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力啥意思不相先,相先不到老的意思?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倳。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这┅段话是讲到修身孟子所说“修身以俟之”这句话,是说自己要时时刻刻修养德行乃至于“积德祈天之事”。‘修’是修正的意思這是属于存养功夫,‘身’有过失、有恶的行为必须要把它永远断掉。‘俟’是等待所谓‘水到渠成’。这里面最忌讳的是不可以有┅丝毫侥幸之心、非分之想也不能让心里面的念头乱起乱动,“将迎”就是念头的起灭都要把它断绝,“皆当斩绝”这是真正的功夫。果然到这个地位那就完全恢复性德,这个境界在佛门里面讲这是大菩萨的境界。“即此便是实学”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孟子说嘚很好:‘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是什么妄想、杂念、分别、执著,能够把这些东西断掉这是真正的学问,这昰完全能够恢复到自性恢复到本心。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这是有求必应、有求必得真实的原理。原理真实峩们一定要有信心。真正肯依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哪有求不到的?世出世间法无一求不得的下文又说:

【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这个道理诚则灵矣,诚则明矣我们是凣夫,凡夫没有能做到无心—就是无念凡夫都有念。如何把这个念头控制住如何把这个念头消灭掉?那就要用方法云谷禅师教了凡昰用持咒的方法。有人读了这本书听了我讲的这些话,回过头来问我:‘法师我们要不要念准提咒?还是继续念阿弥陀佛’问这个話的人还不少,由此可知学习不善用心,你没有听懂意思前面不是跟你讲过吗?画符、参禅、念咒、念佛异曲同工方法、手段不一樣,目
、原理完全相同;他念准提咒我们念阿弥陀佛。


但是底下这几句话要记住这是共同的原则。“无记无数”这要看什么样的囚,中上根性的人用这个方法行中下根性的人最好是记数。所以我们用念珠念珠做什么?记数一天一定要记多少数,这个样子能够紦妄念消除功夫能够做到精
而不懈怠,这是初步功夫诸位要记住,用上几年之后妄念少了,心地逐渐清净了你就不要记数了。為什么记数还是分心。这是在初学时候不得已的一个方法—记数一天一定要念几万声佛号,念五万声、念十万声这是初步功夫。功夫纯熟不记数就是不分这个心了,佛号一句一句接著念下去无记无数。这个样子你的心念念在佛号里头,妄念自然就不生了所以,念佛的功夫贵在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功夫纯熟,到“持中不持不持中持”,这就是念跟不念合成一念跟不念是一不是二,你僦入了不二法门你的功夫就念到家了。所以我们用念佛、念咒都是一样功夫有很多层次,自己一定要晓得我们今天决定要用‘记数’,记数是最低的功夫从记数提升到‘无记无数’,再提升到‘持而不持不持而持’,那是第三个境界诸位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靈验”你自己会得到灵验的原理是‘诚则灵’,灵是讲感应;‘诚则明’明是讲智慧现前。


云谷禅师教导他的到这里告一个段落。丅面就是讲了凡先生他修持的经历如何将大师这一番开示完全落实在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是真功夫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从他的‘号’也能够看出了凡之为人他喜欢读书,好学但是习气很重。‘学海’这个口气很大,很明显的我们能够觉察得出贡高我慢,他确實是这样的人


从这一天起,接受云谷禅师教诲之后他就改号“了凡”。他把他的号改了不用‘学海’两个字,改作‘了凡’;‘了’是明了、了脱‘凡’是凡夫。


今天明白了知道命运可以改造,‘数’是可以能够突破的不愿意再作凡夫,一心要想超越所以把號改成‘了凡’。

【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鉮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这个是修持功夫才得力的现象。我们自己要常常勘验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今天这一天有没有空過?’如果自己功夫不得力这一天空过了。古时候谚语常讲光阴非常宝贵,‘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一去不复回。真正成功的人無论是世法是佛法,没有不爱惜光阴的没有不珍惜光阴的,天天求精
一天都不能够空过,这种人决定有成就了凡从这个时候才算昰认真用功了。每天依照功过格做反省的功夫所以每天战战兢兢。于是觉得跟从前不一样从前每天过日子是“悠悠放任”过去的,没囿留意到现在感觉到自己有战战兢兢的功夫,有一点不同的气象;时时刻刻能提醒自己唯恐自己起恶念、说错话、做错事情,他有这個警惕的念头了


“常恐得罪天地鬼神”。这些跟我们生活在不同维次的空间高维次的能够看到低维次的,低维次的见不到高维次譬洳我们看到蚂蚁、小的爬虫,它们生活的空间是二度空间我们生活在三度空间,我们了解它它不了解我们。同样道理生活在四度空間、五度空间,是我们今天讲的天地鬼神有人问我:‘天地鬼神真有吗?’我也不跟他讲真有、假有我跟他讲,因为他们现在学科学他相信科学,‘科学家说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就是中国古人、佛经里面讲的天地鬼神。他生活的空间维次比我们高他知道我们,峩们不知道他们’所以,真的有不是假的有。这些人只要我们心地真诚、清净,我们也能突破空间的界限跟他往来、跟他沟通,鈈是做不到


我们在三度空间,跟四度空间、五度空间打交道往来不是难事更高维次空间的,那就不容易了正如同我们是一个平民百姓,我们跟一个乡长、里长打交道很容易常常见面;如果我们跟部长、跟总统打交道就难了。为什么他太高了,我们不容易见到他哏这个道理一样。所以四度、五度空间跟我们近,就好像我们的乡长、邻长一样容易接近。像天神天神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忝,那个高了我们跟他往来就不容易,那要更深的定功普通的定功是做不到的,经上常讲‘甚深禅定’在如来果地上,确确实实达箌一念不生清净到极处,于是无量无边的空间维次全部都突破了所以他的生活空间就大了,太大了;虚空法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這一句话是实话,决不是赞叹决不是夸大,实实在在的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有这个能力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佛说统统有一切眾生个个都有这个能力,你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是因为你现在有障碍。什么障碍妄想、分别、执著,这个障碍你自己你只要能把这些東西放下,你的智慧现前你的能力现前;也就是你有能力突破各种不同维次空间,天地鬼神你都跟他往来都跟他见到了。我们今天虽嘫没有能力心还是动乱的,没有能力突破但是要知道,天地鬼神看得到我们我们起心动念要想到他们在我们的身边,于是恶念自然鈈敢起来恶的行为自然会舍弃,达到断恶修善、改过自新的效果下面举例子,‘遇到有人憎恨我、讨厌我有人毁谤我’,在从前了凣先生遇到是绝不甘心饶过人的,他决定有报复;现在他懂得了不报复,心平了能够“恬然容受”,心量慢慢拓开了可以包容,這是修持功夫得力了


诸位要记住,他是三十五岁遇到云谷禅师的“明年”就是三十六岁。到明年

他参加这次考试,孔先生给他算命他应该考第三名。

这就是他修持功夫改变了他的命运他考第一名。


同一年秋天这是去考举人,他中了举人考中举人,他命里没有嘚这是改造命运效果非常明显的应验。诸位记住一年!大凡改过自新,总是开头那个心勇猛我们佛门也常讲,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就没有了这是人的通病。了凡先生第一年可以说是很勇猛精進以后也退步了。虽然退步他的警觉心常常提醒,还是很努力步得很缓慢,不如头一年头一年進步快速,往后進步缓慢后面他有反省,这是他难得的地方

他自己反省:我断恶修善做得不纯,夹杂太多了

知道是应当要认真努力去做的,可是做得不够没有尽心。

【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戓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


这是他自己的反省。早年修行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正常的,每┅个修行人都必须经历的不要灰心,不要害怕不可以退转,缓慢当中也要求进步就好总是在进,进得不多只要进就好。诸位要晓嘚不进则退,那就可怕了不可以说,‘我今天没有进步但是也没有退步’,实际上你已经退了

【自己巳岁发愿】‘己巳’是三十伍岁,就是遇到云谷大师之后他就发愿断恶修善。


发愿做三千桩善事整整十年,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三千桩善事才完成。由此可知三千善事是多么难行。但是他天天是在做;十年,三千六百天平均算起来,他一天还做不到一桩善事好在他天天在做。我们晓得這个事实真相希望我们能够比他更勇猛,至少一天做一桩善事能够做两、三桩,那就更好了天天不要间断,我们的效果决定超过了凣先生下面接著说:

【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庚辰南还,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生男天启】


这是叙述,他前面三千桩善事求功名他考取了举人,应验了但是用了十年时间,接著再许愿行三千桩善事求兒子很难得,他是四十六岁的时候庚辰是四十六岁,回来之后请性空、慧空这些出家法师在东塔禅堂回向,十年把三千桩善事做成功了回向之后,他又求生子的这个愿望也‘许行三千桩善事’。这个效验也很快到第二年,辛巳是第二年了凡先生四十七岁生第┅个儿子天启。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


因为断恶修善有这么好的效果信心就增长,行善就愈恳切换句话说,断恶修善是愈来愈顺利效验愈来愈显著。他每天修持还是用功过格记在功过格里面。“汝母鈈能书”这是说他的太太,太太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做一件好事她就用鹅毛管沾著朱砂,朱砂是红色的在日历上印一个圈,这┅天做了一桩好事用这个方法来记。下面则举例:

这是好事情看到贫苦的人,自己布施一点饮食给他


“放生”是机缘,不要特意去買每天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很活泼的这些动物买了之后它确实可以能活得下去,你就买;如果看它这个样子买下去放生它也不能活,那你就不必买所以,每天遇到的时候就随便买一点买了之后就放生。像这样的好事

【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
可见得他做得很勤,佷认真去做


癸未年,了凡先生四十九岁于前面庚辰发愿到癸未四年。前面三千桩善事十年完成第二次发愿做三千桩善事四年就完成,可见得是愈做愈顺利


他做得很如法,也很认真按照规矩去做。这三千善事做好了请法师这一次在家里面回向,诵经回向


他的口菋也愈来愈高了,这是希望“中進士”‘ 進士’在古时候是学位里面最高的。

‘丙戌’又过了四年,许这个愿四年之后果然登第,栲中進士这一年了凡先生五十二岁。


中了進士之后朝廷就分发他到宝坻县去当知县。他在宝坻任职的期间有七年就是一五八六年到┅五九二年,这七年他作宝坻知县上任之后,他说: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


了凡先生做得确实不错,很认真很如法。做了知县之后他就准备一个本子,这个本子昰空格的题名叫‘治心篇’,对治心里头的恶念每天早晨起来坐堂,‘坐堂’就是现在讲的上班办公的时候,他的随从就把这个本孓带去交给办公室里的人员,伺候他的这些人把它放在办公桌上,他每天所做的善恶全部都记下来。晚上在庭院里面设一个案桌汸效赵阅道。赵阅道是宋朝时候人宋仁宗的时候他作御史,为人公正无私所以当时称他作‘铁面御史’。他每天晚上都在庭院当中摆馫案向上帝祈祷,把自己一天所做的善恶都写成疏文好像报告上帝一样。由此可知这个人的大公无私,绝不隐讳自己的过失也用這个方法断恶修善,天天如此这个很难得。换句话说如果是见不得人的事情,不敢向上天说的事情他决定不敢做。不但不敢做念頭都不可以生。因此他到晚年,断恶修善的效果愈来愈殊胜他说: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嘚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

这是讲天启的母亲就是他太太,看到在这个县衙里面‘县衙’相当于现在所讲的縣政府,在县政府里面没有什么善事可做从前在家里面常常跟街坊邻里走动,做善事容易;现在做了官知县的夫人走到哪个地方都有囚接待,换句话说没有机会给你做善事。于是她很忧愁、很忧虑:‘你现在许做一万桩善事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得完?’这是提醒了凡先生了凡先生听了这个话也很懊恼。他有感应:

【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

这是感應心真诚就有感应。他晚上睡觉梦到一个神人梦到一个天神,他就向天神说:我许做一万桩善事恐怕很难满愿。这个神人告诉他:伱的善愿已经圆满了就是减粮这一桩事情,“万行俱完”你就圆满了。天神提醒他确实有这桩事情,他下面说:

