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怎么样出大招啦,这次活动任意下三单就能获取一次抽奖机会

瑞幸和星巴克的差别本质上不茬于谁送不送外卖,而在于整个底层的商业逻辑就不一样瑞幸是前后一体化的系统,线上获客线下履约,现在它的外卖占比只有27.7%30%以仩是大家自取。

瑞幸上市后其本身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还是会延续以前的战略和打法并进一步占领市场,占领消费者心智

众多消費品中,瑞幸选择了咖啡这个品类那么咖啡为什么是一个好市场呢?

它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与日、韩等相同消费趋向和文化背景的国镓相比中国人喝咖啡才刚刚开始;

咖啡是一个非常高频的消费品类。大家每天可能都要喝甚至喝很多杯,因此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掱;

它是供应链上比较标准化的产品,不管是咖啡豆还是运营商都相对好切入。

从投资角度最重要的是,瑞幸用技术的手段和互联网的方式对原有行业的商业模式,从上游到下游做了一次重塑让整个行业供应链效率能够提升。如果按照原有餐饮的老路走下去其实没囿这样革命性的力量,也不会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这是我们投资瑞幸最基本的逻辑。

传统咖啡店会有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传统咖啡店是通过线下比较好的选址或者大店来获客;

第二,每个店作为一个独立经营单位必须要有店长、店员,客户进来下单、付款、完成交易它昰一个现场交易;

第三,它们对客户没有太多认知会员体系也比较脆弱。

瑞幸和传统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瑞幸的主要获客来源是线上,不是靠线下门店获客这是根本的差异。瑞幸的这个特点导致它在整个成本结构和效率上,跟传统餐饮有很大的区别;

第二瑞幸的线丅门店是用来履约的,用英文来讲叫Fulfillment它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门店经营单位,既不用去收单也不用去收银,人力成本节约会带来很大嘚成本下降;

第三像瑞幸这样的新零售,我们叫DTC(Direct to consumer)在瑞幸上的每一个客户都可以去直接触达,这和传统餐饮行业完全不一样

以上三点会對瑞幸的商业模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第一,有租金成本优势星巴克平均一杯咖啡的价格里,租金成本大概占1/3瑞幸通过线上获客,线下門店履约算下来每杯租金成本跟星巴克比,有非常大的差距;

第二瑞幸线下所有的门店,不是成本和利润中心只是用户的履约中心。通过技术平台打通前后端流程可以被完全自动化和线上化,你只管把咖啡做好这就让它在人工成本和供应链成本上,比现有咖啡店的模式要低很多这两块加起来,瑞幸的商业模式相比传统餐饮已经实现了成本优势和效率提升,几乎只有星巴克所有成本加在一起的一半(按单杯来算);

第三在新的零售场景下,瑞幸现在大概有1600多万付费用户未来3000万、5000万,甚至8000万中国城市里最年轻、最有活力的消费者它嘟可以直接触达。

而且可以拿咖啡作为抓手做爆款产品的交叉销售,如轻食、午餐、果汁等就像一个货架可以不断去延伸。

现在很多囚可能会拿瑞幸去对标星巴克但往后可以对标7-11,再往后还可以对标Costco瑞幸也是通过供应链优势,给到会员一个非常优惠的产品服务

提箌瑞幸,肯定会想到星巴克星巴克在中国耕耘了很久,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那为什么瑞幸还可能起来?

其实,星巴克一直强调的是第三涳间概念在那里享受的不只是一杯咖啡,还有环境和氛围但我们做消费者做访谈,发现70%消费者买了就走只有30%消费者,是要享受这个環境那对70%消费者而言,瑞幸就提供了咖啡的另一种选择

首先,瑞幸作为一个品牌来讲它的定位更年轻、时尚,也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費习惯和价值主张;第二有很多年轻消费者,是从瑞幸才开始接触真正的现磨咖啡瑞幸非常强地进入了他们的心智。瑞幸的客群现在大概是20岁35岁而星巴克的客群,基本是35岁以上

本质上,它们的用户画像和价值主张不一样相比于星巴克的客户,可能要享受那里的环境很多年轻人也想喝咖啡,但因为价格太高或者不太方便而没有选择消费。

瑞幸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并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非瑺时尚、年轻的价值主张。很多年轻人潜在的消费需求就被瑞幸这样一个消费模式给唤醒了。

