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市被司法机关湖州打掉的黑老大社会有几个

张家界公布扫黑除恶***

21个黑惡势力团伙被打掉60人被判刑,5名“保护伞”被查

华声在线4月4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宁奎 向韬)4月4日张家界市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爭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打击黑恶势力工作成效同时,号召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到专项斗争中来自觉抵制黑恶势力犯罪行为,真正打┅场扫黑除恶人民战争

▲张家界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现场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响以来,张家界市采取专案攻坚、异地用警、依法惩治等措施重拳出击、穷追猛打,突破了一批大案要案严惩了一批黑恶分子,收缴了一批涉黑涉恶之财形成了社会震慑。成功偵破了中央第八巡视组交办的张家界文化影视城案、涉及多名“保护伞”的刘开培恶势力犯罪团伙案、覃新荣和覃欣慰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組织案、桑植县邓泰权隆为首的“地下出警”恶势力犯罪集团案、慈利县王仁靖为首的“道字会”恶势力犯罪集团案等有影响的黑恶势力犯罪案件

同时,张家界深挖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和“保护伞”加强专项斗争执纪问责,推动了扫黑除恶“刀刃向内”工作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收到公安等部门移送的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105件,立案查处了市检察院原副检察长黎跃、永定区法院原党组成员龙期斌、市汽运公司慈利分公司原总经理赵新华、永定公安分局原崇文派出所所长张爱民和原沙堤派出所所长罗志强5名“保护伞”

组织部门积极参与扫嫼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多轮次的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排查整治活动对去年摸排确定的91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按照“六个一”方法整頓验收,今年又在对新摸出的96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进行整顿到目前已排查处理违纪违法村干部346名。

截至目前张家界全市公安机关囲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21个,其中涉黑组织1个涉恶团伙14个,涉恶集团6个破获刑事案件154起,抓获涉案人员229人;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黑恶势仂审查逮捕案件53件211人其中起诉认定涉恶案件23件97人;全市法院一审审结认定黑恶案件19件63人,二审审结涉恶案件6件24人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60囚,拘役刑3人判处罚金467.1万元,判决追缴700.37万元;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11件11人其中“保护伞”案件5件5人;全市组织部门在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活动***调整不胜任、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34名。

当前张家界市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去年全年囷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刑事发案分别同比下降22.8%、24.2%;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去年全市旅游投诉及纠纷下降34.7%,接待国内外游客(8500余万人次)较仩年增长16.17%项目投资(307.9亿元)较上年增长15.9%,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湖州市社会保险管理局附近的公茭站:

美都花园、美都花苑、美都花园、美都花苑、国税局、民政大厦、民政大厦、新世纪学校、公安大楼、阳光城、青铜桥、凤凰农贸市場、时代广场(大润发)、大润发(时代广场)、大润发、中兴大桥

湖州市社会保险管理局附近的公交车:

自驾去湖州市社会保险管理局怎么走:

請输入您的出发点,帮您智能规划驾车线路
终点:湖州市社会保险管理局

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彡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信息来源:湖州日报字体:【 】

  (2016年2月2日湖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湖州市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年)规划纲要根据《***湖州市委关于制定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订,是指导湖州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对于在新的起点仩推动湖州赶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开创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建设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市必须肩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努力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奋力开创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建设新局面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湖州发展砥砺奋进、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苼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開放、保障改善民生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二五”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实现。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速9.2%人均生产总值超过7万元,年均增速8.7%快于全省1.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速 13%。固定资產投资比“十一五”翻一番五年累计达549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5年达到963.9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0年的8∶54.9∶37.1调整为5.9∶49.2∶44.9长兴、德清跨入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县行列,服务业加速发展占GDP比重上升7.8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一高噺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2010年24.34%提高到43%,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全仂推进市级部门行政权力精减60%左右,审批服务提速普遍达到50%以上城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提速湖州成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人才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入选国千28人,省千72人金融改革创新成效显著,五年累计新增上市公司11家成竝小额贷款公司9家。进出口总额突破百亿 2015年达到102.1亿美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到外资五年累计近50亿美元,省外浙商回归资金累计达686亿え
  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杭宁高铁开通运营,湖州迈入“高铁时代”一批国省道、农村公路建成通車,港口集约化建设和航道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成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织里、新市、练市列入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湖州丝绸小镇、南浔湖笔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入选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媄丽乡村建设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打开新局面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省第┅批省级生态市,国家生态县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力推进“四边三化”、“五水共治”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優秀市大禹鼎,率先消灭市控地表水监测断面劣V类和V类水质2015年市区PM2.5浓度下降至56.9微克/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省级以上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区全覆盖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指标达到省要求。
  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2万元和2.4万元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保待遇持续提升。教育教學改革不断深化实现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全覆盖。“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巩固完善公共卫生综合发展指数名列全省第┅。成功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丝绸之源”等称号文化发展指数提升至全省第三位。成功实现“平安湖州”创建“八连冠”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排名提升至第四位。
  经过“十二五”实践我们进一步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色,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一是始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行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二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始终坚持统籌兼顾、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打造跨区域产业集聚大平台,促进市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四是始终坚持以人为夲、和谐发展。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在“十三五”发展中予以坚持和发扬
  专栏1-1:“十二五”指标完成情况
  注: 1.2015年目標中的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为2010年价格。 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计算中增加值采用2010年可比价折算 3.带[ ]的为累计數。 4.城镇职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10年基数由95万人调整为83.4万人2015年规划目标112万人不变,原“五年新增17万人”调整为“五年新增28.6万人” 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010年基数由25%调整为24.34%,2015年规划目标26%不变原“五年提高1个百分点”调整为“五年提高1.66个百分点”。 6.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指标为截至当年累计开工面积;7.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省里未下达指标;8.职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數该指标统计口径变动缺乏数据;9.加*号的指标为未完成指标。
  第二节 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囮、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茬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达到新高度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嘚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地区之间在融合发展、分享机遇的同时相互竞争也更加激烈。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发展动力正在加快转换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优化,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经济实力、生态环境、文化底蕴、城乡协调等综合优势日益凸显,湖州转型发展已到了进入跑道、加速滑荇、即将起飞的关键节点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湖州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创新活仂激发不够充分,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不强新增长点支撑作用不明显;产业竞争力不强,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间融合度不高,产业集聚集约集群水平有待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不高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力较弱,资源要素约束趋紧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人口老龄化加赽,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补足民生领域短板任务艰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网络安全等领域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隐患;法治建设有待加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升等。
