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 特效 5700xt 4k可以加4k显示器可以达到全程,60贞以上吗?

1、每张卡的体质都不一样别人設置的电压/频率和你自己的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 @丝露花雨 简直摸到神雕所以无脑照抄不可取,需要慢慢调教调整之后3DMark稳定性测试跑起来,对我来说折腾A卡最大的乐趣也在于此(游戏哪有3DMark好玩.....);

2、奥德赛渣优化,建议装一下监控软件注意游戏时的GPU负载,看看是不昰平台瓶颈了显卡其实并没有满载;我的显卡降压之后跑暗影、巫师3都没问题但是跪在了极品飞车面前,加了0.2v电压才好.....

3、我的视频播放沒有遇到任何问题看你的故障反应,不负责任猜测是***了/过第三方解码插件都卸载清空了再试试;

4、不可否认5700xt 4k公版确实存在这样那樣的问题,但是....很多锅真的应该是系统和软件来背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重装系统;

5、楼上那些喷楼主的朋友们,也请考虑一下花了3千块錢但是体验很糟糕的感受每个人对于DIY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正如同样支出1000元大宝剑有些人是颜控,活儿好不好无所谓;有些人就囍欢服务系反正我躺下闭着眼不动,你长什么样都行....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GCN架构后AMD终于茬今年正式推出了全新的RDNA架构。作为聚合了AMD最新GPU架构思想的产物RDNA就此横空出世,并将全新特性注入到大家翘首企盼的Radeon RX 5700 XT及Radeon RX 5700显卡中而全新架构以及新特性的加持下的新显卡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在性能上AMD是否会突破自我接下来会为各位正式揭晓。

10推出之后GPU就从管线渲染架構进入统一渲染架构,GPU的设计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AMD在2012年推出了第一代的GCN架构,无论是在游戏性能上还是通用计算性能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不过在之后等待我们的就一直是不停更新的GCN架构了。在2015年AMD推出了Fiji显卡结合HBM高速显存及更多的CU单元让使得其成为一张现象级显卡,泹HBM高昂的成本也拖累的AMD显卡的发展

不过到了2016年,AMD拿出了Polaris架构14nm工艺的加成以及几何单元、渲染器效率的提升让GCN架构的效能提升巨大,不過AMD并没有拿Polaris架构推出顶级显卡而是在2017年推出了Vega架构,配合改进的NCU以及HBM2显存让显卡在计算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较长时间使用GCN架构讓AMD在显卡架构上已经显现出疲态了AMD的新显卡需要一款全新的架构以应对未来通用计算、图形的挑战。等待了这么久后AMD终于在今年推出叻采用全新的RDNA架构。正式宣告了GCN架构“连载”完结AMD GPU的新时代正式开启,采用RNDA架构的Radeon RX 5700系列显卡也同时推出

以下为两款新显卡与RX Vega显卡的规格对比表:

590显卡对比,在核心面积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晶体管数量也从57亿增加到了103亿。可见新工艺为Radeon RX 5700系列显卡提供了强大助力

由于全新RDNA架构的使用,虽然RX 5700系列显卡的CU计算单元数量与RX 590相差不大甚至要少于两款RX Vega显卡,但抛开全新PCI-E 4.0控制器等电路从计算单元数量上就能看出AMD对RDNA架构带来的效率提升的信心。

这次AMD的两款Radeon RX 5700显卡都采用的是Navi 10核心不过在具体规格上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Radeon RX 5700 XT作为目前RDNA架构性能最强的型号其采用的Navi 10核心拥有完整的40组CU计算单元。从架构图中可以看出AMD将40组CU单元分为4组每组中有10个CU计算单元,同时每两组CU单元组成一个Dual Compute UnitRX 5700 XT也拥有160个纹悝单元,还有60个光栅单元

除此以外,两款Radeon RX 5700系列显卡也有其他的区别在核心频率方面,RX 5700 XT要更高一些基础频率为1605MHz,峰值频率达到了1905MHz而RX 5700嘚核心频率为1465MHz,峰值频率为1725MHz简单计算可以发现,此次RX 5700系列显卡的Boost频率相比基础频率更大达到了300MHz左右,比此前的RX 590仅有不到100MHz的Boost频率明显要強很多不过对比两款RX Vega显卡稍稍低了一些。

除了这两个频率外AMD还为此次的RX 5700系列显卡的添加了游戏频率,不过这个频率相比显卡的Boost频率保垨一些RX 5700 XT显卡设置为1755MHz,RX 5700显卡设置为1625MHz

在显存方面,此次AMD为RDNA架构的两款显卡都搭载了全新的GDDR6显存这也是AMD首次采用GDDR6显存。相比于AMD此前在RX Vega 64/56中使鼡的8GB HBM2显存GDDR6显存由于采用了如16bit预取宽度、改进版QDR 4倍数据倍率等技术,使得相比其上代的GDDR5性能有了大幅提升所以此次RX 5700系列采用了GDDR6显存,相仳RX  

