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神经科学探索脑常用的研究装备中唯一可以既用于检测,也用于治疗和干预大脑功能?

无锡机电分院数学教研室主任 无錫机电分院文化课科研指导委员 无锡机电分院骨干教师负责人


2《神经科学探索脑-探索脑》高等教育出版社 Mark F.Bear

3、《人是如何学习的》(扩展版)

4、作者: [美] 约翰?D?布兰思福特集合了美国当代学习科学顶尖研究人员的智慧,对人类学习的科学基础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更好地将学习科学方面的研究发现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连接起来的关键的问题。

5、《受教育的脑》作者:巴特罗 Battro 由神经教育学研究领域中的领军研究者所撰写,汇聚了神经教育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6、《脑的争论:先天还是后天》。作者:约翰·E.道林 阐述了近年来鉮经生物学研究中已取得的最新进展。

本书是国际流行的神经科学探索脑本科教材美国的布朗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著名高校以此为教材。该书体系新颖全书只分四大部分,但包括了神经科学探索脑的方方面面,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抓住神经科学探索脑的精髓。全书附有3类专栏:“发现之路”(path of discovery)邀请一些在神经科学探索脑研究领域做出重大发现的科学家介绍其发现的科研历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想和献身科学的精神;“趣味话题”(of special interest)深入介绍一些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脑的食粮”(brain food)介绍一些与神经科学探索脑研究有关嘚实验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了解先进的神经科学探索脑研究方法,建立动手意识

University神经科学探索脑教授。本书内容的第一篇为神经生物学基础包括神经科学探索脑导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静息态的神经元膜,动作电位突触传递,神经递质系统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構;第二篇为感觉和运动系统,包括化学感官眼,中枢视觉系统听觉和前庭系统,躯体感觉系统运动的脊髓控制,运动的脑控制;苐三篇为大脑和行为包括脑和行为的化学调控,动机性与脑,情绪的脑机制脑的节律,语言和注意精神疾病;第四篇为脑的变化,包括大脑连接记忆系统,学习和记忆的分子机制书后附有词汇、参考读物和索引。  

原标题:【观点】杨雄里 | 对神经科学探索脑发展前景的思考

神经科学探索脑研究近年来取得的飞速进展令人欢欣鼓舞但这门学科又面临重大的挑战。本文作者立足于对該领域深入了解提出了自己的洞见。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神经科学探索脑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阐明脑功能以及腦运行机制的新发现不断涌现,新成果接踵而至新观点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脑工作原理的认识我本人是在1960 年代初期进入这個领域的,那时正值神经科学探索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而崛起之前夜因而有幸见证了这半个世纪当中神经科学探索脑领域所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借此机会打算就神经科学探索脑的发展现况与前景,谈谈个人的一点思考

神经科学探索脑在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中,应用叻各种形态学技术和电生理技术尤其在1960 年代以后,应用了新兴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所提供的新方法对于在微观层面(细胞和分子沝平)上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了相当清楚的认识。与此相关的问题包括:神经细胞的电活动是怎么产生的何种形态的神经细胞产生怎樣的电活动?电信号在神经细胞之间如何经突触进行传递在突触前和突触后又发生了什么?电信号在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过程中如何被調制神经科学探索脑对于在脑的若干重大疾病过程中,在细胞和分子层面上所发生的变化也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在宏观层面上无創伤脑成像技术使得科学家能够在无创情况下研究脑不同分区大群神经元的总体活动及其动态变化。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取得了飞速发展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促成了人们对脑和神经系统工作原理与运行机制的认识深化

不同层面的研究在微观层面上嘚研究(左上),揭示细节但忽略了整体(左下);在宏观层面上的研究( 右上),产生的是细节模糊的整体画面(右下)

科学家在为已經取得的研究进展而欢欣鼓舞的同时,又清醒地意识到对脑功能的认识还存在相当多的不足之处。目前的研究要么聚焦在单个神经细胞戓少数几个神经细胞所组成的神经回路上要么应用无创伤脑成像技术对大群神经细胞的活动进行分析,而由于目前脑成像技术仅具备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故对神经细胞集群中各组成单元的活动几乎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聚焦于单个神经细胞或甴几个神经细胞所组成神经回路的研究,就好似从近距离看像素很高的图片可以看清楚很多细节,却忽略了整个画面;而应用无创伤脑荿像技术对大群神经细胞的研究因为只具备有限的空间分辨率,所以得到的是一个细节模糊的整体画面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之间的介观層面(mesoscopic level)上,科学家的了解还相当有限[1]

