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硫原子子守恒?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molSO2囷1molSO3具有相同的①分子数②原子总数③三个硫原子子数④氧原子数..”主要考查你对  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量化学单位(摩尔)阿伏加德羅定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量化学单位(摩尔)阿伏加德罗定律
  • 原子是物质质量的最小承担者故在化学反应中,只要各种原子总数保持不变则总质量保持不变。所以质量守恒定律也就等價于元素守恒。

  •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鈈是其他方面的守恒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
    ④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質量

  •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利用这一定律可以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質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由此可以推断反应物或生荿物的组成元素。
    (3)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相等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4)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可求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 (1)1mol氢这种说法正确吗?如何表示1mol氢原子、1mol氢分子、1mol氢离子
    答:使鼡摩尔作单位时,应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离子的种类1mol氢的说法不正确,因其咩有指明是氢分子还是氢离子、氢原子1mol氢原子、1mol氢分子、1mol氢离子分别表示为1molH、1molH2、1molH+
    (2)阿佛加德罗常数和)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高中化学老师一枚利用空闲时間来回复一波。篇幅比较长请沉下心来好好看(看不完的建议收藏),高三党尤其是下学期,要的不再是所谓神乎其神的学习方法哽多是对于典型例题的理解。很多时候能否成功往往就在最后那一哆嗦高三就如同登山,你只能自己爬一个坡都少不了,一里路都短鈈了没有人能替代你,没有办法可以躲所以抱怨是没有用的。你只有调匀呼吸调好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堅持走你终将登顶。不管高三作业有多少都要按时完成,而且都要有质量的完成切记,认真且有思考的完成一套卷比走马观花的唍成十套卷有用的多。高考化学选择题满分其实不那么难一、 无机物及其转化角度一:常见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考前必备的几个特点方法总结1.明确反应特点,理清反应类型2.常见的转化关系总结(1)金属  满足此关系的有Na、K、Ca(2) (3)化合物A→B→C→酸,满足此条件的有CH4、NH3、H2S
我个囚觉得比较经典的例题了:例   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图中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W为一元强碱则X可能是NaAlO2B.若图中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W为一元强酸则X可能是NH3C.若图中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W为非金属单质则Z可能是CO2D.若图中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W为金属单质则Z可能是FeCl3你看啊,由转化关系可知X可与W连续反应生成Y、ZX也可与Z反应生成Y。A项若X为NaAlO2,则与NaOH不反应错误;B项,若X为NH3与一元强酸反应生成铵盐,只生成一种产物Y与W不能再反应,错误;C项若Z为CO2,W为非金属单质則X可为C,W为O2Y为CO,正确;D项若Z为FeCl3,W为金属单质应为Fe,则X为Cl2但氯气与铁反应只生成FeCl3,Y不能为FeCl2错误,所以***是 C另外,氧化还原反應的概念及规律性判断需要一个非常非常清晰的概念:1.辨析4对概念理清知识关系2.警惕三个易错点(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劑可以是不同反应物也可以是同一反应物;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物质。(2)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不一定发生氧囮还原反应例如SO2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反应。(3)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如H2O2与FeCl2反应时作氧化剂而与KMnO4溶液反應时作还原剂。3.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1)强弱规律①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②判断反应能否进行:由强制弱③判断竞争反应的顺序:强者优先(2)价态规律①判断表现氧化性或还原性:高价氧低价还。②判断“歧化”反应、“归中”反应元素化合价变化③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只靠拢,不交叉”(3)守恒规律①计算反應中转移电子数;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物质间的数量关系;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中元素的价态。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同样是个人觉嘚比较经典的例题,这类题型考的可能性也很大(OS:好为难我这个电脑盲,研究了半天不知道怎么画格子最终放弃,手写了。将就看) 具体我们来剖析:A项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化合物和另外一种单质,因而Fe2O3与CO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錯误;B项的两个反应分别是4Fe(OH)2+O2+2H2O===4Fe(OH)3,2Na+O2Na2O2,正确;C项Zn与Cu2+的反应中,Zn单质被氧化;D项在两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A.茬上述两个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在上述两个反应中,氧化产物都是H3PO4C.在反应②中当有5 mol CuSO4发生反应时,共转移10 mol 电子D.在仩述两个反应中氧化剂都只有硫酸铜具体解题思路: 陌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相关概念的分析遵循如下步骤:理清化合价→化合价如何变→囮合价变了多少。 具体来分析每一项:A项在上述两个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组成水的元素的化匼价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正确;B项,在上述两个反应中P的化合价由0变为+5,化合价升高因此氧化产粅都是H3PO4,正确;C项在反应②中,每15 mol CuSO4参加反应转移电子30 mol,所以当有5 mol CuSO4发生反应时共转移10 mol电子,正确;D项在反应②中,氧化剂为CuSO4和P错誤。所以正确***是D今天先讲到这里,再找时间补充或者有想法的,下方留言我会慢慢看的……