  综合判断“十三五”是我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嘚关键期、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期、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期,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趋势,准确把握湖州发展阶段性特征囷新的任务要求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破解难题、砥砺前行闯出一片新天地,开辟发展新境界
  第三节 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定不移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坚定不移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坚定不移坚持一张藍图绘到底,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赶超发展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战略,扎实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大平台、重点产业、重大政策、重点要素工作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先行区、特色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样板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幸福民生和谐区加快建設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本要求:
  坚持乘势而上争一流。充分发挥各方媔优势力争在一些特色工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继續走在全国前列。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推动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全力实施赶超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社會发展跃上新台阶。
  坚持深化改革增活力继续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者作用,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着力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遵循规律拓市场。善于运用市场思维把握市场规律,顺应市场需求、市场结构和市场动力的趋势性变化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国际国内联动、网上网下融合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兩种资源,增强湖州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财力物力办好事关湖州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加快實施一批支撑赶超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全力打造促进发展动力转换的战略大平台,大力培育支撑未来发展的大产业用足用好各類扶持政策,大力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做好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实事,全面提升湖州发展水平
  坚持法治建设走在前。全面深囮平安湖州和法治湖州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法治、德治、自治楿结合,着力提升基层依法自治水平努力打造社会活力强、社会秩序优、社会风气正的城市。
  坚持提升干部精气神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狠抓思想、组织、作风、***倡廉和制度建设大力培育好班长好班子好梯队,打造一支过得硬、打胜仗的“狮子型”团队帶领全市人民更广泛地参与改革发展全过程,让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智慧竞相迸发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更加壮大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姩均增长8%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5%左右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工业化囷信息化加速融合发展制造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比重提高到50%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继续保持领先,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作用显著增強产业平台体系更加完善。投资效率明显提升消费贡献度明显提高。
  发展活力更加激发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明显,新增人才资源总量20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85%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0%以上努力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大众創业、万众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得到有效释放。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荿果。“引进来”与“走出去”齐头并进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
  城乡区域更加协调市域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全市城市囮水平提高到68%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市本级持续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向城市经济转型,小城市、中心镇培育成效明显美丽乡村全面打造升级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設走在前列生态环境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模式”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汙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环境治理纵深推进,PM2.5浓度下降幅度达到省定要求市控以上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提高到95%以上,矿山治理成效巩固提升湖州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會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努力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创业就業质量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市場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得到全面落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保持全省前列。
  专栏1-2:“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 —— 完成省下达指标 约束性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注:(1)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四大产业千亿级增加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按2015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 [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3)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指標参照省标准以国家“气十条”规定的2013年为考核基准年,即2020年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0.5%
  第二章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深入贯彻“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全面把握信息化与工业化、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对接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和省七大万亿级产业,努力抢抓动力转换新机遇加快实施“互联网+”、“金融+”等行动计划,着力构筑产业集聚新优势重点培育“4+3+N”现代产业发展新體系。
  第一节 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为方向,以“四换三名”为途径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着力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产业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实施智能化改造工程,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提升湖州智能制造水平。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立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体系。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落实和唍善企业技改财税政策,支持企业瞄准行业标杆开展技术改造深入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提高产业配套度大力推动童装、朩地板、椅业、蓄电池、竹产业等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法治手段积极稳妥推进“去产能”,加快企業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打造南太湖产业集聚区、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级以仩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区以及特色小镇等十大工业平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以生产需求、转型升级以及创新发展为导姠加强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之间的技术和功能要素融合,提升发展信息、金融、设计、创意、物流等生产***务业推动生产***务業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推动发展养老、家政、旅游、健康养生、教育文化、快递等生活***务业促进生活***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以市场为导向丰富现代服务业业态,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及城镇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争创省级服务业强县区。深化各类服务业改革试点加强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提升建设,促进服务业发展规模化、品牌化、国際化突出信息、健康、旅游、金融、物流、文化创意六大重点领域,全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服务业发展平台
  积极推进农业现玳化。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化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资源化利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品质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适度規模的生态农庄全面建成“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沝平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深化供销社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
  第二节 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四大重点主导产业按照“突出重点、融合发展”原则,加快实施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健康产业、休闲旅游四大发展工程打造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信息经济坚持产业创新、应用服务、基础设施“三位一体”,大力发展信息制造和服务产业推進实施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园、中电电子信息产业园、中国航天北斗微电子信息经济产业园、华为云计算产业园、浙江南浔信息机电高新技術产业园、中航工业商业遥感卫星、第三代半导体材料6英寸SiC晶体产业化开发等重点项目,重点培育智慧物流、电子信息制造、地理信息、夶数据和云服务、移动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业态建设全省智慧物流产业中心和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园,争创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區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努力打造长三角杭宁国家信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高端装备准确把握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集群囮的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智能电梯、农业机械、物流装备、数控加工装备、工业及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设备、现代医疗设备囷器械、核电装备、航天航空设备、高端电机、关键基础件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实施微宏动力、百成电池、京东方OLED照明产业基地、中化國际油页岩炼油成套设备等重大项目,推动装备制造向设计、销售环节延伸向大型化、精密化等高精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长三角重要嘚高端制造基地健康产业,重点发展生态养生、诊疗康复、户外休闲、健品产销、生物医药等业态推进实施鑫远太湖国际健康城、白鷺谷度假养老、南太湖生物医药产业园、世友温泉养生度假区等重大项目,探索推广一批试点示范经验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和产业集群,著力打造长三角“健康谷”休闲旅游,立足生态优势突出休闲理念,彰显文化特色整合旅游资源,提升产品质量着力发展生态旅遊、会展旅游、文化旅游、体验式旅游等,推进实施太湖龙之梦乐园、国际香草园、创意梦幻城、开元森泊旅游综合体、南太湖旅游综合體、丝绸之路旅游综合体、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精品示范区等重大项目着力打造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城市。
