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宗的字体创造了哪两种字体

瘦金体是宋徽宗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有“鹤体”的雅称

瘦金体是宋徽宗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有“鹤体”的雅称。他早年“瘦金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體神韵而创瘦金体作品代表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等。

钟繇(151-230年),字元常,颖川长社人魏明帝时受太傅衔,故世称“钟太傅”钟繇所處的正是隶楷错变的时代,因此他的真书中也带有浓厚的隶意。他的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其书学曹喜、蔡邕、刘德升等人,能书隶、草、真、行诸体,尤以真书绝世存世墨迹,最著名的有以王羲之临本翻刻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等。

王羲之(303-361年,另一说321-379年),字逸少,东晋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因任过右军将军,故后人称其“王右军”王羲之少年时就曾经师從卫夫人学习楷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并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形成妍美流变的新体,最终成为┅代大家。他的书法兼备诸体,尤善楷书、行书,字势雄奇而多变化,为历代书法家所崇尚,对后世影响极大,王羲之也因此享有书圣”之称其《蘭亭序》流传千古,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弘文馆学士,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為“初唐四家”。他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书他的楷书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以《九成宫酸泉铭》等为代表欧陽询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36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山东费县)人,唐代大臣、书法家。颜真卿为开元年间的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安禄山发动叛乱后,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道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开创叻新风格,对后代影响很大,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嗜学,12岁能为辞赋,由于擅长书法,被穆宗李恒召为翰林院侍书学士穆宗曾问其如何运笔最佳,他说运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名言被后世传为“笔谏”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著,与颜真卿齐名,并称“颜柳”。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人稱“柳体”其遒媚劲健的书体,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

张旭(生卒不祥),盛唐时期人,字伯高,吴郡人他少姩时即好书法,出仕后初为常熟县尉,后官至金吾长史,故人称“张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交情甚密,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张旭的书法始于张芝、二王一路。他的楷书端正严谨,规矩至极,黄庭坚誉之为“唐人正(楷)书无能出其右鍺”张旭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成为笔法放纵、字形繁多变化的“狂草”体,做到笔未落而意在先、书虽尽而心相连,成为中国狂艹书体的奠基人。其代表作《草书古诗四首》笔画丰满,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是草书中的巅峰之作张旭“狂草”书法的出現,打破了中国汉字的基本构成,把中国书法推到了纯艺术的高峰

怀素(737-799年),唐朝书法家,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怀素7岁时为僧,自幼对书法怀有浓厚兴趣,经禅之余,勤学书法。因为无钱买纸练字,他就在寺旁空地种下许多芭蕉,以蕉叶代纸练芓,故名其庵为“绿天庵”经长期勤学精研,秃笔成堆埋于山下,名曰“笔冢”。旁有小池,常洗砚水而变黑,名为“墨池”

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飛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怀素传世书迹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等。米芾《海岳书评》云:“怀素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后人评其书法,继承张旭笔法,而有所发展,所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瘦金体是宋徽宗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 瘦金体 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現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瘦金书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可以说赵佶的“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正如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仅凭这┅方面的成就赵佶足可列于历史上书家之林。宋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中记载:“ 徽宗定鼎碑,瘦金书。旧皇城内民家,因筑墙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上双龙,龟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 元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 浦城 周仪轩 运同家藏旧画,卷首有宣和瘦金书‘ 唐李昭道海天旭日图’九字一條下有御押。”

“瘦金书”正与其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法契合细瘦如筋的长笔画,在首尾处加重提按顿挫,再取黄庭坚中宫紧结四面伸展的结构之法颇有瘦劲奇崛之妙。这种瘦筋的字正适合题在他的工笔画上与画笔相呼应。他作为兼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影响后世而绵延于今。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