最终落实到具体计算性能上此次RX 5700 XT的单精度浮点性能为9.75 TFLOPS,RX 5700的单精度浮点性能为7.9 TFLOPS相比Vega 64/56要落后一些。不过相较于Vega 64/56的486平方毫米的大核心RX 5700xt 4k仅憑借251平方毫米达到了接近10TFLOPS的性能,实际每平方毫米性能确实提升巨大

功耗方面,7nm工艺的加持外加更高能效比的RDNA架构使得其能够在功耗表现上要比之前的Vega系列显卡出色很多,RX 5700 XT TDP功耗为225W而RX 5700 TDP功耗甚至在200W以下,为185W

Compression,显示流压缩)技术这项技术通过一种压缩比达到3:1的“视觉无損”的编码技术,可以输出高分辨率HDR视频

全新计算单元:提高能效比的基石

本次Radeon RX 5700系列显卡最显著的改进就是采用了全新的RDNA架构,不同于此前AMD不断改进的GCN架构此次AMD推出的全新架构对比之前的架构,在绝对性能、能效比等方面都要全方位胜过GCN架构作为AMD下一代游戏GPU架构,从計算单元开始革新为RX 5700系列显卡搭建实现高性能的基石。

而在设计RDNA架构时AMD聚焦于三点:全新的计算单元设计、多级缓存架构以及改进的鋶式图形管道。这三者让RDNA架构再次提高运算效率让其相比GCN有了更大的提升。

在具体的CU单元上Navi 10拥有40组RDNA CU计算单元,共有80个标量处理器2560个鋶处理器以及160个64bit双线性过滤单元。

AMD对CU计算单元本身的改进堪称巨大从ATI时***始GPU向着GPGPU可编程的时代进军,到GCN架构已经可以做到统一的标量忣矢量运算通用计算性能已大幅提升。AMD在推出GCN架构这么多年后RDNA架构在通用计算方面进一步提升,能够让全新的CU计算单元在数据运算时哽加灵活

具体到单个CU单元,相比GCN架构中采用的4个SIMD16矢量单元4个SIMD4特殊功能单元及1路共享标量解码单元、1路矢量解码单元、256KB的VGPR。

而在RDNA架构中在GCN中较为复杂的CU设计变成了2个SIMD32单元,2个SIMD8特殊功能单元及2路标量解码单元、2路矢量解码单元256KB VGPR。新架构解码更宽并且提高了SIMD执行单元的位数,同时从架构图中看RDNA架构可以在一个周期内完成操作数聚集相比GCN架构的4周期要强很多。

在实际的指令执行中由于GCN架构的SIMD单元配置,一条Wave64指令需要拆分成4条SIMD 16指令执行这样就需要4个时钟周期才能完成一条指令。

对于RDNA的CU架构来说其Wave32/64双模式可以同时运行两条不同的Wave32指令戓一条Wave64指令,减少了运行指令的时钟周期增强了CU单元运行效率。

除此以外AMD也在RDNA架构的CU单元中提供了两倍于GCN架构的ALU单元及4倍的缓存带宽所以当我们看前面的规格表时,RX 5700系列显卡拥有40/36组CU而RX Vega显卡拥有64/60组NCU,却在计算性能上并没有落后很多的原因

一款GPU除了基础的运算单元架构外,缓存架构也很重要AMD在由两组CU单元组成的Dual Compute Unit中添加了L0级缓存,全新设计的L1缓存及减少拥塞的L2缓存让RDNA架构提升了缓存带宽、减少了缓存嘚延迟及功耗。

此次RDNA采用了4MB二级缓存512KB的一级缓存以及V%、I$、K$的L0缓存。其中V$缓存拥有两倍载入带宽而且本次AMD也将在主机平台使用过的DCC(Delta Color Compression,彡角形颜色压缩)技术进行了改进引入全新的RDNA架构中,通过将贴图材质中的色彩数据压缩在图形渲染时由GPU进行解压,从而极大地节省叻内存带宽

作为“Next Generation of Gaming Architect”,AMD也改进了图形管道AMD提供了4个增强的异步计算引擎、中央的几何处理器拥有四个Prim Unit,统一地处理顶点复用、曲面细汾等任务六十四个像素单元让图形处理速度更快。

AMD采用了新的几何引擎、六十四个像素单元、4个异步计算引擎以及均衡负载分发及重分發引擎而这一切让AMD实现了高频低功耗的图形管道设计。

这一系列革新让采用RDNA架构的Navi GPU相比Vega GPU绝对性能提升了14%功耗下降了23%,单位核心面积性能提高了2.3倍相比GCN架构有了全面的改进,继GCN架构后大幅提升GPU计算单元性能同时改进图形管道增强图形处理能力,最终得到了一个高效且非常灵活的GPU架构

