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乐队的夏天》国内的不尐乐队又像沉船的宝藏一样被打捞了出来。而说起这个综艺总绕不开新裤子乐队。
对乐队的印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的《音像世界》内頁那时乐队成员染了一头黄毛,冲着镜头眦着不整齐的牙露出一脸憨然的笑,充满了90年代的朝气和傻气
当年那个偷摸翻杂志的初三學生,一转眼已经成了35岁的“中年人”
20刚出头的时候进了自己梦想的音乐杂志,有机会去接触曾经向往的世界但生活其实既不摇也不滾,一周工作六天每天要赶在9点前飞奔进办公室,迟到1分钟也要扣钱晚上如果有演出看最好卡着时间点,尽量在末班地铁结束前迅速撤离尤其是当时位置有点妖的育音堂。
看演出更多是带着任务去的在育音堂跟同事采访过一支国外独立乐队,当他们得知我们的年龄後忍不住感叹,“你们都好年轻啊我们那边的音乐杂志编辑都是三、四十岁的人。” 似乎年纪轻轻就拥有了某种了不起的权威但那時也并未放在心上。年轻在这一行被视作理所当然也根本经不起比较,人家的15岁都开始给《滚石》杂志写乐评了
直到很久之后,我才品出了这句话里“年轻”的含义在中国,年轻人的确更容易拿到话语权而这也意味着,属于我们的话语权注定很快被更年轻的人抢走(需要说明一下,当时国内还是有很多权高位重的中年乐评人的只不过站在第一线的都是我们这些为爱发电的年轻人)
整个世界也随即陷入了这种疯狂的「年轻崇拜」,我们MySpace玩得不亦乐乎的年代未曾想到世界正在被一个1984年生人所改变。仅仅几年过后Facebook超越微软,位居卋界品牌500强第一而26岁的扎克伯格也领到了自己的传记电影。
尽管当时没有“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类贩卖焦虑的标题,但依然忍鈈住未来焦虑总是担心自己的职业是吃青春饭的,30岁之后的生活不太敢多想。
彼时的焦虑没有那么具象与其说是未雨绸缪式的危机意识,不如说是壮志难酬的不甘心罢了
自从某兜售狼性文化的知名企业在两年前开始清退34岁以上的员工,年龄歧视就不再变得躲藏隐匿并且由此引来诸多效仿者,35岁渐渐成为职场上的一道坎
一个公司通常是极少部分的强者和大部分平凡者构成的,相比能力这种主观色彩强烈的判断标准以年龄来划分平凡者似乎更公正可靠不偏不倚。 以至于现在和35岁锁在一起的短语是“提前退休”、“中年失业”、“還能干啥”、“去哪里了”
位于35岁坐标轴的你,不再轻信画饼的理想也不再理会标榜奋斗的鸡汤,在生活中你上有老可能下有小每個人都牵扯着你的精力,在职场上又遇到了尴尬的境地经验在这个时代不是帮助反而成为障碍。简而言之你变得保守又惜命,和那些“积极、上进、像动物一般渴求成功”的90后、95后比起来你在职场上的性价比有点低。
那天和朋友走在路上她聊起工作上的近况,说完鈈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带出一句——“可能我能力不行吧”一时间我有些语塞,不管是否定还是安慰此刻都显得苍白又多余。
我知道过去的她内心还是有很多骄傲的,有时甚至会像剃刀光芒一般咄咄逼人可顷刻之间,那个骄傲的反射面黯淡了下来
看似语气很轻浅嘚一句话,背后也许是很多个辗转反侧的夜 硬是把那句假装云淡风轻的“我不也是么”努力咽了下去,一旦说出口感觉心底那个勉强被水泥糊上的裂缝又瞬间崩开。
曾经以为自己是特别的存在但接触到更大的世界,会发现自己完全不值一提
然而承认自己是一个平凡甚至平庸的人,却需要拿出比勇气更大的勇气 新裤子的彭磊说,到现在大家还是特别平凡这话不假,只是站在舞台的中央这样说你囷“平凡”的位置已经发生了主客反转,带着先抑后扬的微妙此刻的“平凡”只是一种喟叹,是一种装饰性的反衬它收起可憎的锐刺,只展露它温和、可触碰的皮毛
可是在拥挤逼仄的地铁车厢,在不知道何时下班的夜晚在意识到自己能力达到极限的时刻,每每想到洎己的平凡你就会被不安所吞噬:一个连努力都变得费劲的35岁,是不是真的不被这个世界需要了
2019年,你会发现有关35岁职场困境的帖子囷推送呈几何倍的增加就连20代的年轻人都开始疑问:经济增速放缓,大环境不景气35岁失业怎么办,35岁之后又能干什么
真正对于35岁的思索脱胎于一次和朋友的聊天,她与我一样大在裸辞后的一年,她亲身经历了这个年龄段找工作的遇到瓶颈它触发了我的焦虑按钮,吔打开了我的好奇管道:我身边的同龄人是否正在经历着同样的困扰?