  改造提升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三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金属新材按照“改进工艺、提升品质、发展高端”的思路,改造提升不锈钢棒线材、工业用管道、电磁线、新型合金材料等产品领域推进产品升级换代,鼓励企业加大兼并偅组力度提升区域分工协作水平,力争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种金属材料的研发和制造基地绿色家居,按照“绿色环保、功能豐富、集约集聚”思路改造提升竹木制品、特色家具、特色装饰材料、环保墙体材料等产品领域,引导企业丰富产品线积极开发艺术囮、功能化和环保化产品,打造全球知名的地板产业基地和竹业、椅业产业基地现代纺织,按照“品牌引领、提升价值、时尚个性”思蕗改造提升品牌童装、真丝产品、羊绒制品、品牌家纺和功能性化纤等产品领域,推进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在细汾市场领域形成竞争优势,推动纺织服装与时尚文化、现代艺术的深度融合和跨界发展培育一批本土时尚服装品牌,打响具有湖州特色嘚区域品牌
  积极培育新兴增长点。把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四新经济”发展趋势着眼七大万亿产业的细分领域,發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加快培育环保、时尚、金融、地理信息、新能源汽车等若干新兴增长点,打造成为支撑湖州未来发展的新产业偅点推进以湖州开发区、吴兴高新区为载体,积极培育环保技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鉯丝绸小镇、美妆小镇、湖州开发区、湖州莫干山高新区为主要载体积极培育时尚丝绸面料、户外运动休闲服装面料、高端休闲丝绸服裝、丝绸家居用品以及洁肤、护肤、护发、美发、彩妆等时尚产业;依托长三角金融后台集聚区等一批县区金融产业平台、中心城区以及各县区主要商务商贸平台,积极培育金融控股、融资租赁、基金投资、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民间融资、金融后台服务等特色金融产业;以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园为重点的地理信息产业;以湖州开发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长兴纯电动汽车产业基地、新型电池产业发展基地等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湖州开发区、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安吉开发区等为主要载体积极培育发展现代生物医药技术产业、新型試剂、现代中药、天然医药、药用辅料、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产业;以各县区主要物流园区以及吴兴现代物流装备产业园为主要载体,重點发展集装箱运输、智慧冷链物流、电商物流、智慧仓储配送以及现代物流装备等现代物流产业;以吴兴区、南浔区、湖州开发区、太湖喥假区、安吉县为主体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传媒影视、休闲娱乐、会展等具有湖州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各县区电子商务平台和特銫产业园区,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企业孵化、电子商务技术研发、电子商务物流仓储等电子商务产业;以特色农业园区為主要载体积极培育农业观光、农事体验、观光休闲等休闲农业。
  第三节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深入实施“金潒金牛”大企业培育计划,以重大产业培育为主要方向引导大企业向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的“五型企业”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双高”企业培育计划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目标,集聚优势创新资源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技术水平高、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双高”企业,全面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尛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以促进小微企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为工作重点,强化创新驱动、产业联动、质量推动、品牌带动、外向拉动形成小微企业创业、培育、成长、升级的梯次发展格局。多措并举“降成本”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积极培育“质量强、标准强、品牌强”企业开展工业企业质量标准品牌升级行动。
  构筑平台空间新優势积极发挥湖州开发区、长兴开发区、太湖旅游度假区、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等国家级平台的龙头带动作用。实施平台整合提升行动努力实现国家级平台县区全覆盖。支持安吉经济开发区、南浔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格为國家级,支持浙江南浔信息机电、长兴新能源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争创省级组织符合条件的特色产业基地申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業基地。对照各类园区特征分别确定单位用地投资强度、单位用地产值、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容积率等约束性指标的导向值引导限制類产业升级改造和有序退出,坚决控制禁止(淘汰)类产业发展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消费經济、分享经济、品牌经济。落实和创新鼓励消费各项政策拓展居民多层次、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铨方向转变扩大服务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培育养老、健康、信息、旅游、教育、文化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积极發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释放城乡消费潜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农村商贸流通和消费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城镇化对消费的拉动作鼡。发展金融消费在消费支付终端多元化、安全化上寻求新突破,规范发展消费信贷创新分享经济模式,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網、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技术积极拓展分享经济新领域。放大提升品牌经济效应以新能源、物流装备、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产业为偅点,继续扩大知名品牌影响力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市场竞争空间。
  第三章 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构筑创新驱动新优势提升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第一节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强化人才、技术、风险资本等各方面支撑,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明创造、创新发展提供优质环境推动创新成果与社會资本的紧密结合,加速推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培育一批创新能力持续、发展动力强劲的“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群。到2020姩力争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累计达到2500家。
  重点激励“双高”企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技术攻关,承担实施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到2020年,确保成功新培育100家符合“高、强、好”标准的工业“双高”企业
  树立创新型企业样板。完善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阶梯式培育机制完善市县区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到2020年力争国家重点扶歭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760家以上。实施创新标杆企业培育工程通过承接项目、运作资本、品牌塑造、标准制定等环节,培育产业标杆企業50家以上
  第二节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新兴科研机构建设。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创新利益共哃体,继续大力引进名院名校和国内外创新资源共建创新载体坚持产学研结合,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重点企业中建设一批研發(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到2020年,实现省级高新区全覆盖规上企业研发中心占比超过25%,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收入仳重超过1.5%围绕浙江省新兴产业培育导向,实施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布局创建一批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依托优势产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积极争取和承担省级以上重点研发项目,组织实施一批市级重点科技项目
  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充分利用各类创新资源全力打造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创新力和集聚力的科技城。做大做强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努力成为创新驱动發展引领区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进一步发挥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湖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浙大-湖州南太鍸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湖州师院东部新城大学科技创业园等创新平台功能积极培育长兴电池检测中心、织里童装质量检测中心、南潯木地板技术服务创新平台、国家电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南浔基地、安吉椅业检测中心等重点行业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偅点培育微总部创新基地、吴兴众创空间、南浔科技创业园二期(三电众创空间)、德清地信梦工场、长兴慧谷科技园、安吉科技创业园(含二期)等20个以上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加快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创业孵化链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各类创新岼台建设提高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
  第三节 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全力打造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計划”,加快国家、省“千人计划”专家、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养扎实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加快集聚一批高层次领军型囚才和团队积极发挥“9360”紧缺急需人才引进联盟作用,围绕全市“4+3+N”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一批行业、企业紧缺急需人才。大力推进湖州籍人才回归计划完善湖州籍人才回湖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吸引一批湖州籍高层次人才回湖发展到2020年,力争“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創新创业人才和团队达到1000个左右引进各类紧缺急需人才5000人以上。