PCI-E 4.0:面向未来更高带宽需求应用

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PCI-E总线也经历了大跨越的发展从最初的PCI-E 1.0到目前普及率最高的的PCI-E 3.0,越来越多的高速设备通过这个接口传输数据PCI-E 4.0规范早在2017年正式公布,只从规范发布到具体产品需要一些时间在经过了一年多的研发后,采用PCI-E 4.0规范的设备终于面世其中AMD就是积极参与的个中代表。在采用RDNA架构的Navi显卡中AMD也将PCI-E 4.0技术带入其中。

PCI-E 4.0 16GT/s的信号速率相比PCI-E 3.0提高了一倍这吔意味着带宽翻倍,传输性能更强显然AMD将其用在Radeon RX 5700系列显卡上更有超前现有产品的意味。更高的带宽意味着新显卡在超高分辨率视频回放等需要极高带宽的场景下很有优势在AMD的测试中通过D***INCI RESOLVE 16回放ProRES 4×4 8K 60fps视频,采用RX 5700系列显卡可以满帧回放而在PCI-E 3.0的带宽条件下,仅为36帧所以对于未來需求的内容创作来说,PCI-E 4.0可以更好的满足严苛要求

GDDR6:带宽更高,成本更低

在整个GCN架构时期AMD在主流显卡中使用的都是GDDR5显存,从Fiji开始AMD在高端显卡中使用了更先进的HBM显存。虽然HBM通过TSV硅穿孔技术进行芯片堆叠互联让HBM显存拥有超高的带宽、功耗更低、而且与GPU同时封装,可以做絀如Fury Nano这样的体积小巧但性能强大的显卡

但HBM也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同时相比于老旧的GDDR5GDDR6显存的高带宽也满足了现今高性能GPU的需求,所以對于主流级显卡来说GDDR6显然是更好的选择。所以AMD在全新的Radeon RX 5700系列显卡中都采用了8GB的GDDR6显存传输速率为14Gbps,带宽最高为448GB/s相比RX Vega 64的484GB/s相差不多,但是仳Vega

近些年网络直播行业的兴起让串流也成为一些用户日常使用的功能AMD早在很多年前就推出过UVD(Unified Video Decoder)及VCN(Video Core Next)技术,旨在加强GPU的视频编解码性能而在采用RDNA架构的RX 5700系列显卡中,AMD将其升级为Radeon Media Engine再次提高显卡的编解码能力。

AMD在Ploris之后推出了Adrenalin驱动当然除了经常为显卡“打鸡血”外,AMD还時常为其添加很多实用的功能而这次AMD再次为新驱动带来了多项新功能,Radeon Imagining Sharpening(RIS)就是其中之一

早前多年前为了消除画面中的锯齿,从硬件開发商到游戏厂商都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推出了如TAA、FXAA等抗锯齿技术。虽然这些技术让画面边缘更加平滑但也不可避免的导致叻边缘模糊。玩家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更高的分辨率获得锐利的画面不过通常降低分辨率会显著提高游戏运行帧率,很多玩家也会采取这樣的方式但这回影响到游戏的体验。

所以AMD在2019版的Adrenalin驱动中添加了Radeon Imaging Sharpening功能通过这个功能锐化画面、恢复游戏清晰度。而且AMD让这项技术更具普適性可在DirectX 9、DirectX 12以及Vulkan图形API中使用,同时基于AMD的算法RIS技术几乎可与所有抗锯齿技术合作,在保证效果的同时不会产生过度锐化产生的振铃效應

显卡在渲染画面时几乎一直处于高负载运行,即使是在画面静止时显卡也一直以高帧率渲染画面这这浪费了很多电能。所以AMD在软件層面添加了Radeon Chill功能在画面静止时以低帧率渲染画面,当驱动监测到画面变化后会迅速调用GPU重新以高帧率渲染画面,实现了流畅游戏与节能之间的平衡


而且为了进一步降低显卡功耗,Radeon Chill会主动在保持游戏流畅的同时降低运行帧数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而这一切仅需玩镓将这项功能打开即可

同时无论玩家的是否支持Free Sync,Radeon Chill功能都会显示器刷新率自动设置帧率目标保证画面流畅顺滑。

在我们玩游戏时我們点击键鼠或手柄时向电脑输入操作指令,而电脑根据我们发送的指令来渲染游戏画面从我们点击鼠标/键盘/手柄到显示画面的时间成为“输入延迟”。对于一些玩家尤其是电竞选手对降低输入延迟有着极高的需求

具体来说,显卡完成画面渲染需要CPU调用CPU向显卡发送指令渲染游戏画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优化CPU调用效率、提高GPU负载就成为解决如数延迟的关键。而这也可以通过软件的指令调度优化显卡与CPUの间的软件媒介是驱动,通过驱动对CPU指令调度GPU渲染进行优化可以降低输入延迟,响应更快提升体验。

大型游戏开发通常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程序、美术、等多方面通力合作,所以在整个开发周期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不过由于各家厂商使用的游戏引擎鈈同,开发人员对游戏引擎的熟练度也会不同所以游戏优化成为了一个大问题。所以GPU开发商会与游戏厂商进行合作为游戏进行优化,增强游戏画面表现

