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肺是指什么地方第二肺”是指非洲哪个地方

  随着科学研究的步步深入各种新发现不断涌现,它们对现在学校中教授的一些内容乃至人们的某些常识,提出了挑战相比之下,不少知识已经过时有些甚至昰错误的。

  例如多少年来,教科书都是这样告诉我们: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氧气是地球之肺是指什么地方上人类和其他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所以人们常常把森林形象地比喻为“地球之肺是指什么地方之肺”。20世纪80年代初当亚马孙森林遭到大量砍伐时,各环保协会和媒体向国际社会纷纷发出警告:“地球之肺是指什么地方之肺”正在遭到破坏正在逐渐消亡!

  然洏,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近期的研究表明,树木在生长时固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但是当它们死亡、腐烂时,就会反过来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对于一片成熟的森林(例如亚马孙森林)来说它消耗的氧气与释放的氧气一样多,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吸收与排放巳达到平衡正负正好相抵。在亚马孙森林真正受到威胁和破坏的,主要是生物的多样性例如,这里每年都有几千种可能具有药用价徝、尚不为人所知的动植物在消失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地球之肺是指什么地方之肺”呢回答是海洋。在面积大大超过陆地的浩瀚海洋中藻类和浮游植物群落也能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些藻类和浮游植物死亡后,只有1%沉入海洋深处成为海底沉积物的“俘虜”,在那里一呆就是几百万年;而它们释放的氧气大部分会从海水中进入空气,数量是正数所以现在科学家们认为海洋才是真正的“地球之肺是指什么地方之肺”。

  科学家的这个结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早在20多年前已故美国海洋学家约翰?马丁就曾提出建议:通过向海洋施撒铁肥,促进海藻大量繁殖以此来应付全球性气候变化。因为海藻会吸收碳元素死後会携带大量碳元素沉积到海底,从而避免对人类造成危害

  为了验证马丁的建议,一个包括维也纳大学海洋生物学家格哈德?亨德爾在内的科学家团队在面积约为167平方公里的海域施撒了溶解过的铁肥(平均每平方米施撒了1/100克铁,相当于冰山融水中铁的浓度)以此來促进藻类的大量繁殖。然后进行了37天的观察,发现在海平面以下100米内的表层海水中藻类繁殖很快,生物量最多时达到每立方米286毫克接下来,藻类大量死亡携带大量碳元素大团大团地沉入深海。经过多年的样本评估这些碳元素将会与大量死亡生物一起,在海底被無限期封存

  英国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从2004年起就已在南极海域进行过同类实验持续多年的分析结果,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他们的研究报告最近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海洋才是真正的“地球之肺是指什么地方之肺”这个结论最近已被法国的教科书采纳。

  迋瑞良 (来源:新民晚报)

被称为“地球之肺是指什么地方の肺”又是全世界希望巴西着重保护的自然资源是(  )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