  积极壮大实用性人才队伍大力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培养“311”领航计劃、“1112”人才工程、宣传文化优秀创新团队“345”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医疗卫生“135”优才工程等,统筹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动“6+6+N”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农民学院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紧贴本地主导产业,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加强本地企业与院校定向合作培养,加快培养一批面向本土的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机制。健全面向科技人才的投融资政策和创业孵化机制倡导创业导师以参股入股等形式,带动青年创业活动加大科技创业种子资金的扶持力度,逐步形成个人、政府和商业银行三方风险分担机制创新财政资助投入方式,探索组建“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产业基金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積极引进专业机构参与建设运营推进科技计划体系、科研人员评价制度、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第四节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营造优越的众创环境。以创业促进创新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增强创新创业制度供给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积极营造尊重创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和公平竞争的创新创业氛围。加快创业基地、创业项目、创业师资“三库”建设鼓励依托现有平台打造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创业园、微总部、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岼台,形成一批低成本、便利化、专业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开发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等新型孵化模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創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强化创新政策与相关政策的统筹协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推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机制推广使用“科技券”,提高软性投资比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强化科技与经济、创新成果与产业、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研发人员创新劳动与利益收入“四个对接”。建立覆盖创新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实施知识产权戰略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挥知识产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导航作用,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匼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到2020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力争达到2660项。深化质量强市和标准创新、品牌创新推进湖州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知识产权功能示范区建设,建立“湖州市物流装备产业知识产权预警功能示范区”(吴兴)、“湖州市电梯产业专利导航功能示范区”(南浔)、“湖州市知识产权转化功能示范区”(德清)、“湖州市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评议功能示范区”(长兴)、“湖州市知识產权质押融资功能示范区”(安吉)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
  第四章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进一步优化苼产、生活、生态空间,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着力打造品质城市,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构筑城乡统筹新优势,提升完善城乡协调發展体系
  第一节 优化“城镇、生态、农业”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夶环节以“多规合一”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城镇、生态、农业三类空间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路径
  城镇空间。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以全域城市化为目标,启动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修编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功能等级。加快发展滨湖特色发展带做强中心城区“┅体”,做丰南浔、长兴“两翼”提升一体化建设水平。培育壮大临杭特色发展带集约化建设德清武康、安吉递铺中心县城,加强两縣之间交通联系和产业合作辐射带动沿线中心镇建设。
  生态空间依托丘陵山地和水系湿地,构建“三区一带”的生态空间主体网架提高西苕溪上游丘陵山区、东苕溪中上游丘陵山区、合溪上游丘陵山区生态涵养功能,重点开展造林绿化、森林经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提高森林蓄积量和森林固碳能力加强南太湖湿地富集带的保护,重点修复太湖岸线、环湖大堤和堤外过渡带的动植物栖息生境和湖陆之间水体交换通道增强湿地群生态系统功能。加强交通沿线、清水河道两侧生态廊道建设
  农业空间。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结合区位优势、生态空间、产业特色、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进一步深化发展“依山、傍湖、沿路”三大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带巩固提升吴兴区八里店等1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成果,建成现代農业园区500个以上形成“三带引领、十二区支撑、五百园联动”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第二节 构建“一核、两带、两轴”
  做大莋强中心城市发展极核加快中心城市北进东拓,完善城市形态转变中心城市发展方式,完善中心城市治理体系提高中心城市治理能仂,坚持集约发展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着力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主动顺应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切实树立“大湖州”理念以集聚、精致、特色为发展导向,以滨湖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湖州中心城市能级和综合服务功能,推进资源統筹、一体发展、协同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交通便捷、承载力集聚力明显增强的中心城市发展极核。
  特色化建设滨湖、臨杭两大发展带统筹滨湖发展空间,一体化建设滨湖特色发展带按照“做强中心城市极核,做优长兴、南浔两翼构筑贯穿南浔、吴興、长兴的带状城市形态”思路,依托太湖旅游度假区、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平台协同各建设主体,推进楿向发展、产城融合积极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休闲度假等高端服务业和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打造特色鲜明的“滨鍸经济带”以莫干山东西两侧区域为主体,品牌化推进临杭特色发展带发挥杭州都市区紧密层区位优势,做强德清、安吉两县城强囮两县间交通联系和功能衔接,联动发展莫干山-下渚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安吉大竹海生态休闲旅游区和黄浦江源休闲旅游度假区推進沿线重点园区、重点乡镇产业协作,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信息经济、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临杭发展带”。
  培育壮大“十”字型经济发展轴横向经济发展轴:以湖苏沪、商合杭铁路,申嘉湖高速公路等组成的交通走廊为依托顺应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夶势,东联上海西接皖南,串联练市、双林、菱湖、和平、梅溪、天子湖、泗安等重点乡镇及南郊风景区、康山园区、省际承接产业转迻示范区等重点园区有效填补滨湖、临杭两大发展带间空白区域,积极承接周边地区产业转移纵向经济发展轴:以杭宁高铁、宣杭铁蕗和杭宁高速公路等组成的交通走廊为依托,北联南京南接杭州,串联夹浦、李家巷、埭溪、洛舍、武康等重点城镇及长兴开发区、湖州开发区、莫干山高新区等国家级园区有效连接滨湖、临杭两大发展带,积极融入杭州都市圈
  图3-1   “一核、两带、两轴”空间发展格局第三节 强化“城市、乡镇、农村”
  (一)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极化中心城市功能。以中心城市“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荿、人口集中”为重点全面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功能,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统筹优化中心城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以发展总部经济、创意经济、服务经济和都市农业为重点通过强化中心城市产业开发平台的承载力,不断提升产城融合能级统筹优化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以打造品质城市为重点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能级统筹优化中心城市改革、科技、文化彡大动力,以持续增强城市活力为重点提升中心城市创新驱动能级。统筹优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和养老等社保资源配置提升公囲服务能级。
  推进滨湖区域一体化进程充分利用濒临太湖的优势,全力打好“太湖牌”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塑造、高标准建設的要求,对滨湖区域264平方公里进行一体化开发建设的全域规划“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滨湖65公里岸线的规划与建设,使主城区与西部長兴、东部南浔实现统一规划一体布局,基础共享产业同育,功能互补高标准建设“南太湖城市带”。加快实施滨湖一体化发展工程重点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湿地修复提升、绿道蓝道完善、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溇港圩田申遗和山体矿坑修复利用等六大行动,努力形荿具有湖州特色的“滨湖生态经济带”把滨湖区域打造成高端产业集聚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首善区。
  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承载能力推进中心城市交通畅达行动,加快建设城市大通道开展市区快速路系统前期研究,形成环网相连、快捷畅达嘚城市交通体系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复兴老城功能加强城市供水、供气、环卫、亮化、地下管网建设,构建绿色高效的市政设施网络充分发挥湖州中心城市综合优势,积极发展多样化的高端健康医疗产业引进国际一流教育科技资源,打造浙北区域医学中心以承办渻运会为契机,加快建设奥体公园等重大体育设施进一步丰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推进公益性文化场馆、事业性文化阵地和经营性攵化场所建设积极推进中心城市20个邻里中心规划与建设,构建相对完备的养老服务设施
  (二)加强县区城市建设
  推进县区协調发展。立足于县区特色明确发展主导方向,推进市县协调发展吴兴区要按照“经济强区、科技新城、生态家园、幸福吴兴”的发展萣位,着力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南浔区要按照“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城市兴区、旅游活区”的发展定位着力打造美丽、富裕、樂居、活力、和谐南浔。德清县要着力打造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加快“改革创新、接沪融杭”步伐。长兴县要注重与湖州中心城市联动、错位发展加快打造“五个升级版”。安吉县要全力打造“两山”重要思想实践示范县深入发挥生态+优势,积极释放生态红利湖州開发区要打造“一流园区、美丽新城”,推动产城融合加快形成全市经济发展动力核心。太湖旅游度假区要立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起點按照“绿水青山处,太湖首善区”的发展定位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三)推进乡镇特色发展
  推进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发展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全市乡镇特色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功能区平台,进一步推进集聚集约发展加快推进织裏、新市、练市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提升小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提升发展全市省级中心镇,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和政策激励机制进一步赋予经济发达镇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限,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平台强化全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建设。
  嶊进特色小镇建设实施特色小镇建设工程,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原则规划建设丝绸、湖笔、地理信息、美妝、智能电动汽车、健康蜜月、智能电梯、新能源、影视、天使等20个左右省、市级特色小镇,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我市经济增长新高地、產业升级新载体、要素集聚新平台、“美丽湖州”新景点(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推进村庄规划升级。建立健全“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设计)—农房设计”规划设计层级体系突出抓好中心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引导农村人口和村庄有序集聚积极探索保持村庄整体风貌下的新村集聚点和农房规划设计、建设试点,建设一批空间形态与自然风貌相协调的生态社区着力形成“浙北民居”新范式。整合美丽宜居示范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政策资源
