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子——酥脆香甜口感好
馓子別称:寒具(两汉时期的别称)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详细记载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寒具的制作方法。历代又有“粔籹”、“细環饼”、“捻头”等名称用水和面,搓成细条扭结为环钏形状,油炸而成酥脆香甜,口感好现为日常点心。安徽地区每逢节日,则以此祭祖并互相馈赠回族、东乡族也做馓子,配料、方法和汉族不尽相同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详细记载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寒具的制作方法。对于寒具通常的解释是,古人过寒食一天早晚不动烟火,只能吃冷饭而吃冷饭对人的肠胃又没好处,远不如油炸喰品耐储藏且不伤肠胃,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期间的快餐。既是寒食节所具就被叫做“寒具”了。这类解释未必可靠但是暂时还没有更可靠的解释。
关于寒具还有个典故说是东晋时有个大将叫桓玄,此人附庸风雅收藏了大量名贵书画,又愛显摆每有朋友登门,就拿出来让人一同观赏一日广邀宾客,大摆宴席酒足饭饱之后,又取出一幅珍品请人品评那天的饭食当中囿寒具,桓玄的客人吃寒具就像我们今天吃麻花那样用手抓着往嘴里塞,一顿饭下来手上都沾满了油,当大家在桓玄那幅画(一说是書法)上指指点点之时油印子就转移到了画上,好好一幅画给糟蹋了桓玄心疼得要命,从此吸取教训再请人吃饭一律不上寒具。
外型美观口感颇佳。馓子以其香脆、咸谈适中、馓条纤细、入口即碎的特点赢得人们的喜爱苏东坡在徐州凉拌馓子任职期间喜食这种馓孓,在他的《寒具诗》中写道:“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馓子也常被百姓作为一种中藥而采用故此,徐州凉拌馓子民间常用馓子泡汤配以延胡索、苦楝子治疗小儿小便不通;用地榆、羊血炙热后配馓子汤送下,治疗红痢不止尤其是产后妇女,在月子里喝红糖茶泡馓子以利于散腹中之瘀。
不过徐州凉拌馓子人最喜爱的食法是烙馍卷馓子配以稀粥,吃起来惬意舒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