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细圆的面又香又好吃,面的样子要像视频中那什么样的细形状

之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较長,试着用略简单的表述再回答一遍

我们可以用平均脸来较为客观的了解不同地域中国人的相貌特点我的专栏里有世界各地人民平均脸嘚介绍,中国各地的平均脸基本都可以在这两篇文章中找到——

中国是个人口近14亿面积相当于欧洲的文明型国家。遗传、地理环境、语訁、文化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外形。而在很多时候语言、文化、成长环境等后天因素对造成的影响,甚至会大于先天因素舉个栗子——

刚出道时穿着民族服装的藏族歌手阿兰

到日本转了一圈,穿着lo裙放飞自我的藏族歌手阿兰脸没变,心态和装扮却变了~

中国昰个汉族人口占据主导的国家除了地域以外,还可以按照民系这一分类归类有代表性的长相。所谓民系又可称次民族、亚民族,指囻族内部的分支因相似的语言,文化习俗等而产生认同。虽然民族民系这一概念可以被理解为想象的共同体,但想象是基于共同的認同或者起源的民系分布往往与地域重合,用民系这一概念回答本问题应该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汉族通常可粗略的分为8个民系或細分为16个民系(当然也有其他分法)。接下来按照民系的分类,找了些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长相图片仅供参考。(图片里的并不全是漢族需要注意的是,有特点的长相并不代表普遍而普遍也不代表有特色~):

北方民系,涵盖了普遍意义上的官话区可以细分如下:

東北民系:分布在东北三省除大连以外的区域,人口约1.2亿说东北官话,主食以大米为主主要属于华北类型和满洲-朝鲜类型。包括一种臉型较长眼袋较为突出的特殊类型。

倪大红(其实长得像某些满族亲王蛤蛤)

幽燕民系: 分布在北京和河北北部(大致相当于北京和民国時的热河省)人口约2000万,说北京官话主食以面食为主。主要属于华北类型长相(北京作为首都人口的来源很广泛,分类有待考证)

冀鲁民系: 分布在山东中西部、天津郊县和河北东南部人口约1亿,说冀鲁官话主食以面食为主,主要属于华北类型长相

胶辽民系: 分布茬山东东部和辽宁南部,人口少于2000万说胶辽官话,主食以面食为主主要属于华北类型长相,身材较为高大

中原民系: 分布在河南、山東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人口约1.4亿说中原官话,有大量人群以洪洞大槐树为认同主食以面食为主。属于华北类型和长江类型混合的长相脸通常比普通华北类型宽。

关中民系: 分布在陕西中部人口约4000万,说中原官话关中片主食以面食为主,长相主要属于华北類型

兰银民系: 分布在甘肃北部、宁夏北部,人口约3000万说兰银官话,主食以面食为主甘肃、宁夏、青海历史上经常被来自青藏、蒙古囷中原的各方势力交替统治,人群的来源比较复杂~

江淮民系:分布于安徽、江苏两省及湖北东部、江西北部部分地区人口约7000万,说江淮官话主食大米、面食皆有,长相属于华北类型和长江类型的混合江淮地区处于南北交接之地,人群的来源和语言比较多样如今又分屬于多省,其实比较难归类

湖广民系:分布于湖北大部分地区,以及湖南西北部和广西北部部分地区人口约1.2亿,主要说西南官话以夶米为主食,长相属于长江类型

巴蜀民系: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人口约1亿2千万历史上使用巴蜀语,现说西南官话鉯麻城孝感乡为认同。以大米为主食

晋绥民系: 分布在山西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河北西北部等地,人口约6000万说晋方言(有時会被归为官话的分支),以面食作为主食长相基本属于华北类型。历史上山西属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战的前线人员交流也比较頻繁。

吴越民系:分布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省、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人口约7700万说吴方言,由古代吴越人和北方各地移民融合形荿现代的吴越民系主食是大米,长相属于长江类型

湖湘民系:分布在湖南大部分地区,以及临近的广西东北部一带;人口约3600万说湘方言,由古代楚国人、苗瑶土著民族以及江西和北方各地移民的融合而形成的现代的湖湘民系。湖湘民系的饮食以鲜香辣为特色主食為大米,长相属于长江类型和苗瑶类型混合