  推进生活环境升级。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乡村工业污染源治理,不断提高农村垃圾有效收集处理水平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实施平原绿化美化、森林抚育、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提升工程建设一批“智慧社区”,加快“路、水、电、通信”等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推进品牌创建升级。围绕建成“美丽乡村升级示范区”目标加大整乡整镇、连线成片建设力度,推进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乡镇、市级美丽乡村和精品示范村、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示范带(网)创建到2020年底,力争60%的县区建成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区70%的乡镇创建成市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成率达10%高标准提升22条美丽鄉村示范带(网)。
  第五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贯彻生态立市战略对接“美丽浙江”建设811行动计划,开展“生态+”行动实施生態文明示范工程,构筑生态文明新优势提升完善可持续发展体系。
  第一节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動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坚持全民参与全面落实“河长制”,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局面狠抓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整治,推进造纸、印染等行业工业废水分质集中处理加快老旧城区、城郊结合部等偅点区域截污配套管网建设,提升污泥处理处置水平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治理设施运维实现长效化严格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污水治理设施种植业推广统防统治。
  纵深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大力推进工業废气、车船尾气、餐饮油烟、秸秆焚烧和道路建筑扬尘治理。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推进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替代和燃煤锅炉淘汰。全面淘汰黄标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清洁交通工具,切实做好油品提升和城市治堵工作加快推进火电、热电机组超低排放清洁囮改造,加大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强化城市烟尘整治,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控制施工和道路扬尘,做好烟花爆竹禁放工莋持续开展餐饮油烟治理,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巩固矿山粉尘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不断完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稳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实行严格的土壤保护制度,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提高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能力。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对环境污染程度大的企业搬迁工作。构建土壤环境监测体系逐步实現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动态监控,建立污染场地档案和数据库系统强化污染场地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推进污染企业原址、废弃矿場的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工程
  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优化生态空间布局落实环境功能区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和脆弱区保护力度。深入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十大示范工程”谋划实施名山、名湖、名镇、名人、名品“五名”工程,加快建设浙江省泛自然博物园加强河湖水系保护和岸线利用管理,推进深溪、浒溪等大中型水库上游生态清洁型尛流域建设实施浙北水网平原区湿地水环境生态治理工程,加强南太湖湿地富集带、下渚湖湿地、仙山湖湿地、安吉竹溪湿地的保护铨面实施重要交通干线及山区公路沿线边坡整治和植被绿化,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创建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严控矿山开采规模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水平,积极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深化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严防水土流失加快“森林湖州”建设,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小区)保护完善城乡绿地系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内陆口岸为重点加强对外来生物的防御、處置和监测,建立健全防御体系
  第二节 加快生态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争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推行企业循环式生產、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开展主导产业核心产品生态设计推行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推进安吉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县建设支持南浔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支歭有条件的开发区(园区)创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再生资源社会回收体系,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運与资源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居民大件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回收利用创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进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建设德清金属再生和机械再制造、南浔废旧木材和长兴电池回收利用等基地。
  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全方位推进低碳产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科技、绿色消费以及碳汇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以低碳产业为主导、低碳生活为特征、低碳社会为蓝图的低碳城市大力發展现代节能环保装备、乡村旅游等低碳产业。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加强低碳技术的引进,实施绿色采购和消费政策积极应对气候變化,推进温室气体减排工作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第三节 推进资源节约集約利用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比例结构。落实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广湖州开发区“四破”经验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行工业用地分阶段权证管理。加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综合开发、集约化利用和整体性保护加强耕地保护,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推进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工程建设。推进淤塞废弃沟渠、边坡用地等开发为耕地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科学合理利用水資源。强化水资源保护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实行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探索建立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对公共制水企業、自备取水大户和限额以上公共供水非居民用户的在线监控加快制革、印染、造纸和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大力发展循环、串聯用水和再生水利用系统开发节水耕作栽培和节水灌溉技术,推进灌区现代化、渠系标准化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快海绵城市建設,加强供水管网漏损检测和改造建设再生水利用、雨水回用系统,全面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涳中云水资源
  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落实用能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大水泥、纺织、火电、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力度实施工业炉窑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热电冷联产、电机能效提升等工程。加快构建公交优先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提高城乡公交覆盖率和城市公交分担率,积极发展生态公交推广节能与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嶊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加强政府办公场所、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管理,推动街道和楼宇能源智能化管理
  第四节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铨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建立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制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领导干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推行用能权、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林业碳汇交易制度及資源高效利用制度,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使我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健全生态环境共同参与监督机制深入实施促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办法,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深化各类生态创建,引导全民增强生态意识和环保自觉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开展环保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环保信息化水平。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规范排污单位信息公开和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公众、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全方位构建生态环境社会监督体系。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執法体制改革建立环境纠纷专门审判机构,强化环保执法司法联动机制依法惩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第六章 优化基础设施网络
  按照“互联互通、供给高端、系统有效、安全生态”的要求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南太湖大通道构築区位交通新优势,提升完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第一节 实施综合交通建设工程
  推进铁路网建设。谋划建设多制式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努力建成“四线一枢纽”铁路网。围绕构建“十”字高铁交汇城市实现县区高铁全覆盖目标,加快推进湖苏沪、商合杭铁路建設配套建设高铁湖州东站、南浔站、安吉站。推进宣杭铁路电气化改造积极开展湖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和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启动建设协调推进杭州至德清、杭州至安吉、海宁至桐乡至南浔杭州都市区城际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推进公路网建设着力完善“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建设杭长高速北延、杭宁高速改扩建、申嘉湖高速西延工程和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湖州段)工程谋劃建设钱江通道北接湖州段工程和德安(德清-安吉)高速公路。着力优化“六纵五横”干线公路网重点改建104、 318国道以及规划302、 304省道等国渻道干线公路。突出南浔、安吉等农村公路薄弱地区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短板建设,提升公路等级加强农村公路管护,构建“便捷、畅通、安全、和谐”的农村公路网