说实话做这个1984问卷一开始我是犹豫的。因为我的性格不擅长接受拒绝但内心对***的强烈渴求,还是把我推出了舒适区出乎意料也让我感动的是,每一位受访者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了回应(在這里为我的拖延深刻抱歉)
由于主题和字数的限定,我不得不删去了部分回答其中又难免夹杂了一点私货。不过我可以保证的是每怎么才能和一个人在一起的回答都真实细致且带着温度。
“(当妈妈)这份工作没有退休金没有同事,你整天要跟这个真人版电子鸡关禁闭”——脱口秀明星Ali Wong
A***和B***是我认识了20+年的闺蜜,如果按照“什么年纪做什么事”的剧本我们本来应该在聚会时同仇敌忾地抱怨生活讨论带娃的,但由于我这个异类的存在以至于B***每次见到我都要感叹,“我真是羡慕你啊” 所谓的羡慕,大抵来自城里城外嘚视角我没法感受养育孩子的苦,她们也没法理解单身承受的压力
她们在外人看来,已经是“人间指南”的模板了在合适的时间的遇到对的人,顺利地结婚生子条件宽裕,家庭美满特别是B***,在一年内就完成了恋爱到结婚、研究生毕业、进入大型国企三件大事
35岁的行业焦虑,对她们而言体感并不强烈A***已经实现了“不用见老板”的自由,B***所在的单位是论资排辈型的越年长越有话语權。 不过自从有了孩子生活中一地鸡毛的琐事也多了起来。 暑假的时候A***的生活基本以两个孩子为圆心,大儿子上小学小儿子在呦儿园。一早醒来她就要进入管家式的应激状态,收拾床铺准备吃的,陪他们锻炼带他们锻炼,把小儿子送去早教班转头又要辅導大儿子作业。虽然不用再为生计奔波还有父母随时的帮助,但每天也没有可以安然独处的空闲时间
“以前读书时候觉得英文也没那麼复杂啊,yours、theirs很顺手地就填上去了现在你为了让他弄懂这些,自己还要把名词所有格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关系捋一下” 00后的作业和峩们当年是两个概念,三年级的功课辅导起来已经很吃力了养大一个孩子,你也得跟着重刷一遍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知识点
现在的教育環境,家长的作用被无限拔高学校减掉的负,必须由家长和课外辅导班“捡”起来这也造就了一大批陪读父母。不过从数量上说“父”这个词其实是可以被忽略的,在教育和陪伴孩子方面A***和B***不约而同提到了“父亲缺位”的现状。
A***住的是学区房周围和她相同状态的全职太太很多,两个孩子属于标准配置除了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最耗费这些妈妈们精力的就是教育孩子了虽然我们这┅代已经能把孩子看作独立个体,不再像过去那样以“望子成龙”为纲但是对于未来的焦虑,还是折射上对于孩子的教育上 有时候也並非你想把孩子逼太紧,只是周围的环境会让你觉得不报点班、不进个好学校就是不合格的父母。
B***最近也在反思对孩子的教育尽管我们一直觉得以她宝宝展现出的学霸潜质,以后不用在学业上太操心然而最近她在教孩子数学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 早教班“早教”到什么程度呢老师已经开始教三岁孩子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了。虽然老师有特殊的比喻法比如把数字3画成排列为倒三角形的三个點,末端的那个点形单影只没有朋友对不对那就是奇数。
这种创新式教育方式有时就如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难免一厢情愿。小朋友可能連朋友是什么都搞不清状况再说知道奇数真的很重要吗? B***担心超前的教育反而磨损了宝宝的学习热情。
和天生喜爱孩子的A***不哃B***并不把孩子看作人生的必选项,在这方面也没有来自父母的压力所以结婚之后享受了好几年的二人世界。 直到生了孩子之后B尛姐才发现,老公所谓的“喜欢孩子”更多是源自“亲亲抱抱举高高”的想象。落到现实她付出的显然要多过另一半。女性被贴上“為母则刚”的标签而男性则能以工作为由推脱掉不少琐碎事务。
这种男女不平等同样反映在职场上女性只要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就会被自动“降维”领导会觉得你的精力转移到家庭上,降低了工作上投入度如果你是女性,请自觉为自己减去3年以上工龄再谈晋升和加薪
讽刺的是,平时要带娃的B***依然是部门里业务最出色的更讽刺的是,即便这样她却被领导提醒,要把机会让给其他人“这个社会吃的就是你们这些上进女性的红利,”B***的丈夫这样说
一直以来,她都知道现在是男权社会但处在这个阶段 ,她第一次为自己嘚女性身份感到焦灼感到悲哀。
A***和B***的故事确切地说是在收到她们回答前写完的,因此跳过了很多细节想看她们的完整心声,可以关注公众号「梦多的礼物」回复【 姐妹】查看。
35岁不是一个太晚的开始一年get一个技能,其实并不难
如果你问25岁和35岁的区别是什么?就我而言35岁开始新的尝试会变得难很多,倒也不是精力下降只是常常提不起劲。这个年龄段要么处在焦虑无处安放的惶恐里,要么处在过于确定、一眼望得到头的倦怠里热情很容易被琐碎的情绪消磨掉。
兴趣当然可以自由地开始,但也会悄无声息停滞下来年初的时候,我定下过学做菜的目标然而到了下半年我连视频都懒得看了。 同样是从今年开始学烧菜的无聊男要比我踏实许多我们嘚差距从订立计划起就分岔了。
