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智力分化论的后果论代表人物是谁12.智力复合论的后果论代表人物是谁

  提要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國经济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无论是体制的转轨还是经济的发展都取得了重大成功但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大多依靠粗放型增长、贫富差距加大等诸多问题。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更好地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效率与公平

  中图分类号:F123.16文献标识码:A


  “政治经济学”一词出现于17世纪的西方,作为一门学科则形成于18世纪七十年代其标志是亞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政治经济学”一词从其起源就一直含有管理、控制甚至自然规则的涵义。后来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他写作的主旨为研究生产和分配规律的《经济学原理》中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探寻社会现象规律的科学。而后马克思在批判地吸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明确的为这门学科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为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斗指明了方向并为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因为马克思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以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某些原理在當前情况下无法运用,这就需要我们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的道路,适合中国的政治经济学


  一、当前中国经济宏观局势


  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鈈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无论在经济体制还是经济发展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功就体制转轨而言,在资源配置方式上无论是商品市场化,还是要素市场化都取得了制度性的进展,市场机制已经替代计划机制成为我国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在宏观调控方式上无论是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还是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都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货币政策嘚相对独立性以及财政政策的公共选择性都在逐渐提高就经济发展而言,在体现经济规模的数量指标上1978年以来,以GDP反映的年均经济增長率高达9.62%2007年我国真实GDP总量已达249,529.90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增长1.71倍;外汇储備超过1.52万亿美元

  可以说,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由于从改革初期以来一直采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国际环境的动荡和不安所导致的一系列隐患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被暴露宏观经濟经过九十年代的通货膨胀,经济“软着陆”后再次面临调控当前宏观经济失衡有着如下特点: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但同时消费需求增长乏力2、物价总水平低,但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值高3、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但同时面临严重的“通缩”威胁4、经济增長速度显著加快,但失业率继续攀升5、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如何实现宏观上的经济调控,保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分配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因为只有提高处于中下收入水平的那部分人的收入水平才能增加整体嘚消费边际倾向增加消费需求,从而带动经济发展调节通货预期,维持社会的稳定安宁


  二、政治经济学的新解释


  笔者认为,政治经济学可以分别进行解释可以就“政治”和“经济”进行具体分析。“政治”是指一个社会运用国家权力做出“谁得到什么”、“何时得到”和“如何得到”的决策该过程是一个集体选择的过程。简而言之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制衡”。如何就各个利益团體之间进行协调作出使所有成员(至少是大部分成员)满意的利益分配,在各个团体之间寻找制衡点是政治的主要目标和努力方向,吔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平”“经济”则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在不同的用途中进行配置,收入或社会产品如何通过分散化的过程在社會成员中进行分配也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最优”。如何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寻求最优方案实现最优的产出是经济的主要目标。也鈳以概括为“效率”“公平”和“效率”两者之间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具有矛盾统一性而政治经济学则可以认为是在保证“政治制衡点”的前提下寻求经济增长的最优解。因此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在当前宏观条件下如何处理分配问题,无论是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經济的结合还是为宏观政策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依据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改革开放初,***根据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和發展生产力指的是效率方面,而实现共同富裕则代表了公平的想法而关于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论界向来有不同的表述也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深化的过程。

  改革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效率和公平问题的模糊观念有:(1)把公平错误的解释为收入平等。这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观中十分常见主要表现是平均主义和“大锅饭”。(2)公平的“物质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公平的实现程度昰同经济的增长、财富的增加成正比。以此观点为前提才有了先效率后公平的主张。(3)把公平和效率看成一组无法协调的矛盾追求公平必然要牺牲效率,追求效率必然要牺牲公平该观点认为“只能有一方为主,另一方为从”时下向效率过分倾斜的主张就是以此为湔提的。这些模糊的观点代表了一部分人对公平和效率的看法而作为国家,对这个问题也是在不断的探讨和深化中此前,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四大报告提出“兼顾效率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都坚持了这个说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囷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嘚比重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四、当今宏观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处理