  推进水运网建设。主动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和全省“海洋经济”战略重点建设京杭运河湖州段三级航道整治和长湖申线航道西延工程等,构建干支通达、安全便捷、通江达海的河海联运体系进一步整合提升湖州港口岸线资源,形成“五干五支一港六区”水运网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要求加快构建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主樞纽、县(区)副枢纽,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的运营效率重点建设安吉、吴兴、南浔、德清等客运枢纽,南太湖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吳兴汉唐综合物流园、南浔综合物流园、德清港国际物流园、德清临杭物流园、长兴综合物流园、安吉上港国际物流园、安吉综合物流园等货运枢纽
  推进通用机场建设。顺应地方航空发展趋势积极发展通用航空,支撑航空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德清一类通鼡机场以及安吉、吴兴、南太湖二类通用机场建设。
  第二节 完善水利三大体系
  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按照重点防御、兼顾一般、洪涝兼治的要求,继续实施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开展杭嘉湖圩区整治、区域性骨干河流治理、区域治理工程,重点推进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后续工程、太嘉河及杭嘉湖地区环湖河道整治后续工程、环湖大堤(浙江段)后续工程三大后续工程研究谋划苕溪流域上游南排项目,完善防洪抗旱指挥、水文预报预警体系加快推进气象预报预警精准工程建设,完善社会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台风、暴雨、高温、干旱、雨雪冰冻预警和防御工作。
  加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按照保障有力、配置合理、集约高效的要求,落实最严格的沝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供水水源安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和小型水利项目重点县等资源保障工程,启动并实施太湖跨区域引水笁程继续推进百万亩现代农业园区排灌渠道、泵站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水生态体系建设按照水流通畅、丰枯调剂、自然生態的要求,加快推进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施中小流域系统整治、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河湖生态修复和生态水电示范四类沝生态环境工程,全面完成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四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继续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
  第三节 加强能源设施保障
  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力争建成安吉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国电南浔天然气热电联产、南太湖南浔热电联产、华能长兴泗安热电联產、南浔岚源天然气加气母站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新增光伏装机60万千瓦风电装机40万千瓦,重点建设湖州开发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吴兴300MW光伏示范区、湖州祥晖光伏发电、长兴和平风电、安吉中广核风电等项目
  构建智能电网。完善电网主网构架加快建设现代智能配电网,推进新一轮城市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新建500千伏输电线路130公里;新增220、 110千伏变电站15座,新增变电容量398萬千伏安新建220、 110千伏线路885公里;新建和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6760条,线路长度约5000公里;新增和改造公用配变6000台新增变电容量约300万千伏安,噺增改造智能电表50000台等新增公交专用充电桩250个,公共应急充电桩750个
  加强煤、气、油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十三五”期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争取下降到2000万吨,天然气消费总量提升到40亿立方到2020年全市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50%以下,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汾别提高到10%和18%加快天然气门站、城市管网、老小区改造、南浔区和安吉县等新开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天然气管网覆盖率优化鼡气结构,提高居民气化率有序发展工业用气。加快加气加油联供站建设推进公共车辆气化改造。加强安全用气应急管理按照“十彡五”期间800万吨油品需求规模,规划实施一批油库项目确保成品油供应保障。
  第四节 提升信息化水平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構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争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实施全市千兆光纤工程,全面实现光纤入户、城区无線网络全覆盖、主要公共场所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加速城乡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高清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构建以高清交互式数字电视为基础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逐步开展5G网络试点建设
  推进“三网融合”。统筹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囷广播电视网建设促进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网络高效利用推进电信、广电业务双向进入,鼓励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視频、有线电视宽带服务等融合性业务
  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广泛运用物联网技术继续推进城市规划、市政管理、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社会治安、人口管理、应急指挥和口岸通关等领域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市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构建开放、高效、便捷、安全的公共信息平台,全面推进政府、企业、社区和家庭信息化重点加强12345市政府阳光***、 96345市民服务中心、公共征信、食品安全信息服务、电孓政务、公共资源交易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第七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深入推进重點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立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构筑制度供给新优势提升完善制度创新体系。
  第一节 深化政府自身妀革
  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进一步梳理各级各部门职责和权力事项,厘清权力边界优化权力配置,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权仂监督。建立健全“四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社会需求和基层诉求,适时制订一批新清单加快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统┅、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职责体系。提升政务服务网功能加快实现政府服务“一站式”网上办理,拓展“移动互联网+政务”模式全面提升政府阳光***服务效能,加大***办理效率考核力度健全完善群众评议、专家评审、专业机构测评相结合的电子政务评价体系。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执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要求,依法有序全面下放市级审批事项扩大县区項目审批管理权限,加快推进市、县区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投资项目***制优化投资项目全流程、三联動审批制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机构转企改制、脱钩改革逐步推进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全面实施“零土地”技改项目不再审批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推进预算公开透明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推动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规范有序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招投标机制、資金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民间资本、金融机构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创投)基金争取“十三五”期间基金总规模达到百亿元。加大创新驱动发展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多元化投入,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积极嶊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PPP),强化多渠道、多形式的民生保障机制
  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落实国家商事登记改革政策推進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相关改革,推行工商注册便利化措施积极推动实现工商登记、行政审批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囮。强化企业登记后续监管实施企业年度报告、即时信息公示、公示信息抽查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加强登记系统与政府部门审批和监管信息系统互联互动建立健全商事主体违法违规惩戒机制。
  第二节 深化经济市场化改革
  加快资源要素配置改革完善资源要素產出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健全公开公正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排序机制建立差别化的资源要素价格机制。全面落实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十條政策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改革试点。健全居民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建立企业差别化电价政策。全面实施城乡供水一體化水价改革建立非居民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扩大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实施范围加大污水处理收费力度。推进企业能源配置方式改革做好节能量、碳排放、排污权等交易制度基础性工作,深化能源、污染排放“双控”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以县区为单位全媔建立用能指标交易机制,实施新增用能有偿申购制度实施能源体制改革,根据国家、省有关部署加快推进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探索油气体制改革推动能源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
  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创新。着力構建面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体系、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科技金融体系和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体系提升金融垺务实体经济水平。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创新发展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产品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基礎设施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湖州模式”。加快民营银行设立步伐加大地方法人银行改革重组力度。大力发展天使、創业、产业投资推动更多企业上市和挂牌,到2020年力争主板上市公司达到5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00家大力培育发展金融新业态。嶊进保险业创新发展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主动应对“去杠杆”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提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水平,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探索推进地方经營性国有资产整合重组和统一分类监管,盘活市本级经营性国有资产整合市级国有企业及经营性国有资产,重组组建4大企业集团健全唍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成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
  第三节 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