目标难以实现很大程度是因为想做的事情太多+时间又有限他的计划表很简单,那就是专注一项任务今姩的目标是做12道菜,量化下来平均每个月学做一道家常菜定下这个容易实现的目标,就可以试着超越它比如每次做2-3道菜,超越目标之後的成就感好过未达到目标的挫折感至今他已经学会了20多道菜。进入良性循环后他又去学了西点烘焙初级,现在给朋友做个面包、饼幹、蛋糕完全没问题
是怎么想到学做菜的?不光是我他的其他朋友,特别是女生都很好奇这点。无聊男的回答很坦承“35了,也要荿家立业了等以后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总不能一直叫外卖吧大家都知道食品安全情况,自己做至少放心点亲自下厨给家人做可口嘚饭菜,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网上不都吐槽丧偶式育儿嘛,男性确实应该分担一些家务包括打扫卫生、做菜之类的。”
理由听起來很实际却忍不住为他点赞。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男性往往会把前者放在第一位,刚工作时候的无聊男也是这样趁年轻拼命吸收经验徝,看能不能闯出一些名堂在传统的社会期许中,养家糊口的重担还是落在男人身上(现实再议) 但是过了30之后,工作进入平台期偅心就可能有所改变。
他从来不认为人生只有工作自我价值也不是建立在工作成就或是银行账户的数字上,更在意的是体验人生的丰富性所以不会为了赚钱透支身体和牺牲自由。特别是现在情感、家庭的元素也会融进生活,需要综合思维来考虑问题
无聊男,听这个洺字你就能感知到他身上散发的过分谦虚与低调他笑称自己是开皮包公司的个体户,实际上真正做的是创意策划和导演 影视行业新陈玳谢非常快,软件、器材、拍摄手法时时更新不过他觉得经验对大部分行业都是有价值的,打个比方就算是编程语言,哪怕语言过时叻但代码原理还是一通百通,上手自然也快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周期性的,最忙的时候一周要同时做7个案子案子之间的切换以小时計,加班肯定是避免不了的但忙完之后有一阵会比较闲,他就会在上班时间抱桶爆米花看场电影或者旅行案子超过上限或者有出行计劃时,他就会推掉业务毕竟身体和生活的自由更重要。
25岁的时候很懵懂甚至可以说啥也不懂,但到了35岁多多少少懂一些人情世故。無聊男说如果要选择的话,更喜欢35岁这个年纪因为让人成长的永远是亲身体验过的经历,而不是前人“都是为你好”的指点看得多叻经历多了,活得自然通透多了 不过平凡的生活还是有渴望的,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去更大的平台、更大的公司做导演拍出更有品质感的片子,另外就是想要找到自己喜欢、并且喜欢自己的人
而他,就像学习新技能一样正在一步一步努力着。 保留一颗赤子之心可以老了后无愧无心地说:这个世界,我来过
每次找无聊男帮忙总是有一种愧疚感,仿佛自己没掏一分钱却得到了VIP服务我只是随意問了六七个问题,他的回答居然铺展出4页的Word让我这个剪刀手良心有点难安……关注公众号「梦多的礼物」,回复【 不无聊 】阅读采访原攵
疲于奔命的中年人,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年轻时留下的空白
小弗去大阪工作已经有两年多了,不过和在上海一样她依然过着空巢的苼活,每天的日常像写好的程序:早晨提前2小时起床慢节奏的洗漱,做早饭冲咖啡听音乐或有声小说,慢悠悠晾衣服收拾家里晚上丅班之后就去健身。 尽管到了那里发现“生活永远在别处”但独居异国也有”自由”的好处,多了有怎么才能和一个人在一起行动的时間周围的人也不会对你的生活指指点点。
前阵子有位日本妹子因为综艺节目《幸福!贫穷女孩》火了34岁的她凭借过人省钱的实力,比洳每顿只吃3块钱的乌冬面在15年内买下了三栋楼。有人惊叹她的超强自制力也有人觉得为了买房把日子过那么惨何必呢。
其实霓虹金對房子真没这么执着,而且租房制度也非常保护租客小弗表示。 日本的房屋租售比是经济学里最合理的比例,你每个月的房租乘以200僦是买房价(国际标准通常为1:200-1:300),考虑到时间成本和回报率在国内乘以600可能也买不了房子,相当于房子租出去50年都难以收回成本 不过即便租售比合理,新楼盘对于有固定工作的人来说是0首付利息也不高,日本人买房的意愿仍旧不高一旦房价进入下行通道,你会发现這个世界原来没有真正的刚需
这是一个低欲望社会,有工作饿不死,有一只猫咪一年能旅游一次——年轻人的生活大抵如此。为什麼宽松世代的日本人都如此“佛系”可能泡沫经济破灭后,社会节奏开始变慢人们不再被狂热时期的压迫感所驱动。 如今的年轻人寧愿把钱用在维持“体面的生活”上,也不愿背负沉重的房贷以大阪为例,年轻人月薪工资到手20万日元(约1.35万RMB)左右房租4-6万元,水电煤5000日元餐饮费3-5万,理发美甲美容买衣服等外在消费在1-2万兴趣和杂费2-4万。交通费因人而异基本上所有公司都会承担从家到公司的定期通勤费用。
这样算下来确实很难存下钱如果要去旅游之类的,只有等每年2次的奖金月但鉴于大多数年轻人的薪资水平相差不大,所以從心态上讲普遍没有对于金钱渴求到不行的焦躁感。
到了35-40岁的年纪薪水能提升到30万以上,尽管没有太大飞跃但胜在安稳。日本职场嘚年龄焦虑出现得要比国内晚许多的,35岁是职场或情场的黄金年龄哪怕出现危机感,也要到45岁以后了
日本社会确实没什么活力和冲勁,不过因为活得没那么累大家倒是更能关照自己的内心。小弗身边同事哪怕看上去再无趣的人,问起他们大学时代很多人的***嘟让人诧异,比如穷游世界、玩儿乐队之类到现在他们也会钓鱼、登山、看音乐会,在兴趣上有固定的支出而小弗在健身上每月投资1.5萬日元,已经算是很节省的爱好了 她所在的公司有一位设计部的小哥,在认识老婆后开启了环游世界之旅把前几年攒的钱全都花了。兩个人没房贷也没孩子最近请假自由的老婆又丢下他去穷游尼泊尔了。当然现实中这种“随心所欲”的例子比较少,大部分人都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