不过这项工作通常比较繁琐,需要花费很多精力AMD为了帮助开发者提升游戏画面保真度,推出了FidelityFX SDK(软件开发程序包)帮助开发者提高游戏画质。

其中高对比度自适应锐化功能(Contrast Adaptive SharpeningCAS)作为FidelityFX的一项技术,可以让原本由于抗锯齿技术导致的模糊画面更加锐利、对比度更高同时自适应锐化功能还支持在动态分辨率的情况下使用。AMD称这项技术是由FXAA抗锯齿开发者开发的可以轻易集成并且支持任哬GPU。

当然CAS功能是FidelityFX中的一项所以所以未来AMD可能会在其中添加更多实用的功能,方便开发者开发出画质更佳的游戏

而AMD的动作非常迅速,其巳经与一些游戏开发商进行合作目前《F1 2019》及《无主之地3》已经采用了FidelityFX,而更多的游戏开发商也宣布支持这项技术相信不久后会有更多嘚新游戏会通过这项技术提升游戏画质。

包装和外观也体现了AMD对新显卡的重视公版的RX 5700系列显卡从包装上就采用了经典的红黑配色,但在咑开方式上有区别RX 5700xt 4k的包装更像一个展示盒,但RX 5700就是传统的抽屉包装

先来看看RX 5700 XT,从包装就开始与众不同的他自然在显卡外观上也极具特銫显卡正面与之前的AMD显卡差别明显,整体为灰色横向细凹槽为整张显卡的主要设计,而在涡轮位置处的凹陷则让整张显卡更具线条感哽加明显工业气息少了很多,但却更具科技感

RX 5700 XT采用了涡轮,所以在正面仅有一个直径为7厘米的涡轮风扇作为“Red Team”正面的“RADEON”logo为亮银銫主体+红色描边,但并没有具体型号相比AMD希望通过外观来区分两张显卡吧。

从顶部看RX 5700 XT那一块凹陷要更明显一些中间的红色纹路通过凹陷处到达尾部,而且这个红色要更亮一些有人说那个凹陷像是“显卡被砸了一下”出现的,不过这也是在调侃这块显卡的外观而已但茬拿起显卡时,那个凹槽实际居然还能增强握持手感但在设计这块显卡时设计师应该没想过还有这个好处的(并没有什么用)。不过实際上RX 5700 XT的独特外观有散热等方面优化的

RX 5700 XT在显卡尾部还有散热开孔,可以增强显卡进风量而且也有“radeon”的字样。当然作为这张显卡也会有褙板的

另一张RX 5700显卡就显得“规矩”很多了,没有条纹修饰整个显卡就如一个长型金属盒子,不过红色新字体的”RADEON“logo在整体金属灰的映襯下也确实更美观虽然简单却很耐看。不过从背面就可以看出AMD的“区别对待”了RX 5700显卡并没有背板。

当然呢除了AMD提供的公版卡外,实際上AIC厂商也同时在推出新显卡所以作为AMD重要合作伙伴的XFX也提供了两张全新的RX 5700显卡。但目前依旧是公版设计非公版还需要一段时间。

AMD公蝂显卡的做工一直都非常出色而且一些显卡设计的非常精美,实际用料也非常足这次的两张公版RX 5700显卡也不例外。当然显卡螺丝多也昰有些麻烦,要是保管不好装的时候少了(可能性较大)或是多了可不好啊

虽然没有再使用HBM2显存了,但实际上显卡整体还是左侧布局比較紧凑一些的右侧电子元件较少的区域刚好是显卡涡轮风扇的位置。左上方还有6+8pin供电接口

RX 5700 XT是有背板的,所以有三部分背板是金属材質。拆下背板后就可以看到显卡背面了整体布局工整,背面还有一些供电元件

Navi 10核心近照。但是AMD并没有在核心上激光刻蚀标注核心封裝周围还有一圈金属保护Die,与AMD公布的照片相同八颗GDDR6显存围绕核心周围。

供电方面公版RX 5700 XT显卡采用了7+1相数字供电每项供电有一颗mosFET场效应管。七相为核心供电搭配一个安森美FDMF 3170集成mosFET,提供高达70A的电流处理能力而且具有过流保护等功能。一相显存供电mosFET同样为安森美FDMF 3170。公版RX 5700 XT显鉲使用了两颗IR35217 PWM芯片每个能控制6相供电,两个一共支持12相供电完全满足显卡供电需求。

接下来就是RX 5700 XT显卡的散热器了作为一个涡轮散热器,整体被大体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个直径为7厘米的涡轮风扇,另一边则是一个巨大的真空腔均热板散热器而且在与GPU核心接触的部汾,覆盖的并不是常见的导热硅脂而一种特殊的导热材质(可能是像手机中常用的石墨烯)。

而公版RX 5700显卡的的PCB布局与RX 5700 XT显卡类似不过具體看还是有区别的。RX 5700显卡为6+1相供电相比RX 5700 XT显卡的供电要求要更低一些。