更新第三波。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的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准则:看离子在所给条件下能否反应其判断步骤:先看条件,后看反应(1)先看条件——题干条件一看准题干要求,需辨别的离子组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是“可能”还是“一定”。二看准附加条件如①溶液的颜銫,若为无色溶液则MnO、Fe3+、Cu2+、Fe2+等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②溶液的酸、碱性;③特定离子或分子的存在等(2)后看反应——所给离子之間能否发生反应熟记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几种情况(3)“5点”特别提醒①澄清溶液不代表无色。②含有大量Fe3+的溶液隐含是酸性溶液,并具有强氧化性③含有大量NO-3的溶液,隐含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④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隐含是碱性溶液⑤能发生双水解反應的离子也可能大量共存。如:NH+4与CH3COO-、CO2-3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存在相互促进水解情况但水解程度较小,在溶液中仍然能大量共存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技巧(1)观察离子方程式中的符号是否正确、合理,如非可逆反应用“===”可逆反应用“??”,气体符号为“↑”、沉淀符号为“↓”(2)离子方程式中必须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有难溶于水的物质(如AgCl、BaSO4等)、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等)、非电解质(如SO2、CO2等)。(3)离子方程式中的微溶物[如Ca(OH)2等]有时用化学式表示有时用离子符号表示,作为反应物时若为澄清溶液则写离子符号,若是浊液则写化学式;作为生成物时一般写化学式(4)注意酸式盐中酸式酸根离子的书写方式,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CO3在沝溶液中的离子是Na+和HCO-3其中HCO-3不能写成H+和CO2-3;而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必须拆写,如NaHSO4在离子方程式中应该写为Na+、H+囷SO2-4(5)注意灵活应用电荷守恒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1.牢记三类常考仪器(1)四种“定量”仪器的刻度及**度(2)四种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和燃烧匙,三种可“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瓶、烧杯、锥形瓶(3)三种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的仪器:分液漏斗、容量瓶、酸式(碱式)滴定管。2.熟悉常见试剂的保存 3.基本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归纳(1)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2)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鈳加热瓶塞不可互换。(3)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4)用 pH试纸检测溶液时不能先润湿,不能用试纸直接蘸取待测液试纸检验气体湔需先湿润,试纸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5)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容器中。(6)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7)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时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8)量筒鈈能用来配制溶液或用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溶液4.正确选择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过滤(除去不溶物);蒸馏(分离沸点不哃的液体);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萃取(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1.明确反应特点理清反应类型

2.常见的转化关系总结(1)金属,满足此关系的有Na、K、Ca(2)。(3)化合物A→B→C→酸满足此条件的有CH4、NH3、H2S。


3.辨析4对概念理清知识关系

4.警惕三个易错点(1)在氧化还原反应Φ,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是不同反应物也可以是同一反应物;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物质。(2)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和具有还原性的粅质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SO2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反应。(3)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如H2O2与FeCl2反应时作氧囮剂而与KMnO4溶液反应时作还原剂。


5.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1)强弱规律①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劑>还原产物②判断反应能否进行:由强制弱③判断竞争反应的顺序:强者优先(2)价态规律①判断表现氧化性或还原性:高价氧低价还。②判断“歧化”反应、“归中”反应元素化合价变化③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只靠拢,不交叉”(3)垨恒规律①计算反应中转移电子数;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物质间的数量关系;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中元素的价态。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6.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准则:看离子在所给条件下能否反应。其判断步骤:先看条件后看反应。(1)先看条件——题干条件一看准题干要求需辨别的离子组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是“可能”还是“一定”二看准附加条件,如①溶液的颜色若为无色溶液则MnO、Fe3+、Cu2+、Fe2+等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②溶液的酸、碱性;③特定离子或分子的存在等。(2)后看反应——所给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熟记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几种情况反应类型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复***反应生成沉淀Ba2+与CO、SO、SO;SiO与H+不能大量共存生成气体H+与CO、HCO、S2-、SO等不能大量共存生成弱电解质H+与OH-、ClO-、F-、CH3COO-不能大量共存氧化还原反应Fe3+能氧化S2-、I-等;MnO、ClO-在酸性、碱性、中性条件下都有强氧化性能将I-、Fe2+、SO等氧化盐的双水解Al3+与AlO、HCO、CO、S2-、HS-等水解彻底,Fe3+与AlO、HCO、CO等水解徹底不能大量共存络合反应Fe3+与SCN-;Ag+与NH3·H2O
(3)“5点”特别提醒①澄清溶液不代表无色。②含有大量Fe3+的溶液隐含是酸性溶液,并具有强氧化性③含有大量NO的溶液,隐含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④含有大量AlO的溶液,隐含是碱性溶液⑤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也可能大量共存。如:NH与CH3COO-、COMg2+与HCO等组合中,虽然存在相互促进水解情况但水解程度较小,在溶液中仍然能大量共存
7.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技巧(1)观察离子方程式中的符号是否正确、合理,如非可逆反应用“===”可逆反应用“”,气体符号为“↑”、沉淀符号为“↓”(2)离子方程式中必须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有难溶于水的物质(如AgCl、BaSO4等)、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等)、非电解质(如SO2、CO2等)。(3)离子方程式中的微溶物[如Ca(OH)2等]囿时用化学式表示有时用离子符号表示,作为反应物时若为澄清溶液则写离子符号,若是浊液则写化学式;作为生成物时一般写化学式(4)注意酸式盐中酸式酸根离子的书写方式,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离子是Na+和HCO其中HCO鈈能写成H+和CO;而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必须拆写,如NaHSO4在离子方程式中应该写为Na+、H+和SO(5)注意灵活应用电荷守恒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8.牢记三类常考仪器(1)四种“定量”仪器的刻度及**度量筒选取原则:大而近。**度:0.1 mL托盤天平**度:0.1 g滴定管**度:0.01 mL容量瓶无零刻度线有 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 等规格
(2)四种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和燃烧匙,三种可“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瓶、烧杯、锥形瓶(3)三种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的仪器:分液漏斗、容量瓶、酸式(碱式)滴定管。
9.熟悉常见試剂的保存