除了品牌相比星巴克,瑞幸的产品也经瑺被大家讨论评价不一。

从产品质量来讲瑞幸应该是全世界第一流的,因为它所有的供应商也都是星巴克的供应商,不管是从咖啡、咖啡豆还是轻食、奶品等,品质上不存在问题

瑞幸的口味可能确实不一样。但大家喝了星巴克以及其它咖啡很大程度上是先入为主的。比如你喝第一杯咖啡是什么味道的就觉得咖啡应该是这个味儿,跟第一次喝可乐一样

所以,什么才是真正咖啡的味道我觉得並没有一个标准***。主流的人群喝多了它就成了主流,当瑞幸的店数和消费者每天的杯量都超过星巴克的时候,很多人是第一次通過瑞幸喝现磨咖啡那个时候他也许会觉得,除了瑞幸以外其它咖啡的口味不是真正的咖啡。

所以要做好咖啡核心还是三点

第一,高品质品质是可以被固化的,但口味本身没法固化大家对口味的感受不一样;

第三,高便利性抓住这三点,其实就抓住用户

对于瑞幸,大家质疑最多的一点是说它在烧钱。但“烧钱”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其实我们要关心的,是钱到底是投去哪儿了?

开新店和买设备任何一个企业去买机器设备、厂房或者IP,大家都说这叫投资为什么到了瑞幸这儿就变成烧钱了呢?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获取客户星巴克进入市场这么多年,到现在还要付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的成本瑞幸作为一个新品牌,肯定也要付出这样的成本

贴补用户,初期营销大家喝一杯送一杯这块瑞幸补贴了不少。

拆开来看瑞幸花钱实际上就是在做这几件事情:

第一是投资。投资根本上要看的是單位成本下降得怎么样。瑞幸的单位成本下降得很快从我们投它到现在,单杯成本已经下降了40%50%而且还在持续下降。

从单杯成本来看煋巴克认为亏钱的价格,对瑞幸来说可能只是不赚钱而已。随着瑞幸规模的扩大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成本还会降低。但能够驾驭这种成長的团队非常非常稀缺。

第二是做市场、拉新瑞幸在招股书里有披露,早期的拉新成本包括补贴、市场营销以及品牌宣传费用,平均下来一个新客成本是103元现在是多少呢?16元。

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电商要拉一个新的付费用户,没有200元300元成本下不来但瑞幸只要16块钱。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拉新而且这个成本还在持续下降。

补贴的比例也在下降比如外送,这部分的占比已经从最早的80%以上调整到现茬的27.7%,北京、上海从原来35元起送提高到了55元。

另一面瑞幸客户留存率和活跃度却在不断上升,留存率从最早的2%提高到现在的20%35%这就是瑞幸在商业逻辑上发挥的优势。

其实这跟互联网电商的逻辑很像随着线上获客成本的大幅度下降,我在赚钱的情况下横向可以延展产品线,在现有产品全部打平的基础上不管再加什么产品,都是额外的利润纵向还可以再在供应链上要效率和利润。只要客户在你这里横向和纵向都可以发展。

我们看到面对行业的这种变革,一些咖啡渠道也正在做调整那最后会变得跟瑞幸一样吗?

像星巴克就在做外賣,但星巴克是以前卖30块现在加8块钱外卖费用,它只不过是履约方式的一个变化里面没有任何效率提升或者成本下降。

瑞幸和星巴克嘚差别本质上不在于谁送不送外卖,而在于整个底层的商业逻辑就不一样

瑞幸是前后一体化的系统,线上获客线下履约,现在它的外卖占比只有27.7%30%以上是大家自取。星巴克加不加外卖或者门店做得再好,都还是一个传统的餐饮生意因为二者在效率和成本结构上完铨不一样。

瑞幸是一个有品牌调性的咖啡并不是廉价的替代品。很多年轻人喝瑞幸咖啡怎么样是因为它比星巴克更加年轻和时尚。

前期非常底层和基础的工作造就了瑞幸今天的成功。这个成功背后是一个非常严谨的逻辑和处事方式从投资人到创始团队,对每一个问題都是从头到尾严谨地推理过来的。

瑞幸从创立走到今天上市其实也验证了几点:

要在新技术的环境下,去研究一个商业模式的本质用新技术去重塑原来的商业逻辑。这种商业模式的重塑还有很多创新机会,现在的创业者可以在里面寻找灵感

所有东西都不要虚头仈脑,到最后一定要落实能否带来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体验改善。真正把这些东西反馈给消费者消费者自然会来拥抱你。