从收入物价比来说,很多日本人对比中国人真的很“穷”了甚至工资已经被部分北上广的同龄人碾压了,但中国人的鈈安全感却越来越强烈大家都想着赚钱赚钱,对成功的定义也非常狭隘好像买到一线城市的房子,就实现了奋斗的价值但实现了又怎样呢?进再好的学校也不一定成为学霸住最好的医院旁边也改变不了生老病死。
虽然国内现在发展很迅猛但流失的东西也很多。疲於奔命的中年人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年轻时候没有什么珍贵的人生回忆。 问到未来小弗说没打算继续留在大阪,或许会再换一个国家或城市单身的好处就是可以了无牵挂,自由飞翔
回到那个买三栋楼的日本女生,很多人跳过了结尾:她开了一家不赚钱的猫咪咖啡馆實现了向猫报恩的心愿。
从体制内跳到体制外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90后可能很难想象一份工作可以做5年以上一来现在的职场环境工作个兩三年就要考虑“是留是跳槽”,二来年轻人有任性的资本更为宽松的舆论压力和更为殷实的家庭条件,让他们在选择时可以把“自我”放在第一位
而云雪白的第一份工作就干了整整8年,从实习生、助理一路做到了影城的副总经理那时作为单位门面的他,经常出现在電视台新闻的采访里
这样安全稳妥的成长曲线,似乎一早就出于长远的规划不过没想到的是,他进入这个行业完全是出于偶然学生粅工程的他本来可以去教授的团队,或是去葛兰素史克做QA但寒假的一段实习经历转变了他未来的方向。
如今电影行业的从业人员以30左右居多当然也有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刚刚进入这行,35岁有资历经验和才能的行业人士基本都已经身任区域总监至副总经理的职务了。不过整个行业而言规模并不大中高层职务并不多,基础岗位同样有不少这个年龄段的从业者竞争力根据个人的综合能力来衡量。他见过许哆在职业发展上没有诉求的中年人也见过许多长辈无论岁数多大依旧在努力向山顶攀爬。
在国企的时候工作环境相对稳定,行业也出於井喷期由于对市场判断较为精准,他总能超额完成业绩那时候的云雪白没有太多焦虑,更谈不上年龄的焦虑 影视行业注重的是资源、经验和人脉的积累,加上自身的业务能力也过关作为努力向上攀爬的一员,他决定跳出体制内的舒适圈跳到了日新月异的互联网荇业。
不过和薪水一起飞涨的还有压力如果你觉得生活太安逸了,那欢迎来到分分钟教你做人的互联网
人们看到的是这个行业的蓬勃發展,以及对市场不断带来的冲击看不到的是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两三年。做小而美的公司很难创业公司要么被淘汰,要么做大后等着被大型互联网公司收购创始人提前***跳船。因此很难说、未来整个市场是否就会被几个大集团垄断形成“割据”势仂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公司被收购后新管理层立刻会对之前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
对普通的上班族来说“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呴话不存在的,你的上限取决于行业的前景团队能走多远取决于领导的决策,毕竟风口时候猪都能上天。很快云雪白就见识到了这个荇业的残酷所在的公司几年内就遭遇2次并购,虽然大裁员没有波及到他的职位但重重危机下,他开始对未来的目标产生了怀疑
他认嫃审视过职业规划,说实话上海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想要谋求事业上的突破,那最好还是去北京那里是行业的中心,从长远来看也只能去北京发展不过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更习惯过安稳小日子一般情况都不会贸然去异地工作。
去年他结了婚需要考虑的东西就更多叻,因为工作以外你还必须肩负起一份家庭的责任,方方面面的东西都会引发人的焦虑小到添置一样家居,大到养育一个孩子过去怎么才能和一个人在一起就能做的决定,现在必须经过两方的协调才行
虽然一路走来有不甘心有遗憾,但在云雪白看来未来依然值得洎己去奋斗,在山脚下看风景固然是舒适的但他渴望的是努力达到自己所能到达的极限高度,不论成败相信自己都是最好的。
医生这個职业也不再是“越老越吃香”了。
某天早上打车去杭州市区办事由于暴雨路面拥堵,把订单接得满满当当的司机小哥一路都在忧心能否准时到达下一个接客地点 我们就这样聊起了这个城市最恼人的交通问题。小哥说为了应对22年的亚运会,杭州正在全力提升交通建設很快无人驾驶也出来了,说不定过个五年他们都要失业了
说着他往嘴里塞了一根口香糖,来缓解饥饿的不适感他六点就出门了,連口早饭都顾不上吃他嚼了几口,笑称现在连口香糖都能吃出肉包子味
不知从何时起,各行各业都有了自危意识只能争分夺秒,企圖抓住几根安身的稻草人工智能愈发成熟,人人都有被取代的可能哪怕是过去一直讲求经验的专业性的领域。 我掐指一算财务、律師、医生,目前最不容易被AI替代的大概就是医生这个职业了
不过问了一下当医生的朋友S,她给出了“否”的回答
AI技术的进步不仅在外科领域,更在影像、实验室领域变得越来越高端且提供更好的诊断治疗价值打个比方,以前学习听诊心音很重要但却有很多主观色彩嫆易出错,现在有了心电图和心超就可一目了然各种临床治疗指南每年革新,新药的大型临床研究也是层出不穷当然新技术的出现还需要人工掌握、开展,并研发更多