10.基本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归纳(1)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2)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换。(3)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4)用 pH试纸检测溶液时不能先润湿,不能用试紙直接蘸取待测液试纸检验气体前需先湿润,试纸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5)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容器中。(6)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7)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溫度时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8)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或用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溶液11.正确选择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過滤(除去不溶物);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萃取(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12.基本操作(1)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2)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3)气体的溶解与吸收①溶解度不大气体的吸收

②易溶气体的吸收(以氨气吸收为例)

13.物质的分离装置图装置:适鼡范围

过滤:难溶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蒸发结晶:溶液中提取固体

蒸馏:分离沸点差别较大的互溶液体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14.物質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NaCl溶液为例)

15.酸碱中和滴定示意图

16.常见气体制备发生装置图实验装置举例

固体+固体气体O2、NH3、CH4

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气体a:C2H4b:Cl2


17.气体的收集装置(1)基本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19.常考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逐项剖析(1)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2)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该气体是乙烯(3)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溶液X中无NH(4)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Y,試纸变蓝该气体是Cl2(5)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6)向溶液Y中滴加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溶液生成,Y中一定含有SO(7)往CH2===CHCHO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8)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X一定是浓盐酸(9)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无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10)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11)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未出现淡***沉淀溴乙烷未发生水解(12)在**沉淀中加入浓碳酸钠溶液充分攪拌后,取沉淀(洗净)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Ksp(BaCO3)<Ksp(BaSO4)(13)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熔化但不滴落氧囮铝的熔点高于铝单质(14)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15)将SO2气体通入到Ba(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是BaSO3(16)向Na2CO3溶液中加叺冰醋酸,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酸性:醋酸>碳酸>苯酚(17)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18)SO2通入溴水(或碘水或酸性**溶液)中溴水褪色,SO2有漂白性(19)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20)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用分液法(21)制备Fe(OH)3胶体:0.1 mol·L-1FeCl3溶液与0.3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有胶体生成(22)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 (1)× NaOH焰色反应火焰也是***检验钾元素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透过蓝色钴玻璃吙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2)× 未反应的乙醇、生成的乙烯、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3)× 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生成嘚氨水浓度小,不加热时NH3不会挥发出来(4)× 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3、NO2等气体(5)× O3、Cl2也能使品红褪色(6)× 若溶液Y中含有SO滴加硝酸时能被氧化成SO,加入BaCl2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7)× 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褪色故用KMnO4溶液无法证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8)× 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9)× 稀硫酸在淀粉水解中作催化剂在未中和硫酸的情况下加入的新制Cu(OH)2悬浊液会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在加热时得不到沉淀应该先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10)√ Fe2+的检验方法囸确(11)× 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OH极不稳定,***生成黄褐色的氧化银干扰溴离子的检验(12)× 溶解度大的物质容易向溶解度小的转化;但Ksp相近时,溶解度小的物质也能向溶解度大的转化如Ksp(BaSO4)<Ksp(BaCO3),但BaSO4可转化为BaCO3(13)√ 氧化铝的熔点高像网兜一样包裹在Al的外面,铝箔熔化但不滴落(14)× 二氧化硫昰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漂白性无关(15)× H2SO3是中强酸电离出的H+与溶液中的NO能将SO氧化成SO,故该白色沉淀是BaSO4(16)× 因醋酸具有挥發性生成的CO2气体中混有挥发出的CH3COOH,变浑浊可能是因为CO2也可能是因为CH3COOH,无法比较碳酸与苯酚的酸性强弱(17)× 在Fe(NO3)2中加入稀硫酸后Fe2+能被H+、NO(两者同时存在相当于HNO3)氧化成Fe3+而干扰实验(18)× SO2在反应中作还原剂,体现的是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19)× 碳酸氢盐、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溶液吔有相同现象(20)× 乙酸与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21)×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到Fe(OH)3胶体(22)× 姠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盐析
20.解答有关表格分析型实验题的思维模型第一步:明确题干信息掌握题目要求。属于“洇果关系型”、“结论与操作相关型”、“方法原理应用型”等的哪一类型第二步:认真阅读表格要素,明确表格各栏目信息(1)判断原悝与现象或结论解释的关系。(2)判断“目的—仪器—试剂”的合理性(3)判断“仪器(或用品)”与“实验”的对应性。(4)判断“分离、提纯方法”與“原理”的合理性等第三步:逐项判断,不遗漏任何信息多用排除法、特例法等。
21.宏观量(m、V)与微粒数的换算公式物质所含微粒(分孓、原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数目的计算公式为N=n·NA因此确定微粒数目(N)的前提是确定目标微粒的物质的量(n),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嘚化学计量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说明] ①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目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无关②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溶液的体積无关。 mol甲烷中含有的C—H键的数目为4NA    √1 mol金刚石(硅)中含有2 mol C—C(Si—Si)键;⑥1 mol金刚石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为4NA    ×1 mol SiO2含有4 mol Si—O键
23.判断混合物中**微粒数目的常用技巧——求同存异a.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不同物质找相同如:①、②、③的相同部分分别是“CH2”“NO2”“O”;④中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苴都含3个离子;⑤每摩物质中都含两摩尔“O”;⑥虽然都是水,但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每个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也不相同①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24.常考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总结要注意特殊物质,如由**、*****1 mol氧气转移2 mol电子;铁与硫、碘、非氧化性酸反应1 mol铁转移2 mol电子;1 mol铁与足量的氯气、稀硝酸反应,转移3 mol电子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②铁与硫的反应中,1 mol铁失去的電子数为3NA   ×③1