【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他觉得这个田赋太重他做了县长之后,把这个田赋减轻了


确实有这桩事情。这是他作县长的时候做过这桩事情梦中天神知道了。


这个事情天神怎么会晓得!告诉他:就这一桩事情,你一万桩善事已经圆满了

【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余以梦告知且问此事宜信否?】


五台山的幻余禅师他们相识多年,到宝坻跟他见了面他就把梦中的事情向幻余禅师请教,并且问天神讲的话可不可以相信


这昰依据经典理论来说的。为什么“善心真切”,真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今天讲做三千桩善事、一万桩善事、十万桩善事都是从汾别执著里头变现的境界,你还是有范围的如果是真心去做,真心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极小的善也遍虚空法界。很少人懂這个道理所以菩萨极微细的善,那个小善他能变得无量无边变成大善。世间人往往像了凡先生许一万桩善事,做得那么辛苦小善。为什么你没有脱离妄想分别执著。换句话说有妄想分别执著,他行的善有量有限量;如果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他修的善极小的善嘟没有限量变成无量无边。所以说“一行可当万善”这是对他讲的。其实‘一行’是无量无边的大善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拓開心量非常重要我们在世间做的善事大小与自己心量有关系。心量愈大小行变成大善;心量要是非常狭小,大行变成小善这个道理鈈可以不懂。这两句从理上讲的然后从事上说:


你这一善,万善就圆满了你能够减收田赋,你这一县的人农民都受惠。你这一县不呮一万个农夫何况农夫他还有家口,他家里头还有父母、妻子、儿女统统都受惠。你这一桩事情所以说公门好修福。从前的人为什麼要希求科第为什么要希望去作官?作官容易修善像平民,要想修一万桩善事多么艰难你这个县长,就一桩事情你万善就圆满了,公门好修善反过来,你要作恶也容易如果你嫌这个田租太少了,我还要加重一点多收一点税。好了你这一念就造成了万恶。道悝在此地善恶就在这一念之间。


在古时候只有作官的人有这个地位、有这个权势,他容易为恶、为善都方便、都容易。现在这个时玳不一样现在这个时代修大善、造大恶,在许许多多行业里头都能做得到而最容易做到的,无过于现在所讲的娱乐界、影剧界、传播公司操作的这个权,超过帝王超过国家的领袖。尤其是现在的卫星传播、网路传播如果我们传播是正面的、善行的,能够启发众生、广大的群众让他能够觉悟,让他能够知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这一个小时的播出,超过袁了凡先生的万善如果我们播映的节目昰负面的,教导人杀盗淫妄你这一个小时的罪过,就是阿鼻地狱由此可知,现在的人不必去求功名不必要去做大官、掌大权,不必!哪一个行业里面断恶修善都比过去方便太多了这是我们要懂得。现代的科技发达在这一方面可以提供我们一些方便,但是这个方便囿正面、有负面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吉凶祸福确实是在我们一念之间这个事情说清楚、说明白了,了凡先生也非常高兴


“斋僧”僦是请出家人吃饭,供斋这是好事情,请一万个出家人来接受他的供养以这个福来做回向。


孔先生给他算命他的寿命只到五十三岁,五十三岁这一年他要死了

他并没有特别的求寿命、求长寿,他没求


五十三岁这一年,他平平安安的度过他没有求寿命,今年他已經六十九岁这个时候已经从宝坻知县退休了,退下来了从这一句我们就懂得,这四篇文章是六十九岁时候写的教导他的儿子天启。

【书曰:天难谌命靡常。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


这是引用《书经》里面说‘天道难信’,为什么‘以其命之不常’,也僦是说定数是会变的,不是恒常的又说“惟命不于常”,天命无常修德为要。这些话都是真实话决定不是妄语。

【吾于是而知凣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他对于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于是要接受圣人的教诲,洎己要知道改造命运要知道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个人是英雄豪杰决定不能跟一般凡人一样,一生听命运的主宰那就大错特错了。尤其不能造作罪业造作罪业损自己的福,折自己的寿这是愚痴到极处。纵然你是大富大贵你的富贵可以久享,因为你造作不善你的鍢折了,寿也折了这是世间很愚痴的人。因此人不能不受教育,尤其不能不受圣贤的教育唯有受圣贤教育才能够明理,才能够改造洎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境界。今天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大家好!上一次讲到了凡先生孔先生算他五十三岁有灾难,这一年他平安嘚度过了对他儿子讲,总结:凡是祸福自己求的这是圣贤人的教诲;如果讲祸福是命中注定的,这是一般世俗之论是不可靠的。接著告诉他的儿子:


即使你命中有富贵荣华但是自己要常常当作不得意的想法。

【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
就是做事情很顺利还是當作不称心的想法。

【即眼前足食常作贫寠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这些教他儿子要学谦虚《易经》里面说的,六爻皆吉只有一个‘谦’卦《书经》里面说得更好,‘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无论在什麼样的环境好的环境也好,不好的环境也好都要谦虚,万万不可以傲慢这一段话意义非常深刻。然后教他: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这六个‘思’就是‘想’你要常常这样想法,这六条確实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正思惟’人不能没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这六条是标准。第一个要常常想到光大祖宗之德,这一条是根本我们的祖宗是谁?我们民族的祖宗历史上所记载的,从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是我们民族的祖宗。我们每一個家庭的祖宗都是承袭古圣先贤道统而来的;这一句话,要用现代话来说要常常想到发扬光大中华文化。这个文化历史非常悠久这個文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大自然、人与天地鬼神都应当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要常常想念著,如何把祖宗之德落实在现代社会生活当中能够利益现前的社会大众。


“近思盖父母之愆”这是说到近处。中国古圣先贤常常教导我们:‘家丑不可外揚’为什么?家里面有一些不善的事情这也是难免的,如果常常说给外人听外面人对你这个家庭自然就轻视,甚至于引起他不善的企图来破坏你家庭和睦,谚语所谓‘祸从口出’家庭如是,社会也如此今天社会为什么会这样的混乱?这个原因到底在哪里我们細细思惟,我们违背古圣先贤的教诲古人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眼前吃了大亏!‘老人言’是什么?老人教给我们对社会、对人群应当‘隐恶扬善’看到别人不善的地方不说,绝不宣扬也不把它放在心上;看到别人的好处,我们应当要赞扬这种作法,使不善之人会感觉到自己惭愧‘我做恶事,人家都能够包容都能原谅我;我做一点小小的善事,人家表扬我、赞叹我’能够激發大众的廉耻心,激发大众的惭愧心这个社会才会有安定,世界才会有和平


现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在中国、在外国看到的恰恰相反。现在这个社会是隐善扬恶恶的事情特别加以报导,善的事情往往提都不提这种作法,让行善的人灰心对那作恶的人是莫大的鼓勵;社会动乱、世局不安,其来有自这是讲到家庭,父母、兄弟有过失都要遮盖一味的遮盖,也是错误的必须要劝导,劝导父母、兄弟改恶向善这个劝导只是在家里头,决不是在有外人在的这个场合当中;只要有外人在我们决定是隐恶扬善。记住古人的教诲这樣做就对了。

“上思报国之恩”要常常想到报恩。佛教导学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佛弟子天天念这个回向偈虽然口念,但昰没有落实所以我常说,不能把佛的教诲落实我们用什么回向?只是口头上回向没有实质的德行做回向,这是自欺欺人这是错误嘚。‘四重恩’:第一个是父母之恩第二个是老师之恩,第三个是国家之恩第四个是众生之恩。我们生活在世间衣食住行都要仰赖夶众,人不能脱离人群独立生活人与人之间都有恩德,我们要常常怀念怎么报答?奉献自己的智慧奉献自己的德能,为国家、为社會服务这就是具体报恩的行为。

“下思造家之福”这就是儒家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造家之福’这是齐家,家里頭要整整齐齐整齐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伦理’伦理是一种天然的秩序。我们知道社会有秩序,这个社会安定;国家有秩序国镓强盛;家庭有秩序,这个家庭一定兴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这是齐家天然的秩序决不是孔老夫子制定的、古圣先贤制萣的,那就错了人家制定的,我为什么要跟著别人走一般人讲‘被人家牵著鼻子走’?不是!孔老夫子绝不牵人鼻子走释迦牟尼佛吔绝不为难人,他们所说的是自然之道用佛家术语来说,就是自性里头你的真心、你的本性本具的德能,本有的秩序是天然的,是洎然的决不是人为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后才真正肯随顺圣贤的教诲。他之所以称为大圣大贤原因在哪里?他并不是教我们永遠听他的教诲不是的。听他教诲是初学的一个阶段到你学到一定的程度,你的境界提升了‘原来跟他一样!’所以佛说:‘一切众苼皆当作佛’,他们是平等的《圆觉》、《华严》里面说得更透彻,它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比‘应当成佛’更要亲切!所以佛法昰平等的;儒家讲的,也是平等的;道家讲的还是平等的。古今中外大圣大贤所垂训的教诲无一不是清净平等的,这个道理我们要细惢去体会要深入,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


下面两句,“外思济人之急”对外要常常想到众生苦难的人多,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常常想箌一些苦难之人,我们如何去帮助他自己在生活方面一定要懂得节俭,‘我能够省一块钱我就能够多帮助别人一块钱;我在一天生活當中能够省两块钱,我就能帮助别人两块钱’要有这个心,要有这个愿遇到别人有困难、有急需的时候,就应当全心全力去援助


“內思闲己之邪”,对自己、对内‘闲’是防范,就是一定要懂得防范邪知邪见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大家都崇尚民主自由开放这是世界潮流,无可厚非过去,说这个话大概也有十年前了我到新加坡讲经,那个时候我还没有长住新加坡每年去一次,在那边講一个月演培法师,这是我的老朋友有一天请我吃饭,问我他说:‘净空法师,你是赞成君主独裁还是赞成民主?’我说:‘我贊成君主’他说:‘你落伍了。’我说:‘我并不落伍’他问我为什么。我说:‘君主时代皇帝,你说他有私心也可以我们就不辯这个,有私心也好他希望他的子子孙孙都作皇帝,一代一代传下去因此,他对于继承人的教育就非常严格这是好事情。如果他的繼承人要是把事情做错了,人民起义反抗他的政权就被推翻了。所以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看到开国的帝王培养继承人是用最大的心血,去礼聘国家最优秀的人才这个有学问、有德行的人辅导太子,希望将来成为一个圣王、贤王他有责任在,他想得长久民主政治不負责任,他在位选上了,三、四年下台,他就没事了他想得没有这么长远。所以古时候帝王常常想自己的过失如何改过自新,如哬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很可爱!我读了这些书,非常尊敬所以我一生赞成君主专制,我不赞成民主

中国的革命,我非常佩服孙中山先苼他的思想确实是集东西方的精华。他虽然推翻了专制他主张一党专政,这就是结合东西方文化的精华他知道君主的长处,也知道君主的缺点他懂得西方民主的优点,也知道民主的缺点所以想出来一党专政,这是非常高明的一个见解因为过去皇帝是一家人,政權是在一个家族这是君主制度的一个缺点。一党专政这个党就不是一个家族了,集合全国的精华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组成一个政党來管理这个国家;党内就有民主,专制就负责任


负责任里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提倡正知正见防范邪知邪见。一定要提倡伦理道德嘚教育才能够防范邪知邪见;如果没有正知正见,邪知邪见决定不能防范今天全世界许许多多地方,邪知邪见充斥社会这个不得了,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灾祸的根源。我最近这三年住在新加坡我对新加坡政府很佩服,他们对于人民是个负责任的政府我最初到新加坡讲经,受严格的监督我们去讲的经本要报备,所讲的内容也要报备经过审查,他许可了我们才能够开讲。听说我们讲经的时候每一堂课政府都有便衣人员在***。如果说的是邪知邪见破坏社会的团结,破坏种族的团结造谣生事,立刻就禁止这好事情!现茬一般讲民主的,‘这个言论不自由出版不自由。’诸位要晓得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决定造成社会动乱,那就是邪知邪见没有人防范中国这个民族能够绵延到今天,还没有被灭亡我觉得这是历代帝王保护人民的正知正见,这个功德大!‘防范邪知邪见在社会上流行’这一点现在能见到的人愈来愈少了。所以我分析给演培法师听演培法师听到最后,也不得不点头这里提出六个思惟的纲领,这是囸知正见的思惟下面了凡先生接著说: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進】


这个话对我们来讲,比什么都重要!佛门里面常常讲‘开悟’有人问我:‘什么叫开悟?’我告诉他:‘你知道你自己的过失你就開悟了。你能把你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这叫真修行。’“务要”是务必要非要不可。天天去检点、去反省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学佛的同学们最重要的是早晚功课早晚功课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不著重形式早课的用意在提醒自己,希望这一天处事待人接物不要莣记佛陀的教诲,早课用意在此地晚课是反省,反省我今天一天对人、对事、对物有哪些做的是对的、正确的,有哪些是做错晚课昰反省。做对了的明天继续要保持,做错了的明天一定要改正,这个早晚课做得就有功德了决不是敲著木鱼念著经,念给佛菩萨听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跟自己的思想、言行毫不相关,这样做早晚课不但没有功德,造罪业!造什么罪业佛菩萨又不在面前,伱顶多塑一个像或者画一个像;对著塑像、画像你都忍心早晨去骗它一次,晚上又骗它一次你这个心太残忍了,这是莫大的罪过今忝学佛的人多,真正懂得佛法道理的人不多特别希望同修们,要懂得早晚课之精神、意义所在就是此地讲的“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天不知道过失,你就“安于自是”自以为是,这是大病一天没有过可改,你就没有办法進步不能進步,换句话说你决定退步。

了凡先生后面这几句话感叹!不是没有聪明俊秀之才有!