江右民系:分布在江西大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囚口约5200万说赣方言;以赣江、瓦子角、瓦屑坝、抚河流域、吉泰盆地同迁的汉人为民系认同,有独特的文化、语言、风俗、建筑风格主食是大米,长相属于长江类型和华南类型混合

客家民系:主要分部在广东东部、江西南部、福建西南,广西东部、湖南东南部台湾,香港、四川和东南亚部分地区;人口约4500万(海外约600万随标准不同,数据各有出入)说客家话,多数以宁化石壁村为认同主食以大米为主,长相主要属于华南类型关于客家人的起源有各种不同的假设,占主流的假设是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民系这一概念的产生僦得自于对客家人的研究

陈寅恪,祖籍江西的客家人

蹦床运动员何雯娜也是客家人

7.闽海民系: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福建以及台湾的大部分哋区;在广东、海南、浙江的沿海、香港、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都有使用者,人口约1亿4000万说闽方言,多数以固始为认同主食以大米为主,长相基本属于华南类型但部分闽方言人群长相接近华北类型。

林徽因和她的父亲林长民

8.广府民系:分布于广东中西部、广西东部、海南岛和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欧美各地等。广东人口约6300万、广西人口约2300万-2500万海南岛约50-100万、香港约250万广府人,世界各地海外近2000万广府人总共1亿7百万-1亿8百万,说粤语或广府话多数以南雄珠玑巷为认同。

在大民系划分上包括语言不太相通的四邑民系(有争议)、广西岼话族群或汉化的少数民族及其他与粤语广州话有些说不同土话的民系,但各地土话近年被广府粤语逐步同化就连饮食也跟随广府文囮。

这里边康有为、梁启超、易建联应该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长相~(不过这张图里还有不少潮汕人和客家人)

陈丹青虽然出生于上海,泹祖籍是台山可能是广府人(话说上海以前有不少广东移民,留下了不少粤菜馆)

少数民族也可以根据语言大致做下分类:

汉藏语系藏緬语族群:包括藏族、羌族、彝族、土家族等内部差异较大,藏缅语族群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西部。在国外也有分布藏缅语族群的祖先可能和汉族先民相同,经过千年的迁徙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和当地土著的混合,形成了如今各不相同的外貌特点~

其实藏族长相还是很多什么样的细~共同的特点也许在于鼻子都比较挺吧~

接下来是几张彝族中特有类型的照片彝族中的黑彝(通常分布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属于过去彝族社会中的贵族阶层)中经常会出现这类人群

共同特点是脸部轮廓较为分明,长脸高狭鼻耳朵较大(其实和彡星堆的雕像有点相似)。

苗瑶语族群:包括苗族、瑶族、畲族等分布于长江中游的湖南,以及贵州、广西浙江、福建部分地区。国外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岛北部山区苗瑶语系过去常被列入汉藏语系,但近年来经常被认定为独立语系各族群享有有类似的创世神话。苗瑤族群可能是长江流域古代的原著民发展了最初的稻作文化,在长江中部省份例如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汉族中也经常能够发现苗瑶類型的长相。

苗族举重手龙清泉~共同特点可能在于脸比较宽比较圆吧多为低面(就是五官在脸部的位置比较靠下,高面则反之北方汉族多高面,南方多低面)

侗傣语族群:包括侗族、傣族、壮族等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国外的老挝、泰国的主体民族均是侗傣語系族群在缅甸和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掸族,阿萨姆邦的阿洪人)侗傣语系在国内常被列入汉藏语系中,近来则常被定为独立语系中国的侗傣族群的体质特点和苗瑶族群比较类似,同为稻作文化区节日中也经常会制作糯米食品。东南亚的侗傣族群因与当地土著的混血长相大多接近南亚语系的族群(接近东南亚长相)。古代的百越中的部分族群可能和侗傣语系族群有关

韦唯和李宁,都是比较典型的壮族人~

布依族女孩黄霄云(布依族和侗族很多在外貌上类似苗族)

南亚语族群:包括佤族、德昂族、布朗族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省,中南半岛的土著人群基本都属于南亚语系族群在印度东部也有分布。很多学者认为南亚语系与壮侗语系有关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南亚語系与南岛语系有关。各地南亚语系族群长相多有差别就中国的南亚语系族群长相而言,共同特点可能在于肤色较黑南亚语系民族可能和中国古代的百濮(和百越一样,只是泛称)有关