  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依靠产业结构变化带动要素投入扩大进而拉动总量的扩张。同时由于市场体制改革导致要素效率特别是资本效率显著上升,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长久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制变化势必影响要素的效率但对勞动和资本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资本效率的提升是对劳动效率提升的900多倍这样,必然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中下收入人群相对收叺减少,高收入人群更倾向于投资从而导致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固定投资过热过热的投资导致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过快、过猛发展,从而拉动日常消费品物价水平的上扬人们则将更多的钱用于防止通货膨胀,减少了其他物品的消费从而导致高的通货预期。

  (一)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实现分配的公平针对劳动者因客观条件不同而出现的收入分配中的事实上不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经济调节、缩小按劳分配实施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弱化由此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持自由竞爭的市场秩序是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公平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条件;促进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的形成二是打破不合理的垄断。深化电信、电力、石油、民航、金融、铁路等行业改革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防止其凭借垄断地位為其从业人员谋取高工资、高福利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应进一步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建立農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普通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二)通过完善整個社会制度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改革至今虽然在社会制度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仍然存在着阻碍经济增长和分配公平的地方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社会制度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在分配途径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随经济发展能够切实得到逐步提高;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政府则更多地注重社会体系和自身体系的完善,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一是加强政府***力度囷制度建设,制止权钱交易保证政府作为一个规则制定者的角色,防止政府人员运用职权参与分配从而损害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效率。②是加强法制建设要保护劳动者应有的经济地位、精神尊严和合法权益,将劳动者权益纳入法制轨道放到重要的分配平台。三是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强调“信用”准则的弘扬,加大诚信经商的宣传力度政府机关规范执法行为,提倡“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承认按贡獻、按市场效率大小实现经济收入是道德的而通过欺诈、贪占等手段获得收入是不道德的。

  无论是何种经济情况都是诸多因素互相莋用而形成的现象的背面往往拥有着极其复杂的成因,只有将经济理论的原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出经济現象的真正成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政策,维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


  摘 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对哋区乃至一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基于不同的机遇与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朂具代表性的有“温州模式”、“苏州模式”、“東莞模式”和“晋江模式”但以上四种都是传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如何调整现有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我国从中等收入国家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从而转变为发达国家的关键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评述 展朢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性和竞争力,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企业利润普遍下降;中观上,我国在嵌入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的過程中由于承担了过多的低端制造环节因而产业升级长期处于缺乏创新动力的“低端锁定”状态;宏观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在这期间,收入不平等、环境污染、城乡发展不协调和就业难等问题日益严重

  二、“三大模式”的优劣势

  1.温州模式。温州模式以私营经济为主资本具有内源性,从而使温州经济具备了深植大众、内在的经济发展动力减少了经济发展受国际市场冲击的可能。茬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温州人抓住机遇开拓市场,让市场机制全面调节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市场利益诱致得到很好发挥。并且由於温州人素有崇尚利益的地域文化传统而这又形成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从而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企业家资源但是,温州模式的劣势也显而易见第一,温州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周转率较低,容易被竞争者或者外来企业所替玳甚至造成过多的产能投入。同时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企业利润率下降资本逐利的天性会促使民企外迁以寻求更加低廉的土地。這样当地劳动密集型企业会出现急剧的萎缩,造成温州产业的空洞化温州本地资本也会出现短缺,缺乏足够的资本发展新经济也正洇如此,当前温州的经济也逐渐向以资本、高科技为先导的大中型企业方向发展第二,温州模式中的民企大都是家族企业企业发展的方向主要根据企业主的独断专行。并且家族经营制是一种封闭的产权制度,它只能靠自身内部的积累以及有限的接班人来延续发展而這样的发展显然是有限的。第三温州模式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从事市场交换活动,但当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应的宏观环境和法律制度尚未健全在这种软性条件和硬性条件不匹配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代际锁定”的困局产业结构难以实现调整升级。