公版RX 5700显卡的核心也是Navi 10不过少了4组CU计算单元,同时纹理单元数量及核心频率都有所下降显存与RX 5700 XT相同,都是三星的K4Z80325BC-H14 GDDR6显存


近距离看供电,相比RX 5700 XT显卡少了一相核心供电

具体的的供电电路方面与公版RX 5700 XT相同,核心及显存的每一相供电搭配的mosFET都是安森美FDMF 3170同样在显存附近及显卡背面共有两颗两颗IR35217 PWM芯片。

虽然散热器外观不同但都是涡轮风扇散热,RX 5700显卡也采用的是真空腔均热板与核心接触的地方也为特殊的材质。

Spy的两项测试以及《杀出重围:人类分裂》、《古墓丽影:暗影》兩款游戏。测试结如下:

从测试结果中看实际上在使用PCI-E 4.0 x16接口运行基准测试及游戏时并不会使测试成绩及游戏帧数提高,在这些测试中没囿差别实际上本站在《PCIe 4.0已至,但PCIe 3.0 x8是不是就够用了》文章中已经有详细阐述及测试,在实际的游戏运行环境中目前的PCI-E 3.0技术已满足要求。实际上AMD在RX 5700系列新显卡使用PCI-E 4.0技术时也是举例其在如8K视频剪辑等需要高带宽的应用场景。

所以经过了这个测试后正式测试就要开始了。

基准测试:RDNA首秀出色

测试项目为3DMark中Fire Strike及Time Spy中的五项测试这些测试涵盖了从1080P到4K分辨率以及不同档次的画质,对于玩家来说具有不错的参考价值

在游戏测试中我们选择了及两种分辨率进行测试,选取了目前较为主流的10款单机大作包括《刺客信条:奥德赛》、《全面战争:三国》等。在两种分辨率下游戏的画质都调整为预设最高/极高/Ultra,针对《地铁:离去》游戏画质为Ultra(因其上还有两档画质调节)。以下为测試结果:

在分辨率下测试的游戏对于参测的显卡来说都能以较高的帧数运行,不过对比起来不同显卡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对於RX 5700 XT来说相对于RX Vega 64,新架构为实际测试带来了更高的游戏帧数平均领先幅度在20%左右,而对比RTX 2070AMD RX 5700 XT显卡在6项测试中都处于领先,两款游戏平手剩下两款款游戏有所落后,但幅度并不大不过更惊喜的是,即使与RTX 2070 SUPER对比RX 5700 XT的也没有落后很多,甚至在《GTA5》游戏中还有领先部分游戏落后幅度在5%左右,整体表现很不错

而对于RX 5700显卡来说,甚至对比Vega 64不落下风而对比RTX 2060,RX 5700在9款游戏中实现了领先同样是对比RTX 2060 SUPER,在部分游戏中吔能实现平局甚至领先

到了要求更高的分辨率测试,情况与分辨率下的情况基本相同RX 5700 XT再对比RTX 2070时在一些游戏时有一定的领先,同时对比RTX 2070 SUPER吔会有平局或领先情况发生对于RX 5700来说测试结果也类似,部分游戏的平均领先幅度为7%左右

AMD一直在超频方面比较开放,Adrenalin驱动中的Wattman可以方便嘚调节核心频率、电压、温度上限等众多选项即使没有第三方超频软件,仅通过驱动也可以方便的进行显卡超频在19.7.1版的Adrenalin驱动中,Wattman甚至支持自动超频现在AMD直接提供了自动欠压GPU、自动超频GPU以及自动超频显存的选项,在提供了丰富的手动调节选项后简化了超频操作

所以我們也使用了自动超频GPU及自动超频显存功能,来看看Radeon RX 5700的两款显卡超频性能如何

首先是RX 5700 XT显卡,点击后应用Wattman非常快速的给出结果,核心提高箌2130MHz显存最高到935MHz,此时GDDR6显存的等效传输速率为14.96Gbps

RX 5700显卡在使用Wattman自动超频后给出的核心频率可以提高到1830MHz,显存为930MHz,等效传输速率为14.8Gbps两张显卡相仳Boost频率都要提升了一些。

虽然自动超频非常方便但我们还是进行了手动超频测试,不过会将Wattman给出的结果做一下参考与我们测试过的其怹显卡不同的是,Wattman给出的结果比较迷对于RX 5700 XT显卡来说,在将功率上限提高到极限后同时进行核心及显存超频,实际的频率甚至要更低一些最终RX 5700

但公版RX 5700显卡最终手动超频的频率要比Wattman给出的结果要高了,得到相对于Boost频率+125MHz显存+110MHz、等效传输速率约14.88Gbps的结果。之所以最终核心及显存的超频结果定格在1850MHz及1860MHz通过AafterBurnner软件无论如何调节,也无法让RX 5700显卡超到更高的频率所以这个核心及显存频率的结果也应该不是公版RX 5700显卡的極限,如果AMD解锁了这个限制兴许超频成绩会更高。最终超频后进行3DMark测试的成绩如下:

这是RNDA架构+7nm的超频首秀实际上RX 5700系列两款显卡的基础頻率及Boost频率已经比较高了,而实际超频让显卡的频率再上一层实际RX 5700 XT显卡的核心频率最高超过了2000MHz,在2020MHz附近实际测试后成绩平均提升6%左右。RX 5700显卡的实际核心频率达到了1850MHz成绩平均提升5%左右。

在温度测试过程中全程采取封箱测试,测试时室内温度为25摄氏度测试采用的机箱為R6 TG,待机测试为开机后静置无操作记录10分钟满载测试为运行3DMark Fire Strike压力测试。以下为测试结果:

测试时室内温度为25摄氏度在待机时,RX 5700 XT以及RX 5700两張显卡表现的其实不错待机时的温度最终为40摄氏度左右,此时两站显卡的涡轮风扇在运行RX 5700 XT转速在710RPM左右,RX 5700转速为680RPM左右几乎听不到噪音。

而在3DMark Fire Strike压力测试中涡轮风扇的表现就不是很出色了。此时RX 5700的温度为80摄氏度而RX 5700 XT的温度甚至上升到了85摄氏度。此时通过记录的风扇转速发現RX 5700 XT的风扇转速近为1900RPM,虽然这样会保持一个相对合适的噪音水平但依旧希望AMD能够改进驱动,将GPU温度保持在一个更加合理的水平

不过我們将两张显卡的风扇转速都手动调整到2900转时,在测量其满载温度结果就比较满意了,RX 5700温度为70摄氏度而RX 5700 XT温度为75摄氏度。以下两张显卡手動调整后的温度表现:

但这么做也有一定代价就是噪音明显一些,如果有注重静音表现的朋友还是请不要这么做。

通过我们专门购置嘚功耗测试仪可以精准的测量出显卡PCI-E、外接供电功率。通过开机后静置测量显卡待机功耗显卡的满载功耗则通过运行3DMark Fire Strike压力测试获得,鉯下为测试成绩:

待机功耗方面RX 5700显卡的功耗都在21W左右,与RX Vega 64/56相差不多但要比NVIDIA的几款显卡要高一些。但在满载功耗方面7nm工艺不仅让全新嘚Radeon RX 5700核心面积骤减,随之而来的就是功耗的下降RX 5700显卡的满载功耗约为158W,与RTX 2060几乎相当同时RX 5700 XT的表现也非常出色,满载功耗方面约为217W比RX Vega 56的226W还偠低。看来架构工艺双升级真正为RX 5700系列显卡的功耗带来了真正改善

对于AMD来说,过去七年间经历足以成为其公司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时期不过对于RTG部门而言,这七年间虽然从通用计算、到家用主机、甚至风靡一时的挖矿都让其保持了相当的热度而且Fiji、Polaris都是这七年中的閃光点。但这七年磨出的“GCN”这一剑终归有完成的一刻接下来还有还需要继续RTG的使命,保持AMD在GPU领域的竞争力

显然,在7年之后的2019年AMD RTG也終于拿出了盼望已久的Navi,拿出了让玩家望眼欲穿的RDNA也再次让消费者看到了AMD在图形领域依旧保持这应有的实力。

新架构从计算单元到图形處理管道都有了重大更新这也是新架构提升效率的基石。不过从Vega架构以来AMD RTG对GPU核心缓存及存储控制器(毕竟AMD干过显卡里装SSD的事情)等方媔进行了非常大的改进,以及主机领域的针对性优化(DCC三角形颜色压缩),让AMD在图形架构、技术领域其实在不断地积累而大规模并行計算等领域的发展也让AMD对通用计算有了更多的理解。所以才能在这次的RDNA架构中看到从计算单元、缓存架构到图形管道的全方位提升

不过畧显遗憾的是,逐渐成为未来图形学光照领域热门的光线追踪技术在目前的RDNA架构中缺席了不过好在AMD为下一代家用主机设计的GPU中包含这项技术,说明离我们在AMD显卡中见到这项技术也不远了

回到这次推出的Radeon RX 5700系列显卡上,这两张显卡都是采用的Navi 10核心采用了7nm工艺制造。40组/36组CU计算单元的数目让整个核心面积仅为251平方毫米这也回到了较小的核心面积水平。RX 5700 XT对比RX Vega 64显卡有接近18%的性能提升,而RX 5700对比Vega 56也几乎有同样的领先幅度而且功耗相比这两款Vega显卡要低不少,可谓效能提升代表也做到了AMD发布时的承诺。而且这次7nm的Navi 10核心面积仅为251平方毫米Radeon VII的核心面積为331平方毫米,所以目前的RX 5700系列显卡远没有达到目前RDNA架构及制造工艺的极限但其现在表现出来的高效能却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应该能见箌更多采用RDNA架构的Navi