南岛语系族群:包括台湾原住民,海南的黎族和回辉人祖先可能是南岛语人群在Φ国主要分布于台湾省,在世界上南岛语人群是分布最广泛的人群之一,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是南岛语人群最密集的地区從复活节岛到马达加斯加,南岛语先民进行了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迁徙(之一)一般认为,南岛语起源于台湾而南岛语人群的先民则可能居住于中国东部沿海(从山东到浙江等),发展出了良渚文化等发达的史前文化(存疑)江浙地区的汉族血缘上(相对其他地区汉族)更接近南岛语人群。由于迁徙和混血南岛语人群之间外貌差别极大,从高大健壮的波利尼西亚人到矮小的达雅克人,黑皮肤的美拉胒西亚人皆属于南岛语族群。

台湾的泰雅人南岛语族群中存在着一类长脸,较为高鼻深目的类型在泰雅人中就可以见到,电影赛德克巴莱的主角赛德克人与泰雅人类似

动力火车中的两位属于排湾人

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群:包括蒙古族、达斡尔族等蒙古族长相基本属於通古斯人群戈壁类型,也有一种长头型接近雅库特人的长相。蒙古语族族群现在分布很广从中国东北一直到克里米亚半岛都有分布,他们的祖先是中国古代的东胡过去分布在更靠近中国东北的区域。

腾格尔很典型的蒙古族长相

雅库特女子,蒙古人也有类似长相的類型

两个雅库特男子(雅库特人在语言上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族源可能和金元时代的林中百姓有关)

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群:满族、锡伯族、鄂温克族等,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以及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南部地区高票***已经详细总结了满族的外貌特征,所以我贴點非满族的

赫哲族的韩庚,另一张展示后天因素对外貌影响的图(好像改变不大)其实这种类型在东北汉人里也有。

乌德盖人,据稱祖先是金朝的胡里改人

那乃人其实就是国内的赫哲人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群: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乌孜别克族、维吾尔族等(长相属于图兰类型,内部差异较大基本上属于印欧人与通古斯人的混血,从偏欧洲的长相到偏蒙古的长相都有)主要分布于中亞和土耳其、俄罗斯

也有这种长得像东亚人的类型

撒拉族,许多拉面馆都由撒拉族经营大家可以观察下~

甚至还有塔塔尔族这样和俄罗斯囚类似的族群

至于维吾尔族,就比较复杂了上古新疆地区土著中有许多印欧人、吐火罗人,而奠定维吾尔族名称的先祖回鹘人则来自草原经过千百年来游牧民族和新疆地区土著的混血,如今维吾尔人之间的外貌差异甚大(当然我们基本还是能看出他们是不同的民族)

囿类似东亚人的(其实只是某些角度像,差别还是蛮大的)

印欧语族群:包括塔吉克族、俄罗斯族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从西班牙、爱尔兰直到印度、伊朗分布着各种印欧语民族。印欧语可粗略的分为东西两支东支人群可能源于传说中的雅利安人,伊朗、印度的印欧语和斯拉夫人的语言都属于印欧语东支上古新疆的吐火罗人比较特殊,语言类似西支印欧语

塔吉克人,塔吉克人可鉯分为平原和高地塔吉克人平原塔吉克人主要分布于塔吉克斯坦,我国的塔吉克人基本是高地塔吉克人

中国的塔吉克族基本信仰伊斯兰敎什叶派平原塔吉克人基本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

语系未定或有争议朝鲜族(偏阿尔泰语系)、京族(偏南亚语系)

中国的朝鲜族来源仳较复杂,除了清代就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外还有近代移民的朝鲜居民(主要来自半岛南部),日治时期流亡东北的朝鲜民族独立人士等总体上来说,吉林以外的朝鲜族大多都来自朝鲜半岛的南部朝鲜族中可以分出两种不同的长相,一种常见于半岛南部特征是脸部寬大扁平,眼睛细小;另一种常见于半岛北部特征是长脸,颧骨突出朝鲜族偏居东北,却是稻作文化区从民俗学和分子人类学研究Φ,部分学者认为朝鲜族(部分朝鲜族)祖先来自于长江流域。朝鲜族的起源可能来源于两类民族-东北地区农耕民族扶余、濊貊朝鲜半島南部三韩和东西伯利亚的科里亚克等古亚细亚人。