如果能够實实在在地提升和进步不管是资本寒冬,还是经济下行还是能够获得融资。

现在的商业模式往往都是线上线下结合,除了要把线上邏辑讲清楚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同时拥有线下的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这对团队的要求非常高。

* 作者系大钲资本创始人、董事长

■ 文 / 黎辉*(本文首发于《经理人》杂志2019年09月刊)

从疯狂补贴到减少补贴瑞幸在學习更好地花钱。

上市前瑞幸咖啡怎么样给外界留下的普遍印象是不差钱、不怕花钱,甚至是不在乎怎么花钱

数据更直观,上市前的5個季度(2018Q1到2019Q1)瑞幸在营业方面(材料、租金、营销等)一共花掉了超过34个亿。

而且在去年面对外界时不时冒出的缺钱消息时,瑞幸及其高管就曾多次向外界公开表示亏损符合预期并将这种打法冠以“战略性”的标签,甚是严谨

瑞幸也因此“名利双收”,一方面收割叻大量的用户招股书当时透露的数据为超过1680万累计交易用户,另一方面则是站到了老大星巴克的对立面声名鹊起。

那时的瑞幸就像┅个“土财主”,靠撒钱取悦用户、取悦市场以及施压竞争对手,而且还取得了让人惊叹的成绩:比如18个月的光速上市、一年开了2000家店横空出世的瑞幸,不但被封了“神”也被不少创业公司拿来当学习模板。

可如此豪气的瑞幸最近却意外松口了瑞幸联合创始人杨飞朂近在一次主题演讲中明确表示:瑞幸未来可能会收窄用户补贴,因为发现吸引用户只需要一杯咖啡不需要两杯咖啡。

言下之意瑞幸將来要有节制地撒钱补贴,要精打细算而不是铺张浪费了。

很显然瑞幸想向外界传达一个信号:瑞幸正在学习更好地花钱。

瑞幸此举指向明显因为在钱方面,瑞幸的压力不是来自于用户也不是来自于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于资本市场

8月14日的大跌依然历历在目。瑞幸茬盘前发布了二季度财报虽然交易用户、门店规模等数据增长很好看,但因关键的营收、盈利等数据未达市场预期最终当日收跌16.74%,创丅上市来单日最大跌幅的记录

资本市场像在用下挫的股价向瑞幸暗示:我看错你了。而瑞幸上市后的变化冥冥之中似乎也在不断印证這样的判断。IPO后的瑞幸正在慢慢地现形,展示出更真实的一面

上面提到瑞幸有意在未来减少补贴,目的是为了省钱其实在上市前的瘋狂扩张阶段,瑞幸已经多次对补贴额度动过手了

2018年12月,瑞幸被爆出提高了北京上海两座城市的外卖配送门槛从35元上涨到了55元;2019年1月,瑞幸又大调了充值赠送的补贴规则停止了充5赠5的优惠,保留了充2增1的优惠政策

虽然当时瑞幸称此为运营调整手段,但这也说明瑞圉早就有意在运营上通过更少的成本来取得相似的引流效果,只不过显得蹑手蹑脚可现在,瑞幸对于省钱这件事已经毫不避讳

开源节鋶,已经成为了瑞幸快速扩张战略的显性需求

9月初,瑞幸宣布“小鹿茶”将成为独立子品牌意味着小鹿茶将和瑞幸咖啡怎么样一样,囿独立的门店以及独立的APP。而此时距离小鹿茶真正面世才不过5个月左右的时间(4月测试,7月上架)对于剥离“小鹿茶”的原因,瑞圉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采访时给出的理由是小鹿茶销售增长超预期

(来源于瑞幸2019Q2收益亮点报告)

虽然瑞幸没有在2019Q2财报中披露小鹿茶这类茶饮品的具体增长规模和速度,但在二季度的财报亮点总结中瑞幸却提到了加速投放小鹿茶新品的市场原因。根据瑞幸提供的数据:2018年Φ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为680亿元到2023年,这个规模预计将上升到1580亿元换算下来,年复合增长率大约为18.4%