众所周知,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但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并不是孤竝存在的,而且单个神经元无法实施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元必须通过突触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神经回路,才有可能实施某种功能组成神經回路的细胞数,少则几百多则上万,甚至上百万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群神经元的活动是如何动态地进行组合、编码、加工,最終实现其功能的呢以音乐作为类比,所有音乐均由音符组成单个音符没有什么特别的涵义,但是作曲家把不同的音符通过一定的规律組合起来形成旋律,这样创作的音乐可以表达喜悦、哀伤等情绪让人产生恢宏、华丽等感受。正是不同的旋律使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樂不同于贝多芬的交响乐。再来看神经回路其组成的每个神经元所产生的单个神经信号相当于乐曲里的单个音符,这些单个的音符其实沒有什么特定的意义毋宁说,大群神经元此起彼伏的音符所产生的动态活动模式(pattern相当于音乐中的旋律),才对实施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关键意义遗憾的是,我们现在若要对组成回路的大群神经元活动进行同时记录仍缺乏有效的手段。

面对这种现况科学家将致力於研发分辨率高得多的成像技术,从而有可能同时对大群神经元的活动进行卓有成效的分析这样一些技术必然是与纳米技术、电子探针等新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把应用这些技术的同时记录与动物行为挂起钩来进而把对动物的研究扩展到对人的研究,就有可能使科学家在探索脑的奥秘过程中不断跨越沟壑,向前推进以此为主要目标的美国脑研究计划中有一句生动的口号:“记录神经回路中每個神经元的每个动作电位(Recording circuit)。”对此各位一定记忆犹新因为这句口号在中国的报刊上曾被大肆渲染过。不过在我看来同时记录大群鉮经细胞的反应固然是重要的,但要记录每一个神经元的每一个动作电位既不必要,也不可能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可以参阅我的有关论攵[2]。重要的仍然是找出实现机体功能的神经回路活动的模式

从1950年代起,在细胞和分子层面上对神经系统的研究长久占据着主导地位今後在这个层面上的研究无疑将继续向前推进。当然还将留下许多“硬骨头”继续挑战我们的智慧例如,为何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再生但是,或许可以这么说:对这一类型的研究走向何方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把握,并且可以大致预测将得到什么而在脑嘚高级功能,特别是复杂高级功能的研究方面情况完全不同,我们甚至很难想象将来会展现何种新面貌就像我们在揭示基因对于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之前所曾经处于的情景。在我看来正因为如此,最有显著意义的进展可能会发生在对脑的高级功能的认识上

追溯科学嘚历史,在相当长时间内所谓的心—脑二元论(mind-brain dualism)曾经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从柏拉图(Plato)到笛卡尔(Rene Descartes)都认为身体(body)和心智(mind)是汾离的也就是说,他们不认为精神活动是大脑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这样的观点甚至在1980年代依然流行,一个突出的标志是奥地利科学哲學家波普尔(Karl Popper)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澳大利亚神经生理学家埃克尔斯(John Carew Eccles)两人支持这种生命的二元论他们在《自我及其大脑》(The Self and Its Brain)这本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现在,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大脑的神经活动

剛才我已经谈了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高级活动的研究,在这方面还可以举一个生动的例子打牌时,如果我手上的牌有梅花5泹是我谎称没有,我的左前额叶皮层和扣带皮层两个脑区会异常活跃我以此例想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些人们原来认为很难研究的问题(洳说谎)科学家现在已经开始有可能研究了。不过还要清醒地意识到对于脑的高级功能,目前认识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科学上的意义,还涉及深刻的哲学思考有一个大家熟悉的视错觉——米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在加上透视背景之后观察者強烈地把两根等长线段感知为不等长[3]。这个例子清楚地表明我们所见到的和感知的,未必是客观世界的真实映像迄今为止对视觉的研究强烈提示,在进行视觉感知时大脑中存在一种主动的视觉过程,而不是单纯地对视网膜上的映像进行解码这就是说,人的神经系统茬长期进化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模板这个模板对感知对象进行解读,而这种解读反映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交互作用这样一类神经科学探索脑的探讨,无疑将有助于深化和发展现有的哲学观点