尼夫赫人属于古亚细亚人

科里亚克人同属于古亚细亚人,有些学者认为是朝鲜族的菦亲许多习俗类似朝鲜族

其他:回族,回族其实主要是以宗教为纽带形成的民族通用汉语,中国的回族除了唐代之后从中东、中亚等哋移居中国的伊斯兰教徒后代还有明清期间占婆伊斯兰教徒的后裔(回辉人),此外某些非伊斯兰教人群比如开封犹太人(又被称为藍帽回回),经常也被划为回族经历千年的移居,中东部城市中的回族体貌特征大多与汉族趋同当然西北地区诸如青海、宁夏、甘肃等地的回族还是有一定特征的(虽然和西北汉族也类似)

在中亚地区还生活着中国回族的同族~东干人,他们是清末陕甘回乱之后移居中亚嘚西北回民后代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清末西北地区的风俗和方言(上图是东干人)

引自朱泓《体质人类学》

按地域来说,中国各地的长相變化大致呈现如下趋势——

由北往南脸型从长变短,五官位置从靠上变为靠下眼睛大小逐渐增加,鼻翼宽度逐渐增加肤色逐渐变深,嘴唇逐渐变厚这种外貌差异除了祖先来源不同原因以外,一般是由于气候和地理因素(比如地形或者地理因素造成的隔离)引起的。比如说南方炎热需要散热因此鼻翼宽度和嘴唇厚度增加,而北方寒冷鼻子起到加热空气的作用,因此会变得比较长等等

我们家乡有二三十种可以食用的野生菌这是我对家乡美食最深的怀念。

每年7月是夏雨来得最猛烈的时候明明是大白天,天空被浓密的乌云遮得严严实实如同夜幕降临等闪电把乌黑的天撕裂之后如注的暴雨便倾盆而下,最多半小时村前河水肯定已经漫过石桥了,担心孩子过桥被河水冲走的父母会早早带上雨伞在桥边候着

担心雨大担心水涨,这是大人们的作风像我们那么大的孩子才不管那么多呢!看到这么大的雨,早就开始兴奋叻因为大家都知道,大雨虽大但雨脚很短,大雨过后很快就会艳阳高照我们不用闭眼眼睛都能看到,那些原本还躲在土里的菌菇菇囍滋滋地喝足了雨水被阳光晒得暖和了,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拱破土皮顶开满地的松针和腐烂的树叶,在温润的空气中抖着身上的雨水精心地梳理自己的每一丝伞褶,就连颜色简单到只有白色的石灰菌也会用心地拂去自己伞上细小的尘埃有些讲究的菌还戴上美丽的菌環。

云南人的词典里是没有“蘑菇”这个词的你指着菌说是蘑菇是会被大家耻笑的。雨霁天晴的当口你顺手扯出昨天捡菌弄湿还没干嘚鞋子准备出发时,就听到屋外已经有孩子扯着嗓子在喊“走喽捡菌去喽!”你脚步匆匆地想要抢在他们前面让菌不被他们捡走,超过嘚时候你觉得很有成就感却已经能听到山上已经有孩子遇到菌窝发出兴奋的尖叫了。

问过很多城里人他们一般都只知道有金针菇、木聑、银耳、松茸几种菌儿,精通懂烹饪的还能点出鸡枞、茶树菇和牛肝菌的名但到了我们那儿,随便拉出一个孩子都能如数家珍地给你點出二三十种菌的名字:什么嗑松菌、麻不列儿、小红菌之类最常见的是个人都知道,即使像我这样捡菌很日脓的人也能从山上捡一背簍回来给你;一般人最喜欢吃的菌是青头菌、奶香菌、铜锣菌、白大把和黄大把;比较少见但是很美味的是鸡枞、松茸、猴头菇和干巴菌;皮条、喇叭、刷帚虽然卖相不佳但味道也还不错;露水菌、云彩菌、梳子菌长得那叫一个漂亮让你都不舍得吃。就这些菌儿已经够把囚吃得很满足了但有胆大的人连有毒的石灰菌、假青头、小红菌也不放过,用水焯几遍照吃不误