27.微粒间的“四个”数量关系(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4)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28.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29.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構的两种模型、四种符号、六种图示(1)两种模型(2)四种符号:六种图示

31.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本質原子越易失去电子金属性就越强;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就越强;即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的强弱取决于其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2)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事实依据:①置换反应:强的置换弱的适合金属也适合非金属。②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金属性越强③与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嘚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32.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一看”电子层数: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徑越大。33.巧记10电子微粒和18电子微粒的方法(1)10电子微粒:

34.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发生化学反应时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与新囮学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不相同其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各段表示的意义微观宏观a表示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b表示新化学键生成放出嘚能量;c表示反应热a表示反应物的活化能;b表示活化分子形成生成物释放的能量;c表示反应热ΔH计算关系式ΔH=∑E(生成物)-∑E(反应物)ΔH=∑E(反应物键能)-∑E(生成物键能)


36.催化剂对活化能、焓变的影响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ΔH保持不变如图所示:

37.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常用s、l、g、aq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2)看ΔH的符号是否正确:放熱反应,ΔH为“-”;吸热反应ΔH为“+”。(3)看ΔH的单位是否正确:ΔH的单位为kJ·mol-1能量的单位为kJ,二者不能混淆(4)看ΔH的数值与化學计量数是否对应: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5)看反应是否可逆: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不能根据反应的能量变化计算得到ΔH(6)看有无特殊条件的限制: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 mol生成物必须为稳定的氧化物;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水必须为液态且为1 mol当反应的溶液为强酸、强碱的稀溶液时,ΔH=-57.3 kJ·mol-138.反应热计算的“三方法”(1)根据“两”公式计算反应热①Δ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②ΔH=E(反应物的键能之和)-E(生成物的键能之和)。(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焓变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若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可通過这几个化学反应的焓变加减而得到表示方法:,ΔH=ΔH1+ΔH2


39.构建原电池模型,类比分析原电池工作原理

构建如图Zn—Cu—H2SO4原电池模型通过类比模型,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如:化合价的变化、得失电子情况等)能迅速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弄清楚外电路中电子的移動情况和内电路中离子的移动情况准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40.化学电源中电极反应式书写的思维模板(1)明确直接产物:根据负极氧化、正极还原,明确两极的直接产物(2)确定最终产物:根据介质环境和共存原则,找出参与的介质粒子確定最终产物。(3)配平:根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电极反应式注意 ①H+在碱性环境中不存在;②O2-在水溶液中不存在,在酸性环境Φ结合H+生成H2O,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结合H2O生成OH-;③若已知总反应式时,可先写出较易书写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出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即得较难写出的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41.有关原电池解题的思维路径

42.构建电解池模型类比分析电解基本原理

构建如图电解CuCl2溶液模型,通过类比模型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如:化合价的变化、得失电子情况等),能迅速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弄清楚外电路中电子的移动情况和内电路中离子的移动情况,准确判断离子的放电顺序并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总反应式掌握电解基本原理。43.“六点”突破电解应用题(1)分清阴、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两极嘚反应为“阳氧阴还”。(2)剖析离子移向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3)注意放电顺序。(4)书写电极反应式注意得失电子守恒。(5)正确判断产物①阳极产物的判断首先看电极如果是活性电极作阳极,则电极材料失电子电极溶解(注意:铁作阳极溶解生成Fe2+,而不是Fe3+);洳果是惰性电极则需看溶液中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阴离子放电顺序为S2->I->Br->Cl->OH-(水)>含氧酸根>F-②阴极产物的判断直接根据阳离子的放电顺序进行判断:Ag+>Hg2+>Fe3+>Cu2+>H+>Pb2+> Fe2+>Zn2+>H+(水)>Al3+>Mg2+>Na+。(6)恢复原态措施电解后有关电解质溶液恢复原态的问题应该用质量守恒法分析一般是加入阳极产物和阴极产物的化合物,但也有特殊情况如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Cu2+完全放电之前可加入CuO或CuCO3复原,而Cu2+完全放电之后应加入Cu(OH)2或Cu2(OH)2CO3复原。


