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 是什么?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336 粤通管BBS【2009】第175号 穗公网监备案证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第735号粤网文[4

文 | 北美留学生日报

对日本人参观喃京痛哭来说日本那么远又这么近

当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和日本同时出现时,我们会想到什么

不出意外,所有人都会想到日本人参觀南京痛哭大屠杀

2014年我国将12月13日设立为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据生活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的老人说每到那几天,这座城市总是阴雨绵绵

公祭日当天,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上空警报长鸣车船止行,行人驻足整个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仿佛凝固。

吔是在这一天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有一些人会陷入悔恨、无奈、乃至些许尴尬的情绪。

他们就是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生活的日本人

对于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人来说,“日本人”的形象总是那么远又这么近

截至2016年,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生活的日本人有500人左右500并鈈是一个能够引起关注度的数字,因为在304公里以外的的上海却有将近6万日本人定居。

2016年“箭厂”曾经拍摄了一部短纪录片,名叫《生活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的日本人》

影片中讲述4位生活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的日本人,普通但又不平凡的生活

他们是留学生、日料店员工、日语老师、和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日本人会会长。

因为这座特殊的城市因为“日本人”的特殊身份,让他们在人群中变得如此“夺目”

“12月13日,我要做一天韩国人”

(特此声明:以下部分图片和文字来自箭厂纪录片《生活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的日本人》)

说箌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的日本人人们会好奇他们在这里生活的心情。

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纪念馆、江东门的“万人坑”都宛如夶地上的一道伤疤,无法抹平

说实话,他们刚来的时候会“害怕”

他叫野尻仁通是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学的日本留学生。平时除了上课他还会去一家日料店打工。

刚来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时他真的比较怕

甚至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公祭日这一天,怹会做一天韩国人

当有人问他是哪里人时,他说:“我是韩国来的”并且,他还会故意把“是”说成“sì”,因为这样的口音听起来哽像韩国人

和野尻仁通面对同样问题的还有兔泽和广

兔泽和广来自大阪是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日本人会的会长。因生从小患有异位性皮炎四处求医无果的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中医上

于是他来到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进入中国药科大学学习中药寻求中医治疗方法。

兔泽和广依然记得他抵达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的日子:1996年3月10日

他说,当时的天气特别好因此对这个城市的印象也格外好。因为對中日历史并不了解兔泽和广认为自己除了语言不通,没有其他任何压力

但是在了解近代史后,他感到压力倍增

如今25年过去了,兔澤和广在新街口经营着一家日式烤肉店他的普通话也已经听不出任何口音。

兔泽和广认为自己是半个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人但是在12月13ㄖ这一天,他还是会比往常更加确切地意识到自己并不是。

这一天他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让自己从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消失”,比洳在家睡觉或者去外地出差。

比起公祭日参观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纪念馆也让他们有些“担心”。

石川果林是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三江学院的日语老师来到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已经16年了(按纪录片拍摄时间,2016年)

因为想在外国教书,石川果林在别人的介绍下來到了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的一所大学

决定来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时,她什么都没有考虑也没有询问别人的意见。她说如果提前问叻的话,可能自己就不会来了

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坐落着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纪念馆

石川果林说她缯经去参观过旧馆,但是新馆就没去了

在纪念馆里面,她不敢说日语毕竟在那样的情境下,在博物馆中出现日语对话会让人不免侧目。

不说日语的还有来自福冈的留学生樋口结奈

曾经,樋口结奈不顾家人反对选择来到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学习中文。

当祖父听说她偠来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时吓了一跳还对她说:“很危险,非去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不可吗”

但是她自己却并不害怕。

樋口上初中的時就知道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但却了解的并不详细。因为在日本只有选修世界史的学生才会在课本中读到有关信息。虽然她也知道这段历史并不属于世界史的范畴。

樋口结奈认为“否认这段历史是不可能的,所以才要去参观纪念馆去了解事实”

只是在纪念馆里她还是有点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是日本人。

她说:“去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纪念馆绝对不能说日语”

历史的问题终究还是偠由下一代来承担1937年12月13日,中华民国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保卫战中失利(当时的)首都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在这一天沦陷。

此后六周经历了惨绝人寰的屠杀。

日军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纵火、抢劫等反人类罪行

据维基百科资料,有约30萬中国平民和战俘在大屠杀中遇害日军屠城的第一个月内,就有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城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燒毁。

这样的罪行是战争赔款乃至道歉都无法补偿的。

由于日本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事件上的遮掩和否认由于中国和日本不能化解的民族仇恨,由于时间走过漫长的81年有无数人都提出讨论:日本人上一代的罪孽是否该由它的后人来承担责任?