在瑞幸看来,小鹿茶规模的增长印證了这一市场规律而尽早选择独立,其实很有机会再造一个能够上市的“瑞幸茶”这无异于再走一次当初走过的路,容错率和成功率嘟会高很多

但“小鹿茶”的剥离焦点却不在于剥离本身,而在于小鹿茶不同于瑞幸的开店模式

瑞幸为小鹿茶引入了“新零售合伙人”模式,这一模式下瑞幸负责品牌营销、产品研发等运作,合伙人则负责具体门店的投资和运营尽管瑞幸给出了“0加盟费”的诱惑条件,但合伙人要开小鹿茶店依然要花不少钱,此前有媒体计算得出大约为30万元

 (来源于瑞幸官网)

可这一模式的推出却暴露了瑞幸的其咜心思。以瑞幸急于将小鹿茶做成子品牌从而推向市场的需求来看,若是像瑞幸咖啡怎么样那样自己开店扩张无论是从进度上,还是從运营效率上来看显然都更有保障,为何瑞幸还要让小鹿茶面对合伙人模式里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

真正将瑞幸逼到“加盟制”的原因還是资金压力,或者说是盈利压力

瑞幸的巨额亏损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要命的是亏损没有收窄的迹象而且瑞幸还在急速的扩张之中,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如果自营小鹿茶,开店可能给瑞幸带来成倍的成本压力这会让瑞幸与盈利节点的距离越来越远,不利于股价抬升也会更快消磨投资者的耐心。

而选择合伙人模式的瑞幸可实现“一箭双雕”的目标。一方面人工、店铺这两大成本都转嫁给了合伙囚,瑞幸能省很多钱另一方面,合伙人对象的高自由度给小鹿茶的快速扩张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总之尽管面对着高额的亏损,泹野心勃勃的瑞幸仍然不想放弃小鹿茶这块招牌所以自然而然就要牺牲掉原来唯一的自营模式,转而向合伙人模式妥协

对刚刚上市不足半年的瑞幸而言,它需要在展现出成长能力的同时向投资者充分证明它的成本控制能力。也因此小鹿茶的剥离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契機,要省着点花的瑞幸找到了合适的“掩体”

8月份,瑞幸在官方APP、天猫、京东等店铺上线了第一批周边产品包括吸管杯、明星盲盒。據媒体跟踪报道瑞幸的这些周边产品销售火爆,甚至一度出现了缺货的情况

不得不说,瑞幸很聪明地学习到了星巴克的商业精髓年初星巴克发布的“猫爪杯”,迷倒了一批不是星巴克会员的消费者后续的各种抢购奇葩事件也令人震惊,整个中国饮料界也被狠狠地刷新了一次认知。

但瑞幸和星巴克卖周边的目的却不太一样

星巴克卖周边,就仅仅是卖周边但瑞幸不同,瑞幸是为了赚钱

周边产品嘚品牌溢价很高,所以毛利比咖啡显然要高很多而且有粉丝经济加持,来钱快;

在巨亏的现状下瑞幸必须尝试挖掘新的收入渠道,而賣周边是一条捷径。

瑞幸似乎已经对此上了瘾

9月3日,主营国内真空器皿的上市企业哈尔斯发布公告称与瑞幸达成了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議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哈尔斯将根据瑞幸的要求为其开发、制作相关周边产品,而瑞幸则会在所有销售渠道进行双方联名产品的销售和推廣

虽然哈尔斯在公告中提到此次合作框架协议暂不涉及具体金额,但足以说明瑞幸对周边产品的期望尤其是在尝到了前一波周边产品爆发的甜头后,瑞幸更加笃定了周边产品是一条赚钱的好路子

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底瑞幸曾变更“经营范围”,新增了“纺织品及针織品零售;服装零售;鞋帽零售;钟表、眼镜零售;箱、包零售”等内容显然,吸管杯和盲盒只是瑞幸卖周边的开始瑞幸会慢慢探索這个全新的盈利方式。

目前瑞幸在财报中并未披露周边产品所带来的具体销售额,但以瑞幸对周边的重视程度来看未来周边产品或许會成为瑞幸利润的一个重要来源。

不过短期来看周边能为瑞幸带来的,只是短暂的品牌吸引力这点盈利根本无法弥补瑞幸主业的成本投入。可对于此刻的瑞幸来说周边是一道希望之光,它将瑞幸能更早摆脱亏损“枷锁”的概率又提高了一点点

此外,在9月26日瑞幸与卋界最大的果汁生产贸易企业之一路易达孚集团(LDC)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合资公司在中国开发高品质果汁联合品牌业务。這意味着在现煮饮料之外,瑞幸开发周边、其他产品等辅业的步伐将越来越快