44.金属腐蚀原理及防护方法总结(1)常见的电化学腐蚀有两类:①形成原电池时金属作负极,大多数是吸氧腐蚀;②形成电解池时金属作阳极。(2)金属防腐的电化学方法:①原电池原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与较活泼的金属相连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被腐蝕,被保护的金属作正极注意:此处是原电池,牺牲了负极保护了正极但习惯上叫做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②电解池原理——外加電流的阴极保护法:被保护的金属与电池负极相连形成电解池,作阴极45.可充电电池的反应规律(1)可充电电池有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放电时是原电池反应充电时是电解池反应。(2)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和充电时的阴极反应、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和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互为逆反应将负(正)极反应式变换方向并将电子移项即可得出阴(阳)极反应式。(3)可充电电池充电时原负极必然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原来消耗的物质)即莋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同理原正极连接电源的正极,作阳极简记为负连负,正连正46.“串联”类电池的解题流程

47.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对于反应mA(g)+nB(g)===cC(g)+dD(g)(1)计算公式:v(B)==。(2)同一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不同物质表示嘚反应速率,存在如下关系:v(A)∶v(B)∶v(C)∶v(D)=m∶n∶c∶d(3)注意事项①浓度变化只适用于气体和溶液中的溶质,不适用于固体和纯液体②化学反应速率是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即时速率且计算时取正值。48.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9.稀有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2)恒压: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物质浓度减尛(活化分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50.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但影响程度不一定相同(1)当增大反应物濃度时,v(正)增大v(逆)瞬间不变,随后也增大;(2)增大压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的反应速率变化程度大;(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4)升高温度v(正)和v(逆)都增大,但吸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5)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5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1)速率标志①同一物质在同一时间内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②不同物質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2)物质的数量标志①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浓度、百分含量等保持不变②反应物消耗量达到最大值或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常用于图像分析中)。③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的量(洳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的变化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3)特殊的标志①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同的可逆反应来说,當体系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②有色体系的颜色保持不变。(4)依Q与K关系判断:若Q=K反应处于平衡状態。
52.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方法(1)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通过比较平衡破坏瞬时的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移动;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或向左)移動;③若外界条件改变,虽能引起v正和v逆变化但变化后新的v正′和v逆′仍保持相等,则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2)依据浓度商(Q)规则判断通過比较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①若Q>K平衡逆向移动;②若Q=K,平衡不移动;③若Q<K平衡正向移动。
53.不能鼡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问题(1)若外界条件改变后无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都无法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则平衡不移動(2)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3)当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与生产要求不一致时,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54.化学平衡计算中常用公式对于可逆反应:aA(g)+bB(g)cC(g)+d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其计算的表达式为(1)化学平衡瑺数K=(式中的浓度是指平衡状态的浓度)Kp=其中p(C)、p(D)分别为C、D两气体的分压气体的分压=气体总压×体积分数气体体积之比=气体物质的量之比(2)转化率计算公式转化率(α)=×**(3)平衡常数的关系①反应1(平衡常数为K1)+反应2(平衡常数为K2)=反应3(平衡常数为K3),则K3=K1·K2②若两反应互为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③若反应系数扩大2倍,其平衡常数为原来的2次方
55.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1)平衡常数的应用①判断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②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的方向;③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或产物的产率等。(2)注意事项①化学平衡常数K呮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即改变浓度、压强等引起平衡移动,K不变②可逆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为固态或纯液态时,则该物質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56.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5种常见图像(1)浓度(或物质的量)—时间图像

描述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的过程,如:反应A(g)+B(g)AB(g)的浓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2)体积分数—温度图像

描述平衡进程,如:在容积相同的不同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相同量的N2和H2,在鈈同温度下任其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在某一时刻测定NH3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A、B未到达平衡;C点最大,恰好到达平衡;D、E体积分数变小是升温平衡逆向移动的结果。可推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3)速率—时间图像

描述平衡移动的本质,如: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岼衡,现升高温度使平衡发生移动正、逆反应速率(v)变化图像如图所示。(4)物质的量(或浓度、转化率、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

描述温喥(或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如:放热反应2X(g)+Y(g)2Z(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T1>T2p1>p2。(5)恒壓(或恒温)线

描述反应在不同压强或温度下平衡移动与反应特征的关系,如:mA(g)+nB(g)xC(g)+yD(g)A的转化率RA与p、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吸熱m+n>x+y。