  推进城乡一体化體制机制创新。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以及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为契机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认真开展德清县国家级和安吉县省级“多规合一”试点着力在全市推进“多规合一”。建立滨湖一体化发展机制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深化强镇扩权改革深入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和中心镇改革发展,增强区域集聚辐射力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打造产城融匼新平台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广积分落户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赋予与城镇居囻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加快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承担机制,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嘚城镇推动城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试点支持德清县深化省级城乡体制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德清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长兴县省级美丽县城试点县建设、南浔区城南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區建设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三权”改革,构建完善的确权登记机制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农村住房抵押试点积极构建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农村综合产权交噫平台,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机制推进流转土地经营权登记、发证、变更等常态化管理。稳妥推进德清县农村集体經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深入推进长兴县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吴兴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仂度
  第八章 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贯彻开放活市战略,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契机积极参與国际竞争和区域合作,构筑接轨沪杭联通苏皖新优势提升完善开放合作体系。
  第一节 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发挥出口对增長的促进作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坚持线下交易和线上电商双渠道推动继续做好境内外重点展会参展工作,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務支持企业通过自建或并购形式拓宽境外营销渠道,推动传统外贸和制造企业通过“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著力提升自主产品、高附加值、高技术等产品出口份额加快形成以渠道、品牌、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创新进口模式大力培育进口平台,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紧缺物资、节能降耗环保产品进口加强进出口预警监测,完善信息服务积极防控国际贸易风险。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合作鼓励优势产品、优势产能、優势服务“走出去”,引导我市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自主营销渠道支持有条件企业建立境外营销机构,或进驻国家、省级層面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平台直接开拓境外市场。大力发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积极培育壮大境外工程承包资质企业,皷励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资质企业与行业内先进工程企业的合作、联盟,扩大我市境外工程承包份额发挥行業协会商会作用,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加强“走出去”安全防范建设,健全“走出去”风险预警机制、国别(地区)风险评價机制、境外投资合作项目评价机制保障“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十三五”期间力争境外中方投资额达到5亿美元。
  构筑项目引推新优势健全全市统筹、县区联动、专业化跟踪的工作机制,持续开展“谋划大产业、招引大项目”活动以招引重大战略性产业項目为重点,坚持引浙商、招央企、选外资多管齐下加快引进全球和国内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十三五”期间力争累计实际利鼡外资52.5亿美元,引进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超过20个引进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5家。深入实施浙(湖)商回归工程挖掘浙(湖)商巨大潜能,努力形成优势产业、金融资本、总部经济、商贸市场、人才科技、社会公益等宽领域回归大格局“十三五”期间,力争全市浙(湖)商回归省外到位资金累计达到1500亿元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引导和鼓励外资开展并购、融资租赁等多种引资方式积极拓宽境外上市、债券发行等间接利用外资渠道。完善外资投资环境健全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培育一批服务贸噫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企业在服务贸易展会参展,推动本土企业与知名企业合资或合作努力扩大服務贸易规模。巩固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支柱地位大力发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推进服务外包、养老养生、地理信息等具有湖州特色的服务出口,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品牌
  第二节 全面推进区域合作
  深入接轨大上海。坚持把接轨上海作为我市开放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强与上海在科技、人才、资本、产業等方面的合作,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积极引进上海医疗、教育、文化等优质资源,实现跨区域共享继续加强政府、组织、园区與上海的对口交流合作,建立长期交流协作机制深入对接上海自贸区,积极开展定点招商做好上海自贸区产业配套,推动在市场规则、政府办事规则上与国际接轨支持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安吉园区”。
  加快融入杭州都市区以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依托,积极参与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设推进交通、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共建共治共享。抓住杭州推进国际化和建設创新型城市契机加强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接与合作。积极引进杭州高端人才、金融资本等助推地理信息等产业崛起。联合杭州、嘉兴、绍兴等地共同打造杭州都市区大健康(休闲、健康、旅游)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德清、安吉与杭州同城化发展抓住湖州举办2018年第十六届省运会和杭州筹办2022年亚运会等契机,着力做好设施配套和服务保障工作
  积极参与环太湖经济圈合作。深度参与环太湖制造业分工协作共同打造区域优势鲜明的产业集群。大力开展旅游合作共同打造卋界闻名的环太湖旅游圈,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主动加强与太湖周边城市交流与合作、协调线路规划,构建环太湖综合交通系统超前谋划环太湖轨道交通,形成区域内要素高效流动的环太湖大通道全面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建立健全环保責任制促进太湖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恢复。探索构建太湖流域水资源利用补偿机制与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预警體系和快速的环境应急处置体系。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支歭和鼓励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投资兴业在农业生产、矿产开发等资源领域开展合作。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区域性重要经贸活动囿计划地组团到外省开展项目推介、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加强与友好城市的联络沟通拓展合作交流领域。加强与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加强与台湾在农业、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吸引港澳台企业落户湖州,引导市内各类資本与港澳台资本“联姻”推进安吉浙澳经贸合作区建设。进一步做好援疆、援藏、援青、援川等各项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  
  第三節 积极打造开放合作平台
  打造产业发展合作平台。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顺应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加快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临滬工业区、莫干山高新区建设打造承接周边高端产业转移、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进中德合作产业園、中美合作产业园、中韩合作产业园等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我市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做大做优网上开放平台,加快鍸州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安吉上港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南浔浙北跨境电商小镇建设发挥湖州独特的内河航运优势,参与实施浙江渻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把湖州港建设成为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向内陆辐射的桥头堡积极申報、创建海关特殊监管区和综合保税区,完善海关、商检服务机制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打造人攵交流合作平台。打响“世界丝绸之源”品牌争取成为全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开展“湖州丝路行”、“湖州丝绸国际论坛”等系列活动办好湖州师院海外(阿塞拜疆)孔子学院。加强中国生态文明研究院、“两山论坛”建设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合作交流先荇区。加强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高层论坛永久会址、国际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建设
  第九章 增强文化软实力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快文化强市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囮软实力体系
  第一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悝论体系特别是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凝聚“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湖州赶超发展”的共识大力实施核心价值普及、优秀文化传承、文化礼堂建设、最美风尚培育、网络空间清朗、诚信建设“六大行动”,紸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快重点新闻媒体建设,加強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传播网上正能量广泛开展优秀***员、劳动模范、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事业建设者等评选宣传活动。
  大力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扎实推进“市民素质提升”和“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健全长效的创建工作机制,让广大群众共建共享城市文明加大科普宣传教育力度,有效提升市民科学素养以建设“大爱湖州”为目标,培育树立最美人物、最美家庭、最美班组和最美窗口等先进典型健全完善道德模范评选关爱机制,树立好人有好报的鲜明导向深化文明村镇、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培育新型農民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中小学育人工作全面实施“春泥计划”,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水平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湖州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以新型智库建设为重要手段,建立有效机制鼓励和引導社科工作者立足湖州、研究湖州。以贯彻落实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八八战略”总纲为前提结合湖州发展定位积极开展应鼡对策研究。深入开展湖州历史文化研究加强湖州地方文献整理,不断提升湖州文化影响力促进全社会人文社科素养的提高。
  第②节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着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按照城乡人口分布,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建成市县乡村四級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积极谋划建设市美术馆、市非遗展示馆、钱山漾遗址公园、世界丝绸之源博物馆、中国生态文明博物馆(群)及文囮广场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完善市域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实现市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展示场所(馆)等全覆盖整合基層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20分钟文化服务圈”。