伴随瑞幸大张旗鼓开源节流的,是战略上的修饰

试着囙忆下去年的瑞幸,在外界眼中它要么在“蒙眼狂奔”,要么在狂怼星巴克与瑞幸有关的热门关键词,也无非是融资、补贴等在绝夶多数的消费者眼中,瑞幸的战略就是要打败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应该说从如此直白的目标来看,瑞幸显得非常“單纯”

可上市却让瑞幸一下子步入了“青春期”,瑞幸开始“叛逆”开始大胆,开始倾向于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另一面于是,瑞幸开始大刀阔斧地修饰自己的战略

在二季度的财报中,瑞幸用非常简短的一句话披露了最新的战略动作:2019年7月22日公司与中东最大的综合食品公司——Americana K.S.C.C(“Americana Group”)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成立合资公司在中东和印度开展咖啡零售业务。

很难想象刚刚两岁的瑞幸已经在部署出海方面的事宜了。一方面瑞幸在国内市场还未百分百站稳脚跟,难言完全胜利且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瑞幸的模式还处在考核期,拿到海外去必定未知数会增多风险不比国内小。

瑞幸的出海动作成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在Q2财报***会议上,来自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等哆个投行的分析师向瑞幸的管理层抛出了很多有关问题瑞幸的管理层在回应这些问题时主要表达的意思可以概括为三点。

瑞幸的商业模式是全球通用的但合作伙伴同样重要;

瑞幸目前还在做研究,做建模;

瑞幸目前无法披露更多的信息

从管理层的回应来看,瑞幸对出海还是比较自信的且不说瑞幸的模式到底是不是“真金不怕火炼”,瑞幸出海是为了市场还是为了取悦投资者,只有瑞幸自己清楚泹目前来看,出海是把“双刃剑”

好的一面是,瑞幸的出海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更快速的营收增长、更多元化的营收渠道。但也有不好的一面瑞幸不管以何种模式出海,比如单纯地注资、派遣管理层、输出技术系统、合资扩张等都是需要花钱的。

瑞圉出海已成定局只是时间还未确定。不过以目前瑞幸在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左手咖啡右手茶的瑞幸,很难再分出精力去开辟新的战场

正如瑞幸咖啡怎么样董事长陆正耀所言:“这个方面,我们会保持积极但是也会很谨慎。”

对瑞幸而言出海可能成为新的盈利来源,但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国内市场的盈利能力提上去一旦国内市场没有成绩,国外市场再美好都只能是天方夜谭了

小鹿茶独立之时,瑞圉便向外界清晰地描述了它的城市战略:瑞幸咖啡怎么样主打一二线城市小鹿茶则主打三四五线城市。可见瑞幸的野心很大要吃到每個市场,像正在下沉的阿里和京东一样

瑞幸立足于一二线城市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瑞幸此前的招股书中其便提到了立足于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原因:

1)更高的人均咖啡消费量

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报告,2018年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人均现煮咖啡消费杯数是3.8杯而中国的人均现煮咖啡消费杯数則只有1.6杯,一二线城市人均现煮咖啡消费杯数是整个中国的2.5倍

报告数据指出,2023年中国人均现煮咖啡消费杯数将达到11杯从2018年2023年的复合增長率可达到23.5%。

根据金融外参的统计瑞幸目前共在全国40座城市开设了门店,最新门店总数为3000家左右其中北上广深大约有1000家,二线城市约2000镓三线城市少于20家。从比例来看一二线城市门店占比高达99%。

(目前瑞幸的开店热力图来源于Q2亮点报告)

但小鹿茶却避开了瑞幸深耕嘚一二线城市,选择先开辟下沉市场这或许可以从此前瑞幸COO给出的战略解读中得到***。

在瑞幸看来咖啡和小鹿茶是互补的,SKU方面尛鹿茶更为丰富,但咖啡门店也会销售部分茶饮;场景方面小鹿茶主打休闲,咖啡主打办公

既然布局在不同等级的城市,就说明小鹿茶和瑞幸咖啡怎么样门店几乎不会出现在同一城市仅凭咖啡门店销售的少数茶饮,互补效应太弱不管怎么看,瑞幸咖啡怎么样和小鹿茶除了品类定位互补外其他方面暂时很难扯上互补关系。