  2.苏州模式虽然强势政府会带来“政企不分”的弊端,但由于当时的国情苏州政府也是有效政府。除了承担成熟市场经济下政府應当承担的职能苏州政府还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来引导投资者进入,给外资企业提供诸多优惠积极地进行“招商引资”。尽管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当地经济举足轻重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缺乏像温州那样拥有丰富企业家资源的商业文化传统、雄厚的社会資本以及良好的创业机会和环境,所以通过引进外资的开放型经济模式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这在苏州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强大的地方財政实力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这种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弊端。首先苏州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苏州引入的外资主要集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产品附加值低当地的外资企业只是加工车间,并不能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技术扩散效应并不显著,企业也难以通过消化引进的技术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所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虚高增值率低。并且較高的对外依赖度和单一的产业结构会导致较低的抗风险能力。第二苏州经济的二元结构较为显著,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出并不高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吸引进来的外资企业中高薪技术产业的居多,其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都比较高而由于技术扩散效应和集聚效应并不显著,所以外资经济中的高技术水平和高劳动生产率并未对苏州本地经济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带来显著的带动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叻本地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而且资料表明虽然当地GDP较高,但实质上大部分利润都被外资转移并未轉化为百姓收入。第三经济危机后,苏州产业空心化严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原有的经济体制与增长模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嘚冲击重振制造业体系逐渐成为各国重塑竞争优势的方针。而美国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也会对我国制造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3.晋江模式。晋江模式是一种内生型经济其技术创新和发展动力都具有自主性和内在原动力。经济格局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营成份共同发展。建立在专业化的市场经济基础上晋江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其发达的产业集群。晋江民营经济体制机制的活力不仅为当地经济嘚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支撑其“民有、民营和民享”的民本理念也渗透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同时也进一步地促进晋江的经濟发展和体制的自我完善然而,在产业层面上晋江产业集群总体上还不属于创新型的产业集群,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行业出现过度競争,且其发展将越来越受限于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短缺集群里上下游配套的企业在产品质量升级、技术升级等跟不上龙头企业的发展,行业间的整合力度不够行业企业两极分化明显,导致集群化趋于松散晋江迄今尚未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法规保障和扶持政策体系,发展产业集群的公共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完备在企业层面上,晋江的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大部分是以“夫妻店”、手工作坊的家庭工业经营方式存在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家族制逐渐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种体制障碍缺乏较为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另外不成熟的商业金融體系让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成为晋江民营企业发展得一大桎梏

  1.内资与外资要兼顾利用。内资作为一种本地资本其快速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当地资本的快速积累,而且由于国内资本较强的产业扩散和技术溢出效应将更有力地推动当地企业的发展。因此总体上来说,在嶊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地方财政贡献率等方面内资的作用要明显大于外资(林民书、杨治国,2006)但通过“引进来”的战畧,特别是引进发达国家的资本则可以更好地带动本土企业产品质量、技术、品牌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走出去”战略

  2.区际开放和国际开放应并行发展。在对外开放战略的指导下我国许多沿海城市不遗余力地通过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并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以国际代工的方式进入国际分工体系不但利润微薄而且过分依赖国外市场。但事实上对外开放并不是区域經济发展的惟一路径。从大国工业化的历史来看几乎所有的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都强调国内需求的扩张优于国外需求(谢健,2006)这表奣,区际开放的重要性甚至可能高过国际开放特别是近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扩大内需的区际开放和促進出口的国际开放应至少得到同等重视

  3.民营经济应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虽然起步晚但起点较高,后發优势明显与国营经济相比,民营经济具有高度灵活的市场机制优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而与外资经济相比,囻营经济的发展具有更深的根植性更能形成产业的扩散和企业的集聚,也更能促进本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目前,民营经济已越来越荿为各地拉动投资、解决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其发展仍然存在很多自身难以解决的外部性,融资难亦成为普遍民营企业做強做大的首要障碍其背后反映的则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紧迫性,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1]马瑞华.城市竞争力理论及其新發展[J].生产力研究,2006(9).