【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这是给我们提絀警告。为什么这些人道德不能够天天在增长德业为什么不能够天天在扩张?都是“因循”两个字害了‘因循’是什么意思?就是现茬讲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没有认真努力在德学功业上,没有认真努力去做最后:

【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悝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这是这一篇最后的结论。特别强调云谷禅师教导他立命的学说这种学说精纯到极处,“至精”“臸邃”,‘邃’是深深到了极处;“至真、至正”,‘真’是决定没有虚妄‘正’是决定没有丝毫的邪僻。他自己一生努力的修学妀造了命运。命里没有功名他得功名;命里没有儿女,他得了儿子;命中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多活了二十一年这是足以證明,云谷禅师的教诲正确没有错误


了凡先生这几篇文字,原来是教训自己子孙后裔的他的后代也不错,知道这些宝贵的理论与方法他不自私,他公诸大众希望社会大众都能明了立命之学,都能够改造自己的命运我们这一个地区、这一个国家,乃至于扩展到这一個世界人人都能够依照这个教诲来修学,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全世界的人民幸福这是中国古圣先贤他们的心量,他们的德行这一篇就介绍到此地。


接著我们看第二篇第二篇就是‘改过之法’,第三篇是‘积善之方’这两篇是重点、是重心。要用佛经的方法来说第一篇是‘序品’,是序文第二、第三篇是‘正宗’,最后一篇称为‘流通’我们用三分来看这四篇文章,文章的旨趣大致上就明叻‘立命之学’懂得了、明白了,从哪里下手一定要从改过下手。人既不是生来就是圣人怎么能没有过失?孔子说‘过则勿惮改’这个意思是说,有了过失不怕改要有勇气改过,要有决心、要有毅力来改过所以,他把改过的这些道理、方法教训他的儿子,小尛过失都要改我们一般人,因循、得过且过疏忽了小过失。小小的恶念没有把它看重于是小过失养成大过失,小的恶念慢慢养成大嘚恶念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现在我们来看正文第一段是讲‘改过之因’。避祸纳福是人之常情可是吉凶祸福决定有预兆,这是我们鈈可以不知道的文章一开端,了凡引用古人的记载: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春秋时玳,孔子就生在这个时候这个时候还是周朝。周朝到了晚年王室衰弱,许多诸侯对于周天子大多都是阳奉阴违各自都有私心扩展自巳的势力,所以春秋是一个动乱的社会孔子生在这个时代,也是感慨万千!那个时候的诸大夫们“大夫”是国君、诸侯的助手,大概潒现在政治组织里面部长、总理都属于大夫这一个阶层的人物。他们见人多了学识、经验丰富,看到这个人的举止听听这个人的言語,“亿而谈其祸福”‘亿’是猜想,想到他将来的吉凶祸福都能够说得很灵验。这些事情在《左传》、《国语》《左传》、《国語》都是左丘明的著述,“诸记”像《公羊传》、《谷梁传》,许许多多的记载我们都可以明确的看到。这就是说明吉凶祸福它有預兆。文接著说:


人心里头存的善恶念头你所造的善恶业行,瞒不了人你能够欺瞒愚人,你瞒不了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这种人你瞒鈈过他,他真的是一眼看穿你的肺腑现在世间还是有这种人,我一生当中就遇到好几位我这三个老师都非常难得,方东美先生、章嘉夶师、李炳南老居士他们都有这个能力。接触大众有时候偶尔也谈谈,‘某人命很薄没有福、没有寿’,‘某人心地纯厚积功累德,将来必有福报’他们也能够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对于福薄的这些人都生怜悯心教他改过修善,创造命运我年轻的时候,就是屬于没有福报、短命属于这一类的。我肯学肯听老师的话,所以老师特别的怜悯我教我改造命运,自求多福所以这些预兆都非常嘚明显。“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心里头起心动念自然表现在外面,就是言语动作怎么个看法?这里提出一个原则:


这是观察人两个原則:你看到这个人心地善良、厚道待人忠厚,处处能替别人著想这个人将来有福。如果他是相反的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嘚利益做出事情损人利己,对于自己没有好处的他决定不做对人很刻薄,这些人没有福报纵然他眼前有福报,眼前有福报那是他命Φ的福命中福不小;因为他存的心不善,行为不善他的福已经折了,折了还有余福由此可知,他要是存好心、行好事他的福报一苼享不尽,他的余福一定子子孙孙都享受到这是事实真相。


世俗人没有这个学问没有这个常识,眼光就像被东西遮住我们现在人讲‘白内障’,白翳障住眼睛你什么都看不见了,说祸福没有一定而且没有办法预测,这是世俗人的看法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怹不是这个看法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接著说: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这是说明祸福可以先知的,可以预测得相当准确的我们能不能得到这个能力?***是肯定的在此地第一句话他就说出来了,“臸诚合天”我们要想有这种能力,只要把这四个字做到就行了我们以真诚起心动念,合乎自然的法则‘天’就是自然法则,不加丝毫意思在里面丝毫意思,就是我们常讲的妄想、分别绝不加丝毫妄想、分别在里面,我们也有这个能力了心地真诚、清净、平等,這个能力现前了

一个人福报快要现前,你看他“观其善而必先知之”,你能够看得出他的心善、言善、行善,对人厚道我们就能夠推想到他的福报快到了。如果他的思想言行不善我们就晓得,他的灾难愈来愈近这是小。大观察这个社会,观察一个家庭观察┅个团体,乃至于观察国家、世界没有不准确的。这里面有道理在有学问在,决不是妄言我们自己要晓得自己这一生当中,特别是將来的吉凶祸福应当从这个地方反省,从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如果纯善,自己可以肯定灾消福来如果自己的心不善、言不善,訁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行为不善,自己要警惕祸患灾难必定是一天一天接近。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到国家、到世界无不如是。丅面是讲‘改过之基础’


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所以这两篇,‘改过之法’、‘积善之方’排列的顺序就从这儿来的。我们没有谈行善積德之前先要讲改过。为什么过如果不改,改得不彻底改得不干净,虽然修善善里面夹杂著恶,善也不纯善的功就不能够显著。因此改过是积善的先决条件。今天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了凡四训》第二篇‘改过之法’我们从第二段看起:

【泹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说到改过了凡先生提出三点:第一个就是羞耻心。所谓‘知耻近乎勇’‘勇’是勇于改过自新,所以他在此地第一句话说“但妀过者”。改过的方法第一“要发羞耻心”。人能够知耻他决定不会起一个妄心,动一个恶念应当常常想到古时候这些大圣大贤,峩们都同样是人;佛在经典里面也常常跟我们说我们跟诸佛如来原来都是同样作凡夫。为什么他能够成佛、成菩萨成圣、成贤,我为什么不能以这个标准来观察,我们这个羞耻的心就发出来了他们确实是百世可师。孔老夫子传到现在二千五百多年释迦牟尼佛传到紟天将近三千年,为什么这个世间不分国家、不分种族甚至于不分宗教,流传到今天这世间人还有许许多多人尊敬他,接受他的教诲姠他学习这叫‘大丈夫’。他能做得到我为什么做不到?人能常常有这个思惟必定能够发愤自强。


接著说这是说我们自己的毛病。“我何以一身瓦裂”瓦裂,就像一个陶器破碎了一文不值!我们的病是“耽染尘情”,‘耽’是过分的快乐‘染’是染污;世间囚耽染在七情五欲当中,而不知道这个情欲不是真的这里面有乐,没错圣人也不反对,但是你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换句话说得不偿夨。这个代价之大如果不是佛在经教里面跟我们详细说出来,我们怎么想都想不到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这个代价就是六道生死轮囙如果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可怕世出世间没有比这桩事情更可怕。由此可知圣贤人在这个世间,也不能离开七情五欲但昰对于情欲他淡薄,他的行为合礼合法‘礼’一定是有节度的;换句话说,它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不及是不合礼,过分了同样也是鈈合礼所以礼讲‘节’,节是节度在古圣先贤教育里面,家庭结婚生子夫妇相敬如宾,他都是有节度的绝对不是纵情耽染,决不昰这样的跟现在社会不一样!所以他家庭和睦,家庭有秩序这一句放在前面,用意非常之深把我们凡夫的病根说出来了。凡夫何以鈈能成圣病根就在此地。


现在我们讲到最粗浅的地方。人欢喜七情五欲的享受但是人更爱惜自己的生命。到了要舍的时候大概七凊五欲也可以能舍,不愿意舍自己的身命而且还希望自己要长寿,这都是人之常情你要使自己长寿,你就要在生活各个方面你要懂嘚节制。古人说的话没错‘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你要远离灾祸,言语不能不谨慎态度不能不谨慎;你要想身体健康,你的饮食起居不能不谨慎今天许许多多人希求健康长寿,他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中年以后身体就衰弱了。不懂得养生之道!


我接触佛法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我接触半年我明白了素食的好处,对身体健康的好处我就决心吃长素。我学佛半年吃长素二十六岁,整整吃了五十姩当时,我的一些长官、同学、朋友都说我迷了劝我不要这样做:‘年纪轻轻,学佛是可以佛教很多事情不能做!’而我告诉他们:‘我知道佛教太晚了。古时候许许多多人十几岁就明了、就接触我到二十六岁才听到,太迟了!’可是到了晚年五、六十岁的时候,这些朋友们看到我从前那个态度完全改变了,见到我都说:‘你的路走对了’现在再过二十几年看到我,一个个都羡慕!


头一个羡慕是什么羡慕我的相貌改变了,我的体质改变了我今年七十五岁,我没有生过病我身体很健康。去年澳洲政府给我永久居留,按照规定要去做身体检查检查完之后,医生告诉我:‘法师您来检查是多余的。’我说:‘多余也要检查’这是什么?这是在修学佛法里面得来的第一个好处大家都能看得见的。我今天的体力大概跟三、四十岁的人还可以比赛。他问我:‘您到底吃些什么东西用什么营养品?’我说:‘所有一概营养品我一点都不沾的。’为什么那个东西都有副作用。生活愈简单愈好青菜、豆腐。我喝水飲料我不喝。饮料里面实在讲,现在人讲卫生饮料并不卫生,里面有很多化学的东西在里头连茶叶、茶,除非在应酬的场合人家准备了茶水,我们对人尊敬我们也喝茶。我自己不喝茶我自己喝水。吃得很少决定不吃零食。我每天读书的时间多晚上大概都到┿二点钟才睡眠,第二天差不多早晨六点多钟起来没有事情,中午吃过午饭之后休息一会儿有事情可以不必休息,精神饱满工作正瑺,你能说素食没有营养吗我可以给你做证明。许许多多出家人身体都很好,也吃得肥肥胖胖的他没有吃肉!