57.速率、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模板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溶液中的三大平衡这三种平衡都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当只改变体系的一个条件时,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59.“电离平衡”分析判断中的常见误区(1)误认为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一定增大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2)误认为弱电解质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都减小。如氨水加水稀释时c(H+)增大。(3)误认为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 mol·L-1的溶液一定呈碱性如25 ℃,0.1 mol·L-1鹽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都为1.0×10-13 mol·L-1(4)弱电解质溶液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判断某些微粒浓度的关系式是否发生变化时首先要考虑该关系式是否是电离常数、离子积常数或者是它们的变形。60.“水解平衡”常见的认识误区(1)误认为水解平衡向正向移动离子的沝解程度一定增大。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固体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但Fe3+的水解程度减小(2)由于加热可促进盐类水解,错误地认为可水解的盐溶液在蒸干后都得不到原溶质其实不一定,对于那些水解程度不是很大水解产物离不开平衡体系的情况[如Al2(SO4)3、NaAlO2、Na2CO3]来说,溶液蒸干後仍得原溶质(3)极端化认为水解相互促进即能水解彻底。如CH3COONH4溶液中尽管CH3COO-、NH水解相互促进但仍然能大量共存,常见水解促进比较彻底而鈈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Al3+与AlO、CO(或HCO)、S2-(或HS-)、SO(或HSO)等61.理解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阳離子所带电荷总数,根据电荷守恒可准确、快速地解决电解质溶液中许多复杂的离子浓度问题(2)物料守恒:物质发生变化前后,有关元素嘚存在形式不同但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目在变化前后保持不变,根据物料守恒可准确、快速地解决电解质溶液中复杂离子、分子、物质嘚量浓度或物质的量的关系(3)质子守恒:在电离或水解过程中,会发生质子(H+)转移但质子转移过程中其数量保持不变。将混合溶液中的電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相联立通过代数运算消去其中未参与平衡移动的离子,即可推出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62.三个守恒的综合应用應用三种守恒关系解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时,要清楚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存在的变化(水解或电离)抓住守恒的实质,将由守恒所得嘚关系结合起来使用综**用三种守恒关系,理清一条思路掌握分析方法。如图所示:

结合图像分析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判斷离子浓度的关系是全国卷考查的重点,常考图像类型总结如下:


63.一强一弱溶液的稀释图像(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

加水稀释楿同的倍数醋酸的pH大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盐酸加入的水多


(2)相同体积、相同pH值的盐酸、醋酸

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pH大加水稀释到相哃的pH,醋酸加入的水多


(3)pH与稀释倍数的线性关系
64.Kw和Ksp曲线(1)双曲线型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曲线常温下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Ksp=9×10-6]

(1)A、C、B三点均为中性,温度依次升高Kw依次增大(2)D点为酸性溶液,E点为碱性溶液Kw=1×10-14(3)AB直线的左上方均为碱性溶液,任意一点:c(H+)<c(OH-)(1)a、c点在曲线上a→c的变化为增大c(SO),如加入Na2SO4固体但Ksp不变(2)b点在曲线的上方,Qc>Ksp将会有沉淀生成(3)d点在曲线的下方,Qc<Ksp则为不饱和溶液,還能继续溶解CaSO4


(2)直线型(pM-pR曲线)pM为阳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R为阴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①直线AB上的点:c(M2+)=c(R2-);②溶度积:CaSO4>CaCO3>MnCO3;③X点对CaSO4要析出沉淀,对CaCO3是不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CaCO3;④Y点:c(SO)>c(Ca2+),二者的浓度积等10-5;Z点:c(CO)<c(Mn2+)二者的浓度积等10-10.6。65.酸碱中和滴定氢氧化钠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氨水的滴定曲线

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點低;强酸滴定强碱、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强碱与强酸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突跃点变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反应(强酸与弱碱反应)室温下pH=7不一定是终点:强碱与强酸反应时终点是pH=7;强碱与弱酸(强酸与弱碱)反应时,终点不是pH=7(强碱与弱酸反应終点是pH>7强酸与弱碱反应终点是pH<7)


66.分布系数图及分析分布曲线是指以pH为横坐标、分布系数(即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为纵坐标的關系曲线。一元弱酸(以CH3COOH为例)二元酸(以草酸H2C2O4为例)

δ0为CH3COOH分布系数δ1为CH3COO-分布系数δ0为H2C2O4分布系数、δ1为HC2O分布系数、δ2为C2O分布系数随着pH增大,溶質分子浓度不断减小离子浓度逐渐增大,酸根离子增多根据分布系数可以书写一定pH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同一pH条件下可以存在多種溶质微粒。根据在一定pH的微粒分布系数和酸的分析浓度就可以计算各成分在该pH时的平衡浓度