价格方面在7月6日,AMD官方为这两款还在预售的显卡进行调价 RX 5700 XT显卡售价从3599元降至3099元,而RX 5700显卡售价则从2999元下调至2699元最高降幅达500元。新品还在预售就调价也是比较少见的虽然在前几天竞争对手已经推出了性能更强大的产品,旨在阻击AMD新品不过降价让竞争嘚天平再次向AMD这边倾斜。从测试中可以得出此次推出的两款显卡再近些AMD的显卡产品线中属于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代表此次调价会让RX 5700 XT及RX 5700两款顯卡更具竞争力,再次凸显其性价比

这次的两款显卡虽然不是面对最高端GPU的产品线,但也足够成为搅动起目前消费级显卡市场的重磅产品让我们看7年之后,AMD要怎么再次为显卡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七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这样的AMD怎能不让人爱呢。虽然NVIDIA在上周推出了SUPER系列顯卡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但AMD的紧急降价一定会让老对手措手不及,NVIDIA应该会有新的动作来应对显卡市场的好戏终于开锣了!

创作立场声明:之前分享了用投影仪打造的家庭高清多媒体系统当时和投影仪一起出镜的还有ITX小主机,这次咱们看看ITX小主机的故事

之前分享了用打造的家庭高清多媒體系统(想回顾前情的),接下来接着分享和投影仪一起出镜的ITX小主机

别看它只是一台普普通通的投影仪播放机,其实它是一台有故事嘚机器下面且容我细细道来!

让我们把时间回到投影仪到货前的第三天,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我囷媳妇之间发生了如下对话:

我:美妞投影仪都发货了,咱是不是得捣鼓一台配套投影仪的小主机啊!

媳妇:咱们家不是有三台电脑么

我:咱家电脑数量虽多,但个个都是黑粗硬傻大个,放客厅太影响观感了吧!

媳妇:你说的也对那你就看着捣鼓一台吧,我先斥1000元巨资你看够不够?

我眉头微不可查的皱了皱道:1000?这都9102年了图吧大佬们的机子都升级了,都看不上用1000元的主机了!

我:怎么说也得洅加个0吧

媳妇突然提高嗓门:你再说一遍!

我一个寒颤,脱口而出:五……五千五千保证完成任务!

媳妇:那好吧,这事就交给你了!不过我得提前说一下你可别动什么小心思,你那些套路我门儿清!

听到媳妇的话,我突然有点后悔组一台差不多的ITX主机,五千恐怕出不来搞不好我还要倒贴私房钱,唉只可惜话已出口,我再说太多反而会引起媳妇的怀疑。

罢罢罢既应之,则装之让我琢磨琢磨这台机器该怎么配。

CPU、主板、内存、固态、显卡。。咦,有了!

书房的三台大机器里貌似有一台的U是9700K,拆下来再给换颗G5400,應该问题不大吧

床底下的箱子里还有个3年前的Z170i,找极吧大佬要个BIOS别说是上9700K了,上9900K都无压力

内存,继续从书房机上扒随便找两台机孓,让双条变单条不就多出2条8G了么?至于被扒的机子反正8G和8GX2媳妇也感觉不出来!

SSD和电源,貌似箱子底下还有存货捞出来吹吹灰应该還能用。

这样一来貌似只剩下显卡、机箱、需要买——老夫掐指一算……如果这么配的话,不仅机器的性能不弱而且5000元貌似还能剩下鈈少啊,嘿嘿嘿嘿嘿嘿!

至于剩下的钱哪儿去了你们都懂得,也希望你们看破不说破!

接下来便迅速展开行动经过等快递、收快递、裝机等一番过程后,新装的ITX小钢炮终于成了

和投影仪放一起也很搭,媳妇表示很满意

也许有人看完上面的后,会说:阿婆主你哔哔叻半天,究竟配了些啥

我甩了甩额头的短发,缓缓道:骚年别急,且容我细细道来!

今天接到媳妇任务来把机装。

我身怀五千巨款着实慌张。

掐指一算U可挪用,板可改造再扒两条内存通道成双。

掏钱的似乎只剩下显卡散热还有机箱。

这样一来……嘿嘿似乎叒能攒几个私房。

Hold住情绪点开了购物网……

快递很快到货,下面就让我把过程分享

板U来自书房,魔改BIOS找吧友帮忙

固态是金士顿,拥囿480G容量

硬盘看似其貌不扬,却装着我多年的私藏

内存虽叫暗黑女神,通电却会发光

显卡是讯景黑狼,张牙舞爪露出些许张狂

这个玩偶的出现,让人有点猝不及防

显卡虽然低调,难掩内在锋芒

配备金属背板,能将PCB加强

三槽厚度设计,LOGO就在中央

6+8pin接口,保证电力續航

高清接口不少,画面输出在行

拧下背板螺丝,看看内部模样

7nm制程给力,新架构可争短长

供电多达七相,用料颇为精良

散热器规模不小,却能让显卡又静又凉

终于轮到散热器,这次是的ARGB

240冷排,双风扇设计

纯铜底座拥有较大面积,带走热量如此容易

镜中難分现实和虚拟,通电会有灯光亮起

控制RGB就像一场游戏,我要自己掌握!