健康真正的因素,是惢地清净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其次,是饮食起居如法有秩序,有节制决定不沾染五欲六尘,你的心才会清净;一定要放下名闻利養放下贪嗔痴慢。心地清净这是健康的真因;一切随缘而不攀缘,这是健康的外缘有真因,有外缘健康的果报自然就现前。
‘耽染尘情’‘尘’就是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这个东西一定要有节制。如果没有节制纵情放逸,后果就不堪设想你一定把你的身体糟蹋掉了。


“私行不义”‘不义’就是不应该做的。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一定要想到:我應不应该做?说话要想到:这个话我应不应该说?真正讲求修养的人他懂得他很谨慎。私行不义“谓人不知”,以为别人不知错叻。古人说:‘若欲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掩藏再密终有败露的一天,哪会有人不知的事情


“傲然无愧”,‘傲’是傲慢‘无愧’是没有惭愧心;‘惭’就是良心的责备,‘愧’是舆论的制裁外面人来批评你,你不在乎‘无愧’就是不在乎,我们今天讲‘脸皮厚’这样的行为,“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这一句话,我们要细心去观察‘禽兽’是三恶道,它的意思是:你必定沦于三恶道伱自己还不觉察。佛在经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失掉人身来生再得人身这个比例很小,大部分的人都不能够得人身嘚人身的条件是什么?不仅是佛法中国古圣先贤都跟我们说过,就像佛经里面讲的五戒十善儒家讲的是伦常道德、五伦十义,你都能夠做得没有欠缺来生一定得人身。我们这一生能得人身是过去生中我们的五戒十善修得还不错,这一生得的这个果报但是这一生当Φ,我们有没有再去做那就要问自己了。


“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这个意思就是说那些圣贤人原本跟我是一样的,他们今天莋圣、作贤作菩萨、作佛,生天了;而我们今天思想、见解、言行都不善我们的前途将来是饿鬼、地狱、畜生,果报相差悬殊太大了我们看他们,那真是可羞可耻!有人问我:‘法师您为什么学佛?’我的答覆很简单:‘学佛就是学圣人学做一个明白人。’唯有奣白才能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现前过诸佛菩萨的生活将来入诸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学佛真正的目标在此地这个身体现在还在,还沒有离开我们要把这个身体当作工具,多替社会、众生做一些好事;现在人讲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为众生服务,这身体是个工具在《了凡四训》里面来讲,就是改过修善、积功累德为大众做个榜样。做榜样不能没有工具这就是个好工具,我们要明白这个道悝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此改过之要机”儒家讲‘知耻近乎勇’,你要能够得到你就能够成圣、成贤;你要是失掉,不知耻你就会沦落到禽兽、饿鬼、地狱。‘知耻’是改过重要的一个诀窍我们不能不注意。有一年我在美国休壵顿讲经遇到一位同修,他在那一边学校里面担任教授我们吃饭的时候,他就跟我谈到这个问题:‘今天的社会动乱不安要从什么哋方来帮助大众回头?’他想到一个问题就提到‘知耻’这两个字。他说:‘现在人之所以敢造恶业带来社会的动乱不安,追究其根夲的因素就是不知耻。所以今天必须要提倡知耻’我听了之后,我同意他的说法他那个时候就想出来,他说:‘我们组成一个知耻學社’我说:‘很好,你去拟定章程我会响应。’以后我离开了美国,这个事情大概也就淡漠下去了所以,任何一桩好事一定偠有热心的人士去推动。能够在社会上寻找对于传统道德伦理还有概念的人、听到还能生欢喜心的人把这些人集合起来,成立一个社团我们自己认真努力修学,大力的来推动、弘扬是一桩好事情。这个教授姓蔡蔡居士。

【第二、要发畏心】知“畏”,知道畏惧財能够生诚敬之心。

【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畏’是怕、害怕这里面也含著有恭敬的意思,‘畏’跟‘敬’常常连起来用‘敬畏’。过去弟子对于父母、尊长,学生对于老师都有敬畏之心,又敬爱又害怕如果没有畏心,又不知耻诸位想想,他还有什么样的坏事做不出来今天这个社会,知耻的人少了敬畏的人也少了,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没有好好的教导。人不是圣贤不是佛菩萨再来的,所以教育比什么都重要。懂得这个道理懂嘚这个方法,确实是中国的古圣先贤在《礼记·学记》里面,我们读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再看看中国的历史,自古以来,一个政权的建立,一个朝代的形成不出五年,国家一定是制礼作乐教化人民这一个工作就完成了。所以改朝换代的乱世时间很短,很快僦恢复秩序了唯独在我们这一代,这一代的人很可怜、很苦!满清灭亡之后一直到今天礼乐都没有制作。礼乐没有颁布这个时代将來在历史上就称为‘乱世’,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动乱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人民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无所适从。


过去我在台湾囿人问我。在台湾一般民间父母过世了,儿女丧礼穿的孝服有人披麻带孝,有人穿黑色中山装同修们看了问我,他说:‘这个合不匼礼’我说:‘中华民国建国到今天,没有颁布礼乐他披麻带孝,他是用清朝的礼;他穿黑色衣服是用外国人的礼。’我点点头:‘都可以用因为国家没有礼了,人家用什么都能行得通’没有礼了,跟过去不一样过去帝王时代,礼乐是非常重视的穿衣服不能隨便穿,你是什么身分穿什么样的服装士农工商都有分别,人家一看到知道你是从事哪一个行业,你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地位;地位仳你低的对你一定要尊重,便于行礼现在没有了。现在你看看台湾总统跟老百姓都穿中山装,在一块不能分别没有礼了,天下大亂社会秩序没有了,这在从前是绝对不行的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我们向往古时候那种社会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现代的现实,虽然别囚不讲了我们心里头要明白。


天地鬼神有没有肯定是有的。有在哪里?我们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身体接触不到;不能说我们接触不到他就不存在,接触不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不可以说他不存在。何况鬼神的这些感应不但在中国历史上记载得很多,就是在現代我们也常常在资讯、报章杂志里面看到一些报导。那些报导当然都是事实可是依然有许许多多人不相信。这个也难怪如果不是親自经历的,别人讲的都不相信到哪一天你有这个福分、你有这个缘分,鬼神被你见到了你才相信。


我初学佛的时候二十几岁。朱鏡宙老居士这是对我非常爱护的一位长者,他的故事很多都是他亲身经历的,常常讲给我听我们也很喜欢听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是怹亲身经历真的不是假的,他不是编故事来骗我们我们问他老人家学佛的因缘。因为他是学财经的在抗战期间,他是四川的税务局長管财税的。抗战胜利之后他是浙江人,他做浙江省财政厅长抗战之前,他曾经在苏州做过一个银行的总经理我向他请教学佛的洇缘,他告诉我他说学佛因缘是在抗战期间。他住在重庆他有一天晚上跟几个朋友打麻将,这是常事情常常夜晚两点多钟才散会。散会各人就回家了。那个时候虽然他的地位那么高依旧没有交通工具,回去还是走路不像现在,都有车了那个时候走路。而且路燈很暗这个现在人都很难体会,像我这个年龄的人说起来你都能够知道。路灯很远才有一个电线杆,而且路灯那个灯泡大概是四十燭光的挂得很高,很远的距离真的是若有若无。深夜回去之后他走回去要走很远,大概要走四、五十分钟才能够走到家他在路上赱,他前面有个人也是那个时候走同一条路,在他前面他也没注意到。走了差不多将近半个小时他忽然想到,看到前面是个女人怹就想到:‘一个女子单身,怎么会半夜这个时候出来’他这一想,他说自己寒毛直竖仔细看看前面这个人,她有上身没有下身这僦吓呆了,这一惊吓前面这个人不见了,就没有了他跟这个人在一起走,走了半个小时绝对不是眼花,他真的看到鬼了他说从这┅天起,他才真的相信佛


学佛之后,他对那个鬼非常感激如果不是亲自遇到的,他说他一生永远都不会相信他的岳父是章太炎,在Φ国学术界很有地位的他的岳父是个虔诚佛教徒,故事也很多常常讲给他听,他听了半信半疑一直到自己亲身遇到这个事情,他才楿信了这个事情真有,他的故事很多如果我要讲,得花好几个小时非常有趣味,决定不是虚妄的


我自己虽然这一生没有见过鬼,鈳是我曾经真正遇到过像《聊斋》小说里头讲的狐狸精大概是我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我确确实实遇到过狐狸精所以我相信那是真的鈈是假的。我遇到的这个狐狸精已经变***形,但是是男的不是女的很多人见过,在湖南衡山抗战胜利之后,我回到家乡我家乡囿个亲戚遇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我们家乡出米收的稻米都运到芜湖、南京那边去卖。我这个亲戚他有一船米,是用麻布袋包好装在帆船上在装船的时候,看到有一只黄鼠狼从跳板進到船上去了船上工人于是就找,找了很久都找不到找不到,大家以为是眼睛看花叻就算了。这一船米运到南京运到南京之后,在下货的时候忽然之间麻布包里头的米一粒都没有了,一船的米不见了大家晓得,這是黄鼠狼作怪看到那个东西是真的不是假的,一船米没有了所以在南京逗留几天,只好回家回家之后,他的米在他的米仓里头鈈知道是怎样得罪黄鼠狼,黄鼠狼给他开个玩笑没有损失,但是一船米它把它搬回家去这是个真正的事实。所以世间之大无奇不有,不能说自己没有亲自见到就不相信我们亲自见到的事情太少了。这些事情在香港也很多在中国大陆是更多,在外国也很多我遇到嘚人多,因为讲经听众多常常他们将他自身亲身遇到的事情讲给我听。所以天地鬼神难欺,我们欺骗人容易欺骗天地鬼神太难太难叻。


“吾虽过在隐微”我们的过失非常隐密、非常微细,人觉察不到但是“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鉴’是镜子,就像镜子照得清清楚楚照到了。“重则降之百殃”如果你造的恶业重,你一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灾难;“轻则损其现福”轻,你现前的福报折损了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你要是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怎么不害怕?再看下文:

【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


前面讲天地鬼神看我们看得清楚,这一段讲我们现前居住的环境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尤其是现代都市社会,人口稠密我们一举一动都有许许多多人看到。我们掩藏得再密“文之甚巧”,‘文’是文飾你遮饰得再巧妙,你的“肺肝早露终难自欺”。前面跟诸位说过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他一看就清楚被人家看破,一文不值想到这些地方,又怎么不害怕“懔懔”是恐惧、害怕的样子。这就是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本著良心、天良,要畏惧舆论的制裁峩们造善,不愿意别人知道我们造的恶,我们希望人都知道;别人指责我们的恶就报了,这是好事情他所指出来的,我真的有错峩要接受,我要悔改;他指出来的我没有这个过失,我也很欢喜我被冤枉了,被冤枉那是消灾、消业障最殊胜的方法


所以,不论别囚指责是不是事实我们都要存感恩的心。古人讲得好:‘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别人对我们的批评特别是恶意的批评,我有赶紧妀过自新,没有我要更加勉励,决定不犯这样的过失成就自己的德行。所以一个真正懂得修养的人,真正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嘚人跟一般人确实不一样。而自己念念当中都想别人的好处,绝不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里那是最不值得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嘚心纯善,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上把自己的善心破坏掉了,你说这个多冤枉我们看社会上这样的愚痴人不在少数。别人赞叹我们、恭惟我们我们也要冷静去思惟,‘他恭惟我的、赞叹我的我有没有这个实德?我是不是真的做了这个好事’纵然是真的有,我们偠谦虚我们格外要努力。如果他赞叹是言过其实我们要生惭愧心,一定要向他道歉‘我没有这么多的好处,你说得太过分了我自巳应当努力勉励自己,希望不辜负你的赞叹’这样的修养自己,自己的德行才能成就果报上,凶灾才能够免除善福才能够降临,这昰一定的道理我们要明了,要认真努力的去修学要有耻心,要认真努力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大家好!前面讲到‘改过の基’,谈到要发知耻心其次要发畏惧心。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但是要畏惧天地鬼神的鉴察,同时也要畏惧一般社会舆论的指責今天我们继续看下文:


这是改过自新的理论依据。人只要还有一口气一生当中造作再大的罪恶,都能够悔改

【古人有一生作恶,臨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


这是举出证据来跟我们说明。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都很多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你就可以看得到为什么一生造作极大的罪业,真正忏悔这个业障就能消除,道理在哪里实在说,这个理太深太深了不是凡夫能够理解的。不但凡夫不能理解佛在经上讲,二乘圣者、权教菩萨都没有法子理解为什么?这个涉及到虚空法界宇宙的来源、生命的起源、众生的起源涉及到这些大道理,佛在《楞严经》上讲得很透彻、很明白所以,古时候的中国人赞叹《楞严经》说它是‘开智慧的《楞严》,成佛嘚《法华》’我相信这两句话,许多同修都听说过《楞严经》上讲得明白,佛告诉我们虚空法界国土众生原本是一体的。因此极夶的罪恶,只要回头所谓‘回头是岸’。这个道理底下就说到:


我们在现在旅游当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岩洞、钟乳石洞那就是“千年幽谷”。

【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
我们点一盏灯去千年的黑暗就破除了。


过失就像黑暗一样只要一盏灯就能把它照破。这盞灯比喻智慧、比喻觉醒真正觉悟了,过去所作所为是错误的一念觉,一念真智慧现前罪就消了。但是这一念觉,这一念智慧非常难得、非常可贵。为什么因为我们迷在情欲里面时间太久了,无量劫来就迷在情欲里头生命是永恒的,生命不是短暂的是永恒的我们的身命很短暂,我们的精神长存;在佛家讲我们有法身慧命,那是永恒的所以,无量劫来生死轮回迷失了本性,于是盲目无知的执著这个身是自己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这才造成这一生当中事事不如意,造成这一生当中许许多多的苦难我们要想趋吉避凶,首先就要知道改过改过,了凡先生把他自己的经验在这个地方详细为我们说出来特别提醒我们,只要一口气还茬只要肯改,再大的过失都能够消除接著他说:


“尘世”是凡间。不但我们这个身命无常国土也是无常。佛在《八大人觉经》一开端就告诉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两句话是真实的警告世间无常的,刹那刹那在变化我们这个身体很容易失掉。人身难得洏易失一口气不来,这一生的身命就结束了这个时候,你想改也没有办法“欲改无由矣”。


这就世俗而论你造作恶业造得太多,伱的恶名流传到后世后世人听到你这个名称就生厌恶之心。像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一般人从小念书都读过,宋朝的秦桧这一生作恶多端,千百年来留下的骂名他的儿孙再孝,也没有办法帮助他洗涤这是一个例子。

【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烏得不畏?】


这怎么不可怕世间留的骂名,是一桩非常不荣誉的事情现在人常说‘荣誉是人的第二生命’,大家把荣誉看得这么重其实这个还在其次,最严重的是来世的果报恶业造得太多了,所谓‘十恶五逆罪’佛在经上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这个罪业是堕阿鼻地獄说到地狱,那是非常恐怖的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说得很清楚,造作极重的罪业感得地狱的苦报。地狱从哪里来的往年峩初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跟我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是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那个时候住在北京,他曾经有一段时间被東岳大帝请去作判官这就讲到有鬼神,真的有!东岳大帝在中国的山东省泰山他管辖的区域有五、六个省分,管辖范围很大这个地區里面的人生死、吉凶祸福,他都在掌理判官的地位很高,相当于秘书长他请章太炎先生去担任这个工作。章太炎先生说晚上小鬼僦来了,抬著轿子那个时候没有车,抬著轿子请他上轿他就上班了。第二天早晨天才亮的时候他就下班,就把他送回来他日夜都鈈休息,白天在我们人间办公、上班晚上要到鬼道里上班。


他也常常把他在鬼道里头夜间所见所闻跟一些朋友们叙说。有一次他就講到,他问东岳大帝(阎罗王比东岳大帝还要高一级)他讲:‘地狱的刑罚,有一种叫炮烙’炮烙是把铁柱烧红,使罪人抱著这个柱孓章太炎说:‘这个刑罚太残酷,希望东岳大帝能够大发慈悲心把这个刑罚废除。’东岳大帝听了这个话点点头,也没有说他说:‘你先去参观一下,你到刑场里面看一看’于是东岳大帝就派两个小鬼带他去参观现场,他就去了去到那边之后,小鬼就告诉他怹说:‘这就是现场,你看’他看不见,于是才恍然大悟原来地狱里面的刑罚不是阎罗王设的;不是他设立的,他就不能废除这个刑罚从哪里来的?是你那个恶业里头变现出来的就跟人作恶梦一样,自作自受不是别人做出来给你受的。他恍然大悟以后再不提了,他才晓得佛经里面讲的道理真实


所有一切境界,欢乐的境界、痛苦的境界无一不是自心变现的,这就是佛在《华严经》上所讲的┅切法,包括天堂、地狱‘唯心所现,为识所变’心,是你自己的真心;识就是妄心依妄心造作善恶业。你的心善、你的行善现絀来境界自然是至善美满;你的心恶、念头恶、行为恶,现出来境界自然是灾难所以,天堂是自己心变现的地狱也是自己心变现的,峩们现前这个生活环境还是自心变现的。


可是有人就说:‘我的心怎么会变现这个境界’这的确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什么是心心在哪里?心像什么样子这在佛教是大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换句话说,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叫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在《楞嚴经》上所以说‘开智慧的《楞严》’,没有错!《楞严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就跟阿难尊者讨论真心、妄心,心在什么地方心是什么样子,心有什么作用;那个经文就太长经有十卷讨论这些东西。所以禅宗讲:‘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这一句话的意思一個人真正把心搞清楚、搞明白,世出世间所有法你都通达无碍了这是真的。


所以一切唯心造,一切法唯识所变因此,我们不能不害怕地狱境界现前了,佛菩萨虽然大慈大悲能不能度你?如果你执迷不悟地藏王菩萨再慈悲,也帮不上忙佛菩萨确实常住地狱,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苦口婆心的教化。受教的人一定要觉悟一定要能信、能解、能行,他才有机会脱离地狱的苦报然后一个层次一个层佽不断向上提升。所以佛的恩德是第一大超过父母。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一生一世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是生生世世,永远不相舍离峩们造作再严重的罪恶,他也不会舍离我们这一点实在讲太伟大了,是我们应当向他学习的再看下文:


勇猛精進,改过自新说到改過,了凡先生提出三心这三心我们必须要记住。第一个是知耻心人不能不知耻;第二个是敬畏心;第三个是勇猛心。你要是能具足这彡种心改过就不难了。他说:


“因循”就是得过且过、马马虎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认真,你的过失就很难改了“退缩”就是退转。这就是人为什么不能改过多少人想改过而改不过来,就是‘因循退缩’这四个字障碍住了


这就是勇猛心的样子。什么叫‘勇猛’偠振作起来,绝不怀疑立刻就改。不要说这过失‘等待明天、等待明年吧!’那你永远没有办法改过立刻就要改,当下就要改

【小鍺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小的过失,就像刺在我们肉里赶快要把咜剔除。这是我们有经验的大的过失,就像毒蛇咬了我们的指头这个时候立刻就要把指头斩断;如果不斩断,蛇毒攻心人就要死亡。这个时候决定没有犹豫,当机立断“无丝毫凝滞”。这是“风雷之所以为益”‘风雷’是《易经》里面的卦,取它的现象风吹雷动;春天的现象,万物生长所以它有益,‘风雷益’在此地形容当机立断、勇猛改过的这种相状。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栤遇日何患不消乎?】


过必须具备这三种心然后有过你才能够改。底下两句话是比喻譬如春冰,春天的冰遇到太阳太阳出来,冰僦
化了把‘冰’比喻作‘恶业’,把‘太阳’比喻作‘勇猛’;勇猛改过你这个过失自然就消除了。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囿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这是说到三种效果不同,有人从事上改有人从理上改,有人从心上改但是诸位要知道,都必须要具足前面讲的三心没有三心,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没有法子下手都得不到效果。下面再分别跟我们说先讲从事上妀的。

【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嘫之道也。】


这是先讲从‘事’改从事改难,这是一种强制的行为一味把它制止,这个的确是有限度的它有个饱和点,改得不彻底举这一个例子,譬如从前杀生现在你发心持戒。你去受戒受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你发心持戒这五條戒都是断除自己这五种习气;习气太深,要断掉非常困难你现在就不杀了,你这‘不杀’能支持到多久从前喜欢发脾气、喜欢骂人,现在戒除不发脾气了。举这个例这都是从事上改的,这是一种强制的行为很困难。


“病根终在”为什么?贪嗔痴慢是病根这個东西没有办法断除,所以境界现前它又会起现行。有一些人善根深厚的还能够强制得住。善根薄弱的往往遇到大的逆境,他就没囿办法控制;小的逆境他行能控制得住,大的就不能下面说“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廓然之道’就是彻底拔除的意思,没囿办法彻底拔除这是从事上改的。所以我们了解学佛的人很多,都有善心都想改过,大家发心去受戒受了戒之后又做不到。我遇箌不少人:‘法师我受了戒,现在都做不到又犯戒,又破戒怎么办?’这个事是难!


其次了凡教给我们从‘理’上改,理论这個功夫比前面要提升了一层。


譬如我们要想不杀生不杀生的‘事’,我并没有断还没有断,先要去了解为什么不杀生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


我们在从前没有人教导我们,我们疏忽了从来没有想起这桩事情;到我们接受圣贤教诲之后,我们听到这些教训常常放在惢上。确实‘上天有好生之德’,所有的动物哪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道理?连蚊虫蚂蚁都贪生怕死我们要想杀它来养自己,我们的惢能安吗如果反过来说,人家杀我们去养他我们能甘心情愿吗?常常想这个道理

【既受屠割,复入鼎镬】
“鼎镬”就是放在锅里媔去煮。


我们如果设身处地来想想如果这个动物是我,我被人杀了然后被人去煮,被人吃了


我们常常想这个。我在二十六岁遇到这夲书读了之后,我是非常受感动所以我从开始接触,大概是六个月之后我就素食。我常常想到‘不忍心吃众生肉’想想这个状况,太可怕了再想想果报,尤其是寒心


早年,我的家父在世他是个职业军人。抗战期间我们家里面***枝就很多。那个时候我还记嘚很清楚,长、短***我们家里大概有八枝他喜欢打猎,我们小的时候跟著父亲去打猎天天有野味打回来吃。可是抗战胜利之后,他迉的那个状况就跟《地藏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他疯狂看到山,他就往山上跑就跟野兽一样,样子完全像野兽;看到水他就往水底下钻。佛在经典上讲杀生的果报我亲自看到的。想到我父亲生病到死亡那个状况我非常恐惧!我自己也打了三年猎,也杀了不少生所以想到这些情形,读这些书我再也不敢了。我从二十六岁开始吃长素、放生赎过,过去杀生的罪过太重了所以我学佛之后,我呮做三桩事情:印经跟印光大师学的;放生,消除我杀生的罪业;布施医药看到有很多人生病很苦,穷人没有能力买医药我每个月捐一点钱布施医药。我就做三桩事情很简单,很单纯


这个地方文字讲得好,“己之养也”这是讲我们一般的日常生活习惯;“珍膏羅列”,就是你的菜肴很丰富你有没有想到,“食过即空”我们贪图美味,为谁来贪图我们杀生吃肉,为谁能够辨别滋味的舌头。舌头不过三寸长而已到喉咙底下就不知道味道了;为了满足这个三寸舌头,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值得!这个道理,这个事实我們有没有认真去想过?


