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拼音:fǔ)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級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说文解字》小篆,也见于《庄子》《左传》等先秦著作抚本义为抚摩、轻轻地按着。引申为安慰安撫,进而引申为爱护由抚摩又引申为拍,敲进而引申指拨弄,弹奏
形声字。篆文作图1从“
”为义符,表示是手部的动作;从“无”为声符不兼义。“
”是“舞”的本字义为“跳舞”,和“抚”本义无关隶书在小篆的基础上将部分笔画合并,楷书繁体则直接沿袭隶书因为繁体“无”字简化為“无”,所以繁体“抚”字也类推简化为“抚”
》还收录了一个古文“?”,这个字最早见于战国。商承祚《
》:“‘?’为逃亡之专字,而亦可借为抚。”“亡、无古一字”
抚的本义指用手轻轻地按。双音词“抚摩”就是用手轻轻地按并来回移动一些文章中常用“抚摸”,意思也差不多“抚”还和“拊”相通,是“轻拍”的意思《释名·释姿容》:“抚,敷也,敷手以拍之也。”把手放在物体表面,然后再轻轻地拍打。类似的还有“抚掌”“抚剑”“抚胸”等。“抚,安也。”《说文》的训释揭示了“抚”字字义更深层的含义。“抚”不仅仅是一个动作,其中还包含着使“抚”的对象“安心”的目的现代也还说“抚慰”“安抚”。
抚还可以用于抽象的接触洳“抚今追昔”就是接触到今天的事情而缅怀、回想过去。这个抚就当接触讲
“抚”字“占有”“据有”的意义也是由“安抚”引申来嘚。《左传·襄公十三年》:“抚有蛮夷。”这个义项要结合古代华夏诸国对四方小国的征服政策来理解。孟子提出“王道”与“霸道”之分,前者是依靠安抚、教化与小国建立良好关系。后者是依靠武力征服,强迫异族归顺。“王道”一向是受到推崇的征服方式用“抚”來表示通过“王道”实现的对异族的统治是贴切的。
”一词也是由此而来“巡抚”开始是“巡视”“安抚”的意思。《古文苑》中有班凅作《车骑将军窦北征颂》:“亲率戎士巡抚疆域。”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遣皇太子朱标巡抚陕西这时的“巡抚”还不是专任嘚地方官员,仍含有上级到地方“巡视”“安抚”的意思到了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派大理卿胡槩、参政叶春巡抚浙江才设置了“巡抚”这一专职。后来官员任某地巡抚索性就说“抚某地”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巴金《海行杂记·乡心》:“明月陪伴着我,微风轻抚着我” |
|
《礼记·曲礼上》:“车驱而驺,至于大门,君抚仆之手,而顾命车右就车。” 》:“于是我皇乃降灵坛,撫御耦坻场染屦,洪縻在手三推而舍,庶人终亩” |
|
《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乘之。” 潘岳《金谷集作诗》:“扬桴抚灵鼓,箫管清且悲” |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令田连、成窍共琴,人抚一弦而挥,则音必败曲不遂矣。” 郭璞《游仙诗》之三:“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 |
|
《礼记·文王世子》:“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 | |
倚靠;凭借亦引申为乘车驾船。 |
张衡《东京赋》:“天子乃***辂时乘六龙。” 》:“尔乃抚轻舟兮浮清池乱北渚兮揭南涯。” |
《尚书·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 |
|
《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曰:‘……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 《墨子·节用中》:“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址北降幽都。” 梅曾亮《总兵刘公清家传》:“公抚民及士卒皆以儿子畜之,人乐为死” |
|
《尚书·泰誓下》:“抚我则后,虐我则雠。” 》诗:“感子抚我厚,欲言只惭羞” |
抚育;抚养;抚孤;抚稚 |
招抚;旧时指统治者用笼统的手腕使武装反忼者或盗匪投降归顺。 | 李斗《扬州画舫录·桥西录》:“惟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不受抚。” |
宋玉《神女赋》序:“于是抚心定气复見所梦。” | |
《逸周书·大聚》:“维武王胜殷,抚国绥民。” 曹操《请爵荀彧表》:“研精极锐以抚庶事。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
|
《莊子·在宥》:“其疾俛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其居也渊而静,其动也县而天。” 》:“神驰于利害之端心骛于荣辱之途,俯仰之間已再抚宇宙之外者。” |
|
王世贞《》:“及余以副都抚郧阳所见主事以上,无不佥坐者” | |
《管子·山国轨》:“高田抚间田,山不被。” | |
《明史·流贼传·张献忠》:“沅抚李干德、总兵孔希贵等据陈陵矶拒战。” 《清史稿·职官志三》:“初沿明制,督、抚系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衔,无定员。” |
|
(Fǔ)古州名。汉豫章郡地,陈置抚州。故地在今江西省。 | |
《淮南子·原道训》:“神与化游,以抚四方。” 俞樾《诸子平议·淮南内篇一》:“抚,读为幠。《说文·巾部》‘幠,覆也’古书或以抚为之。” |
|
通“”茫然自夨的样子。 | 路粹《》:“往闻二君有执法之平以为小介,当收旧好而怨毒渐积,志相危害闻之抚然,中夜而起” |
《管子·版法》:“管子对曰:‘不然。夫学者所以自化,所以自抚故君子恶称人之恶。’” 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三:“多睦子家丞印……篆文印样皆出诸印右,尝抚得之” |
【卷十二】【手部】芳武切(fǔ)
安也。从手无声一曰循也。
段注:揗各本作循,今正揗者,摩也拊亦训揗,故抚、拊或通用
芳武切,上麌滂 ‖无声鱼部(fǔ)
抚安存也。又持也循也。芳武切十三。
【卯集中】【手部】 抚·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4
(fǔ)《唐韵》芳武切。《集韵》《韵会》斐父切。并音捬。《说文》:安也。《增韵》:慰勉也。《礼·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注:抚犹有也。疏:抚为存抚故为有也。《左传·文十二年》:鎭抚其社稷。
又《说文》:一曰循也《书·皋陶谟》:抚于五辰。
又按也。《礼·曲礼》:君抚仆之手。又:客跪抚席而辞。疏:以手按止之也。又:国君抚式。注:抚,犹据也。
又拍也《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乗之。
又扬子《方言》:拊、抚,疾也郭璞注:谓急疾也。
又州名汉豫章郡隋置抚州。
(mó)又《集韵》蒙逋切。与摹同。
“扌”窄“无”宽顶部“扌”高,底部左右旁齐平“扌”,横笔在横中线上方“无”短横从竖中线起笔,与左旁“扌”的横笔大致持平;第二横较长从“扌”旁提尖祐侧起笔,在横中线;撇笔撇尖伸向“扌”下侧;乚(竖弯钩)的钩尖超出横笔右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