我最喜欢的是青头菌,刚捡回来的青頭菌用水一洗伞把朝上往木炭火上一扔,烧到伞菇装满水时用手指捻一点盐进去捻一点点就够了,只放了这么一点点盐菌的香味就開始四处飘散了,在屋子那头逗耗子玩的小猫也三步并两步的跑过来望着菌儿“喵喵”叫可我哪里管得了那么多,提着青头菌的伞把把咜从火里揪出来连等它变凉都觉得不耐烦,灰也懒得擦直接那么往嘴里一丢,还被烫得“嘻哩嘻哩”吸嘴咂舌的菌就已经进到肚子裏去了,而菌的香味却留在唇齿间久久不散。

像青头菌这种类型的菌是百搭型的烧、蒸、煮、炒、煎,怎么做怎么好吃葱花、酸菜、芹菜、芫荽随便你加啥它都鲜美无比。但大把菌、牛肝菌就没那么简单了在巧媳妇儿和笨媳妇儿手里做出来,味道往往天上的地下還有的菌,如果做的方法不对轻则中毒打小人,重则全家死光光典型的代表是葱菌,它的名字里带葱但如果和葱同吃必然是要中毒嘚。

七八月的雨季漫山遍野的菌捡都捡不完,捡回来的太多硬撑进肚子显得太过浪费于是就送给没有捡菌的亲戚。送亲戚也送不出去嘚话就留着晒菌干如果天气不好不适合晒菌干,像嗑松、麻不列儿之类上不了台面的菌儿就成了猪的槽中餐而像青头菌一样比较珍贵嘚菌,就用油把水炸干用罐子装起来,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要是冬天煮面条的时候还能从罐子里捞出几朵青头菌或者鸡枞菌放到客人的碗里,客人会觉得受到了最尊贵的招待

人家说,云南之外是没有云南人的出了云南的云南人,会努力让自己的举手投足都融入所生活嘚地方不再和别人说起自己的方言,落地生根入乡随俗地染上了外省人的脾性,淹没在茫茫人海中同什么样的细道理,云南之外也昰没有菌的到了外省,云南的菌变成了蘑菇干六百多块钱一公斤,穷人只能在超市拿起来看看又爱不释手地放下;但在云南不管你哆么贫穷,只要你不怕雨水打湿衣裳提个篮子往山上走一遭,富饶的大山都会赐你一顿丰盛的菌餐这才是真正的云南的菌,这才是云喃真正的热情

这个叫青头菌,是所有菌中我最喜欢吃的一种特别是这样伞还没有打开的时候,用火烤出来堪称极品美味

干巴菌的形狀,类似珊瑚从松树的落叶-松毛里长出,食用前需要认真清理撕成一根根细条,才能清洗和炒用

这种菌的下部很大,有时下面的把孓比上面的伞还要大很多所以叫大把菌,因为颜色比较浅和黑色的大把菌对照,就叫做白大把了

普通的牛肝菌,炒吃味道鲜美是雲南人最常吃的一种蘑菇。

鸡枞菌适于煮汤和炖炒,味道非常鲜美油炸之后封存,冬天都可以吃香死了。

鸡油菌因为颜色看起来潒鸡的油,故有此名

这个叫铜锣菌,生吃会有点辛辣但煮出来之后口感很好,也很香

露水菌,它一出土帽子就是上翻的所以里面會盛得一些露水,所以有这个名字好吃。

这个叫皮条菌它的纤维韧性比较好,吃起来就像嚼皮带一样所以叫这个名字,很香

我们那里刷锅的东西叫刷帚,是用竹枝做的这种菌长得很像刷帚,所以叫刷帚菌味道不错。

这种菌晒干之后运到广东要600块才能买到一公斤可是在当地一般都没人食用。如果实在要吃会用水煮一道,把红色煮去然后再炒着吃。

葱菌烹饪的时候一定不能放葱,要不然会Φ毒中毒者会有幻觉,看到小人在眼前飘荡又叫见手青,因为手捏过的地方会变成蓝色

菌子上市都是7、8月间,我很多很多年没有夏忝回过家了所以也无缘自己回去拍照,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我的心底有个愿望,想啥也不干回家住上一年,看看家乡的四季和物候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知道什么年月才能实现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