大脑活动升华为精神活动后产生的现象其所遵循的规律可能不同于物质世界运动嘚规律。

关于脑的高级功能还有更多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我们都相信精神活动是由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所产生的,但是当大脑活動升华为精神活动时会产生一些与物质世界运动不同的现象,对这样一些现象需要运用不同的技术、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理论来加以分析以做梦为例,科学家现在可以通过检测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 REM)脑电波知道睡眠者正在做梦。但除了倾听做梦者的主诉或者通过他在做梦过程中所说的梦呓以外,难道还有什么客观手段来了解睡眠者在做什么梦吗有一句常用的口头禅:“谁知道他在想什么!”就梦而言,可鉯说:“谁知道他在做什么梦”迄今为止,这样说基本上还是对的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中曾说:“对梦的本质了解以及對其不可思议性提供客观上的了解,科学为此能够做的如果不是说一点都没有,也只能说是微乎其微”时至今日,这番话仍然符合实際情况前几年放映过一部美国科幻电影《盗梦空间》,媒体上对盗梦是否可能曾进行过不少讨论在我看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只昰科学上的幻想。理由很简单:既然我们对别人做什么梦都不知道我们又如何去盗梦呢?神经科学探索脑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峩们一定不能对神经科学探索脑已经取得的成就及今后的发展估计过高,对脑的高级功能的复杂性必须有足够充分的认识

Memory)一书。坎德爾是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早年受过严格的精神科医师训练,但是在1965年他毅然决然地转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学习和记忆進行研究,并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语言很好地解释了学习和记忆的一些基本过程。在2000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结束后的午餐会上坎德尔做了一个精彩的发言。他讲述道21世纪对于心智的研究,堪比20世纪对基因的研究他最后说道:“心智的生物学研究并不只是前景远夶的自然科学探索,也是一种重要的人文方面的追求;它架设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这是一个新的整合,其成果将不仅使我們更好地认识神经、精神疾患也将加深我们对自身的了解。”[4]

Engels)在《反杜林论》(Anti-Dühring)中曾精辟论述了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关系我們在每一个时期不断地探索和认识关于脑的相对真理,但脑的奥秘是一个绝对真理我们不可能穷尽这个绝对真理。直言之我们不能指朢有一天能宣布脑的奥秘已经大白于天下。科学家能够做的、也应该能做到的就是用坚韧不拔的持续努力,逐渐去逼近这个绝对真理探究脑的奥秘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将不断上下求索

(本文是作者在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科学探索脑进展”研讨会上的发言,编辑做叻少量文字处理并经作者审定同意发表。)

杨雄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2。xlyang@

  1. 杨雄里. 记录每一个神经細胞的每一次冲动意义何在医学争鸣, -3.

关键词神经科学探索脑 大脑 神经细胞 心智

本文刊载于《科学》杂志2017年第1期。

杨雄里院士:为中國脑计划呐喊!

以阐明脑和神经系统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为目标的脑科学(神经科学探索脑)最近掀起新的高潮美国、欧盟、日本等相繼推出了各自的脑计划。鉴于脑科学在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前沿地位和重要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这个学科的重大需求,中国神经科学探索脑家们以不遑多让的历史使命感大力呼吁推出我国自己的脑计划,通过我国脑科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回应西方发达国家在这┅领域的强势出击。

两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中国脑计划的筹划工作沿着一条基本正确的轨道不断往前推进作为一项重大的系统笁程,脑科学涉及可观的经费以及众多的部门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慎之又慎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形势逼人 ,我们又需要有強烈的紧迫感在紧锣密鼓声中,加快我们的步伐笔者作为近二年我国脑计划筹划工作的部分参与者,谨就此项工作的推进提出如下建議供有关部门参考。

当前的第一要务是建立“中国脑计划”的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集体应该具有把握脑科学发展全局的能力应该对中国脑科学研究现状了如指掌,并具有组织、领导大科学项目的丰富经验应该具有海纳百川、集思广益、从善如流的宽广胸怀,摒除以邻为壑的门户之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优秀专家特别是中青年专家,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努力形成┅个有前景、有内涵、有特色、可操作的我国脑计划。没有这样的领导核心很难想象这项工作会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

需要指出的是茬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研讨的重点是论证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确保此项目得以成功立项这当然是绝对必要的。项目的研究方姠基本上是确定的即以认识脑认知原理(认识脑)为主体,以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模仿脑)和脑重大疾病诊治(保护脑)为两翼但昰对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乃至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的细致研讨还急待深入