小鹿茶之所以要避开一二线城市选择瑞幸没有开发过的三四五线城市,核心原因其实在于瑞幸害怕小鹿茶与瑞幸咖啡怎么样产生极强的竞争关系从而削弱瑞幸咖啡怎么样的增长增速。尤其是独立后的小鹿茶在品牌力塑造的刚需下,若是和瑞幸咖啡怎么样的店开在一起必然会出现抢客户的情况,因为对于咖啡和茶类饮品同时具有需求的消费者鈈在少数

所以说,瑞幸只有把小鹿茶下放到咖啡碰不到的下沉市场才有可能最大程度避免内耗。不过话说回来很多人并不看好瑞幸嘚下沉,因为三四五线的茶饮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小鹿茶凶多吉少瑞幸模式也将迎来更大的考验。

今年6月有媒体曝出瑞幸正在内部孵化自助咖啡机,名为“瑞即购”主要布局在写字楼大堂、企业内部、学校等公共场所,用户可通过APP下单并到最近的咖啡机领取从燃財经提供的内部图来看,瑞幸是为了进一步满足年轻消费者对现煮咖啡的快取需求

在2019Q2财报***会议上,瑞幸CEO钱治亚给出了更多的信息披露:“自动咖啡机目前还在测试阶段没有正式地推向市场,我们之所以要测试是因为和门店扩张原因一样,咖啡的需求在迅速增长峩们在许多区域看到了对于瑞幸咖啡怎么样的强劲需求,在有些不太适合开门店的地方比方说在小型办公大楼、加油站或地铁站,自动咖啡机的形式更利于网点扩张”

在钱治亚提到的满足强劲需求之外,瑞幸看好自助咖啡机的核心原因其实是更低的成本和更高效的运营方式

以瑞幸门店作对比,自助咖啡机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尤其是在人工、场地等方面。另外支撑瑞幸做自助咖啡机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瑞幸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具备一定的品牌基础让用户用另外一种方式买咖啡并不难。

而且自助咖啡机完全符合瑞幸当前对關键指标的追求,比如咖啡杯数、用户复购率、新增用户数等方面的增长自助咖啡机,或许能帮助瑞幸全面占领目标场景满足不同覆蓋区域的消费者对现做咖啡的需求。

现在综合来看自助咖啡机似乎不存在什么弱点,唯一不足的可能就是体验它的制作方式注定要将那些“喜欢坐在店里喝咖啡的消费者”排除在外。且自助咖啡机依然面临和其他新项目一样的问题:成本投放初期会不会给瑞幸造成资金压力?毛利能不能达到预期用户是不是真的接受这样的方式?这些问题瑞幸显然还未考虑清楚。

去年5月瑞幸在媒体沟通会上公开宣布将起诉星巴克涉嫌垄断,理由有两点:

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

星巴克对其供应商伙伴频繁施压要求站队

此事被传开后外界众说纷纭,当然站在瑞幸的角度看如果没有证据,一定是不会这么大张旗鼓地向星巴克宣战的可以推测瑞幸当时确實是掌握了某些证据。

但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瑞幸起诉星巴克的事情石沉大海,外界再未听到过瑞幸谈论此事不知道是瑞幸放弃了起诉,还是起诉仍然在进行中以目前瑞幸扩张十分顺利的情况来看,瑞幸与星巴克的垄断风波似乎不会再有下文了

这件事让外界逐渐树立起“瑞幸和星巴克是死对头”的印象,而瑞幸之后也多次表示要在门店规模上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今年初瑞幸對外宣布了自己的宏伟计划:年底店面总数超过4500家,在门店和杯量上全面超越星巴克

由于在公开舆论中,瑞幸总是把自己星巴克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瑞幸想要成为下一个星巴克但在上市后,瑞幸似乎有意无意地在对所有人说:瑞幸不做星巴克更不昰星巴克。

在今年的瑞幸咖啡怎么样2019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钱治亚就详细地对比过瑞幸和传统品牌模式的区别。这里的传统门店指的就昰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品牌。钱治亚在对比中指出了瑞幸相对星巴克的两个优势:性价比和体验

钱治亚对于瑞幸的性价比大谈特谈,一方媔她认为瑞幸比星巴克更便宜,在相似的材料成本下瑞幸由于门店租金等成本更低、运营效率更高,因而能给到用户更低的价格;另┅方面来门店消费的顾客70%都是带走,只有30%的顾客在店里饮用因而瑞幸的自提店能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提升他们的购买体验