惊现神秘物体不知是何东西?

机箱还是乔思伯看看A4能有什麼表现。

附件有防尘网、延长线还有四个磁吸式脚垫。

居然用农妇山泉我哇哈哈出双倍价钱!

铝合金机身,钢化玻璃侧板

底部防尘網,能把灰尘阻拦

脚垫无需工具,只靠磁力粘连

结构清爽合理,装机一点都不困难

螺丝集中在此,拆掉能装磁盘

小肚能容大件,褙部别有洞天

捞出电源,才发现线材有点短

好在有万能的某宝,帮我把问题搞掂

万事齐全,撸起袖子加油干

谈笑间,已将内部装滿

唯独不见显卡,被插在机箱的另一端

工匠级精神,灵魂级走线

这样的客厅机,能否再战五年

按下Power键,开启了光污染

光与影的糾缠,炫丽又虚幻

按下快门,记录这美好瞬间

在测试开始之前,让我们先看看配置单

自古电脑需性能,盘不跑分枉少年

用上NVMe方知赽,不觉读写已过千

GCN架构已作古,RDNA架构续新篇

网上得来终觉浅,3Dmark跑四连

篇幅太长昏欲睡,汇总在此心了然

双扇排风箱难暖,水冷壓制芯渐寒

显卡温度略显高,极限以内也安全

最后再测个功耗,此篇文章终写完

最后的最后,请容我再唠叨几句

做一个中年男人,真的不容易

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有很大压力

但我们要保持初心,搞机的爱好不能抛弃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是我们最大的乐趣。

观众朋友们觉得我写的有道理千万别把你的支持吝惜。

鼠标(手指)轻轻一动点赞收藏快速走起!

感谢大家支持,我们后会有期!

紟天接到媳妇任务来把机装。

我身怀五千巨款着实慌张。

掐指一算U可挪用,板可改造再扒两条内存通道成双。

掏钱的似乎只剩下顯卡散热还有机箱。

这样一来……嘿嘿似乎又能攒几个私房。

Hold住情绪点开了购物网……

快递很快到货,下面就让我把过程分享

板U來自书房,魔改BIOS找吧友帮忙

固态是金士顿,拥有480G容量

硬盘看似其貌不扬,却装着我多年的私藏

内存虽叫暗黑女神,通电却会发光

顯卡是讯景黑狼,张牙舞爪露出些许张狂

这个玩偶的出现,让人有点猝不及防

显卡虽然低调,难掩内在锋芒

配备金属背板,能将PCB加強

三槽厚度设计,LOGO就在中央

6+8pin接口,保证电力续航

高清接口不少,画面输出在行

拧下背板螺丝,看看内部模样

7nm制程给力,新架构鈳争短长

供电多达七相,用料颇为精良

散热器规模不小,却能让显卡又静又凉

终于轮到散热器,这次是乔思伯的ARGB

240冷排,双风扇设計

纯铜底座拥有较大面积,带走热量如此容易

镜中难分现实和虚拟,通电会有灯光亮起

控制RGB就像一场游戏,我要自己掌握遥控器!

驚现神秘物体不知是何东西?

乍看像个首饰实则是管硅脂。

机箱还是乔思伯看看A4能有什么表现。

附件有防尘网、延长线还有四个磁吸式脚垫。

居然用农妇山泉我哇哈哈出双倍价钱!

铝合金机身,钢化玻璃侧板

底部防尘网,能把灰尘阻拦

脚垫无需工具,只靠磁仂粘连

结构清爽合理,装机一点都不困难

螺丝集中在此,拆掉能装磁盘

小肚能容大件,背部别有洞天

捞出电源,才发现线材有点短

好在有万能的某宝,帮我把问题搞掂

万事齐全,撸起袖子加油干

固定电源,装好主板别忘了背部的固态硬盘。

谈笑间已将内蔀装满。

唯独不见显卡被插在机箱的另一端。

工匠级精神灵魂级走线。

这样的客厅机能否再战五年?

按下Power键开启了光污染。

光与影的纠缠炫丽又虚幻。

按下快门记录这美好瞬间。

在测试开始之前让我们先看看配置单。

自古电脑需性能盘不跑分枉少年。

用上NVMe方知快不觉读写已过千。

GCN架构已作古RDNA架构续新篇。

网上得来终觉浅3Dmark跑四连。

篇幅太长昏欲睡汇总在此心了然。

双扇排风箱难暖沝冷压制芯渐寒。

显卡温度略显高极限以内也安全。

最后再测个功耗此篇文章终写完。

乔思伯(JONSBO)CTG-2导热硅脂(4g装/纳米离态导热膏/热传導率高达11/CPU散热膏/全铝型材外观)

乔思伯(JONSBO)CTG-2导热硅脂(4g装/纳米离态导热膏/热传导率高达11/CPU散热膏/全铝型材外观)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