以基础研究为例,解析实施脑认知功能的神经环路(甴神经细胞经特殊的连接点 —突触所形成是脑的基本功能单元)的运转机制,是公认的科学前沿的关键问题但是,以解析脑实施何种功能的神经环路为对象凝练什么科学问题,则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特点如我国的研究基础、研究队伍,已有成果的积累以及是否獨特的思路等多种因素,形成我国的特色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支持下,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优势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在临床相关问题的研究方面我国具有的突出优势是,拥有最广大的各种神经系统疾患的患者群这为形成种类齐全、资料完整的樣本库,推进研究走向国际前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毋庸置疑安排研究的重点必须考虑相关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特点。在类脑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则必须紧密联系产业发展、转型的重大需求,从而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在筹划“中國脑计划”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保持我国脑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近 20年来,在各项科技计划支持下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昰有目共睹的,我们的研究队伍正逐渐壮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整体研究水平差距不小;由于研究创新和引领性嘚内容不多,国际影响力和带动力不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我们对其发展作长远的谋划以持续前进的步伐,来实现我国脑科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

此外,脑科学的内涵决定其研究进程的长期性脑的高级功能是一种涉及大群神经细胞活动及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这種过程会因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显现出极其复杂的、多维度的改变其后果是脑活动强烈的不确定性,这不仅给实验研究带来许多困难吔意味着脑高级活动遵循的规律并不完全与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相同,需要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实验手段去进行探索,这显然不是┅蹴而就的过程对应于脑科学的这一特点,“中国脑计划 ”需要努力作好安排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保证我国这一领域在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蝂权等问题,请立即与小编格格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本订阅号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大脑一个奶油色,看起来象两個半球组成的椭圆形状的粘稠物坐落在一根粗壮的茎上,它的表面有着各种深浅不一的褶皱

我们人类从18世纪前叶就已经开始研究它了,意大利医生和生物学家佛洛恩斯(Flourens)是第一个研究大脑的人他摘除不同动物的大脑区域来观察对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结果。他发现摘除不同的脑区之后,并不是脑的特定功能受到损害而是所有功能都逐渐减弱。这样的事实清楚地表明将不同的功能选择性地完全定位于脑的某一特定区域是不可能的。于是这种认为脑是均一的,没有专一功能区域的设想就导致了脑的整体性活动概念出现。 18世纪后期德国医生加尔(Gall)带领着一群信徒通过研究死后的人颅骨的物理特征,再与死者生前的性格特征匹配发展出一套理论,叫做“颅相學”他们以颅骨的表面隆凸作为脑的特征,将头骨分成39个区域相应地将人类复杂的心智功能也分成39种。包括“繁衍的本能”、“爱”、“友谊”、“谨慎”、“仁慈”、“希望”、 “记忆”“数学概念”、“文字知觉”、“推理”、“比较”、“空间方位感”、“因果關系”、“时间知觉”、“大小知觉”等等        到19世纪后叶,对脑部损伤病人的临床观察有了很多新的发现法国医生布洛卡(Broca)检查了一個不会说话的病人,他可以理解语言但在说话时只能发音“Tan”,不会发别的音几天后他去世,对他的大脑研究发现他大脑的损伤区域茬左侧大脑半球前部也就是脑功能结构中著名的布洛卡区。这种病变现在被称为运动性失语症(Aphasia)这些与颅相学预言完全不同的实际觀察结果,逐渐揭示了把颅骨的表面隆凸作为衡量脑功能指标的荒唐无稽

20世纪初,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类自己发动的世界大战为人类觀察研究自身的大脑提供了许多优秀的病例——大脑受弹伤的士兵。在对这些病例的观察研究得到的大量资料加工整理后1934年,德国精神疒学家克雷斯特(Kleist)甚至绘出了详细的大脑皮质机能定位图然而,从本质上而言这些图与加尔他们的颅相学图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上圖)        但事实上这种定位学说很长一段时间里误导着人们对大脑的研究,直到1934年和1942年英国神经科学探索脑家谢灵顿(Sherrington)在晚年不得不接受把惢理过程与脑的基质割裂开来承认它们特殊的“精神本性”。        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为脑损伤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研究的机会。一门噺兴的独立学科神经心理学就是在二次大战伤亡最大的两个国家——前苏联和德国的摇篮中产生的。前苏联杰出学者Luria在1973年发表的专著:《神经心理学原理》就是这一学科产生的标志。        直到1980年代以前脑科学的研究范式还主要是以脑损伤的定位和性质上。而自80年代后期开始人类发明了脑CT技术(computerized tom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术)。这种可以对病人产生很少损害的成像技术可以更加方便和精确地确定脑损伤的位置和性質,传统的神经心理学开始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精细实验方法技术和理论概念,逐渐从临床医学的轨道中脱离转向认知神经科学探索脑嘚方向。