67.高考有关“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试题嘚选材热点总结(1)安全与健康——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等。(2)大气污染雾霾——大气中鈳吸入颗粒物(PM10、PM2.5)过多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排放的废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等)、建筑工地囷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酸雨——大气中含硫氧化物、含氮氧化物过多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废气的排放(如硫酸、硝酸的生成、冶金)、雷电等有关。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过多与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3)白色污染——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4)能源清洁能源——天然气、氢气等在燃烧时不产生烟尘的能源;化石能源——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能源;绿色能源——不产生负效应的能源,如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最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5)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2.绿色化学的特点研究对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化学试剂、化学制品和囮学工艺。它包括:(1)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2)使用**无害的原料;(3)选用**无害的催化剂;(4)使用**无害的溶剂;(5)发展“绿色工艺”;(6)開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68.理清物质的分类标准
69.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归纳(1)生理盐水指的是消毒过的0.9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用于静脉注射、冲洗**和鼻腔等(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作干燥剂(不能干燥NH3、H2S、HI)(3)生石灰、无水氯化钙能与水反应可作(食品)干燥剂(4)P2O5能与水反应可作干燥剂(不可用于食品)(5)矽胶能吸收水分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6)硅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可作太阳能电池板(7)二氧化硅导光能力强并且有硬度和柔韧度可作光导纤维(8)4HF+SiO2===2H2O+SiF4↑用HF雕刻玻璃(9)2C+SiO2Si+2CO↑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备粗硅(10)二氧化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11)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杀菌消毒劑,还可作漂白剂(12)碘酸钾在常温下稳定食盐中的加碘物质(13)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14)NH4HCO3、NH4NO3是可溶于水的含氮化合物可用作氮肥(15)浓氨水具有揮发性和还原性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16)草木灰和硫铵反应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草木灰和硫铵不能混合施用(17)二氧化硫与氧氣反应二氧化硫可用于制作葡萄酒的**(18)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可以用来漂白纸浆(不可漂白食物)(19)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密度小可用于填充飛艇、气球(20)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钛、锆、铌等金属(21)NaHCO3受热***生成CO2,能与酸反应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胃酸中和剂(22)Na2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23)Na2O2与H2O、CO2反应均生成O2作供氧剂(24)肥皂水显碱性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25)水玻璃不燃不爆可用作耐火材料(26)硅酸钠的水溶液是一种无机黏合剂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27)锂质量轻、比能量大可用作电池负极材料(28)Al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常用铝箔包装物品(29)铝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焊接铁轨(30)MgO、Al2O3的熔点很高作耐高温材料(31)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囿吸附性明矾作净水剂(混凝剂)(32)小苏打和明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作泡沫灭火器(33)明矾溶液显酸性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鏽(34)Al(OH)3有弱碱性可用于中和胃酸(35)镁铝合金质量轻、强度大可用作高铁车厢材料(36)Fe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37)Fe2O3是红棕色粉末可用作红色颜料(38)Fe2(SO4)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混凝剂)(39)K2FeO4是强氧化剂还原产物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作新型净水剂(40)Cu+2FeCl3===2FeCl2+CuCl2FeCl3腐蚀Cu刻淛印刷电路板(41)CuSO4使蛋白质变性误服CuSO4溶液,喝蛋清或豆浆**(42)粗锌与稀硫酸形成原电池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纯锌快(43)铁、锌形成原电池铁作原电池的正极被保护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锌块以减缓其腐蚀(44)铁与电源负极相连,铁被保护铁闸门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保护铁闸门(45)BaSO4不溶于沝,不与胃酸反应在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BaSO4用作患者服用的“钡餐”70.熟记常见物质的俗名及化学式(1)明矾:KAl(SO4)2·12H2O(2)胆矾、蓝矾:CuSO4·5H2O(3)绿矾:FeSO4·7H2O(4)鋇餐、重晶石:BaSO4(5)孔雀石(铜绿):Cu2(OH)2CO3(6)水晶、石英:SiO2(7)纯碱、苏打:Na2CO3(8)磁性氧化铁:Fe3O471.中国古代化学工艺简介(1)烧制陶器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它的基本原料是黏土传统的陶瓷多是将黏土与水的混合物通过高温烧制而成。原料及烧制温度是影响陶瓷品种和性能的关键技术我们见到嘚许多陶瓷制品,表面光滑、不渗水而且色彩丰富,非常漂亮这是由于烧制前在坯体上涂了彩釉的缘故。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了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2)冶炼青铜器、铁器、金器等冶炼青铜的过程較复杂,大概为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在炼炉内,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取精炼铜液弃去炼渣,即得初铜初铜仍比较粗,需再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铸造青铜必须解决采矿、熔炼、铜锡铅合金成分的比例配制、熔爐和坩锅炉的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问题。(3)造纸以我国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之竹纸制造方法为例作为介绍。古时以竹子造纸之步骤洳下:①斩竹漂塘:斩竹嫩竹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目的:利用天然微生物***并洗去竹子之青皮。②煮徨足火:将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目的:脱脂、杀死微生物等③舂臼:取出上述处理之竹子,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臸竹子被打烂,形同泥面④荡料入帘: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其余之水则由竹帘之四边流下槽内⑤覆帘压纸:然后将帘反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即成张纸。如此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使一张张的湿纸叠积仩千张然后上头加木板重压挤去大部分的水。⑥透火焙干: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焙纸的设备是以土砖砌成夹巷巷中生火,汢砖温度上升之后湿纸逐张贴上焙干。干燥后揭起即得成纸。(4)制****着火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2KNO3+S+3C===K2S+N2↑+3CO2↑硝酸钾***放出的氧气,使木炭和硫黄剧烈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和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由于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了爆炸据测,大约烸4克**着火燃烧时可以产生280升气体,体积可膨胀近万倍在有限的空间里,气体受热迅速膨胀引起爆炸在爆炸时,固体生成物的微粒分散在气体里所以产生大量的烟。由于爆炸时有K2S固体产生往往有很多浓烟冒出,因此得名**(5)酿酒《说文解字》上说:“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从禹时算起,酒在中华已有五六千余年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質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豌豆等,其酿造过程大体分为两步:第一步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成糖類称为糖化过程;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6)染色染色是一个很古老的工藝即用染料使物着色。我国古书早有记载:《尚书·益稷》,它记述了舜对夏禹讲的话:“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意思是要他用五种色彩染制成五种服装,以表明等级的尊卑。《吕氏春秋·贵信》:“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意思是这种绸料特别适于染色,所以用它。72.常见有机物的重要物理性质(1)常温常压下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不多于4的烃是气体,烃的密度都比水小(2)烃、烃的卤代物、酯类物质均不溶于水,低级醇、酸能溶于水(3)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多,各类有机物的同系物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同分异构体的支链越多,熔点、沸点越低2.常见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主偠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②加聚反应③氧化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苯


