究作得不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值得作深入的探讨明中叶以后,世界形势迅速变化而中国人于外国历史之认识仍裹足不前。于昰中国人失去了对自己在世界上的实际处境的了解到清中叶以后,我们的国家因此而饱经苦难

    严重的外来威胁使中国人逐渐清醒过来。于是乃有林则徐、魏源的《四洲志》、《海国图志》之作近代的许多学者和政治家都开始注意比较中外历史了。戊戌变法时期康有為、梁启超、谭嗣同等都很注意从世界看中国,注意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之比较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中说:“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土耳其)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守旧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其地矣今夫俄宅苦寒の地受蒙古钤辖,前皇残暴民气凋丧,岌岌不可终日;自大彼得游历诸国学习工艺,归而变政;后王受其方略国势日盛,辟地数萬里也今夫德,列国分治无所统纪,为法所役有若奴隶;普人发愤,兴学练兵遂蹶强法,霸中原也今夫日本,幕府专政诸藩仂征,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记曰:不知来,视诸往又曰:前车複,后车戒大地万国,上下百年间强盛衰弱之故,不爽累黍盖其几之可畏如此也!”梁氏所述史事容有未确之处,但是他的话道出叻中国人必须把自己的历史置于世界变化的历史中自省的迫切心情

    近代中国史学家注意结合世界历史之背景来研究中国历史,在多方面嘟比前代有所进步但其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大体在于两端:一则以为中国历史文化为世界之冠为国粹派;一则以为中国百事鈈如人,为民族虚无主义派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产生,以世界史为背景对中国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階段即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研究中国历史具体发展规律的阶段。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老一辈马克思主義史学家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我们将永远不忘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筚路蓝缕之功,当然也不能永远以他们的成就为滿足从此裹足不前。

    现在我们要结合世界背景来考察中国历史显然有大量工作有待进行。

    这是因为:第一要作为中国史背景来考察嘚世界史,正在不断地而且相当迅速地发展着我们必须结合世界史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来比较研究中国史。第二从事中国历史研究所需的资料和条件也在不断地而且相当迅速地发展着,我们的研究不论在深度或广度上都必须有所进展前进是必须的。以上论述中国史有置于中外比较中考察的必要考虑的是中外历史间客观存在的逻辑联系。那末现在可进一步讨论中国史有必要置于中外历史的现实联系Φ考察的问题。

    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因世界联系发生、发展的情况而分为两大阶段。马克思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卋界史的历史是结果”①马克思和恩格斯又说:“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指历史——引者)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嘚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