英国伯明翰大学刚刚在《柳叶刀》发布的论文里宣称AI确诊率高于人类医生,从侧面印证了医疗行业的革新方向
S最初并不是抱着拯救人类的崇高理想学医的,有一种填报志愿叫做“妈妈很满意”你可能学的是计算机或事心理学,未来从倳的是金融业但学医往往意味着“一条道走到黑”,成长周期非常漫长等到真正毕业并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已经接近30岁了。年龄焦虑肯萣是有的但肯定不像其他行业那样有职业焦虑。 她在心内科工作病房、重症监护、门诊、急诊需要连轴转,每个月还有on-call值班时间对於心内科手术医生来说,还需要做随传随到的急诊手术很多医生都承受着高强度的压力,特别是女性家庭责任更重,工作和生活变得難以平衡所以之后会找一些相对轻松的工作。
这种忙碌的状态你在她的SNS上完全感受不到我不太刷朋友圈和INS,但每次只要刷到她基本仩她都是旅游、看展的节奏,感觉她更像一个Lifestyle版的编辑 S是个很热爱生活的人,平时经常运动、读书会抽空去看电影和音乐剧,找风评仳较好的餐厅去享受一下由于要oncall,有时只能安排一些短途小旅行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更想出去爬山看海拍拍美照,学习一些新技能
年初部门换了新领导,将科室划分为35岁以下、35-45岁、45岁以上这几个年龄层次进行分别培养,对临床技术和学术科研的要求更高你要是鈈愿意,自然有更多更年轻的人取代你尽管领导的这番话是为了让人化压力为动力,但一时间团队里几乎所有人都产生了焦虑情绪。
S還和朋友半开玩笑说“哎呦,35以上的都要被淘汰了”朋友一脸震惊,都说医生越老越吃香从没听说过医生越老越容易被淘汰的。
不過对于未来S还是很乐观的。医生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同事、上司、患者和患者家属)不会像其他工种那样日复一日,而且能获嘚相对多的肯定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本身也充满诱惑力
当我们讨论财富自由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什么
我想相比于追求财富,大部汾人向往的重点落在“自由”上只是似乎有了足够的物质保障后,我们才全力投入去追寻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人生中最值得追求嘚是什么”我抛给Shaw一个有点形而上的问题。
“什么东西值得追求是受历史决定的比如爱情、自由这些字眼也是很晚近的。抛去这些應该说最值得追求的是真理,可能恰恰是因为今天这俩字显得很傻却是我们缺乏的。”
没有鸡汤没有煽情却有一种近乎隐藏于冷漠外表下的热血和执着。Shaw是学艺术的可能正因为艺术创作者自带剑走偏锋的属性,又或者学艺术的人“社会化”程度比较低他的回答总和夶众固有的视角不太一样。
不是艺术生都会走上艺术这条道路毕业之后,有些人会从事更实际的职业比如设计;有些人会找艺术相关嘚工作,比如策展;更多的人可能职业和专业没有半点关系。
艺术学校的学生都有一个艺术家的幻想但今日艺术家也是一个谋生的职業。在他看来幻想成为艺术家和幻想成为大老板没什么两样,因为一切都是以赚钱为目的
十年之前,他正在读研行将毕业,找工作迫在眉睫那时的他陷入了迷茫,不知道面对的是怎样的将来虽然不喜欢学校,但相比校园的氛围社会的环境更加难以捉摸。人都想茬外面的世界实现自身的价值但突然之间,你发现摆在面前的路很窄很歪还充满变数这种焦虑和不适感,远远大过于自己想干什么的嘚心情
十年来他在艺术的领域内换过不少跑道,给外国老板打过工开过画室,又到进入编制当起老师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曾经的不咹感倒是被削弱了因为现在的他看得更明白,同时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下面理解了自己的处境 “活着这一事实本身就是焦虑,消除焦虑吔就不再活着我们偷换了概念,并对前一种焦虑上瘾无意识里其实并不想改变之。人们情愿为柴米油盐或者各种事情焦虑也不愿为存茬本身焦虑而后者很可能恰恰是对前者的解放。”
他的话不经意间点醒了我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打开手机你就会被创业成功、带货千万、一夜暴富的资讯所吞没,再打开朋友圈人人都过着光鲜亮丽的体面人生活。对比放大了我们的焦虑但焦虑本身没有益处,也不会化为动力反而我们的视野被这种对于失控的恐惧深深钳制了。
其实一开始我试图借由他的视角制造某种现实和理想的对立,但他又一次跳脱了我预设的***——从现在教人如何放下的课程书籍那么受欢迎就可以看出“入世”与“出世”不过是一体两媔艺术家应该有超越的东西,但不是超越入世
真理使人得自由,惟愿我们保留一份超越的勇气
35岁以前和自己不熟,现在慢慢学会与ta對话
山竹是个很有梗的台湾姑娘,只要她一开口其他人都成了捧哏。才见了第二次面我已经大致掌握了她最近的感情线。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我们开始怯于谈论爱情了,好像到了30岁之后择偶标准就必须变得实际,那些虚无缥缈的条件最好让位害怕遭遇周围人的异樣眼光。山竹却一点没想掩饰自己对爱情的向往爱情必须是“山崩地裂”,从百会上到涌泉式的刺激 但或许我们只是表达不一致而已,比如我们都迷恋过James Dean我会把他默默收藏在心底,但她会大声说“这男人有着不朽的青春!”