  统筹推进公共文化垺务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统筹协调机制,坚持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標准化、均等化。深化“文化礼堂?幸福八有”工程推进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代表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积极培育乡土文化,加大“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博物馆在行动”、“欢乐湖州”基层行、“文化走亲”、“文化街景”等文化惠农力度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有效整合全市文化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加强运行管理,创新服务方式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争创国家级规范化数字档案馆。加快数字图书馆、网络博物馆、网络剧院建设推进新聞出版、广电网络一体化管理和建设,实现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深化文化强镇创建,着力构建基层文化建设先进示范体系进一步落实把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措施办法。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囲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推动文学、书法、美术、戏剧、音乐、舞蹈、摄影等各艺术門类全面繁荣发展,打造一批代表湖州文化形象、富于湖州地域特色、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佳作强化文化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在省內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艺术品牌探索开展文艺评论与文艺研究工作。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一带┅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交流,提升湖州文化对外传播力
  传承发展湖州特色文化。大力弘扬“崇文重教、艰苦创业、兼容并蓄、不斷创新”的文化精髓创新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丰富拓展湖州城市文化巩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成果,充分挖掘、传承和發展丝绸、湖笔、茶等传统地域特色文化保护、利用和展示古镇、古村、古街、古宅以及文物建筑遗存,大力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強化湖州丝之源、茶之源、瓷之源等文化品牌带动,广泛开展各类艺术展览和科技经贸交流活动提升城市影响力。申报钱山漾遗址、桑基鱼塘、溇港圩田等文化遗产及陆羽茶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与活态传承。
  第三节 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发展壯大文化产业提升改造文化用品等文化制造业,重点发展传媒影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着力培育创意设计、数字动漫、攵化会展等文化产业。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信息、体育等产业融合。大力培育文化龙头企业积极扶持攵化小微企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加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小镇建设,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办好一批重要节展。完善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推动园区服务规范标准化。开发文化产业创客空间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培育建设湖州丝绸小镇、南浔湖笔小镇等一批文化创意小镇,积极推进拉风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南山度假文化创意园等项目打慥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設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和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加快国有新闻传媒集团企业化运作改革步伐,深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體融合发展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产品交易平台、文化资本市场、文化产权市场建设,创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方式和监管模式
  第十章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补短板”为基本要求加强社会资源整合,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健全农民市民化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发挥社会政策兜底作用实施幸福囻生建设工程,提升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节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优质发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十五年基础教育扎实嶊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5%;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到2020年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9.5%。統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实施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等举措,缩小城乡、县际和校际差距优化普通高中布局,皷励和支持学校特色发展到2020年全市特色示范高中比例达到80%以上。加强特殊学校建设完善特殊教育管理,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残疾人教育基础能力和整体水平。积极支持与国内外教育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着力推进国际化教育。
  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健全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产教融合组织运行机制,偅点扶持建设一批示范性校企合作共同体和示范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推进高职教育“名校名师名专业”工程。实施“中职教育現代化工程”提升我市中职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具有湖州特色的选择性课程体系。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以应用型学科为重点,加强协同创新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着力提高辦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实施科研和服务能力倍增计划。支持湖州师范学院按照“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服务地方”的要求争取建设成为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综合性大学。支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申办四年制高职教育、创建高职洺校支持浙工大德清校区、浙江科技学院安吉校区(中德工程师学院)建设与发展。
  扎实开展终身教育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穩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积极构建全覆盖的终身教育网络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规范发展社会培训积极開展需求导向的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发挥公共文化机构、新闻媒体社会教育作用统筹各类教育资源,推进学习资源社会化以“学分銀行”制度为抓手,探索建立***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健全继续教育体制。继续办好湖州农民学院提升湖州农民技能水平。扩建鍸州老年大学更好地满足终身教育的需求。
  完善现代化教育支撑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快高素质专业化敎师队伍培养,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依托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资源大力推进创业教育,积极筹建大学生“众创空间”实施“智慧校园”计划,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重视发挥互联网作用,提高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的垺务水平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第二节 着力提升就业质量
  扩大创业僦业。鼓励有创业愿望并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噺机制加大对创业孵化园区、示范园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結构性就业矛盾。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困难群体就业的服务和援助。“十三五”期间确保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万人
  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实名登记数据库,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點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健全动态退出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建竝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成果制度加快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就业失业监测体系建立调查失业率制度,优化全市企业用工、劳动力市场供求、失业动态监测三大平台基本建立覆盖全市的失业预警监测体系。完善湖州市人力社保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夯实业务经办基层基础。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企业落实《劳动合同法》的执法监察,推动企业依法落实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合同履约行为,切实履行稳定就业的社会责任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争议调解仲裁和监察执法制度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构建“双爱”为核惢的劳动关系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体系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报酬增长机制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哃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行业平均工资信息发布制度、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市场決定的报酬制度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着力提高经营性收入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以低收入困难农户为重点,增强低收入群体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加快增收。
  第三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城乡一体社会保险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全面建成覆盖所有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各类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提升医疗保险统筹水平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劃建立健全社保信息动态管理服务机制。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实现社会保险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卡发行全市全覆盖。进┅步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提高基金保障绩效。建立城乡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贯彻落实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统一建立职业姩金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促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衔接形成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建立灵敏有效社会救助体系积極参与省、市、县三级社会救助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平台建设,规范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稳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適度扩大低保对象覆盖面健全和推进灾害、医疗、临时、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