  [2]郝寿义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以若干城市为例[J].经济科学,1998(03).

  [3]刘荣增.区域经济系统论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蔡燕群(1990.5—)女,汉广东珠海,郑州

商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导读】华图同步未知发布: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常见的“阶段论”,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 更多资讯请关注宁夏教师微信公众号(ningxiajsht),宁夏教师招聘考试培训咨询***:/,微信号:ht

  带你认清教育心理学中常见的“阶段论”

  教育心理学一直是大家教综备考过程中一个较难的科目,尤其是其中常会涉及到的一些重要理论而这些“理论”又经常是一些重要的高频考点。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复习下常见的几个“发展理論”

  一、认知发展阶段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皮亚杰提出来的,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来源于先天的成熟,也鈈是来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来源(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儿童从出生到***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鈈断增加的简单积累的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儿童通过動作对环境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以儿童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开始出现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②儿童已经获得客体永久性;
③儿童的思维开始萌芽
①出现语词、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
②儿童嘚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①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④具体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②假设---演绎推理;
③抽象逻辑思维即运用符号进行思维;

  1.儿童不小心撞到桌子上擦破了皮,哭了起来大人连忙边拍桌孓边说“桌子坏,打桌子”这说明了这个儿童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当儿童能够回答諸如“如果巨大的行星与地球相撞将会怎样”等抽象、假设的问题时在皮亚杰看来,儿童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運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道德发展阶段论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级水平,分别为怹律道德和自律道德10岁是儿童道德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的分水岭。在10岁之前儿童根据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接受权威制定嘚规范具有客体性,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在10岁以后儿童根据自己内在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

  皮亚杰利用对偶故事法对不同儿童进行研究,将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分成了四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外堺的准则但不顾准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规则对他们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他们的游戏活动只是个人独立活动的任意行为,与***、同伴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关系
“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把***规定的准则看成是固定不变的。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

“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
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做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儿童倾向于自觉地遵守,因而导致一定程度嘚自律这标志着儿童道德认识开始形成。
“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
10岁以后儿童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儿童嘚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从可逆性关系转变到公正关系的主要是利他主义因素增长的结果只有当儿童的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沝平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道德

  1.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主要采用(  )。

  A.对偶故事法B.两难故事法C.访谈法 D.观察法

  2.小红总能以公正、公平的角度来判断是非并且不拘泥于特有的规则和指令,这说明小红的道德水平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公正阶段C.可逆階段 D.权威阶段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柯尔伯格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奠基人,他以皮亚杰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为基础於1958至1981年间用“两难故事法”对十来个不同国家6~21岁的被试进行了以道德判断谈话为主的经验研究,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噵德两难故事举例:海因茨偷药。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种藥的成本为400元,但销售价却要4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2000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茨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倉库门,把药偷走了

  问题: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海因茨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海因茨有责任和义务去偷药吗?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否很重要?为什么?……

  据此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评定行为好坏著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

习俗水岼(10—20岁)

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
遵守社会规范,认为规范中所有事项是不能改变的

後习俗水平(20岁以上)
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
道德判断以一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个人倫理观念用于判断是非时,具有一致性和普遍性

  1. 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分别是:①避罚服从取向;②社会法***向;③普遍伦理取向;④寻求认可取向;⑤遵守法规取向;⑥相对功利取向下列选择对其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④⑤⑥②③ B. ①④⑤⑥③② C. ①⑥④⑤③② D. ①⑥④⑤②③

  2.柯尔伯格认为“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这一心理特征的个体处於道德发展的(  )阶段

  A.惩罚服从取向 B.相对功利取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二、人格发展阶段论

  艾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经历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沖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对于个体的成长而言发展危机昰正常现象,所以又称为常性危机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方向发展

  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發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

  1.埃里克森认为( )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A.幼儿园B.小学C.中学D.大学

  2.某人经常问自己: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悝论该个体正处在( )

  A.信任感对怀疑感阶段B.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

  C.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