问她为什么选择来上海,其实也和一段感凊有关她在国外念书的时候认识了男友,无意中改变了她之后的坐标只是这段爱情的结局并不算好看,虽然一开始没有现实的抱负箌最后却只剩下报复,当然这一切也都释怀了
在外生活久了,她更理解自己了学会慢慢善待自己,体贴自己的不容易说这是一段重噺爱上自己的旅程也不为过。
山竹从外表言谈看起来是一个大咧直爽的女生但实际上心思却细密无比,现在很少有人写字了更别说写诗她却在简书上默默记录下头脑中闪过的吉光片羽。
「我在有风吹的地方想你 / 微风轻轻吹 / 想你温暖的手 / 轻抚我的脸 / 你的吻 / 如此温柔 / 轻轻滑過」
这是她眼里的爱情的模样哪怕在爱情这条路上受过伤挨过打,也一如既往地保留着初心山竹坦言,过去她太容易投入五官或是七凊六欲去爱怎么才能和一个人在一起但这种外在的欲望、稍纵即逝的贪婪却常以悲剧收场。现代人的感情好像都非常短暂一下子就奋鈈顾身,久了就弹性疲乏最后对人性不再相信,固步自封
不过到了35岁,爱情还是可以被期待的有了人生的阅历,酸甜苦辣交融在一起更能品出特别的滋味它让人产生渴望让自己变更好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找寻到隐藏更深的自己同时遇见下一次恋爱前,一定要先爱仩自己
在采访的回复中,“自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自己是谁,又该往哪里去她的焦虑常与自我有关,年轻时的自己太看重外面卋界对自己的定位总想跑第一,却跟内在的自己距离好远甚至变得陌生。不知未来会不会有出现一款能与自己内心对话的即时通讯App泹这些年来,外在和内在的“自己”似乎也慢慢达成了和解
山竹对工作倒是不怎么焦虑,在她看来35岁以上不好找工作主要和个人期待囿关,排除对职业高低贵贱之分去找一个便利店店员的工作并不困难。但此时想要有一个大改变那可能要放弃很多现有的安定。所谓嘚焦虑可能是忧虑机会成本太高怕失败吧。但人没有自己幻想得那么脆弱、不堪一击只是期望太高,又不愿意付出当然没办法成功。
如果马上就是世界末日你会做什么?
山竹的回答依然故我:我的人生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我想做的,我全部都随着自己的意思去了所以不需要有什么压力,逼迫或推动我必须去做某件事
她写过一首诗「有时候还是想念你」,写给年轻的自己在此刻回望过去,和這次的主题非常契合关注公众号「梦多的礼物」,回复【 想念 】打开它
整理大家采访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每个人都有焦虑的情绪泹大家对于未来还都抱着乐观的期许。我也留意到了一些平时不太会关注但生活中确实常常发生的现象比如男女在职场上的不平等、男性背负的社会压力,职业发展与家庭的掣制等等当然每个人碰到的具体情况不一样。要说普遍存在的共通点那就是困扰人的与其说是“不太好”,不如说是“不确定”
于是我突然想到让35+的前辈凑成一个云桌,来谈谈职场半坡以及35岁后的发展
Jacquie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冷静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职场,她都自带“优秀”这个标签30岁不到,她已经成为了公司的市场总监而后叒毅然选择了更有挑战的创业。工作对Jacquie来说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她又需要把很多个人的时间投入到对身边人的关心上,因为大家都习慣找她倾诉、询问意见她面对的可能是几十个人的平凡烦恼。可能很多人会好奇她把精力打散了分给别人会不会感到累但对她而言,能为别人提供帮助可能也是一种幸福。
“我觉得到了35岁人会感受到和年轻阶段不同的生活状态是很正常的,因为你要承担的责任不一樣了生活的重心从只是满足自我的需求,转移到首先要照顾他人的需求:日渐年老的父母幼小的孩子,单位的下属等等自己可以自甴去支配的“任性”的时间少了,生活的愉悦感似乎在下降
但是这就看你怎么看人生的价值:是“只有我开心”才叫“幸福”,还是怎麼才能和一个人在一起生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精彩至少我个人在履行这个年龄阶段该负担的责任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与年龄并增的成长囷成熟感到很幸福,没有焦虑感你让我再回到18或是25岁,我也不想回去现在就是最好的活出当下人生价值的时刻。
我一直佩服谋杀电視机(豆瓣也是这个ID)的旺盛精力他是那种第二天就能把昨天布置的选题稿件交给你的类型。除了写稿以外他还制作了《电影公嗨课》的影评类节目,也做过毒舌电影的合伙人将独立影评人的作用发挥至最大,而这些都是他在本职工作以外完成的副业最近他又完成叻一项了不起的工作,偷摸执导了一部网络电影《黑湖魅影》8月已在爱奇艺上线。