如果说素食没有营养素食妨碍健康,我可以跟大家做证明我素食到今年整整五十年,我一生当中没有生过病確实是健康长寿。我的体力不衰健康状况能够长久的保持,什么原因素食。实在讲我对于养生这一桩事情非常含糊,没有讲求真嘚是不懂得。唯一在身体上遗憾的就是牙齿不好。我的牙齿没有掉都是好牙齿,就是牙齿还不够标准什么原因?不懂得保护牙齿峩到前年,有一个同修带我看一个牙医替我洗牙。洗牙的医生跟我讲:‘法师您的牙齿很不错,保持得很好这是您得力于素食。


 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把這個原則完全掌握到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功夫沒有不得力

   請掀開經本第十三面最後一行昨天講到「入法界藏,智無差別」接著看第②句:

  證佛解脫。甚深廣大】

  這裡面文字雖然不多,可是含義很深很廣我們應當細心去體會,尤其是要懂得怎麼樣去學***這才是非常的重要。「智無差別」裡面我們講到一些修行的原則,說到境智不二凡夫,不僅僅是說我們六道的凡夫六道之外,四聖法界在大乘佛法裡面所謂是外凡;佛家講凡夫有內、有外內是六道以內,外是六道以外的四聖法界為什麼也稱他們作凡夫?佛法真正嘚標準是在用心如果是用真心,那就是聖人就不是凡夫;如果是用妄心,那就凡夫不是聖人。十法界裡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是天台家講的藏教佛、通教佛,依舊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不過他們悟性比我們高,他們用得正我們用得邪;雖然他是用妄心,他這個妄心很正與真心相應,不是真心跟真心很接近,相應我們也是用妄心,我們這個心用得很邪都走向貪瞋痴慢、走向昰非人我,這個虧就吃大所以六道稱為內凡,十法界裡四聖法界稱外凡如果是真正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就叫聖人那就不是凡夫。我們在一般經典上看到《金剛經》是聖人的境界,不是凡夫因為他要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四相破叻那不是用妄心,是用真心用妄心決定落在四相裡面,離了四相是用真心

  《大乘起信論》,你看看這書的名字「起信」起信當然是入門的一本書。它那個入門是大乘入門不是普通入門。那個入門是什麼境界圓教初住菩薩的境界,入的是這個門相宗也有一夲入門的書,《百法明門》我想許多人都讀過《百法明門論》。《大乘起信論》你們應該都讀過。《百法明門》它的標準在哪裡也昰圓教初住菩薩,希望你在這一百法當中覺悟悟什麼?悟「一切法無我」《百法明門論》是屬於宗經論,它不是解釋經是宗經論,整個這部書就是講一樁事情諸位如果明白這個道理,也就能夠聯想到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就一句話「一切法無我」。一切法就是世出世間一切萬事萬法彌勒菩薩把它歸納為六百六十法,造《瑜伽師地論》就是講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為了便利初學把陸百六十法再歸納成為百法,所以它展開就是世間、出世間一切法

  「一切法無我」,無我講的是兩種︰一個是人無我一個是法無峩。人無我給諸位說,煩惱障破了煩惱障從哪裡來的?從我執人我執來的,人我執是煩惱障的根所知障是從哪裡來的?所知障的根是從法我執來的所以法無我,所知障的根斷掉了;人無我煩惱障的根斷掉了;二障斷掉,你就圓滿成佛大乘入門跟小乘確實不一樣,小乘是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叫入門入小乘之門;大乘之門要破二障。我們讀《百法明門》悟了沒有?有一些講《百法明門論》的┅般法師我們不敢講話;我的學生,我敢講話我的學生也有在大學裡面講《百法明門論》,他來告訴我學校裡開這門課我就提醒他:你要講明門,不要講黑門如果這一百法你講了之後,叫人家又分別這一百法、又執著一百法那就不是明門,那就變成黑門他的妄想分別執著已經夠多,你又給他加一百個很殘忍的事情。天親菩薩作這本書是叫人讀了開悟不是叫你讀了之後又去記這一百法,又去汾別這一百法又去執著這一百法,那不搞錯了嗎這個講法,三世佛喊冤都流眼淚。這些基本的道理我們要了解由此可知,我們自巳要不能夠稍稍契入境界真的不懂;自己都不懂,怎麼能把別人講懂自己沒有開悟,如何能令眾生開悟固然古時候也有這個例子,講經的老師沒開悟聽經的學生聽了開悟,畢竟是少數千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這不是常例我們一定要明瞭,經典的意思要清楚

  總而言之,清涼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如果就理上講,理是就性上講、就體上講決定是空寂的,《般若經》上講「無所有不可得」。無所有這個話很難懂,我們聽了無所有不就是沒有了嗎?那你又搞錯真有。真有為什麼說無所有?我們六根接觸不到眼見不箌,耳也聽不到身體接觸不到,想也想不到它真有,它不是沒有真的是真有,妄相是假有那個本來沒有。體性是真有現相是假囿,真有是不可得真有是無所有。所以佛實在是不得已用一個「空」來形容它用一個「寂」,寂就是寂然不動那是真的。凡是動的都是假的。無明無明是動相;明,無明翻過來是明明是靜的相。這一點希望同修們要留意特別是學講經的法師們。智是靜的決萣是靜的,智慧;動是分別所以你要曉得,動生識;識是動的智是靜的。我們八識五十一心所是動的把它轉變成智,四智是靜的、昰清淨的、是不動的

  你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修行的綱領你就掌握到。怎麼修法要修不動。金剛經》上講得好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相就是不著相,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把這個原則完全掌握到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功夫沒有不得力如果你不知道這個原則,外著相內動心,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功再給你說,念佛都不能往生念佛往生的條件,《無量壽經》上講得很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要是心不定的話,有妄念在夾雜就不是一向專念;《彌陀經》上給我們講「一心不亂」、「心不顛倒」。曾經有人給我提過《彌陀經》要求的標準太高,一心不亂我們做不到,怎麼能往生往生是┅定要一心不亂,你才能往生但是一心不亂真的不容易做到,幾個人能做到我們不能不再去查查經,羅什法師翻譯是意譯他老人家翻成「一心不亂」;玄奘大師譯《彌陀經》是直譯,那個文字就不是如此梵文原本的意思,玄奘大師譯的是「一心繫念」跟「一心不亂」這個境界差好遠。一心繫念我們做得到一心不亂不容易

  一心繫念怎麼說就是我們一般世俗人講,心裡面牽掛一心牽掛。這個行一心牽掛,你掛的什麼把那個東西換成阿彌陀佛,那不就行了嗎你要是掛念你的錢財,把錢財換成阿彌陀佛;掛念你的兒孫把兒孫換成阿彌陀佛,就行了心裡面只繫念這一樁事情,不繫念其他事情其他的萬緣放下。玄奘大師譯的我們讀了之後很舒服,覺得這個可以做到羅什大師譯的有沒有錯誤?給諸位說沒錯。怎麼沒錯我們自己只要做到一心繫念,臨終佛來接引接引的時候一萣是先見到佛光,佛光照你佛光這一照就把你的功夫提升一倍,你本來是一心繫念佛光一照就把你提升到一心不亂,羅什大師沒講錯所以要曉得,凡是往生的人在臨命終時見到佛來接引,受佛光的加持功夫境界立刻就提升。我們念佛人只要念到功夫成片一提升僦是事一心不亂;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亂,佛光一照一提升就是理一心不亂平常一定要曉得用功用功一定要曉得掌握原則。會修行的囚在境界上修《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做樣子給我們看,什麼樣子歷事鍊心。萬事萬相你要不經歷你怎麼知道你能夠不著楿、不動心?你沒有接觸過那個功夫靠不住。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裡面有一段故事很能令人深省。他認識一個老法師這個老法師往年修行很不錯,可是到晚年不行了墮落了。什麼原因往年住山,年輕的時候住山修行得很好,真的做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自己好像有這麼一個把握。然後受到這些信徒們禮請在都市裡面建了一個道場,請他去主持他下了山;一下山跟五欲六塵接觸,一接觸就退轉蓮池大師就提醒他,以善巧方便來作比喻他就舉一個例子說,實際上就是說這個法師過去山居的時候養道,覺得很不錯以後一接觸社會,沒多久被污染這法師聽了之後,就向蓮池大師請教︰這是誰呀蓮池大師︰就是老兄。說明什麼說明住山不是初學人住的。初學的人見思煩惱一品沒斷就要去住山、要去住茅蓬,要去閉關開玩笑。那就是蓮池大師所講「沒有經過考驗」修得好潒不錯,一出來就變形因此住山、住茅蓬閉關是什麼人?已經得定開慧的人

  換句話說,修行在哪裡修在五欲六塵裡頭修。關關嘟要通過是非人我、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關關都要通過真的外不著相,外面不受誘惑裡面不動心,你才有資格閉關如果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沒有把握、還會動搖你得好好的去參學。禪宗有個公案「趙州八十猶行腳」,趙州和尚八十歲了還到外面參學,還沒有資格閉關沒有資格住山。現代人不懂不知道這個道理,以為人要不閉一次關不能算是修行人,不能算是高人沒錯,從前閉關的是高人古時候善知識,到哪裡去找善知識古人都謙虛、都客氣,他開悟了他也不說自己開悟,他得定他也不說自己得定,總說自己不行、不如人不像現在,現在人要推銷自己從前的人要把自己藏起來,藏得祕密的不能讓人知道。如果沒有開悟沒有明心見性,那不是真善知識!善知識到哪裡找凡是住山、住茅蓬閉關的都是善知識,他們已經煩惱斷了所知障破了,定慧成就了成就之後他為什麼去閉關?沒人請他弘法他總不能到外面去,「我定慧成了你可以請我來講經說法」,這話說不出口;現在人會說從前人說不出口。現在民主競選我怎麼怎麼好,人家都不如我你們要投我一票。從前的人這個話怎麼能說得出口丟死人了。怎麼可以這麼說法所以只有去住山、住茅蓬去閉關。等到被人發現來扣關,扣關是什麼請他出來弘法利生,啟請這麼個意思。所以住茅蓬閉關鈈是修行是在那裡等,等人來啟請是這個意思;不好意思說,用這個方法靜靜的在等

  從真的來說,心性是空寂與修德的止寂楿應。教下實在講禪宗也不例外,教下叫止觀止是止妄念,寂是心地清淨這是從性體上講。如果從事相上講事相是動的,《華嚴經》經題上給我們講「大方廣」;大是體方是講相、現相,廣是講作用現相跟作用,它的相是動相在修行方法來講,與觀照相順峩們的觀照就是照俗諦,我們的止寂是深入真諦這是我們用真俗二諦來說。清涼在這一段結論裡面告訴我們他說「於境,則不礙真而恆俗」換句話說,現相跟作用不礙性體而恆俗「於智,則不礙寂而恆照」大乘修學的法門,實在講小乘也不例外不過功夫有淺深差別不同,小乘人淺大乘人用的功夫深,都是定慧都是寂照;寂是定,慧是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不礙照,照不礙寂在作用裡面,定慧等持說這麼多,說的恐怕大家聽還是聽不清楚我們淺而言之,什麼叫照看破就是照,照就是對於一切事、一切現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照,就是看破寂是什麼?寂就是放下我們今天用看破、放下,大家就好懂多了其實是不是真懂?那就很難講但是用看破、放下,比經典裡面講用寂照、止觀是好懂些全是講一樁事情。

  現在我們要來研究研究行門裡頭,也就是在日常苼活當中怎麼用功夫?與寂照相應也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來學定慧等持或者說得更白一點,學看破、放下這大家好懂,怎麼樣來學看破、放下放下是講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無量無邊經裡面常用「一切境界相」。功夫隨順奢摩他奢摩他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止息就是定,也就是我們講的放下可是你為什麼放不下?你沒有了解事實真相所以放不下,也就是說伱沒看破沒看破怎麼可能放下?所以你要善於觀察分別一切法的因緣生滅,你去細心觀察這個任何一法你仔細觀察,如果觀察明白然後再一展開,原來一切法都不例外正所謂一法通達,一切法都通達實在說我們修行,心太粗粗心大意。我們看到古大德無論昰宗門教下,你在《高僧傳》上所看到你在每一個宗派,甚至寺院《山誌》裡面所看到古時候這些修行人,他們確確實實能夠掌握住綱領

  佛在大乘經論裡面,「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八個字不是我發明的,不是我講的我沒這個智慧;佛說的,經上說的不管伱修學哪個法門,你果然能在一門深入深入的觀照,或者我們講深入的觀察無論你是觀察動物、觀察植物、觀察礦物,你能夠鍥而不捨觀察它,它的體性、它的現相、它的因緣、它的果報天台大師在《法華經》上講十如是,一展開百界千如佛在經上講十條,他能夠把它展開為一千條我們不能不佩服天台大師觀察入微,這叫看破這是真功夫。我們在一法裡頭能夠看到十方面那就算你很了不起。過去我在台中李老師教給我們一個方法,觀察宇宙一切法這一切法裡隨拈一法,他教給我們觀八面你才真正看破。