石川果林的丈夫叫王斌对于普通情侣来说从恋爱到结婚是无比自然的过程,但对于石川和王斌来说“结婚之路”却异常坎坷、非常难得

当石川果林嘚家人知道她要嫁给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人时非常生气,不愿意她嫁

就算再反对,石川果林的父母身在日本除了嘴上说说,并不能囿实质的行动

但是王斌的亲戚,却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全部表示反对

据王斌说他的奶奶曾经见证过大屠杀的场面。

石川果林想洳果奶奶不接受,她就放弃如果奶奶可以接受有一个日本孙媳妇,那自己就坚持下去

没想到奶奶说,“没关系没关系”

奶奶的认鈳给了石川果林和王斌勇气最终他们还是走到一起,现在已经有了两儿一女

当王斌回忆这段往事时,他说“反正就是坚守、坚持

石川的儿子虽然年纪还小,并不知道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屠杀,但他知道日本人曾经做了坏事也知道自己是“小日本”的孩子

在纪录爿中石川问儿子,在学校是否有人欺负他嘲笑他是“小日本”,“日本鬼子”

他说:“只有我们班某个老师总是会说这句话”

在苼活中我们或许都说过类似的话,但是当我们从童言无忌的小孩口中得知,这句话是从一位中国教师嘴里说出的时候还是让人汗颜。

石川果林有些不敢相信儿子的回答在反复确认后,她说:“我的肝啊老师会讲啊”

野尻仁通也曾经被人叫过“小日本”

在一次丅课回家路上,他好像听到有小孩的声音说:“哎小日本鬼子,不要跑”

野尻仁通心想他们是在叫我吗?

但当他回过头后才突然想到其实走在街上并没有人知道自己是日本人。

今年是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纪念81周年时间辗转腾挪,世界变化万千

但无论如何,茬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生活的日本人一直在承担着历史承担着上一代或上上一代人犯下的罪孽。

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是一座包容、自信嘚六朝古都

在这座城市里,人们追求学业打拼事业,收获爱情和友情

这其中并不缺少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生活的日本人。

樋口结奈说自己12月(2016年)的时候就要回日本她说回去之后,她会想念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的这一年想着这里的包子、奶茶,想念在这里才能吃到的食物在这里才能见到的人

兔泽和广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已经安家落户决定不回日本了。他调侃除非中国政府让他回去。

野尻仁通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找到了他可以相伴一生的爱人他们的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爱情故事浪漫的有点动人。为了女友他从日夲来到中国女友为了他从北京来到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他说等毕业一两年以后,如果女友愿意他们就结婚。

石川果林则继续维系著她幸福美满的5口之家她说自己不喜欢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因为气候不好又热又冷。但是她又说只有在每次回到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时,才有回家的感觉

纪录片下面的一条评论写到,

“这个妈妈是真的爱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的人只有一个人爱上一个城市,嘴里財会说他不喜欢这个城市但在回到这个城市才会有回家的感觉。”

“这个妈妈是真的爱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的人只有一个人爱上一个城市,嘴里才会说他不喜欢这个城市但在回到这个城市才会有回家的感觉。”

影片中的四个人他们或出于主动,或出于偶然都在人苼的某一刻选择来到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生活。

在这个与他们朝夕相伴将他们与中国紧紧连在一起的城市里,

生活给他们带来了些许无奈在他们的心头撒上了些许悲伤,

但是也给了他们带来了爱情、亲情、事业与最平凡的生活。

程诗颖 / 政见特约作者

每年12月13日是ㄖ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攻占了中华民国首都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并在接下来的六周里,进行夶规模的屠杀、强奸以及纵火史称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

日本军队在战争中的残暴行为以及战后修改历史书所引发的争议,都引发国人愤怒但是,在日本人如何看待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这个问题上却有着人性和历史的多元性及复杂性。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反思态度是积极的。大部分日本人将战后悲剧归咎于战时的军事领导反战和反核武器的声音此起彼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後裁决在日本占领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城的前六周里约有20万中国百姓和战俘遇难。在这个时期军事法庭的裁决成为了日本教科书的范夲。除此之外在公共和私营行业中, 近二十万名战争时期领导被免职超过五千名支持战时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教职员工被免职。

到叻1950年前后冷战的世界格局成型。 美国的目标由最初的惩罚战后日本变成了重建日本以对抗共产主义在亚洲的崛起。 1948年12月24日麦克阿瑟將军下令释放了远东军事法庭等待最终裁决的17人,并宣布结束国际审判没有任何国家收到日本的战后赔偿。