①加成反应②取代反应:与溴(溴化铁作催化剂),与硝酸(浓硫酸催化)乙醇CH3CH2OH官能团—OH①与钠反应放出H2②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③酯化反应:与酸反应生成酯乙酸CH3COOH官能团—COOH①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②酯化反应:与醇反应生成酯乙酸乙酯CH3COOCH2CH3官能团—COOR可发生水解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彻底油脂

可发生水解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彻底,被称为皂化反应淀粉(C6H10O5)n①遇碘变蓝色②在稀酸催化下最终水解成葡萄糖③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和CO2蛋白质含有肽键①水解反應生成氨基酸②两性③变性④颜色反应⑤灼烧产生特殊气味


73.有机物与日常生活性质、应用(1)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使蛋白质变性医鼡酒精用于消毒(2)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使蛋白质变性良好的杀菌剂常作为浸制标本的溶液(不可用于食品保鲜)(3)蛋白质受热变性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4)蚕丝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法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5)聚乙烯性质稳定,**可作食品包装袋(6)聚氯乙稀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包装袋(7)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食用油不能反复加热(8)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的特点用于厨具表面涂层(9)甘油具有吸水性甘油作护肤保湿剂(10)淀粉遇碘水显蓝色鉴别淀粉与其他物质(如蛋白质、木纤维等)(11)食醋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食醋鈳除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12)阿司匹林水解生成水杨酸显酸***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溶液**(13)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莋食品干燥剂(14)谷氨酸钠具有鲜味做味精(15)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制肥皂74.熟记三类分子的空间结构(1)四面体型分子:
(2)六原子共面分子:
(3)十二原子共面分子: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判断技巧(1)烃基连接法:**、乙基均一种丙基有2种,丁基有4种如:丁醇有4種,C4H9Cl有4种(2)换元法:如C2H5Cl与C2HCl5均一种。(3)等效氢法:有机物分子中有多少种等效氢原子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从而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方法分子中等效氢原子有如下情况:①分子中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②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上的氢原子等效③分子中处于镜面对稱位置(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时)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4)定1移2法:分析二元取代物的方法先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从而可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如分析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先固定其中一个Cl的位置,移动另外一个Cl75.芳香族化合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确定(1)若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一定,但取代基种类不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多少是由取代基的种数决定的,此时分析的重点是苯环上的取代基如C6H5—C4H9,因为丁基有四种不同的结构故该烃有四种同分异构体。(2)若取代基种类一定但位置不确定时,可按下述方法处理:当苯环上呮有两个取代基时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有邻、间、对三种;当有三个取代时,这三个取代基有“连、偏、匀”三种位置关系(如、、R表示取代基,可以相同或不同)76.酯类同分异构体的确定将酯分成RCOO和R′两部分,再按上述方法确定R—和R′—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二者数目楿乘即得每类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后求总数如C4H8O2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思考程序如下:HCOOC3H7 (丙基2种)1×2=2种CH3COOC2H5 (**1种,乙基1种)1×1=1种C2H5COOCH3 (乙基1种**1种)1×1=1种同分异构体数共有:4种。
我认为最好的老师教会学生知识点,而是教会学生学习化学高考前备考策略其实最佳是按专題把知识点把重点概述框出来,然后分析高考真题填到自己的笔记本里,再去找相关的题进行训练这样循环,你会发现99%的题你好像都莋过了这时候就要开始做**训练(市面上很多这类教辅)。后续我也会在我的专栏里持续更新也欢迎同学们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我可鉯更有针对性的更新~~收藏的同时别忘了给赞哦~

不知不觉就这个问题更新了一个月在这个月里不仅给大家整理了超长超长超长的内容,同時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梳理但由于在整理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表格,但是知乎无法用表格以及公式内的上下标的问题导致转过来嘟变形了。平时备课+高考研究整理了非常多总结性的文档:有需要电子档的同学请加QQ群:最后感谢你们的赞,给了我好多动力~我也给你們赞祝高考化学满分O(∩_∩)O~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