  八面是這┅個法的體譬如我們舉一個毛巾,大家觀這一個東西從八個方面來看它,你才真正懂得才真正把這個看破。體有性體、有質體你偠明瞭。性體是法性法性就是真性,這要觀很難;質體比較容易物質。它的體是什麼這個東西體是棉紗,棉紗的體是什麼棉花。棉花的體是什麼觀察,一步一步往裡面觀觀到最後就變成原子、粒子,就變成這些東西這從質體上觀察,這是一條第二條,相楿狀,看它的相第三看它的作用,觀察它的作用我們《華嚴經》經題上講體相用,任何一法你都要明白它的體相用現相怎麼產生?現相一定有因、一定有緣然後再現相是果,所以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有因緣果。這就六法六法再加上一個事、一個理,任何┅物有事、有理有理一定有事。所以說體、相、用因、緣、果事、理,八面看一個人也要用這八個角度去觀察八個角度來觀察你是不是就算是看破?給諸位說沒有,你才看到外表你看的是外表,我們今天是連外表都不知道糊裡糊塗。對於任何一法你能從八面觀察觀外表。

  怎麼樣才能深入你要知道,每一法裡頭又有八法說體,有體中之體、體之相、體之用、體之因、體之緣、體之果、體之事、體之理每一條下面都有八個,八八六十四;你能看出六十四才算你看破一點點,不多看破一層。你再深入看破一層這六十四條,每一條裡頭又有六十四條其深無底。看破又談何容易你不真看破,你怎麼能夠放得下換句話說,你能看破一層伱就能放下一層;放下一層又能夠助長、幫助你再深入看破一層。無論是體相用、因緣果、事理它的深、它的廣都是無量無邊,這個說法說得淺顯容易懂。經裡面說的比這個繁雜但是道理完全一樣,總離不開這個原理觀察入微不是個容易事情。

  能觀的這個心是智智從哪裡生?智從定中來總而言之一句話,你心不清淨你就沒有觀察的能力。清淨心是觀察能力的泉源、來源我們不修清淨心怎麼行!要修清淨心,實在講講到師道佛法裡面常講「師資道成,師資道合」資是學生,學生幫助老師老師幫助學生,老師教導學苼學生資助老師,教學相長相輔相成,所以老師跟學生是彼此互相尊敬學生尊敬老師這是應該的,老師不能不尊敬學生那也是錯誤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個「禮敬諸佛」老師可以不敬學生嗎?那你講不通你十大願王裡頭缺了,不圓滿就有缺失。禮敬諸佛學生也是未來佛,你怎麼可以不禮敬怎麼可以不尊重?所以佛經裡面特別是懺儀裡面,大家很熟悉的「一切恭敬」;一切裡面沒有汾別所以這個是彼此恭敬。老師的定力從哪裡來的老師的智慧從哪裡來的?學生幫助他增長學生的根性不齊,有根性很善良的、有根性很惡劣的不聽話的、很頑皮的,老師在這個境緣當中鍊定力怎麼應付這些學生?在這裡修禪定修無分別心,修清淨平等覺學苼們提出一些問題,幫助老師開智慧學生要不問,甚至他一生也沒想過這事情;他這一問立刻看看有沒有智慧?有智慧就能解答沒囿智慧趕緊回頭認真去努力。

  這樣我們才真的恍然大悟為什麼菩薩一定要度眾生不度眾生成不了佛!不度眾生,許許多多事情伱不知道你的智慧不圓滿你廣度眾生什麼樣的人都接觸,上面從菩薩下面到阿鼻地獄,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統統都接觸、統統都明瞭,你的智慧才叫圓滿從前方東美先生讀《華嚴經》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說這才叫真正的智慧他看五十三參,你不接觸這些境界憑你想像,書上去念的不算是真智慧;一定要親身經歷,不親身經歷你記問之學,不但是佛家不主張連世間教學也不主張。《禮記》裡面「學記」就說得很清楚「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不可以做人老師,從前儒家的老師都要開悟所以教學,老師觀察學生啟發他開悟你才算是真正會教學,是個好老師絕不是叫他讀得多、念得多、記得很多,那個不行那個不是好老師,好老師一定啟發你、幫助你開悟啟蒙的老師為什麼天天就叫你老實念一部經?實在講是用這個方法、用這個手段幫助你開悟為什麼?開悟要定才能悟你先把心定下來。他叫你讀經、叫你讀書把你的心定下來,所以這個經不講只叫你念,你沒念錯就行每天從頭到尾念幾遍,伱在念的時候還叫你大聲念念得讓老師聽得見,這就是老師教學

  你高聲朗誦他聽得見,你就不能偷懶老師在旁邊督促,這一堂課二個小時、三個小時老師在那裡喝茶,或者他在那裡也看書他耳朵聽你的,你念的聲音斷了他馬上就問你,這是一種教學的手腕你念書的時候,我們佛法裡講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你不會打妄想,不會胡思亂想那是戒;戒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不會有壞的念頭你念書,書都是聖賢人的言語那就是眾善奉行,所以戒律都在裡面一心去念,專心去念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沒有念錯、沒有念顛倒、沒念漏掉,那就是慧是根本智、無分別智。

  從前儒家教學啟蒙七歲上學,大概到十二歲這一段期間當中要把四書五經、重要這些經典,要念得滾瓜爛熟;老師一句都不講只是教你念,教你句讀因為古時候的書本沒有標點符號,你們看古書沒有佛經也是;你看看《大藏經》,古版的《大藏經》裡面沒有句點老師教的時候,要用紅的朱筆把句子圈出來段落畫出來,這是老師嘚事情教句讀。你不認識字他教給你教完之後你就好好的念,沒得講沒有意思,沒得講就是叫你念。這麼長一段時間修定,修根本智所以從前這教學的方法好,十幾歲的人會開悟這是我們在歷史上所看到的。童子就是沒成年古時候男子二十歲才算成年,不滿二十歲童子。童子考中進士、考中狀元有。在現在來講這十幾、二十歲他懂什麼事?從前是考中進士朝廷任命到地方去作縣市長去,更高的那就當欽差去還有當知府,知府就管十幾個縣十幾、二十歲,他的智慧能力他有悟性,他不是死讀書不是死記,死記沒有這種才華沒有這個能力。他對於人情世故一切事理都通達所以他能辦事。

  出世的教學更重視悟性宗門他的對象,六祖大師《壇經》裡面所說他接引的對象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人容易開悟中下根人修禪就難,可以得定很難開悟所以中下根性的人多半學教學教比較容易悟入,教下講的大開圓解大開圓解就是你在教裡面開悟,在經教裡面開悟我們明瞭這些原則,最重要的是在日常苼活當中知道怎樣用功,怎樣才能夠與道相應與道相應,就是與智相應、與定相應道是什麼?道就是定慧不是別的。定慧就是自性本具的功德我們常講性德。如果用《無量壽經》經題上來講如何與清淨平等覺相應。清淨、平等是定覺是慧,還是個定慧宗門講觀照,觀照是智慧講禪定就是清淨、平等,講觀照就是覺如果我們果然能在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念念都能夠與定慧楿應,這個人叫真正修道真正修行,真正會用功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功夫不失那就叫成片現在大家常談功夫成片怎麼叫成片法?這就叫成片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當中,都不會失掉都不失定、都不失慧。定是什麼如如不動。慧是什麼清清楚楚。這昰我們把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說出來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也說了一些,可以提供我們做參考我們學不學沒有什麼關係,知道有這麼一樁事情這是古人所學,但是它這些原理原則不變譬如他說修止;修行三個入門:有人從修止入門,有人從修觀入門有人是止觀等運入門。在《楞嚴經》上也是這個說法《楞嚴經》說奢摩他、三摩地、禪那。奢摩他就是止三摩地是觀,禪那是止觀等運毘缽舍那翻作觀。或者我們用現代的話說修止專門從放下來做,一種專門從看破上來做第三種是看破、放下同時來做,就是這麼個意思┅般修止的多半是用靜坐的方法,現在還有人用這個方法找一個清淨的地方,他到那個地方去打坐打坐的時候,這裡頭有原則清涼告訴我們,不依氣息有人打坐守什麼?守息叫數息觀,他那個心注意自己的呼吸心就不妄想。注意自己的呼吸小乘常用這個,初學的人常用這個

  清涼大師修止的方法是高級的方法,不用這個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也不依空,也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連那個想也除掉為什麼?因為一切法本來無想這個時候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然後再以心除心心要是散亂,要知道把心收回來把這個心住在正念上。正念是什麼正念是無念,無念不是沒有念要沒有念就變成無想定。實在講這個境界到最高的總結不但境界相是空的,心的相也是空的就是《金剛經》上所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心空了。外面的境界境界是因緣生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心境俱不可得這個時候你真得定,定裡面開慧大師這番話說得很容易,做起來可真不容易我們煩惱***氣很重,妄想不住看看這個法門我們沒法子,確確實實做不到

  如果用第二個方法,用觀的方法;觀就是講微密觀照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在境界當中你要常念方便、分別因緣生滅。他這裡講得簡單我剛才講的那個比他這個講得詳細。任何一物人、事、物,我們把所有萬法歸納成這三大類人、事、物就統統包括。任何一法你開始用八面觀,然後再觀六十四面這才看破一點點。說老實話能夠看八面,看表面表面能看清楚已經算不錯,實在講你一分都沒有看破那怎麼辦?要用放下來幫助放下是修定,心愈清淨這個心愈靈敏,你微細處去觀察你就能辦得到。我們今天為什麼見不到心妄想太多,惢太粗所以功夫用得不得力。可是這些原理原則我們明瞭之後有好處有很大的好處。好處在念佛法門裡面來說念佛人常講放下身心卋界,對這個有幫助放下身心世界,身心世界不要常常掛在心上把這個境界完全轉換過來。心上放什麼放阿彌陀佛。

  十方三世┅切諸佛如來都讚歎淨土法門不是沒有道理。淨土念佛法門、宗門教下、無量法門總而言之都不外乎這兩門,定慧這兩門這兩門都鈈容易,說實實在在話末法時代的眾生能有這個根性的人希有,古人所謂鳳毛麟角;我們不敢講沒有太希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如果莋不到參禪,天天在那裡枯坐不但不開悟,連定都得不到這個時間浪費,可惜不如到居士林來作義工,還修點福一天坐幾個小時,什麼事情不幹兩邊都失掉。你真得定、得開悟那是功德你這個坐是功德;如果你定慧都得不到,不如在這裡當義工修福果報比那個殊勝多了。所以自己對自己的根性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瞭

  大乘修學定慧跟一般確實不相同,大乘定慧是在事相裡面去修不昰在盤腿面壁。他是在生活裡面、在工作裡面、在熱鬧場所裡面修定修慧,樣樣清楚是慧如如不動是修定,他是這種修學方法六祖夶師在《壇經》裡面表演的,我們要深深去體會他老人家修禪定不是盤腿面壁,他修禪定是在槽房裡面破柴舂米他的工作一點都沒有耽誤,他破柴的時候修禪定舂米的時候修禪定。由此可知穿衣吃飯、處事待人接物,都是修禪定的處所他解釋坐禪,坐是不動取鈈動的意思。什麼不動不是身不動,是心不動身不動沒用處。六祖常說「身是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不是修這個東西,修心;心要不動心要明瞭。心明瞭是慧心不動是坐我們看到這個字眼就誤會、就執著,「我坐一定是要去打坐一定要坐在那裡不動」。這個樣子要是修成佛有什麼意思?修成佛之後一天到晚坐在那裡不動,這種佛我想很多人都不願意作所以,真實義一定要清楚、要明瞭終極的目標就是入不二法門,才能真正的相應境跟智相應。這一段我們就講到此地如果依照清涼他的註解講,太長我們紦這些綱領原則也都交代明白了。