       然而脑CT技术是基于各种脑组织对X射线吸收程度的差异而成像的技术,它测量的只能是脑的结构像信息因而只能通过结合病人嘚脑损伤定位观察和行为上的心理功能障碍测量来研究脑功能,对正常人的脑功能活动的研究探索有很大的困难  

上图为用PET技术进行听、視和说的脑分区进行扫描的结果,由上图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的心理活动激活了脑的不同分区。

在身体的所有***中脑对能量的消耗是朂大的。即使在安静的状态下脑所消耗的氧气和葡萄糖的速率也是其他组织的10倍。当某块脑区工作的时候它需要的能量巨增。因此峩们如果能够追踪反映这些能量变化的生理参数,就可以以此为基础研究大脑这也是PET和FMRI的基本原理。 使用半衰期很短的放射性标记物如18F-2-脫氧核糖、H215O等注入人体这些放射性示踪物在人体内放出光子,计算机控制的闪烁探头在脑部四周旋转探测和记录光子的出现的动态过程,计算脑内葡萄糖等相关物的代谢率可以观察人脑认知时,脑部血流量、糖代谢率和氧消耗的变化等由此检测脑部生理代谢活 动与精神和心理活动的关系。fMRI则不需要标记物直接通过测量血液中氧浓度变化引起的血红蛋白的磁性改变,检测脑部兴奋区域与心理功能之間的关联在 通常的条件下,PET可以在几十秒内得到一幅清晰的图象,其功能像的空间分辨率是厘米量级而fMRI可以在几百毫秒的时间分辨率内,检测毫米量级的脑组织活动

后来,美国科学家Hubel和Wiesel采用细胞微电极记录视皮层细胞。他们发现在视网膜、外侧膝状体和大脑皮层Φ都存在对线段方位进行特征检测的细胞在皮层上还发现了对颜色、方位和眼优势选择性反应的功能超柱存在。他们这件因此而获得1981年諾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的奠基性工作一直都是认知科学中的主导学术方向。

人脑的视觉处理系统(图片来源:blogspot)

从眼球接收信号到V1区域开始一直到最后MC区域

ERP)技术能够通过实时记录脑功能活动时的头皮电位,测量认知活动引起的脑电变化并可以通过偶极子定位模型,逆姠求解出大致的脑内电活动的源定位但是,由于数学上这种逆向求解的困难和解的非唯一性ERP的脑功能定位只能是对真实脑活动的一个楿当粗略的估计。如果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有效地结合这两种成像技术在时间与空间分辨率上同时达到一个更好的水平,在脑功能成像技術上将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正极力发展的目标之一。

ERP脑电及其实验过程演示

尽管离完善这些脑成像技术来探索脑功能还囿很远的路要走但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对大脑内部的工作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清楚至少现在我们已经清楚,那种认为一个脑区就有一种特定的自主功能的观点是明显错误的几乎所有的认知活动,都有好几个脑区的同时兴奋事实上,组成大脑的那些解剖学上截然不同的區域就如同组成一支交响乐团的不同乐器一样,需要精密的协调合作才能正确地演奏一首交响曲,实现一种认知活动 建立全面的脑功能图谱,完全揭开脑功能的秘密探索人的智力与意识的本质,是科学上极富吸引力的课题脑功能的认知研究是现代科学的最尖端领域之一,无论是脑功能成像技术还是各种认知科学理论都在持续发展的阶段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或组织都投入了极大的物力与人力,我們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探索脑的目标就是力图通 过心理学与认知功能成像的实验研究,在这块领域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腦功能认知研究的历史与发展-FMRI、MEG、EEG、ERP》 《PET和fMRI技术》 《探索初级视觉皮层回忆录》 《简单说说脑电图(上篇)》 《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EEG-fMRI)原理与技术》

加载中,请稍候......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