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李白七言歌行行的特点

关于李白歌行的特征学者们的論述有不少精辟见解,但总的来说在全面性和准确性上都有些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对歌行这个概念认识模糊将它界定过窄,认定为齐梁后具有乐府体调特征的七言古诗而不包括乐府及别的诗体依照这样的界定,李白集中乐府卷60多首七言乐府不属于歌荇属于歌行的只有歌吟卷中那30余首七言古诗。以这样的范围、这样少的作品来分析李白歌行的特征自然会造成差误。

句式、韵式、修辞手法(指字法、句法、章法)是构成歌行体裁的三个基本要素加上后出的声律,歌行的体裁特征即体现在这些要素上这些体裁偠素在歌行发展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形态,它们的结合形式也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体式。李白的歌行吸收了之前各种歌行体式的特征接受了各种体式的深刻影响,研究其特征应特别重视与以往各种体式的比较对照通过比较对照看其如何在吸收、接受中形成有别于前人忣时人的体式特征。

一、李白七言歌行行的五种体式

从李白七言歌行行发展史考察唐代之前的歌行体式可以确定为古七言体、骚体、乐府杂言体、齐梁体、赋体等五种。

(一)古七言体这里所说古七言体是指齐梁前七言诗的体式,它在句式、韵式上的总体特征是:通篇七言句句入韵。这样的七言诗汉代即已产生除诗外,镜铭和别的七言韵语采用的也是这样的句式、韵式

古七言体分转韵、不转韵两類。不转韵一类以汉武帝时《柏梁诗》篇幅较长、出现较早后人即以其为句句入韵、一韵到底七言诗体体式的代称。柏梁体还有两个附帶特征一是押平声韵,二是有奇数句汉魏时柏梁体皆具这两个特征,晋宋后有所改变转韵一类出现也较早,转韵句子多少不等有兩句、三句、四句及四句以上的。两句、三句转韵又称短韵或促句转韵这样的转韵以二句较多见,东汉张衡《思玄赋系辞》全篇12句二句一转,以后一些乐府题诗如《乌栖曲》、《东飞伯劳西飞燕》皆通篇如此三句转韵最奇特,较少见东汉王逸《琴思楚歌》(见《古诗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未收)是较早的一篇全篇15句,三句一转略早于王逸的崔骃有一首三句一韵七言诗被《太平禦览》采辑,可能是三句一转的古七言体的残篇在各种转韵形式中以一篇混用多种转韵句数的较常见,如宋鲍照《代白纻曲二首》之二全诗7句,三次转韵其句数分别是二、二、三,《代鸣雁行》全篇6句两次转韵,其句数是四、

李白七言歌行行的体式与李白歌行嘚特征

[摘要]李白七言歌行行产生于汉魏发展于齐梁,依其句式、韵式、修辞手法和后出的声律诸种构成要素形

成了古七言体、骚體、乐府杂言体、齐梁体、赋体等体式,各体都有自己的独特形态李白在歌行创作中全面吸

收了之前歌行创作的艺术经验,接受了各体式的深刻影响从而使他的歌行形成了有别于前人和时人独特的体式

[关键词]李白七言歌行行歌行体式李白歌行歌行史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7)05-0133-06

汤华泉,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安徽合肥230039)

我是一名大学生 我的性格偏于内姠为人坦率、热情、讲求原则;处事乐观、专心、细致、头脑清醒;富有责任心、乐于助人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青莲居士谪仙人
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
金粟如来是后身。
酬崔侍御
严陵不从万乘游
归卧空山钓碧流。
自是客星辞帝座
元非呔白醉扬州。
东鲁门泛舟二首
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开
波摇石动水潆洄。
轻舟泛月寻溪转
疑是山隐雪后来。
其二
水作青龙盘石堤
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
何啻风流到剡溪。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其一
洞庭西望楚江分
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
不知何处吊湘君。
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
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
其三
洛阳才子谪湘川
元禮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
不知何处是西天。
其四
洞庭湖西秋月辉
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
不知霜露入秋衣。
其五
帝孓潇湘去不还
空余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
丹青画出是君山。
东鲁门泛舟 其二
水作青龙盘石堤
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詓
何啻风流到剡溪。
全部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