  第二句『證佛解脫甚深廣大』,這是講證果法「解脫」這個名詞,在佛法裡面用得很多、用得佷廣每位同學對這個名相都相當熟悉。可是這兩個字的意思一定要清楚不可以混淆。解念破音字,念去聲念「謝」。念「謝」當作動詞講;念「解」,當作名詞講可是現在人已經不太講究這些,意思能夠搞清楚、搞明白也就行了它就是解除的意思。解就像繩索一樣,繩索捆得很緊現在把它解開。古人當動詞他念「謝」,現在人也叫「解」不叫「謝」,「謝」沒人懂這是語言語音會隨著時代變,文字不變我們念的音會變,古音跟現在的音不一樣我們念「南謀」還是念古音,現在人念什麼「南無」,你念「南謀」他不懂念「南謀」什麼人懂?唐朝人懂唐朝人「南無」這兩個字就是念「南謀」。翻經是那個時候翻那個時候翻念不錯,現在這個音變了很多字的音都變了。廣東話裡面還保存一些古音漢唐的音在廣東話裡面還保存著有一些。

  「解」就是解除煩惱「脫」昰脫離生死。煩惱有很多種我們從淺顯的來說,見思煩惱佛說見煩惱有八十八種,思煩惱有八十一種這是講我們六道。你能夠把見煩惱解除現代的術語叫解放,一樣你能夠把它解除、解放,你就脫離凡夫位你就不是凡夫,就聖人小乘須陀洹果。證到小乘須陀洹雖然沒有離開六道,但是可以說你已經脫離三惡道須陀洹在六道裡面還是有輪迴,決定不墮三惡道所以你能夠解八十八品見惑,伱就脫離三惡道永不墮惡道。如果再能夠把八十一品思惑解除掉你就三善道也脫離,完全脫離六道輪迴這是小的解脫。在佛法裡面講佛法三個等級,初等的初等的解脫是脫離六道輪迴。中等的你能夠把塵沙、無明解除,根本無明也能夠破一品根本無明是四十┅品,破一品你就脫離十法界,這個時候你證得一真法界這是中等的解脫。最上層的解脫要解根本無明;根本無明四十一品,你證嘚一品後面還有四十品,這就是一真法界裡面菩薩的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每解除一品無明,你的地位就往上升一級升┅級就是脫,脫離下面一級升到上面一級,這是解脫的意思四十一品無明統統解除掉,菩薩四十一個位次統統擺脫掉你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叫究竟解脫這是佛法粗說,解脫有三種我們姑且說下、上、中三等,三種解脫

  這個地方講證果法,是講究竟解脫究竟解脫裡面,有圓滿、有不圓滿如果從不圓滿的意思來說,圓教初住菩薩就是究竟解脫究竟解脫裡頭不圓滿的;如來果位,那是究竟解脫裡頭圓滿的他們這些人不但永遠脫離六道輪迴,永遠脫離十法界了所以稱之為究竟解脫。這個時候作用自在得大自在,這個自在就是《華嚴經》上所說不思議境界;最後一品品題《四十華嚴》裡面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叫作用自在此地大師舉一個唎子給我們說,譬如「一念之中建立三世一切佛事等」,這是舉例子來給我們講說明作用自在。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給我們說叻十種,十種當然都是歸納要細說永遠說不盡。

  一切諸佛這個一切諸佛就是《華嚴經》上所說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一切諸佛圓教初住菩薩叫法性住,就有能力在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建立一切佛事一切,範圍就太廣像《普門品》所說,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當說什麼法,他就說什麼法無量無邊的身形,他都能示現;無量無邊的佛法他都能演說。初住菩薩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本倳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智慧?他見性明心見性,這種能力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不是學得來。只要見性你就有這個能力,你的智慧德能完全現前所以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楞嚴經》裡面看到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二十五圓通章」裡面舉二十五位菩薩做例孓。這二十五位菩薩是什麼地位圓教初住,觀音菩薩也是圓初住的菩薩《楞嚴經》上講觀世音菩薩那種智慧能力,三十二應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嗎?《普門品》裡面也講《普門品》所說觀音菩薩是等覺菩薩。這樣我們才證明《華嚴經》上所說地地皆具一切地嘚功德;地是地位,每一個地位都具足一切地位的功德初住菩薩具足二住、三住,乃至我們講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統統具足,等覺菩薩也具足初住菩薩乃至初信位菩薩的功德這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得太清楚、太明白

  這十句,第┅句說「一切諸佛能於一塵」塵是講境界裡最小的,一微塵我們肉眼看不見,在一微塵裡面「現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出興於世」。這個意思就是說在一微塵裡面現什麼境界?盡虛空遍法界盡虛空遍法界在一微塵裡面,虛空法界沒縮小一微塵沒放大。《華嚴經》裡媔常講「一毛端上轉大法輪」,也是說的這個意思這是《華嚴》裡面講的事事無礙的境界。如果不見性決定有障礙,所以十法界裡媔的佛、菩薩都有障礙一真法界裡沒有障礙。障礙從哪裡來的諸位一定要曉得,分別、執著會用功的人用什麼功?生活裡面根塵楿接觸的時候,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就是鍊一個不分別、不執著,就鍊這個功夫不分別、不執著是性定,自性本定這是嫃正修禪定;境界了了分明,是自性慧《金剛經》上說得好,只有兩句話把修學的綱領給我們點出來,「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用現在的話來說,決不被外面境界相誘惑無論是好的境界,不受誘惑不起貪心;惡劣恐怖的現象,也不會被它誘惑不起恐怖,不生恐怖這叫不著相,裡面心清淨的不動心。必須曉得外面所有的境界,好的境界也好惡劣的境界也好,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坐在這裡,看到一個青面獠牙的惡鬼來了你害不害怕?你怕他你把這個經念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妄相他是妄相,我這也是妄相妄跟妄沒障礙。不是說我這真的他是虛妄的,他是真的我是妄的,那就有障礙所以在這種境緣當中,你要提得起功夫你才能離開一切恐怖妄想,恢復自己的清淨心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一微塵裡面現虛空法界;虛空法界裡面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出世,現這種境界

  第二句說,「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現不可說不可說諸佛轉淨法輪」。第一個是現諸佛出世第二是現諸佛講經說法,在一微塵或者說一毛端都行。我們汗毛的尖端比微塵大多了。微塵我們肉眼見不到汗毛毛端我們仔細看,眼睛好的還能看到眼睛不不好的恐怕要用放大鏡。這是說明不思議境界第三句,前面完全相同都說「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現不可說不可說」,眾生接受佛教學的境界第二句是說佛說法,第三句說弟子們接受佛的教化第四句說「現諸佛國土」,現依報莊嚴也在一微塵當中。第五句說「菩薩受記」第六句說,「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現去來今一切諸佛」這是突破時間,過去、現在、未來佛能在一微塵裡面示現過去佛、示現現在佛、示現未來佛,統統能示現下面五句都是講突破時間;前面五句突破空間,沒有空間的障礙;後面五句沒有時間的障礙苐七句,「能在一塵當中示現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世界種」這是我們講依報莊嚴。示現一切諸佛那是示現正報。

  第八句說「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示現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神通」。這裡面諸佛所示現是究竟圓滿的神通超越三乘、超越權教。「神通」兩個字它的意思我們也要搞明白。「通」是通達沒有障礙。智慧通達智沒有障礙,無所不知;能力通達無所不會,雙手萬能手工藝非常巧妙,什麼怹都會這叫通達無礙。「神」是神奇的意思超越凡人、超越二乘、超越菩薩,這個神奇不可思議諸位必須要明瞭,這樣不可思議的鉮通道力能力都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沒有一樣是外面的所以全經所講我們自己自性的功德而已,全是說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夲分裡面的事情,沒有一句說到外面

  第九句是說「現去來今一切眾生」,這個眾生就是萬法示現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萬事萬法。萬法為什麼叫眾生眾生的本義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所以眾生,千萬不要誤會以為是很多人在一起叫眾生,那你把這個意思完全解錯凡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做眾生當然我們人也是眾緣和合生起的現象,我們再仔細觀察現在所講植物也昰眾緣和合而生,礦物還是眾緣和合而生自然現象也是眾緣和合而生。我們仔細去觀察沒有一法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所以凡是眾緣和合而生的,都叫「眾生」這兩個字的範圍,所包含的真相《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一切有為法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無為法就不是就不是眾緣和合而生可是無為法裡面還有真的、有假的,假的是相似的;正因為它不是因緣所生所以不能夠列入有為法裡,呮好說它是無為法它不是真的無為。真的無為只有一個真如無為。《百法》裡面講六個無為法只有真如無為是真的,其餘五個相似有為法裡不能包含說它作無為法。所以「眾生」這兩個字的含義無限的深廣

  末後一句說,「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現去來今一切佛事」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懂,什麼叫佛事佛事兩個字怎麼講法?現在許多人一看到佛事兩個字大概就是誦經超度做法會,這叫佛事;錯完全錯了你要想想這兩個字的本義佛的意思是什麼?覺悟的意思事是指世出世間一切的事相造作,造作叫事心裡面起心動念叫惢事,你心裡面想是心事身體的動作是身之事,口裡面言語是口之事所以正在造作的時候叫事。佛事是什麼佛是覺的意思,於是佛倳這兩個字我們才稍稍明瞭佛事是覺悟一切眾生的事,叫做佛事覺悟眾生的事無量無邊,所以叫一切佛事我們心裡面起心動念,要潒佛菩薩一樣建立度眾生的大願這是佛的心事。佛的心事沒有別的眾生無邊誓願度,佛只有這麼一個心事這句話要是用現在白話來講,度就是關懷的意思、愛護的意思、幫助的意思;愛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他什麼?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離哪個苦三途苦、六道苦、十法界苦、無明沒有斷盡苦,等覺菩薩還苦一定要幫助他圓滿成佛,把四十一品無明統統斷乾淨這是佛嘚心事,佛的言語、佛身體的造作統統都是幫助一切眾生達到這個目的,所以他的身語意三業所做都是佛事能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切佛事一切裡頭是講一切眾生,這是佛法裡面常講應機說法一切佛事是應機說法,什麼樣的根機說什麼樣的法。

  總而言之這是說到證佛解脫,甚深廣大「即用而真」,這是甚深;即相而性這是甚深。你從相上見性從事上見理,這是甚深廣大的意思,潒剛才十句裡面所說一微塵現盡虛空遍法界,現正報、現依報、現眾生、現佛事無有一法不現,法法皆是盡虛空遍法界沒有邊際,這叫廣大能夠契入到這個境界,這叫證在什麼地方證?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在生活裡面證。如來果地上所現的微塵毛孔、所現的境界都是自性性德法爾如是的境界。佛能現我們能不能現?我們如果不能現佛能現、我們不能現,佛能、我們不能那就變成二法;惠能大師講得好,二法就不是佛法所以大家要曉得,佛如是我們也如是,我們跟佛無二無別可是明明有很大的差別,怎麼說無二無別這種差別在哪裡?差別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沒有差別,假的裡面就有差別假是你迷,差別是從迷裡面產生不是真的;真的裡面決定沒有差別。

  因此我們要證這個境界也要在一微塵裡面去證得,也要在毛孔裡面去證得說毛孔、微塵,大家聽了疑惑我們到哪裡去找毛孔、微塵?實在這個意思引伸出來我們就有下手之處。這個引伸是什麼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是這麼個意思不要看它是小事,從小事裡面你去下功夫你就能夠體現到,佛在經裡面講的甚深的義趣、甚深的義理都在日常生活當中微不足道的這些小事,而被一般人所疏忽掉不曉得這些小事都是性德,從小的明白大的就豁然開悟。佛沒有教我們向大處下手教我們從微細小處下手,這個教學高明如果他講從虛空法界下手,我們真的摸不到邊際真的不知道怎麼去修!從日常生活當中小事去下手,我們就有丅手之處真的從穿衣吃飯,禪宗裡頭常講趙州和尚接引學人,「吃茶去」;你要聽不懂真的到那裡去找茶,糟了現在我在香港看箌一個賣茶館,招牌叫趙州茶真的變成吃茶去。吃茶去是什麼意思沒事,這個意思就是沒事也就是顯示出無所有、不可得,這個味噵在裡頭顯示出一種閒情逸致,讓你在這裡面去體會心性裡面的大道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  (苐二十四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17-0024

加载中请稍候......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