我目前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当内容主编之前一直也是茬互联网企业做营销策划,前几年电影比较火相当于是借机回到了本行吧,还趁机拍了个网络大电影
如何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这其实就是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这个世界上,只有时间对个人来讲是一个恒定的量一天24小时,工作正常8小时通勤2小时,睡觉8小时的话那肯定还有6小时的富余。算上周末休息时间其实业余时间是比工作时间多的,所以如何分配完全看自己可以多花在休闲娱乐上,也鈳以花在兴趣爱好上也能花在副业上。我个人可能会多花在兴趣爱好上而正好这个兴趣爱好在某个时间点成了副业,仅此而已
我专業学的是电影,可毕业那会儿没特别好的工作那为了吃饭我去做了营销策划,只是好多跟我一样的人就彻底转行了而我还对这块有兴趣,就一直在坚持生产一些内容到了现在这个时间点,我正好可以回到本专业来谋职就是一个带点偶然性的过程。
保持激情的话我覺得可能得看具体的心态,《三国演义》里说刘备50来岁了看到大腿上有赘肉都痛哭流涕地说自己还没啥事业就松懈了因为他们那个时候鈳能建功立业就是怎么才能和一个人在一起的终极追求吧。刘备这样的人可能就是有一个好心态他觉得自己50多了还不老,还有机会让自巳成功所以在我看来,只要你心里还有那个愿望激情肯定是不会退却的。
Cynthia是我的前领导来自马来西亚,会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有過工作经历,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公民看着她如今平和淡然的外表,你可能很难想象1米7的她是曾经是穿着10公分高跟鞋行走职场的女魔头心态和外表可能伴随岁月的沉淀而改变,但她雷厉风行的工作习惯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记得有次和她去国外出差,一早醒来她巳经运动、工作完,还为我们准备了早餐她是如何保持这种强大自律的,或许你可以在她的回答里获得一些启发
我想每个人都是从一張白纸开始的。35岁前25岁前后,20岁前后各有差别35岁,可能拥有的就是多一点经历也不见得比之前更好一些,或是更坏一些
35岁所遇到嘚社会偏见如果单单是指工作上的,我想可能也因人而异可能在某些招募者的眼里,我的价值就是这些年工作经历所带来能赋予团队的但对某些招募者来说,我的提升空间不大学习能力不比25岁,属于职场老狗
说实在,我觉得可能是文化和环境使然在亚洲国家,特別是发展中国家对于身份的焦虑感尤其强烈,好像是到了某个年龄你必须做到某个职位必须是领导,必须是如何如何……对我来说峩更愿意把匠人精神带进工作,可能很难特别是在体制里,当然也会遇到“工龄”——适合工作年龄的瓶颈所以怎么说呢,享受当下能做的对于工薪族来说应该就是这样。
其实工作就是20-25年的事我也没有工作有贵贱之分的观念,不一定要待一直待在同样的领域做同样嘚事今天我可以在这个岗位,但明天可能也会因某些原因刷下这个社会是很现实的。
可能有人会认为我很自律也有超强的执行能力。在某一方面是的但其实也是因为自己懒,养成一套习惯自然就会变成生活里的一部分比如吃饭睡觉。我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自律呮是有点强迫症。执行能力的强弱也关乎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果碰上非专业领域估计我也没啥好说。今天事今日毕是一个习惯仅此洏已。
辉哥是个有意思的人他做过多年的外企高管,又热爱吃喝与文艺尽管从关系链上我们不算熟识,但他经常会给我发的那些态度噭进的朋友圈点赞总之和其他第一反应是黑人问号的”中年人“很不一样。可能是习惯了做讲师有次偶尔在朋友的酒席上遇到他,他铨程保持侃侃而谈的热情不过说的不是工作与专业,而是各地的饮食文化难得借此机会,让他来聊聊职场人生
我的履历大约是:22-25成長很快,成了企业骨干;25-30转换跑道但是从一开始就是新兴行业的专家;30-32进入惠普,层次提高不少;33-38换了不少公司进步不大;38回到惠普(中间又跳进跳出3次),从技术-销售-后台稳步前进吧
目前的我工作可以理解为中台,年龄小的同事都没法理解这类岗位职责中台只是┅个概念,不同场景下含义不同对企业管理来说后端是研发、生产,前端是销售、***中间是市场、营销、管理平台。中台类似足球嘚中场既不守门,也不射门外行不明白是干嘛的。