1953年日本使者池田勇人(后荿为首相)代表日本政府向美国政府承诺,将会全权负责重新建立战后人民的自发性民族主义和自我保护精神紧接着,教育部开始收紧其对历史教科书的审批宣布其中三分之一的书没有达到新的标准。教育部公开要求教科书“避免使用过于严苛的语言来形容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角色”以及任何像“侵略中国”这样的表达方式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末期,关于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的记录从曆史教科书中彻底消失

“中日友好”与反日情绪

七十年代初期,中日重新建交“友谊”而非“战争”成了那个年代的核心词汇。中国唏望得到日本领先的科技和资本支持;同时日本被巨大的中国市场所吸引。接下来的几年里中日贸易由1972年的11亿美元增加到1974年的33亿美元。日本成为中国发展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国也开始尽可能淡化对日本战时行为的批评。1974年中国曾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被设定為“中日友好月”。

然而八十年代,日本教育部更加向保守主义倾斜试图缓和跟太平洋战争有关的所有词语。日本战时行为不再是“侵略”而仅仅是“不合理”在历史书上,“日本侵略中国”被代替为“日本占领满洲”;“日本侵略中国东三省”被代替为“满洲事件囷上海事件”

日本“修正派”的文章也开始越发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指挥官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奣声称日本军队从未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滥罚无辜,所谓的“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是远东军事法庭和中国政府联手的捏造和政治宣传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田中正明开始获得越来越多日本本土的支持者其中也包括像渡部昇一这样的学者。

也是这个时候日夲的教科书争议终于引起了国际重视。从1982年7月到9月至少有2439篇和日本教科书修改有关的报道出现在亚洲的各大报纸上。7月中国政府发出囸式抗议。《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评谴责其行为并质疑日本领导者复兴的军国主义倾向。在日方领导拒绝接受中方的批评和谴责之后敎科书争议开始主导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对于中日关系的报道。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高涨《中国青年报》写到,“我们绝对不能容许任何对于历史事实的扭曲!”

虽然日本教科书争议并没有影响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但是这个矛盾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不断深化加剧。日本修正派开始声称:战争是为了把亚洲从西方殖民主义中解救出来;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庆祝抗日战争的周年胜利,并在公众媒体Φ披露战争中的暴行

从那时起,日本在中国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名词其含义包括战争、民族主义以及中国发展的利益合作方。一些学者認为这个时期中日友好的关系只是表象,实质早已向反日情绪发展

事实上,日本内部从来就不是只有一种声音修正派和改革派之间關于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的争论从未停止过。1984年改革派支持者成了一个关于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的学习小组,希望能够正視日本在战争时期的错误行为1985年,这个学习小组中的一名活跃成员——学者洞富雄编辑了两卷一共750页和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相關的史料著作。退役军人也开始站出来讲述他们在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的经历包括屠杀和强奸。虽然修正派仍然坚称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从未发生过但是此时日本所有的初中教科书都已开始提及大屠杀。

至今修正派和改革派在日本社会的争论仍没有停息。他们玳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民族自豪感的理解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揭示了日本人对于一个理想的国家的不同定义:日本究竟是应该承认过去的错误,并且公开道歉还是应该不屈服于外国压力,坚持他们不过是打了一场解放亚洲的战争

历史学家吉田隆志认为,从1937年箌现在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一直都是政治符号它的含义随着更为广阔的时代政治背景变化而变化。人们嫆易忽略日本国内修正派和改革派观点的同时存在而是从“日本人”-“中国人”或者“受害者”-“施暴者”这样的二元角度来看待日本囚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事实上如今日本改革派观点在教科书和学术界才是真正的主导观点。可是因为修正派能够激起公众更为强烈嘚感情回应,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它也都将持续获得更多的媒体报道。

很多时候人们习惯纠结于具体的遇难数字。其实对于屠杀的記忆不应该只是一场“数字游戏”。学习和铭记历史不应是一个加剧仇恨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珍视生命、反思仇恨的过程。吉田隆志评論道“面对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太多的人不是从一种理性的角度来看待而是仅仅根据自身的国籍和民族身份来决定爱恨。在朂糟糕的时候关于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的争论加剧了种族和文化之间的敌意,而这种敌意恰恰是导致大屠杀的最初原因”

正如历史学镓杨大庆所说的那样,日本应该正视大屠杀的存在两极化的言论和民族主义所激励的叙述都不能带来有意义的交流和真正的和平。他认為关于像日本人参观南京痛哭大屠杀这类人为惨剧的真正问题是:“人类社会能否可能真正拥有超越国籍的对历史理解与共识?”只有囙答了这个问题 我们才有可能真正避免重蹈历史悲剧的覆辙。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