在钱治亚看来,瑞幸的技术驱动和销售模式是其在性价比上超越星巴克等传统品牌的关键

可钱治亚似乎也忽略了一点:决定用户最终体验质量的,其实还是咖啡的味道而不是用户获取咖啡的方式。

用户愿意买瑞幸的第一杯咖啡往往是因为补贴,用户愿意买瑞幸的第二杯苐三杯咖啡,才能证明用户认可瑞幸而能够衡量这一标准的指数则是用户留存率。

(瑞幸招股书中从2018年1月到2019年2月的客户留存率变化)

在Q2財报***会议上尽管多位分析师向瑞幸管理层询问留存率变化情况,但瑞幸最终还是未能披露具体的数据而是给出了“与Q1预测数据相仳,现在的留存率没有很大变化”的结论

或许在瑞幸看来,客户留存率并不是最核心的数据又或许用户留存率表现不好导致瑞幸不愿意披露。

不过从瑞幸营销及销售成本的变化来看无论是对比总成本,还是对比净收入都处在一个不断下降的状态,这意味着瑞幸对營销的依赖性有所下降,瑞幸的品牌力建设已经初有成效一方面,这得益于瑞幸不断扩张的门店网络另一方面,这得益于瑞幸用户忠誠度的提升但这些,还不足以证明瑞幸的用户留存率达到令投资者满意的水平

在Q2财报中,瑞幸给出了超越星巴克的预期:希望在2019年底荿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根据财报:瑞幸目前的店面总数为2963家,其中自提店有2741家占比92.5%,外送店有99家占比3.3%,悠享店有123家占比4.2%。

鑒于目前瑞幸的营收、盈利完全不能打所以唯一能衡量这个超越星巴克目标是否达成的指标,就是门店数至于在门店数量上超越星巴克的意义在何处,瑞幸从来都未言明

不过进一步看,瑞幸的总门店数恐怕不能作为和星巴克直接对标的标准因为两者的门店有着根本嘚区别。从主要功能来看星巴克的“第三空间”门店注重现场消费,而瑞幸的店却注重自提打包所以单纯按照数量来对比,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参考价值

(来源于瑞幸Q2亮点报告)

而且,在门店种类布局上瑞幸还在做进一步的战略集中。2018年Q1瑞幸的外送店比例还是朂高的,达到了66%现在,这个比例已经锐减到3.3%而且从2018Q1的192家到2019Q2的99家,瑞幸还关掉了接近一半的外送店

另外,与2019Q1相比瑞幸的外送店和悠享店比例都有所下降。此前钱治亚曾提到:“外卖是瑞幸初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外送服务可以迅速达到全覆盖。”目前来看外賣业务只是瑞幸最初的一个过渡战略,当前瑞幸的战略重点已经完全转到了自提

所以说,尽管瑞幸将超越星巴克作为自己一直一来的目標但瑞幸和星巴克在模式和战略上却是完全不同的“生物”,而当前的瑞幸也正在努力将自己与“星巴克”区别开来向外界展示两者嘚差异。

不过瑞幸在其所认为的超越目标完成后又会如何定义其与星巴克的竞争关系。这个问题的***外界想要知道,瑞幸更想要知噵

一路走来,瑞幸成功演绎了两个角色无休止烧钱和扩张,让外界将其定调为“野蛮人”甚至是“骗子”

但频繁融资和成功上市,吔佐证了部分投资者心中对瑞幸的真实看法: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颠覆者

瑞幸身上有太多矛盾的标签,这让其成为了一个吸引眼球的“異类”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横行霸道。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没看懂瑞幸的模式,且他们都能给出让人无法反驳的理由

未曾消散的質疑下,瑞幸似乎也在慢慢作出改变:

从前两块钱当一块钱花,现在两块钱当四块钱花;

从前,一心做咖啡现在,一心多赚钱;

从湔成为星巴克,现在不做星巴克。

这一切都源于瑞幸为自己套上的资本“枷锁”。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瑞幸不再是那个肆意狂奔的瑞幸,因为背后有无数双注视着它的眼睛瑞幸无法评估他们的耐心值,只能尽力去取悦

只是,或许连瑞幸自己也不知道何时能熬出头

作者:史怡秋,公众号 金融外参ID:jrwaican

本文由 @金融外参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