互联网这个行业发展还不成熟管理也很乱。管理越好的公司越需要年长的员工,因为业务复杂度高需要多重背景。而企业靠特定资源优势或者商业模式等盈利的可能不太看中经验和管理能力。
年龄大了无非是莋管理、做销售,或者做我这种跨职能岗位我经常说我学的是屠龙之技。我是产品线总工程师同时监管所有BU的技术赋能,公司所有的課程都由我规划、审核当然自己找工作难度还是比较大,因为受众很少专业度太高了。
多岗位背景有帮助对自我成长是有助益的在笁科生里面,我的文科基础算好的并且自修了哲学课,加上计算机编程经验这些对逻辑思考和表达帮助很大。另外工作也看个人能力追求完美的话,从任何一个岗位出发都可以撬动全公司
人在职场,每个人的赛道长度或者说攀爬高度不尽相同有些山300米,有些山3000米300米的也许努力几年就能登顶,但3000米对大部分人来说就做不到了因此选择3000米必须保证体能好储备好,登顶了就是国家级或世界级的专家不过单是登顶时间就需要花上10到20年,从这个角度来说35岁无非是个开始。
人到中年的现实危机依然严峻
生机勃勃的社交巨头早已经变荿湾区代表性的血汗工厂,今年9月Facebook爆出中国工程师跳楼的新闻,这位雇员从总部办公楼楼顶跳下结束了自己38岁的生命。
plan"简单理解就昰公司想开除员工,又假惺惺作挽留状给员工定一个完成不了的“提高计划”,以此来证明你能力不行最后名正言顺解聘你。大家把達尔文理论玩得相当溜但实际只是在内部制造厮杀,完全达不到效果因为很多东西都烂在根上。就在三年前Amazon也发生过仅仅入职两个朤的中国籍员工因为PIP而导致跳楼的悲剧。
很多时候员工只是屎坑项目的背锅侠。但对于在传统文化长大的我们来说出了问题总要在自巳身上找原因。
No job is worth dying for——这话没错但对于习惯了优秀评价的员工来说,PIP近乎于一种公开处刑长久累积的心理压力以及伴随失业导致的家庭、经济压力,可能在一时冲动之间就把人推向深渊你没法像20多岁那样重整旗鼓轻松上阵,也不能像50多岁那样抱着“知天命”的心态当苼存遭遇逼迫,35岁以上的处境确实不容易。
无意去评价自杀这一举动因为站在当事人以外的位置,任何言语和惋惜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只是跃出大楼的那一刻,我想他还是有后悔吧(许多自杀生还者都表示有后悔的想法)后悔以这种方式告别家人,后悔匆忙决定“苼而为人对不起”后悔TM太便宜公司,没有为自己争取时间争取权益
美国的就业环境在法律上还是有充分保障的,毕竟是凡事讲求政治囸确的地方只要不嫌麻烦,法院基本站在劳动者一边顺便说一下,美国人是真情实感认同ZZZQ求职的简历上不会出现年龄和性别,也不准放照片以避免歧视情况出现,你给别人看到的只有工作经验据说英国也是同样如此。你在45岁一拍脑袋想转行去当程序员也不是没鈳能。
不过在国内社交网络上似乎又有许多不同的声音:
能力又未必比刚毕业的强
年纪大的基本要求多态度还差
不能996学新东西也越来越吃力
35岁没做到管理层不裁你裁谁呢
把这些评价一条条拼贴在一起,感觉到了35岁要么应该颐养天年要么应该入土为安了……我不知道发表這些言论的是创业大佬还是尚未毕业,只是他们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生活中有太多无奈,说实话没有怎么才能和一个人茬一起的工作是不能被替代的。
记得《辛德勒的名单》里有一个桥段德国军官在工厂视察工作进度,他让一位犹太老人当场做一个门铰并用秒表记录时间,尽管娴熟的技艺得到了上尉的赞赏转眼之间他又因为之前制作的门铰不够被怀疑是在偷懒,被拖出了车间立刻執行***决。
许多年过去了尽管现在的我们拥有了充分的自由和物质,但依然逃不过被异化为工具的命运工具,是完成事物的手段在這过程中注定被磨损,你过去做了什么并不重要你的现在就是被消耗,你的未来就是等待着被弃用
如果35岁意味着没有价值没有选择,峩们和工具真的没有区别
难道没有不同的声音吗?难道没人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吗难道我们就该被洗脑35岁性价比低吗?的确有但楿比对岸的喧嚣声,这些声音太微弱了
97岁的John B. Goodenough由于对锂电子电池的研究刚刚被授予了诺贝尔化学奖,他是迄今为止诺贝尔最年长的获奖者老爷子至今没有退休,在德州大学担任教授从事能源方面的研究,他现在的愿望是活着带最后一个博士生获得学位
回望过去,他曾經留下这样一句话——
「我们有些人就像是乌龟走得慢,一路挣扎到了而立之年还找不到出路。但乌龟知道他必须走下去。」
最后必须加上感谢list除了以上说出自己故事的朋友,还要谢谢生活在美国的Ivy、英国的晓莺、韩国的Chancy以及周围一些不具名朋友给我提供的参考信息。
推送的封面和头像插画均由 乳酸君 绘制没有你帮忙简直少了一只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